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大誓願第六 (第六十一集) 2011/1/26 澳洲淨宗學院(節錄自淨土大經解演義02-039-0253集) 檔名:29-204-006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三百零七面,倒數第七行下半段看起:
我們從「但據經文」,從這裡看起,「此三忍中,包括無生法忍,實無可疑」。這是第四十七願「聞名得忍」,經文上只說一二三法忍。念老在此地引《無量壽經》魏譯的本子,康僧鎧的本子,「第三十四願曰: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之類,聞我名字,不得菩薩無生法忍,諸深總持者,不取正覺」。這是魏譯本。「《宋譯》文」,這最後一個本子,「聞我名者,應時即得初忍、二忍,乃至無生法忍,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可見願文中之第三法忍,決定是無生法忍也」。我們就可以能夠肯定第三忍是無生法忍。「又據《論註》曰」,《往生論》的註解,「即見彼佛,未證淨心菩薩」,沒有證到清淨心的菩薩,「(指初地至七地),畢竟得證平等法身。(又曰:平等法身者,八地以上法性生身菩薩也。)又曰:聞阿彌陀如來至德名號,畢竟得平等口業。皆是聞佛名號,得證無生法忍之明證」。這段經文最重要的意義是為我們證明,十方諸菩薩們聽到阿彌陀佛的德號,能夠證到無生法忍,能證這麼高的境界。它裡面有初忍、二忍,乃至無生法忍,這句話說得好。經文給我們說一二三法忍,法忍也可以把它貫通來看,就是一法忍、二法忍、三法忍,可以這樣看法。諸菩薩聞彌陀名號成就不相同,因為菩薩本身修學的等次不一樣,有完全是凡夫,有十信菩薩,有十住菩薩,有十行、十迴向、十地菩薩不一樣。所以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當然他們的感受、他們的認知,當然不相同,這是我們能夠想像得到的。我們同一個班級的同學,在一個老師上課教學之中,每個同學們所得的也不相同,譬如考試還有第一名到末後一名,那就是不一樣。諸佛菩薩在十方世界,聽到阿彌陀佛的德號,或者是聽到這部《無量壽經》,他們所得的真實受用也不相同,但是沒有不得法忍的。雖然所得到的不相同,肯定幫助提升他們修行的功夫,提升他們所契入的境界,這是肯定的。
我們再看下面,這為我們解釋什麼叫無生法忍,這個名詞我相信很多同修都知道,但是很少人能講得清楚、講得明白,這是一個機會。「無生法忍,略云無生忍」,中國人喜歡簡單,愈簡單愈好,雖是簡單,意思要明瞭、要具足,這才是好的文章、好的言語。無生忍,這下面是為我們解釋,解釋得非常好,「真智安住於無生無滅之實相理體而不動,謂之無生法忍。」由此可知,忍就是不動的意思,忍就是肯定的意思,忍也就是我們承認的意思,對它沒有疑惑這個叫忍。無生法忍,佛告訴我們諸法實相,真相是什麼?真相是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滅。這個兩句話我們細心去揣摩一下,如果說一切法不生,不生當然就不滅,那這不滅兩個字就說得沒意義了,不生當然不滅。為什麼要說個不生,後頭又要說個不滅?不生而生,滅而不滅,加這兩個字意思就不一樣,實際上不生不滅就是這個意思。什麼現象?佛在比喻當中常常用作夢來做比喻,這是經教裡面比喻用得最多的,「夢幻泡影」,這四個字都是比喻,但是夢是第一個比喻,是主要的比喻,其他三個是陪襯的,可以用,可以不用,有沒有沒關係。最重要的是作夢,夢,每個人都有作夢的經驗,夢是不是無生而生?想想夢中的境界,醒過來之後了,是不是不滅而滅?不生而生,不滅而滅。真的沒有生滅,所有一切境界相是幻相!諸菩薩眼目當中看這個現象,相即非相,非相即相。
