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凡聖迷悟示意圖  (共一集)  2006/09/2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28-030-000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

  前幾天,因為有同修來告訴我,他說他遇到一個人問他:你們學佛的人,真的有佛嗎?你看見過佛嗎?他不能夠回答。回到協會來,把這樁事情告訴我,以後再遇到這樣的問題應該怎麼回答。我就告訴他:假如以後再有人問你,你就告訴他,真有佛,我見過,我見得很多。他問在哪裡?你說你就是,我也是,一切眾生各個都是。《華嚴經》上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現在是不是?現在還是佛,是真的不是假的。不過現在你有了妄想分別執著,你是個有妄想分別執著的佛,所以變成這個樣子。如果妄想分別執著去掉,你能夠放下了,你跟釋迦牟尼佛,你跟阿彌陀如來,你跟毘盧遮那如來,沒有兩樣!智慧德能才藝相好完全是平等的。

  我這樣告訴他,他聽了也很疑惑。當然疑惑,如果不疑惑,你就能答得出來。為什麼答不出來?當然就是你本身有疑惑,你本身也不相信你自己是佛。所以隨後我們就做了一個圖,畫了一個圖,「凡聖迷悟示意圖」。這個圖這幾天也重複播了好幾次,很多同修都看到了。看到之後又來問我,妄想、分別、執著到底是什麼意思?這愈來愈麻煩了。那就不能不把妄想分別執著我們用這個時間來做一個研究。什麼是妄想?什麼是分別?什麼是執著?這兩個小時的時間夠嗎?決定不夠。不但兩個小時不夠,二十天也不夠,二十年也不夠,二百年也不夠。為什麼?妄想、分別、執著這三大類無量無邊。

  世尊在教學用方便法,把無量無邊的妄想分別執著把它歸納分類,提綱挈領的在經典裡面教導我們,讓我們了解一個大概。那你要真正明瞭,你是要去做的,你要不肯把自己親證,這個事情永遠沒有法子理解。尤其我們的妄想習慣了,起心動念就叫妄想,所以妄的對面是什麼?真實,妄就是不實。佛法裡面講不當於實曰妄。當是相當,跟實在不相當,那就叫妄。實是什麼?這就不好懂了,如果這個實你要懂了,你就是法身菩薩。實是大乘教裡面講的諸法實相,我們平常在講席裡頭用最淺顯的話來說,大家容易懂。我說是宇宙人生的真相,這句話也很籠統。詳細一點說,宇宙的本體,宇宙的現象,宇宙的作用,這是從體相用上來講。

  宇宙沒有邊際,這裡面無量無邊的世界,現在科學講星系!我們現在居住的這個地球,現在諸位都明白了,是在太空當中一個小行星。它也有個星系,這個星系大家都很熟悉,太陽系,九大行星環繞著太陽,在一定的軌道上運行。而太陽也不是不動的,太陽它也是動的,它帶著這麼一群、這麼一個星系又環繞著一個大的星系,這個大的星系,現在已經很清楚被發現是銀河系。銀河系是不是還繞著一個更大的星系在活動?這是太大!現在還沒有人發現。在佛法裡面講,確實是還有更大的星系。

  早年,黃念祖居士跟我談到這個問題,我們講三千大千世界,講十方諸佛剎土,《華嚴經》上講到華藏世界,「華藏世界品」我們學過,「世界成就品」我們也學過。黃老居士告訴我,銀河系是佛經裡面所講的一個單位世界,這我沒想到。在以前,我以為單位世界是太陽系,這是一個單位世界。佛在經上給我們講,這個單位世界一千個;諸位要知道,所謂的一千有出入,絕對不是剛剛好一千這個數字,大概就是一千上下,有多有少,這麼樣一個星系,叫小千世界。再以小千世界為單位,集合一千個小千世界,這叫中千世界;然後再以中千世界為單位,集合一千個中千世界,叫一個大千世界。一個大千世界,基本上來講就是一尊佛的教區。像釋迦牟尼佛他所教化的一個地區就這麼大,這裡面有小千、中千、大千,所以合起來叫三千大千世界。並不是說大千世界只有三千個,那就大錯特錯;這個「三千」是講這大千世界的結構,它的組織,是講這個意思。

  我們娑婆世界是一個大千世界,極樂世界太大太大!比我們這大千世界大得太多了。在華藏世界,華藏世界一共有二十層,像大樓一樣,二十層。極樂世界跟我們這個娑婆世界都在第十三層,這一層就是一個大星系。所以從《華嚴經》上講,我們能夠肯定,我們的銀河系在太空當中也是一點點,它也是圍繞著一個很大的星系在轉。現在科學家還沒有發現。像華藏,二十重華藏世界,經上稱世界海,在宇宙當中無窮無盡,不是一個,太多太多!

