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對香港佛陀教育協會職員義工談話十一 新年快樂 恭喜發財  (共一集)  2007/2/7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21-370-000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時間過得很快,中國傳統的農曆年快到了,今天我們的談話就用這個做題目,「新年快樂,恭喜發財」。這兩句話是稱頌的話,怎麼樣把它落實?確實只有真正學佛,這兩句話就不是讚頌,而是老實的真實話。我們先說「快樂」。佛教我們教什麼?諸位想想看,就是教我們要快快樂樂。你看西方叫極樂世界,西方人看我們這個地方叫堪忍世間,堪忍是日子不好過,真能忍受!所以,歡迎我們都到極樂世界去過最快樂的日子。如果我們真的能把佛法用在我們生活上,極樂之樂在我們這個世間能享受得到。

  我年輕的時候跟方東美先生學哲學,方老師在最後一個單元跟我講的是佛經哲學。我當時很驚訝,因為一般社會大眾總是認為宗教是迷信的,尤其是對佛教,佛教是什麼神都拜,它是泛神教、多神教。在宗教裡面,高級的宗教只有一個神,一個真神。佛教裡面什麼神都有,所以屬於低級的宗教,不是高級的。我們年輕時候也有這個觀念,幾乎變成成見,所以對於佛教是一點興趣都沒有,不去接觸。而方老師告訴我,他說你不知道,我們學的是哲學,佛是大哲學家,佛是聖哲,佛經是世界上高等哲學,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這不就是快樂嗎?如果不是高等的享受,我們學它幹什麼?我們學佛就應當要得到世間最高等的享受。現在問問,我們有沒有得到?我告訴同學們,我得到了,所以我非常感激老師。不是老師教導我,我這一生也會生活在煩惱、痛苦的世界,哪裡有這麼自在?哪有這麼快樂?

  這麼多年來,方老師教我,到今年五十六年了,五十六年確實我享受到人生最高的享受。這個享受不在物質上,與名聞利養、與五欲六塵不相干,那個裡面沒有最高的享受。說到這個地方,人確實是要有一點智慧,要覺悟!覺悟就快樂,迷了就痛苦。縱然有很高的地位、有很多的財富,不快樂,沒有我快樂。我是一無所有,可是生活過得非常快樂。夫子所說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我有,我得到了,「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個我也有。你們都看到,每個星期來自全世界各個地方的同參道友,我們的聚會多麼快樂!你們都知道在香港這個地區,地方小,人太多。所以在物質生活上確實是談不上,但是精神享受上在世界上很難有,這是我們要珍惜的。他不到名勝地區去觀光旅遊,到我們佛陀教育協會來,來幹什麼?來享樂,這個地方有真樂。

  夫子後面這句話很重要,「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你的道德、你的學問成就的時候,沒有人知道,自己還是那麼快樂,這就太難得了。在一般世人,自己有學問、有道德而不為人所知,自己感覺得生不逢時,免不了有苦悶,能力不能夠展示。真正覺悟的人明瞭,那是緣分,正是所謂進則可以兼善天下,為人民服務,沒有這個機緣,退則獨善其身。所以無論是進、無論是退,都在快樂當中,這是真正的學問。佛法比這個還要高,高很多,佛在大乘經裡面常常告訴我們,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學佛能有這個境界,你就真得受用了,你學佛對了,沒學錯。如果學佛得不到法喜,你學錯了,不是在理論上犯了錯誤,就是在方法上犯了錯誤,你學佛怎麼沒有快樂?

  這是什麼個道理?這個道理世出世間聖人都給我們說出了,在世間法裡頭,古聖先賢告訴我們「人性本善」,善怎麼會不快樂?大乘教裡面,佛告訴我們的,每個人都知道,「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你說佛快不快樂?由此可知,我們本來是快樂的,快樂無比。現在快樂沒有了,這肯定出了問題,為什麼快樂沒有了?我們就曉得樂從哪裡來的?樂從本性裡頭來的,本性本善;樂從佛那裡來的,誰是佛?自己是佛,佛不是別人,跟你講得很清楚,本來是佛。佛是什麼?佛就是本性本善。儒家講得籠統,佛法講得詳細,可以會通。雖然不是聖人講的那麼高的境界,可以把這個境界提升上去,這是做得到的,不是做不到。由此可知,你覺悟了本性就快樂,迷失了本性那就苦,所以苦跟樂是從覺迷裡頭來的。

  佛法走到究竟處,實在講高明到極處了,高明在哪裡?覺迷不二。入不二法門,你的樂是從自性裡頭流出來的,就是自性裡面本有的大慈大悲,這個境界就不簡單。這個境界什麼人有?阿羅漢沒有,辟支佛也沒有,十法界裡面的菩薩也沒有。什麼時候才有?破一品無明、見一分法身就得到了,那個樂跟諸佛如來的樂沒有差別。可是我們雖然是凡夫,煩惱習氣一品也沒斷,問題你是不是真學佛,如果真學佛,你現在就能得到。

  我們要好好想想,在歷史的長河當中,中國號稱五千年的歷史,這麼長的時間,我們在這麼長的時間裡面存在多少天?一年三百六十日,十年三千六百日,一百年也不過是三萬六千日,比起千年、萬年那就太短了。活的時間這麼短暫,如果活得痛苦,你想想值得嗎?短暫時間能夠生活得無比的幸福快樂,這個有價值,人生的價值、人生的意義實在講就在此地。我們跟著佛走就快樂,背著佛走那就痛苦,煩惱、憂患都來了。我們自己沒有覺,佛菩薩覺了,他在前頭走,我跟著他。雖然我沒有真正覺悟,我跟著一個覺悟的人,也等於覺悟了。只要我好好的學他,學他那個樣子,我就會得到他的快樂,所以覺悟比什麼都重要。

