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從自性平和到世界和平  (共一集)  2006/10/13  英國Friends House  檔名:21-355-0001

  主持人:各位來賓晚安,今晚我們非常榮幸能夠邀請淨空老法師,各地的海外貴賓及弘法團到英國做一次佛學交流。我謹代表英國佛陀教育基金會、英國淨宗學會、倫敦大學聯合會佛學社,和帝國大學佛學社熱烈歡迎你們的來臨。

  年過八十的淨空老法師,在世界各地講經說法已經有四十餘年。近幾年來,為消弭動亂衝突,恢復聖賢教育的理念,於世界各處奔走,不令間斷。法師這種慈悲教導眾生的精神真令人感佩。淨空老法師現任澳洲格里菲斯大學和昆士蘭大學榮譽教授。儘管老法師畢生淡泊名利,還積極倡導賢聖仁慈博愛的教育,與每個宗教和睦相處,多元文化平等對待。現在就請淨空老法師為我們開講佛陀的教育。

  淨空老法師:尊敬的黃老居士,諸位大德,諸位同學,大家晚上好。

  今天我們要講的題目,正是當前社會迫切需要了解的問題。今天下午我們在劍橋大學有一個小時講演,題目是「佛陀教育與淨土宗」。佛教本來是學術、是教育,但是現在確實變成宗教了。這是我們不能否認的一個事實,但是我們對佛教的本質與佛教的演變都要有正確的認識。如果我們對於這些事情不能夠明確的理解,對於我們學佛修行自然會產生很大的障礙。佛陀當年在世教學的目的,就是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我們今天的社會,眾生所受的苦難,絕不亞於世尊當年的社會。世尊在二千五百五十年前的教誨,是不是能夠幫助我們現在這個社會來解決我們的痛苦?

  這一次我們有緣來到法國,參加教科文組織總部所舉辦的慶祝二千五百五十年衛塞節的活動。大會的主題,討論的主題,「佛教徒對於社會的貢獻」。我們想想,我們身為佛弟子,也就是我們身為佛教徒,我們對這社會究竟做出了什麼貢獻?這使我們聯想到我們在家的佛弟子沒有做到十善業,出家的佛弟子沒有能夠落實《沙彌律儀》。所以佛教徒在今天沒有能夠落實世尊教導我們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這個事實使我們在這麼多年當中,深深的做出認真的反省。為什麼在從前的古人他能夠做到,我們現在為什麼做不到?

  佛教從世尊滅度之後,他的弟子們向四面八方去弘揚,向北方傳教的,最後是傳到了中國。傳到中國之後,我們知道歷史上的記載很正確,公元六十七年傳到中國。在這已經兩千年當中,在中國可以說是有非常輝煌的成就。無論是在家的學佛、出家學佛,成就遠遠超過了在印度的那個時代。這個原因到底在哪裡?我們要細心的去思惟、觀察與檢討。

  首先,我們要認識佛陀是教育,它不是宗教。如果用今天的學術來觀察佛陀,我們可以說佛陀的一生從他開悟之後,他是三十歲開悟就開始教學,從事於教學的工作,一直到七十九歲圓寂,「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在古今聖人教化眾生,可以說釋迦牟尼是最傑出的一位教育家。用現代的話來說,釋迦牟尼佛確實是一位多元文化社會的教育家。他的教學不分國籍、不分種族,也不分宗教、文化,就像中國孔子所說的「有教無類」,只要去向他學習,他都非常認真的教導。他的一生,我們知道是個苦行僧的生活方式,所謂三衣一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他教學的成就非常之偉大,在這世界上確實找不到第二個人能夠跟他相比。他教學給我們做出的示現,是他自己真正做到,然後才說出來,也就是說,他的身教重於言教。他為我們展現了真正覺悟人的思想、言行。

  我們知道世尊當年在世教學四十九年,並沒有教科書,也沒有教學的講義,現在我們所看到的經典,都是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他的弟子們從接受他的教誨當中,回憶記錄下來的,整理出來的。雖然經典是非常之多,最重要的就是戒定慧三學。這個戒定慧就是真正學習自然的流露,決不是他有意去定這麼多戒律,那我們就想錯了;換句話說,你要到他的境界,你的生活自然就會跟他一樣。

