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菩提心貫注在整個生命中  (共一集)  1999/12/24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21-082-0001

  諸位同學大家好!今天有來自中國吉林興隆寺的十八位同學,他們明天就要離開新加坡,所以我們利用今天早晨這兩個小時,專門為吉林的同學、為北京的同學,談談念佛法門,所以我們的《華嚴經》跟《感應篇》暫停一次。

  學佛首先要知道佛是什麼,這是最重要的。學佛是學作佛,作佛是心去作佛,我們一定要學佛的存心、佛的用心,這才是真正抓到了根本。念佛大家都會念,都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可是每個人得的結果不一樣。有的人能往生,有的人不能往生。實在說,往生的人少,不能往生的人佔了大多數,即使往生了,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品位不相同。有人生實報土,有人生同居土,原因到底在哪裡?我們要明瞭,原因就是你有沒有把佛的根找到。佛的根是什麼?世尊在《無量壽經》上跟我們講得很清楚、很明白,我們天天讀,實在講粗心大意,沒有能夠理會到。

  你看看經裡面講的「三輩往生」、「往生正因」,世尊特別強調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上輩、中輩、下輩,乃至於一心三輩,都不能離開這八個字。一心專念做了,菩提心沒發,那就不能往生。念得再勤,古人所講的一天念十萬聲佛號,也不能夠往生。菩提心發了,有人發得圓滿,有人發得不圓滿,能往生,往生品位不一樣。所以善導大師講得好,往生的品位都在遇緣不同,這一句話講得太好了。你遇到的緣殊勝,你把這個理念、道理、理事因果都搞清楚、搞明白了,你在這一生當中可以修成實報土上品上生。沒有搞清楚,發了一點菩提心,與菩提心相應的,也能往生凡聖同居土,差別很大。

  什麼是圓滿的菩提心?世尊在《觀無量壽佛經》上告訴我們: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這個說法我們也不好懂。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面給我們講:直心、深心、大悲心,還是不好懂。把經論合起來看比較容易體會,菩提心是真實、究竟、圓滿、覺悟的心。換一句話說,我們凡夫迷,迷而不覺,菩提心是覺而不迷。我們為現前多數同修著想,我們將菩提心寫成十個字: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十個字就是菩提心,我們要把這十個字抓到,變成自己的心。在日常生活當中,工作裡頭、應酬裡頭,處事待人接物我們用真心。什麼叫真誠心?古德教給我們,「一念不生是謂誠」。真誠心裡頭沒有念頭,佛經上講得很多,「真心離念」。換句話說,有念頭,念頭是妄心,不是真心,真心沒有念頭。

  由此可知,我們一念不生的這個時候是真心,境界很難體會。我們還是遵循佛陀的教誨,我們的真心為什麼會變成妄心?佛說:「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我們就曉得了,我們有妄想、有分別、有執著,落在妄想分別執著裡面,我們用的是妄心,妄心是輪迴心,用輪迴心修什麼樣的法,還是出不了輪迴。如何把輪迴心轉變成菩提心,這個事情要緊。我們懂得這個道理,也就曉得轉的方法,那就是我們決定不用妄想分別執著。只要你不用妄想分別執著,你的心就是菩提心,你的心就是真誠心。摻雜妄想分別執著在裡面,你的真心就變成妄心,這是根本。我們用這種心念佛,那就叫「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跟佛才相應。不是這個心就不相應,只能在佛法裡面種一點善根,跟阿彌陀佛、跟西方極樂世界結個善緣,這一生當中很難成就。

  我們要想真的成就,真的在這一生當中生到極樂世界去親近阿彌陀佛,我們處事待人接物要用真心、用真誠、用清淨。什麼叫清淨?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決定不污染就叫清淨。什麼是污染?喜怒哀樂愛惡欲,我們中國人講七情五欲。你跟外面境界接觸,心裡頭生七情五欲,你就被污染了。也許有人要問了,「如果我跟外面人、物接觸,不起七情五欲,那不就變成木頭?怎麼能跟人相處?」要知道佛教給我們的,外面的表演跟世間人一樣,看到可愛的喜歡,看到不可愛的也有討厭,那是演戲,不是真的,心裡頭決定不染,這叫離一切相。所以佛法在世間,不壞世間法。不壞世間法就是表演的時候很生動、很活潑,而且是真心表演,不是妄心。世間人講愛、講恨,假的,虛情假意。為什麼?他的心是假的。早晨愛了,晚上就恨,變化太大了。佛菩薩雖然表演出來,他是真心表演的,真心就跟鏡子一樣,所以用心像鏡子。我們笑,鏡子裡的人也笑;我們哭,他也哭。我們笑哭有心,他笑哭沒有心,表演得非常逼真,他裡頭確實沒有情、沒有執著。他是智慧,高度的智慧、圓滿的智慧。我們學佛從這裡學。

  要以世間人來說,誰有真感情?佛菩薩有真感情,真感情叫慈悲。世間人虛情假意,決定不可靠。他說他愛你,你聽見點點頭,假話,不是真的,別當真。當真,那你麻煩可大了,你就會生煩惱了。他說恨你,也是假的,過兩天他就好了。所以世間人用的是虛情假意,決不是真實。我們學佛要學佛的真實。我們是真的,真的決定是清淨,決定是智慧,裡面決定沒有情識。佛慈悲一切,神愛世人,那個愛都是智慧的,不是感情的,所以他的愛是平等的,沒有差別的。

