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金剛經的智言慧語—如來性體顯現應身之相,教化大千世界。為眾生開此寶藏,皆令迴光反照,不著一切相,而自見本性耳  (第四一九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節錄自金剛般若研習報告09-023-0036集)  檔名:29-513-0419

  【如來性體顯現應身之相,教化大千世界。為眾生開此寶藏,皆令迴光反照,不著一切相,而自見本性耳。】

  我們看這一段,首先我們要問,諸佛菩薩,包括阿羅漢,他為什麼到我們這個世間來?他怎麼來的?是不是他想來?他有這個能力,想來就來了。如果他還有想,他是凡夫,他不是聖人;不但他不是佛菩薩,連阿羅漢也不是。諸位要曉得,阿羅漢已經沒有想。他怎麼來的?現在科技發達,比喻就容易,在從前打這個比喻真的很難。你家裡有電視機,你只要頻道一打開,裡面人相就現前,你就聽到他在那裡表演,他在那裡說話。你可以去問問他:你是不是想現身?你什麼意思在這現身?你不會問他!那個相、那個音聲,充遍每一個空間,對不對,你電視機在這裡打開,它在這裡現相;把這邊打開,它在這裡現相。那個電波就好比是法身,法身盡虛空遍法界。相是怎麼現的?眾生有感,他就現了,那個感就好像我們打開開關一樣,那個電流一樣,我們一按那個電流是感,相立刻現出來是應。諸佛菩薩、阿羅漢,示現在這個世間是跟眾生感應道交,他沒有念頭,他沒有我想來,沒有!眾生有感,他就有應。法身盡虛空遍法界,佛菩薩的法身盡虛空遍法界,我們自己的法身也是盡虛空遍法界。隨處有感,隨處有應;隨時有感,隨時有應,感應道交,不可思議!這是真相。

  至於現什麼樣的相,大家我想都念過《普門品》,《普門品》觀世音菩薩可以做一個例子,三十二應,三十二類的應身,應以什麼身說法就現什麼身。應以什麼身,不是佛菩薩,「我應該現一個什麼身」,他要有這個念頭,就又變凡夫了,他又有了我相、我見,他沒有;完全是眾生心。眾生心,我是眾生,我沒有想讓他現一個佛,他怎麼現佛了;我沒有想要他現菩薩,他怎麼現菩薩了!其實你有想,你那個想很微細,連你自己都不知道。我們的思想太遲鈍、太粗了!微細的念頭我們不曉得,自己都不知道,那個感現的相是微細念所感的。所以盡虛空遍法界的法身,那個靈敏度極高。我們眾生的心念,一秒鐘兩個十萬八千次的生滅,這樣微細的念頭能感,佛菩薩就能現。自自然然現,確實沒有念頭,這個道理、事實真相,我們一定要曉得。沒有證果之前,沒有證果就是沒有契入這個境界之前,這個境界諸位要記住,就是一真法界,就是不思議解脫境界,再給諸位說得明白一點,就是西方極樂世界。如果用其他的法門,必須要性相圓融才能入得進去,才能證得。我們沒有這個功夫,到不了這個境界,念阿彌陀佛,靠佛本願接引,我們也能去得成。這種去法只有這一個法門,前面跟諸位說過,除淨宗念佛接引法門之外,沒有第二個法門;其他所有一切法門,都必須要性相相融。這是說明佛菩薩這些聖賢,在這個世間現應身、化身怎麼來的。

  他現這個身,他起作用了,教化大千世界所有一切眾生,就起這個作用。教化,他要示現動作,他要示現言語,像釋迦牟尼佛為我們示現八相成道。這我們省略了,不必一樁一樁的說。在本經的開端,為我們示現入舍衛大城乞食,著衣持缽。在《華嚴經》「普賢行願品」當中,「普賢行願品」有四十卷經文,諸位都曉得,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五十三參就是行願品裡面的,五十三位法身大士,為我們示現在各行各業、男女老少,給我們做出一個榜樣,怎樣過日子,怎樣工作,怎樣處事待人接物,他不但給我們說,還做出樣子給我們看。他有沒有起心動念?給諸位說,實在沒有起心,也沒有動過念。他是說而無說、作而無作,作跟無作是一,說跟無說是一,一就入了法界。我們今天,作跟不作是二,兩碼事情,說跟不說也是二,不是一,所以我們入不了不思議解脫境界,入不進去。幾時我們這個二的念頭沒有了,那就恭喜,你就能入,你就入進去了。實在這個二的妄想斷不掉,趕緊念阿彌陀佛,除此一條路之外,沒有第二條路好走。求阿彌陀佛幫忙,臨命終時來接引我們。這是說明所有一切諸佛聖賢為我們說法,要記住,人家是說而無說,無說而說,所以叫稱性而談。從自性裡頭,自自然然流露出來的言語文字,絕對沒有意思。

