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普應悅機-讓一切眾生生歡喜心  (共一集)  2007/10/28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節錄自華嚴經12-17-1857集)  檔名:29-108-000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賢首品第十二」,第五大段「喻況玄旨分」,這裡面有二十個比喻,今天我們看第十三個,「天王普應喻,喻普應悅機德」。

  「天王」,經文舉的例子是忉利天主,忉利天也翻成三十三天,它不是有三十三個天,它這一層裡面有三十三天。好像我們地球上,地球上有很多個國家,這些許許多多國家有一個聯合的領導人,我們中國從前叫天子,這是大家所敬仰的。三十三天,帝釋是這三十三天共同尊敬的一位天王,這個天王地位最高,也可以說統領三十三天。「普應」,普是普遍,沒有分別,平等的,能夠應機,比喻菩薩有能力,十方法界眾生有感,菩薩就能應。應,我們前面講過很多,有顯感,明顯的,人求佛菩薩,佛菩薩真的現身,這叫顯感顯應。第二種冥感顯應,並沒有有心去求佛菩薩,過去生中跟佛菩薩有很深的緣,現在緣成熟了,雖然沒有起心動念去求佛菩薩,佛菩薩也應。這一應,你就會受感動。像我們以前跟諸位講的一個故事,這都是事實,朱鏡宙老居士,在抗戰期間當中,他官做的也不小,他做四川、西康兩省的稅務局局長。住在重慶,晚上跟朋友們打麻將玩,玩到半夜三更才散場。回去的時候,那時候沒有車,路上遇到一個女人在前面走,他在後面走。走了半個多小時,他忽然感到,這麼深的夜,怎麼會有一個獨身女子在外面行走?這個念頭一起,他就寒毛直豎,真的就嚇到了。再仔細往前面看,這個人有上身,沒有下身,這一看到之後,這個相就沒有了,就不見了,他也嚇呆了。從此以後他信佛了。他告訴我,那是觀世音菩薩示現的,我要不親眼看到,我決定不會相信。他是學科學的,一定是親自看到,而且走的時間很長,絕對不是眼花。這是什麼?冥感顯應,這是第二種。第三種的是冥感冥應。冥感冥應,沒有見到,你根本也沒有見到、也沒有聽到,但是你自己能感覺到。有顯感冥應,我們求佛菩薩,好像佛菩薩都沒有現身,我們也沒有一點消息。其實有,所謂是冥冥當中在保佑你,如果你很細心,很冷靜、細心你去體會,你會知道,但是別人不知道。所以感應有這四種。此地講的是講原則,佛菩薩對於一切眾生這四種感應統統都有。

  我在二、三個月前,在吉隆坡講經,見到馬哈迪長老,我們很多次見面,是老朋友了,我去訪問他,我送了一張「孔子聖蹟圖」、送了他一張「千手觀世音菩薩」。千手觀音菩薩代表什麼意思?這要知道,現在講的多元文化,這個觀念你看在佛經三千年前就說得很清楚。在中國我們看到三教九流是一家,三教是儒、釋(佛)、道,三教九流是一家。這個概念應該在唐朝,唐肅宗的時代,我們就看到有碑記,有石碑記載到。肅宗是唐明皇的兒子,年代就很久遠。文字上我們看到最清楚的是清朝雍正皇帝,他在沒做皇帝時,對這些宗教、學術確實下了很深的功夫去學習,他了解得很透徹,實在說儒釋道三家的學者都很難超過他,真了不起。他就講這個三家是一家,他真能融會貫通。

  觀世音菩薩,千手觀音,他這個面孔,上面有三十二個面孔,這就是經上講的三十二應,是表法的意思。就是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應以佛身得度,他現佛身;應以菩薩身得度,他就現菩薩身;應以耶穌身得度,他就現耶穌身;應以阿訇身得度,他就現阿訇身。我講解給馬哈迪長老聽,他聽了很歡喜。所以這麼多年來,我跟許多宗教往來,變成一家人。我們有一個共同的理念,原本我認為還要經過很多辯論,結果沒想到,沒有一個反對,都同意、都承認,宇宙之間有一個真神,每個宗教都認為這個真神是我們所拜的神。我說沒錯,我說:你們相不相信真神有圓滿的智慧?這大家都相信;真神有無量的神通變化?這大家也相信。我說:那就行了,這個真神在中國就變成孔子、孟子、老子,是真神變的,在佛教裡面就變成釋迦,在基督教裡就變成摩西、耶穌,在伊斯蘭教他就變成穆罕默德,其實是一個真神。居然所有宗教都能接受,宗教就團結了。