  現在要問,這世界從哪來的?每個世界都有眾生居住在那裡,不同形象的眾生,有些我們肉眼能看見的,有些肉眼看不見的。十法界依正莊嚴森羅萬象怎麼來的?為什麼會有?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將來到哪裡去?問題可多!你是不是統統都能夠明瞭,而且真實的明瞭,不是理想,不是猜測?它的真相就是《般若經》上講的諸法實相,你對這些諸法實相統統明瞭,一點沒有錯誤,親眼所見的,親身所接觸到的,這叫實,就不叫妄。如果對於這些事情是一無所知,你心裡面在猜測,你在那裡想像,那全叫妄想。妄想可多了,太多太多!

  《楞嚴經》上,佛說了一段話,說得非常好,他說:一切眾生,《楞嚴經一》就是第一卷,《楞嚴經》有十卷。第一卷裡面,「一切眾生,從無始來」,這個一切眾生是包遍法界虛空界一切剎土裡面的眾生,沒有例外的,從無始來,「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這幾句話我們要細說,這兩個小時可能還不夠,你就知道這個問題不簡單。實在講,我們在「凡聖示意圖」是用最簡單的方式跟諸位顯示出來。

  妄想,大乘經裡面很多地方把它稱作無明,無明就是妄想,明是明瞭,不明瞭了,無明就是不明瞭。你本來明瞭,所以說你本來是佛,哪有不明瞭的?現在不明瞭。不明瞭就叫無明,就叫妄想。不明瞭,你是不是常常懷疑、常常在猜想?這全叫妄想,你全錯了!所以無明有很多種講法。《華嚴經》上講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德是德能,我們現在講能力、才藝,都屬於德。相好是講的,現在一般人講福報,你的福報。你看看淨土三經,阿彌陀佛的福報,西方極樂世界,你跟阿彌陀佛沒有兩樣。阿彌陀佛的身相,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不是,那太少了,你總要知道,無量相,相有無量好。我們看報身如來,這是世尊為我們介紹的,你就曉得那是自己。中峰禪師說得好,「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為什麼?阿彌陀佛是我心變現出來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經上常講:心外無法,法外無心。這兩句話你要懂!

  這個世界,小世界、大世界,遍法界虛空界,就好比夢中境界一樣。我們每個同修都有作夢的經驗,你作夢醒過來之後,你好好想一想剛才夢中的境界,你再想它從哪裡來的?是你自己心變現出來的。到你心作夢的時候,你的心就是夢,現了夢,整個的夢中境界就是你的心。永嘉大師說的話,「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中峰禪師所說的「我心就是阿彌陀佛,我心就是極樂世界」,作夢!阿彌陀佛就是我心,極樂世界就是我心,我心所現,我心所變。那現在?現在是我們這個世界,我們這個地球,我們這個太陽系,我們這個銀河系,我們所看到的森羅萬象,你要是覺悟了之後,這是我自己!我心所現,我心所變。

  真心現,妄心變,變就是妄想分別執著,妄心,心現識變。你有沒有一下悟過來?這一下省悟過來是什麼樣子?整個宇宙是自己,芸芸眾生是自己,整個地球上所有一切的生物跟我是一個生命共同體,這是你悟過來了。悟過來之後,你會對一切眾生看法不一樣,為什麼?會非常親切,不是別人,是自己!慈悲心自然就生起來了,「慈悲遍法界,善意滿人間」。真的,悟過來之後,他的境界跟迷惑的時候完全不一樣。這是不是無明破了?沒有,哪有那麼簡單!無明分別執著稍微輕了一點。

  諸位要知道,分別跟妄想是屬於法執,執著是屬於我執。我執是煩惱障,法執是所知障,兩種障礙把我們的智慧德能相好全都障礙住了。所以佛教給我們修行修什麼?破二執而已,破這兩種執著。所以這經典很多,你要細心去看、細心去領會,哪裡沒有悟處!每部經你翻開來,如果你真正能契入,統統有悟處。那現在為什麼不能悟?就是你讀經的時候囫圇吞棗,粗心大意,你沒有細心去觀察、沒有細心去體會。就像我剛才講的這些例子,那《華嚴》就更多,真正能夠體會到,然後有個好處,好在哪裡?你真正懂得。