  眾生能夠感受諸佛菩薩、上帝神聖之愛,能感受多少,看你用心。你有幾分真誠心,你就感受到幾分。你一分誠敬,就感受到一分;你十分誠敬,就感受到十分。所以修行首先要發菩提心,菩提心就是真誠心、清淨心。諸位記住,清淨心裡頭決定沒有感情的污染。感情上的污染最嚴重的就是自私自利、貪瞋痴慢,這是最嚴重的,比中國人講七情五欲還要嚴重。這個心才真的清淨,永遠不受外面境界污染。平等,決定沒有傲慢對待一切眾生,把一切眾生看作諸佛如來。有同修問我念阿彌陀佛,我也曾經跟諸位講過幾次了,我念佛確實跟你們不一樣。我心目之中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都是阿彌陀佛。我對一切眾生的尊敬、對一切眾生的讚歎、供養,跟對阿彌陀佛決定沒有差別。我們應當學。這不是把眾生當作阿彌陀佛,眾生本來就是阿彌陀佛,是他自己不知道。

  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是無量覺。哪一個眾生不是無量覺?哪一尊菩薩不是無量覺?個個都是!世尊在《華嚴經》「出現品」說得多好,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所以一切眾生都是阿彌陀佛,就是因為你有妄想分別執著,不能證得,你自己不知道你是阿彌陀佛,不知道一切眾生是阿彌陀佛。我們透過《無量壽經》、《往生經》、《大方廣佛華嚴經》的學習認識了,體會到了。體會到就要落實,落實就是「一切眾生皆是諸佛如來,皆是過去父母,未來諸佛」,這是佛經上常講的,我們要真正做到。學佛先要講用心,一定要具足這五個心。菩提心是講三心,我們現在講五心,五心就是三心,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一定要愛護一切眾生,真誠關懷一切眾生,照顧一切眾生,決不能分別。

  今天晚上是基督教跟天主教的大日子,是耶穌聖誕的前夕,聖誕夜。此地的大主教,我們中國人稱樞機主教,是這一個國家地區天主教最高的領袖,他邀請我們參加今天晚上聖誕夜的祈禱。我們今天都參加,所以等一下大家剃頭,儀容要端莊,我們穿海青,搭衣去,今天我們穿海青,穿大禮服。這是宗教史上的盛事,過去沒有過的。出家人跟天主教,他們也是出家人,我們在一起過聖誕夜,在一起做禱告。我們對天主真誠的孝敬,這是佛陀的教誨。我們佛門每年大年初一,第一樁事情是供天。供天是什麼?供天就是對於天主致敬。所以我們今天參加這個聖誕夜,是供天的一種儀式,要很恭敬、很真誠的來做,不過儀規不用我們佛門的儀規,用天主教的儀規,不一樣,入境隨俗,沒有一樣不好。菩提心一發,給諸位說,所有一切罪障都消除了,所有一切冤親債主都得福。為什麼?我們跟他有關係,我們發菩提心就成無上道。菩提心不發,你是凡夫。菩提心一發,你們看看大乘經典上所說的,就入圓初住的位次。圓教初住菩薩叫發心住,在別教就是初地的位次。我們要用這個心去念佛,你就決定得往生。

  如果再把菩提心落實到生活上,落實到我們整個人身上,每天二十四小時,念念不失菩提心,念念不離菩提心,那就恭喜你了,你這一次念佛往生,生實報莊嚴土,不是在凡聖同居土。怎麼個落實法,佛有沒有教給我們?佛教了,可惜你粗心大意,你沒有留意,你沒有認真去學習。你要認真去學習的話,你這一生決定取實報莊嚴土。佛教給我們什麼?我們淨宗學會成立的時候,我寫了個緣起,在緣起上寫出淨宗同學修行的綱領,五個科目:三福、六和、三學、六度、普賢十願,這就是菩提心圓滿的落實,念佛往生那是實報土上上品往生,你與佛的心、佛的念、佛的行為完全相應。下面我們有一個半小時的時間,我要告訴大家,菩提心如何落實在我們的生活當中,貫注在我們整個生命過程裡面。我們這樣念佛,那就是第十八願所說的「一念、十念,決定往生」,而且是高品位的往生。

  菩提心不是口頭上說說就管用,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一定要落實,一定要很認真去做到。落實在生活裡面,世尊教導我們「孝養父母」,從這個地方做起。我們對父母有沒有真誠?有沒有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奉事師長」,我們有沒有用這個心對老師?佛法總結起來就是這兩句話。佛法的修學是從孝親尊師開始,佛法的大圓滿也是這兩樁事情。所以什麼人把孝親尊師做到百分之百的圓滿?諸佛如來。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破,那就是孝敬的不圓滿,還欠缺一分。所以我們知道,佛法是孝道、是師道。孝道跟師道是虛空法界的大圓滿,決定不能夠疏忽。