  今天我們學佛最大的一個困惑,就是展開戒律,好像跟我們的思想言行完全相違背。我們不肯承認,我們的思想言行有錯誤,反而怪責釋迦牟尼佛訂這個是找我們的麻煩。所以對於佛教經典裡面的道理,說得很好,很羨慕,很願意學,但是佛的戒律就不願意接受它。我年輕的時候也不例外,也是這一號的人物。我早年初學佛的時候,二十六歲,我初學的時候,三年都沒有辦法接受佛教的戒律。對於經論非常有興趣,認為那是非常高深的哲學,很能夠引導我們。那戒律,我們產生了非常錯誤的觀念,認為那是二千五百年前印度人的生活規範,印度跟中國不一樣,年代又差了兩千多年,我們現在為什麼還要去做兩千年前的印度人的生活?所以心裡就很不平。

  我的老師對我這個錯誤的觀念,他了解的很深。我是剛剛學佛沒有多久,所以他很慈悲,他並不責怪我。他用的方法確實是佛經裡面講的善巧方便。我跟老師三年,每一個星期上一堂課,兩個小時。每一次課上完之後,我離開,老師都會送我到門口,跟我說一句話,「戒律很重要」。三年之後,我的老師過世,我在他火化的地方搭了一個帳篷住了三天,在那裡很冷靜的去思惟,我跟老師三年,他究竟教了我什麼?我得到了什麼?一回憶的時候,這句話印象最深刻,因為他跟我講了幾十遍,「戒律很重要」。於是我就很認真想這一句話的真正含義。

  大概有二、三個星期,我終於覺悟了。我才曉得戒律不是釋迦牟尼佛制定來拘束我們,而是他覺悟之後,所謂講成佛了,成佛之後是自然的流露。我們如果說是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我們本來就是佛,我們的思想言行自自然然跟他就一樣。我們今天是講迷,迷惑顛倒,沒有覺悟!所以我們的思想、見解、言行完全違背了我們的性德。這種錯誤的思想言行,你所造作出來的就叫業,這是違背了自性,這叫造業。造業,業有善惡,性德沒有善惡,業有善惡就感召六道輪迴的果。我們迷久了,六道裡面受苦也受得太多了,反而把這樁事情認為是自然的;真正的本來面目,那已經忘得一乾二淨。

  所以佛告訴我們,這個世間人的感受可以分為五大類。我們的心裡有憂、有喜,我們的身有苦、有樂;當我們心裡面沒有憂喜,身裡面沒有苦樂,這種叫做捨受。憂慮,歡喜,心裡憂慮、歡喜,這心裡面,身有苦樂的感受。捨受就是放下,苦樂憂喜都放下,這是很好的一樁事情。可惜捨的時間很短,沒有多久,他的煩惱習氣又起來了。所以佛說這五種受都是不正常的。五種受都叫做苦,這個意義就很深,佛在經典裡面講得很透徹。所以苦苦是苦,樂是壞苦;捨受,捨受是行苦,這個行苦就是不能永遠保持。所以佛告訴我們六道輪迴。六道上面是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總而言之一句話,都是苦。

  佛的教誨教導我們如何離苦得樂?苦樂是果報,它的因就是迷悟,迷了,才有這些現象出現;覺悟了,這個就沒有。不但對於這個沒有了,覺悟之後,六道也沒有。永嘉禪師講得很好,「夢裡明明有六趣」,有六道;覺悟之後,「空空無大千」。所以佛陀教化眾生的內容,教化眾生主要的就是幫助我們破迷開悟,你才能夠離苦得樂。終極的目標是教我們回歸到自性,回歸到自性就是禪宗裡面講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成佛是回歸到自性,這就是佛教教學終極的目標。由此可知,佛講得很深,講得很徹底,也講得非常圓滿。

  從總的綱領上來講,這個煩惱習氣,也就是我們的迷惑,可以分為三大類;這三大類是妄想分別執著。如果我們能夠把執著放下,也就是說我們對人、對事、對物不再執著了,沒有成見,你就證阿羅漢果。我們看看現代的世間社會問題,衝突不斷的發生,年年上升,帶來的災害是一次比一次嚴重。原因是什麼?就是過分的執著,彼此不肯相讓,這個衝突就不能化解了。如果我們能接受佛陀的教誨,我們能夠放下執著,不再執著,我們沒有成見,衝突不會發生。並不是說我們一定到覺悟了,才能解決問題,覺悟是徹底解決問題;沒有覺悟,能夠遵守佛陀的教誨,我們現代生活之間處事待人接物,許多衝突也能夠解決。

  這就是聖人對我們的教誨,也就是特別在德行這一方面,也就是佛家講的戒律,儒家講的禮,能夠遵守這些規範,家庭不會有衝突,夫妻不會有衝突,父子不會有衝突,兄弟不會有衝突,你跟你的鄰居也不會有衝突;再擴大,社會沒有衝突,國家、世界人與人之間都沒有衝突了,這化解衝突就真正做到了。換句話說,我們不再有憤怒,不再有瞋恚,不再有貪婪,不再有嫉妒,這個問題就解決。