  龍樹菩薩在大龍菩薩藏經樓裡面所看到的大本《大方廣佛華嚴經》,多大的分量?十個大千世界微塵偈,一四天下微塵品。龍樹菩薩講的話是真話,可是你要聽得懂。十個大千世界微塵偈,不是數字,《華嚴》用「十」表法,代表大圓滿。大圓滿是什麼意思?遍法界虛空界,性相理事因果,哪一樁不是華嚴經?活的華嚴經就在我們面前。善財童子好運,遇到五十三位善知識,我們從早到晚沒有輸給善財,為什麼你不開悟?你不是善財的心;你要是善財的心態,你早就開悟了。這都是真的。所以我們的麻煩,真的就是妄想分別執著太重!

  妄想,我們還用一般大乘教裡面所講的無明煩惱、塵沙煩惱、見思煩惱,天台家所說的。無明煩惱就是《華嚴》裡面講的妄想,剛才給諸位說過了,塵沙煩惱就是分別,見思煩惱就是執著,這裡面有煩惱、有所知障,只是輕重不一樣。無明裡面,所知障多,煩惱障少;分別裡面,大概所知障跟煩惱障可以相等,一半一半;執著,所知障輕,煩惱障重,百分之九十是煩惱障,百分之十是所知障。所以妄想分別執著統統都有所知障,都有煩惱障。

  無明,《華嚴經》上的妄想所講的是根本無明,是屬於根本無明。根本無明,大經裡面告訴我們,一念不覺而有無明,這是講最初你怎麼迷的。這個問題在大乘教裡面叫根本大問,我本來是佛,為什麼我會有一念無明?為什麼起一念無明?什麼時候起的一念無明?什麼原因起的一念無明?這個一念,這問題困擾人。

  我們初學佛的時候有這個問題,我就問李老師,李老師聽了笑笑,也不給我們答覆,為什麼?答了也不懂,還不如不答,叫我們去看《楞嚴經》。《楞嚴經》第四卷裡面,原來富樓那尊者也是同樣的問題問釋迦牟尼佛。你為什麼會起這一念?一念不覺,為什麼會起這一念?幾時起的一念?《楞嚴經》上很長的一段經文。讀《楞嚴經》很多,有幾個人懂?如果真懂了,你就成佛了。你沒有真懂,你還是凡夫。

  大意可以說,不是不能說。首先,你要認識這個妄,妄是什麼意思?妄是假的,沒有,虛妄!一念不覺是虛妄的。麻煩在哪裡?這個一念不覺之後,你還當真,這就迷了。你要問什麼時候迷的?《華嚴經》上講時間,講「念劫圓融」,你懂不懂這個意思?「念」是一念,一念的時間很短,「劫」是很長的時間,是時間的單位。一念跟無量劫沒差別,為什麼沒差別?一念是妄,無量劫也是妄,一念等於零,無量劫也等於零。零跟零是不是都是妄的?你了解不了解這個事實真相?了解之後,我們稍稍一點體會,原來這個事情就在當下,沒有先後,沒有遠近。當下一念覺,就好像在夢中醒過來,醒過來是什麼?醒過來叫成佛。本來是佛,一作夢,夢中就墮落到十法界。你在夢中作菩薩、作佛是四聖法界,你在夢中作天、作人是天人法界,你在夢中遇到餓鬼、畜生、地獄,你是三途法界,不離當下一念,這是事實真相。

  可是,這是給你說出來了,過去真正好的老師不講,為什麼?講了之後,把你的悟門堵死了,這很殘酷的教學法。所以禪宗是決定不說的,一定叫你自己證,你自己悟了之後,你把這個境界向老師宣說,老師點頭給你印證,沒錯;你沒有入這個境界,絕對不提的。不像教下,教下是講出來,講出來之後,你自己要去證,你要不證,你還是在夢中,還是沒有醒過來,你必須得親證。那親證怎麼證法?沒有別的,章嘉大師教我的方法是諸佛菩薩修行證果的祕訣:看破放下!放下什麼?那你要懂由粗到細,粗的先放,細的後放。最粗的是執著,再細一點的是分別,最細的是妄想,最細的。

