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行策大師淨土警語菁華  (第三集)  1994/3/30  聖荷西  檔名:20-007-0003

  請看講義,從第十一段看起:

  【十一、凡我同倫,宜各痛念娑婆險惡,早求出離六道,捨穢取淨。毋騖虛名,毋執空見,毋受高帽禪和口頭三昧惑亂,毋求旦夕速效,動諸魔事。恆以念佛為正行,勉修眾善為助行。淨念相繼,願行相資,自然千穩百當。】

  這一段開示也非常重要。『同倫』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同志,志同道合;我們同依一部經論,同修一個法門,這就是同倫的意思。『宜』是應該,應該各人要『痛念娑婆險惡』。如何真能做到痛念?那必須對娑婆世界要有徹底的了解,這樣的厭離之心才能夠真正的生得起來。世間人往往為名利所誘惑,把娑婆真實的環境錯認了,迷惑了,不知道輪迴路險。昨天跟諸位報告過,六道輪迴決定是每況愈下,也就是一世比一世苦,一世不如一世,這真的叫「險惡」,險是路險,惡是惡報,果報太惡了,太可怕了。大師苦口婆心的勸導我們,真正想出離六道,只有念佛這一條路,這一生當中千萬錯不得。

  達拉斯有一位老同修,過去我在那邊講經,負責錄音、錄影,就是這位同修他負責任的,廖元德居士。昨天早晨,那英琦居士打個電話告訴我,廖居士最近病得很重。去年我們打佛七他參加,我在佛七當中講演的時候,他每天都來給我錄影。人氣色也很好,館長看到非常歡喜,他自己也認為他的病好了。佛七之後我們離開達拉斯了,不曉得是什麼因緣,有人拉他去學密去了。我們這一次去的時候,他病得就非常嚴重。他的家人,我們想去看他,他的家人拒絕,不歡迎任何一個人去看他,那我們也只好作罷,就沒有去看他了。他跟那英琦是非常要好的朋友,那居士在那邊是教書。那居士告訴我,他前天在改卷子的時候,給學生改作業的時候,忽然看到廖元德坐在他旁邊。他非常驚奇,他想大概是眼花了,常常想他,也許是幻覺。到上課的時候,又看到他坐在第一排,他就曉得不對,這一定有問題。就打電話給廖太太,說出這個事情,他說我一定要來看他,他太太就同意,說你趕快來。見了面之後他就問他,你是不是找我?他點點頭,是找他。這我說生魂出竅,在課堂裡面的時候來找他。總算他這有善根,求他幫助。那居士見面勸他念佛,他伸出一個指頭,那居士說:你的意思是不是你現在一心念佛了?他點頭,他現在一心念佛。然後又伸出兩個指頭,那居士就不曉得什麼事情了,想了半天他想到,是不是還有兩天的意思?果然沒錯,兩天。今天下午,我們這邊的時間兩點鐘往生了,往生的瑞相很好。還是臨終的時候回過頭來,念佛求生淨土。那居士給他開導,勸他一心念佛求生西方,記住到西方之後再回到娑婆世界來度眾生。這個是善根非常深厚,被人家拉跑了,他臨終還能回來,這不簡單。今天我們達拉斯那邊同修,幫他助念的人很多,這個緣很殊勝。

  這個就是一定要知道,輪迴路險,三途苦惡,一定要知道。人生非常的短暫,一定要『早求出離六道』。要真正的有這個心、有這個願望,這是大師在前面已經給我們說得很多了。『捨穢取淨』,「穢」是穢土,我們這個世界;「淨」是淨土,西方極樂世界,這就對了,西方極樂世界決定是真實的。底下幾句話,都是念佛不能往生的大障礙,大師在此地特別提出來警惕我們。第一個是『虛名』,我們一般講的名利,名利是假的。我通常勸初學的同修,沒有學佛之前,先將《了凡四訓》念三百遍。為什麼叫你去念《了凡四訓》?讓你知道因緣果報是真的,讓你知道這命運是真的,「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你如果把這個事實真相搞清楚了,道理搞明白了,你的心自然就定了。你命裡面有的,有的就決定是有,無論到哪裡統統都有;命裡沒有的,走到哪裡也沒有。人,一個凡夫,很難超越命運,念《了凡四訓》就明瞭了,就真正懂得了。同樣是這個好的環境,好環境裡面也有運氣很不好的,窮途潦倒的,非常惡劣環境裡面也有人在那裡發財的,為什麼?命不同。了凡先生相信自己的命運,所以他一生幾乎都在定中,心清淨,知道一生統統是命裡注定的。所以名利要放下,命裡有的決定是有,你想丟都丟不掉;命裡沒有的,用什麼方法去求也求不來。人如果不能夠了解這個事實真相,這句話說得容易,做到的人很難、很少。