  所以我提倡的,任何一個宗教徒對你本教的經論要有研究、要深入,同時你還要看其他宗教的經典。為什麼?真神在別的宗教是怎麼講的?在我這裡是怎麼講的?他在那裡是怎麼講的?你如果統統都看,你就融會貫通了。為什麼設這麼多教?因為古時候沒有資訊,交通不發達,人與人之間確實很多,大多數老死不相往來。我這個年齡,我記得我小時候在農村裡面住,我們農村裡面有很多老人一生沒有進過城,城裡面什麼樣都聽說的。你想想看四、五十里路,他都沒有進過城,他一生生活就是那幾個鄉鎮,就附近幾個鄉鎮,再外面就不知道,多,真的多。神要教化這些眾生,他就不能不分身,就不能不應機施教,這就是此地「普應悅機」的意思。機就是眾生,悅是讓一切眾生生歡喜心,你喜歡什麼他就變現什麼。所以我們仔細去研究許多宗教經論,發現到相同的十之七、八,不相同的十之二、三,少數。不相同的是哪些地方?大概都是因為文化不相同,住的地理環境不相同,歷史不相同,都是這些方面。而神教人,目標相同、方向相同,方法大同小異,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前年,二00五年,我跟馬哈迪長老第一次見面,這是世界上著名的伊斯蘭教的領袖。他問我一個問題,那時候他擔任馬來西亞首相二十二年,時間很久,剛剛退下來,把首相位子交給他的副首相。他問我這個問題,說這個世界還有和平嗎?雖然他離職了,他對於世界的衝突如何化解,社會安定、世界和平很關心。我就告訴他:如果能夠把四樁事情做到,衝突就沒有了,世界就可以恢復安定和平。他說哪四樁?我說:第一個國家跟國家,第二個派系跟派系,第三個族群跟族群,第四個是宗教跟宗教,這四樁都能做到平等對待,和睦相處,天下就太平。他聽了之後就皺眉頭。我就告訴他,我說:是的,這四樁事情非常棘手,不容易做到,但是如果我們從宗教下手就很可能做得到,宗教團結了,它會影響政治,會影響黨派,會影響族群。他聽了很高興。第二天就給我寫信,邀請我參加他辦的國際和平論壇。論壇裡面四天,承蒙他夫妻兩個對我招待得非常周到。

  所以宗教團結重要。過去我在新加坡住了三年半,把新加坡九個宗教團結成兄弟姐妹。我陪同他們組團訪問中國,我陪印尼的宗教團訪問埃及、訪問梵諦岡,那時候教皇保祿二世,身體已經不很好,我們見面的時候他說話都很困難,但是還是見面了。天主教非常難得,我最近聽的訊息,梵諦岡提出一個構想,希望團結全世界宗教成立一個宗教聯合國。就是聯合國宗教組織,像巴黎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它是教育、文化、科學,這是梵諦岡提出來的,希望有個宗教組織,這是很好的提議。這個想法在很多年前,我在講經的時候都講到,我們要想恢復世界的正常秩序,永遠沒有衝突,恢復安定和平,宗教團結是決定不能夠缺少的。這些年我們在國際上也就是在這方面努力,也相當有成效。中國天主教的主教傅鐵山長老,我們關係非常好,很可惜他過世了,在中國天主教失去了很好的領導人。他的思想開明,他跟我非常有緣分,每一次我到北京,我們一定要碰頭。所以這是「普應悅機德」,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佛在三千年前,在《華嚴經》上就已經告訴我們。我們現在看經文:

  【帝釋普應諸天女。九十有二那由他。令彼各各心自謂。天王獨與我娛樂。】

  我們先看這一首,這一首是神通,神通廣大。『帝釋』就是忉利天主,中國道教稱他作玉皇大帝。在中國不少地方有「玉皇宮」,好像我們在杭州我都看到西湖旁邊有座山,山頂上有很大的一個寺廟,我沒去過,我就問那個寺廟是什麼地方?人家告訴我那是「玉皇宮」,這是道教的,道教的道場。忉利天主,佛家講天有二十八層,一層比一層高,忉利天是第二層,從我們人間上去,第一層叫四王天,四王天再上去是忉利天。忉利天的福報,我們很簡單的說,從壽命上說你就曉得這個天的福報多大。忉利天的一天是人間一百年,這我們現在講時差,天上一天是人間一百年,壽命一千歲。也是一樣的算法,一年三百六十天,好像一個圓周三百六十度,三百六十天,一天是人間一百年,壽命是一千歲。看看我們人間,人間的壽命,平均壽命古人常講的「人生七十古來稀」,而且一天只有二十四個小時,真的是非常短促。因此得人身不容易,得到人身,如果在這一生當中把宇宙萬有的真相搞清楚、搞明白,這一生就沒有白過了,真正搞清楚、搞明白就超凡入聖。

  佛法裡面確實有高深的哲學、有高深的科學,這我們在《華嚴經》講得很多。像現在科學裡面,近代講到高等科學的太空物理、量子力學、基本粒子,這在佛經裡幾千年前就講到了,而且講得很透徹,境界還不是現代科學、哲學能夠達到的。非常可惜,大家認為這是宗教、這是迷信,不去接觸它,可惜!接觸之後才曉得不是,佛教是教育,它不是宗教。但是現在它變成宗教,這非常不幸,變成宗教,我們也不能不承認它是宗教。早年我在美國到處講學,我告訴大家,現在的佛教至少有四種不相同的佛教。第一種是釋迦牟尼佛原來的佛教,沒有變質的,那是教學。釋迦佛從三十歲開悟之後,開悟就是對於宇宙人生真相徹底明白,這部經就是三十歲時候說的。從這個之後,他就開始教學,教了四十九年,他七十九歲走的,所以說法四十九年。用現代人的看法,釋迦牟尼佛是什麼身分?他不是神,他也不是仙人,他是人,是職業教師,教了一輩子,四十九年教學沒有中斷。而且跟孔夫子的教學態度相同,有教無類,他不分國籍,也不分種族,也不分宗教,你願意跟他學,他都很熱心的來教你,他是這麼一個人。同時他教人不收學費,所以用現代的話說,他是一個多元社會教育家,同時他自己是個多元社會教育的義務工作者,他不收人學費。一生沒有建過道場,教學在哪裡?多半在曠野,在野外樹林裡面,河邊,恆河兩岸,都在野外。現在佛教裡面所有一切宗教儀式,那時候全沒有,這我們一定要知道。然後我們學佛學什麼?我們接受他的教育,經典就是他所講的。他的講學確實達到最高的藝術化,你看經文上面全是藝術,意在言外,你要能懂得,這高度藝術。