  天台大師講,十法界裡面的佛,天台講四教,藏通別圓,藏教跟通教的佛都是十法界裡面的佛,無明沒破,妄想沒斷;要到別教佛,才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別教的佛跟圓教比是二行位的菩薩,十住、十行,十行裡頭初行、二行,在別教就是佛。別教的初地等於圓教的初住,剛剛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這是我們最近在《華嚴》裡面所讀到的、所修學到的。

  那我們要曉得,迷的時候最初是無明、是妄想;從妄想裡面再現分別,就是從無明才有塵沙煩惱!有分別,這才出現執著,所以執著是最粗的。執著裡面也有根本,根本叫什麼?俱生我執,俱生就不是這一世的,過去世中帶來的;過去還有過去世,過去無始,未來無終。迷的時候有這個現象,悟的時候沒有。這個現相是什麼現相?幻相,就好像我們看電影,在銀幕上看,真的,有年輕的、有中年,到後來老年,你看它慢慢的演變;作夢,夢中也有這個境界。可是你要到放映機裡面去看看底片,沒有,你見到真相。如果更聰明一點,就在銀幕裡面看到它,沒有先後。那個幻燈片是一張一張獨立的,前後是什麼?相續相似,現相相續相似、相似相續,如此而已,不是真的,幻相,根本就沒有。銀幕上什麼都沒有,銀幕是什麼?銀幕是自性,自性上雖然有這些現相,這些現相是幻相,不是真的,這叫事實真相。

  這些幻相我們還要不要執著?執著,錯了!你看《六祖壇經》講得多好,「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為什麼?世間是幻相,哪有過?只有墮落在世間的人,他才看到世間過;一個超越的人,他就見不到了,他知道是假的。好像看電影,銀幕裡面,那個人做很多錯事,造好多罪業,你看了也會很生氣。如果是明白人,那是假的不是真的,雖然接觸這個境界,怎麼樣?如如不動。知道那是影像,夢幻泡影!這裡頭沒有功過,那是個明白人,那是個覺悟人。

  所以我們真正現前要用功夫的是要從破執著,就是放下執著這個地方下手。首先,要斷的就是見思煩惱,見惑,執著裡面的一種,你看錯了,怎麼看錯?把身當作是自己,執著這個身是自己。佛法講得透徹、講得好,相宗講的八識,執著最嚴重的是第七識,分別最嚴重的是第六識,那個妄想就是阿賴耶識,很微細,這個藏教的佛、通教的佛都不知道。第七識,四大煩惱常相隨,這我們不能不知道。

  四大煩惱裡面頭一個,我見。見就是見解,我們現在講的是認識,這個認識是錯誤的,錯認了。錯認了什麼?我,這個執著太嚴重了,我見,我見就是執著有我。有我就有貪瞋痴,所以有我貪、我痴、我慢,慢就是瞋恚。你看看末那,末那識是四大煩惱常相隨,根本煩惱。只要有我見,貪瞋痴三毒一定就跟著來了。這個經裡面有的時候講我愛,我愛就是貪,我見、我愛、我痴、我慢;也有經裡面講的是我見、我貪(這個貪跟愛是一個意思)、我痴、我慢。

  現在從哪裡下手?老師教給我們放下,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一點一點放。首先從哪裡下手?從我貪、我慢下手。我們對於這個世間一切法,特別是物質上的享受,《華嚴經》上給我們講的,不求五欲。五欲是財色名食睡,要放下。不能徹底放下,慢慢的放。總而言之,非放下不可。那是什麼?貪,貪瞋痴都在裡頭。放下我慢,脾氣很大,貢高我慢,輕慢別人,這個過失都很重,很嚴重!學什麼?學對別人尊重,學對別人照顧。西方的這些科學家們勸導我們要學愛別人,這是對的。但是他們講的沒這麼透徹,做法是正確的。現在時間到了,我們當中還是休息十分鐘。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

  我們接著再談談「放下執著」。首先,我們要了解事實真相,事實真相不是那麼容易明瞭。我們只有從釋迦牟尼佛所講的經典裡面得到一些訊息,這個訊息是絕對正確,為什麼?釋迦牟尼佛親證的。在這三千年當中,依照佛陀教誨學習的人,歷代中國、外國也有不少親證的,那就說明這是真的,這不是假的。