現代的科學家,念老在後面也講到,他是學科學的人,也引用現在量子科學家的一些報告。讓我們最容易感觸到的是物質現象,我們前五根眼耳鼻舌身,所能感覺到的全叫物質。色相,眼所見的,物質現象;聲相,耳所聞的,也是物質現象;氣味有香有臭,鼻所聞的境界還是物質;舌所嘗的味道,身所接觸的,你看眼耳鼻舌身是物質,它所接觸外面的對象也是物質。五欲六塵,五欲是財色名食睡,物質現象,在佛法裡面講叫六塵,色聲香味觸是物質現象。意根所接觸到的是精神現象,第六意識,叫法塵,我們的感受、思惟、想像,這是屬於精神現象,都不是真的。從哪裡來的?我們用科學家的說法,從意念來的,意念是這些現象的基礎;如果沒有意念,這些現象都不會發生,都不會存在。科學家告訴我們,意念是物質現象的基礎。在大乘佛法裡面,意念能生,就是末那,末那是意念,三細相裡面的轉相,就是轉變,先有意念,才轉變為境界相,境界相就是物質。三細相講業相、轉相、境界相,說明什麼?說明一切法不生。因此一切諸法,我們不能說它有,也不能說它無。你說它無,這個相就在你面前,怎麼會是無?你說它有,它確實不生不滅,它確實是不可得,畢竟空、不可得,這叫諸法實相,也就是說一切法的真相。
你真承認了,佛跟你講的,今天科學家證明了,我們承認佛所講的話是真的不是假的。知道一切法本來不生,現前還是不生,這是什麼?這是真實智慧,智慧肯定了這個事實,所以真智安住在無生無滅的實相理體而不動。你對於這樁事情了解、明白,不再疑惑,不再動搖,這就是忍,這個忍叫無生法忍。證得無生法忍是什麼人?在一般講是七地,七地以上,七、八、九三地證無生法忍,這個位次高了。五十一個階級這最高的,是最高層,最上面的六層。七地是下品無生法忍,八地是中品無生法忍,九地是上品,看到事實真相了。再向上去,契入境界了,寂滅忍,知道遍法界虛空界清淨寂滅,大般涅槃相。般涅槃在哪裡?般涅槃就在現前,十地菩薩證得了。我們在面前不認識,迷失了自性。十地菩薩下品寂滅忍,等覺菩薩中品寂滅忍,妙覺佛果上品寂滅忍。我們相信,十方世界諸菩薩們聽到阿彌陀佛的佛號,確確實實可以說從初信位到妙覺位統統有,菩薩的等級不一樣,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肯定幫助他提升。
再看《智度論》有一句,「《智度論五十》」,它有一百卷,第五十卷裡面,「無生法忍者,於無生滅諸法實相中,信受通達,無礙不退,是名無生忍。」真的是事實真相,諸法是一切法,就在當下,就在面前,這一切法本無生滅。我們現在看到好像有生滅,是我們看眼花了、看錯了,實際上沒有生滅,這在諸法實相中。下面四個字就是忍的意思,你信了,你不懷疑,你相信,一切法不生不滅,你接受了,你通了,你明白了,達是徹底的明瞭,一絲毫疑惑都沒有了。通達自然就沒有障礙,你的觀察沒障礙,你的明瞭沒障礙,你的言說沒障礙,你的行事也沒障礙。不退轉,不會退到凡夫位,又不相信,又不能接受,又迷惑了,不會退到這個位次上,這叫無生忍。可見得忍就是信受通達,無礙不退,這是忍。「又《智度論七十三》曰」,還是《大智度論》裡頭,「無生忍者,乃至微細法不可得,何況大!是名無生。得此無生法,不作不起諸業行,是名得無生法忍。」這段講得好,無生忍者乃至微細法不可得,何況是大的!微細是什麼?佛家講極微之微,是一切精神現象跟物質現象的原始狀態,這叫微細法。這個世界是怎麼組成的?佛在《般若經》上講過,我們居住的這個世界是什麼組成的?是微塵聚集組成的,叫微塵聚,無量無數的微塵聚集在一起,變成地球。佛講「一合相」,一就是微塵,就是極微之微,就此地講的微細。聚集我們看到了,微塵太小我們看不到,無量無邊的微塵聚集在一起,我們看到了。我們這肉眼很不靈光!
