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內部講話  (第一集)  1994/6/9  達拉斯佛教會  檔名:21-186-0001

  諸位同修,大家好,這次回到達拉斯來,看到道場同修們的修持都有進步,道場也漸漸上軌道了,這是令人很歡喜的一樁事情。這次回來,時間預先沒能確定,因為六月二十二號新加坡有個佛七法會。新加坡打佛七,這次還是第一次,過去那邊沒有打過佛七,請了我們台北圖書館同修去協助。我們也組了一個團,大概有三十個人,預定是二十號到達新加坡,二十二號佛七開始。佛七當中,每天晚上邀我去講「三時繫念佛事」,這個也非常好。三時繫念我們已經做了很多年了,但是佛事的內容從來沒有講過。這個佛事好像去年在此地也做過,你們在這個佛事本子裡面去看,裡面的開示的確非常的精彩。如果經文、儀規、開示要不能夠徹底明瞭,這個佛事的效果就很難達到圓滿。

  我們平時用功,方法很多,目的也不相同,即使是讀經、念佛,乃至於打坐,方法目標都不一樣。初學,我們的目標是修定,就是把所有一切分別、執著、妄想統統放下,讓整個心靜下來、定下來,這就是佛法裡面常講的三昧。三昧現前,真正得到心地清淨的受用。要想達到這個目標,念佛一定要老實念,所謂老實念,這裡面決定不能有分別、有執著,不能有妄想、有雜念,就像古德所講的「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就能夠達到這個效果。同樣一個道理,我們讀經,這部經展開,從「如是我聞」到「信受奉行」,無論經文的長短,經長,你修行的時間長,經文短,修行的時間短,還是這個原則,不能懷疑、不能夾雜、不能間斷。這經文一直念下去,一氣呵成,目標是修定,這是自受用,自己得利益。

  如果我們修行的方法在修觀,那情形就不一樣了。觀裡面是有定、有慧,比前面一種更要高明。這修觀是怎麼回事情?是把經裡面的理論、道理、境界,要跟我們自己身心融會成一體。那個境界就不相同,比前面一個境界更深、更大、更廣,那是高層次的修行。但是我們修行,當然每個人根性不相同,有人就可以隨文入觀,就達到這個高境界;有些人根性,中等根性以下的,實在講達不到這個境界。決定不能把胡思亂想當作修觀,那就大錯了,那就變成邪道,變成外道了。所以我們不是那個根性,沒有那個程度,要先修定,再修慧。

  觀到最高的是「定慧等學」,像三時繫念這個佛事是定慧等學。在做佛事讀到經文、讀到開示,自己要心境一如,所念的就是現前的境界,那是冥陽兩利。自己身心化成了法界,整個法界就是自己的身心,一切眾生在這個境界裡面得利益,那是真正教一切眾生都能夠得度。我們自己修這個法門,沒有這個功力,這個效果是達不到的。所以,這次有機會在新加坡把「三時繫念佛事」詳細講一遍,這很有意義。但是時間,大概我到那邊去講可能只講五次,因為佛七是七天,第六天大迴向,第七天就是三時繫念的佛事,要佔去兩天的時間。可能只給我五天的時間,一天兩個小時,十個小時,十個小時的時間細講這個三時繫念佛事可能不夠,我們就是簡單扼要的來介紹。所以,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一樁事情。

  另外新加坡有好幾個大學,暑期當中有大專學生的講座,本來是邀請我去講五天的。預定是十一號我到新加坡,安排這個講演,因為這次回到美國這一趟,把這個行程要改變了。我趕回去可能還能夠安排兩次的講演,就是我必須要提前到新加坡。我們預定七月份回來,回來之後,時間會比較長一點,我們想把蕅益大師的《彌陀經要解》,在此地再講一遍。講的方式跟過去就不相同了,我們一定要能夠契合這個時代大眾的根性,特別是年輕人,受過科學教育的這些年輕人。在中國、在外國,我們把最殊勝的佛法介紹給他們,這是很有意義的一樁事情,我們在這裡開始實驗著來做。