  在中國,親證的人很多,最著名的、知名度最大的無過於禪宗六祖惠能大師,他二十四歲就證得。怎麼證得的?執著、分別、妄想都放下。如果妄想沒有放下,五祖忍和尚跟他講《金剛經》,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跟我們一樣,怎麼會大徹大悟?他聽了之後,回答老師,「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連說了五個,五祖一聽,行了,真的徹悟了,妄想放下,就是無明斷了。無明不斷,這幾句話說不出來。

  那是我們今天做的這個「凡聖迷悟示意圖」。自性,我們用一個圓白色的做代表,他見到了,見到自己的自性,見到一切眾生的自性,為什麼?一切眾生跟自己是一個自性,自己成佛,他也知道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你們現在很糊塗,就好比是喝酒喝醉,這個人喝的比較少,豁然清醒過來,看到別人都發酒瘋,知道這都是好人,過一會他都恢復正常。所以見到性的人,知道十法界這些眾生,雖然是苦難眾生,都是一時迷惑顛倒。既然迷惑顛倒,他造業一定要受報,不能不受報的。怎麼樣才可以不受報?省悟過來就不受報。他醒不過來,迷得很重,喊都喊不醒。諸佛菩薩教化眾生,就等於說把你喚醒,有些迷得很輕的,一喚就醒;迷得重的,不行,你去推推他,哼了一聲又睡著了,就是這麼一種情況,迷悟不相同。

  所以能大師,那我們這個圖裡面講的,三種顏色代表,用黃色代表妄想,藍色代表分別,紅色代表執著,他是三個都去掉,而且他快,他一次統統都拿掉,這叫頓悟。其他特別是教下的,從聽經慢慢悟入,是漸悟,漸悟是一層一層的放下,慢慢放下。比如執著,一點一點斷,不是一下就斷。我們在圖裡面把紅色的光圈慢慢縮小,縮小到最後沒有了,執著斷了。他縮小,就是斷一部分,漸悟。所以你要不放下,你永遠不覺悟,聽得再多,變成什麼?佛學。你能講,講得天花亂墜,講得很好聽,可是自己依然是迷惑顛倒。迷惑顛倒,你所講的東西,別人的,不是自己的。

  惠能大師一生所講的是自己的,不是別人的,他不認識字,他沒有學過。無盡藏比丘尼,聽他講《涅槃經》,是無盡藏比丘尼把《涅槃經》念給他聽,他聽了之後,再跟你講解。經是釋迦牟尼佛的經,講是六祖惠能大師的《涅槃經》,跟釋迦牟尼佛無二無別,這是真的。法達禪師念《法華經》給他聽,他講《法華經》,這一講,法達禪師開悟。他所講的是自性裡面的法華經,自性裡面的涅槃經,你看他講八識講得多好,自性流出來的,他沒學過。這是真的,這不是假的,在中國有這個例子。為什麼別人做不到?他沒放下!說穿了,就這麼簡單。你肯不肯放下?你放下多少,你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就流出來多少,自性裡面的能力就流出來多少,自性裡面的福報就出來多少。哪裡是從外面學的?

  所以破身見不容易。身見要是一破了,四大煩惱都沒有了。我們知道末那識裡面,我見是見惑,後面我貪、我瞋、我慢是思惑。阿羅漢能把這個放下,他成正果,六道輪迴就沒有了。那你就曉得,六道輪迴就是我見、我貪、我痴、我慢變現出來的。這是真因,六道輪迴的真因,因拔掉了,六道就不見、就醒過來了。用功,用什麼功?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再貪愛,不但是世間法,連佛法也如此。如果在佛法裡面有貪瞋痴,貪愛佛法,你還是凡夫,沒有用處。佛是叫你放下這四大煩惱,就是轉末那識為平等性智,佛是叫你幹這個,不是叫你換對象。從前你貪圖五欲六塵享受,現在好,那個放下,貪圖佛法;佛是叫你放貪心,沒有叫你換對象,你怎麼可以在佛法裡頭起貪心?《金剛經》上說得多明白,「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這是工具,我們不能貪。

  你回頭再想想,六祖能大師一生一部經都沒學過,他貪什麼?結果的是所有一切經,你到他面前去問他,他都能夠跟你講得透徹。這個事情我們要明瞭,我們要向他學習。向他學習,念佛往生,決定是實報莊嚴土上輩往生,不是在凡聖土,不是在方便土。我們學經教學了這麼多年,連這一點都沒有看出來,那真叫白學。自己學會了,幫助眾生。幫助眾生,不要幫助眾生造罪業,這很重要!要幫助眾生放下貪瞋痴慢,這真正叫大慈大悲。要做出樣子給眾生看。

