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中國傳統教學系列-振興佛教  (共一集)  2006/1/4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28-025-0001

  諸位同學,佛教是教育,它不是宗教,這一點我們在《認識佛教》裡面講得很清楚。我學佛最初指導我的老師是章嘉大師,我那個時候二十六歲,他老人家六十五歲,好像他大我三十九歲。第一本教我看的書,《釋迦譜》、《釋迦方誌》,這兩種書《大藏經》裡面都有。在從前沒有單行本流通,所以我們到寺廟借《藏經》回來抄。這兩本書是什麼?釋迦牟尼佛的傳記,唐朝時候人寫的。學佛首先要認識佛是什麼樣的人,這個教育我們覺得非常非常的合乎邏輯,我們對釋迦牟尼佛認識,對他有了解,那種尊敬的心、嚮往的心才能生得起來。

  讀了這兩本,兩本都是傳記,《釋迦譜》講得詳細,有十卷,《釋迦方誌》有四卷,我們才曉得這個人實在是了不起。他是王子,如果不出家,他是繼承王位,我們世間人所追求的功名富貴,人家功名富貴已經到了頂頭,捨棄掉,不要了。十九歲離開家庭,出去參學,那也吃盡了苦頭,三十而立。我們想到中國孔老夫子,孔老夫子十五歲有志於學,三十歲成就;釋迦牟尼佛是十九歲外出參學,尋師訪道,十一年,到三十歲成就了。中國夫子成就之後,實在是常常想著能夠有個一官半職,把他所學的東西為社會大眾服務,有這個意思。釋迦牟尼佛成就之後,他從事於教育,我們今天講的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什麼叫多元文化?他教學的對象不分國家、不分族群、也不分宗教,不管你信什麼教,只要你肯跟他學,他都非常熱心的來教你。

  從三十歲起,他是七十九歲過世的,教了四十九年,這是大家都熟知的,「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所以他教學的時間最長,成果也最殊勝,在這個世界上找不到第二個人能跟他相比的。夫子是周遊列國之後沒人用他,沒法子了,才回家去教學。夫子七十三歲過世,他回家那年是六十八歲,所以中國孔夫子教學只有五年,時間不長,但是很有效果。為什麼他們教學有那麼好的效果?這是我們要研究、要明瞭的,沒有別的,他做到了。所以我在講經的時候也說,聖人,什麼叫聖人?他統統做到,然後才教人,那個感召的力量太強。他所說的全部他做到,沒有一句話是虛偽的,沒有一句話是假的。說到之後能做到叫賢人,說到做不到叫騙人,現在騙人的人很多。這就是一般從事於教學工作的人比不上他們的道理,他們是真正腳踏實地去做到。從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無不合乎倫理道德,決定找不到絲毫破綻的,這是聖人。

  所以我們對他了解,我那個時候學佛,肯定釋迦牟尼佛,要用我們現在這個觀念來給他老人家定位,那他就是一位偉大的多元文化社會教育家,我們會用這個名詞來稱他。而且他人值得我們尊敬的,他教學不收學費,義務的,所以他是一位多元文化社會教育的義務工作者。一生沒有收過人的學費,樹下一宿,日中一食,過最清苦的生活,來教化眾生。所以要把這個人認識清楚,你才不至於產生誤會。釋迦牟尼佛不是神也不是仙人,這是我們一定要把他搞清楚、搞明白的。

  在佛法裡面稱佛陀、稱菩薩、稱阿羅漢,那是什麼?那是他成就的一個名號,就像我們現在在學校讀書,在大學裡面有學士、有碩士、有博士,學位的名稱。佛教育裡面最高的學位是佛陀,第二個學位是菩薩,第三個學位是阿羅漢,所以阿羅漢相當於學士。他成就的是什麼?經典上常講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翻成中國意思是「無上正等正覺」。阿羅漢所成就的是「正覺」,所以稱為阿羅漢,那正覺。菩薩成就的是「正等正覺」,那個正覺往上提升一層,等於佛,當然等於佛還不是佛,所以叫正等正覺。最高的是無上,再沒有高的了,無上正等正覺。無上正等正覺稱佛陀,正等正覺稱菩薩,正覺稱阿羅漢,也稱辟支佛,學位的名稱,所以這一定要懂。