  「慈心不殺」,這是對一切眾生。不殺,在此地是一個形容詞,換句話說,決定不可以惱害一切眾生。叫眾生因我而生煩惱,我們就錯了,所以菩薩所在之處,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我們要懂得這個意思。我們在任何場合要叫人生歡喜心,別人看到我不高興,我迴避過去,我避開,他也生歡喜心,要明白這個道理。與人要結善緣,決定不能結惡緣。如果諸位真正發這五種心,處事待人接物,一切眾生沒有不尊敬你的,沒有不歡迎你的,沒有不愛護你的。我們今天得不到社會大眾的諒解,一定要回過頭來反省,「我的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反省就是開始覺悟。發現自己的過失,立刻就痛改,改正自己的過失,這叫真修行。

  修行,你每天念那麼多佛號,磕那麼多大頭,如果處事待人接物不能夠落實,你的佛是白修了,你的成就很有限,佛不是這樣教導我們的。對個人的行持最基本的是十善業。所有一切宗教教化眾生,都是以十善業為第一條。你看看天主教的十誡,再看看伊斯蘭、祆教(此地叫拜火教),你看看他們的經典,他們教導人最基本的也是這十條。這十條不僅是佛法,所有一切宗教都重視。不殺生、不偷盜,偷盜就是非法的佔有,沒有得到別人的同意,你佔有都屬於偷盜。在佛法裡面講,賄賂也是屬於偷盜。你有權有勢,人家並不是甘心情願來供養你的,逼不得已供養你,你收受了,也是屬於偷盜。所以偷盜的範圍很廣大,如果不是細細去研究戒經,你不懂得這裡頭的含義。古人把這條戒解釋為不與取,這個話說得很有道理。但是不與取這一句話簡單,意思很深很廣。不邪淫。這是身三業。口,口的過失最多,最容易犯,所以佛在口業上說了四條:不妄語;不兩舌,兩舌是挑撥是非;不惡口,惡口是說話很難聽;不綺語,綺語是花言巧語欺騙別人。我們條條要遵守,用真誠清淨慈悲心來修十善業道,那是菩薩行。

  凡聖就在用心不一樣,表現在行持上沒有兩樣,用心不相同。一個是用真心,一個是用虛妄的心。意三善,這是講存心,不貪、不瞋、不痴,對於世出世間法都不貪,貪圖佛法也錯了。一有貪瞋痴,心就被污染了,你的心就不清淨了。不清淨就不真誠,不清淨就不平等,所有都失掉了,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都沒有了。這五句十個字,每一個字裡面圓圓滿滿含攝其他四句八個字在裡頭。一有一切都有,一條沒有,統統都沒有。這個道理要懂。《華嚴經》裡頭常講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多不二。要認真去修十善業,以十善業自己約束自己,所謂自律,就是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與它相應,這就是圓滿的佛法。

  我們看到佛像,畫的佛像都畫一個圓光,圓光上面有三個字,有用梵文寫的,也有用中國文寫的。這三個字叫「唵、阿、吽」,是什麼意思?就是身口意三業至善。換句話說,十善修到圓滿就是這三個字。「唵」是身,「阿」是口,「吽」是意,三業清淨。世尊在《無量壽經》一開端就教給我們三業清淨,三業他特別把口業放在前面,不是身語意,他是語身意。一開口,佛就說了,「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善護身業,不失律儀;善護意業,清淨無染」,你看看佛所說的,這三樁做得圓滿,就叫成佛。所以佛的畫像圓光上面寫的三個字就是這三個字。十善業,初學佛從這裡下手;成佛,這個十善圓滿。我們怎麼能夠疏忽?有幾個人把這個事情放在心上?起心動念用這個來對照對照?我有沒有違犯十善業?這個叫做根本修。

  菩提心是根本之根本。孝親尊師,慈悲十善,這個是落實在事相裡面的根本,我們把這個根本忘掉了,所以修什麼樣的佛法都不踏實。我們常常聽同修說功夫不得力,不得力的原因不曉得。要知道心有根本,行有根本,這四句是行的根本,菩提心是心的根本。這就是宗門教下祖師大德常常教導我們的從根本修,這是最聰明的人,最有智慧的人。你只要念念不離開這個根本,無論修學哪個法門都能成就,「法門平等,無有高下」。你要是忘失了根本,念佛這一生都不能成就,你說多可惜!希望同修們要記住。從這個根本再往上面修,這才「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這是二乘。從凡夫提升到二乘,也就是超越六道,進入到四聖法界了。再往上提升,是一真法界,超越十法界了。超越十法界最重要是發菩提心,這個發菩提心是理事統統圓滿。我們淨宗祖師大德常常教人三心圓發。此地發菩提心是三心圓發,圓發也就是我們講的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你統統做到了,這個才叫圓發。

  深信因果,這個因果不是別的因果,是淨土的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深信這個因果,念佛成佛。我剛剛選了這兩條:一個是十種信心,印在這邊發給你們,十種信心,決定要信淨土;第二個是念佛十種殊勝的利益。我們要多看,要多念,堅定信心,決定不懷疑,這是深信因果。讀誦大乘,我們念《大乘無量壽經》就好。每天讀誦,一定要求深解義趣,解得淺不行,要解得深。如何才能夠深解?一定要依教奉行。佛在經上的教誨我統統做到,我很認真、很努力天天在做,已經做到的保持不失掉;沒有做到的,一定要發心把它做到。然後你對於經的意思愈理解愈深,愈理解愈圓滿,天天生智慧。

