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老和尚開示—香港之四  (共一集)  2007/9/1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21-407-000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這幾天辦這個佛七跟紀念法事,做得都很好。在這段時期,我們從資訊裡面看到,全世界災難的頻繁。世界衛生組織發了一個訊息,說在七0年代的時候,發現了將近三十種新的病毒,過去沒有的,現在發現。而最近五年,他們又發現一千一百多種,新的病毒不斷發現,現在沒有醫藥可以治療。所以提出警告,要我們小心預防瘟疫,這個瘟疫可能是全世界。我們學佛的同學明瞭,相信佛陀的教誨,病毒從哪裡來?為什麼最近會發現?佛告訴我們,萬法唯心,一切由心造,病毒也是由心所造。

  眾生心裡面有貪、瞋、痴、慢、疑、惡見這六種煩惱,根本煩惱到極其嚴重的時候,把好的細胞就變成壞的。所以佛教導我們的方法,有了病毒,最重要是用意念來治療,真的「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把這些帶著病毒的細胞統統都能恢復正常。在佛法裡面,心地清淨平等就不會感染,傳染病就不會感染;心地慈悲能夠解毒,慈悲心能化解,清淨、平等心,不會感染。我們懂得這個道理,認真去修清淨心。

  修行一定要知道,修行修什麼?就是修清淨心、修平等心。菩提心上所講的「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我們今天講五個,真誠是體,是菩提心的體,其他四個都是作用。真誠心要是發出來,那你的疾病全好了,病都是虛妄的,不是真的。真誠心很不容易發出來,大乘經裡面佛給我們講,什麼時候你真誠心發起來的那個時候,你就超凡入聖了。我們今天起心動念都是輪迴心,不是菩提心。佛法告訴我們,連阿羅漢、權教菩薩,菩提心沒有發起來。菩提心一發起來,《華嚴》是圓教,圓教初住,別教是初地菩薩,菩提心真正發起來。你念佛求生淨土生實報莊嚴土,不是凡聖同居土,也不是方便有餘土,實報土,到極樂世界就花開見佛。

  菩提心怎麼生出的?我們從作用裡面講,才能夠把菩提心真正發出來。作用從哪裡來?從清淨心。菩提心的自受用,你用什麼心對待自己?用什麼心對待別人?自受用和他受用,自受用,對待自己就是清淨、平等、覺,對待別人用慈悲。我們是凡夫,我們可以學佛菩薩,時時刻刻,一切時、一切處,要注意自己的起心動念。

  中國聖人告訴我們,「本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每一個人的本性都是本善的。這個善不是善惡的善,善惡的善,那個善也不善,這你要懂得。所以它不是相對的,它是絕對。佛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佛性是什麼?佛性是覺,佛性是智慧;換句話說,人性本覺。《起信論》裡面告訴我們,「本覺本有,不覺本無」。所以,我們自己的真心本性是本覺、本善,現在我們迷失了本性,變成不覺,變成不善。不善裡面就有染淨,十法界裡面,四聖法界是淨,六凡是染,這就是出了什麼?出了相對的。在自性裡頭沒有相對的。染裡面又有對立,有善、有惡。所以善惡是在染業裡頭,染裡頭有善惡。

  善跟惡從哪裡區別?從起心動念。我們就凡夫來說,念念為別人著想,這是善,念念為自己著想是惡,這是佛說的。佛為什麼這麼說法?這很有道理。佛教導我們破迷開悟,明心見性,是教我們去作佛,佛希望我們統統回頭是岸,回歸到自己的本位,你本來是佛,這是正確的。迷了之後,這叫凡夫,現在我們墮落在六道,六道凡夫。要怎麼能夠回去?這是個大問題。佛陀四十九年教我們,也就教這樁事情,如何返妄歸真,回頭是岸。迷失自性之後,這個自性就換了一個名詞,叫阿賴耶。阿賴耶是自性在迷位上的稱呼,覺了就叫真如本性,迷了就叫阿賴耶。

  怎麼迷的?大乘經教裡面佛都是這個說法,「一念不覺」,這句話說實在的,懂得的人不多,什麼叫一念不覺?真正懂得一念不覺,你就差不多快要回頭了,你跟正等正覺就很接近了。所以,這一念不覺,不懂,不知道。還有多少人問,幾時一念不覺的?什麼原因一念不覺的?這不是我們問,世尊在世的時候,你看《楞嚴經》上富樓那尊者就提出這些問題。富樓那證到四果羅漢,聽佛說這樁事情,還提出這些問題,可見得這個問題很難懂!