去年我在台灣治牙周病,原先不曉得什麼叫牙周病。但是牙齒跟牙床這當中有一個界線,黑黑的有一條界線,我們不曉得那就是牙周病。我們沒有感覺,好像挺正常的樣子,到吃東西的時候感覺得不太方便。牙醫生給我一看說這是牙周病,而且嚴重的牙周病。他用一根針就在這個牙齦跟牙齒當中,這個黑線裡頭挑了一點,比芝麻粒還小一點點,把這個黑的東西挑出來,放到顯微鏡裡面。他把顯微鏡接在電視螢幕上,讓我在螢幕上看那一個黑點,那黑點是什麼?細菌。多少呢?數不清,這個電視畫面滿滿的,就像小蛆一樣在裡頭動。他告訴我:你看這就是你牙齒挑出來一點。我都嚇呆了,從來沒見過,我說:你把牠放大多少倍?他說:三千六百倍。我們看到像小蛆一樣,這才知道真可怕,那牙齒挑出一點點,就叫我們看了這麼多,我這牙齒裡頭還得了,原來說我牙周病很嚴重我都不相信,這樣讓我看到我真的相信了。他說這些細菌把你的牙根吃掉了,所以你的牙齒鬆動。吃了一半的牙齒還可以用,統統吃掉了必須要換牙齒。這個細菌是不是最小的?不是,這個細菌是細微法而集聚的,不是真正一個極細微。
一個極細微,就是彌勒菩薩跟我們講的,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我們中國人計算三百二十兆,單位是兆,三百二十兆,一彈指裡頭有三百二十兆的微細法,這講微細法,三百二十兆的微細法集聚才是一彈指。我們要細心去觀察,一秒鐘,一秒鐘如果能彈指五次,這一彈指就是五分之一秒,你所看到的情形裡頭有三百二十兆,你怎麼會知道?這是什麼?這是所有一切物質原始的現象,最初的現象,不可得了。何況大,大是什麼?它集聚起來的,集聚到最大的就變成地球,地球是這些微細法集聚的,地球上所有一切生物,包括人類、動物、植物、山河大地,全是這些微細法集聚成就的現象。微細法不可得,這地球可得嗎?哪有這個道理?所以一百卷《大般若經》跟我們所說的,「一切法」,那是遍法界虛空界的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佛把這樁事情,苦口婆心說了二十二年,為我們說明這個事實真相,無論是物質現象如是,精神現象亦如是,自然現象也如是,總的說了一句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六道凡夫迷失了自性,妄心用事,妄心是心浮氣躁,以為這些現象是真的,這個虧可吃大了。在這三類現象裡面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這一起心動念、一言語造作,麻煩可來了,把一真法界變成十法界,把清淨平等覺變成六道輪迴,變成三途地獄,這就作夢,就做惡夢,惡夢綿延相續不斷,這個苦就有得受。可是在佛菩薩明眼人看來,你這個苦是冤枉受的,為什麼?它沒有,它畢竟空,不可得。就像你作夢,你夢到地獄去了,你在地獄受苦,醒過來之後,一場惡夢,沒事!真的就像這個樣子。六道裡頭三善道的歡喜,空的,不是真的;三惡道的苦難也是假的,也不是真的,要看破,要放下,那就對了。這是《大智度論》七十三卷給我們解釋,微細法不可得,何況大,是名無生。
「得此無生法,不作不起諸業行,是名得無生法忍。」也就是說這個事實真相你真正得到了,你問題解決了,為什麼?從此以後不作了。這不作是什麼?不幹了,不善的法不幹了,貪瞋痴慢疑不幹了,這慈悲喜捨呢?菩薩的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幹不幹?也不幹了。你要是這樣去會意你在造業,你還是在造三途輪迴業,你不是不作,你是真的在作。這個不作怎麼個講法?不作而作、作而不作,這是菩薩。菩薩作不作?作,你看看眾生有感,他就有應,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應以什麼法得度,他就說什麼法門,他不是在作嗎?在作怎麼樣?在作他真的不作。為什麼真的不作?他曉得自他與當中所說一切法皆不可得,所以說作而不作、不作而作,他作是三輪體空,不作也是三輪體空。他作,他住實相境界,就真的真智安住於無生無滅之實相理體而不動;他不作,也是真智安住於無生無滅之實相理體而不動。作如是,不作亦如是,這才叫真正得無生法忍,所以不作不起諸惡業,起而無起,無起而起。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示現在這個世間,無起而起,起什麼?興起佛陀教育,起就是建立,幫助一切眾生覺悟,一切眾生通常我們加兩個字,一切有緣眾生。無緣的呢?無緣也是有緣,緣沒成熟,有緣的是緣成熟了,無緣是緣沒成熟,統統都有緣。為什麼?心現識變,你怎能說沒有緣?一切諸法的理體就是自性清淨心,同一個自性,同一個性體。大經上常說「心外無法,法外無心」,法跟心永遠分不開。從法上講是眾生,從心上講是佛,佛跟眾生能分得開嗎?佛是你自性佛,眾生是你自性眾生,離開心性無佛、無眾生。這些都是諸法實相,我們要學,時時要學,處處要學,不停的在學習,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就這麼回事情。