  再像我們講的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觀音、勢至是學習科目的名稱,不是人的名稱。觀音這個科目是大慈大悲,勢至是代表著智慧。所以我們一般講解行,觀音菩薩代表行門,大勢至菩薩代表解門,解行相應。所以觀世音菩薩太多了,只要修學這個法門的人都稱觀世音菩薩。有人問觀世音菩薩到底是男是女的?男女老少統統有,修學這個科目的人多,這都要懂得,不可以迷信。所以佛門你看許許多多菩薩的名稱不相同,科目不一樣,它是代表一個科目的。要專門指的某一個人,那你要某某,加上一個姓名,底下加觀世音菩薩,這可以,那就專門指定某個人;否則的話,那是共同的名稱。就像我們在學校教國文的老師,都叫國文老師,國文老師太多了,教數學的老師都稱數學老師。所以這些名稱要搞清楚,你才曉得佛教裡頭沒有迷信,佛教確確實實是教育。

  傳到中國來之後,這是釋迦牟尼佛滅度一千年,佛教傳來中國。在中國佛教裡面,寺院叢林是學校,在古時候確確實實是學校。負責主持的,我們稱住持、稱方丈,實際上在印度這個名稱上稱和尚。所以和尚只有一個,一個寺廟裡只有一個和尚,和尚是校長,學校校長,親教師,翻成中文是親教師,他是真正負責教學的。校長未必去上課,他底下有教員幫助他上課,幫助他執行。教育政策、科目的規畫,完全是校長的事情,教師只是執行而已。所以教師,我們一般稱法師,在印度稱為阿闍黎,阿闍黎是教員,我們現在講教授。這當中還有三位重要的職位,那就是主管教務,主管訓導、總務,這現在學校是這麼分的,佛門裡也是這麼分的,它名稱不一樣。主管教務的稱首座,首座和尚那就是教務長,首座和尚;維那,維那是訓導長,他管訓導的;監院就是總務長,我們習慣稱當家師,他管總務的。

  所以你仔細看看,它確確實實是個學校的組織、學校的規模。現在把它搞成宗教,這是讓我們感覺到非常難過,它是很好的教育,把它貶成宗教裡面去了。這都是我們末法時期的佛弟子不爭氣,沒有真正用心去讀書、去學習,產生這麼多的誤會。自己都搞不清楚,你怎麼能責怪社會對我們的誤會?那不可以的;他們的誤會是有道理,我們有過失,我們沒有把它說清楚、說明白。

  振興佛教,現在佛教衰了,衰到極處!可以說最近這半個世紀,再往前推還可以推二十年,七十年這麼長的一個時間,出家在家許許多多人都感覺佛教大幅度在衰退,都在講怎麼樣把佛教復興起來。復興佛教,古大德也講得很好,最重要的、最切要的無過於戒律。古德有說,戒沒有了,佛就沒有了,佛就變成佛學了。佛學跟學佛是兩樁事情,佛學是把佛的經典當作一門學術來研究,這是佛學;學佛,我要學跟釋迦牟尼佛一模一樣,那叫學佛。所以學佛跟佛學是兩樁事情,我們要搞清楚。戒律沒有了,在這個世間只有佛學,學佛沒有了。禮要是沒有了,儒就沒有了,真的儒沒有了,那就變成儒學,儒學跟學儒又是不一樣的。學儒怎麼樣?你要學孔子、學孟子,你要學得跟他一模一樣,聖人!所以古人講「讀書志在聖賢」,為什麼要讀書?讀書我就想做孔子,我就想做孟子;學佛的人,我就想做釋迦牟尼佛,我就想做觀世音菩薩,那叫學佛。所以戒律不能不重視。

  戒律的根本就是《沙彌律儀》,這是戒律的根。今天佛弟子不能持戒,什麼原因?因為沒有受過基礎的倫理教育。所以受三皈依的人多,皈了沒有?沒皈。那個三皈,皈是回頭,他有沒有回頭?沒有回頭,所受的戒,假的不是真的,沒有一條他做到。不但三皈五戒做不到,連十善業都做不到,十善業是基礎的基礎。今天無論出家在家,學佛的學什麼東西?說得好聽一點,都是搞佛學,沒有一個真正在學佛。佛《藏經》說「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者,非佛弟子」。我讀了這段經文的時候,感動很深。現在不學《沙彌》,想得具足戒;不持淨戒,想開悟,沒有這個道理!無有是處。這都是古大德教導我們的。