  他舉這個例子,三十三天,因為在當時,印度所有的宗教、學術對六道裡面的情形很清楚,所以舉這種例子,每個人都很親切。為什麼?他們統統都修禪定,四禪八定,這是印度非常普遍。禪定就能把空間維次突破,好像我們現在看電視頻道一樣,他能夠突破,同時能夠看到很多的頻道,而且又不重疊,這是很不可思議的事情,他們有這個能力。所以佛講二十八層天,講餓鬼道、地獄道,大家都很清楚。在釋迦牟尼佛沒有出世之前,這些事情在印度很普遍,都流行開了。雖然能夠接觸到,但是不知道六道從哪裡來的?為什麼會有六道?六道之外還有沒有世界?沒有人能答覆,宗教也答覆不了,學術也答覆不了。釋迦牟尼佛求學,他是十九歲開始求學,到三十歲,學了十二年,所以這種四禪八定,我們相信釋迦牟尼佛他在十二年當中他已經達到最高境界。十二年之後,沒得學了,自己跑到恆河邊上找一棵大樹底下入定,入更深的禪定,也就是說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這一放下,果然就是佛法裡面所說的明心見性,大徹大悟。這些問題答案全浮出來。六道怎麼來的,為什麼有六道,六道之外還有什麼,全清楚了,這他就開始教學。這個事情他做了這個樣子給我們看。

  非常難得,在中國也有一個例子,跟釋迦牟尼佛沒有兩樣。所不同的,釋迦牟尼佛讀過書,受過很好的教育,他是王子;而在中國這個,就是禪宗六祖惠能大師,他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他的身分是樵夫。白天上山砍柴,砍了柴火到城市裡面去賣,幹這種活的人,在抗戰期間有,抗戰期間我們都見過。那時候的城市沒有自來水、沒有瓦斯,電力很弱,所以燒火,家裡面煮飯燒火都是用灶,灶就要燒柴火。柴火從哪裡來?有樵夫砍柴上街來賣。還有挑水的,那時候自然環境沒有污染,河裡面的水、溝裡面的水都可以用,都能吃,所以挑水到城市裡頭來賣。他們所賣的,主顧大概都有一定的。那時候我們很小,家裡面用的水跟用的柴,是不要馬上付錢的,你挑一擔水來,牆壁旁邊貼一張紙,你在那裡畫一個圈,這是一擔水。到初一、十五的時候,錢總給你,半個月的一起給你。賣柴的也是這樣,也不是一次給你,都在牆壁上做個記號,有張紙上做記號,到十五天半個月來結一次帳,用這個方法。這我們記得很清楚。

  樵夫,不認識字,他靈性很高,賣柴的時候聽到一個人念《金剛經》,他聽了很有味道,他就懂這個意思,字他不認識,聽人家念他懂意思。以後這個念經的居士很難得,看到這個人有這麼高的智慧,把他送到五祖忍和尚那邊去。他才住了八個月,八個月沒有進過禪堂,也沒有進過講堂,在寺院裡做義工,還是做他的本行,每天舂米破柴,幹這個活幹了八個月,五祖把衣缽傳給他了。五祖對他的教誨只有一次,就是講上課,只上一堂課,時間我們細心去想想頂多兩個小時,他就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跟釋迦牟尼佛開悟的境界完全相同。也就是說,對於宇宙、人生、萬物徹底明白了,這是講橫的;豎的,過去、現在、未來沒有一樣不通達,沒有一樣不明瞭。

  在中國出現了這個人,讓我們體會到釋迦牟尼佛不是假的,惠能能做到,釋迦牟尼佛開悟當然不是假的。所以佛在《華嚴經》上告訴我們,這種能力每個人都有,佛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各個人都有跟如來同樣的智慧,這個智慧是無所不知,這個能力是無所不能,統統都有。相好就是我們講的福報,有究竟圓滿的福報,你統統都有。可是為什麼現在會變成這個樣子?佛說「但以妄想分別執著而不能證得」,障礙就發生在這裡。你只要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你的智慧、能力全都現前。所以佛法修行,真的不在文字,就在放下,你能不能放下。成就的時間沒有限定,像惠能當時放下,就當時成就。所以凡夫成佛在一念之間,你能不能轉得過來!轉不過來你就凡夫,你的智慧、能力、相好是有,它不起作用,它被障礙住。所以,妄想分別執著是障礙,三大類的障礙,你要知道,要放下;放下,原來就是。

