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慶祝淨公上人弘法五十週年》—五十七年學佛心得  (共一集)  2008/3/3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21-433-0001

  諸位法師,諸位大德,諸位同學,大家晚上好。今天是章嘉大師圓寂五十一周年,韓館長往生十一周年,我們另外還有兩位老師,李炳南老居士跟方東美先生。我們紀念老師,每年就在這個時候一次舉行追思的法會,希望藉這個活動提倡尊師重道,這個對於現代教育就有很深的意義了。現代的社會動亂,動亂的根源在迷失了孝道,不知道孝順父母,不知道尊重師長,所以學術的承傳就沒有根,這一點我們一定要想到,一定要重視到。為什麼說學術承傳沒有根?這點我們要很冷靜的去思考。聖賢的教育,我們在整個世界上去觀察真的衰退了,不但是衰退,衰退到底谷,甚至於可以說是存亡興絕的最後底限。如果我們這一代要不能夠承傳,傳統文化就絕了,就滅了。我們把尊師重道的道理跟諸位簡單的做個報告。

  在古時候,中國歷史有記載的至少也有五千年,五千年的傳統,祖宗說過一句話,叫「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後,是不是說有了後代,在家庭裡面有兒子、有孫子就有後了?在社會上各個行業都有繼承人了,所謂有接班人,是不是這就叫有後?聖人的話他有很深廣的意義在裡面,不是那麼簡單的,我們千萬不能把這兩句話誤會了。這個後是有道、有業,在家庭裡面,有沒有子孫能夠繼傳祖宗的家道,有沒有兒孫能繼承家業,是要這種人;子孫再多,沒有人能繼承,那還是無後為大。各個行業,尤其是學術界,一個好的老師,一生當中唯一的一個願望就是有傳人,他學生再多,沒有人能夠繼傳他的道統,這個道會滅絕。我們要體會到這個深層的意義。

  家裡面兒孫再多,什麼人能夠繼承?兒孫裡面你就看孝順,孝順的兒孫就能繼承;學術裡面的道統什麼人能繼承?尊師重道的人能繼承。所以老師絕對不是希望學生對他尊重,如果老師有這個心,他不是好老師,為什麼?名聞利養沒有捨掉,不是個好老師。老師確實沒有這種意念,但是他尊師,他為什麼尊師?他重的是道,所以內裡是重道,外面是尊師。從尊師你就能看到他對道業重不重視,然後再仔細觀察他是不是真的落實,學到是不是做到。學到做不到,這不是真正的傳人,真正的傳人是要自己親自做到。佛法講信、解、行、證,要做到證的時候,那就真的是傳人,做到行沒有證,還不是真正的傳人;換句話說,傳人一定要有結果,這個才有傳人。所以家裡面,長輩選擇家庭的傳人,這觀察孝子,標準在此地。學術界裡面,老師要找傳人就找真正學習的,重視道業的,重視他所學的,他能夠徹底落實,他都做到。把所學的理論變成自己的思想見解,把所學到的教誨變成自己的日常生活行為,處事待人接物都不離規矩,這個是傳人。

  在我們現在這個時代,真正講好的老師沒有了,學生也沒有了,在這個時代怎麼辦?我的老師教我學古人,以古人為老師,認真的向古人學習。古人有典範,你看儒家,孔子是集大成者,孔子之前,他老人家常說的堯舜禹湯、文武周公,這在孔子那個時代稱為古聖先賢。孔子是承傳他們的道,承傳他們的學術,這叫傳人,這叫有後。傳人一定是個老實人,孔孟老實,老實到什麼程度?自己一生沒有創作、沒有發明。有人問孔子求學的心態、方法,孔子說得很好,他一生「述而不作」,述就是完全講的是古聖先賢的,自己沒有創作、沒有發明;「信而好古」,對古聖先賢的東西他相信,一點懷疑都沒有,非常愛好。這叫老實人,要創些新花樣,問題就出來了。在現代學術界裡面,總是要創新,決定不能夠泥古,沒有創新,沒有新的發明,就沒有成就。在中國幾千年來講的跟這個恰相反,沒有創新。

  釋迦牟尼佛他老人家修學的心態,跟孔子所說的一樣,我是在《華嚴經》清涼大師《疏鈔》解釋經題裡面看到的,這是清涼大師說的。他說釋迦牟尼佛一生所說的一切經都是古佛所說的,世尊沒有在古佛經典上多加一個字,比孔子說得還要精彩,一個字沒有加。怎麼說的?我們學了半個世紀,今天才恍然大悟,佛給我們說得很好,《華嚴經》上說了多少次,「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佛佛道同,哪裡會有兩樣?你怎麼可能加一個字?佛佛道同。我們現在為什麼變成這樣的?佛說得很清楚,你只是被妄想、分別、執著這三樣東西障礙了你的自性,你自性裡面有無量的智慧、德能,統統透不出來。這三樣東西都叫煩惱,妄想是無明煩惱,分別是塵沙煩惱,執著叫見思煩惱,這三樣東西放下,你就成佛了。所以你要問你哪一天成佛?你哪一天放下,哪一天就成佛,你現在放下現在就成佛,明天放下明天就成佛,成佛的時間表不是別人給你定的,是自己定的。