  『毋執空見』,這是講修行人。修行人,修般若的一昧執著空,那是錯誤的,那叫惡取空。『毋受高帽禪和口頭三昧惑亂』,這就是有一些參禪的勸你去參禪,禪裡面可以得定、可以大徹大悟,你不要受他的欺騙,不要為他所動搖,不被他迷惑。再有,不可以『求旦夕速效』。念佛這個功夫水到渠成,不可以操之過急。有些人念了兩個月的佛,怎麼我還沒有得到一心?還沒有得到三昧?哪有那麼快的!所以這個都是容易著魔事的,名利心重容易著魔,執著空也容易著魔,參禪、念咒、求感應、求神通,這都容易『動諸魔事』。如果我們把這些統統捨棄了、統統放下了,不求神通,也不求感應,一句佛號念到底,這就正確。

  所以『恆以念佛為正行,勉修眾善為助行』,「勉」是勉勵自己、勉勵大眾,斷惡修善,老實念佛。一切善行裡面,是以推薦淨宗、介紹念佛為第一大善,沒有比這個更善的了。我們努力去做,前面說過了,隨緣隨分的去做,這樣做得自在。如果有人接受了、有人明白了,有人回心專信、專願、專念,他往生了,你幫助一個人往生,這個功德就非常不可思議!大慈菩薩講過,你能夠幫助兩個人往生,就比你自己念佛要強得多了。你幫助兩個人往生就是成佛,那兩個人往生成佛了,他一定會想到,我為什麼能這麼早成佛?得力於某人的勸告、某人的介紹。諸佛菩薩絕對不忘這個恩德,他念念在心;換句話說,他念念都加持你,念念都保佑你,自己往生淨土助緣就多了,有人幫助。你能夠勸上十幾個人往生,大慈菩薩說,你就是真的菩薩。不是說受菩薩戒就是菩薩,真正幫助十幾個人往生,這個人真的就是菩薩。在我們想像,這個人縱然他不念佛,他只要有信有願,他不念佛,他臨命終時,那一批人一定擁著阿彌陀佛一起來接引他,為什麼?他跟西方世界那個緣太深了。所以我們曉得,一切善行裡面,這個真的是第一善行,沒有比這個善更大,沒有比這個善更真實。我們這一生一定得到善果,再加上自己肯念,這個功德就更殊勝,沒有不往生的道理。『淨念相繼,願行相資』,「資」就是相輔相成的意思。願幫助行,行幫助願,『自然千穩百當』,所以這個法門是最穩當的法門,人人能修,人人能成就。再看下面一段:

  【十二、一心念佛,以求速生安養,然後乘本願輪,運大慈悲,分身散影於十方剎土。尋聲救苦如觀世音,誓空地獄如地藏王。拔一切眾生苦,與一切眾生樂。攝一切眾生,同覲彌陀,究竟安穩,方是丈夫。望諸上善友,幸審擇之。】

  我們一心念佛,求生淨土,這個『安養』就是極樂世界的別名。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個真信的人、真願的人,巴不得馬上就去,絕不願意在這個世界還多待兩天、多耽誤幾天,他不願意,要快去。快去再快回來,『乘本願輪,運大慈悲』,這是講倒駕慈航,到達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再回來。諸位要知道,這個不能不知道的,到達西方極樂之後再回來,絕對不是我們現在這個身。為什麼?現在這個身就是一個身,不能分身,到達西方世界再回來是分身回來的,自己的本身還在極樂世界,還在阿彌陀佛身邊,沒有離開阿彌陀佛。分身到娑婆世界來,分身到無量無邊剎土,哪一個地方與我有緣的都分身過去了。不是說到西方極樂世界,回來之後就離開極樂世界,不是這樣的,那我們就想錯了。所以一到西方世界就有這個能力,這種能力通常來說,在我們一般講,要證得阿羅漢果才有這個能力,至少在小乘是三果斯陀含,他有這個能力,他有神足通,神足通就是他能夠飛行變化。我們中國小說《西遊記》,孫悟空七十二變,他那個變化能力不止七十二,能力超過孫悟空太多了,這是講三果羅漢。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縱然下下品往生,我們在《無量壽經》上看過的,他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又得到十方一切諸佛如來的加持,於是他的神通道力幾幾乎乎跟佛相似,你說那個能力多大!所以他有能力分身,盡虛空遍法界,下下品往生都有這個能力,這是我們要知道的,也就是說明我們為什麼要早生極樂,理由就是在此地。十方世界去度化眾生,就像觀世音菩薩一樣,千處祈求千處應,與十方世界有緣的眾生感應道交,這種行持就是觀世音;弘願至深,地獄不空誓不成佛,這就是地藏王,所以集觀音、地藏,一切大菩薩在一身,統統具足。