  我們的內部,大家要真正想得到佛法修學真實的利益,就一定要認真、要努力。依據佛在經典上的理論、方法,而達到經中所顯示的境界,這個樣子我們才能得到佛法殊勝的利益,真實的受用。修行是修正我們自己錯誤的思想、見解、行為,因此古時候真正的高人(我們今天講高手)修學,人家都是從根本修。有根本當然就有枝葉,枝葉是什麼?枝葉是表面,根本是存心,我們對人對事對物,我們要用什麼樣的心態,這是根本。這個根本說起來容易,說起來大家都能明瞭,可是做到很難。難在哪裡?難在我們的習氣太重了,這個習氣不是一生的,無量劫來的,比多生多劫還要多,無量劫來的習氣。什麼習氣?自私自利,貪瞋痴慢,起心動念都是這些念頭。念頭多,無量無邊,歸納起來不外乎貪瞋痴慢,再歸納起來就是自私自利。這是錯誤!是嚴重的錯誤。

  沒學佛的同修不知道,學佛的同修都曉得,學佛做什麼?求解脫。解個什麼?脫什麼?實在講沒有幾個人能搞清楚,含糊籠統。這樣的修,修一輩子還是迷惑顛倒,還都沒搞清楚。所以講殊勝的功德利益,到底怎麼個殊勝法,哪些是功德,什麼樣的利益,也搞不清楚。這些話說清楚了、說明白了,就是我們一生真正的幸福快樂,這就是殊勝的利益了。要怎樣才能得到我現在幸福,我一生幸福,我來生更幸福,永遠快樂,這就是殊勝真實的利益。怎麼修?那得有功夫,有了真的功夫,我們的幸福快樂才能得到!就是佛家講功德,這叫功德。你沒有真正的功夫,這個幸福快樂得不到的。什麼樣的功夫?把自己煩惱習氣克服、降伏,這是功夫。

  你看《金剛經》上講,「云何降伏其心」,「應云何住」,一部《金剛經》就講這兩個問題。降伏其心,什麼心?貪瞋痴慢的心,妄想分別執著、自私自利的這個心,你怎樣能把它降伏,這是功夫。我們的心到底要安住在哪裡?佛在金剛般若法會上,就是開示這兩個問題,這兩個問題是須菩提尊者提出來的,釋迦牟尼佛為他解答。般若會上,真的要是很利的根性才能明瞭,中下根性的確是很困難。念《金剛經》的人很多,真正降伏其心的沒有看到幾個,經念是念了,沒用處,心降伏不住。

  可是在淨宗這個法門,淨宗法門的殊勝、好處,一切諸佛讚歎、提倡,就是它比「般若經」容易。它是指方立相,也就是用現在的話來講,它是落實在我們生活的層面上,那修學起來容易多了。譬如說,我們心要安在哪裡?我們把心安在西方極樂世界,這就沒錯了。可是「般若經」上沒有講西方極樂世界,安在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就落實了。心要住在哪裡?真的要住在西方極樂世界,心住在西方極樂世界叫真念佛!念佛不在口念,口念不念不要緊,心上真有!

  我這次回到台北沒有多久的時候,有個老居士來看我,是個老太太。念佛念了很多年,也很用功,一天到晚佛號都不離口。來告訴我,她說法師,我念佛功夫不得力怎麼辦?我就告訴她:你所以不得力,總是你還有牽腸掛肚的沒放下,這是障礙,你要一切都放下,尤其年歲大了,念佛堂,特別是佛七的念佛堂,主七師常常掛在口上提示大家,放下身心世界,一心專念,那就對了。她就告訴我,她說:師父,我什麼都可以放下,我就那個孫子放不下。我說:你能把你的孫子換成阿彌陀佛,你就成功了。就是這麼回事情!她並沒有一天到晚念著孫子、孫子,她沒有念,她念阿彌陀佛,她心裡想孫子,這有什麼用處?她念這麼多年的功夫不得力,毛病就出在這裡。我們俗話說,心上人!心上最牽掛的那個人,她牽掛的是她孫子。我說你心上最牽掛的那個人要是阿彌陀佛,你上上品往生。

  所以,《金剛經》上講「應云何住」,就是講這個問題。我們這個心就要住在阿彌陀佛上,把阿彌陀佛當作自己的心上人,是真的,不是假的。一切時一切處第一個念頭起來就是阿彌陀佛,口裡頭念不念不要緊。口裡有阿彌陀佛,像老太太心裡孫子放不下,那就是古人講的「喊破喉嚨也枉然」,你的功夫怎麼會得力!這是我們今天要想成就不能不講究的。心上只有一個阿彌陀佛,除了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這叫一心專念,一心繫念。《無量壽經》上講的「一向專念」,向是方向,一個方向專念,才能夠跟經上講的完全相應。我們完全接受了,依教奉行,這個功德利益真正不可思議!