  從前六祖惠能大師,見五祖忍和尚,他對忍和尚說:「弟子心中常生智慧。」我們看了很羨慕。為什麼會常生智慧?依教奉行。我們今天為什麼不生智慧,一天到晚常生煩惱,原因在哪裡?我們學佛法完全沒有做,你當然生煩惱,你怎麼會生智慧?此地讀誦大乘是這個意思,並不是教所有大乘經都去念,沒有這個必要。一經通,一切經通。一定要以《無量壽經》為主,你們要聽華嚴,可以。《華嚴經》為輔助,《華嚴經》就是《無量壽經》詳細的註解。《無量壽經》是《華嚴經》的精華、是《華嚴經》的精要,這兩部經確實是一部經。所以我們受持,依《無量壽經》最好,抓住綱領。理解,《華嚴經》好,《華嚴經》講得詳細。我們今天在此地開華嚴班,其目的也是讓同學們深入經藏,能夠把《無量壽經》、《觀經》、《彌陀經》講得好,我們目的在此地。末後一條:勸進行者。勸進行者就是為人演說,我們要表演給人看,做出來給人看,完全落實,決不是口說。由此可知,世尊很慈悲,真的把菩提心、把念佛教給我們,而是我們自己粗心大意,看經讀誦,忽略了,沒有留意。

  第二個科目是六和敬。六和敬是佛教導我們人與人之間怎樣相處,決定不能違背,違背六和敬的罪很重很重。什麼罪?破和合僧,墮阿鼻地獄。你說這個罪多重!但是多少人犯這個罪,他自己並不知道。我們如果勸他,他還瞪我們一眼,還恨我們,那有什麼法子!所以我們也只合掌念阿彌陀佛,沒有話好說。現在人勸不得,不聽勸,聽騙不聽勸,認假不認真。這就是佛在經上講的一闡提,可憐憫者!諸佛菩薩對他都無可奈何,我們也只好合掌念佛,我們念佛給他迴向,求佛菩薩保佑他。我們還是一個至善的心,這是處事待人的心態。我們怎麼存心,用什麼態度,六和敬裡面最重要的是見和同解。我們沒有明心見性,沒有證果,我們見和同解這一條如何落實?我在講席當中常常勸導同修,我們今天的作法是放棄自己的成見,也就是放棄自己的想法、看法,遵循佛陀的教誨,這就是見和同解了。佛在經上怎麼說的,我們一切依佛陀的教誨,不依自己的成見,這樣就好了。

  前清初年,康熙、雍正、乾隆年間,宮廷裡面讀《無量壽經》,用《無量壽經》來達到見和同解,所以那個時候國家強盛。這個皇帝聰明,不用自己的意思,我的意思大家不服,佛的意思、無量壽佛的意思,大家沒有話說,個個人都歡喜。用《無量壽經》來建立朝野的共識,所以清朝自始至終沒有昏君。清朝亡,亡在哪裡?慈禧太后。宮廷裡面讀經,慈禧太后廢除了,大概慈禧太后聽聽經上所講的都是罵她的,她聽了不高興,不念了,國力就衰了。所以清朝早期這些帝王是以《無量壽經》治國。諸位在《無量壽經》梅光羲老居士序文裡面可以看到,他在序文裡頭介紹得很詳細,很清楚。所以六和敬裡面這一條最重要,我們相信佛的話,大家都依照佛的教訓去做,這使所有一切意見都能夠化解。

  這是屬於思想問題,其他是屬於事相,落實在實際事相上是「戒和同修」,這個戒是廣義的,不是狹義的。這個戒是什麼?就是佛陀的教誨、教誡,我們要遵守,要養成守法、守規矩的習慣。大家在一起都有個公約、常住公約,我們都應當遵守。凡是在事相,可以有變化的。因為古今生活習俗不一樣,這個一定要因時因地,我們在生活上方便。佛家的戒律到中國唐朝,百丈大師立清規,就把印度這一種戒律中國化了。哪些適合於中國人的,哪些不適合於中國人,應當如何來修訂,就是把釋迦牟尼佛的戒法,做了一次適合於中國人修學環境的修訂,精神、原則決定如理如法,但是在戒相上有很多改變,這是正確的。所以佛法不是定法,佛現身,就沒有一定的身相。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相;應該說什麼法,他就說什麼法。佛無有定法可說,大家記住這個原則。所以每一個地區定的規矩,只要符合佛法的精神,在事相上可以變更,原理原則不變。每一個地區生活方式不一樣,氣候寒暖不一樣,這個要懂得。佛法是開放的,特別是大乘佛法,能夠適應時代。我常常講,佛法一定要落實在本土化、現代化,才能普度眾生,才能夠利益一切眾生。如果守住一成不變,那只能夠利益古人,不能利益現代人,一定要現代化。

  下面這個好懂,身同住,口無諍,意同悅,利同均,這是我們處眾必須要遵守的六個原則。如果離開這六條,縱然是很多出家人住在一起,也不叫做僧團,只是一個普通的團體,不可以稱之為僧團,僧團是決定修六和敬。你一個家庭,一家四個人,都依照佛的教誨修這六條,你的家庭就是道場,你這個家庭就是僧團。凡是僧團,一定得諸佛護念,龍天善神、護法神保佑。你只要把這六條做到就行了,六條做不到,你家裡供一百尊韋陀菩薩,供一千尊韋陀菩薩,沒有一個韋陀菩薩真的保佑你。護法善神是依法不依人的,不是講人情的。你心正、行正,你沒有供護法神,護法神也不離開你。不是說供他就有,不供他就沒有。用什麼供?用我們的心去供,用我們的行為去供,不是形像。供一尊像,每天香花、水果去供養,那是什麼?香花、水果是賄賂、巴結,護法神不接受巴結、不接受賄賂。我們用真心,用菩薩行去供養。