  我們今天學佛法,來學佛經,這個字什麼意思?這一句怎麼講?給諸位說,全講錯了!為什麼?它根本沒有意思,你怎麼可以把它亂按意思進去?我跟大家講真話,講真話很少人懂,還有不少人認為我騙大家。你讀了不少經,研究不少,你很會講經,大概你怕我會講,你叫我不要去想,不要去研究,你來騙我。真有人這個想法,我真的遇到過,這冤枉不冤枉!跟他講真話,他誤會了。如果我要騙你、害你,那個經好好去研究、多查資料,那是存心害你。為什麼?你永遠墮落在第六意識裡頭,你不能見性。所以諸位一定要曉得,經沒有意思,因為沒有意思,所以一經通一切經通;要有意思,你還能通得了嗎?幾時在經裡頭一個意思沒有了,那叫什麼?智慧開了,根本智開了,般若無知;你得到無知以後,你起作用就無所不知。

  我們學經,我們今天跟古人不一樣,古人學一部經,一部經下手。你拜了一個老師,老師傳你一部經書,哪一部經?各宗不一樣,賢首華嚴宗的,一定是給你一部《華嚴經》,叫你去念。天台一定給一部《法華經》,給你去念。沒有講的,就是叫你去念,叫你去背。有沒有意思?沒有意思。天天念,念到熟透了,念到心裡頭什麼意思都沒有了,那就功夫成熟。念到心裡什麼意思都沒有,師父才給你講個一段、兩段,豁然大悟,就開悟了。一開悟,後頭不要講,全都通了。你要有個意思在的話,十方一切諸佛來給你講這個經,你也開不了悟。你為什麼開不了悟?你有妄想執著在擋住。學佛沒有別的,就是把妄想、分別、執著把它念掉。念經是個方法,就是修定,打坐是修定,念佛是修定,持咒是修定,念經也修定,用這個方法修定,修清淨心,道理在此地。這都是給你講真話。所以他從一部經上開悟,一切經都貫通,不但佛法貫通,世間一切法也通了,世出世間法都通了。什麼原因?統統是自性流露出來的,你已經見性了,哪有不通達?所有一切的幻相,十法界依正莊嚴,包括佛說經也是相,也是個妄相,因緣所生法,統統是自性變現出來的;見了性,哪有不通達?道理在此地。只要老實念就好,不要去打妄想,一打妄想就壞了,以為佛有什麼意思,佛什麼意思都沒有。只要你真正明白通達了,經典往桌上一擺,你拿去講,你看看底下,底下是人,跟他講人話;底下是鬼,跟他講鬼話。人話、鬼話都是經上講的。因為它沒有意思,它裡面就含無量義,所以九法界眾生,展開經本都可以跟他們說法,都契機,他們聽了都得受用、都得利益;要是一個意思,就不能有第二個意思,諸位要明白這個道理。

  特別是你們發心學講經的同學們,你們看看古大德的註解,往往一部經有幾十種註解。《無量壽經》三十多種註解;《楞嚴經》跟《金剛經》都有一百多種註解,一百多種註解就一百多種意思,那意思都對。世尊慈悲,怕我們後人走錯路,入滅之前傳給我們四依法,依法不依人。法是什麼?經。我們要依這個,經沒有意思,沒有意思才是真正的依靠;有意思靠不住,有意思是凡夫,有意思就是有妄想、有分別、有執著,那種人不可靠、靠不住。要找一個沒有意思的,沒有妄想的,沒有分別執著的,這才靠得住,他才能夠教化九法界眾生。

  不但是佛法要悟;從前,世間法教學也講求悟。現代的學校我不知道了,我小時候在學校念書,我們聽老師跟老師在那裡聊天談話,某個學生悟性很高;我們還聽到這個說法,老師還著重學生的悟性。教學的方法,如何啟發他的悟性,從前教學目的在此地,誘導你開悟;開悟是智慧,不是教你去記一些常識,那個東西記得再多,看得再多,讀得再多,沒用!儒家在《禮記》「學記」裡面,就講得很好,「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作老師教學生,你智慧沒有開,你念得很多,記得很多,聽別人講得很多,這些東西你拿來教學生,這是錯誤的,這個不可以的。一定要自己有悟處,自己有見地,沒有大開圓解,沒有圓悟、徹悟,這是悟到一部分,那一部分是你真見到的,這才是教學真實的目標。