  這一念不覺之後,它的速度很快,一念不覺是無明業相,立刻從業相裡面就變現出來轉相,從轉相立刻就變成境界相。剎那之間它就完成了,世界就現前。世界是一時頓現,一念不覺也是一念頓現,因為它的時間太短。無明業相就是阿賴耶,轉相就是末那識,境界相就是物質的世界,從精神就變成、產生物質。所以物質是從哪裡來的?物質是從心想生的,一點都沒錯。末那,佛說了,末那是四大煩惱常相隨。頭一個,我見,就有我,佛經裡面常講的,我、我所,我所有的。這個根深蒂固,從一念不覺就發生了,輾轉到生生世世,這是堅固執著。起心動念都是為自私自利,這就是增長我執、增長我見,這就錯了,這是佛跟我們講真正的原因錯在此地。

  什麼時候你能把我、我所放下,你就證阿羅漢果,你看阿羅漢是見思煩惱斷了。見煩惱就是錯誤的見解,身見,凡夫都把這個身當作自己,這是身見;邊見,邊見就是我們今天講相對的、對立的,我跟人就對立,這都是俱生煩惱。見取見跟戒取見是屬於成見,我們中國人講成見很深,從習氣上來的,習氣很深。這兩種成見,一種是因上的,一種是果上的;戒取見是因上的,見取見是果上的。除這個之外,還有許多錯誤知見,統統叫邪見。能把這個放下,見惑放下就證須陀洹果,小乘須陀洹;大乘圓教裡面,像《華嚴》講初信位的菩薩。決定不能低估他們,為什麼?他們已經證到三不退裡頭第一個,位不退,他是聖人,他不是凡夫了。他再向上提升,決定有成就,只要再能把思惑,錯誤的思想斷掉。錯誤思想是什麼?貪、瞋、痴、慢、疑這五種,這五種叫思惑,就是你想錯了。

  自性裡頭沒有見惑,也沒有思惑,本善裡頭沒有這些東西,本覺裡頭也沒有這個東西,這個東西是徹底虛妄的。只要有這個東西,我們就稱它作輪迴心。你心裡頭有貪瞋痴慢,心裡面有自私自利,這個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全部都是見惑,就出不了輪迴,念佛也不能往生。念佛人叫帶業往生,帶業往生是你往生的時候你有能力把見思煩惱控制住,它不起作用,起作用的只有一句佛號,這就能往生。並沒有斷,見思煩惱沒有斷,控制住了,這一句佛號真起作用。

  怎麼知道它起作用?一定要在平時起作用,而不是在臨終。真正起作用是在臨終,但是你要靠想臨終起作用,太難了。平常,平常起作用,那你就有把握;平常不起作用,說臨終靠不住,那是個問號在那裡。平常起作用,臨終就決定有把握。這就是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練習著忘我,無我、無我所,要練這個。一個人真的到無我、無我所,就很容易開悟。你為什麼不會開悟?原因就是你有我、有我所,你永遠開不了悟。聽經不能開悟,念佛參禪都不能開悟。能有悟處的,一定是妄想、妄念淡薄,他淡薄到一定的程度,他就悟入。

  所以,決定不能夠執著,這個東西是我的,那個東西是我的,常常想身體都不是我的。真正的我是什麼?真正的我是法性,法性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質,整個宇宙,萬事萬物,都是它變現出來的,那才叫真我。你看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宇宙萬法從哪裡來?是自性變現的。能現的是真我,這個一定要懂得,要常常想到這個。如果想到自己的身,錯了,身是萬物裡頭的一個。就像是我們一定要知道,整個人身是我,不能執著這裡頭一個細胞是我,錯了,那就誤會了。我們這一個身體就像整個宇宙當中一個細胞一樣,全體是我,不是這個局部是我。我們錯認這個是我,別的都不是我,錯了,這見解錯了,這迷得很深,所以都不開悟。

  佛教導我們學習有方便,先破我所,這就很方便。我所有的不要執著,不要執著這是我的、那是我的,沒有一樣是你的。一口氣不來,哪樣東西是你的?你有這個念頭就很麻煩,這個東西天天在培養我執,你我執怎麼能斷得掉?所以這個道理不可以不懂。佛告訴我們的修學,學有沒有用處?說實在話,不能說有用處,也不能說沒有用處。怎麼說?覺悟了,有用處;不覺悟,沒有用處。