  第三個科目:「三學」。戒、定、慧三學,這是佛法教學的總綱領,我們決定不能夠違背。戒學是如法,如理如法是屬於戒學;定學是清淨平等;慧學是真誠慈悲。有性有相,有事有理,表現在事相上,就是世尊教給我們這五個科目。在日常生活當中必須遵守的原則,決定不可以違背的。學菩薩,佛給菩薩的守則有六條: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我們有沒有做到?布施是放下,般若是看破。放下什麼?布施是放下慳貪,持戒是放下惡業,放下惡業就是持戒。心裡頭沒有貪心,對於世出世間法沒有貪心、沒有慳吝心,自己有的,肯幫助別人,毫無保留的幫助別人。我有財物,用財物幫助別人;我有能力,用能力幫助別人;我有智慧,用智慧幫助別人,樣樣幫助別人。今天講的是為人民服務、為社會服務、為一切眾生服務,這個叫布施。所以斷絕一切惡業,持戒就圓滿了。

  忍辱是對瞋恨嫉妒,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中決定沒有瞋恚,決定沒有嫉妒,這個叫忍辱波羅密。精進度懈怠,我們對人對事對物,自己修學,就是自己過日子,服務大眾,幫助別人,決定不懈怠,決定不懶散,這就是精進的意思。禪定是對散亂,我們世間人常說,精神集中,意志集中,這就是禪定的意思。禪定不是叫你天天面壁打坐,我們面對一切人、事、物心有主宰,不會受外面境界動搖,這叫禪定。佛在《金剛經》上告訴我們:「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不取於相是禪,禪的意思就是你不會受外面境界誘惑,不會受外面境界干擾。定是心有主宰,不為所動。內不動,外不受干擾,這叫禪定。大乘經上常說,「諸佛菩薩,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行住坐臥都是禪定。也就是說,行住坐臥他都能夠外不著相,內不動心。般若是智慧,看破世界,有如《金剛般若經》上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世尊在大般若經上,給我們講了幾千次不可得,我們如果真正明瞭不可得,你得失的這個念頭就沒有了。於是在現實境界當中,你所得到的,決定不會生歡喜心;你失掉的,絕對不會有懊惱。為什麼?不可得。說到極處,生死不可得,所以對於死不恐怖了,這是智慧,真實的智慧。對於宇宙人生性相、理事、業因果報樣樣清楚,樣樣明瞭,覺而不迷,這是般若。

  我們佛教的教旗,同學們現在常常看到,是全世界通用的五色旗。總共六條,前面五條是單色的,每一條一個顏色,代表前面五度,代表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後面一條是雜色,五種顏色都有,雜色的代表般若。這個意思很明顯,布施裡頭有般若,才叫布施度。布施裡頭沒有智慧,那是修福,是世間有漏的福報。前面五條裡頭沒有般若,都是世間福報。你修禪定,修成功了,生色界天,生無色界天,不能出六道輪迴;如果禪定裡面有般若,那就超越六道了。般若究竟是什麼?世尊在《金剛經》上給我們說了一句名言:「離一切相,修一切善。」離一切相是般若;修一切善,一切善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這五樣叫一切善。般若是離一切相。這是佛教給我們的,教得非常具體,我們沒去做,不能怪佛,怪我們自己。這就是什麼?菩提心的落實。菩提心究竟圓滿的落實是普賢十願,大經裡頭常說,菩薩不修普賢行,就不能成佛。你要想成佛道,一定要修普賢行。淨宗殊勝在哪裡,我們就明白了,淨宗是普賢行的落實。你看《無量壽經》,《無量壽經》的經文,這還是序分,還不是正宗分,序分經文開頭第一句話:「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所以我們曉得淨宗的修學是普賢行的落實。普賢行無量無邊,整部《華嚴經》上所說的皆是普賢行。佛菩薩慈悲,把無量無邊普賢菩薩的行持,歸納為十個綱領,這就是普賢菩薩的十願,我們好記,有下手之處。

  第一條:「禮敬諸佛」。誰是佛?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個個是佛,有情眾生是佛,無情眾生也是佛,所以這個禮敬是平等的禮敬,真誠的禮敬。我們對這個人好,對那個人不好,就錯了,這一條沒做到。決定是以真誠、清淨、平等心尊敬一切眾生,因為一切眾生皆是諸佛。佛在經上說得很多,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凡有佛性皆當作佛,這是佛對我們說的。佛在《華嚴》、《圓覺》講真話,真話是什麼?一切眾生本來成佛,這個話我們聽起來很難體會。要說一切眾生皆當作佛,我們能夠體會,他現在是凡夫,將來慢慢修行,會成佛的。說現在就是佛,我們很難體會,但是佛所講的是事實。所以我們對於一切眾生怎麼能不恭敬,怎麼能不尊重?我們沒做到!不但沒做到,甚至於對父母瞧不起,對老師瞧不起,對同學瞧不起,你念佛怎麼能往生?你念佛的功夫再好,都不能往生。為什麼?西方極樂世界統統修普賢行,你與普賢行沒有一絲毫相應。阿彌陀佛很慈悲,歡迎你去,西方世界這些大眾不歡迎你。為什麼?你跟大眾不能相處。你到那個地方會尊敬阿彌陀佛,對大眾你不會尊敬,你不是普賢菩薩。

  西方極樂世界,普賢菩薩的法界,從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到實報土上上品,全是普賢菩薩。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十信位的普賢菩薩、十住位的普賢菩薩、十行、十向、十地的普賢菩薩,統統是普賢菩薩。所以普賢十願,祖師把它列在早晚課裡頭,天天要念,天天提醒自己,時時刻刻不能忘記,我們起心動念與十願相應不相應?