  我們在這個世界時間很短,幾十年,一彈指就過去了,這個世間有什麼好留念的,尤其現在亂世!無論哪個國家地區都是亂。亂世對我們來說是個很好的增上緣,我們對這個世間沒有貪戀,感覺得樣樣都失望,好!一心嚮往西方,這是好增上緣,應當要捨下、要放下。真正一心向佛,一切放下了,我們在這個社會上表現是不是很消極?不是的,如果表現得很消極,那他的修學決定是有偏差。他表現的是格外的積極,對於苦難眾生,他有特別一分真正的愛心,這是從真誠心裡面流露的大慈悲,必定的。真實心起作用就是清淨、平等、慈悲,如果清淨、平等、慈悲這個作用不能現前,他的心縱然一切放下,他還是迷,他還是污染。什麼污染?無明污染了他。

  所以我們污染有兩種,一個是無明,一個是妄想,是兩種污染。心清淨了、定了,妄想沒有了,但是有無明;如果沒有無明,他表現在對人、對事一定是真誠、清淨、平等、慈悲。所以,這個不能透出來的話,心縱然很定,我們曉得,他這兩種障礙去掉一種,還有一種沒有去掉,就是無明障礙了他,所以他的慈悲心不能夠現前。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了解這個事相,這個事實的真相,我們就好修了,就知道怎麼學了。裡面如何修養?外面如何來加行?外面,我對人不慈悲,我要學著慈悲;我不清淨,要學著清淨。外面這樣勉強學,內外有相輔相成的效果,使我們的成就能夠提前,有這個效果。依照經典的理論、方法,契入經中所說的境界,經裡面的境界就是佛菩薩他們真實幸福快樂的生活。他們能夠有這個受用,我們也要得到這個受用,這是我們學佛真正的目標。

  所以,道場在這邊建立,的確是三寶加持,有這麼一個清淨的道場。大家特別要記住「清淨」這兩個字,我們心清淨、身清淨、言語清淨,我們道場清淨。一切都能夠如法的修持,對內、對外要知道隨緣不攀緣,你才能真正達到身心清淨。無論什麼事情順其自然來成就,不必要設定我要想怎樣做、怎樣做,做不成功就煩惱了。為什麼不順其自然的好?修行,我們有自己的學風與道風,接引大眾要隨緣。佛法自古以來,是師道!所以它跟宗教不一樣。宗教是出去拉信徒,佛教裡頭沒有,拉信徒就錯了。佛教是師道,師道是「只聞來學,未聞往教」,是你自己恭恭敬敬有求道之心,慕道之心,到這裡來求法的,哪有拉你來的!沒這個道理。

  他怎麼知道這個地方有道,有好東西?我們要介紹,我們可以介紹,不勸他到這兒來,可以跟他說明佛教教學有什麼什麼好處,不勸他到這兒來。他聽了之後,他覺得這個不錯,「我也想去」,那好,你去!我們不拉你來。我們介紹給你而不拉你來,不勉強你來。切記,更不可以叫他到這裡來問他要錢,那就更糟糕,諸位這個要懂得。如果拉著人來,要他到這邊來捐助的話,這個往往收的效果很小,害處很大,嚇得他不敢來了;不但他不敢來,別人看到也不敢來了,「那個地方要錢」!這把一個人一生聞法的機緣給斷掉了,這個罪過就很大。