  佛說得很好,「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你本有的,智慧不是從外頭學來的,外面學不到。智慧、能力、福報都不是在外頭學來的,都是你自己本有的。只要明心見性,全都出來了。怎麼樣才能夠明心見性?佛說得很好,「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個話說清楚了,你能把妄想、執著放下,你就見性,你就明白了。所以佛法不在別的,不在你學了多少,而是在你放下。你這一生只聽了一句經,你真能放下,你就成佛。這一句經起作用就是一切經,沒有一樣不通達。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了最好的榜樣,我們應當要學習。他老人家一生放得乾乾淨淨,只有,我們現在的話說,維持最低生活的標準,三衣一缽,一生是這個樣子,樹下一宿,日中一食,他過這個生活。他生活得自在,生活得快樂,真正是做到中國人所說的「於人無爭,於世無求」,自性裡面的智慧德相全現出來了。

  你看他給我們表演的,十九歲,放下了王位的繼承權,不要了,放下了榮華富貴的生活,去做個苦行僧。到處參學,尋師訪道,從十九歲到三十歲,整整十二年。我們能想像得到,他是王子的身分,這身分不一樣,走到任何地方都受到人尊敬,又聰明絕頂。所以,我們就能體會到,當時印度宗教裡面的這些學者、大師,學術界裡面這些高人,他統統親近過,學的可不少。所學的,用我們佛法來講,叫世間法,不是究竟法。沒有地方再學了,這才回到恆河邊上,在大樹底下入定。入定,把十二年所學的統統放下,這一放下,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則成佛了。

  成佛不是學十二年成佛的,是放下成佛的,這千萬不要誤會。所以你學的東西,可以學,可以不學,學了要放下,才是智慧。你所學的那個叫後得智。如果不放下,不放下是世間東西,不能解決問題。世出世法的界限就是放下跟放不下,能放下,沒有一法不是佛法;不能放下,沒有一法是佛法。我們學《大方廣佛華嚴經》,要不能放下,《大方廣佛華嚴經》是世間法,你不會開智慧,你也不會了解如來所說真實義。放下,你全了解,全明白了,關鍵在此地。

  惠能大師給我們做了證明,這就是說明心見性,恢復你自性裡面的智慧本能,與學習不相干。惠能大師不認識字,沒有學過,沒有像釋迦牟尼佛表演那樣到處去參學。所以,釋迦牟尼佛表演的是個知識分子,我們現在所追求的都是這樣,他表演給我們看。表演到最後,告訴我們這個不行,沒有用,放下就管用。而六祖惠能大師他給我們表演的是另一種方式,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從來沒有參學過。只是聽五祖一次,沒有聽多次,就是一次,講《金剛經》大意,並沒有講完,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就開悟了,開悟是什麼?,他就放下了。我這樣講諸位容易體會,聽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就徹底放下了。他一放下,那個境界跟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境界完全相同。

  所以他很感嘆的說了五句,這五句就是他的心得報告。「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是沒有想到自性,自性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不生滅就是大般涅槃,就證得了。「本自具足」,這個具足就是佛講的「如來智慧德相」,本自具足,德相就是我們今天人所講的福報。第四句是「本無動搖」,本無動搖就是自性本定,《楞嚴經》上講的首楞嚴大定,你從來沒有動過。最後一句,「能生萬法」,整個宇宙是自性變的。五祖一聽,行了,真見性了,衣缽就傳給他。所以你說他一生,他接受別人教導就這麼一次,我們估計他的時間不超過兩個小時。這說明什麼?原來放下就是!他這一放下,全通了。

  逃難期間當中,這個要曉得,你看唐朝那個時候,所謂同行相忌,嫉妒。五祖弟子那麼多,這是剛剛來的陌生人,怎麼會把衣缽傳給他?誰都不服氣,這要找他麻煩,把衣缽搶回來;不但搶回來,還要他命。五祖知道,他自己也知道,所以一定要去避難。以後到獵人隊裡面去避了十五年。十五年之後,大家把這個事情遺忘,淡化了,他才出來。同行相忌,你沒有成就,大家笑笑你;你有成就,別人受不了,嫉妒障礙非常嚴重。這是一定要曉得。我們今天遭遇一些困難,小事一樁。你看佛當年,六祖當年,他們所受的苦難比我們多多了。這個要知道。一定要能夠忍辱,一定要冷靜把這一切現象看清楚,你才知道怎麼處理,要學著如如不動。