真正明瞭,心地清淨平等覺,平等心生起來,這個時候你就住實報土,你知道實報、方便、同居一即是三,三即是一,境界沒有變化,你的分別執著在變。境界是實相,永恆不變,隨著你的分別執著在變,千變萬化。《還源觀》上講「出生無盡」,那是識在起作用;「周遍法界,含容空有」,那是性在起作用。性是佛性,識是凡夫性,聖凡是一不是二;換句話說,你用什麼心去看,外面境界就隨你的心在變,境隨心轉。講到最小的境界,就是自己的身體,我們身體健康狀況、面貌不同,看相的人說各隨其心。相貌是你心變的,你的意念變的,你要是肯好好的修,相貌會轉變,一般講大概三年真的變了。你天天念阿彌陀佛,三年之後你的相就像佛相一樣;天天念觀音菩薩,三年之後你的相就像觀世音菩薩,相像,身體也像。也許同學問我,我念佛十幾年二十年,怎麼相貌還沒變?有人說我念觀音菩薩念了一輩子,相貌為什麼不像觀音菩薩?那是因為你不會念,所以念一輩子也不像。如果會念,不會超過三年。什麼叫會念?什麼叫不會念?會念的人沒有懷疑、沒有夾雜、沒有間斷,叫會念;不會念的,他有懷疑、他有夾雜、他會間斷。你們自己想想對不對?你是不是有懷疑?是不是有夾雜?是不是會間斷?這不會念。會念就會變,不會念他就不變。有真會念的,真變了,證明佛在經上講的相隨心轉,一點都不錯。我們的體質也隨心轉,再擴大,社會隨我們的心念在轉,地球也是隨我們心念在轉。
科學家希望地球總人口百分之一平方根,大概是八千人,八千人真正會了,會念了,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就能拯救地球的危機。我們淨宗同學誰肯發心做八千人之一,拯救地球?這要大慈悲心,大智慧、大慈悲才能做到。你做這些好事,人家不了解你,甚至於還羞辱你,批評你在搞迷信。我們不搞,這個地球會壞掉,世界末日真正來了。我們救了他們,他們不感恩,還得糟蹋你,要不要救?要救。為什麼?我們在太空當中同乘一條船,你知道嗎?我們不救,同歸於盡。換句話說,別人無論用什麼方式侮辱我、陷害我,我還是要幹,我還是要救他,這是菩薩行。人家罵我們不是人,真的我們是菩薩不是人,為什麼?人做不到,人都自私自利;只有菩薩沒有自私自利,菩薩捨己為人。為什麼叫捨己為人?菩薩可以走,可以回到極樂世界,可以遊化十方佛剎,為什麼要在地球?看到這邊眾生太苦了。沒看到無所謂,看到能不幫助他嗎?哪有這種道理?無論他做什麼惡業,菩薩知道他本來是佛,他本性本善,為什麼變壞?是他學壞了,受環境的污染。今天地球是個大染缸,種種不善它統統具足,在這個染缸裡能不被染污那是聖人,那是佛菩薩,那不叫凡夫。
我們很幸運,年輕的時候遇到真正善知識,把事實真相告訴我們,我們能夠這一生保持而不被染污,只是一個方法:每天不離開經教。我現在學了六十年,如果我一個星期離開經教,我自己感覺得我沒有把握,我會被染污。你就知道這環境染污的力量有多大,有多可怕,中國古人所謂「三日不讀聖賢書,面目可憎」,這變樣子了。聖賢書要天天讀,一個星期不讀真的靠不住!於是我們就了解了,不要去責怪別人,本來學佛學得不錯,學了十幾二十多年,忽然變了,背離佛法,墮落到三途了。有些人看到這奇怪,這佛法不靈。不是的,不是佛法不靈,他前面一段時間他認真學習,天天讀經,天天念佛。以後遇到緣,他去操作現前的行業,現前行業為什麼?賺錢。從前是把佛放在頭頂上,現在是把鈔票放在頭頂上,不一樣了,他就變心,就這麼回事情。我們要了解,我們要認清楚。他有沒有做錯?不能說他做錯,現在的世界確實是把金錢擺在第一位,佛法擺在最末後,有沒有無所謂,只顧眼前,不顧身後。真正契入佛法,真正嘗到法味,這個人有前後眼,他能看到過去,也能看到未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天都不能離開佛法,誰教我們的?十方諸佛如來。你看看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哪一天不講學,哪一天不念佛!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他哪一天不接引眾生,哪一天不講經說法!