  帝釋天這個神通是小神通,這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情,他的能力很有限。他能夠普應,這就是分身,一個人能分很多身。在中國佛教《高僧傳》裡面有記載,我們剛學佛的時候喜歡讀這一類東西。這時間久了,總是五十多年前的事情,名字記不得了。有這麼一位法師,印度人,到中國來講經、教學,有那麼一段時間了,他要回去。他的聽眾很多,也非常尊重這位法師,聽說法師要回印度去,都約著法師在動身之前的一天,大家準備一點齋飯請他,就是請客,請他。他很歡喜,答應了,這個人請他,答應,那個人請他,他也答應。到第二天,他真的都去了。第三天他啟程,大家送他,送到十里長亭。每個人都很歡喜,法師很瞧得起我,昨天我請他吃飯,他到我家來應供。那個人說,不對,昨天中午明明在我家。大家這麼一串通的時候才曉得,他昨天中午吃飯的時候,他到了五百家。分身,有這個能力,每一家吃一頓,他昨天中午吃了五百頓飯。這才曉得這個人有神通。

  有這樣的能力,他是修得的,他不是像天上,天上的能力是報得的,只要生到天上你就有這個能力,是報得的;在人間是修得,不是報得。這個人至少我們知道他也有三果,就是阿那含,才有個能力。像須陀洹、斯陀含還不行,須陀洹他有天眼通、天耳通,斯陀含有他心通、有宿命通,還沒有辦法分身;三果阿那含有神足通,神足通就是分身,就是像《西遊記》上講孫悟空七十二變,那是神足通。孫悟空七十二變不能跟帝釋天比,你看帝釋天『普應諸天女,九十有二那由他』,這孫悟空辦不到。孫悟空比那個法師,辦不到。那個法師他能夠分五百身,同時到五百家去應供,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他有這個能力,三果以上就有這個能力,這是修得的。此地這是生天,福報很大,他不是修得,他是報得的。前面我們念過,「諸天福德殊勝力」,果報,所以生天都有這個能力。但是這個能力也有大小不一樣,當然天王這個能力是最大,他福報最大,與過去生中的因有關係,修因得果。

  「九十有二那由他」,「那由他」是印度的一個數目字的名字,是個大數目字。它有三種說法,我們中國人把它翻作「億」,翻作億也很難講,因為中國億是萬萬是億。那由他在印度是十萬就稱那由他,百萬也稱那由他,千萬也稱那由他,所以說那由他這個數字是十萬以上到千萬。要合我們中國數字來講,九十有二那由他就是九億二千萬,我們用萬萬為億,九億二千萬,不少了。這是什麼?天女的人數,諸天女。這是帝釋天跟這些天女在遊戲,在一起,像遊山玩水在一起的時候,他有能力,就是有能力變化,讓九億二千萬的天女都感到『天王獨與我娛樂』,好像天王就在她身邊一樣,沒有離開她。

  我們在此地看到佛告訴我們這樁事情,我們修淨土的同修們立刻會聯想到,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極樂世界人太多了,不止九十二那由他,不止。每一個人,即使下下品往生的人,你都感覺得彌陀、觀音、勢至天天在你身邊,這個不可思議。那就是說西方三聖有無量無邊的化身。所以到極樂世界福報大,誰教你?阿彌陀佛教你,觀音菩薩教你,大勢至菩薩教你,十方諸佛教你。十方諸佛,你天天會去拜佛,去訪問他們,去供養他們,帶一點禮物送給諸佛,佛一定給你說法。所以,他的成就無比的快速、殊勝,道理在此地。不像我們這個地方,我們這裡學東西真的是一暴十寒。你看我們今天一天二十四小時,我們在一塊學習只有兩個小時,還有二十二個小時打妄想,你成就當然困難。到極樂世界的,你學習永遠不中斷,真的是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所以你吃東西都忘掉了,吃飯、睡眠都忘掉了,精神飽滿,日夜不間斷,這是那個環境。忉利天都有這樣殊勝的環境,佛國土更不必說了,從這裡能夠想得到。然後你就想到,極樂世界要去,不去太可惜了,我們這一生能辦得到,不是辦不到。好,我們再看底下一首:

  【如天女中身普應。善法堂內亦如是。能於一念現神通。悉至其前為說法。】

  天主,天主的神通、智慧、道力也不可思議。他對於『善法堂』的大眾,善法堂是天主的講堂,為什麼說善法?生忉利天的條件是修上品十善業道,修慈悲喜捨四無量心,修這個因感得的果報,這要懂得。你自己要不修因,這果報不會現前。他肯定是修這個因得的果報,所以他的意念當中,十善業道是根深蒂固。由此可知,天主在善法堂講什麼?當然是講十善業道。十善業道的內容是什麼?這個你要知道,不是就是那麼薄薄一本《十善業道經》。那個《十善業道經》裡頭字字句句是什麼?是題目,每個字、每個句,每一句就是一個單元,《十善業道》展開來就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講的一切經,講不完的。

  你想想看,釋迦牟尼佛在這裡講四十九年,天上,忉利天一天是人間一百年,四十九年還不到半天。像《華嚴經》,龍樹菩薩在大龍菩薩的龍宮裡面看到釋迦牟尼佛在定中所講的,在定中所講的就說明時間跟空間不是真的,這講到最高的科學。現在科學已經證明空間跟時間都不是真的,是從人的錯覺裡面產生出來的,佛經上講得很透徹。《華嚴經》裡面講「念劫圓融」,一念可以展開為無量劫,無量劫可以濃縮成一念。時間沒有了,就沒有先後,沒有過去、未來;空間沒有了,沒有距離。這在大乘教裡面講得很多,這是科學,高等科學,現在科學家才發現。但是如何突破時空的維次,現在科學家還做不到,佛法裡面做到了。佛法怎麼做到?佛法用禪定。科學家用機器、儀器,儀器很有限,禪定沒有限的,禪定是心靈感應,無限的。我們就明白了,空間維次怎麼形成的?妄想分別執著造成的空間維次。禪定是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空間維次就沒有了,就是時間跟空間沒有了,他才能知道過去、未來,他才能了解十方世界,沒有邊際的空間就在眼前,距離沒有了。然後我們才曉得,任何一部經典、任何一句經文都是遍法界虛空界。