  淨宗學會成立之後,我們寫了一個緣起,緣起裡面提倡,淨宗學人以淨業三福、六和、三學、六度、十願這五個科目為我們行門必修。我們怎麼修學?依照這五個科目。這五個科目提出來將近二十年了,那個時候我在美國、在加拿大,這是受黃念祖老居士的託付,他交代我,希望我在全世界到處幫助大家成立淨宗學會。「淨宗學會」這個名稱是夏蓮居老居士提出來的,但是在中國並沒有成立,他老人家就走了。所以這樁事情,他的學生黃老居士常常念念在心。那個時候在國內宗教還沒有開放,所以沒辦法成立,希望我在外國先去成立,所以我就提出這五個科目作為我們修學的依據。這麼多年來,我們淨宗同學有沒有成就?沒成就,依然效果不彰,乃至於十善五戒都做不到。其故在少時疏於做人基礎教育之故,也就是沒有接受過好的家庭教育。

  往年親近李老居士(李炳南老居士),他的別號叫雪廬,我們稱他雪廬老人。他教我們《童蒙養正》、《五種遺規》,用意很深!很可惜這個書是給我們了,讓我們學生自己去讀,他沒有講過。我請他老人家講《禮記》,請了好像五次他才答應,給我們講了一篇「曲禮」。那個時候他告訴我,他說講這個有什麼用?做不到!誰依照這個去做?所以他很清楚,不願意講這個東西,請求五次勉強才給我們講第一篇。第一篇跟《弟子規》的性質完全相同。

  我們近年來極力提倡學習《弟子規》,無非是想補這一門功課。這門功課要不能補習,麻煩可就大!我們這一生無論怎麼修學,不能成就,念佛、往生都會產生障礙,所以基礎的教育是比什麼都重要。我們真的要效法九祖蕅公故事,蕅益大師,降格從頭學起,這在中國歷史上只有這麼一個人。蕅益大師受了戒之後,知道這個戒是有名無實,所以受完之後在佛菩薩面前退戒,退比丘戒,守沙彌戒。他一生,他說我是菩薩沙彌,比丘做不到!今天我們很麻煩,我們連沙彌也做不到,所以我們要把它退到底,從頭學起,由《弟子規》而《十善業道》,而三皈五戒,而《沙彌律儀》,老實念佛,求生淨土。我們要這樣學習才會有成就,這一生才沒有白過,一定要真幹!

  忽略了基礎教育,則一切佛法必不能建立。沙彌教育正是一切佛法久住的先決條件。而沙彌教育必須是建立在十善業與《弟子規》的堅實基礎上。所以許多人問我,怎麼樣修學?我今天教人,學《弟子規》,讀《無量壽經》,老實念佛。《弟子規》一定要字字句句落實,它全文一千零八十個字,三個字一句,總共三百六十句,這是中國五千年傳統教育的基礎,你不在這個地方扎根,全是假的。只有在這個地方扎根,然後才能夠接上佛法。佛法的根就是《十善業道》。《沙彌律儀》是出家的根,出家學佛的基礎,《十善業道》是出家在家統統都要學,根本的根本。根本的根本又要依中國傳統的《弟子規》,為什麼?因為我們不學小乘。前面佛《藏經》裡面說得好,「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非佛弟子」,我們今天不學小乘。

  中國佛教不學小乘是唐朝中葉以後就不要了,不學了。小乘經翻得是很豐富,為什麼不學?儒跟道代替了。所以從前中國學佛,不論是在家出家,都有《弟子規》,就是都有家教的基礎,《弟子規》是家教,都有這個基礎;都讀過孔孟的書,都讀過老莊的書,所以有孔孟老莊做基礎,足以可以代替小乘,這是中國佛教跟其他國家不相同的地方,這個我們要知道。所以沒有《弟子規》你就沒有十善業,為什麼《十善業道》做不到?沒有《弟子規》,如果《弟子規》做到了,十善業很容易,《十善業道》做到了,《沙彌律儀》不難!這講一級一級的往上提升,學習它有次序,不可以躐等。這樣你才真正看到《弟子規》的重要性,那是做人的基礎,人都做不好,怎麼能學佛?所以先從做人學起。

  現前僧伽教育本是人天世範的教育,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做出榜樣給我們看。「學為人師,行為世範」,這八個字送給釋迦牟尼佛,名副其實,他確確實實是這個樣子的,一絲毫都不過分。現在的出家人困難是多,他要記住世尊留下來的使命,那就是要教化一切眾生,同時要面對修行增上。這個增上就是我們今天講的進步,根性的改變,這叫真正修行,不斷的向上提升。佛陀教人,沒有善根的幫他種善根,有善根的把善根向上提升,善根成熟的,這一生當中一定幫助他成就。「佛氏門中,不捨一人」,這就是四弘誓願裡頭所說的「眾生無邊誓願度」。同時在現在又要與時代相應,其困難與複雜,可想而知。可是這個事情又不能不做,做的時候困難是真多,如果不能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必然被淘汰,這一定的道理。能夠真正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這就是佛經裡頭講的「善根深厚」。善根深厚現在要靠什麼?要靠你的天賦了。