  「佛」這個字是印度話,翻成中國的意思就是覺悟,所以稱大覺。覺悟的道理是智慧,所以佛陀這個字,有體有用,體是智慧,作用是覺悟,受用就是快樂,人生最高的享受。不但是人生,天上還是最高的享受,他走到哪裡他都是最高的享受。這個我們要懂,然後才曉得我們為什麼要學佛,學佛快樂。在這個地方,我們學佛不少年了,大家在一起共修,也常常勸導大家,幾乎每一堂課都在提醒。我們為什麼迷了?迷在哪裡?佛說得清楚,迷就迷在你有妄想、你有分別、你有執著,這是迷,妄想分別執著不是覺。

  昨天有個朋友來看我,講到現在社會經濟,說我們不能不競爭,不競爭經濟就不能起飛。經濟起飛,大家是不是有快樂?不見得。競爭就很痛苦!所以真正快樂的人他跟不跟別人競爭?他決定不跟人競爭,不競爭是不是經濟就落後?未必。今天科學技術、工商業的發達,有明白人,應該有不少,我看過英國湯恩比博士的書,那是個明白人。他的主張,科學技術不能說不要,發展不可以太快,要盡量的緩慢。他說得很好,對我們民生日用這種科技是好的,民生日用不需要的科技,不應該發展,為什麼?那會帶來社會負面的影響,會造成我們很大的痛苦。

  核武、生化,對我們不是好的影響,就是工商業裡面,有很多都是負面的。現在把改變基因放在商品裡面,放在農業裡面,變成一些家畜。甚至於農作物嚴重的化肥、農藥,牲畜的飼料,固然能叫牠們快速生長,但是人吃多了都得了癌症,那是快樂嗎?所以湯恩比他提倡,要恢復到古時候人工的農耕,那才是最健康的,那才叫最幸福、最快樂。現在這些吃的東西沒有安全感,你們到市場買有機的農產品,價錢比較高,是不是真的有機?靠不住。真的有機在哪裡?除非你自己耕種,那是真的,別人耕種拿來出售的,很難。那個商人應該是菩薩,為什麼?不欺騙大眾,不害人。如果碰到一個還是損人利己,只要我多賺點錢,他吃了死活與我不相干,碰到這種人你怎麼辦?昨天那個朋友告訴我,現在這種人到處都是。

  這就是《無量壽經》上講的,現在的人過的什麼日子?「飲苦食毒」。你喝的飲料裡面、你所吃的食物裡面都有毒,樂在哪裡?所以真正快樂,還是自己找一點地去耕種,那才真樂。學佛的人得現在這些奇奇怪怪疾病的緣會少一些,至少你不吃肉食。許多嚴重疾病的病菌都在動物裡面,這很可怕,洗都洗不乾淨。蔬菜裡面比較少一點,所以現在的蔬菜要多洗幾遍。有同修告訴我,用淘米的水來洗蔬菜,要洗好幾遍,希望能把農藥洗得掉。實在講,都是很不容易的。這是我們生活在現代這個世間。

  真正的樂我們知道這因素,苦樂的因素是覺迷。覺了,與性德相應,你的心清淨,你的心慈悲,你的行為善良,沒有害人的心。你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自然跟《弟子規》相應,跟《感應篇》相應,跟《十善業》相應,跟《沙彌律儀》相應,跟世間許多宗教裡面的聖訓相應,這是善人。他過的是善人的生活,過的是聖賢的生活,他怎麼會不快樂?不覺悟的人就麻煩了,他起心動念是自私自利。總是別人對不起他,老天爺對不起他,怨天尤人,天天生煩惱,天天生悶氣,他的身體怎麼會好?再加上這些不健康的生活,衣食住行,他怎麼會不生病?我們要是明白了,才曉得聖賢教誨不是別的,帶給我們人生最快樂、最幸福、最美滿的生活,你要不要學?

  世出世間的聖賢都是教我們從哪裡學起?從愛心學起,這個你要懂。中國五千年的老祖宗教我們,教的是什麼?講中國教育的起源,這個教育怎麼起來的?在中國典籍裡面記載的,堯舜,差不多真是五千年前的歷史。堯舜那個時代,一般人民的生活就相當富裕了,吃的、穿的、用的跟居住的,都相當安定,過得很快樂的日子。堯王、舜王看到了很歡喜,但是如果不好好的教,這樣放逸的生活慢慢會變成懶散,那跟動物有什麼差別?你看一般動物,吃飽了牠就睡覺,沒事做,連猛獸都不例外。我們看動物奇觀,老虎、獅子,吃飽了睡大覺,小動物在牠身旁走來走去,牠理都不理。牠去獵物,那是肚子餓了沒有法子,去抓一隻小動物來吃。好在這些猛獸大概是三天吃一餐,所以牠不是天天去獵殺動物,不是的,大概三、四天才一次。