  所以龍樹菩薩看到的《華嚴經》是「十個三千大千世界微塵偈,一四天下微塵品」,沒有辦法計算,那是釋迦牟尼佛在定中所講的《華嚴》的原文。傳到我們世間的真的是目錄提要,像我們看《四庫全書》,這是中國最大的一套叢書,現在把它縮編,字縮小了,印成一千五百冊,每一本都是這麼厚,一千五百冊。當年我買這部書,商務印書館的總經理告訴我,他說這套書,假設一個人一出生就會看書,一天看十個小時,看到一百歲書還沒看完。這中國最大的一套叢書,不容易。它有個目錄提要,目錄提要像字典一樣,這麼厚的五本,五大冊,那是《四庫全書》的目錄。目錄有簡單的說明,介紹這本書,這部書什麼人著作的、內容是些什麼,有個簡單的提要。這是從前給皇上看的,皇上知道沒有辦法看那麼多書,他要曉得每一部書的內容,他可以選擇看。所以我們現在讀的《華嚴經》就是《華嚴經》的目錄提要,我們現在已經講了將近四千個小時,講了多少?給諸位說,十分之一,後面還有十分之九。我們希望壽命能長一點,在這一生當中把這部經講完,很不容易。所以,善法堂裡面教學的內容不可思議。

  底下兩句,就是為什麼有這麼大能力?給我們說出來,『能於一念現神通,悉至其前為說法』,這兩句關鍵的字眼在「一念」。我們今天的麻煩在哪裡?我們守不住一念,我們前念滅掉,後念又生,這叫妄想,妄念,一念才叫正念。這個地方一念就是通常講的一心,一念是沒有念頭,有念就二念了。這個講到什麼?法界緣起,你就明白了。這是講宇宙從哪裡來的?太空從哪裡來的?時間從哪裡來的?萬事萬物從哪裡來?這些都屬於高深的哲學與科學。佛給我們說出,他說出讓我們最佩服的,不是說他說了就算數,你就可以相信,佛不是這麼說法。佛給我們說,他說出來了,你自己去證實,那才是你的;你沒有證得,那不是你的。這個話說得好,他叫我們去證實。怎麼證實?你要能夠達到那一念,你就證實了。你達到一念,你看看佛所說的東西你懂不懂?你不必去看,就像惠能一樣,老師給他講兩個鐘點,他真的到一念,到一心不亂,到這個境界就通了,全都通了。他把他所悟的境界用最簡單的話,二十個字,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那二十個字就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也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說的,這就是他證得了。他能證得,我們也能證得。我們為什麼不能證得?放不下!放不下就不能證得。真正放下是一念不生,起心動念就錯了。

  所以,神通是「能於一念現神通」。忉利天是不是達到一念?說老實話,沒有,他還有念頭,不過他的念頭少,就現神通。而且他的念頭是屬於報得,報得裡頭也是屬於修得的,為什麼?他妄想分別執著沒有放下,所以他的神通道力還是有限度。比起上面一層,第三層天夜摩天,那就差遠了;要比兜率天,他更差遠,兜率天是第四層。在香港同修都知道有虛雲老和尚,虛雲老和尚在第四層天,在兜率內院,彌勒菩薩在那邊,他到那邊去了,這個叫修彌勒淨土。彌勒淨土比彌陀淨土難修,他要修五重唯識觀,修成才能去得了,那個條件比彌陀淨土條件高。但是彌陀淨土比彌勒淨土殊勝,彌勒淨土決定是沒有法子相比的。那為什麼有人要到那邊去?緣不同,有人喜歡彌勒佛,跟彌勒佛有緣,他不想到極樂世界,他就想到兜率內院,那也有不少人。可是真正修成功的不多,沒有修彌陀淨土的人多,彌陀淨土成就的人也多,這都要懂得。

  所以佛常常在經上告訴我們,「制心一處,無事不辦」,這句話要記住,特別是在我們現前用得上。制心一處,就是要你專心、專一,只要心專一,把雜念放下,他就生智慧。雖然是小智慧,但是小智慧能辦事,應付現在這個社會夠了。現在社會非常混亂,可是你要看到混亂真正的原因,用什麼方法來對治?小小智慧就能解決。可是你妄念很多,這個智慧就沒有了,心浮氣躁成不了大事。淨宗的方法,祖師大德常常教我們,用什麼方法來攝心?用佛號,所以這是方法。你念頭才起,你不要管這個念頭是善念、是惡念,不要去理會,總而言之,只要念頭起,你一念就破掉了,你就變成二念。禪宗裡面常講的,「不怕念起,只怕覺遲」,覺就是一念,一念是覺,二念就迷了。禪宗用觀心的方法、用參究的方法,比較困難,總得要有相當程度的清淨心才能下手。而淨宗有方便,就用一句佛號,「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意思很多,主要的意思是無量覺,就是等於提醒你要覺悟,就這個意思;你才動念,你要覺悟,阿彌陀佛,你要覺悟,這是名號的本來的意思。所以跟宗門裡面所說的,「不怕念起,只怕覺遲」意思是一樣的。但是它有更殊勝的意思,就是西方極樂世界那一尊佛他的名號叫阿彌陀佛。這尊佛曾經發了大願,十方世界哪個人念他的名號,跟他就有緣分,就會起感應道交的作用,這很了不起。