  現在有很多人不明白這些道理,以為到處募捐、化緣,好像都是很正常的,這是他沒有能夠深究。積非為是,這是很大的一個錯誤。我們過去在台中求學的時候,台中是個長年講經的道場,李老師道場裡頭有三條戒律,「不拉信徒」;「不化緣」,道場裡頭決定不化緣,不向人要錢;第三個,「絕不勸人受戒」,不勸人吃素,不勸人受戒。勸人吃素、勸人守戒,人家嚇得也不敢來了。這才能夠接引廣大的群眾。至於他願意出錢出力,是他自己發心的事情,決定不能夠勉強。假如是別的道場到我們這個道場化緣,那就是更大的錯誤了;換句話說,簡直沒有把你道場看在眼裡。這是屬於侵略的行為,如果我們好像真正有必要,想在你的道場化緣,應該怎樣?應該請你的住持,別人不行,要請住持,住持代我化緣,這個可以,這是對的、合理的。住持不打招呼,當家不打招呼,就在你的信徒裡化起緣來了,這是很大的罪過!這是破壞道場,破壞六和敬。你們如果頭腦冷靜想一想,你就曉得後果非常嚴重。

  你到信徒家裡化小緣,那個還勉強的能過得去,道場裡頭不可以,把大眾嚇跑了。嚇得他以後不敢再來,他在外頭宣傳:那個地方道場要錢的,不能去,千萬不能去!還阻止許許多多人聞法的機緣。這個我們必須要知道,要能夠辨別清楚,那是一點點小利,一個人一生當中能夠聞到正法,這才是真實的大利,不可以因小而失大。何況障礙眾生的法緣,果報是愚痴!破壞道場弘法利生,果報是阿鼻地獄!划不來,這個要知道。你說某個道場,某老和尚託我來化緣的,他沒錯,他沒有叫你到道場去化緣,他沒有叫你這個。你在你的親戚朋友當中那是可以的,勸化是可以的,但是道場不可以。就是道場普通都不可以,何況法會,或者是講經,那就更不可以了。這是一點普通常識,我們應當要曉得要記住。

  我們的修持,決定要依「淨土五經一論」,這是我們理論上的依據。在行持上,處事待人接物,一定要把「三福、六和、三學、六度」要做到。從這個基礎上再往上提升,就是「十大願王」,十大願王就是我們頭前所說的,是自己的身心跟法界完全融成一體的境界。所以十大願王,我們初學的人確確實實沒有法子達到那個境界的,那是要有前面的基礎,向上提升就是這個境界。所以我們要認真、要努力。修行就是改過自新,我們今天常講的改進,把自己的毛病習氣改過來,我們就有進步,就向上提升了。每一天能改,每一天就有進步,一天能改一條,三年,雖然不能講聖人,賢人是可以稱!一天一條過失都沒有改,都沒有發現,這一天是空過了;你念經、念佛、拜佛都是空過。發現自己的過失,我在過去講過,那就是開悟、就是覺悟。把這個毛病改過來這叫修行,這就是功夫,這叫真幹!否則都是假的。自己要做,同參道友在一起要互相勉勵的去做。

  這個道場的發展,有諸佛護念,有龍天護法善神照顧,這些都是事實。我們自己要認真、要努力。希望利用這個場地,在自己一生當中有真實的成就,這個真實成就,就是我這一生當中確確實實過得非常幸福,非常幸運!來生決定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不退成佛!我們如何報答佛菩薩的恩德,如何報答一切眾生的恩德?在每天迴向偈裡面念的「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這樁事情也要常常放在心上。報恩的心,這是一個動力,推動我們認真努力的去工作。我們看清楚在這個大時代,他所需要的就是弘法利生,如何將正法發揚光大,這是我們現前唯一的一樁大事業,我們要做的。

  這次我到大陸,去看了幾個學校,我在上海復旦大學,他們學校陳副校長,跟學校一些領導的幹部、一些教授們交談的時候,我建議他們學校最好成立一個小組,將我們中國的《四庫全書》做一番整理。乾隆當年編這一套書,可以說是蒐集材料,沒有把它分類整理。所以像東西雖然是多,用起來很不方便,找東西很困難。《全書》,我們501的樓上也有一套。所以我建議他,我們可以重新的把它整理,重新編排,編一套分類《四庫全書》,他們聽到我這個建議很高興。