  『拔一切眾生苦,與一切眾生樂』,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這個就是行善,這是行的大善。怎樣拔苦?怎麼與樂?那先要知道,苦從哪裡來的?苦從迷來的,樂是從悟來的。所以菩薩所行的就是幫助一切大眾破迷開悟,使一切眾生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都能夠明瞭。宇宙就是自己生活環境,人生就是本人。真正明瞭,真正覺悟自己與自己生活真相的人,他就自己能做主了。所以離苦得樂是各人自己的事情,佛菩薩幫助我們的是破迷開悟,果報那就是離苦得樂。離苦要離得乾淨,要乾淨俐落,得樂也要得得究竟。三界之內的樂不是究竟的;證阿羅漢、證菩薩,那個離苦也不是離得究竟,所以一定要攝受一切眾生(攝受用現代話來講,誘導一切眾生)同生極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個離苦才離得乾淨,得樂才得得究竟。得究竟樂,對於三界六道究竟脫離了,所以這是『究竟安穩』。這是大丈夫的事業,『方是丈夫』,大乘佛法裡面稱大丈夫是對佛的尊稱,佛稱大丈夫。所以這是諸佛如來的事業,我們應當要效法。『望諸上善友』,這是大師對蓮社同修大眾的期望、勉勵,『幸審擇之』,「審」是用智慧來審查,「擇」是選擇。唯有真實的智慧,你才會有最好的選擇,這個選擇實在講,是諸佛如來、文殊、普賢諸大菩薩的選擇。第十三段:

  【十三、華嚴末後處,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惟令生安養世界,惟願見阿彌陀佛,其專切勸發,反覆叮嚀,具在行願品中。】

  《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同學們都曾經讀過,凡是讀「普賢行願品」的人,沒有不受經文的感動。近代弘一大師,諸位都知道這個人,弘一大師就是採取「行願品」做他的早晚課誦,他讀經是專念「普賢行願品」,他念得很熟,「行願品」能夠背誦。「行願品」是《華嚴經》的總結、是《華嚴經》的歸宿,而這一品經的大主意就是普賢菩薩以十大願王勸導華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這四十一位是圓教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這四十一個位次,不是四十一個人,你要認為是華藏世界那麼多人,普賢菩薩才勸四十一個人往生,這個太少了,這不稀奇;是四十一個這個地位的菩薩,這四十一個位次就把華藏世界所有的菩薩統統都包括了,一個都不漏,也就是說,勸華藏世界全體的菩薩念佛求生極樂世界,這個是大事,是真正不可思議的大事情。華藏世界的教主毘盧遮那佛,文殊、普賢是毘盧遮那佛的兩個助手,這兩個最得力的助手結果把毘盧遮那佛的學生統統帶到西方極樂世界去見阿彌陀佛去了,我們在華嚴會上沒有看到毘盧遮那佛不高興,「我的學生,你怎麼統統把他帶走了?」毘盧遮那沒有嫉妒、沒有怨恨,反而歡歡喜喜,認為文殊、普賢做得很對,沒有做錯,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我們從這裡看極樂世界到底是個什麼世界,阿彌陀佛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佛陀,為什麼一切諸佛對他都尊敬?一切諸佛對他都讚歎,就像釋迦牟尼佛對阿彌陀佛的讚歎一樣?你看佛在《無量壽經》讚歎阿彌陀佛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善導大師在《觀經》註解裡面告訴我們,一尊佛的讚歎就是一切佛的讚歎,我們就曉得,釋迦牟尼佛對於阿彌陀佛這樣的推崇,推崇到極處,那麼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對於阿彌陀佛的推崇一定跟釋迦牟尼佛一樣,這裡面包括毘盧遮那如來。所以諸佛看到有人生到西方淨土,沒有一個不歡喜。釋迦牟尼佛,你看把自己的學生,還要拼命的勸導到西方極樂世界去親近阿彌陀佛去,這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所以從這個地方我們真正體會到,一切諸佛如來都是這樣勸導我們,都是這樣期望我們。