  堯王、舜王看到人民也是這樣的,所以就想到教育重要。人跟禽獸的差別,就是禽獸沒受過教育,人能受很好的教育。教什麼?教做人的道理。你要明白做人的道理,你很會做人,你就很快樂。所謂是你能愛人,人家就愛你,「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你關懷別人,別人會關懷你,你照顧別人,別人會照顧你,你幫助別人,別人會幫助你。所以快樂的根源從哪裡來?從我自己要發心我要做出來,這是真理。

  所以最初的教育,這歷史上有記載,堯王派了個官員管教育,這個官員的名字叫契。古代的名字一個字的多,就稱契。他做司徒,司徒是官位,管教育。教什麼?教五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這個五倫的教育,從那時候提出來一直到滿清滅亡,中國在五千年沒有不遵守的。這就是倫理的教育,道德的教育。倫理是道,遵守道的原則就是德。父子是道,天然的,君臣是道,夫婦是道,倫是道。有親,親愛是德;君臣有義,仁義,君仁臣義,這是德。所以倫理道德不是哪個人發明的,不是哪個人創造的,不是,它是自然的,大自然的法則。聖人跟現在人不一樣,聖人沒有創造、沒有發明,只是隨順大自然。古人講聖人取法於天,天就是我們今天講的自然法則。參考大自然的運作,一切隨順大自然,那就是德。

  現在人要造反,怎麼說造反?要跟大自然去鬥,人定勝天,人一定會勝過天,到最後老天爺動一動,人就吃不消了。二000年我陪同新加坡的宗教團訪問中國,國家宗教局接待我們。他知道我年輕的時候在貴州念書,走過長江這一帶,所以他的旅遊就安排長江三峽,讓我回憶童年,我非常感謝。宗教局派了兩位官員陪同我們,全陪。坐的是長江的兩條豪華輪船,一個是「皇后號」,還有一個是「皇帝號」。從三峽經過,我看到長江兩岸森林全部都被砍掉了。我們在古人詩詞裡面念過,「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這個詩情畫意沒有了,根本沒有了。這人定勝天,把樹木砍得光光的,引起長江氾濫,那就是你跟長江鬥,長江一生氣,一發大水,多少人死亡,生命財產傷亡多少!你怎麼鬥得過它?到現在才知道,森林是保持水土,要是沒有樹木的根在泥土裡,泥土被水浸了很容易崩潰,堤防都會崩掉。

  現在科技可以移山倒海,但是一個報復來的時候可不得了。香港這個地方人定勝天,你看海裡面填土變成陸地。我在三十年前第一次到香港來講經,一九七七年,今年二00七年,整整三十年。三十年前來的時候沒有隧道,香港到九龍要坐渡船,房屋也沒有這麼多,香港還很可愛,海的面積很寬。現在來一看,好像香港跟九龍快連起來了,都是填土填出來的。但是現在科學家告訴我們,如果溫度,現在地球的暖化很可怕,如果溫度再高個五度,所有填海的地方統統還要還給海,海水上升,全淹沒了。科學家告訴我們,他們有計算的,如果南北極的冰統統融化了,海水上升七十米,低於七十米的全被海水淹沒了,世界上沿海的這些都會,統統要遭水災。人還是老實好,古人老實,不會跟天去鬥,跟天去鬥,就是跟大自然去鬥,最後你一定要嘗到苦果。這是英國湯恩比博士提出來的,勸導我們恢復原始人工的農耕。那是真正的人生,真正的享受。這是人跟大自然。

  但是更重要的,是人跟人的相處。所以中國傳統的教育是愛人的教育。教育的核心,我也研究這麼多年,我找的這個核心就是父子有親那個「親」字,那個親是什麼?親愛。教育的目的是什麼?父子的親愛如何能夠保持永恆不變,一生不變質,這個教育目的就達到了。這是第一個目的。第二個目的,這種親愛怎樣把它發揚光大。從父子的親愛,第一個發揚到你的家庭,你家庭和睦。你愛你的兄弟姊妹,再擴大,愛你的鄰里鄉黨,愛社會、愛國家、愛人類。中國的教育把這個愛普遍出去,叫博愛。人愛人,一定就會尊重別人。你看古人,表現在什麼?表現在禮、在義、在禮節,叫道義。那樣的社會所謂是禮義之邦,中國古代的時候都稱之為禮義之邦。禮是禮敬,外表,內裡面是仁義,仁是推己及人。中國「仁」這個字是兩個人,就是想到我自己一定會想到別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自己不願意接受的,我就不可以用這個心態去對人。這是中國教育的核心,中心的理念,永恆不變。

  在中國教育裡面,人沒有壞人,都肯定人是好人,為什麼?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決定不會懷疑哪個人是不善的,沒有這個道理。如果懷疑某個人,你的心就不善了,你怎麼懷疑人?現在這個社會顛倒了,你怎麼可以相信那個人?那個人是好人還是壞人,你能相信他,靠得住嗎?雖然是善,表面的,未必是真的。這樣的心態,日子能好過嗎?所以佛跟聖人告訴我們,縱然對方是惡人,甚至於他想陷害我。