  放不下,成不了佛,佛還教給我們一個方便方法,就是慢慢的放,你沒有辦法一下放下。一下放下,徹底放下,我們只看到兩個代表,三千年前菩提樹下,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了個示範,夜睹明星,那是一次放下的,就成佛了。在中國,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給我們做了個榜樣,他在五祖方丈室裡面聽五祖給他講開示,聽完之後也是徹底放下,成佛了,五祖把衣缽傳給他,那一年他二十四歲。他的放下跟釋迦牟尼佛相同,他的成就跟釋迦牟尼佛平等,釋迦牟尼佛的示現是應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現佛身而為說法;能大師在中國,應以比丘身得度者,他現比丘身而為說法。你看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你就明白了,那真的叫成佛。

  《六祖壇經》裡講得好,放下是什麼樣子?他講了五句,放下之後見性了,「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你從來沒有染污過。妄想分別執著是染污,沒有染污,你那個染污是假的不是真的,就像雲彩遮了太陽。你們想想,雲彩是不是真的把太陽遮住了?沒有,你現在坐飛機飛到雲層上去看看,不是,沒有遮到。妄想、分別、執著這三重煩惱,就好像我們現在坐飛機飛到上空看到雲層三層,三層雲彩,很像這種樣子。所以佛說了,如果我們能夠把執著放下,放下是有先後次第的,先放下執著,我們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再執著,連執著的念頭都沒有,這個人就得「正覺」,他就成正覺,名字叫阿羅漢。如果再進一步,把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的分別也放下,不但沒有執著,分別的心都沒有,他就得「正等正覺」,他就叫菩薩。如果連妄想也斷掉,妄想是什麼?起心動念,大乘教裡講得好,「迷唯一念,覺止一心」。什麼叫迷?起一個念頭就迷了,這一念不生的時候那就覺悟,你會起心動念。如果起心動念沒有了,不起心不動念,眼見色、耳聽聲絕對沒有起心動念,你得「無上正等正覺」,則稱你為佛陀。

  這是你不能夠一次徹底放下,佛教給我們,你分為三個階段,你慢慢把它放下。即使是放下執著,放下見思煩惱,你成了阿羅漢,阿羅漢比我們的智慧高多了。要知道我們凡夫沒有智慧,六道凡夫決定沒有智慧,這個自己要承認。有的是什麼?聰明、妄想,佛法的名詞叫世智辯聰,你有這個東西,你沒有智慧。智慧不是學來的,智慧是你把障礙除掉,你自性裡頭本來有般若智慧,它透出來了,不是從外頭學來的。你看六祖講的第一句話,明心見性,性是什麼樣子?性是清淨的,沒有染污。第二句話說,「何期自性,本不生滅」,確實不生不滅,你要證到這個境界,你看到整個宇宙所有一切的現象都是不生不滅,是真的,一點不假,你真的就看到了。第三句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麼?具足智慧。所以說,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無所不知、無所不能,自性裡有的,不從外求。第二個是具足了德能,我們今天講才華、技能,你是圓滿具足,都不用學的。第三個是講具足相好,福報,像極樂世界,你們讀《彌陀經》、讀《無量壽經》,極樂世界的福報,讀《華嚴經》,毘盧遮那佛的福報,是你自己自性本有的,都不是外面來的。只要你回頭,只要你見性,沒有一樣不具足。

  第四句話他說,「何期自性,本無動搖」,本無動搖是什麼?自性本定。禪定不是修得的,自性本定,《楞嚴經》裡所說的「首楞嚴大定」,《華嚴經》裡所講的「師子奮迅大定」,統統都是自己有的,不從外面學的。最後一句話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整個宇宙是自性變現的,講得精彩到極處。所以,佛、菩薩、大聖大賢教我們什麼?教我們回頭,教我們回歸自性,一切就圓滿。不要向外求,向外求叫心外求法,那叫外道,總得要搞清楚、搞明白。無論在什麼環境裡面,保持清淨心,保持如如不動,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就對了,這叫學佛,這是叫聖賢之學。