  他逃難期間,遇到無盡藏比丘尼,諸位要曉得,那時候能大師二十四歲,聽無盡藏比丘尼讀《涅槃經》。《涅槃經》的分量很大,她念得很熟,問她意思,講不透徹。惠能大師給她講解,她覺得很詫異,你不認識字,你怎麼會講解?能大師告訴她,佛法甚深之義與文字無關,與言說就沒有關係,文字跟言說是一樁事情。與什麼有關?與放下、放不下有關,這諸位要知道,關鍵就在此地。所以我很感激章嘉大師,頭一天見面,我向他請教,他就告訴我,「看破、放下」。

  那時候方東美先生把佛法介紹給我,本來我們對於佛法是排斥的,認為這個東西是迷信。他告訴我,他說這不迷信,這是最高的哲學。我跟他學哲學,他說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告訴我,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最高的享受得到沒有?要真得到才行。他能把佛法講清楚、講明白,我們了解了。我隔的時間不久,大概兩、三個月,我就認識章嘉大師,差不多四個月的樣子,認識章嘉大師。我就向章嘉大師請教,我說我現在知道佛法好處、佛法高深,有什麼方法讓我很快的入進去?他就教我,看破、放下。

  章嘉大師教學的方法很特殊,我的問題提出來,他看著我,我也看著他,我們這樣看了大概半個小時,他才說話。不是像一般人那樣,你問一個問題,他馬上給你解答,不是的,他看著你。到以後我們才曉得,凡是心浮氣躁,學不到東西。他看了你半個小時,讓你整個情緒統統定下來,才跟你講。心浮氣躁的,他一句話都不跟你說。這半小時當中看著你,你真的定下來,真的很誠懇,真的希望知道,才教你。教我六個字,「看得破,放得下」。畢竟我們的功夫跟他不能比,他說完了,我第二個問題起來了,我說請問老師,從哪裡下手?他也不是很快答覆,這時間短一點,大概五分鐘,五分鐘之後說了兩個字,「布施」。

  頭一天見面,大概一個半小時,沒有說幾句話。離開的時候,他送我到門口,我那一年二十六歲,他老人家大概是六十五歲,好像是的,他大我三十九歲。告訴我,我今天教你六個字,你好好去做六年。看破、放下做六年。我們也就真的聽話,真的就接受。以前確實很吝嗇,自己喜歡的東西不會給人的。老師教布施,好,就是要捨,開頭是忍痛的捨,慢慢就變成習慣了。真的到第六年就有感應,有些事情可以預知,所以心地清淨你就會有這個能力。這個能力都是正常的,都不是什麼奇怪的,因為什麼?每個人都有,只要你清淨心現前,你就有這個能力。

  所以從這麼多年下來,我們就完全肯定,修行沒有別的,就是放下。在《華嚴經》裡面,佛一再教導我們。你們首先要把它搞清楚、搞明白,這就是看破。佛常常講。我們做了這三張透明的膠紙,一張是黃色的,代表妄想,這是妄想;一張藍色的,代表分別;紅色代表執著。如果三個都有了,這是凡夫,三個都有是凡夫。我們現在擋在這個地方,我們對外面境界看不見,就會看錯。凡夫的知見,六道凡夫的知見就是這樣,你對於事實真相一無所知,所以你看錯了,你想錯了,你說錯了,你做錯了,這是輪迴心造輪迴業。

  可是你知道事實真相了,這個東西,我們把我們自己的眼睛比喻作自性,我們的真心,我們的本性,它有沒有障礙?沒有,沒有障礙,沒有障礙到。真性變出來的,能生萬法,外面的境界是萬法,萬法是法相,自性是法性。既沒有障礙法性,也沒有障礙法相。這到底是什麼玩意?其實這個東西並不是真有的,真有的那就好辦了。它不是精神,它也不是物質,它是錯誤的,它是虛幻的,我們現在講抽象概念,是這麼個東西,決定不是事實。所以,佛叫你放下,佛在菩提樹下統統放下,表演給我們放下,成佛了。六祖惠能大師聽了兩個小時經,他也放下了,就成佛。一個是以佛身得度,就現佛身,惠能是應以祖師身得度,他就現祖師身,境界完全相同。