  所以中國講孝,為什麼頭一個講舜王?舜王小時候的處境就是這樣。他的父親真的叫糊塗,他自己的母親死得很早,父親娶了個繼母,生了一個弟弟。繼母愛她自己的兒子,對於前面這個兒子虐待,父親也跟著虐待。一家四個人,三個人都想置他於死地,舜很清楚。但是畢竟是父親,一定要盡孝道,母親雖然不是生母,是父親之所愛,所以對後母跟對他的生母沒有兩樣,非常愛他的弟弟。多少次的陷害,他有智慧,有預防,都能夠很幸運的逃過。鄰居看到不服,這個小孩太好了,為什麼你們做父母的這樣虐待他?責備他的父母親。舜跟他們鄰居講,你不可以責備我的父母,我的父母沒有過失,非常好,他是我的父母。是我自己做得不好,讓他生氣,你們不可以責備我的父母。舜講的是真心話。三年,感動了他的後母,對待他的態度改善了。他是先感動一家人,你看把一家人的惡念變成善念,惡緣變成善緣,太難得了!為什麼能感動?這就是我們今天講的教育。

  從事教育工作的人,宗教是教育,我們一生是搞教育,諸位曉得,佛教是社會教育。搞教育的人,基本的理念就要相信人性本善。尤其佛跟我們講的,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他現在造作一切的不善,最嚴重的不善,你也要知道,他為什麼會做不善?一念不覺。一定要幫助他,幫助他覺悟,幫助他回頭。所以教育的功能是轉惡為善,轉變,轉迷為悟,到最後是轉凡成聖,這是中國古聖先賢教育的三個階段的標準。高等教育是轉凡成聖,中等的教育是轉迷為悟,最低級的教育是要轉惡為善。

  從哪裡做起?從自己本身做起。所以這句話在外國也找不到,「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只要你遇到障礙,遇到困難了,障礙不在外面,障礙在自己。就像舜王一樣,他沒有發現障礙在他的父親、後母、弟弟,他說障礙不在他,障礙在自己,我自己做得不好,惹他生氣。這個對了,天天向內求,這跟佛的方法完全相同。所以佛是內學,向自己內處去求,不在外面,外面的人都是好人。所以佛眼睛看一切眾生都是佛,只是有時候他迷了,他不覺。我們要做出覺悟的樣子,他看了還沒有回頭,那你就想想,舜做了三年,他的父母看了三年才回頭,我們做一點點樣子,人家馬上就回頭,哪有這種道理?你操之過急。那個社會畢竟很純樸,三年,我們在今天這個社會型態裡頭,我們要做三十年,對方回頭,你有沒有三十年的耐心?三十年的善念、三十年的善行,你去感化那個人,你的教育才能成功。你在這個裡面才能得到樂趣,才能得到真正快樂。

  所以你要曉得,在現在的社會我們常常遇到的,你行善,不諒解的人很多,不但不諒解,還有很多人來障礙。為什麼會有障礙?就是煩惱現前,煩惱裡面的嫉妒。你做得比他好,他就不舒服,他就要來找麻煩,就要來加以毀謗。我們應該怎麼對他?我們要學普賢菩薩,對他禮敬、對他尊重,決定不批評他的過失。看到他做善,我們表揚、讚歎。剛才講了,要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他會回頭,他會想想,這一生當中他遇到了一個好人,那個好人就是你,他一生當中沒有遇到過。再想想過去對你的種種言行,很對不起你。你就看到這個教學果報成熟了,把一個不善的人轉變成善人,你自己的德行、你自己的學問當然不斷的在上升,你說快不快樂?用在哪裡?用在家庭,一家和睦,用在鄰里,對你的鄰居,沒有一個不快樂。所以快樂從自己內心去求。我們一般說任勞任怨,勞怨裡頭有樂趣,你就不感覺辛苦。所謂人逢喜事精神爽,做的事情再多,快樂,把疲勞統統忘掉了。

  甚至於快樂連疾病自然都轉好了,這是我們在最近這幾年來看到的。嚴重的癌症,醫生都放棄治療,他念佛、誦經,以善心、善念、善行待人接物,生活在法喜充滿當中,就能把帶病的這些細胞恢復正常。自己做到了,給別人做示現、做榜樣。所以醫療最重要是心理健康,醫療才能產生作用,如果心裡面不健康,醫療技術再高明都不起作用。這個道理並不難懂,我跟很多醫生談過,他們都相信,也能夠肯定。醫生能把病人的病治好,是病人對醫生信任,醫生對病人也信任,彼此當中有互信,信心治好的,這個道理要懂。病人對醫生沒有信心,醫生再高明都沒有辦法,都治不好。所以美國的一個心理醫生說了一句話,他說世間終極的治療,就是最後的治療,最圓滿的治療是什麼?愛心,病人要把愛心發揚光大,發出來,什麼病都沒有了。這是他一生行醫得到的結論。所以他對待病人有愛心,勸病人要把自己的愛心發揚光大,不要只為自己想,要為別人想,要為社會想。現在地球病了,你要為地球上所有一切眾生想,這才能救得了地球。

  從哪裡做起?從我自己本身做起,我為一切大眾服務,在家裡我為一家人服務,在團體裡面為整個團體服務。服務裡頭最重要的,要像佛菩薩一樣,看所有一切人都是佛菩薩,尊重的心才能生得起來。決定沒有傲慢,也沒有自卑,付出你的愛心,這叫行菩薩道。再跟諸位說,這叫真念佛。一天到晚念的阿彌陀佛,處處都是別人不是,是非人我,你的佛白念了。佛是什麼?古德說得好,什麼是佛?慈悲為本,方便為門,是佛教。你沒有慈悲心,你沒有善巧方便,不是念佛人。沒有跟人接觸,沒有事的時候,你可以拿著念珠老實念佛,遇到人跟事的時候,你能夠拿出大慈悲心來,那就是念佛。那個念佛是起了作用,不是只念,念了沒用處;念了有作用的,對人、對事、對物一片慈悲。