  修學的方法首先就是要斷煩惱,斷煩惱是除障礙,你這個東西不除,你的心是染污的,我們一般講輪迴心。輪迴心幹什麼都是輪迴業,輪迴心學佛也是輪迴業,輪迴心念佛還是輪迴業。但是念阿彌陀佛它有個特殊現象,如果只有阿彌陀佛的染污,其他染污全部沒有,這個能往生,叫帶業往生。八萬四千法門除這個法門之外,別的法門不可能,換句話說,你永遠脫不了六道輪迴。但是這個法門,你只有一句阿彌陀佛,堅固執著,執持名號,但是其他的執著全部沒有了,就能帶業往生。如果還有其他的執著,那叫夾雜,夾雜會把你念佛功夫破壞,換句話說,你不能往生。所以念佛要注意,不懷疑,對這個法門沒有一絲毫懷疑,真正能相信;不夾雜,心裡頭二六時中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第三個不間斷,意念不間斷,不是說口裡頭的佛號不間斷,口裡佛號可以間斷,心裡頭不能間斷。這是念佛往生的祕訣。

  所以,對於教理要熟悉、要深入、要透徹。教理幫助我們什麼?幫助我們斷疑生信,幫助我們增長信心、願心,有信有願就決定得生。信願上有問題的話,往生就靠不住,這個道理總得要懂,然後你就知道要怎麼學習法。

  世尊滅度的時候,阿難尊者很慈悲,向他老人家請教,佛陀在世我們以佛為師,佛陀走了不住世了,我們以誰為老師?釋迦牟尼佛沒有指定哪一個代替他的,沒有指定。也沒有指定是迦葉,也沒有指定是阿難,我們知道迦葉傳心宗,就是禪宗,阿難傳教下,這是釋迦牟尼佛的傳人。但是佛跟我們講,老師是法,教給我們四依法,「依法不依人,依了義不依不了義」,這個重要,你要懂得什麼叫了義,什麼叫不了義;「依義不依語」,就避免很多爭論;最後「依智不依識」,智是什麼?理智,識是什麼?感情,不能感情用事,要依智慧,不要依感情。又明白告訴我們,「以戒為師,以苦為師」,如果你不能夠持戒,不能吃苦,你不會成就。我們怎麼個學法就明白了。

  我們今天看到佛教衰,大概我們這一代過去了,佛教可能在這個世界上就滅亡了,縱然有,形式,有名無實,這個是我們真正憂慮的地方。什麼人能承傳?就是這兩句話,肯持戒的、肯吃苦的,這是佛門的傳人。現在在全世界,在家同學《十善業道》做不到,出家同學不但《沙彌律儀》做不到,《十善業道》也做不到,這就變成有名無實。那我們要問,為什麼古時候人《十善業道》能做到,現在為什麼做不到?這就使我們想到世尊在《佛藏經》裡面有段重要的開示,佛說佛弟子「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非佛弟子」。我們六道是凡夫,而且是中下根性的人,實際上也包括上根,上中下三根都是凡夫,那個特殊的叫上上根人,那個太少了,千百年難得出一個。上中下這三等人都需要循序漸進,像念書一樣,從小學、中學、大學、研究所按部就班,這個會有成就。如果說我小學、中學都不要,我直接念大學、研究所行不行?佛搖頭,佛說這個不行,一定要循序漸進;換句話說,我們要不要學小乘?

  中文《大藏經》小乘經翻譯得非常完備,我們小乘的四阿含,阿含部,跟現在南傳巴利文的經典去對照,巴利文的經典大概比我們多五十部的樣子。小乘經典大概也有兩、三千部,兩、三千部只差五十部,你就想到翻譯多麼的完整。隋唐時代,小乘有兩個宗,成實宗、俱舍宗,現在很多人連名字都不曉得了。學佛要從這裡學起。唐中葉以後,我們中國這些大德,出家、在家大德就捨棄了小乘,他有道理,他不是不聽話,他用儒、用道來代替。對中國人來講更親切,儒跟道是中國人,不比小乘差,以儒、道做基礎直接入大乘,成就反而更快。在最近這一千四百年,你看中國各個宗派的大德成績輝煌。可是到我們現在這個時代,小乘不學了,儒也不學,道也不學,天天讀誦大乘,所以沒有成就,連十善業都做不到,原因在此地。