  我們知道人與人的關係是一個生命共同體。這一樁事情,佛在經裡用了很大很大的篇幅來為我們解說。這就是說明宇宙的起源,生命的起源。佛在《華嚴》上給我們說,宇宙跟生命從哪裡來的?佛家告訴我們,「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所以佛教裡面並沒有講神、並沒有講上帝,所以有人說佛教是無神論。佛教講的,講法性、講心性,心性、法性、佛性,佛教用這些名詞。能現、能變的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質。精神是生命的泉源、原點,形相這是物質,物質的起源。所以佛告訴我們,精神跟物質都是法性變現出來。所以佛在經典裡面告訴我們,生佛平等,生是眾生,眾生跟佛是平等,是一不是二。佛講到最後,不二法門,不二是一體。

  《華嚴》裡面更進一步的告訴我們,「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情是有生命,我們今天講的是生物、動物;無情,我們講的植物、礦物,跟自然現象,這個統統是無情。法性是宇宙萬物的本體,佛性是我們自己本性裡面本有的智慧。我們確實能夠把這些宇宙、大自然,跟一切萬事萬物和自己的關係搞清楚、搞明白,大慈悲心就生起來了。

  所以過去有人問我,什麼是佛法?這些祖師大德們答覆很簡單,八個字,「慈悲為本,方便為門」,這就是佛法。什麼叫慈悲?慈悲是愛心,是不附任何條件的愛心,有條件的愛心不是慈悲。方便為本,方是方法,便是最適合的方法。最適合的方法不是一定的,不同的人、不同的時間、不同的處所,它有不同的表現方法,最適合的方法就叫方便。最方便是表達什麼?就是表達自性的慈悲。對於一切人事物的尊重、敬愛、關懷、幫助,這都是慈悲的表達。具體而言,釋迦牟尼佛一生,也就是四十九年教學,他的生活,他的教導,他的處事待人接物,甚至於是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那都叫做方便法。我們如果能學會,這學會就是學戒律,戒律就是他的表現,方便為門。這是說我們能夠學到釋迦牟尼佛百分之一,那你這一生就非常快樂、非常幸福,你就能離苦得樂。

  佛在經典裡面教導我們,學佛要照佛經學,「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非佛弟子」。這個意思就是說明佛陀教導我們、幫助我們提升是有次第的,是有階段性,這不可以不知道。像我們讀書一樣,一定要從幼兒園,從小學,從中學、大學、研究所,要這樣念下去。佛教在中國確實小乘經典的翻譯也非常的完整。現在我們跟巴利文對照,巴利文的經典比我們多得很有限。可是佛教在中國,在隋唐的時候,那是中國佛教黃金時代,形成了十個宗派。十個宗派裡面有兩個宗派是小乘,成實宗跟俱舍宗。可是從唐朝中葉之後,我們中國人對小乘就不學了。到唐朝的晚年,俱舍跟成實宗已經沒有了,所以很多中國人不知道有這兩個宗派。這個原因我們要曉得,是不是中國人違背了佛陀的教誨?不是的。中國人是用儒、用道,用中國幾千年傳統的教誨代替了小乘。

  所以佛家教學根本就是十善業道。在中國古時候讀書人,不讀書人也不例外,他都接受到這種教育,所以十善業道對他們毫無困難,很容易接受,而且很容易落實。我們淨土宗的教學,最高的指導的原則,就是《觀經》裡面的「淨業三福」,三條十一句。第一條,它講的「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這兩句是孝親尊師;接著是「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四句是第一條,這是學佛的基礎,學佛的根本。這也是小乘教的基礎。所以我們中國幾千年傳統教育,從小就已經教好,已經養成了。所以大乘佛教一接觸就不會有困難。大乘的學者,歷代,無論出家在家成就的人非常非常之多,諸位看看《高僧傳》、看看《居士傳》,你就了解。

  有戒才會有定,如果沒有戒,人心浮氣躁,他怎麼會定得下來?定就是《無量壽經》上講的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我們想想我們今天做不到,我們的起心動念都是假的、都是虛偽的,我們的心不真誠,我們的心被環境染污,我們的心不平等,所以這個定沒有了。沒有定就不能開慧,沒有智慧就不能夠轉迷為悟;換句話說,就不能夠離苦得樂。因為這麼一個緣故,我們做了很深的反省,現在在這個時代,我們中國傳統的教育,儒跟道也斷掉,那麼佛教的小乘我們也不學了,所以現代直接讀大乘,無論是哪個宗派,包括淨土宗,都不能成就。