  怎麼分法?我說不要照古時候那個分法,古人應用的跟我們現在應用的不一樣,現在分工分得很細密。我說你的分類方法可以按照你學校,現在文學院,文學院最多的,理工學院也有一些,也有些資料,像研究所裡頭,你現在學校裡頭有多少科目,依照這個科目來分類。將來這些東西,研究的學生、研究員他們使用就非常方便,我這個提議他們接受了。我說我全心全力來協助你、來幫助你,他們現在在做這個計畫。

  同樣的,我們的佛經,《大藏經》,也要重新整理,現在《大藏經》裡頭的分類方法,我們用起來也不方便。這都是從前古人搞的,跟現代我們的生活方式需求不一樣。何況這幾年來,全世界智慧財產權的保障,喊得非常響亮,每部《大藏經》後頭都是版權所有,翻印必究。因此沒有法子普及,它都有版權,我們都不能翻印。想來想去怎麼辦?我們自己重新編一套《大藏經》,我們的藏經不要版權,歡迎翻印。將來大概全世界流通的藏經,就是我們這部藏經會流通的最多,因為沒有版權!一定要這個做法。既然要新編,我們就有新的分類法,新的分類法,我在台北找我基金會的那些同修們,給他們研究。

  我說新的分類依照宗派來分,古時候我們的佛教,大小乘十個宗派,以這個為基礎可以再細分,分成宗派。像我們淨土宗的,《大藏經》那麼多,我們也看不了,也不需要,我只要看這一部分。要用這個分類法,淨土宗這一部分我們拿到,我們就夠用了。所以分的方法,是按十個宗派這個構想來分。將來真的要是發行,要是對外銷售的話,有很大的方便。有些人他不需要買「全藏」,他只要買一部分,我這個單獨就可以流通。修淨土的人多,淨土這一部分可以多印一些、多流通;有想買全藏的,十個宗合起來就是「大藏」。分開來一個宗,我們有「淨土藏」、有「禪藏」、「天台藏」、「賢首藏」,這樣一部一部的,全部集合起來我們稱為大藏。我們用這個構想來分類,將《大藏經》重新做一個整理,嚴格的來審查。

  審查最嚴格的,標準,當然「經」審查的標準就是真假,有沒有偽造的,辨別真假。這些祖師大德們的著作,審查的標準,他是不是真的有證果、真的有開悟,這是對祖師大德審查的標準。真正開悟的人,真正修行證果的人,有修有證,他的著作沒有問題,決定是正知正見。現代人的著作,證果是沒有了,那談不上。但是開悟、真修,他真正修持,真正有學有修,大致上知見也不會太離譜,這個可以作為標準。如果他在修學上有欠缺的地方,我們就要格外留意,他的東西可不可以收入藏經。要用這個做標準,決定不能用人情,「這個法師跟我交情不錯、很好,你的東西我把你收到藏經去、入藏了」,那就錯了。

  所以,我們重新編這部藏經,我們在審查經典上,要像《龍藏》那樣的嚴格。校勘,《大正藏》的校勘比其他的本子優越,他的校勘好。但是收經收得多,特別是註解收得多,《卍續藏》收得多,日本《卍續藏》收得多,註解收得特別多,對於研究經典、學講經的人,的確是很好的參考資料。所以說每一個「藏」的長處我們都把它採取,缺點我們捨棄。我們將來編的這一套,就是所有藏經裡頭最優越的、最好的一個本子。現在我們做這個工作,比前人做的確要方便多了。前人不要講太前面,像清朝末年,楊仁山「金陵刻經處」,我們去參觀,那很辛苦!一塊一塊方版字刻上去。

  再近一點,抗戰之前,江味農、徐文蔚這一班老居士們在上海倡印,我們現在叫《普慧大藏經》,是用鉛字排版的。這個藏經沒有完成,因為七七事變抗戰開始之後,這個工作就停頓下來了。所以他印的東西不多,但是校對的是非常之精確,下過功夫,本子雖然不多但是很可貴。現在台北佛教書局廣定法師編的《佛教大藏經》裡面,把他這一部分東西收進去了,這是比較近的。所以木刻版跟鉛字排版都非常辛苦,工程浩大。我們今天方便,用電腦,所排的版輸入磁碟片裡頭,這個比他們那個講的時候進步得太多了。木刻版本的版,你看看「金陵刻經處」好大的一棟房子,兩層樓房叫經版房,架子上一塊一塊木頭版疊在那個地方,那麼大的一個房子裡面才放了十三萬片,一片一片的,十三萬片。所以,近代科技的進步,古人要是看到了,真是羨慕不已。