  我們要想在這一生成就,就必須要補習,年輕的時候沒有學過,沒有人教,現在要補課,補什麼?要補儒、補道,還是比小乘來得容易。所以這些年來我們極力提倡儒家的《弟子規》,《弟子規》不是念的,不是背的,是要做到,那是我們生活、行為的規矩,必須要遵守。為什麼?是自性性德的自然流露,那個樣子就是聖賢,那就是真正的佛弟子。所以儒家的《弟子規》重要,道家的《感應篇》要落實,有這兩個基礎,《十善業道》就不難,自然就會落實,然後你才有儒、釋、道三個根。有這三個根無論學什麼,學儒也行,學佛也行,學道也行,都能成聖成賢,都能做到羅漢、菩薩、佛果,你都能成就。如果這三個根沒有,那就像花盆的盆栽一樣,很好看,幾天就死了,它不是活的。所以這個比什麼都重要。今天社會動亂,如何來挽救社會,必須要從自己內心去轉變,轉惡為善,轉迷為悟,自己得救得度了。自度而後才能度人,自己要沒有得度,決定不能度人。所以說一定要給社會大眾做最好得度的榜樣,這才能成就。

  我們移民到澳洲來的緣分很特殊,我們細心思惟,這是佛菩薩安排的,不是人力。佛菩薩為什麼把我們安排在這個地方?這個地方是淨土,地廣人稀,造業少,從來沒有跟其他的國家發生過戰爭,沒有冤冤相報的記錄,這是一片淨土。佛菩薩居住的地方是淨土,聖賢人居住的地方也是淨土,在淨土上成就自己的道業才能救度苦難眾生。所以我們到這個地方來,才遇到一個特殊的緣分,就是參與國際和平這樁事情,這是我們一生當中從來沒想到的。

  九一一事件之後,昆士蘭大學的校長派了兩位教授到我們學院來看我,邀請我到學校裡給他們教授舉行一個座談會,討論「化解衝突,促進社會安定、世界和平」,討論這個題目,我答應了。去了之後才知道,昆士蘭大學有和平學院,這是很多學校沒聽說過的,和平學院。它裡面也有不少學生,設的有學位,有碩士學位跟博士學位。同時我才曉得全世界有八個大學,不多,有八個大學設有和平學院。我首先聽學校的報告,他們給我做了五十分鐘報告,然後請我發言。我就說這是樁好事,而且是現代社會迫切需要的一個問題,因為我們曉得,社會不安定,世界不太平,世出世法都不會有成就。世間的學術跟三寶的聖學,都必須要建立在安定和平的基礎上,所以這是很嚴肅的一個問題,根本問題。

  但是一般人看法,衝突都認為在兩方,這個認知跟我們學佛的人、學古聖先賢之學的人看法不相同。我告訴他,我說衝突不在兩方,真正衝突的因素是在自己,在自己家庭裡面。這個他們真的沒想到,他說怎麼在家庭?我就給他說,你看現在的社會離婚率多高,這個大家知道,夫婦離婚就是家庭不和,他和睦他怎麼會離婚?你看到夫婦不和,父子不和,兄弟不和,跟鄰居不和,他走向社會他能跟什麼人和睦相處?所以原因在這裡,你們要把它找到。中國古人懂這個道理,從小父母就教嬰兒,懂得孝順父母、友愛兄弟,跟一切人和睦相處,敬老尊賢。從小教,父母做榜樣,從小受薰習,所以他懂。外國他不是教這個,從小就什麼?從小競爭。

  學院裡面有一位資深的教授,美國人,我看他在裡面排名排在第二,我曉得是資深教授,我們在一張橢圓桌上開會的時候,他正好跟我坐在面對面。我向他請教,我說美國的教育是不是從幼兒園就開始教競爭?他說沒錯,從小就教競爭。我說競爭再升級是什麼?他看著我沒說話。我就說了,競爭升級就是鬥爭,鬥爭再升級就是戰爭。現在的戰爭是核武戰爭、是生化戰爭,現在的戰爭是沒有勝負,是人頭腦出了問題,都想死不想活,同歸於盡。所以我就跟他講,我說美國全世界核武多大,舉個例子說,美國人可以消滅中國一百次,但是中國有能力消滅美國一次,一次跟一百次都平等。所以沒有勝負,這都是頭腦出了問題,同歸於盡,大家都死,都不想活,這麼個戰爭。所以我說,從小教競爭,他就走這個路子,我說叫死路一條。我說東方人不然,東方人從小就教什麼?教讓,忍讓、禮讓,不教競爭,起心動念都想到別人,沒有想自己。不像西方人是個人本位主義,只有自己,連父母都不考慮,哪有這種道理?東方人起心動念想別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千古的教誨。出自於《論語》,《論語》是孔子講的,我們曉得不是孔子所說的,孔子是述說祖宗教誨,老祖宗教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處處要體諒人,這樣才能夠化解衝突,化解衝突要從這裡做起。