  『惟令生安養世界』,「惟」是唯一,只希望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諸佛對於眾生沒有其他的希望,只希望你往生,只希望你見阿彌陀佛,因為生到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一切問題都解決了。一切諸佛度眾生的願望就圓滿了,度眾生的大行也圓滿了;換句話說,眾生不生西方極樂世界,諸佛度生的願行就不能圓滿,這個包括《華嚴經》上講的華藏世界,包括毘盧遮那如來在內。這是我們在大經反覆去探索,才把這個道理、這個事實真相搞清楚。所以普賢菩薩在華嚴會上『專切勸發』,「專」是專一,「切」是懇切,勸大家發心,發心往生極樂世界。就像世尊在《彌陀經》裡面一而再、再而三的勸勉我們,叫『反覆叮嚀』,我們在經文裡面可以看到。第十四段說:

  【十四、善男子、善女人,專念西方阿彌陀佛,以諸善根,迴向發願,決定得生,永不退轉,親近隬陀。】

  這是說我們自己在一生當中,要想獲得真實究竟圓滿的大利益、大功德,你能這樣做,你就滿願了,你就真的得到了。怎樣做法?『專念西方阿彌陀佛』。前面給我們說了,專信、專願、專念,這三個專,後後勝於前前。專信不見得他專願,專願的人一定專信;專願的人未必能專行,專行的人一定有專願,所以說專念前面信願一定都專。所以他這個地方不用「專信阿彌陀佛」,要用「專念」,因為專念前面的信願統統都專了。只要專就決定得生,凡是念佛不能往生的,大師在一開頭第一段裡頭就告訴我們,都是信願不專;信願不專,行當然更不專,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叫我們要專,這個是得生的祕訣。

  『以諸善根,迴向發願。』前面說過,信願專念的人,以一毫的善根、以一微塵之福都能迴向,何況斷惡修善,何況我們有機緣來向世人推薦介紹這個最殊勝的法門,這個善根是真正不可思議!從前我們要想做這個推薦介紹的工作,還有實際上的困難;現在科技發達,這個困難沒有了,人人都有機會。譬如經書,印經的功德我們知道這是不可思議的,可是經不能印個一本、兩本,至少也要印個幾百本,這個緣就比較難了。現在印個一本、兩本容易了,家裡頭有一套電腦就行了。把這部經儲存在電腦裡面,你就可以印一套送給他,自己家裡就可以印了,這個是介紹推薦方便。再有錄影帶、錄音帶,自己在家裡可以拷貝、可以翻印,就可以流通了。所以,現在人修這種無比殊勝的功德是古人作夢都不敢想的,他要知道現在你們有這麼好的工具,那真是羨慕到極處!凡是我們認識的親戚朋友,我們知道他地址的,我們就寄給他。看不看沒有關係,不要認為他不看,把這個經典糟蹋掉他有罪過。罪過不大,所謂「一歷耳根,永為道種」,你不要有這些忌諱。他就是丟到字紙簍、丟到垃圾堆,把它燒掉了,那個過很小,他總是看到了。尤其他跟你熟悉,你寄東西,他總得翻一翻,這個翻一翻,一個字、一句落到阿賴耶識,就是他將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金剛種子。這個我們隨分隨力可以做,而且現在電腦非常普遍,許多人家裡面都有電腦,我們家裡有一台電腦就可以做弘法利生的工作了。所以善根,我們要從這上面來著眼。