  對每個人尊重。不尊重是極大的錯誤,不尊重就是自己迷惑,不知道尊重別人,不知道尊重事物。事的尊重,是認真負責把事情做好;物的尊重,像這張桌子,你怎麼尊重它?你把它擦得乾乾淨淨,擺得整整齊齊,對它尊重。這就是大慈大悲的表現。善巧方便是活活潑潑靈活運用在日常生活當中,他怎麼會不快樂?自己快樂,帶著許多的人都快樂。所以要記住,要付出愛心,要尊重別人,要敬愛別人,要關懷別人,要照顧別人,要真誠的、無條件的為別人付出,現在講為別人服務。這是把自己的慈悲心真的從自性裡面流露出來,跟諸佛菩薩沒有兩樣。這是我們在有生之年很重要的一門功課。

  我們今天在此地提出來,希望所有的同學非常認真努力我們好好的來學。希望我們能夠學得很圓滿,這才能夠契入佛境界。你真正在這上面學,《弟子規》不要去背、不要去念,為什麼?自然跟它講的一樣,不學統統做到了。深信因果,《太上感應篇》也不必學,全做到了。佛講的《十善業道》你統統兌現了,自性流露。你看,沒有一個念頭傷害別人,念頭尚且沒有,哪裡會有言語?哪裡會有行為?不殺生做到了。沒有一個念頭佔別人的便宜,盜心沒有了,不偷盜做到了。與一切眾生相親相愛,這個愛是理智的,不是情緒的,邪淫沒有了。與人往來,句句是真實,絕對沒有欺騙,絕對沒有傷害人,不妄語。不兩舌是沒有挑撥,挑撥有有意的、有無意的,無意的是傳聞,聽到別人這樣講,自己也隨便講,這不是聰明人。傳言是不可靠的,說某個人不好,某個人說你壞話,你就當真了,這是很愚痴的。

  在從前,韓館長就有這個智慧,有人在她面前說,她聽了之後笑笑,回過頭來找那個人:你是不是這樣說的?人家說不是!那是那個人造謠生事。她會去查證,這就是聰明人。如果不查證就相信,那誤會造的就很大了,會產生嚴重的傷害,這是兩舌。遇到更高的人,查證都不要,根本不放在心上。即使是有,還會反過來讚歎,為什麼要讚歎?他替我消業障。我要是有這個過失,我聽了我很感激他,他提醒我,讓我改過自新,我要感激他,哪裡會有怨恨?如果沒有這個過失,更感激他,為什麼?消業障。這一生縱然沒有造業,前生前世肯定有,生生世世造很多罪業,宿世的業障都可以消除,心開意解,哪有怨恨?一個人能夠在一生當中對人沒有怨恨,對事沒有疏忽,對物沒有糟蹋,這個人一生就積大德,行大善、積大德。我們要懂這個道理,這怎麼會不快樂?

  無論跟什麼人相處,你首先一個念頭,他是善人,不善也要把他看作善人。他是真善人,絕對不是假善,為什麼?本性本善。縱然有不善的習氣,我們很清楚,在這個大環境裡頭被染污了。染污是習性,不是本性,只有真正的好人來幫助他,沒有不回頭的。我們做了試驗,這個試驗就是我們在湯池所做的。湯池這個小鎮,我們剛去的時候吃盡苦頭,當地人不但不合作,還欺負你,對你懷疑。你到我們這兒來有什麼企圖?有什麼目的?都認為我們去佔他的便宜。這一年多了,人民才真正相信,知道我們在做什麼,我們幫助他。現在就很好,態度就非常好了。怕我們的中心不辦,怕我們走,要想盡方法挽留我們。好在現在中央也有這個意思,我們想交給政府。中央現在的意思希望我們再多辦個二、三年,繼續辦二、三年再交給他們,現在交給他們怕辦不好。他們接辦,我們理念不相同、方法不一樣,會失敗。這個我們也想到了,給我們有期限,我們也可以答應,我們就再多照顧三年,三年之後我們把這個放下。重要的還是要提升自己,提升自己能幫助更多人;自己不提升,德行、學問只有這麼一點點,應付這個局面還行,應付更大的局面就做不到了。

  可是今天整個世界的需求,標準太高了。聯合國發起要在世界上辦示範城市,這個困難可想而知。選擇一個城市來做試驗,目標就是倫理道德,和諧城市。這個城市裡面的居民,都能回頭向善,不再欺騙人,我們俗話講處事待人接物要憑良心做事,是不容易。可是有這種願心,我們佛法裡常講有願必成,所以要有信心。要有一批年輕人真正發心捨己為人,做好榜樣來給大眾帶頭。這個事情是聯合國推動的,我們也樂意全心全力的去協助它。希望人心都能夠斷惡修善,都能夠轉迷為悟,這樣天災人禍自然就化解了。這個道理很深,我們在講席當中也常常給諸位做報告。希望從今而後,我們的生活都能跟聖賢一樣的快樂,常生歡喜心,真正做到不亦悅乎,提升自己的德行,提升自己的學術。