  然後我告訴他,這還不是最深的根,還有更深的。他們的眼睛都亮起來,看著我,更深的是什麼?更深的問題還不是在夫妻,是自己跟自己。自己跟自己是我們中國人講的本性跟習性的衝突,你看「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衝突起來了。你的本性是善的,習性不善,習性跟本性產生衝突,如果沒有人好好的教,這個衝突的距離越拉越遠,這習相遠。這個問題才是真正問題,把問題發掘出來,中國教育的理念就從這裡興起的。那怎麼辦?「苟不教,性乃遷」,一定要教,好好的教,你要不教的話,那個性會變質,本性會變成習性,善心會變成惡心,這個麻煩大了。「教之道,貴以專」,這是中國幾千年歷史的教訓,怎麼樣學?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中國人教學的理念、教學的智慧、教學的方法,實在講是世界上一流的。近一百年來,中國人喪失了民族自信心,把老祖宗的東西統統拋棄,結果受這麼多苦難,國家幾乎滅亡,這個不可以不知道。

  我就告訴和平學院這些老師們,我說化解衝突它的病根我們找到了,從哪裡下手?從自己內心深處把我們對人衝突,我那時候不說衝突,講對立,對人的對立、對事的對立、對一切萬物的對立,把這個對立要消除掉;別人跟我對立,我不跟他對立,我的身心和諧。對立消除掉之後,矛盾就不會產生,矛盾不生,哪裡來的衝突?這才是解決現前世界衝突唯一的好辦法。用什麼方法?用教學,我們老祖宗教導我們的,「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所以在中國古代,在政治組織裡頭,最重要的就是教育,把教育擺在第一。你看宰相底下其他部門統統是為教育負責,為教育服務,中國是這麼一個政治理念。教育部在從前叫禮部,尚書就是部長,首相出了問題,不能視事了,由禮部尚書代理,這是什麼?重視教育。

  現在的社會顛倒了,教育排在最後,現在是經濟貿易擺在第一,每個人觀念上什麼重要?發財重要,仁義道德不重要,不再講這個。天下怎麼能不亂?衝突怎麼能避免?孟子說得好,跟梁惠王講的,「上下交征利,其國危矣」,這個國家從上到下每個人都爭利,這個國家就沒有前途了。現在我們看全世界,全世界都爭利,這個世界就要毀滅了。我大概是在三個月之前,看到同學們給我一份資料,是巴西一個預言家說這個地球的災難,我把它看完了,我覺得他說得很有道理。因為在佛法裡面講,一切災難是人心的感召,真正的原因是人心,人心不善,什麼災難都來了。如果人心向善,人人都能夠把《十善業道》做到,災難就沒有了,這個世界就像極樂世界一樣,就像華藏世界一樣。

  所以佛在經上告訴我們,真話,「境隨心轉」,不是心隨境轉,是境隨心轉。你心清淨,世界清淨,心善良,世界善良,沒有一樣不善良,沒有一樣不清淨。我們今天起心動念都是在爭,都是在拼,好了,這個世界上沒有一樣是善的,連樹木花草、連山河大地也都在拼,也都在爭。它們拼的現象是什麼?拼的現象就是今天講的自然災害,風災、地震、火山爆發,包括我們現在地球上溫度上升,氣候反常,人為的就是戰爭,真正的因都是心地不善造成的。這個歸根究柢是教育出了問題,現在教育只重視功利,沒有孝悌忠信,沒有仁義道德,這個世界就要毀滅,就要從頭再來。

  預言家告訴我們就這樁事情,他說從現前起,從二00七年起,世界上災難就不會間斷,一次比一次嚴重。他的預言我看他講到二0四三年,到二0四三年的時候,我們這個世界上的人口只剩下現在的百分之二十;也就是說,十個人當中有八個都不在了,時間只有三十年。就是三十年當中,人都會在災難當中死亡,剩下來的是十個人剩兩個,到二0四三年全世界的人口大概只有中國人口這麼多,其餘都不見了。他預言這些災難。我們聽到了不要去找地方去躲避,躲不過的,我們要想辦法化解。我們知道只要心地善良,回頭是岸,別人搞功利,我們要學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學佛的人要發心,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什麼災難都化解了,真有效果。我們看到這個現象的時候,自己才產生信心。

  我是這麼樣一個因緣加入學校,來幫助世界走向和平,學校送學位給我,聘請我做教授,我原先都推辭。我說這個東西對我沒用處,你們為世界做這樁好事,我會全心全力幫助你們,我不需要這些頭銜。校長一定要我接受,我說為什麼?他說聯合國邀請的這些人士所謂專家、學者,都是有學位的、有教授身分,他希望我接受,代表昆士蘭大學、代表格里菲斯大學參加國際和平的活動,我這樣子才接受。先後參加十次,最後一次是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難得跟聯合國一起主辦這個活動,以前我們有兩次協辦,這一次在總部裡頭主辦了一次。你們現在看到這些都是我們展覽,在聯合國展覽的時候這些資料。