  第二:「稱讚如來」。永遠保持一個善心,如何能夠落實稱讚如來?惠能大師講的話,「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這一句話就落實了。所以普賢菩薩只有讚歎,沒有毀謗。見到一切善事,稱揚;見到一切不善事,心裡頭痕跡都不落,這一條才落實。那我們今天是什麼樣子?人家的好事忘得乾乾淨淨,人家的惡事,記得好清楚,永遠不會忘記。完全跟普賢十願顛倒,你怎麼能往生極樂世界?我們要想真去,得到西方世界諸上善人普遍歡迎我們去,我們能不能做到?能做到。只要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跟十願相應,西方極樂世界的大眾沒有一個不歡迎你。你要與十願相違背,說老實話,今天十願大家會念,十願裡頭的意思不懂。你能講、能解,解得不夠深度,所以你沒有辦法落實。

  「廣修供養」。這個廣是什麼意思?廣是多的意思。你解得淺,你解得不夠深。廣是平等的意思,是普遍的意思。不分國土,諸佛如來無量無邊國土不分、不分族類、不分宗教信仰,清淨平等的供養。我們今天晚上大家統統到天主教,我們是修供養,我們參加他的禮拜禱告,這是供養,以我們的誠心供養,以我們的恭敬心供養,以我們的愛心供養,廣修供養。你要解得深,你要解得圓,你才曉得怎麼作法。我們對於其他宗教,也有財物上的供養,惹來很多毀謗。很多人批評、罵我,我一句話不說。為什麼?他們對廣修供養的意思不懂,他們只曉得供養兩個字,廣不知道。廣是沒有界限,沒有分別,沒有執著,盡虛空、遍法界平等的供養,這是廣的意思。

  「懺悔業障」。是完全對自己,怎麼樣懺悔?這個十願其他的九願統統做到,就懺悔了。如果有一條沒有做到,你的懺悔不徹底,你的懺悔不究竟。你們想想對不對?不是說我做錯事情,在佛菩薩面前禱告禱告,求佛菩薩赦免我的罪過,那是迷信。對諸佛菩薩來說,你求不求他赦免罪過,與他毫不相干。為什麼?你造所有一切罪過,佛菩薩心裡頭痕跡都不落。他不是凡夫,佛菩薩只記得一切眾生的善,決不會記得一切眾生的惡。你造的惡業,你自己會感受惡報。懺悔是改過。我在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教我,給我講懺悔的大意,懺悔不是在佛菩薩面前禱告,那個沒有用。什麼叫懺悔?後不再造。章嘉大師教給我的,跟儒家講的不貳過一個意思。我知道我做錯事情了,以後不再造重複的過錯,這叫真懺悔。諸佛歡喜,天龍眾神尊敬你。所謂是「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世出世間第一等的大善是改過。知道自己的過,承認自己的過,能把自己的過改掉,這個叫懺悔業障。禮敬諸佛是改不敬一切人事物的過;稱讚如來是改對一切人瞋恨嫉妒的過、專看別人錯誤的過、專宣揚別人過失的過。你看看哪一條不是懺悔?廣修供養是改正我們慳貪的過失、改正我們心量狹小的過失,這都是懺悔。

  後面「隨喜功德」。特別是加強對嫉妒障礙的過失,人家有好事,不能夠嫉妒障礙,要隨喜。隨喜什麼?幫助他,成就他的好事。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他做這個事情對社會、對眾生有好處、有利益,縱然是我們的敵人、冤家、對頭,我看到了,我也要去幫助他。我正面去幫助他,冤家對頭他不接受,他說我不懷好意。我們幫助他錢的時候,可以請別人轉給他,不要用我的名字,我也幫助他了。時間久了,將來知道了,那個冤結就化解了。所以要修隨喜,不可以有障礙。

  「請轉法輪」,是我們非常容易疏忽教學的過失,我們疏忽了,這是世間第一等的善事。現在社會動亂,人心沒有歸依,原因在哪裡?沒有人教他。《無量壽經》佛說得好,「先人無知(不善)」,「先」是前一輩,「不識道德」,沒有人教,所以才變成這個樣子。我們疏忽了,所以要請轉法輪,請善知識來教導我們這一方。我們這一方人無知,不會請,我懂得了,我有這個責任,請法師大德到這個地方來講經說法,教化這一方。這個意思就是要提倡佛教育,佛陀的教育要有人提倡。如果這一位善知識的教導、德行,受到我們這個地方的大眾的尊敬、仰慕,願意跟他學習,我們更進一步請他長住在這個地方,請佛住世,我們這個地方的人得利益了。古時候,大家在經上念到祇樹給孤獨園,給孤獨長者傾家蕩產請佛住世,禮請釋迦牟尼佛,連帶他所有的學生長住在舍衛國,在舍衛大城弘法教學,利益眾生。如果沒有人請,佛就不會來,到別的地方去了。所以要懂得,最後這兩條太重要了,懂得請法師來講經,懂得請有德的高僧或者是大德居士,長住在這個地方教學。