  下面一個題目是「恭喜發財」。這句話是全世界的人聽到這句話眼睛都放光,為什麼?沒有一個人不想發財。財從哪裡來?是不是想發財,財就來了?確實有人曾經請教一個大企業家,擁有億萬財富,就問他,發財是怎麼學的?這個企業家告訴他,你天天想發財就會發財。你們試試看,他是發了,他天天想,你天天跟他一樣想,你想的力量超過他十倍,看看能不能發財也超過他十倍?孔子告訴我們,孔子不相信這個話,孔子相信命運。佛教人,佛就講出這個因果,世間人講發財,有因、有緣、有果。如果講到真因,那是你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華嚴經》上講得很明白,「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智慧大家懂得,德是什麼?德就是今天講的能力,技術、能力;相,相就是今天講的財富,相好。一切眾生平等的,智慧圓滿,能力圓滿,萬德萬能,財富也圓滿,這是自性裡頭有的。

  可是現在問題來了,你的自性迷了,你有了妄想分別執著,雖有,不能現前。譬如說你在銀行裡存款有幾十億,可是你口袋裡一文不名,你現在銀行裡拿不到錢,你吃飯不得不出去討飯,不得不出去臨時打工。六道凡夫就像這種情形一樣,迷失了,銀行裡真有錢,存摺不曉得放哪裡去了,找不到,現在你拿不到,一分錢都拿不到,你不打工你就不能生活。所以佛教我們要求明心見性,只要一見性,你的智慧、德能、相好跟極樂世界講的一樣,跟華藏世界講的一樣,那個福報太大了,沒有人能比。而且平等的,跟諸佛如來是一樣的,自性本來具足。但是現在目前迷了,怎麼辦?迷了的時候就臨時打工。

  佛教我們修布施,布施就是種因。現在世間人發大財的,不是明心見性的,都是照佛的方法修得的。佛跟我們講財的因,就是你命裡面有財庫,命裡頭有錢,這個錢是你過去生中修財布施修得多。修財布施的時候又非常歡喜,所以無論從事哪個行業,不要操心,錢財滾滾而來,是這麼個道理。經營任何事業那是緣,你看有因有緣,果報就現前。如果你命裡頭沒有財,人家做這個行業,你也去幹這個行業,他賺錢你賠本,為什麼?命裡頭沒有。這個道理要懂,這屬於因果。聰明智慧的因是法布施,法布施得的果報是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的果報是健康長壽。佛教我們六道眾生,沒有見性之前,你就好好的修這三種因,你會得這三種果報。

  這是五十六年前章嘉大師傳授給我的。叫老和尚,都有一點功夫,我們很年輕的時候,他接觸一看,沒有福報,不但沒有福報還短命。你看連他的學生都看出來,他的學生甘珠活佛,我們也常在一起。甘珠活佛大概大我不到二十歲,我那時候二十六歲,他四十多歲,章嘉大師是六十五歲。怎麼辦?所以大師教我修財布施。實在講愈是貧窮愈吝嗇,為什麼?賺錢太不容易,太辛苦了,又賺的很少,自己生活勉強能維持,哪有錢去布施?老師教我,他說一塊錢有沒有?兩塊錢有沒有?這個可以,小錢,幾毛錢,小錢,你就從這裡開始。我真的就從那兒開始。因為接觸佛教了,常常到寺廟,寺廟裡頭常常有放生的,我們出個一塊、兩塊錢,常常有印經的。印經是法布施,放生是無畏布施、財布施,放生要錢,印經也要錢,所以這個錢布施的時候三種布施都做到了。果然像老師所講的,愈施愈多。

  老師教我捨得。捨得這個名詞是佛教的,捨就是施捨,施捨後頭有果報,就會得到。你施財得財,你施法得聰明智慧,施無畏得健康長壽。你施得,得到的那個你不要去享受,還要把它捨掉。捨得是兩個意思,我們平常人只做到一個,我捨後頭有得,沒有想到老師說你得到的還要捨,愈捨愈多。我捨了五十六年,真的愈捨愈多,多到什麼程度?多到幾乎最近這些年來,每年施捨我算了一算,大概差不多到一千萬美金。快樂!愈施愈快樂。身上口袋空空,可是想辦什麼事情的時候就有人送錢來,很奇怪。這就是老師講的,果報不可思議!所以你們看我財用,雖然沒有錢,財用很自在。聰明智慧,你們常常聽經的人知道,聰明智慧年年增長。健康長壽你們也看到。這是章嘉大師教的,他要不教我,我不懂得。命裡頭是貧窮、貧賤,貧是沒有財富,賤是沒有地位,而且還短命,我這三個統統都突破了。

  章嘉大師當年教我,「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這是他教我的頭一句,他說你要相信。但是有時候你有求,求的時候沒有應,沒有應是什麼原因?你所求的一定是理論上有錯誤、方法上有錯誤。不是如理如法,沒有感應,如果是如理如法,沒有不感應的。我就問他,萬一沒有感應的時候怎麼辦?他告訴我,你有業障,只要真正的懺悔業障,業障懺除了,感應就現前。怎麼個懺悔法?他告訴我,你知道錯誤了,後不再造,叫真懺悔,這老師教我的。他不是教我去拜佛,不是教我去念經,在佛面前求懺悔,不是的。真正懺悔是你知道過失,這就叫你覺悟,我們佛門叫開悟。知道自己有過失叫覺悟,把過失改掉叫懺悔,這樣子你才有求必應。