他們為我們示現的,真的,「道也者,須臾不可離也」,一分一秒都沒有離開,這叫如來,這叫妙覺。他做出來讓我們看,讓我們體會,讓我們學習,會學的人效果卓著,也給大眾做好榜樣。不會學習的人,墮落三途,他還得受苦報,為什麼?業障習氣很重到惡道去消業障。所以你是真明白,搞清楚了,惡道不是壞地方,我們宿世今生造作這些惡業,惡業不消除,你不能成佛道,見思煩惱不斷不能出六道輪迴。所以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還是要消業障,還是要斷煩惱,只是換一個環境,換一個修學的環境。我們在娑婆世界、在他方世界,無量劫來造作這些業障,到西方極樂世界怎麼消法?業債怎麼還法?到西方極樂世界天天親近佛陀,你沒有離開阿彌陀佛,怎樣還眾生的業債?眾生有感你就有應。你雖然煩惱習氣沒斷,你有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你是阿惟越致菩薩,所以你有能力在十法界任何一法界裡面,你能幫助有緣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這種消除業障的方法,還債的方法跟在娑婆世界迥然不同,不是不還,不是不報,報的方式不一樣,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真正你無始劫來這些業債都還完、還清了,給諸位說,你真的是阿惟越致菩薩,你在極樂世界生實報莊嚴土。
可見得極樂世界還是凡聖同居土三輩九品,往上提升,升到方便土,方便土裡頭也是三輩九品,再往上升,升到實報土。阿彌陀佛加持你是在同居土跟方便土,這是阿彌陀佛加持的,到實報土的時候,那是你自己的功德成就了。這是西方極樂世界無比殊勝,哪個菩薩不希望去!消業障是每天聽經聞法修懺悔,還宿債這是應化到十方世界,幫助有緣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自行跟化他一點妨礙都沒有,每天坐在阿彌陀佛面前沒動。十方世界呢?化身去了,以應化身去還債,你說這多殊勝,這個多圓滿。還宿債不妨礙自己修行,不妨礙自己聽經聞法,也不妨礙自己修福修慧,阿惟越致菩薩能分無量身,同時、同處、異處,這不可思議的神通道力。所以這個地方就是說不起而起、不作而作,一切這些業行,有上求佛道,有下化眾生,上求佛道圓滿自己的福慧,下化眾生多半都是還債的,把無量劫來這些怨親統統化解,這才能圓滿成佛。沒搞清楚,你只在菩薩位,你成不了佛,成佛一定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我們再看,「《大乘義章十二》曰」,這裡面說,「理寂不起」,理是講自性,寂滅不起,「稱曰無生。慧安此理,名無生忍」。你智慧開了,還是自性裡面的智慧,安於無生之理,無生之理就是寂滅,清淨寂滅。安守自性就是無生忍,自性是清淨寂滅,不起心、不動念。如果這句話聽得還是不清楚、模糊,你就記住一句,六根在一切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就是寂滅,就是無生法忍,起心動念就錯了。「又《楞嚴經長水疏一》曰」,《長水疏》一共十卷,這第一卷,「了法無生,印可決定,名無生忍」。這個意思好懂,了是明瞭,明瞭一切法不生。印可就是肯定,就是承認,佛說的一切法不生不滅,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同意,我承認,這叫印可。中國古時候人跟外國人不一樣,外國人的這些文書上簽字就承認,中國人簽字不行,要蓋印,所以叫印可。這個肯定就像我們把印蓋下去,承認你了,叫印可決定,這叫無生忍。