  現在我們磁碟片小小的、薄薄的一片,容納的東西比他那裡多得多。我們這個「藏經」構想完全用電腦,完全輸入電腦磁片裡面,這個《大藏經》是電腦磁片的《大藏經》,排版我們要認真來研究,我們希望能以十年的時間完成這個工程。將來這個磁碟片可以流通到全世界,我們沒有版權,歡迎拷貝。至於印這個書,這個事情我們可以不要考慮,為什麼?有很多人願意發心印,只要我們這個東西提供給他。電腦印出來之後,現在的印刷技術非常的進步,從電腦印出來的字非常之美,直接就可以拿去照相做版了,現在我們在台北就用這個方法。所以很多書,新書(大概明天又有一批書到)你們看統統都是電腦排版的,從電腦印表機上印出來之後,他們拿這個就去做版。這是科技進步,對佛法流通有很大的幫助。

  所以,我們只要做電腦工程這部分就夠了。至於印書,我想在台灣,我就交代給佛陀教育基金會,讓他們去印。在大陸,我們可以送給金陵刻經處、上海佛學書店,規模比較大的,他們拿到我們這些東西就可以印書。我們有這麼一個任務,有這麼一個工作,我們的力量都要向這上面來集中,這是一個大工程。

  第二個大工程,就是如何把佛法對現代人宣傳,這也是個很大的工程。就是我們要在經典裡面選擇,現代人生活所需要的這些經論,這些理論與方法,能夠幫助我們現代人離苦得樂,這是佛法修學的目標。選擇這些東西,然後用什麼方法把它表達出來,讓現在人一看就懂,看了就歡喜,就能接受、就能夠依教奉行,他才能得到真實的效果。所以要把這些經論,把古人這些註疏,要用現代的白話來把它表達出來,這是我們要做的第二個大工程。

  第三個工程,就是把第二個這些部分、這些材料,把它翻成外國文字,向全世界流通,我們這個道場建立在這裡就很有意義了。所以,這個道場不是做法會的道場,不是搞超度的道場,也不是幾個人在這裡念念佛、拜拜懺,不是這個道場。我們這個道場有時代的使命,有歷史的任務,希望大家能夠朝這方面去想,從這方面去做,那就非常有意義。我們這一生不會空過,這一生過得非常充實,有價值、有意義。這是現在一般人的思想,我們自己更清楚,我們現前、未來的果報無比的殊勝。這就是我們道場往後發展的方向,我在此地簡簡單單的向大家做一個報告。

  也許有同學問我,我們工作什麼時候開始,佛法講緣,現在人講條件,我們今天的條件還不具足、還不夠。條件裡面,最重要的條件是人才,有真正發心的人才,真正發心將我自己一生投注在這個事業上,把這個工作當作一生唯一的一個事業來做,有個十幾二十個人,我們的工作就可以開始了。我們現前道場的設備,提供這二、三十個人是夠用了,在我們想像將來的發展,也只能到二、三十個人。真正志同道合,捨己為人,為佛教、為眾生,這樣偉大的情操、胸懷,這樣的人的確不可多得。有二、三十個人集合在這裡,那就不得了!能夠捨棄自己,為一切眾生。

  其次是設備,設備都不太難,不太困難。我們的藏書,要做這個工程來講,我們的藏書還不夠用,我們現在不同版本的《大藏經》只有十種,至少要有二十種。我們現在曉得中文本的《大藏經》,不同版本的有三十多種,我們至少還要蒐集十種以上不同版本的《大藏經》。不過這一層我覺得困難不大,如果我們真的要做,我們借也可以借得到。紐約沈家楨居士那邊收藏的完整,他這麼多年來到處去蒐求,他那個圖書館我去參觀過,相當豐富。所以必要的時候,我們可以向他借用。