  每一次我都把中國傳統的這些教學的理念、方法、效果,給大家作出詳細報告。但是報告的時候大家聽了很歡喜、很讚歎,下來之後,我們在一起聊天吃飯,就有很多人告訴我,他說法師,你講的是很好,這是理想,做不到;換句話說,信心沒有了,這是個大問題。這是逼著我以後湯池做這個實驗,我要找個小鎮來落實,我們做實驗,看看中國傳統東西有沒有效果。所以我們就招了一批老師,招了三十七位老師,這三十七位老師我感覺到是佛菩薩再來的。為什麼?我說我們要做,我說孔子教學成功了,釋迦牟尼佛教學成功了,憑什麼?所憑藉的是自己做到之後再教人,大家服;自己做不到,你教別人,人家不服你。所以我就要求老師,如果我們要把這個事情做好,首先我們自己要做到,落實《弟子規》。

  我給他們的時間四個月,希望四個月能夠把《弟子規》落實,我們再展開這個小鎮全面的教育。沒有想到他們兩個月就做到了,非常的欣慰,感恩!第三個月就開始到農村、到農家每一家去教,三十幾位老師分頭去教。這個小鎮有十二個村莊,居民有四萬八千人,男女老少一起學。為什麼?你說教小孩,大人不做,小孩不相信,收不到效果;在學校裡,去教學生,老師做不到,也收不到效果。所以要怎麼辦?一起教。沒有想到教了三個月,小鎮風氣完全轉變過來,成果輝煌是我們意想不到的。我原先想到大概總要兩年到三年才能看到效果,沒有想到三個月到五個月成績卓著,我們心裡好安慰,就想到怎樣介紹給聯合國。

  結果沒想到過了兩個月聯合國來找我,這不都佛菩薩安排的?我們找他不容易,他找我們就好辦了,他找我我就一口答應了。我說我這次到聯合國,兩個主題,一個告訴聯合國宗教可以團結,第二個,我在湯池做的實驗,人民是可以教得好的。我說我只要把這兩句在聯合國宣布,讓全世界都知道,這個世界有救。這個目的總算是達到了,二00六年十月我們在聯合國辦這個活動,活動是三天,展覽也是三天,起了很大作用。聯合國看到了宗教的團結,宗教從來沒有進入聯合國大門,現在他們設立了一個辦公室,宗教辦公室,非常難得。湯池這個活動,聯合國一百九十二個會員國,他們駐聯合國的大使都希望到湯池去參觀。他們什麼時候能夠成行?可能在今年,中國政府會安排,讓他們到這裡去參觀。然後希望聯合國能夠帶頭把這種形式,這不是理想,做出來了。我在聯合國也做出報告,希望這個模式在全世界推動,小國至少有一個實驗點,大國可以有兩、三個實驗點,那麼在全世界就可以有兩、三百個實驗村,實驗的村鎮。每一年在聯合國辦一個大活動,就是這些村鎮的他們提出報告,他們推行的經驗、推行的效果,交換心得,再研究怎麼樣推廣,這救世界。

  所以祕訣沒有別的,自己真做到了再講,這個我在講經時候也說過多次。什麼叫聖人?做到之後講出來,聖人;講出來做不到,叫騙人。說到做到是賢人,說到做不到是騙人,騙人當然沒有人相信你,這是我們實驗成功了,就是做到了。所以,我們今天學院將來能夠要做一番事業,在這邊的同學不論是在家、出家,我們要發真心把《弟子規》做到。《弟子規》是戒律,是根本戒律,有《弟子規》、有《感應篇》,然後才有《十善業道》。今天我們十善業道為什麼做不到?沒有弟子規、沒有感應篇,所以十善業你做不到;十善業做不到,所有戒律都沒有,你所學的全是假的,不是真的,這個重要。所以我們現在提倡扎根教育。

  我們提出來,一直到現在疑惑的人還是不少,真的有非常著名的專家學者提出問題來問我,問我為什麼要提倡《弟子規》?《弟子規》後續再怎麼辦?我給他們做了個比喻,《弟子規》只有一千零八十個字,三百六十句,一句三個字,印在一張紙上,薄薄的一張紙。我說如果把它放在天平上去比重,這一邊是一張《弟子規》,這一邊是《四庫全書》,你們在我那兒看到《四庫全書》,我說它兩個重量是相等的。人家聽到就問我為什麼?《四庫全書》你把它念到會背了,你一句都做不到,你不如《弟子規》。一部《十善業道經》,你要是做不到,那三藏十二部是等於零。所以《十善業道經》的重量跟《大藏經》相等,《太上感應篇》的分量是跟《道藏》相等。你要重視它,沒有它,三藏都沒有,這個三藏是講儒藏、道藏、佛藏,都沒有了。你要想成就三藏、得到三藏,你要認識這個根,這是寶。