  從前善根深厚的人多,原因是什麼?他有這個天賦,從小父母把他養成,家教幫助了他,所以他根深蒂固,在這個複雜的社會裡頭他不會感染,他不會受外面環境的影響,他能成就。現在太困難了,縱然有善根,從小沒有好的教養,社會現在的誘惑比從前增加百倍都不止,有幾個人能夠不受誘惑?所以現在成功是愈來愈困難。但是困難淘汰率就高,成功的人那真的是了不起,古來的這些大德沒有不敬佩的,為什麼?他們要到今天這個社會也會被淘汰掉,這是肯定的。在這種社會不被淘汰,還能夠成就,這真正是值得諸佛讚歎,祖師大德的敬佩,我們不能不知道。

  再者,由於長期以來佛教所累積下來的病態,與歷史因素所造成的傳承失落,更加深了出家人在自行化他上的迷惑與不安,這是現在社會上普遍產生的現象。如何能夠克服?又何況現在有不少在家佛弟子主持道場,能如法嗎?像夏蓮居、李炳南老居士是在家居士,主持道場亦如法,通宗通教。他們一生講經說法,自己修持,確確實實許多出家人不能跟他相比。如果自己沒有修持,對佛法不能通達,主持道場就免不了有過失,那個因果自己要負責,誰都不能代替。

  現在國家的政策逐漸在改變,對於宗教逐漸重視了。尤其這一、二年改變的幅度很大,中國的宗教也會走向國際,所以在今年四月間我們國家宗教局辦一個世界佛教論壇。講到世界,當然參與的就有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這還是頭一次。葉局長告訴我這是我們中國第一次主辦這個活動,目的是希望能夠貫徹和諧的世界。胡主席提出來的和諧社會,他在國際上提倡的是和諧世界,從心開始,這是絕對正確。這個主題非常正確,而且說得很清楚。從心開始就是心淨國土淨,心安國土安,心平天下平,這是主題。

  現在我們要問,心如何得清淨?心如何得安定?心如何得平等?這問題來了,大乘佛教裡面講的菩提心,就是講的清淨平等。《無量壽經》的經題上「清淨平等覺」,完全符合他的主題。大乘、無量壽、莊嚴,那是果,清淨、平等、覺是因。大乘那就是現在所講的多元文化,不分國家、不分族群、不分宗教,都是平等對待,和睦相處,互助合作,共存共榮,這是儒家講的大同世界,佛家所講的極樂世界。從哪裡做起?就是他這裡講的三句話,沒錯,一定要從清淨平等覺下手。

  那我們現在說,清淨、安定、平等不容易得到。在這個世界上哪個不追求?哪個不嚮往?誰得到了?為什麼得不到?佛給我們講得非常清楚,千經萬論無數次的重複,煩惱習氣去不掉。今天國際上這些問題,大家都知道嚴重,我們這次在吉隆坡討論,為什麼這麼困難?其實就是面子放不下,每個人都要自己的面子,每個人都不肯姿態低一點,這個事情就僵了。如果我們把面子放下,我們肯牽就別人,事情馬上就化解了。面子放不下,心就不清淨,心就不平等,你也就得不到平安。

  在這幾年當中,我們還特別提倡「誠敬謙和」,真誠、恭敬、謙虛、和睦。前年我訪問羅馬教廷,這是保祿二世,我就把這四個字送給他,做了一個匾額送給教宗。誠敬謙和非常重要,如果這四個字要做不到,那就太困難了,那和諧世界是理想,不能落實。所以中國古聖先賢教導我們「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這個和諧從心開始,從自己做起,不是從外頭,不能要求別人。從自己什麼地方做起?首先要把我們自己對人、對事、對物對立的念頭化解掉,別人跟我對立,我不跟他對立;事物跟我對立,我也不跟它對立。對立的念頭沒有了,你這個心才會清淨,才會平等。懷疑的念頭不能有,疑是很重的煩惱,貪瞋痴慢下頭就是疑,根本煩惱。沒有對立、沒有懷疑、沒有矛盾、沒有衝突,從內心裡面化解。要得清淨心一定要捨貪瞋痴,換句話說,第一個自私自利這個觀念要放下,有自私自利你怎麼會清淨?你怎麼會平等?孔子、老子、釋迦他們偉大,偉大在哪裡?就是沒有自私。