  釋迦牟尼佛一生為什麼不要道場?你們諸位想想,他要是要個道場,你說有沒有困難?當年在世,印度十六大國王是他的皈依弟子,大臣、大富長者這些弟子們很多,他要是要道場,哪個不願意供養?不要,這什麼意思?就是教人放下,不要有貪心,示現給你做榜樣。他沒有貪心、沒有傲慢,對待任何人真的是和顏悅色。釋迦牟尼佛沒有瞪著眼睛罵過人的,對人講話,語氣沒有強硬的,我們要在這裡學。無論對什麼人都是那麼樣的慈悲,都是那麼樣的安詳,哪裡像現在人,急躁。我們細心去觀察,隨時隨地,脾氣都不好,心浮氣躁,他的身體自然多病,他的壽命也會縮短,對於身心非常不利。我們在此地天天學習經教,尤其學習《華嚴經》,佛經裡頭第一經,能夠聽到,那真正是「百千萬劫難遭遇」,是世出世間第一等的福報,你才能聽到。常常聽,慢慢就能夠省悟過來。這個省悟過來是人生當中第一樁大事,其他的是微不足道。

  我在最近用了一些時間,把美國魏斯博士,他是個心理醫生,他寫的四本書我都看過。很好,很難得!書裡頭最重要的一個訊息告訴我們,這是他用科學的方法證實的,人沒有死亡,你不要怕死,人從來沒有死過,也沒有出生過。身體是個載具而已,好比是一輛汽車,身體是汽車,我是駕車的人,車不好使用,我換一個。他所寫的講靈魂不死,身的生滅叫換個身體而已,過去不曉得換過多少身,將來還是會換很多身的,捨身受身!這書裡頭寫得很詳細、寫得非常好,都是真實的事情。很多這些人現在都還在世,你要樂意的話,可以去探訪他們。

  他用的是催眠術,深度催眠之下,讓你能夠回到過去世,過去一世、二世、三世,能夠說出那個時候的狀況。他是從這個地方證明,一個人的靈魂在這個地球上投胎很多次,在不同的國家,在不同的人種,信仰過不同的宗教,你每一生可能都不一樣,所以他說統統是一家!我們每個人都是這樣子的。你既然了解這樁事情,你就曉得今世這一生不重要,重要是來世。這裡面也有很長的一篇文談到宗教,宗教真的是一家。宗教裡面講的上帝,就是佛法裡面講的法性,真如本性。在靈魂界裡面,沒有去投胎,在靈界裡面,那是天堂,那裡頭沒有苦樂憂喜捨的感受,這個狀況實際上就很像佛法裡面講的四空天一樣。但是四空天是很高的層次,他們沒有那麼高,但是有類似的境界、相似的境界。

  所以他最後給我們講了一個答案,人到這個世間來是來學習的。學習什麼?學習放下這些錯誤的知見、錯誤的思想、錯誤的行為,要把這個放下。要學習愛(佛家講的慈悲),要學習寬容,要學習謙虛,要學習禮讓。要學習的東西,實在講,我們今天看看《弟子規》,看看《感應篇》,看看《十善業》,人間要學的功課統統學好了,你就畢業。升級,你就不到人道來,你到天道去。天道有天道的功課,一步一步向上升。到你把宇宙之間所有的功課都學好、都學完畢,畢業了,你還會到這個人間來,來幹什麼?來教化眾生,教導這些人,來幫助這些人。這個魏斯沒有學過佛法,他講的跟佛法一樣,佛法說,你到畢業之後,乘願再來,普度眾生。你在沒有畢業的時候,你再回到人間來,我常常講,那叫留級,你沒學得好,你還要繼續學。如果學不好,犯了嚴重的過失,降級,你會降到畜生、餓鬼、地獄。靈魂,無論得什麼樣的身體,沒有別的,學習。這話講得非常正確。

  你就曉得,現在這《弟子規》是人道的功課,《十善業道》,是不是要把它學好?在我們佛法裡面講,這是學佛向上提升基礎的課程。基礎課程,如果沒有學好,上面就沒辦法學。依照這個學習,就是破執著。所有一切不善的統統要放下,但是還有個執著,善的要執著,不善的不執著。這就好像執著的圈縮小,縮小一點,不善的不要、不執著,善的還執著,擇善固執。再進一步,善的也不執著,執著就沒有。