  巴黎我們的活動完了之後,我到倫敦去參觀,去看倫敦大學、劍橋大學,早年的時候我看過牛津跟倫敦。看他們的漢學系,這在歐洲研究中國傳統學術是非常有名的學校,我在學校裡跟這些教授、研究生做了交流,也給他們講了兩個多小時。他們也很難得,你看用《無量壽經》寫博士論文,我問他用什麼版本,他用夏蓮居的會集本,很不容易,我們聽了很高興。還有一個學生用《孟子》,另外一個學生用王維,唐朝的文學家。很難得,他們的中文底子都不錯,普通話都說得很好,我們交流不需要翻譯的。我跟他們講話,最後我告訴他,我說你們確實可以用中國的漢學,漢學包括儒、釋、道,可以拿到博士學位,將來也可以成為世界上有名的漢學家。但是你不可能像我這麼快樂,不可能像我生活這麼瀟灑,什麼原因?我說我跟你們學的是相反的。他說怎麼相反?我說你們學的,儒學、道學、佛學,對不對?他們點頭,對!我說我跟你講我是學佛、學儒、學道,不一樣。怎麼不一樣?學儒像孔子,學成孔子,學佛就像成釋迦牟尼佛,學道就像老莊;你們不是,你們學了之後還是你們自己,樣子一點沒改變。

  你看《論語》上,「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你們怎麼樣?學而時習之,不亦煩惱乎!佛法,佛法是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你得不到;得不到是你沒有學到,不同地方在此地。那要學佛,學佛從三個根紮起,換句話說,你沒有三個根,你沒有三個根你學,學得再好看,花瓶裡面插的花。所以我跟他們上課的時間雖然只有兩個小時,給他們很大的啟示,學習的方向目標要正確,學習的方法要懂,你才會真有成就。中國學術的成就那是無比的歡喜,你心情不一樣,你處事待人接物完全不相同。所以,儒學、學儒,佛學、學佛,道學、學道,不是一樁事情,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你是幹什麼。你要是搞佛學,你將來可以做個佛學家,也講經說法,講得天花亂墜,可是你自己不能往生,還是搞六道輪迴;但是你真學佛,受用就是超越三界,不一樣,真的法喜充滿。

  很難得,我也介紹了我們湯池的教學,難得的是劍橋大學的漢學家麥大維教授他到湯池去參觀,看了之後很受感動。回國的時候從香港經過,來找我,我們談了大概有三個多小時。他提議希望我到劍橋去辦個書院,英國的大學是書院制的,像劍橋、牛津大概都有五十多個學院組成一個大學,他希望我去辦一個書院,開大乘佛學。我說很難得,承蒙你看得起,這是全世界權威的大學。我說但是,你們學校這些規矩、制度、章程如果都叫我遵守,我到你學校去我什麼也做不出來。我說你要是希望我去,你得答應我的條件,你對我的教學絕不過問,等我學生畢業的時候,你來發文憑就好了。我怎麼樣教、怎麼招生、教什麼、用什麼方法教,你一概都不要管,你們學校要同意我就答應,我也很喜歡那邊的環境。不答應?不答應我說我還另外找地方來做,我說非常重要。

  他問我,那你招生要什麼樣的學生?我說不一定大學畢業,初中、小學沒有畢業都可以。兩個條件,第一個條件就是三個落實,《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道》必須做到。為什麼?這是德行,他有聖賢的根、有聖賢的底子,他能夠將來成聖成賢。這是第一個條件。第二個條件,他有能力看得懂古文,因為中國這些東西統統都是文言文寫的,都是古籍,他有能力閱讀。我講這兩個條件就夠了,其他都不要講,有這兩個條件的話,就可以參加來學習。學習的方法,一門;學習期間,十年,十年只學一樣。

  他說怎麼教法?我說譬如《論語》,他是漢學家,《論語》很熟,很多他都能背誦,這英國人。我說我也不需要教他,也不需要講給他聽,我指定一些參考資料讓他去讀,讀了之後每天給我做半個小時的報告,就講給我聽,不准有自己的意思。你所講的一定是古人所講的,絕對不能有自己的意思,這為什麼?訓練他忍辱波羅蜜,能忍才能得定,得定他才能開智慧。喜歡發表自己的東西就完了,那搞什麼?那就搞儒學,他不是學儒。所以說,戒定慧是個最高指導原則,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所以要守規矩,不准你發揮。這是訓練你的持戒、忍辱、禪定、般若,是要用這個方法來訓練。這是不可以不知道的,你一定要通過這個步驟,否則的話,規矩一亂,你的成就就達不到,不依規矩不成方圓。很少人懂得這裡頭深奧的道理。