  不知道自己有過失,別人要是提醒你,不管他是善意或是惡意,提醒你的時候要感激,生感激的心。我自己有過失不知道,幸虧別人提起,怎麼可以用怨恨心?要用感恩的心對待,這是個善心,好好接受,認真改過。自己知道是自己覺悟了,畢竟自己覺悟的少,別人提醒的多。善意提醒的是好人,是來規勸我們,惡意雖然是毀謗,但是畢竟他提醒我了,一定要用感恩的心,不可以怨恨。如果有怨恨,心裡有不舒服,你愈迷愈深,你就錯了。所以人一生永遠生活在感恩的世界,你說多快樂、多幸福!天天知道改過,天天知道自新,你就有進步,這個進步就是得三寶加持。三寶不是什麼威神加持,都不要搞迷信,那個迷信全錯了。三寶加持是它理論上加持你、方法上加持你,你認真去做,收的效果這是真正的加持,沒有一絲毫迷信。

  這個裡面最重要的,實在講是包容,心量要大,要能包容,要能接受別人的批評,要能接受別人的勸導。自己不要反駁,縱然自己沒有,都不要反駁,還是要感謝。為什麼?人家說你這個人能夠接受好的教訓,常常會幫助你。我們在歷史上看到一個,唐太宗,歷代君王裡頭的聖君。他的長處在哪裡?有一次有個人在他面前大概有些批評,而且是誤會,皇帝笑笑,接受了,接納了,離開了。旁邊這些人就跟唐太宗講,他是錯誤的,他所傳的不是事實真相,你怎麼不懲罰他?唐太宗笑笑,跟旁邊的人說,我懲罰了他,以後沒有人敢在我面前說真話。錯誤的,我知道錯誤。唐太宗一生,任何人敢在他面前說真話,敢講他的過失,所以稱為聖君,不容易!這點我們要認真學習,人家做帝王,能夠接納別人的批評,不管是對的、是不對的,都不責怪。所以他能成就,成就他自己的大德大能。我們如果受人家小小一點批評,縱然是個誤會,心裡就很不高興了,還有誰敢在你面前說真話?這就錯誤了。

  所以對人,縱然別人有錯誤,你要想糾正他,也要和顏悅色。縱然是教訓他,發脾氣罵他,也要帶著笑的面孔去罵人,這就好。為什麼?不傷和氣,這是功夫。板著面孔,人家害怕,為什麼?他會跟你保持距離,這個距離會愈來愈遠,你不能得人心。你怎樣表示你真正對人尊重、真正對人敬愛、真正對人關懷、真正對人照顧?要把對你親人的態度,你最親愛人的態度,對一切眾生,你就會生活在歡樂當中,你會生活在人群對你的尊重敬愛之中。所以必須是自己先付出,不能讓別人先對我付出,要我先對別人付出,這是正確的。

  我們在湯池做這個工作,我們要求所有的老師自我犧牲奉獻,做付出。你才能感動當地的居民,才能幫助他們真正改過自新,斷惡修善。現在湯池鎮的居民,你去看,一團和睦,和諧社會你在那裡看到了,跟其他地區確實不一樣。人與人相見的時候都笑面相迎,見面的時候都會打招呼,而且行禮還都是九十度鞠躬。有很多人到那裡去看,看呆了,怎麼這地方的人會這樣子。小朋友見到長輩,都會行禮、都會禮讓,不會相爭,會相讓,相讓就和諧。

  懂這個道理,我們要想得財富,你要真正相信佛的話,愈捨愈多。我今天能奉勸大家,我做到了,我把佛陀、章嘉大師教我的,我證實了,五十六年我確實是這樣的。我講經,我的工作就是講經教學,講經教學需要資料,尤其是古大德的這些註疏,我需要這些參考書,很難找到。香港智開法師幫我很大的忙,那時候剛出家,很辛苦,沒有人供養。我所要的書,寫信給他他替我找,居然所想要的東西統統都找到。他對我的好處是他肯信任我,我們沒有見過面,我以為他是老法師,年齡很大,所以寫信都稱他老法師,到以後一見面,我們兩個同年。幫我很大的忙,幫忙什麼?他找到書就寄給我,我什麼時候有錢什麼時候還他,這個忙就幫大了,可以記帳的。所以有這麼好的這些參考資料。

  現在真正是想不到,你看我們印送經書,一般經書就不提了,數量我也不曉得有多少,單單講《大藏經》我們送了六千多套。這兩年我還準備再印四千套,算一萬套,送一萬套《大藏經》。這個事希有,過去沒有過。現在印刷的技術愈來愈好,成本低,品質非常好。最後印的這批《龍藏》,我們看到真是生歡喜心。下面再印的四千套,現在我找了一批年輕人,把句讀圈出來,段落把它勾出來,便利於初學閱讀。因為古書裡面沒有標點符號、沒有分段。我們重新做版工程太大了,就用現在的版,段落勾起來,句子把它斷出來,這就非常方便了。所以,今年或者是明年再印的時候,就是有句讀的《大藏經》,這是大的工程。

  現在無論做什麼事情愈來愈有信心,老師的教導完全證實,不是假的,是真的,問題是你對老師真相信,沒有懷疑,大膽去做。不可以積財,一定要施財。有多少布施多少,不要去想明天,明天還沒到,何必為明天操憂?不要想過去,只要好好抓住今天,抓住現在,及時努力,修三種布施。有些布施不需要錢的,沒有錢也能夠修無畏布施,也能夠修法布施。我們聞法歡喜,這是法布施。這個地方每天講經,我們所認識的人,常常給他談佛法的好處,介紹他來聽經,法布施。無畏布施,我們自己發心吃長素,無畏布施,不食眾生肉。