  佛在經上教導我們,我們要用現在的話來說,他教我們什麼?第一個告訴我們,世間人到這個世間來為什麼?你為什麼到這個世間來?你來幹什麼的?佛的答覆四個字,「人生酬業」,你過去世幹的些好事、善事,你來享福的;你過去世做的不善,你來受罪的,酬業!是業力到這個地方來搞輪迴的,一句話說破了。

  西方人也常常在問,感覺到很煩惱,人到這個世間來究竟幹什麼?所以西方人有七樁事情,常常在問這個,他說人除了肉體之外,人生目的是在哪裡?第二個問題我到底是誰?第三個是我為什麼在此地?第四個是我將來要到哪裡去?第五個是我為何在世界上受苦受難,什麼原因?第六個是我跟人、人跟我真正的關係是什麼?最後一個問題,我們與社會大眾互相運作,影響眾多,這個共同的關係是什麼?我們與大自然,大自然在我們的周圍顯示出許許多多無法想像的能量,我們所有一切生物(在地球的生物)這種共同關係又是什麼?這外國人常常懷疑的,我們有沒有常常想到這些問題?

  這些問題佛答覆得最妙了,佛講宇宙的起源、生命的起源,只講了四個字「心現識變」,《華嚴經》上講了八個字,「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八個字講清楚了。整個宇宙的現象,我們這一生日常生活的現象是什麼?自性起用。這個自性起用裡面就有善、惡、無記。所以說眾生生活在這個世間,你為什麼來的?你將來到哪裡去?人生酬業,簡簡單單就跟你講清楚了。你明白這個道理你就曉得生命是永恆的,人是不死的,只是換個身。你一生造得業好,你來生到天道去了,換更好的身;造了不善,那可能變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那就換很差的身體,誰主宰的?沒有主宰,自作自受,沒有主宰。

  伊斯蘭教也講到,伊斯蘭教的信條有六個,六個裡頭有一條「信前定」。所以我說伊斯蘭教也講三世因果,前定是什麼?你前生定的。他們不叫上帝,叫真主,「真主,依前定創造萬物」,這個話講得好。前定是你過去生中造的業,為什麼上帝造你讓你享福,造他讓他受罪?那上帝的心不是太不公平了?所以上帝說依前定,你過去生中造善、造惡,造善給你享福,造惡給你受罪。這個話講得就很公平,上帝很公平,沒有自私,不是他自己喜歡不喜歡。這些道理宗教裡頭說。所以佛,因為佛教學時間最長,穆罕默德教學只有二十幾年,佛四十九年,耶穌教學三年,這時間更短,他是被人害死。所以在歷史上,像釋迦牟尼佛這樣子很少,四十九年從事於教學工作,教學相長,所以他的智慧經驗非常豐富。

  這也是在差不多二十年前,我們總結大乘教修學的綱領,就是我在美國寫的這幅對聯,我們怎樣用心?要真誠,一定要這樣做,別人對我虛偽,我對他真誠,為什麼?他要搞六道輪迴,我不想再搞六道輪迴了,所以不可以用虛偽對待別人。我們用清淨,清淨就是決定不染污;我們用平等,平等決定沒有高下;我們用覺悟,不迷惑;用慈悲,沒有自私自利。所以佛跟我們講,前面我跟你講的是一種人,人生酬業;第二種是來為眾生服務的,那是什麼?佛菩薩、再來人,來度化眾生的。我們不叫度化,人家又說你這是迷信、是宗教,為眾生服務的,這大家沒話說。所以佛菩薩示現再來為眾生服務的。

  那我們想想,我們是來為眾生服務還是來受業報的?來到這個世界是受業報的,沒錯,可是我們學了佛法之後可以轉變,轉變什麼?轉變成我跟佛菩薩一樣,我也是來為眾生服務的,把自私自利放下、把貪瞋痴慢放下、把名聞利養放下。我平常講的十六個字,這是我們的障礙!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這十六個字統統都放下了,心清淨了,心安了,心平等了,和諧世界才有指望落實。如果不從這裡學起,那就太難了,那就是一種理想,而無法落實。所以一切從心行做起,從我們家庭做起,家都不和你怎麼能和諧社會;從我們自己的社團做起,我們居住這個環境,社團做起,然後再慢慢推廣。這個事情要求三寶加持,要求祖宗加持,才能夠辦得到;如果沒有三寶、沒有祖宗加持,真的是很不容易。自己要熱心,自己要謙虛、要卑下,這個事情才能做好。現在時間到了,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