  普賢的十願,實際上願只有這七條,後面三條是迴向。常隨佛學,是迴向菩提;恆順眾生是迴向眾生;普皆迴向是迴向實際,就是迴向自性,後面這三條是迴向。所謂迴向是拓開心量,大乘法裡面常講「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後面這三願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常隨佛學」,哪個是佛?一切眾生皆是佛,這誰懂得?一切眾生的善,我們要學;一切眾生的惡,我們要反省,我們要改正。所以善惡都是善知識、都是老師、都是菩薩學處,我們要認清楚,要懂得。

  「恆順眾生」。就是我們常講的要懂得現代化、本土化,我們恆順眾生。諸位想想,兩千年前佛教剛剛傳到中國,印度這些高僧大德就能夠隨順我們中國人。建的道場,中國宮殿式的,不是印度式的。如果把印度式的建築搬到中國來,我們中國人不會歡迎,不會接受。為什麼佛教到中國能夠生根,能夠弘揚這麼普遍,基督教,唐朝叫景教,也是在那個時候傳來的,為什麼不能夠像佛教這樣的興旺?就是他建的那個教堂是外國的樣子,我們一看,「洋鬼子」,所以就很不喜歡接近,他不懂得恆順眾生。佛教教人恆順眾生,佛的造像,在中國一定是中國人的容貌;在日本,日本人的容貌;在西藏,西藏人的面孔;泰國是泰國人面孔。他在哪裡,他的相跟當地人一樣,這叫恆順眾生,我們沒有發現。他的建築一定跟當地一樣,從前人懂,現在出家人不懂。很多中國法師到美國去,建道場還建成宮殿式的,常常嘆息只有幾個老華僑進來,外國人一個都不進來。為什麼外國人不進來?外國人一看,「你們是外國文化」,所以不能度眾生。

  我極力提倡,大聲疾呼,希望這些法師,他們有福報,在美國建教堂,要建什麼樣子?建白宮的樣子,美國總統住在白宮,建那個樣子。我們中國道場建宮殿,宮殿是從前皇帝住的樣子。所以到美國要建白宮的樣子,佛像面孔一定是美國人,他一看很親切,就來了。建築是中國宮殿式的建築,佛像面孔是中國人,他很不甘心情願來學佛。這就是不懂得恆順眾生。佛講得太清楚了,觀音菩薩三十二應,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恆順眾生;他喜歡什麼法就給他說什麼法,恆順眾生。我們自己的過失就是分別執著,這是破我們分別執著的過失。

  「普皆迴向」。那就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拓開心量,救我們小心量的過失。這是發菩提心,一心念佛落實在生活上,落實在我們日常處事待人接物上,統統叫念佛,不是口念。跟這個完全相應,你生活是念佛,工作是念佛,應酬是念佛,沒有一樣不是念佛。我們今天晚上參加天主教的平安夜祈禱是念佛,幾個人懂?現在人學佛真是愈學心量愈窄小,愈學愈執著。我今天看到傳真過來的一些問題,明天我再來解答。完全違背了佛陀的教誨,還自以為是佛教徒,自以為很如法,自以為天天在修積無量無邊功德。真正的原因是不讀經之過,不研教之過,不能夠深解義趣的過失。

  這是為我們淨宗同學擬定的五個課程,這五個課程做到就夠了。佛講的方法太多太多了,我們只要抓到這個綱領,「三福、六和、三學、六度、十願」,很好記。要懂得每一條的意思,讓我們在生活當中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能與它相應,這叫真正念佛,你把念佛落實了,不是口念。你的心念,你的身念,你的行為念,這是佛心、佛行表現在日常生活當中,這是真念佛。然後我們提的念佛,這個念佛是專求生淨土,把我們的功德,什麼功德?生活是功德,工作是功德,處事待人接物沒有一樣不是功德,與這前面五個科目相應,都是功德。以這個功德迴向求生西方淨土,決定得生,真的是古大德講的萬修萬人去。所以末後我講的是歸心淨土,世尊教化能事就圓滿了,末後總歸到淨土。

  淨土我特別在這裡節錄出《淨土指歸》裡面講的十種信心,我把這個文念一念,一條一條跟諸位講解,時間不夠,以後有機會,我會做詳細的講解,做成錄像帶再供養大家。

  第一條:「佛所說法,金口誠言,真實不虛」。我們要相信,決定要相信佛的話。佛用的是真心,我們用的是妄心,一天到晚胡思亂想。所以自己的意見不可以相信,自己的想法、看法不可以相信,一定要相信佛陀的教誨。

  第二條說:「凡夫識神不滅,六趣循環不已」。什麼叫識神?是非人我,自私自利,只要你是非人我、自私自利的念頭沒有忘掉,你就是六道輪迴,你決定出不了六道輪迴。這是事實。