  我們看底下,「為眾生開此寶藏」,這句話很要緊。寶藏是什麼?寶藏是眾生的自性。佛菩薩教化眾生,佛菩薩沒有東西給眾生,佛菩薩說我有東西可以傳授給你,那是妖魔鬼怪,那不是真的佛菩薩。真的佛菩薩,我沒東西給你,你所得到是你自性裡面本來具足的。佛菩薩為我們作增上緣,誘導我們開發自性。開此寶藏,「此」是眾生,是眾生本有的寶藏,本有的佛性,本有的自性。禪宗六祖惠能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在黃梅,五祖忍和尚跟他講《金剛經》,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開悟了。忍和尚給他什麼東西?什麼也沒給,他自己覺悟的。悟了之後,他向忍和尚報告他的心得、 他的悟處,「何期自性,本來清淨」。本來清淨的意思,就是說我現在在凡夫是清淨的,看看畜生,畜生的自性是清淨的;看看餓鬼,餓鬼自性也清淨的;看看阿鼻地獄,阿鼻地獄那些眾生自性還是清淨的,沒污染,本來清淨。可見得染污不是真的,染污是迷,是不覺。不覺就染了,就叫染污,不覺就叫迷。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跟我們說,「本覺本有,不覺本無」。本來無,現在有沒有?現在也沒有。如果你覺得現在也沒有,你開悟了。不行!現在有。現在有,你在迷,你沒悟。你一定要知道,迷不是真的,自性裡頭本來沒有迷,現在也不迷,將來永遠都不迷。你要是了解這個事實,在這上建立信心,就有開悟的可能。到什麼時候開悟?迷悟是一,迷悟不二,就跟前面講的,說與不說是一不是二,迷跟覺悟是一不是二,就開悟了。迷是迷,覺悟是覺悟,兩樁事情,你在迷,你沒有悟。口裡雖然說覺悟,心裡還是迷惑顛倒,沒有悟。諸佛菩薩、善知識幫助我們的,是他有善巧方便,幫助我們自己明心見性,方法很多,八萬四千法門,這一契機就成功了。

  「皆令迴光反照」,所有一切法門,總不外這一個原則,叫你回頭,叫你反照。觀世音菩薩在楞嚴會上,你看他說出他自己用功的方法。他是怎麼用功的?他是怎麼見性的?他用耳根,「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他用這個方法。這裡講反照,在觀音菩薩就是反聞。總而言之,六根接觸外面境界時,要知道迴光反照。這一反照就見性;如果隨著外面境界相,那就著相了。現在問題來了,怎麼個反法?觀音菩薩耳根聽外面音聲,如何能從音聲再聽回去?我們眼睛看到外面色相,怎麼能從色相再回過頭來?諸位要了解這個字裡面的真實義,不是這個反;所謂反是換一個觀念,是這個意思。前面不是有嗎?都講的這個修行綱領,修行的要領在作觀,觀是觀念,把觀念轉過來。「我不會轉」;《金剛經》念了,還不會轉?《金剛經》上任何四句、一句經文,你如果能夠受持,都能見性。這個話真的是一點都不假。像我們此地念的,「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我們對這個身相,馬上就轉了,這叫反觀。凡夫對這個身看得好重,神聖不可侵犯,堅固的執著,這是凡夫的妄想,錯誤的觀念;反過來,三十二相即非三十二相,是名三十二相,分別執著統統破掉,這叫反,反照是這個反法。如果你心裡頭念念貪圖黃金、美鈔、珠寶,天天想這些東西,《金剛經》上講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那個貪心馬上消掉了,這就叫反。《金剛經》上任何一句經文都能幫助你迴光反照,反是這個反法,觀世音菩薩反聞聞自性就是這個反法。他能夠將錯誤的觀念,立刻就能夠反過來歸到正確的觀念,這叫反聞。大乘佛法這是用功的原理原則,宗門裡面所說的,「不怕念起,只怕覺遲」,什麼叫覺?觀念回過來就是覺,覺跟此地講的反照是一個意思,那個念頭要轉得快。不轉就隨著煩惱去了,一轉過來,煩惱就沒有了,心就清淨。