  佛告訴我們,你沒有能力一次放下,一起放下叫頓超,上上根人。我們沒有能力的人,佛教我們先把執著放下,於一切事不執著,執著(紅的)放下,這樣子看起來,現在很清楚了,像我們戴太陽眼鏡一樣,這樣很清楚;還不是最清楚,能看得清楚。這是什麼?阿羅漢,阿羅漢就是像這樣,比凡夫清楚多了。凡夫真的是不覺,阿羅漢叫正覺,凡夫不覺,就是邪覺,他不正,他完全想錯了,看錯了。阿羅漢才是正覺,阿羅漢有妄想、有分別,沒有執著。

  再把分別放下,那這就更清楚,這是菩薩,菩薩叫正等正覺。這是一重煩惱,無明煩惱,一重,正等正覺,這就很清楚了。再把這個放下,這是妄想,妄想放下,本來是佛,就這麼回事情!所以,看破很重要。你為什麼不肯放下?你不了解事實真相,那就是你沒有看破。真正看破之後,就像祖師所講的,「三藏十二部,讓給別人悟」。真正修行人要不要?不要。所以祖師大德教我們,你一生你就去學放下,放下幫助看破,看破幫助放下,相輔相成,從初發心到如來地。祕訣就傳給你了,沒有別的。看破一定要放下,你不放下,不放下就變成煩惱障,或者變成所知障,它就變成障礙。放下就是智慧,放下就是自性本具的德能,祕訣就在此地。所有一切經論這些東西,這些東西佛留下來是幫助初學,他不知道這個祕訣,他對這個不能相信,他要去讀很多書,那就隨他去。到最後他要開悟還是這個辦法,他不用這個辦法,他不能成就。

  了解這個,你要真幹,真幹,還要用長時間去培養自己的智慧德能。所謂是,在佛法裡叫歷事鍊心,善財童子五十三參,要在人事環境、物質環境去磨鍊,磨鍊怎麼樣?就是能大師前面所講的幾條。修清淨心,不通過人事環境的磨鍊,你怎麼知道你的心清淨?確實不受外面境界干擾,這才清淨。所以在順境裡面,善緣,這是好境界,你在這個裡面看看,你還有沒有貪戀?如果還有貪戀的念頭,你的心不清淨,你是凡夫,你連阿羅漢都不如。在逆境裡面,惡緣裡面,有沒有瞋恚?不如意境界裡面還生一念瞋恚,不行,這還是輪迴心。所以我們的清淨、平等、覺必須要通過試驗,長時間去磨鍊,真的磨鍊得乾乾淨淨,智慧就現前。德能是能力,這個能力在佛法裡面講就是六通,三明六通現前了,福報現前。

  現前之後,不是自己享,自己還有享,就貪心起來了,還是沒有放下。給誰享?給苦難眾生享,那就對了。契入到這個境界,這就是證到大涅槃境界,大涅槃無我了,身還在這個世間。實際上身在這個世間,長短隨意,業力沒有了,轉業力為願力,不受業力的支配。在世間,住世長短是眾生的緣,眾生的感,也就是你跟眾生有緣,這些眾生願意聽你教誨,那你就多住幾年,幫他忙;如果沒有緣,大家對你又不相信,你教他他也不理你,那就走了。身體在這個地方,叫入有餘依涅槃,這身體是有餘的,有餘依涅槃;不要這個身體,叫無餘依涅槃,涅槃境界是一,不是二。有餘、無餘,說法就在此地。所以這個必須要搞得很清楚、很明白,你才曉得怎麼個修法。

  我們看看現代的社會,你們有人去年參加過法國巴黎的活動,你們看到的聯合國的法寶法師。法寶法師在聯合國沒有地位,是聯合國跟宗教的一個聯絡人,很辛苦。我在巴黎他來看我三次,穿的是便服,他說他是和尚,斯里蘭卡的和尚。我說你怎麼穿這個衣服?在聯合國上班不方便。我們就了解。去年活動辦得很成功,他升級了,聯合國給他辦公室,所以他也很開心。上一次BILL到巴黎,回來的時候帶個信給我,他說他很憂慮,聯合國全世界調查,其他的宗教信徒年年都上升,信徒增加,佛教徒人數是年年減少。他告訴我,如果佛教再這樣下去,三十年之後,這個世界上佛教就沒有了。這個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