  執著沒有,又看到底下一層,有分別,分別是塵沙煩惱。諸位要曉得,執著破掉之後,就可以教化眾生。所以阿羅漢是聖人,他到不到六道來?來,他來幹什麼的?他來教化眾生。在教化眾生裡面,一面教、一面學,破所知障,教學相長,為什麼?我們沒有教,不知道很多東西自己不懂。這一接觸學生,學生會提問題,提出許多問題,我們就發現有些問題,我們懂,能答覆;有些問題不懂,不懂要學,教學相長!老師教導學生,學生幫助老師,師資之道,互相幫助,這個樣子慢慢把分別也縮小。

  放下塵沙煩惱,塵沙是比喻,你應該知道的,就像恆河沙那麼多一樣,無量無邊!一切眾生的根性,一切眾生的煩惱迷惑,一切眾生的需求,沒有一樣不知道,你才能幫助他,你才能解決問題。所以你要是不教,不教化眾生,分別就斷不掉,也就是說,所知障沒有法子破。破所知障,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教學,你能開智慧,你是天天都要接近佛菩薩。

  如何引導你接近?經典,天天讀經,天天見到一切人事物都是佛菩薩,你心裡很清楚,迷惑顛倒的佛菩薩。你對他決定不會輕慢,對他有禮敬、有讚歎、有供養。甚至於對小動物,乃至於對樹木花草、山河大地,你都曉得,沒有一樣不是佛菩薩。禮敬的心,心意決定沒有差別,真誠清淨平等,但是在形式上有差別。形式上為什麼有差別?要知道「隨眾生心,應所知量」,隨心應量就有差別,不能錯誤。他沒有那麼高的境界,你對他恭敬過分,那就害了他。怎麼害了他?他以為他真的成佛、真的成神,他發狂!所以跟一切眾生接觸,沒有智慧怎麼行?

  執著放下,智慧就開,但不是圓滿的,這要知道。我們就這裡講,三分之一、三分之一,執著去掉,你智慧透出來三分之一;分別再斷掉,又透出三分之一;妄想除了,就全透出來。我們這個示意圖就是用這個方法來顯示,希望大家明瞭。然後你想想釋迦牟尼佛,再想一想中國的惠能大師;然後再想一想看,近代的我們所熟知的印光大師、禪宗的虛雲老和尚。你仔細看看他們的傳記,他們一生所示現的智慧德能相好,能夠做出種種示現是智慧;用種種示現來感化眾生,這是能力。相好、福報他們並不享受,給眾生享受。

  而幫助眾生最重要的方法,幫助眾生覺悟。印祖跟虛老確實不一樣,虛雲老和尚一生建廟,印光大師一生不建廟,一生印經,重視在哪裡?法布施、法供養;虛老和尚一生做的財布施、財供養,都是給我們做榜樣的。眾生不肯施財,把財看的太重,虛老和尚做出榜樣;眾生不懂得布施法寶,印光大師做出來給我們看,跟佛經裡面一比照,正確。大千世界七寶布施比不上為人說四句偈的功德,這是佛一再說明法布施第一。印光大師一生幹這個事情。

  我們從他老人家傳記裡面看,他也是老福,福報老年才現出來,年輕時候沒有福報,沒有人知道他,七十歲才被人發現;發現是真正有道德、有學問的一個出家人。發現的人常常向他請教,那時候通信,他們就把印光法師的這些回信在報紙、雜誌上發表,這知道的人愈來愈多,到普陀山去看他、去拜訪他,這出了名。四方的皈依弟子多了,供養多了,他沒有拿這些供養去修廟,沒有拿這些供養去改善自己的生活,沒有,也沒有拿這些供養去幫助出家人;他拿這些供養全部印經書,在蘇州辦了一個弘化社,就是佛經流通處。自己還是過自己平常的清苦的生活,沒有一絲毫改變。這些種種示現都是教我們的,我們要向他學習。