  我們知道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最重要的一個條件就是「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沒有這個條件是不能往生。這個《無量壽經》四十八願,大家都知道第十八願是教我們念佛往生,可是第十九願是教我們發菩提心。我們從《無量壽經》,三輩往生、往生正因這兩篇經文你去看,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最重要的,經典上講過,不管你是下輩、中輩、上輩,或者是一心三輩,都是有這一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所以我們執持名號念佛是方法,目的是什麼?目的要把我們的清淨平等覺念出來。清淨平等覺是我們自性的性德,要把這個念出來,跟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就相應了。所以古大德常常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什麼叫相應?就是與清淨平等覺相應,清淨平等覺就是阿彌陀佛。這是我們學佛,尤其是修淨土,希望在這一生當中成就,不能不知道。

  我們為什麼念佛念了這麼多年,我們的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都沒有把它念出來,原因在什麼地方?原因確實我們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迷惑,沒有明瞭。我們許多的煩惱習氣沒有放下,所以這下面就是說方法,一定要看破,一定要放下,把一切不善的念頭、不善的思想、不善的言行統統放下。你放下的愈多,你就愈明白。念佛人在這世間要學隨緣,隨緣不攀緣,我們的心永遠是清淨的。所以後面這十個字都是屬於戒律。因戒就得定,這真誠清淨平等是定,正覺是智慧,慈悲是戒定慧圓滿的落實。這樣的修學才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們在這個世間,無論是從事哪個行業,無論是過哪種生活的方式,你都會得到快樂、得到幸福。所以幸福美滿的人生是真的,不是理想,是事實。佛陀跟他的學生,他的學生裡面有菩薩、有阿羅漢,他們都得到。

  在中國,這個兩千年來,這些祖師大德、長者居士,他們依著佛陀教誨去修學,他們也得到。我看到我的老師,我的老師得到,我非常認真的跟他學習,我也得到了。所以破迷開悟,離苦得樂,只要我們如理如法的去修學,每個人都應當會得到。因為「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是我們自己的性德,這就像馬鳴菩薩所講的,「本覺本有」,這五條是我們本來有的;「不覺」,煩惱習氣本來沒有的。既然迷惑、煩惱習氣本來沒有,當然可以放下。既然是「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是本來有的,我們肯定可以恢復。

  淨土宗的修行方法是最方便的,最直接的,也是最穩當的,我們這二十個字就是《無量壽經》的總結,是《無量壽經》的總的方向、總的目標、總的綱領。我們念佛,每一聲佛號都跟二十個字相應,那你這念佛就有成就,就念對了。聲聲佛號與這個相應,我相信你們用三個月到半年的時間就能夠入念佛三昧。念佛三昧現前,你會感覺得你的煩惱少,智慧增長。對於佛法、世法很自然就貫通,對於西方極樂世界就不再迷惑。我們往生淨土,親近阿彌陀佛,你就有了信心,我們本身的問題就解決。

  回過頭來,我們再幫助別人,我們幫助社會、幫助這個世界。現在所講的,化解衝突,恢復社會安定,恢復世界和平。所以這些事情,就是化解衝突,恢復安定和平,都是從自己做起。從「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做起。這就是釋迦牟尼佛對我們現代人真正的貢獻。現在時間剛剛好到了,謝謝大家。

  下面接著同學們接受佛門的三皈五戒的傳授。三皈五戒是個儀式,這個儀式就是我們從今天起正式的依釋迦牟尼佛為我們的老師,我們發願發心做釋迦牟尼佛的學生。這個意義非常之重,我們要認識清楚。我們以佛為師,以戒為師,而不是皈依某一個法師,那就錯了。要皈依某一個法師,你在那裡製造麻煩,製造搗蛋,破壞佛教的團結和睦。法師做佛的代表,來傳授,來作證明,給大家作證明,不是皈依他。所以以後有人問,你皈依了?我皈依了,我皈依三寶。不是你是皈依哪個法師,沒有這個道理,是某一個法師給我作證明,證明我皈依三寶。

  我們對三皈依有個小冊子,《三皈傳授》,還有光碟,這諸位一定需要多看,真正了解三皈依的意義,你才能夠有受用。三皈依的儀式,我請悟行法師來代表做這個儀式,我們在此地的出家人都是諸位的見證人。好,現在我們就請悟行法師為大家主持儀式。

  主持人:非常感謝淨空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