  作用,感應作用是什麼?他幫助你覺悟,冥冥當中加持你。可是你念了很久,念了很多年,還是迷惑顛倒,那怎麼樣?沒加上,不是不加持你,是你自己排斥,你自己不接受。為什麼這樣說?因為你的分別執著沒放下,你對這個世間名聞利養沒放下,財色名食睡沒放下,是非人我沒放下,貪瞋痴慢沒放下,這是障礙。這麼多的障礙,佛真的是加持你了,你的障礙太多、太嚴重了。好比你是一塊木頭,木頭泡在水裡面,泡了很久,濕透了。佛那個地方給你點一支火來燃燒,燒不燃,不是不點火給你,是你濕得太透了。可是要怎麼樣?要長時間,放在火上,燒一天,燒不著;燒個十天、二十天,慢慢它就變乾了;燒個三十天、五十天,燒燃了,你要有耐心。沒有耐心不行,這不靈,算了,就放棄了,那你永遠點不燃。要有恆心,要有毅力,要有信心,決定不捨棄,這才能成功。

  專心,一心,非常重要,這個道理佛知道。在五千年前,我們的老祖宗也知道,這我們不能不尊重,不能不佩服。儒家所傳的,孔子出生在春秋時代,也就是周朝的末年,孟子比孔子大概晚一百年,生在戰國時代。要是從黃帝算起,黃帝到孔子那個時代是二千五百年。所以孔子他所學的、他所修的、他所教的、他所傳的,是過去從黃帝、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古聖先賢所傳的,他自己沒有發明、沒有創造。他說得很好,說的是老實話,他說他一生「述而不作」,他沒有創作,都是講的古聖先賢傳下來的東西。於是我們就了解,孔子說的是老祖宗所傳的。

  老祖宗跟我們講「人之初,性本善」,人性本善,跟釋迦牟尼佛講的相同,釋迦牟尼佛講「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講得更清楚。老祖宗只說了一個善,本善,這個善就是都有如來相同的智慧、德能、技術、相好、福報,沒有一樣欠缺,這是本善。他接著又說,這以後都收在《三字經》上,《三字經》前面八句話是總綱領、總原則,全是五千年前古聖先賢傳下來的。「性相近,習相遠」,從本性上來說大家一樣,在佛法裡面,從本性來講大家都是佛,所以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可是怎麼樣?習相遠,習是習慣,習慣就是所謂「近朱則赤,近墨則黑」。孟子,我們這次有緣到鄒縣看看孟子的故鄉,他的老家還在,墳墓還在,母親的墳墓我們也去看過。孟母三遷,那就是什麼?習性。最初住的地方靠近墳墓,所以孟子小時候看到人家上墳,他就去學上墳。他母親一看這不行,小孩會學壞了。又搬一個地方,那個地方是靠近市場,市場裡面看到人殺豬,他去學殺豬,小孩就做這個遊戲。母親一看也不行,第三次搬,搬到一個私塾,教書的地方,孟子那時候碰到那個地方,他就去學讀書。孟母一想這個地方好,就長年住下來,他就學詩書禮樂,這成了聖人。這就是講什麼?習相遠,看你小時候的環境,讓你自己對本性距離愈來愈遠。你要學聖賢,那就靠近;要不是學聖賢,那就愈來愈遠,教育的理念從這裡生起來。所以下面兩句講,「苟不教,性乃遷」,你要不好好的教他,他距離本性、本善愈來愈遠了。

  中國這種教育理念可以推演到更早,到伏羲、神農,那時候沒有文字記載,可是倫理的教育、道德的教育、因果的教育已經承傳下來。我們現在在《易經》裡面,這是中國第一部書,《易經》裡面講的倫理、道德、因果講得很多,裡頭有科學、有哲學。後頭兩句這是怎麼教法,「教之道,貴以專」。中國五千年的教學都是遵守這八句總綱領,總的原則、總的目標、總的方向。所以這個國家、這個社會世世代代都有賢人君子,造成中國五千年的和睦相處,太平盛世。中國在歷史上動亂的時間少,時間很短,安定的時間很長,這是外國研究中國歷史、學術的都非常讚歎。在二次大戰之前,民國初年,歐洲有些學者研究中國歷史,就尋找這個原因,中國人為什麼能夠達到幾千年的長治久安,什麼原因?世界上是四大文明古國,其他三個都沒有了,為什麼中國還存在?研究的結論,我們聽了很佩服,結論是什麼?結論是大家都肯定,大概是中國人重視家庭教育。這個話是澳洲南昆大的教務長他告訴我的。我當時很肯定的回答他,我說他們真的找到了,他說得很對,確實中國人最懂得教育,最會教育。從什麼時候教起?從懷孕的時候教起,胎教,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家,所以有這樣偉大的成就,道理在此地。所以「教之道,貴以專」,跟西方人教學的概念不相同。