  前幾年,我在日本開會,每一次到日本都會跟水谷先生見面,他是日本的佛教領導人,我跟他提到過這個事情。我說佛教一定要辦教育,如果不辦教育,佛教裡頭沒有人才,我跟他講,二十年之後日本就沒有佛教,取而代之的是基督教、天主教。他也知道。到底用什麼方法培養人才?他想不出來。人才要怎麼培養、怎麼教?去年我們巴黎活動完了之後,我到英國去訪問劍橋大學、倫敦大學,回來之後我深深感嘆,中國儒釋道三家都沒有一流的人才。所以回來之後,我就想把湯池交給政府,我們來做培養人才的工作。培養多少人?十個人。儒釋道,辦個小型的書院,希望真正有志於續佛慧命,有志於傳承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古人講的是「繼絕學」。條件沒有別的,真正能放得下名聞利養,放下自私自利,學釋迦牟尼佛,就能成功。

  把四個根紮好,這四個根非常重要,《弟子規》,倫理的根,倫理道德的根;《感應篇》,因果道德的根;《十善業道》,佛法的根;你有這三個根,然後學一部經。第一部經大小都沒有關係,你看惠能大師兩句經文就開悟了,何必要多?所以大小沒有關係。你看近代江味農居士一生就是一部《金剛經》,四十年,他寫出的《金剛經講義》,那就是他的研究報告,確實是《金剛經》的權威,四十年的功夫。周止菴居士研究《心經》,《心經》兩百六十個字,他也用了四十年,寫出《心經詮注》。世界佛學權威,何必要多?一經通,一切經通。惠能大師展現給我們看的,他就是放下了,放下全通了。佛教所有經典你念給他聽,他都可以跟你講。

  你們在《壇經》上看到,法達禪師學《法華經》,我估計他至少十年。他誦《法華經》三千遍,《法華經》很長,念一遍要一天,三千遍要十年。念得很熟,也很傲慢,見到六祖,拜的時候頭不著地。六祖看到了,起來的時候就問他,你拜的時候頭沒有著地,一定有值得驕傲的地方,問他,你有什麼值得驕傲?他回答,他念《法華經》三千遍,三千部。再問他《法華經》的宗旨,答不出來。轉過頭來向六祖請教,六祖說這個經我沒聽過,你念給我聽。他背得很熟,念到第二品「方便品」,行了,不要念了,我全知道了。講給他聽,他開悟了。這不是很明顯的例子嗎?

  所以這個事情,與學、無學沒有關係,重要的就是放下。我們的病就是放不下,毛病在此地。所以在日常生活當中,不要去計較,工作、待人接物更不要計較,隨緣就自在。一切不要想到自己,想到苦難眾生。在道場,要想到莊嚴道場,一切做的如理如法,這就是莊嚴。所以莊嚴道場,你的心是清淨的,你的情緒是喜悅的,法喜充滿。從這個地方能夠勘驗自己,我如不如法。能不能成就不在別人,在自己;再說一句,就在自己能不能放下,能不能看破!自己果然真正能看破、放下,佛菩薩那個助緣就成就了。

  我們想找幾個真正志同道合,閉十年關,好好的學十年,一個人學一部經,就從一部經上通一切經,儒也好,道也好,佛也好,一個人學一部。我們的方法就是每個人自己學,天天做報告,每天一個人做半個小時,或者是四、五十分鐘的報告,天天做報告。一部書,譬如像《金剛經》,頂多三個月就完了,就學完了,學完了學第二遍。一年學四遍,十年學四十遍,四十遍你心定了,心定到一定的程度就開智慧。「信心清淨,則生實相」,你就開悟了。不能像能大師那樣徹悟,你也有到大悟,從小悟到大悟,那就不一樣了。至於你悟到什麼程度?沒有別的,你放下多少!你放下愈多,你悟的就愈高,你悟的就愈大。你放下一點點,你就小悟;多放一點,就是大悟;統統放下就是徹悟,跟佛沒有兩樣。

  今天很難得,我們在這兒聚會,我把我自己修學這點心得貢獻給大家。還有半個小時,我們講《華嚴經》。好,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