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念佛的真實利益—為什麼要一門深入  (第五三五集)  恭錄自 淨空老法師《淨土大經解演義》  檔名:29-506-0535

  為什麼古聖先賢祖師大德教導我們要一門深入,長時薰修?為什麼不教我們同時廣學多聞,要我們一門深入?一門深入是修定,不是修別的,就是把我們的真心找回來,真心找回來之後你再廣學多聞,那就方便了。龍樹菩薩把真心找到,他證到初地,別教的初地就是圓教初住,他有能力用三個月的時間把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全部貫通,那就廣學多聞。能嗎?真的嗎?

  在中國唐朝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給我們做見證,能大師不認識字,沒念過書,平常他講經說法,後人把它記錄下來,編成一本書《六祖壇經》,裡面有他的行誼,也就是他一段的歷史。我們看了之後,他從學佛到成就,弘法利生,沒有看到他在哪個講堂去聽一次經,沒有這個記錄,也沒有記錄他在哪個禪堂去坐一支香,沒有這個記錄,那其他就更不必說了。唯一記錄他聽經聞法的,就是五祖忍和尚召見他,半夜三更,讓他在方丈室,對他一個人講《金剛經》大意,應該是講到四分之一,「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就豁然開悟,開悟之後就不要講了,他全都明白了。法達念《法華經》念了十年,他念《法華經》三千多遍,《法華經》的分量很大,一天只能念一部,三千多部就是十年,不知道《法華經》的義趣,到南華寺去參拜六祖,禮拜的時候頭沒著地,六祖看得很清楚。等他起來就問他,你有什麼值得驕傲的地方,你禮拜的時候頭沒著地,你有傲慢,有什麼值得驕傲?他就說了,他讀了三千多部《法華經》。六祖問他《法華經》的大意,他答不出來,他反過來向六祖請教,六祖說這個經我沒聽過,你念三千多遍,應該背得很熟,你念一段我聽聽。《法華經》二十八品,他念到第二品,六祖說:行了,別念了,我全知道了。跟他講《法華經》大意,他開悟了,再拜就頭著地了,這《壇經》上記載的。

  那我們就明瞭,龍樹菩薩如何用三個月的時間,把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全通了,不就這個意思嗎?一部經要看多少?看二、三頁就行了,不要從頭看到底,哪這麼麻煩。這部經講些什麼,你念給我聽,念個幾句,全都明白了,不必再念了。《大藏經》三個月能不能通?能,沒問題。這是什麼?廣學多聞。祖師教我們,那個恩德不知道多大。不是限制你,是讓你具足覺悟的能力,然後你再去看,一看就通達明瞭,沒有這個能力不能廣學多聞。為什麼?廣學多聞你所學的是知識,不是智慧。現在人講的知識,知識不管用,知識是非常狹隘的,而且往往有後遺症,智慧沒有,智慧能解決一切問題,決定沒有後遺症。智慧從哪裡來?從戒定裡頭來的。教你一門深入,這是戒律,你必須得遵守,你就是念這一部經,不可以念第二部,反覆的去念。目的在哪裡?目的是得定,讓你的心整個定下來,心不會往外面跑,這是一種方法,是修定的方法。一般人,中等根性的人,大概三、四年,心真定下來,得三昧了,再有個三、四年,開悟了。悟了之後,老師把廣學多聞這個門打開,你什麼都能學,什麼都能看,什麼都能接觸。成就你什麼?成就你後得智。後得智什麼?無所不知。你沒有根本智,根本智是般若無知,那是根本智,起作用的時候無所不知。

  佛菩薩教人無盡的慈悲,這裡面有真的愛,幫助你、成就你,你不相信就沒法子。最忌諱的就是沒有得三昧之前廣學多聞,全是知識,不是智慧。所以古人的標準,開悟之後才可以博覽群書,廣學多聞,成就後得智。這個方法只有大乘佛法裡頭有,佛教傳到中國,把這個方法帶給中國。儒也學到了,道也學到了,知道這個方法好,所以儒道它也是走戒定慧的路子。非常可惜的,現代人不懂,跟著西方人走。今天社會問題、地球災變問題,知識解決不了,解決不了趕緊回頭找老祖宗學智慧,問題就解決了。還是老祖宗那一套比現在人厲害,現在人怎麼比都比不上他,老祖宗是絕招,他的本事是什麼?明心見性。在娑婆世界如是,在他方世界亦如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全走的是這條路,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我們念佛還是這條路,叫你老實念佛就是持戒。這一句佛號念到底,經學不學沒關係,等你開悟的時候你經就自然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