  教學主要的課程就是倫理,倫理講什麼?講人與人的關係,所以中國的人情風俗淳厚就這樣造成的。跟現在不一樣,講道德、講因果,才能收到這麼好的效果。我們現在把傳統教育疏忽、丟掉了,算算時間大概是一百年。一百年不算長,但是也不短,總是四代,四代到五代。所以現在年輕人不知道,為什麼?他父母不知道,他祖父母也不知道,可能他曾祖父母也不知道,到他高祖父母知道。這是中國最近這一百多年社會的動亂原因在此地,你要了解。現在的世界,整個世界的動亂,很像中國春秋戰國那個樣子。到戰國,實在講就不像話了。秦始皇以武力統一了中國,但是武力是可以統一,容易,可以得天下,不能治天下。還是用武力來治國,所以他享國最短,十五年就亡國。取而代之的是漢朝,楚漢相爭五年,漢高祖滅了項羽,這真正統一了。到第四代漢武帝,漢武帝知道馬上可以得天下,那時候打仗騎馬,騎兵,不能馬上治天下。馬上治天下,人民不服,所以就想到教育,中國古人講的,「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堯舜禹湯用這個方法,用教學。這想到古聖先賢的老辦法,不用武力。

  那時候諸子百家的學說很發達,百花齊放,百家齊鳴。孔孟跟其他的學派地位是平等,沒有特殊。漢武帝召集許多的學者專家來研究討論,教化人民要用什麼樣的學說,最後是接受董仲舒的建議,採取孔孟學說。漢武帝接受了,這非常高明,提示的人高明,決策的人高明,給中國帶來兩千年的安定和平,沒有被歷史淘汰,這個決策多重要。孔孟的學說跟諸子百家,諸子百家每個人有他自己的看法,有他自己的主張,唯獨孔孟沒有。孔孟是述而不作,講的是古聖先賢,沒有自己的,所以我說孔孟是老實人。董仲舒、漢武帝看重老實人,老實人不忘本,不忘老祖宗世世代代教給我們怎樣做人、怎樣處世。這個對,這才能真正做到長治久安。

  世出世間法什麼人能成就?兩種人,一種人天才,絕頂聰明,像惠能那樣的人,雖然沒有念過書,絕頂聰明,能成就。第二種,老實人能成就。當中這個不老實,他很難成就。念佛法門,你看成就的,絕大多數都是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的老阿婆、老阿公。為什麼?知識分子意見太多、妄想太多、疑慮太多,很難成就。老實人,你叫他怎麼做他就怎麼做。孔孟是老實人,完全承傳老祖宗的教誨,這點我們要懂得。懂得之後怎麼樣?學做老實人。我的老師李炳南老先生,當年在一起常常跟我講「愚不可及」,他說學聰明學得到,學愚學不到。他自己說,他一生想學愚都沒學成功。非常可貴,老實太可貴,沒有自己的意見,完全接受祖宗傳統的教誨。

  老祖宗教人,實在講很簡單,維繫中國五千年的道統就那麼幾句話。首先教你知道人跟人的關係,頭一個父子的關係,「父子有親」,親愛。什麼時候這個父子有親你能看得最清楚?只要你留意,細心留意,你去觀察,小孩大概四個月的時候,還不會說話,你看他的動作、他的神情,他的眼神、動作,他多麼愛他的父母;父母對這個小孩也非常愛護,沒有任何條件,這時候看得最清楚。我前幾年有一次在日本參加聯合國的和平會議,在日本召開的。跟隨我的人,就是日本那邊的華僑,學佛的同修很多,二十多個人,我走到哪裡他跟到哪裡。當中有一個年輕的媽媽,帶了她的小孩,四個月,推個小車子,也跟著我一道。我就告訴那些同學,你們看父子有親,你在這裡去體會,大家明白了。這種親愛,雙方都沒有任何條件,都沒有起心動念,自然的,天性。

  中國教育最主要的目標,就是如何將父子的親愛保持一生不變,這是教育第一個目標,這是講倫理。第二個目標是把這種親愛發揚光大,愛你的兄弟姐妹、愛你的家族,再擴大愛你的親友、愛你的鄰里鄉黨、愛社會、愛國家、愛人類,把它擴大。所以中國古聖先賢所傳的教育是什麼?愛的教育,這個愛的教育發源點就是父子有親,多麼可貴。在天主教、基督教裡面,「神愛世人、上帝愛世人」,就是那個愛。然後再講到「君臣有義」,這就踏進社會,領導跟被領導互相敬愛。在公司裡面,員工愛老闆,老闆愛員工,員工對老闆看作自己的父母,老闆看員工看作自己的子女,這個公司怎麼會不興旺?怎麼會不成功?