  我二十六歲認識章嘉大師,半年之後我就吃長素,不再吃肉食,所以我素食也是五十六年。剛剛學的時候,前三年身體健康有影響,非常顯著的影響,面黃肌瘦。人家說你學佛怎麼學成這個樣子?可是我自己有信心。雖有信心,我每半年去檢查一次身體,檢查沒有毛病,我就有信心了。所以雖然是面色不好看,人很瘦,可是精神好、體力好。我想到的是生活改變,生理上肯定有影響,它有個緩衝的時間,三年之後逐漸就正常了。所以諸位要看到我剛剛出家那個照片,你會嚇一跳,確實很不好看,以後就愈來愈好。到現在,我覺得我今年的身體比去年好很多,比前年好,是愈來愈好。這是三寶給我們的。我把我的經驗,我把我的收穫,跟同修們分享,你們如果能相信,能夠這樣做,財富、聰明智慧、健康長壽是可以求得的。你要相信章嘉大師的話,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求不得是自己有業障,業障必須消除。業障總的來說,就是妄想分別執著。所以對於分別執著愈淡薄愈好,那我們的修學功夫愈得力。

  在佛法裡面,經書上告訴我們有七種聖財,也叫做法財,也叫做財寶,也叫做德財,無論說哪一種,意思都相同。這七種,第一個是「信」,信心重要,第二個是「精進」,第三個是「持戒」,第四個是「慚愧」,第五個是「聞」,第六個是「捨」,第七個是「定慧」,《未曾有經》上說的。七個裡面最重要的就是信。《金剛經》上說得好,「信心清淨,則生實相」,我們無論是世法、出世間法,真正的成就,第一個因素是什麼?就是信心。堅定信心,一定有成就,常常疑惑,不能成就。

  前天跟同學們報告的一樁事情,鍾茂森居士的同學,很年輕,三十幾歲。得的癌症,堅定信心,不看醫生、不開刀、不吃藥,他居然就好了。跟「山西小院」那四十個人的例子完全相同,一絲毫懷疑都沒有,對自己的生死看得很淡薄。他認為這個癌是什麼?癌是冤親債主,開刀就是把冤親債主殺掉,他不願意做這個事情。如果冤親債主真的要他的命,他就求生極樂世界,我也絕對不會用刀來傷害你。這個大慈悲心,太難得了!冤親債主要能夠化解,我們就和睦相處,你就讓我的病趕快好。真的,沒幾天再去照就沒有了,冤親債主很合作。他這個心太難得了,信心、願心。我讓鍾居士把這個故事寫出來,給諸位做個參考。

  第二個,精進,勇猛精進,絕不退轉。第三個要持戒,持戒就是我們常常在此地提倡的,《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道》、《沙彌律儀》。這四樣東西分量都不多,要認真學習,要認真去落實。慚愧就是我們一般人講的良心。慚是做錯事情,對不起自己的良心,這叫慚;愧是我做錯事情,對不起別人,畏懼別人的批評,不敢做壞事,這是愧。所以愧是外面的,我們講壓力也可以,慚是內心的懺悔。這是良知、良心,在心所法裡面這是善心所。只要有慚愧這個人就有救,沒有慚愧心,這個人就沒救了。知道自己毛病很多,不能把毛病改過來,沒有慚愧,也不怕別人批評,批評是耳邊風,我們講臉皮厚。不接受人的批評,不知道慚愧,這真的就沒救了,佛菩薩對他都沒有辦法。

  第五個是聞,聽聞正法,非常重要。尤其在現在這個時代,三天不聽正法,肯定你就受嚴重污染;嚴重的污染,回頭很難。所以要保護自己,我們今天講環保,環保首先是精神上的環保、心理上的環保,那就是少接觸。多接觸聖賢教誨,不是聖賢教誨不接觸。第六個是捨。捨最重要的,把自己所有不正確的觀念要捨掉,不正確的見解要捨掉,傷害別人的言語動作要捨掉,只要是讓別人不高興的都不可以做,要從這裡下手。無論在生活、在工作、在處事待人接物,要知道定慧的可貴。常常保持清淨心,常常保持平等心,就是定。真誠、清淨、平等是定,正覺、慈悲是慧,這就是菩提心。菩提心要應用在生活上,慈悲是善巧方便,是真實智慧應用在實際的生活上、在工作上、在待人接物,都能夠做到恰到好處。這個話說起來容易,實在是很難做到恰到好處,做到恰到好處那真是有智慧、有功夫。

  當然這裡面最重要的是忍辱波羅蜜。我們一般人無論在解門、在行門,做得不圓滿,做得不得力,要是把它歸納起來,真正的原因可以說是沒有耐心,不能忍辱。小小不如意,心裡就不高興,佛家常講「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把你修學的功德全毀掉了。所以我們要緊緊記住,決定不發脾氣。發脾氣傷害別人,我常說只有三分,三分傷害別人,七分傷害自己,不值得。不用這個方法,你用慈悲真能夠解決問題,為什麼?你真能感動人。不是用威力去逼迫人,是用你的德行去感化人,那是真的成就,真成功了。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在此地虔誠的祝福同修朋友們,新年吉祥如意,永遠的快樂,真正的發財、發福,恭喜發財。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