「《大乘義章十二》曰:如龍樹說」,這龍樹菩薩講的,「初地以上亦得無生」,下品無生,「若依《仁王》及與《地經》」,這個《地經》是《地持經》,與《地經》,「無生在七、八、九地」,《仁王經》上,七地下品,八地中品,九地上品,這無生忍。本經,「《宋譯》曰:聞我名號證無生忍,成就一切平等善根,住無功用離加行故,不久令得阿耨菩提。望西釋曰:既云無功用,知證第八地。故知本經之第三忍,即《仁王經》之無生法忍。若據望西師意,則位當八地也」。這些話都是說明古大德對此地所說的,得三種忍到底是在哪個位次,許多祖師大德說法不一樣,但是大多數都肯定是八地菩薩,這個位次就相當之高。
「望西曰」,他假設一個問答,「問:以聞名力,豈得無生?」這問得好,我們也有這個疑惑,你說聞名,我們今天都聞名了,我們是不是得了八地?沒有。這個很顯然的,為什麼?他那上是菩薩,我們不是菩薩。也許有人說:我受了菩薩戒我是菩薩。那你現在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是不是證到第八地?由此可知,望西這一問一答是有很深的意思在。「答:佛願力故」,就是第四十七願,這是佛的願力。「故《十住論》云:過去無數劫,有佛號海德。今現在十方,各得成正覺。皆從彼發願,聞名定作佛」。這一句說願力不可思議,能不能講得通?能講得通。這尊佛是海德佛,是過去無數劫有這樣一尊佛,這尊佛現在,今現在十方,今是今天,現是示現,今天他示現在十方世界成佛。各得成等覺,他示現化身,他能化無量身,在各個世界裡示現成佛。示現諸位要知道,要有緣分。我們總要記住一句話,「佛不度無緣眾生」,我們跟佛沒有緣分,他不會現在我面前,他現在我面前,我也不會理他,沒有緣。
佛法裡頭把緣字看得很重,一切諸法的生起有因有緣才有果,但是佛不叫它做因生,叫它做緣生。為什麼?因為因一切眾生個個具足,這個諸位要知道,一切眾生都有成佛的因,一切眾生也有作阿鼻地獄的因,因統統都有。作天、作人、作菩薩、作阿羅漢、作畜生、作餓鬼、作地獄,這個因全有,像種子一樣,阿賴耶識就像個倉庫,那倉庫什麼東西都有,全的。這個因,哪個因遇到緣了,果報先成熟,所以佛法不說因生,講緣生。我們這一生,我們要是遇到佛的緣,肯定佛的果報成就了,就這麼回事情。十方菩薩聞阿彌陀佛的名號,菩薩那個佛的緣已經很深了,再遇到阿彌陀佛,他能不成佛嗎?怎麼成佛?念佛往生,一生成佛,就這麼回事情。菩薩要聽到阿彌陀佛決定往生,他聰明,他有智慧,他不會把這個緣放棄,決定好好的掌握住,他成功了,是這麼個道理。海德佛他現在在十方示現成正覺,「皆從彼發願,聞名定作佛」,這個定作佛就是大乘教常講「一歷耳根,永為道種」,你聽到海德佛的名號,這個佛的種子在你心裡頭,什麼時候遇緣它就起作用,他給你種下佛的種子,是這麼個意思。
「上之論證」,上面引用的這些論證,「妙顯他力,佛願加被,使聞名者,證無生忍,定當作佛」。所以學佛的同學一定要發這個心,就是說幫助一切沒有學佛的人種佛種子,這個種子怎麼種?我們念這一聲阿彌陀佛,他聽到了,種子種下去了;我們身上帶阿彌陀佛的像,他看到了,種子種下去了;我們手上戴一串念珠,他一看念珠,他就想到這是佛教,佛的種子種下去了。時時刻刻、在在處處你要會,你幫助許許多多人成佛,你怎麼能不成佛!早年,說這個話大概四十多年前,我參加台中李老師的大專佛學講座。以後我也參加道安法師在台北中國佛教會辦的大專佛學講座,那個講座辦得很成功,每個星期天上課,上午三個小時,下午三個小時,不容易。台灣從新竹到基隆這一帶學校來參加講座,大專學生八百多人。我就教這些同學,你們要幫助所有同學給他種佛種,怎麼種法?你們念書不都有課本嗎?課本,課本一般人都寫名子,我說你不要寫名字,你寫上阿彌陀佛。你每個同學看了這本書,阿彌陀佛,他就會念一聲,阿彌陀佛這是你的書,人家佛種子種下去了。手上戴串念珠,不怕同學笑,開玩笑也沒有關係,他看到,佛種子全種下去了。你們學校老師、同學全種了佛種,你天天在那播種,應該這樣做法。諸位要曉得,佛陀教育是名符其實的宗教教育,宗教教育是什麼?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學,尊崇的教化。九界眾生沒有例外,都把它當作主要的教育。你能把這麼好的東西介紹給大家,首先介紹給你的家人,介紹給你的親朋好友,介紹給你的鄰里鄉黨,介紹給社會,介紹給大眾。讓他心裡面有一個佛字就行了,有個阿彌陀佛就更好,更殊勝。