  另外一個就是電腦設備的擴充,這個也都不成問題。所以,真正發心想做的話,現在的問題就是人才,問題是人才。要真正肯發心,真正有這個認識,知道這個事業偉大,知道這個事業真實,值得我們一生奉獻自己的身心來做這樁事情,我們要這樣的人。人到哪裡去找,到哪裡去求,這就是我們做不到的了。人究竟從哪裡來?我們要求佛菩薩把人送來,我們自己去找找不到的,他找我們也找不到的。這是緣的聚合,三寶加持,三寶的護念,才能夠圓滿的成就。

  所以,我希望我們自己的同修,能夠對道場修學、發展的方向都能夠明瞭。我們有個共識,有個共同認識,有個共同奮鬥努力的方向、目標。一切不要為個人想,個人太渺小了,為個人想,利益太少太少,充其量你這一生幾十年當中,生活過得舒服一點而已。實際上也不見得舒服,為什麼?腦子裡還胡思亂想,那真正叫愚痴!為佛教想,為整個佛教著想,佛教是什麼?教化一切眾生。令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你朝這個方向去想,你的心量自然就大了。心量大,人就舒服了、就自在了;心量小,造罪業,就有災難。我最近還聽一個人說,我都沒有留意,沒有注意到,有個人跟我講,他說現在我們台灣人福報享得太過份,可能會有災難。他說有些看相的人看台灣人,現在台灣人的五官慢慢縮小,接近了,這都不是個好現象,這是表心量小,展不開。我說我還沒有注意到。這個社會亂世奇奇怪怪的事情很多。

  我聽說最近大家都念《無量壽經》,這個好事情。《無量壽經》,我們在第一個過程修學,著重在定,著重在清淨心,著重在根本智。這個根本智就是戒定慧三學一次完成。所以讀誦,老老實實、誠誠懇懇的去讀誦,一個字一個字念得清清楚楚,字字分明,速度不快不慢。念的時候,要緊的是不分別,不要去想經裡頭的意思,就是一直念下去,這個方法是修定。如果我一面念,一面去想這個意思是什麼,定就沒有了,心裡面又打妄想了,定沒有了;定沒有了,戒也沒有了,慧也沒有了。所以不要去想經的意思,念的時候意思自然就出來了,那個不要緊,你沒有去想它,這個無所謂,沒關係。但是你也不要去想,雖然意思現前了,也不管它,繼續往下念,根本就不理會,這就對了。目的是戒定慧三學一次完成。我們這種功夫實在講古人是用五年,五年用這個功夫來修定,修根本智。

  諸位要知道,古人的心比我們現在人心單純得多。古時候社會風俗淳厚,妄想就少,還要五年!現在我們是頭腦這麼複雜,外面花花綠綠的誘惑力這麼強大,五年不行!五年不行,我們還嫌什麼太長,五年還太長了。所以你想想看,現在人的成就跟古人比,為什麼比不上古人,就了解了。古人五年可以收心,現在人說老實話五十年都收不了心!你看看現在人好多,愈老都不老實,是不是?我們在聖荷西,聖荷西那邊有個鄰居八十多歲了,去年還結婚,娶了一個六十多歲的太太。你想想看,哪裡能夠跟古人比!古人差不多五十歲之後他心都定了,這是真的,我們今天七、八十歲心都不定。

  所以,現在修行比從前難!現在要能定下來,古人佩服,古人到我們今天社會也不行,一樣的道理。我們生活在他那個環境裡頭,我們似乎也能定得下來;他們到我們這邊,八十歲也定不下來,環境不一樣。這個要知道,了解這些事實,我們才曉得我們應該如何用功,如何來收心,來迎頭趕上。我們今天能做到的,這個功力決定超過古人;換句話說,古人有五十分的功力就能達到這個境界,我們今天要達到他那個境界,一定要八十分、九十分的功力不可,這一定的道理。所以在末法時期,祖師大德給我們提出忠告,除了念佛之外,其他的法門沒有一個法門能成就,原因就在此地。不是現在人不如古人,是現在的環境跟古時候的環境不同。那個環境淳樸,容易攝心,現在的環境誘惑力量太大,很難攝心,道理在這個地方。

