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行策大師淨土警語菁華  (第二集)  1994/3/29  聖荷西  檔名:20-007-0002

  諸位同修,行策大師他是第十代的祖師,他是蕅益大師以後的。蓮池大師是第八代,蕅益是第九代,這是第十代。大師的傳記,昨天簡略的報告過了。他老人家的警語,這個淨土警語,警就是警策,警惕我們,這些開示雖然分量不多,可是非常的精彩,對我們修學很有幫助。我們為了節省時間起見,將警語裡面最精要的開示,一條一條的摘錄出來,一共是五十六條。我們從第一條看起:

  【一、苟無真信,雖念佛、持齋、放生、修福,祇是世間善人,報生善處受樂,當受樂時即造業,既造業已必墮苦。】

  這幾句話說明了修行如果不能往生,他得的是什麼,這是把這個事實的真相,是清清楚楚的告訴了我們,如果不能往生,必定墮落在輪迴裡面受苦。這個苦就是指的三途苦報,正是佛講的三世怨,這個關鍵就在真信。所以佛在大經上講,《華嚴經》上講,「信為道元功德母」,元是源流,信是入道的根源,是一切功德之母,一切功德都是從真信裡面生出來的;換句話說,沒有真信,那個功德都是假的,那不是功德,就是這個地方講的福德,不是功德。有真信,就把福德變成了功德;沒有真信,雖修功德,功德也變成福德。福是享得盡的,享福就免不了要造業,那福享盡了,後面就沒有福了,你所造的罪業逐漸逐漸累積,就結果了。這個果報,在現世叫花報。花報,我們一般所見,晚年困苦,病痛多、苦惱多,這個都是佛家講的花報,臨終的時候有非常嚴重的病痛,這是我們現在常常見到的。尤其是一般所講的老人病,叫老人痴呆症,這種病往往要拖很多年才走,走的時候也迷惑顛倒,神智不清,這個就是業報,不要等來世,這一世就見到了。這些都是我們要警覺的,要警惕的,才曉得往生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非常的重要。我們是不是真的能往生?真的,一點都不假,關鍵就是在真信、真願、真行。這個真行,行就是念佛,就是你真念佛,這不是假念佛,真念佛。真念佛,我告訴大家,這個心上真有佛,時時刻刻、在在處處,心裡頭有佛,那叫真念!第二條叫:

  【二、莫輕未悟,一念回光,便同本得】

  我們不但是不可以輕視別人,實際上,大師這一句話是對我們自己來說的,我們自己沒悟,也就是說不要看輕了自己,這個才有意思。不是教我們不要看輕別人,要緊的是不要看輕自己,不要以為自己現在迷惑顛倒,業障深重,沒法子開悟。要知道自古以來,佛菩薩怎麼開悟的,祖師大德們怎麼開悟的。開悟的祕訣,就是一念回光,回是回頭,光就是自性裡面本有的智慧光明,只要你回頭,你自性的光明就現前了。怎麼個回頭法?我們都想回頭,不曉得從哪裡回起,這裡給你講得清清楚楚,一念就回頭了,二念就不能回頭,這回不了頭了,所以問題在一念。淨宗的修學教給我們要一心專念,一念就是一心專念,念到一念就回頭了。諸位要曉得,念到一念就是淨宗裡面講的一心不亂,得一心不亂就成就了。所以這一句裡面,理論、方法、境界統統都在其中,就是一句話,一念回光,便同本得。實際上真正是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統統現前了,這個不是修來的,是自性本具的,換句話說,是本來有的,不是從外面來的。我們今天智慧、德能喪失掉了,怎麼喪失掉?三心二意,所以本性裡面的功德都不能起作用,三心二意就是妄想執著。所以回頭就是一念,一心,不能用三心二意,一心是真心,三心二意是妄心,是八識。

  【三、若不專念,求生彼國,必至隨業流轉,受苦無量】

  這個四句話,可以說是對我們提出最嚴重的警告,換句話說,淨土是非去不可,不能不去,修行要想在這一生當中成就,除了往生淨土之外,別無二法。行策大師的前身是憨山,憨山是明朝末年很有成就的一位大德,他是修禪的,他不是修淨的,他要是修淨的,他就不來了,他到西方世界去成佛了;他還能來,還能回頭,回頭專修淨土,可見得他對於禪教裡面是相當的透徹,相當的了解,最後除了這一門圓滿成就之外,其他法門都不行。所以告訴我們,一定要專念,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別的訣竅,就是專信、專願、專念就行了,就在一個專字。不能往生,後果是不堪設想,『隨業流轉』,業力太可怕!業力,我們自己冷靜的去反省一下,自己仔細想一想就知道了,這個東西不要問別人。我們從早到晚,一年到頭,起心動念,起的是什麼心,動的是什麼念,造的是什麼業。言語行為都在造作,我造的是什麼業?造善業,果報在三善道;造惡業,果報在三惡道。絕大多數的人在一生當中,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惡業多,善業少!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我們讀唯識經論就明白了,佛在唯識論裡面告訴我們,這個心心所,就是心起的作用,在五十一個心所裡面,惡的心所,這也就是我們講惡念,屬於惡的念頭有二十六個,屬於善的念頭只有十一個。二十六跟十一,善跟惡一比,一半還不到,所以我們這個起心動念,惡念多於善念,就是這麼個道理。何況惡的習氣、惡的念頭力量強,善的力量薄弱,敵不過惡念,這是從本身煩惱習氣上來說的。從外面境界上,我們現在看外面境界,那個惡的誘惑多,善的誘導就太少太少,裡面有惡念、惡習氣,外面有惡環境,你怎麼會造善業、起善念?惡念多了,惡業多了,後果不堪設想。所以不要看現前,好像這個人作威作福的,你稍稍往遠處看看,看十年之後、二十年之後他是什麼樣子,那就非常的可憐,非常可悲,受苦無量。