  這樣迴向發願,『決定得生,永不退轉』。不但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圓證三不退,蕅益大師在《彌陀經要解》裡面講得最透徹、最清楚,只要去往生的人,不管什麼品位,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是圓證三不退。圓證三不退不簡單!通途的菩薩要達到圓證三不退,那是什麼階級?佛在大乘經上告訴我們,八地以上的菩薩才是圓證三不退。八地接近圓,還不是真圓,像十四的月亮很圓了,它不是真圓;九地、十地、等覺,那就圓了,等覺菩薩才是十五的月亮,才是真正的圓證三不退。通常佛在經上講,菩薩修行修到這個地位,要經歷三個阿僧祇劫,才能夠達到這個地位;念佛往生的人,到達西方極樂世界他就證得這個地位,這個不可思議!所以我們今天恭喜廖元德,廖元德今天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不管什麼品位,他都是得圓證三不退。實在講,並不是他自己有這個能力、有這個功夫證得的,是阿彌陀佛本願加持給他的。這個是所謂的勝異法門,殊勝、奇妙的一個法門。佛會加持給你,一直等到你自己在西方極樂世界修行,真的見思煩惱、無明煩惱統統斷盡了,自己真的證得了。在你自己沒有真的證得這個能力,智慧、德能、神通都是佛力加持的,所以你跟那個已經證得的人沒有兩樣,是這麼一樁事情。這是其他一切諸佛世界裡面沒有的,唯獨西方世界有,這就是諸佛勸我們一定要求生淨土,道理就在此地。「永不退轉」,實在說,真正在現前做到專信、專願、專念的人,可以說這個人現在已經得相似的永不退轉,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真實的永不退轉。『親近彌陀』,親近彌陀是永遠不會離開的,到十方世界度眾生是化身去的,到十方世界去供養諸佛也是化身去的,本身在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身邊。就像《彌陀經》上講的,西方世界的人每一天都到十方世界去供佛、去聞法,那個統統是化身去的。所以一去就有這麼大的能力。

  【十五、阿彌陀佛即法界藏身,極樂世界即蓮華藏海。】

  後面這一段為我們敘述,一切諸佛為什麼要我們去見阿彌陀佛?為什麼要我們去往生極樂世界?彌陀世界它的殊勝究竟在哪裡?這一段告訴我們,阿彌陀佛就是『法界藏身』。「法界」,我們常講盡虛空遍法界,阿彌陀佛就是盡虛空遍法界;「藏」是寶藏,無量無邊無盡的寶藏,是這麼一個事。彌陀名號,釋迦牟尼佛在《彌陀經》裡面給我們說的是「無量壽、無量光」,這兩個名號合起來就是法界藏身。「壽」是講過去、現在、未來,是講的時間;「光」,光明遍照,是講的空間,時空合起來就是法界,法界裡面一切的無量就是「藏身」的意思,這是從理上來說。事實上也不例外,因為佛有三身,法界藏身是法身,就是虛空法界;而彌陀的應身無處不在,哪個地方有感,佛哪個地方就現身,感應道交,盡虛空遍法界無處不現身、無時不現身,感應道交,眾生有感,佛立刻就有應。這是從事上來說,事上阿彌陀佛是無量無邊身。

  極樂世界就是『蓮華藏海』,蓮花是比喻,比喻清淨的意思,比喻一絲毫的染污都沒有。佛家講清淨,用蓮花來代表。蓮,根生在泥土裡面,花開在水的上面,佛把水池底下的泥土比作六道,六道是污染的;把水比作四聖法界,聲聞、圓覺、菩薩、佛。花開在水的上面,不在十法界,超越了十法界,這叫真正的清淨。染淨對稱是六凡四聖,六凡住穢土,污染的,四聖住淨土是清淨的,那是染淨之淨,不是真的淨;蓮花開在水上面,連四聖法界也超越了,那才叫真淨,蓮花是比這個意思。所以極樂世界是「蓮華藏海」,海是比喻廣大無有邊際,就是前面講的法界的意思,完全相同。佛的身跟土是一不是二,身即是土,土即是身,身土不二,這才叫真的清淨,所以一道清淨。這是把西方極樂世界為我們介紹出來,雖然只有兩句,說得很清楚、說得很圓滿,兩句話就說出來。