  每天做半個小時報告,我來聽,一部《論語》大概四個月就講完了。他講完以後怎麼辦?講第二遍,不可以重複,第二遍講完講第三遍,一年講三遍,十年講三十遍。在一般人來講,這樣的這種修學方法,大概三年到五年他得定,佛法講得三昧,六、七年他開智慧,智慧開了之後他能貫通,一經通一切經通。學佛法,一部經通不但一切經通,連世間法都通了,這是東方教學的理念跟方法,跟西方不一樣。所以你說學校有那麼多的課程來分配給你,你統統都要學,你所學的是什麼?學的是知識,不是智慧。一門深入是教你開悟,那是智慧,智慧是你自性裡本有的,不是從外頭來的。我把這些方法都講得很清楚、很明白,很多人也想跟我學,用不著,你懂得這個方法你自己就可以學。譬如學《論語》,你學古人的註解,你就依他為老師,一家之言才會成就;你搞好多種註解就搞亂了,你不曉得哪個好。

  一定要規規矩矩的老實的學,老實人有福,聰明反被聰明誤,聰明不是好事情,聰明到結果都不好,老實結果都好。孔孟是老實人,釋迦是老實人,諸菩薩都是老實人,老實真的是有福,這些道理要懂。我們現在講經用遠程教學,我們用網路,還用衛星,還有很多的光碟,真正想學,選定一部,這一套光碟照我這個方法複講,不可以加自己意思,為什麼?你會得定,你會開慧。加上自己意思去發揮,講得天花亂墜,定慧沒有了,那都是搞佛學。所以,佛學跟學佛是兩碼事情。

  我們紀念老師,要繼承老師的道學,你一定要懂這個方法。老同學有不少知道我的故事,我跟方東美先生、跟章嘉大師、跟李老師,確實得到老師的愛護,憑什麼?沒有別的,就是老實、聽話,對老師尊重,尊師重道,依教奉行,所以老師他才照顧。老師選定的傳人,條件就是這些,我沒有別的長處,在家聽父母的,在學校聽老師的,決定不會違背。所以,今天我們在此地紀念老師,要把對老師的心態,最重要的對老師要有信心,沒有信心就不能成就,對你所學習的不懷疑。我們學經,選一部經,選擇一部註解,像我們現在講《華嚴》,我們選擇的註解是清涼大師的《疏鈔》、李長者的《合論》,這兩部重要的參考書;以清涼為主,以李長者的《合論》做輔助,它有賓主之分。對這個經沒有懷疑,對註解沒有懷疑,對佛沒有懷疑,對老師沒有懷疑,老師是清涼大師跟李長者,沒有懷疑。然後你一心一意去讀它,你就會有成就,你就會得華嚴三昧,你就能有悟處,這才能學得成功。如果有懷疑,或者自己有意見,那就不行了,那就馬上變成佛學,不是學佛,立刻就變質了。我們這一生當中是學佛還是搞佛學,這是自己決定,佛學,佛學的方法;學佛,學佛的方法,不一樣。

  現在這個世界迫切需要的真的是第一流的教授,全世界沒有,就是沒有開悟的教授,記問之學的教授很多,開悟的教授沒有。我們選擇古人為老師,近代這些人我們心目當中沒有佩服的,不要緊,我們可以捨棄,我們找古人,找古大德。你看連李老師教我都非常謙虛,我們的確對他尊重,承認他是老師,可是李老師謙虛,告訴我,他說我只能教你五年。往後怎麼辦?往後他給我介紹一個老師。誰?是他自己的老師,印光大師。印光大師也不在了,他把印光大師的《文鈔》送給我,他說你一生跟他學就沒錯。那個時候送給我的《文鈔》只有兩篇,正篇、續篇,好像瑞成書局出版的,四冊。現在有全集,更豐富了。一家之言,一個方向、一個目標沒有不成就的,就怕亂,就怕的是自己有疑有慮,有懷疑、有顧慮,那是最嚴重的障礙。

  今天晚上很難得,在這一個半小時我把我自己五十七年學習的心得貢獻給諸位,希望大家發心為往聖繼絕學,為天下開太平。自己真有成就,我們自己學習自己有成就,不怕沒有學位,不怕沒有身分。到那個時候很多大學送學位給你,都爭著要聘請你做教授,只要你有真東西拿出來,真的叫這些學校從校長到老師看到你的東西沒有不佩服的,人家都送來了。那個東西要不要無所謂,真學,真實智慧,真才實學比什麼都重要。今天這一個半小時很快我看就到了,謝謝大家,明天我們的正式活動就開始了,非常感謝大家。希望大家發心跟古聖先賢學習,個個人都能夠成就,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