  這個教育具體的落實,就是現在我們推行的《弟子規》,《弟子規》教學的方向、目標就是這個。我們做個實驗,做個試點,還不到兩年,我們用一個鄉鎮做試點,十二個村莊,有一條街道,居民四萬八千人。我們對這四萬八千人,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大家一起學,為什麼?不一起學,不會有效果。因為我們那個家鄉閉塞,這種教學也丟掉了七、八十年。我小時候還有,還受到這個教育,十歲離開老家就沒有了,十歲我們家鄉也沒有了,改制了。私塾沒有了,改成短期小學,短期小學兩年制;私塾就有。所以,我們家鄉至少斷掉七、八十年。沿海大都市至少丟掉一百五十年,像香港這個地方至少丟掉七代,所以非常困難。這樣一起學,我們原先想法,總得想到二、三年才能收到效果,沒想到三個月就收到效果。這個小鎮裡面夫妻不鬧離婚了,婆媳相處得很好,鄰居不再吵架,整個社會風氣就變了,然後就曉得教育是多麼重要。從這個地方我們體會到,人民是教得好的,尤其是中國人,雖然丟掉一百年,根還在,文化的底蘊還非常深厚。我們將這些統統介紹給聯合國,介紹給天天在研究討論怎麼化解衝突、怎麼樣恢復安定和平的這些朋友們,幾乎都是些專家學者,他們找不到辦法。我在講演當中給他們介紹,他們聽了很歡喜,會後在一起聊天吃飯,他有疑惑,說法師,你講得很好,做不到!所以我們必須要做個示範給他看,他才相信。如果不做出來,怎麼樣說他都覺得困難,做不到。我們做成功了,現在將近兩年了,很有成效,對於國內、國外都產生影響,這是可喜的現象,給現前社會帶來一線光明。胡主席提倡的「和諧社會,和諧世界」是可以落實的,只要真的從教學上下手,不要去開會,開會沒有用處,身體力行,是可以能夠實現的。

  我們在這裡看到,忉利天主也是天天在教學,你看「悉至其前為說法」,他天天在教學。他不是在頒布命令,不是在宣傳政策,不是,他天天在教學、在說法,這就是中國古人所講的「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從前帝王時代,帝王在宮殿裡面他也是經常不斷邀請專家學者到宮廷裡面講學。我們在《四庫全書》裡面看到,當時康熙、雍正、乾隆這三朝在宮廷裡面講學的講義,這些講義都收在《四庫全書》裡。我也常常去瀏覽看看,那些人講的是什麼?譬如講《論語》,他怎麼講法?講《易經》,怎麼講法?你看看宮廷裡面的講義,也就知道當時這些國家領導人他們想些什麼、他們做些什麼,你就了解。所以講義在,很不容易。我們再看末後這一首:

  【帝釋具有貪恚痴。能令眷屬悉歡喜。況大方便神通力。而不能令一切悅。】

  末後兩句才講到菩薩。你看忉利天主,忉利天主貪瞋痴沒斷,他在欲界,這是欲界第二層天。他跟我們不同的,真的他心量大,量大福大,他能愛人,推己及人。我們人間有愛,只愛自己家人,甚至現在連家人都不愛,父子沒有親,父子相殺,兄弟相殺,這種新聞太多了。在從前,心量小的,愛自己家;心量大的,能推己及人,像《弟子規》裡面講「凡是人,皆須愛」。帝釋天天主他的心量就拓開了,「凡是人,皆須愛」他做到了,所以他生天。雖然貪瞋痴沒有斷,他的愛心能夠遍及一切大眾,有這麼大的愛心。『能令眷屬悉歡喜』,他看到所屬星球的這些眾生,這是佛講的,忉利天這叫一個單位世界。一個單位世界,我們從前剛剛學佛以為是太陽系,也就是這個天主管轄的是個太陽系。以後我在美國得到黃念祖老居士的訊息,那時候沒見面,我在德州,他在馬利蘭州。可是我們同樣學一部經,同樣都宣揚淨土。所以他回國之後(他在美國住一個月),我就到北京去訪問他,我們就談到這個大千世界的問題。他告訴我,佛經裡面講的單位世界,就是忉利天主管轄的,不是太陽系,那是什麼?銀河系。這一個銀河系是帝釋天統轄的,換句話說,這個銀河系裡面所有星球裡面的眾生都是他的眷屬。他的愛心不是愛一個地球,是愛一個銀河系。

  我想想他的話說得有道理,一個大千世界這是一尊佛他的教區,十億個銀河系,一尊佛他的教化區。像這樣的教化區在太空當中無量無邊,太多了。在《華嚴經》上講得很清楚,《華嚴經》一開頭跟我們講,講華藏世界,講大世界,講世界成就,世界怎麼來的,這都屬於科學,講得非常清楚。你就想想看,如果我們要想到天上去,你說移民,移民到忉利天去,你的心量太小去不了。你念佛想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心量太小也去不了,為什麼?阿彌陀佛的愛心遍法界虛空界,我們這小小心量,這個也不能容,那個也不能包容,你怎麼能去?天天念佛也只是跟阿彌陀佛結個緣而已。什麼時候你心量拓開,什麼時候你才能往生,這些道理不能不懂。別人不能包容我沒有關係,我要包容他,這就對了,你才比他高。我不能包容別人就錯了,那你佛學到哪裡去了?所以要拓開心量。

  所有宗教都是一樣,我們知道一個神,宗教裡面講一個神,佛法裡頭不講神,佛法講法性,就是宗教裡面講的真神。為什麼?宇宙是他變現的,真神造宇宙、造世界、造人、造萬物,佛法講法性,自己的真心本性。所以是相同的,名詞不相同。你的心量原本是包虛空法界,現在怎麼會變這麼小?怎麼變成不能容人?這就是迷,這就是煩惱,這就叫業障。你能把這個放下,業障消除,煩惱沒有了,人開悟了,這就好了。心清淨到一定的程度,空間維次逐漸就破掉,你生活的空間大了,毫無拘束,你才會得大自在,才會得真實的智慧。要知道你所得的是你自性裡頭本有的,沒有一樣新東西,這就對了。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這個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