  我早年親近李老師,李老師特別教導我要以印光大師為老師,做印祖的私淑弟子。印祖雖然不在,《文鈔》在,每天讀《文鈔》,明白老人家的教誨,依教奉行,不敢違背,這就是印光大師真正的弟子,繼承印祖的道業。所以我聽了老師的話,常常放在心上。以後出來講經,慢慢的供養也多,這些供養統統拿去印經。印祖有弘化社,我在台灣有個佛陀教育基金會,專門印經,幾十年沒有中斷過。我們印經不分宗派,不是只印淨土宗的,連國外的巴利文的經典,從泰國那邊、緬甸那邊把原本送到我這邊來,我都把它翻印、影印,統統寄給他們流通。印過巴利文的《大藏經》。南傳這些大德們的著作,有泰文寫的、有緬甸文寫的,我們真的是來者不拒。只要是佛法,還有佛法之外的善書,沒有版權的,我們都非常樂意大量流通。有版權就沒有法子,這是一個障礙。最近這些年供養多了,印《大藏經》,我概略統計了一下,居然連買、連自己印的超過六千五百套這麼大的數量。這都是向印光大師學習。

  一般慈濟,就是慈善救濟這些事情,我們做的比較少一點。可是你懂不懂得,印經布施是慈善事業裡頭最殊勝的,幫助人覺悟。釋迦牟尼佛一生講經說法,一般世間慈善救濟的事業,釋迦牟尼佛一分錢沒有,出家人手上不拿金錢,生活,每天出去托缽,一缽飯;印度是屬於熱帶,三衣一缽,足夠了,樹下一宿,日中一食,生活多簡單。所以佛沒有財布施,佛是法布施。如果講財布施,叫內財布施,比外財的功德更殊勝。內財是身體、智慧,每天跟大家講經說法,每天跟大家解答疑難,內財布施。所以三種布施統統具足。

  無畏布施是世尊所示現的相好,中國人講氣氛,外國人講磁場。佛菩薩的磁場無比殊勝,你接觸他這磁場之後,你心裡會感到非常平靜,這是無畏布施。是他的慈悲、智慧所散放出來的威神之力,能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能令一切眾生當時就能夠止住煩惱。我們今天講這個現象叫德行的感召。所以,以我們現前的境界,具體而言,在執著。我們先放下一切不善的執著,保留著善的執著。孔老夫子教人擇善固執,所有一切不善不可以執著。

  善與不善的標準,儒釋道三家的都好,三家統統要學,先從儒下手,再學《感應篇》、再學《十善業道》,這就是先講擇善固執;然後從這個地方再提升,逐漸逐漸連善都不執著。善要不要做?要做,做怎麼樣?做,不執著,那就高明,大乘教裡面講的「三輪體空」。我修善行善,不執著我做。譬如我對別人的布施,我也不要去想到對方,也不要記著我供養他些什麼東西,都不要記,心裡頭乾乾淨淨,真的做到了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這樣的斷惡修善,佛講的,這不是福德邊事,這是功德邊事。

  功德能幫助你超越三界六道,你能夠把我相、人相、眾生相放下,在這個世間一切為利益眾生,不再想到我;利益一切眾生,不著一切眾生相,這得清淨、得自在,這叫行菩薩道,菩薩道上一帆風順。如果你幫助眾生,我們講今天講經說法、教化眾生還有我相、還有人相、還有眾生相,著相,這是福德不是功德,與了生死脫輪迴沒有關係;換句話說,你還是在六道裡頭搞輪迴,你出不了六道。自己研究經教、念佛,好事情;天天把佛法介紹給別人,好事情!因為沒有放下我執,我見、我貪、我痴、我慢沒有放下,將來的果報,人天福報而已,只在欲界到不了色界。為什麼?色界天人我慢沒有了,你才曉得這個重要。

  大乘經裡面,佛常講上二界沒有慢。換句話說,上二界的人心平氣和,一片慈悲!這四禪天裡面,他修四無量心,慈悲喜捨,沒有我慢。所以我們要學,我們自己都把自己看得很高,都沒有把別人放在眼裡,對別人的態度、言語都不曉得謙卑,你說這是不是我們的執著?這是不善的執著。從哪裡斷起?從這個地方先斷,為什麼?人跟人的相處,相親相愛、互相尊重、互相包容、寬恕別人、互助合作,現在在這個社會迫切需要;化解衝突,促進社會安定,世界和平,要從這裡做起。這常常講,從我心做起。從我心哪裡做起?從我心放下我慢,知道尊重別人。我們希望別人怎麼尊重我,我要怎樣尊重別人,從這裡做起就對。那這真是無量功德,你對世界安定和平做出了一分貢獻。

  妄想分別執著,我們在《華嚴經》幾乎天天都在講。常常來聽經,我前面講了,你要會用心,你要真正有好學的心,你會有領悟,你慢慢會悟入。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