念老在此地說,《十住論》裡這一段,確實「妙顯他力,佛願加被」。什麼人巧妙的來顯示?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做到,而且我們每個人所顯的他力,他是阿彌陀佛,就是我們把阿彌陀佛介紹給大家。佛的願力加被,「使聞名者,證無生忍」,這是已經入佛門的菩薩,「定當作佛」,沒入佛門的這些眾生,他生後世若遇佛緣定當作佛。「且聞不是但聞」,聞後頭還有事,「必能起行」,菩薩有三慧聞思修,聞名思義,開悟、修行、證果一定是從聞這裡帶起來的。「例如《涅槃疏二十》云:若聞常住二字,生生不墮者」。墮是墮落在三途,常住是佛,正法常住,正法久住,正法永住,都能夠感得善根相感,他接著的行動就不離正法,他當然不會墮三途。如果天天聞常住,天天造惡業,他墮不墮?照樣墮三途。念佛,念佛人就不墮三途嗎?我曾經跟諸位講過,我在台中跟李老師學經教,學習《大勢至菩薩圓通章》,我採取的是灌頂大師,乾隆時代的人,他的註解。因為《大勢至圓通章》很少人做註子,他的註解收在《卍續藏經》裡面,分量很大。
《楞嚴經勢至圓通章疏鈔》,我學這個本子,這個本子最後一頁,灌頂大師告訴我們,念佛人有一百種果報,開頭第一段,念佛人墮地獄、變餓鬼、變畜生,我看到非常驚訝。念佛再不好也不至於墮阿鼻地獄,怎麼念佛人會頭一句就是阿鼻地獄?這一大篇灌頂法師的開示,從墮阿鼻地獄,一直到往生極樂世界上品上生,那是在第一百條,頭一條是講墮阿鼻地獄。我非常驚訝、疑惑,拿去向老師請教,老師一看說這是大問題,我不能單獨跟你講,我講經的時候會跟大家說。如果是你天天念佛,還幹貪瞋痴慢,還幹損人利己,特別是嫉妒心破壞佛法,障礙眾生聞法的機緣,這個罪墮阿鼻地獄。佛經上講,殺人罪小,殺人是殺人身命,這個罪很小;斷人法身慧命,這個罪大了,決定是阿鼻地獄。以後我們看到《彌勒菩薩所問經》,也叫《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經上告訴我們,舉一個事實的例子,兩個法師講經說法,聽眾很多,供養也很多。另外有幾個比丘生起嫉妒心,惡意的破壞,在信眾當中破壞,說這兩個法師很會講經,但是不守清規,不守戒律,沒有品德,聽眾聽了之後就散掉。以後這批毀謗、造謠生事墮阿鼻地獄,地獄出來之後變餓鬼、變畜生,最後業障消掉之後回到人間,生生世世愚痴,沒有智慧。《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這個經好像我記得我講過三遍,另一個經題是《彌勒菩薩所問經》,是一部經兩個不同的經題。所以破壞正法,破壞眾生聞法的機緣,這個罪比什麼都重,你不生地獄到哪去?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大勢至菩薩圓通章疏鈔》最後這一頁,可以把它單印成單章流通,特別讓大家警惕到,念佛要學佛,念佛不能違背佛陀教誨。那是打著佛的招牌來滅佛法,那個罪是更重了。所以知法犯法罪加一等,怎麼可以幹這種糊塗事?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生生不墮這就是聞常住,他就不離常住,他心裡常有常住。聞彌陀不離彌陀,心心念念常有彌陀,他當然不墮地獄、不墮三途,真正發願往生淨土決定得生。下面說,「聞有多種,若能深思惟,如說行者,即生生不墮」。這幾句話很好,把不墮的原因說出來。「意為:聞後能深思惟」,把所聽的這些道理要研究清楚,要研究明白,「並如說修行」,還要如教修行,他教導我們,我們真正變成自己的思想行為,「始能得生生不墮之益」,這樣才能得到。「可見聞之一字,意兼信受,不僅是一經於耳也」。這個意思要懂,不是一次經歷於耳,那就完了,那只是一歷耳根永為道種,在這一生當中得不到利益。必須聞之後要相信,信了之後要能理解,理解之後要能接受,接受之後要能夠奉行,奉行之後要能不退,你才能真的得利益。如果行了幾年退了,看到這個花花世界,財色名食睡動了心,你一切就完了,你全功盡棄,這就可惜,真可惜!你本來可以一生成佛的,現在你一生造的是三途業。如果能夠看到這個層次,他怎麼肯甘心墮落?怎麼肯貪圖眼前一點的名聞利養,而到三途受長時期的苦報?這不是一個聰明人願意幹的事情。
