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太上感應篇精華節錄(二十四)—忠孝友悌 正己化人  (第二十四集)  1999/7/12、13  新加坡淨宗學會(節錄自太上感應篇19-012-0054、55集)  檔名:29-512-0024

  【忠孝友悌 正己化人。】

  就是這一句,這一句可以說是全篇的核心,關係非常之大。一個人在社會上立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大道理,都在這一句。出家人修行、開悟、證果,作菩薩、作佛,關鍵也在這四個字。所以世出世間的聖人,我說過太多次,聖賢人的目的、願望無非是希望一切眾生相親相愛、和睦相處。可是一切眾生族類果報不相同,這些差別從哪裡來的?是從他過去、現前的因行不相同。所以從果上我們能看到因,從因上能看到果,這個人就有智慧。這樁事情要真正達到目的,政治做不到。所以釋迦牟尼佛以王子的身分,政治可以能夠達到這個目的,他可以做國王,他知道政治達不到。武力也解決不了這個問題,我們在經典看到,釋迦牟尼佛年輕的時候武藝高強,他可以做將軍,可以做統帥,他放棄,他知道這個事情武力達不到。現在人講經濟,講科學技術,統統做不到。唯一的方法,能夠收到好效果的,只有教育,所以釋迦牟尼佛選擇社會教育這個工作,一生一心一意來從事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工作。釋迦牟尼佛是這麼一個人,我們要認識清楚,他的雄心大志,是要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相親相愛,和睦相處,他選擇這個工作。

  前面所講的都是完成自己的德行,目的是在幫助別人,自己的智慧德行沒有成就,就不能夠教化眾生。所以要想教化眾生,先要把自己修好,這是一定的道理。無論是古代的中國人,中國的古聖先賢,印度這些佛菩薩們,每一個人都是這個做法的,乃至於十方世界一切諸佛,也沒有例外的。所以我們必須遵循這條道路,一定要先把自己修好。前面跟諸位提到四弘誓願,四弘誓願的「眾生無邊誓願度」的落實,一定是先斷煩惱,成就法門。斷煩惱是完成自己的德行,學法門是成就自己的智慧,我們中國人常說品學兼優,然後才能化人。我們身為佛弟子,無論是出家弟子,或者是在家弟子,都有度化眾生的使命,出家、在家都是菩薩,所以佛教育的成就是菩薩法界。《華嚴經》的華藏世界是菩薩法界,極樂世界,《無量壽經》上說得很清楚,不但是菩薩法界,而且是普賢菩薩的法界。「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這諸位都念過,我們想一想,我們有沒有普賢大士之德?如果沒有普賢大士之德,就不能往生,這點要特別留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