  「不著一切相,而自見本性耳。」一回頭就見性,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性,是真如本性。真如本性所現的相分,這個相分是幻相,剎那生滅,「當處出生,當處滅盡」,了不可得,是這麼一個相。「是名三十二相」,所現的雖然是幻相,是個連續相,不無作用,它有作用。什麼作用?我們今天還沒有見性,作用是用這個相來見性。已經見性的人,諸佛菩薩示現在世間,他那個作用是什麼?為了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絕對沒有自己;如果還有自己,他四相沒破。諸位要知道,如果還有自己,自度度他,還有個「自」在,還有個「他」在,你看,自是我相,他是人相,你就曉得,這樣的菩薩即非一真法界的菩薩;換句話說,即非圓教初住菩薩,即非別教初地菩薩。他是什麼菩薩?在圓教是十信位的菩薩,在別教是三賢位的菩薩,他是這一類的菩薩,四相沒破的菩薩;換句話說,我在前面跟大家講過,他是十法界的菩薩,他不是一真法界的菩薩。《金剛經》的標準是一真法界,不是十法界。前面講即非菩薩,非一真法界的菩薩,但是可以說他是十法界的菩薩。十法界,四相沒斷、沒破;四相要是破了,十法界沒有了。永嘉所說的,「覺後空空無大千」,覺就是四相都破了。由此可知,你要著一切相,你就不能見性。著相修行,修得再好,十法界的菩薩,不是一真法界。在這個地方,諸位要知道,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一真法界的菩薩。他沒有斷煩惱,四相、四見都沒斷,他念阿彌陀佛,誠心誠意念,臨終阿彌陀佛接引,把他拉上去了。可是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他四相、四見馬上就破掉。這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不可思議!這是我們一定要知道的。西方極樂世界非常特殊,十方一切諸佛剎土都不能跟它相比,那是個特別的世界,可以帶業往生;其他的一切諸佛剎土、一切法門,沒有帶業的,一定要不著一切相才行。

  「眾生自性,與佛同體,所謂一真法界是也。」後頭這一句就講得更清楚、更明白。我們的自性跟佛的自性是一個自性,不是兩個自性,這樁事也很難懂。世尊在《楞嚴經》上有個比喻,那個比喻很好。他把自性比作大海,把我們每一個人比作大海裡起的水泡。水泡不一樣,很多小水泡都不一樣。水泡依什麼起來?依大海起來的。你依的那個自性是一個。什麼叫明心見性?水泡破了,破了跟大海就沒有差別。幾時這個水泡一破,就明心見性,就證得如來。沒破,堅固執著這個水泡是自己,那個水泡是別人,不曉得是同一體,所以在這裡面生分別、生執著,引起許許多多的誤會、鬥爭、殘殺,造無量無邊的罪業,就冤枉!我們看佛的比喻,想想很有趣味,不曉得是一體。普賢菩薩修行,那個方法跟別的菩薩不一樣,別的菩薩,剛才講了,自度度他;我說個自度度他,你就要知道,四相具足,十法界的菩薩。普賢菩薩是一真法界的菩薩,不是十法界的菩薩,所以普賢菩薩的修行不一樣。他修行到最後,歸納成十大綱領,就是十大願王。

  禮敬,「禮敬諸佛」,諸佛是指誰?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這是諸佛,三世諸佛。過去佛,世尊在經上講過,我們知道一些。現在佛,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是現在佛,沒有入般涅槃。東方琉璃世界藥師如來也是現在佛,沒有入滅,我們也知道幾尊。未來佛,每一個眾生都是未來佛,你要是對這個人瞧不起,那你瞧不起佛,你這個禮敬諸佛怎麼修的?一切眾生都是未來佛,蚊蟲、螞蟻都是未來佛。蚊子來叮你,一巴掌打死,打死一尊佛了,哪裡叫禮敬諸佛呢?普賢行難修,要用清淨心、平等心才行。跟那個自度度他的菩薩,那個菩薩好修,普賢行難修。說老實話,《華嚴經》可以講講,做不到,決定做不到,真平等,真清淨。不但是所有一切有情眾生是佛,無情眾生也是佛,這經上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為我們舉例子說,桌子善知識,板凳善知識,蠟臺善知識,香爐善知識,那是無情的,「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有情眾生叫佛性,無情眾生叫法性,佛性跟法性是一個性,就是自性。自性,在有情眾生,給它立一個名字叫佛性;在一切無情,就是植物、礦物,就叫它做法性,但是是一個性。既然是一個性,都是佛,都是未來佛。我們對桌子要恭敬,對椅子要恭敬,那個恭敬不是叫你見到它給它磕頭頂禮,那就變成神經都有問題了。這個恭敬就是擺得整齊、擦得乾淨,這對它有恭敬,禮敬。普賢那個禮敬,的確是人天最佳的榜樣。經書要對它禮敬,看的時候展開,規規矩矩的看,端端正正的看,看完把它合起來,放到書架、放到書櫥,這對它恭敬。如果隨便亂丟,在書上寫字,現在這個書是普通的本子,印的數量很多,你可以在上面寫,但是寫得很潦草、很凌亂,不恭敬,要規規矩矩的寫,端端正正的寫,恭敬。不簡單、不容易!為什麼?因為情與無情同一體,跟十方一切諸佛是同一體,這一體就叫一真法界。佛用種種善巧方便,幫助我們證得自性,證得自性就是契入一真法界,就是《華嚴》上講的入不思議解脫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