  第三條:「此土修行,未得道果,不免輪迴」。這個道果是阿羅漢果,超越六道輪迴,你不能夠證阿羅漢果,你就決定不免輪迴。阿羅漢果,世尊在經裡面跟我們講得很清楚,見思煩惱斷盡了。也就是我們講的分別執著斷盡了,於世出世間一切法再不會起分別執著的念頭,這個人是阿羅漢,這個人才能超越六道輪迴。我們還有自私自利,還有是非人我,你就決定脫不了輪迴。不管你修什麼法門,念佛法門也不能夠脫離六道輪迴,這個要知道。

  「未出輪迴,雖生天上,不免墮落」。這是講你縱然修行不錯,有成就,你不求往生極樂世界,你所修積的功德會生天,果報在天上。你修上品十善、四無量心,在欲界天;你修禪定,禪定功夫成就了,你生色界天、無色界天,但是出不了六道輪迴。天的壽命雖然長,畢竟還有到的時候,壽命到了,還要墮落。縱然生到非想非非想處天,壽命八萬大劫,這時間夠長了。八萬大劫之後,還是要墮落,所以不是究竟的。

  再看第五條講:「極樂世界,眾生生者,永無退轉。」這種功德利益我們要清楚、要明瞭。真搞清楚、搞明瞭了,你還要搞這個世間是是非非,你不叫自找麻煩嗎?你不叫愚痴到極處嗎?這個世間一切人事物與我沒什麼關係,能大師說得好,「只見自己過,不見別人過」。這是個修行人,是個修行的好樣子。說老實話,人家有沒有過,我們自己不知道,相信自己意思,就鑄成大錯特錯。為什麼?說不定做錯事那個人,是佛再來的,是菩薩化身示現的,我們怎麼會知道?五濁惡世,龍蛇混雜,造罪的人多,佛菩薩在其中示現的也多。佛菩薩示現造業,然後示現被法律判刑、槍斃,這是什麼?教化眾生的。你看看,你們要做錯事情,就像這樣下場。他是示現的,他是教化眾生成就無量無邊功德的,我們哪裡曉得?天天還咒他,天天還罵他,天天恨他。我們造了罪業,人家成就無量功德,怎麼會知道?所以佛一再勸我們不要相信自己的意思,我們沒有覺悟,你自己的看法、想法往往看錯了,所以不識好人心,狗咬呂洞賓。佛在經上一再告訴我們,你證得阿羅漢果之後,你才可以相信自己的看法想法。沒有證得阿羅漢果,不能相信自己的想法、看法,往往都是錯誤的。

  再看底下一條:「眾生發願,願生淨土,決定往生。」關鍵在發願,發願就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願生淨土。這個發願就是經上講的這八個字:「發菩提心,一向專念。」諸位要記住,發菩提心,菩提心落實就是三福、六和、三學、六度、十願。那你是真的發菩提心,否則你的菩提心是嘴皮上的菩提心,空的不能落實,不能兌現,你是假的菩提心,不是真的。真的菩提心要落實,要把這五個科目做到,你是真的發菩提心。以這個功德迴向求生淨土,決定往生。所以大家千萬不要誤會。

  「一稱佛名,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這是佛在經上常說的,我們每天念十萬聲佛號,都滅不了罪,罪還在心裡生。什麼樣的人一稱佛名?發菩提心的人,就是跟諸位講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日常生活都能夠與三福、六和、三學、六度、十願相應的人,那個人念一聲佛號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這不是指我們平常人,是這種人,真正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的人,我們要搞清楚。所以佛經的意思不能錯解,錯解了我們不但不得受用,反受其害,以為我學得不錯了,其實都搞錯了。到後來修行,臨命終時不能往生,還搞輪迴,這一下還要怪佛菩薩,怪經上講得不靈。「我都依照你的方法修行,為什麼不能成就?」你修錯了!佛的意思你沒搞清楚。所以佛家常講,「望文生義,三世佛冤」,三世諸佛喊冤枉。不是這個意思,你搞錯了。

  第八:「念佛之人,彌陀神通光明攝取不捨。」這個事實,我想你們同學們都很清楚。真正念佛人,佛菩薩常常在他旁邊,常常照顧他,常常保佑他,問題你肯不肯真幹。

  「念佛之人,十方諸佛同以神力護念。」諸位要知道,念佛之人,那個念佛,念不是口裡頭念。你看那個念字,不是口,念什麼意思?你看看這個字的樣子,「今」「心」,你現前心跟佛的心相應,跟佛的行相應。佛的行就是三福、六和、三學、六度、十願,這個叫念佛。如果是口念,心行都不相應,那就是古大德講的,「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所以這個念,心行相應叫念,我們要搞清楚。你的心是佛心,佛是什麼心?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你的行是佛行,佛行是三福、六和、三學、六度、十願。你得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護念,你得一切龍天善神的擁護,一點都不假。

  最後一條你要相信的:「淨土壽命無量,一生當得無上菩提。」這個話是真的,不管你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或者是實報土上上品往生的,都是無量壽,真實的無量壽,決定一生圓滿菩提。十種信心,決定沒有疑惑,你是真正念佛人。雖然你現在沒到極樂世界去,你在極樂世界已經註冊了,極樂世界已經有你的名字,你現在就是極樂世界的人,你不是凡人。所以諸佛護念,龍天善神保佑你。另外,你們翻過來這一面,「念佛十種殊勝的利益」,諸位常常念念,常常看看,以後我有時間,再把這個詳細跟諸位說說。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謝謝各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