我們再看這段最後,念祖在此地做一個結論,「今願文之一二三忍,實即本經《菩提道場第十五品》中之三種忍」,本經後面世尊為我們講過一二三忍,「一音響忍。二柔順忍。三者無生法忍」,跟願文相應,實在說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解釋了,解釋得很清楚。「《無量壽經鈔五》曰」,五是第五卷,這個註解裡面三種忍說得簡單、扼要,「一、音響忍,由音響而悟解真理者」。我們就知道音響忍是言教,講經教學,因為聽教聞經而悟解,慢慢開悟、明白、了解了。文殊菩薩在楞嚴會裡說,「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世尊四十九年用音聲說法,孔子在中國教學五年也是用音聲,沒有文字,沒有講稿,沒有講義,完全是用言語。「二、柔順忍,慧心柔軟,能隨順真理也」。這個得受用了,已經把所聞之經、所聽之教,落實在自己日常生活,變成我們人生的思想、見解、言語、行為的準則,他做到了。就是《還源觀》上四德的第三句「柔和質直」,他做到了,做到柔和,能夠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這是什麼?身教,做出來了。慧心柔軟,這就是質直柔和,慧心是質直,真心。能隨順真理,真理是什麼?「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所以菩薩那麼樣的歡喜隨順眾生,眾生造惡也隨順,為什麼?他自作自受。你不能勸他,你勸他他不能接受,他迷得太深,這個時候你救不得他。必須他在三惡道把他那些罪業消盡,他將來再得人身,你就去度他,他會接受。苦報沒有受盡他不知道回頭,要吃盡苦頭他就回頭,他能接受了。這個在教學上不能不知道,所以緣不成熟,你教他沒用處。今天這個世界這麼苦,災難這麼多,佛菩薩為什麼不來?你就明白了,來了怎麼樣?沒用處。不但不能接受,他造的罪業更重,他侮辱你,說你是迷信。必須怎麼樣?必須災難真正出現,在災難裡面受極大的痛苦,然後你來救濟他,你來幫助他,他感恩你,你再告訴他,他才會回頭。教學,佛家講契機,你要是契合眾生的機緣,你的法是好的,不契機起反效果,契理不契機,雖是正法沒效。契機不契理,那是邪法,不是正法,可是一切眾生他願意學習,他願意、樂意接受。貪瞋痴慢疑,這不是正法,今天全世界人都奉行,都認為是正法。貪圖財色名食睡,不計任何手段,得到是高、為高,得到了這個人有本事,得到了他才叫有智慧,人家讚歎他。沒有想到他現前得到,他來生果報在三途,也得到,得到三途果報。今天得到三途的因成功了,將來三途果報成熟,他幹這個事情,你說多可怕!
「三、無生法忍,證無生之實性,而離諸相者。是悟道之至極也」。這是最高的,這是法身菩薩。「此三忍當於第十五品中詳論之」,這三種忍在後面,這一品是第六品,第十五品裡講到這三種忍,再詳細說明。
所以佛法,我們一生永遠感老師的恩,沒有方東美先生告訴我,我永遠不會接受,永遠不會相信。我跟他老人家學哲學,他把佛經搬出來告訴我,這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我感到非常驚訝。他給我介紹,釋迦牟尼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們念念不能忘老師的恩德,我們這一生真正得到人生最高享受,誰給我的?老師給的。今天我們的同學大家都得到的,都是老師的恩德!沒有老師,我們總認為佛教是宗教、是迷信,也不知道宗教兩個字怎麼講法,以為宗教就是代表迷信,你說冤不冤枉?糊不糊塗?這自己糊塗。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