  大家在一起相處,特別是在一塊共修,「六和敬」是真實的基礎,如何能將「六和敬」落實在道場,實在講最重要的一個方法就是忍讓。一定要能包容,處處能夠謙虛、能夠忍讓,六和敬才真正能夠落實在道場。彼此不相讓,小小的事情就爭執、就計較,這絕對不是好現象。我們中國俗話常講「家和萬事興」!道場裡面的住眾要和睦,道場大眾跟我們信徒要和睦,四眾是一家。不但四眾是一家,在佛法的概念當中,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家。我們住在這個地方,我們照顧自己,我們所有的鄰居我們也都照顧,跟照顧自己是一樣的。我們能夠照顧這些鄰居,這些鄰居也照顧我們,這一定的道理!我們見到這些鄰居,雖然我們今天言語不通,見到他,面帶笑容親切打招呼,他能體會得到。他雖然現在不懂佛法,沒有學佛,他似乎跟我們有界限,我們跟他的界限已經磨掉,已經沒有了。這個樣子兩、三年,我相信這個地區的人統統都念佛了,這個小城就變成一個佛化的地區了。這一點要是做不到,這個道場在此地白建了。你們要有這個雅量,要能夠容納一切,什麼事情要能忍、要能讓。功德才能修得圓滿!

  要真正能夠親切的關懷別人,照顧別人,那你自己一生都會有人關懷你,都會有人照顧你,這是因果報應!善因一定得善果,惡因一定有惡報!現在這個社會的因果報應,大家要冷靜仔細去觀察,非常明顯,真的就擺在我們眼前。這兩天短短的時間,我們都談些家務事情,沒有不能解決的事,凡是出問題,說老實話都是粗心大意,照顧不周到,服務不周到,才會出問題。小而家庭,大而國家、世界,一個道理,只是把範圍擴大而已。中國大陸那麼大的國家,現在經濟開放,當然開放裡面有不少問題,也就是我剛才講的,照顧不周到,才發生問題。開發只在沿海一帶,這就是不周到的地方。應該怎麼做法?全方面的開發,從沿海到內陸,每個縣市都向這個目標去做,人心就平了,社會就安定了。人心能振奮得起來!

  美國有很多地方是我們好的借鏡,它的長處很多,缺點也有,我們能採人家的長處,改進人家的缺點,那我們比人家就更殊勝、就更好了。所以,小一個家庭,我們一個道場,要記住要求進步,我們自己本身的缺點要改,看到別人不好的地方,我們要記住我們有沒有?沒有就很好,有也要改過,要接納別人的建議。如果說別人是冤枉了我們,誤解了我們,我們怎麼辦?我們也要誠懇的接受,為什麼?你要是不接受,以後沒有人敢給你建議;換句話說,你的過失永遠沒有人說,你自己也不知道,這就害了一生。

  我們讀歷史,唐太宗之所以偉大,之所以被後人尊敬,就是他是非常歡喜接納意見的,什麼人給他建議他都歡喜。有的建議是錯誤的,他都接納,旁邊的人說,這是錯的。他說如果我不接納,以後誰還敢給我建議!高明!他建議錯誤的,我不做就是了。好的,好的我照做,不好的,我不做就是了,我歡歡喜喜的接受,這對!這都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至於在經典上,古來祖師大德這些教訓上面,我們應該要怎樣學習?明天還有一點時間,我再詳細跟諸位來報告。

  希望我們的修學能夠走上一條很踏實的道路,佛法修學如果跟生活脫節了,那是假的,那個東西誰要學它?所謂學以致用,學了馬上就有用,用在哪裡?就用在生活上,用在穿衣、吃飯上,用在處事待人接物上,學了馬上就有用處。這個東西學了沒有用處,談玄說妙的,我們不學它,那個在現在來講浪費時間、浪費精力,我們不搞這些。我們搞的這個非常踏實,學了立刻就有用處,立刻就能收到效果。這樣的東西大家才喜歡,才是大家迫切需要的,我們要在這上面講求。好,我們明天在講完之後,再留一點時間,同修們有什麼問題的話,我們都可以提出來大家研究、討論,這樣就更好。好,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