  【見一佛即是見無量佛,生一剎即是生無量剎。】

  這兩句是許許多多人不明瞭的,許多人聽了也大惑不解,道理在哪裡?道理是不了解事實的真相。彌陀是法界藏身,試問問,十方三世無量無邊諸佛如來,是不是從這一個法界藏身變現出來的?確實,一切諸佛都是這個法界藏身變現出來的,十方無量無邊諸佛的剎土也是蓮華藏海裡面變現出來的,這是能變,諸佛剎土是所變。能變你得到了,所變還有什麼問題?所以《華嚴》上說「一即是多,多即是一」。雖然一是任一,不是專一,在任一當中,諸佛為我們特別介紹阿彌陀佛,這是從任一當中為我們介紹一個專一,那我們要問了,為什麼?為什麼佛要這樣做?這個做法有兩個理由。第一個,一切諸佛當中,我們娑婆世界眾生跟阿彌陀佛的緣特別深,這是第一個道理、第一個理由,緣深容易得度。第二個道理,一切諸佛之中,阿彌陀佛的願力最大;雖然一切諸佛都成佛了,每一尊佛的願不一樣,唯有阿彌陀佛的願最為廣大、最為真切。這兩個理由,所以諸佛勸我們念阿彌陀佛,勸我們求生極樂世界,必須知道。『見一佛即是見無量佛,生一剎即是生無量剎』,剛才說了,到達西方極樂世界,隨時隨地都能夠分身去供養一切佛,這就是見一佛你就見一切佛;見一切佛,當然也就到達一切諸佛的剎土。

  【念一佛即是念一切佛,即為一切佛所護念。】

  這兩句,我們熟讀淨土三經,理事都能夠明瞭。《彌陀經》上六方佛讚,特別說得詳細,而且是不斷重複在告訴我們,這部經是「一切諸佛所護念經」。一切諸佛的護念就是一切諸佛的讚歎,就是一切諸佛的弘揚,那麼我們念阿彌陀佛就被一切諸佛所護念,這以經典來做證明。念阿彌陀佛就是念一切佛,因為一切佛都念阿彌陀佛,我們念阿彌陀佛就是念一切佛。釋迦牟尼佛是念阿彌陀佛成佛的,這是蕅益大師就在《彌陀經》裡面為我們指示出來的。我們念《彌陀經》實在講,粗心大意,念了幾百遍、幾千遍,念了一輩子都沒有發現釋迦牟尼佛怎麼成佛的,都沒發現,蕅益大師聰明,人家發現了,指給我們看,這一句果然不錯,確實他是念佛成佛的。釋迦如是,佛佛道同,所以念佛成佛。也有人問了,阿彌陀佛成佛才十劫,那十劫以前的佛,他念什麼佛成佛的?給諸位說,十劫之前一切諸佛還是念阿彌陀佛成佛的。現在這個阿彌陀佛在西方極樂世界是示現的,阿彌陀佛久遠劫就成佛了,不是十劫前才成佛的,就像釋迦牟尼佛過去在我們這個世界示現成佛一樣。佛在《梵綱經》裡面告訴我們,釋迦牟尼佛說,他這一次(就是三千年前)在印度降生示現成佛,他說這一次成佛是第八千次了。阿彌陀佛今天在極樂世界示現成佛,那不曉得是第幾千次,不知道。由此可知,真的是源遠流長。我們只看到這一個階段,這一階段以前沒看到,佛要不說,我們看不出來。所以那是示現,我們可以肯定,一切諸佛都是念佛成佛的。下面說:

  【以法身不二故,生佛不二故,能念所念不二故也。】

  這是把道理說出來,如果我們能通達這個道理,對於這個事實就不會懷疑了,就能夠信得過,因為『法身不二』就是前面講的法界藏身。所有一切諸佛都是法界藏身流露變現出來的,所以十方三世,經上常講「十方一切佛,共同一法身」,法身是一。不但一切諸佛共同一法身,《華嚴經》上說得很好,「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情是什麼?有情眾生,我們今天講動物;無情,植物、礦物,動物、植物、礦物統統同一個法身。不但佛同一法身,菩薩、聲聞、圓覺、六道眾生,跟一切諸佛都是同一個法身。這個法身,現在哲學裡面叫做宇宙本體。在我們佛法裡叫法身,就是哲學家所講的宇宙萬有的本體,宇宙整個一切萬事萬法從這個體裡頭生出來的,叫本體,我們佛法不叫本體,佛法叫法身。所以法身不二,這是理不二。

  『生佛不二故』,生佛是相不二,現相,佛是這個本體變現出來的,我們現在眾生也是這個本體變現出來的。好像古人講的「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我們用黃金塑一個佛像,用黃金又造一個人像,這兩個像分量掂掂一樣重,價值完全相同,為什麼?統統是金變現出來的,就是這麼回事情。體是相同,相不同,但是那個不同的相是一個體裡頭變現出來的。所以「生佛不二」,佛家講平等是真平等,從這個地方說的。『能念所念不二』是講作用。體不二,相不二,作用不二,所以才有前面見一尊佛就是見一切佛,生一佛土就是生一切佛土,念一尊佛就是念一切諸佛,一切諸佛都護念,才有那些事。你明白這個道理,那個事上就沒有問題了,就可以能夠說得過去,可以採信。再看下面第十六節:

  【十六、吾觀今之富貴利達者,或貪粗敝聲色,不知苦本。若著蝸角勳名,不悟虛幻。】

  此地這個『吾』是行策大師自稱。大師告訴我們,他觀察現代的社會,社會上有許多富貴之人。『富』是指的財富,『貴』是指的地位,地位高的這是貴。有財的這是富,我們今天講的企業家,這些屬於富;做達官顯要,那是貴,這富貴人家。富貴人『或貪粗敝聲色,不知苦本』,這些都是貪圖名利、貪圖權勢、貪圖享受,五欲六塵的享受,不知道這名利、五欲六塵是苦本,他不知道。底下是比喻,就好像執著蝸牛角上求虛名。蝸牛角縮進去就沒有了,它不是真實的,這個比喻是假的,比喻世間名利、五欲、一切享受都是假的,都不是真實的。『不悟虛幻』,他不曉得這個東西是夢幻泡影,是虛幻不實,他就貪圖這些東西。

  【或復愛殖貨利,會計經營。】

  這是又一類,對名貴看得比較淡一點,對於利看得很重,也就是財富看得非常重。『愛殖貨利』,這個就是積聚財富。我們今天講,想盡方法賺錢來置產業,來搞這一套,每一天在那裡計算,在『會計』、在『經營』,搞這個。

  【現在碌碌一生】

  這一生天天在忙,天天在勤苦。所以實在講,很多大富之人億萬財產,我有的時候跟他們接觸,我覺得他們很可憐,他們吃的、穿的、享受的不如普通人。為什麼?太節儉了,捨不得吃、捨不得用,不曉得那些錢將來給什麼人,他又捨不得給人,這個我們看起來也是莫名其妙。他真的很苦,我見過幾個人,生活很清苦。現在有一些,我們台灣很有錢的巨富人家,他們家人告訴我,生活很節儉,省吃儉用。一天到晚忙忙碌碌,不知道這一生搞些什麼!

  【將來隨業流轉】

  這些人,發大財的人,將來到哪裡去?在我想,他縱然沒有做大的罪業,因為他貪心很重、吝嗇心很重,將來一定到餓鬼道。他到餓鬼道,他這些財產帶不去的,還要當餓鬼,這個很可憐!這是確確實實如此。

  【彼佛剎中,依正莊嚴,無量勝妙樂事,不聞不知。從生至死,未曾發一念向往之心。】

  所以從這個地方來看,這富貴人家不足以羨慕。不但不足羨慕,你要真的看清楚了,反而覺得那是世間最可憐的人。他眼前這些富貴,所謂是過眼雲煙,只在你眼旁邊給你看看而已,你一樣都得不到,來生墮三途去了。來生轉眼就到,人命無常,轉眼就到,可憐不可憐!真正的妙法、真正之路,他沒聽說過。彼佛西方極樂世界,『彼佛剎中,依正莊嚴』,他一生沒聽說過、沒有見過,沒有讀過這部經,沒有聽說過這個事情,你說可憐不可憐?『不聞不知』,從生至死都沒有起一個往生的念頭,從來不起這個念頭。

  【反不如窮愚困厄之夫,多能念佛,從冥入明,轉生勝處也。】

  反而不如在貧窮患難之人,他遇到佛法,他知道苦,他肯念佛,他決定得生。他生到淨土,那就是『從冥入明』,從黑暗走向光明;六道是黑暗的,淨土是光明的,這一生就沒有白過,這一生是最有意義的一生、最有價值的一生。我們把這些道理、把這些事實真相都搞清楚、都搞明白了,我們自然就曉得我們這一生的路應該怎麼走。我們有能力辨別是非善惡,我們曉得怎樣修善、怎樣斷惡,怎樣決定取得淨土,怎樣一定得見彌陀,這就對了。這個實在講是無量劫來我們想求而求不到的,這一生當中遇到了,這個機會難得,一定要珍重。佛在大經上說,許許多多的菩薩想求這個法門,機緣沒有成熟,沒遇到。遇到了決定一生成就,遇不到還要多劫輪迴。信與不信,從這個地方我們已經能夠看得很清楚了。好,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