  這些都是說明我們現在生活的狀況,指出我們一條明路,要想離苦得樂,永脫輪迴,那就一定要專念,一定要求生淨土。我們這個願心、願望真的能夠得到?下面這一條就給我們說明。

  【四、心性無二,自然感應道交。】

  這個就是說明,你要是願意往生,決定得生。為什麼?我們的心性跟阿彌陀佛的心性是一不是二。所以從理上說,自性彌陀,唯心淨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都是我們自性變現出來的,跟我們現在這個身、我們眼前生活環境,都是自性變現出來的。同是自性變現,哪有不感應的道理?如果是心性之外的,能不能感應那真是靠不住,不敢說了;這是自性之內的事情,也就是說決定感應道交。

  【我之苦切必能感。】

  前面這個兩句是講的理論,後面講的是事實。我們苦切就是真信切願,我們是真的相信,真的想見阿彌陀佛,真的想生西方淨土,這叫苦切,這是必定能感,我們心能感,佛就能應,感應道交。

  【佛之慈悲必能應。】

  這是從事上來說。這個昨天傳記裡面,我們也讀到這一段重要的開示,念佛人跟阿彌陀佛所以不起感應的作用,就是信願不專。所以大師把我們念佛人這個病根指出來了,這是從根本上來對治,我們一定能夠獲得感應道交。大師唯恐自己說的還不能取信於大眾,再引經文說。這個第五段是《楞嚴經》上說的。

  【五、佛念眾生,如母憶子,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

  這是《楞嚴經》上的經文,說明我們能感,佛必定能應,說明感應道交的事實。佛在經上說,我們念阿彌陀佛很簡單,只念一尊佛,南無阿彌陀佛或者是阿彌陀佛,眾生無量無邊,那佛還念這個人名、念那個人名嗎?佛怎麼個念法?『佛念眾生』,不是像我們口念,念這個名號,你要這麼想法那就錯了。佛心裡面念念,這是他的願心,願心就是他念的,他的願心是願意幫助一切眾生。怎麼個幫助法?接引他到西方世界來,提供他最好的修學環境,這就是「佛念眾生」。佛心清淨平等慈悲,眾生念他,這就感應道交了;眾生不念他,你就沒有應,這沒有感,那就沒有應了。所以不像我們天天念這名字,念這名字那就起感應道交的作用。所以佛念眾生,盡虛空遍法界,所有一切眾生,上從等覺菩薩,下至阿鼻地獄,佛統統都念,這才顯示阿彌陀佛真的是平等慈悲,所謂「佛氏門中,不捨一人」,一個都不捨棄。問題就是眾生願不願意來,這個屬於《彌陀經》上講的善根、福德、因緣。善根、福德,是多生多劫修行累積的,那個不是幾天、幾年,或者一生能辦得到的,那辦不到的,都是多生多劫的薰習。因緣也絕非偶然,因緣就是我們今天講的機會。這世間人不學佛的我們就不談,我們講學佛的這些人,學佛這些人有幾個人有機會遇到淨土,這個不容易,更難得的是有機會遇到純正的淨土。如果他有善根,他遇到了,他就會生歡喜心,他能信、能解,能夠相信,能夠理解,這是善根。他能夠發願,就是真的想見阿彌陀佛,真的想生西方極樂世界,真肯念佛,這是福德,這個福德都是經上講的多善根、多福德。他這三個條件具足了,善根、福德、因緣具足了,佛念他,他也念佛。

  『若眾生心,憶佛念佛』,「憶」是想,常常想佛,「念」是心裡頭真有佛。這一點非常非常重要,諸位一定要清楚,世出世間之事,只有這一樣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經上跟我們講得很明白,「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那個虛妄假的你放在心上,你到後來還是會落空,一場空,你什麼都得不到。愚人、痴人,才把世出世間的假東西放在心上,世間人把名聞利養放在心上,這個錯了;把五欲六塵放在心上,也錯了;學佛的人,把三乘佛法放在心上,還是錯了,只有一個是真的,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什麼?佛在經上說得很明白了,阿彌陀佛是我們自性的德號,我們真如本性,這是真的,這個不是假的。西方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是我們自性變現出來的。所以阿彌陀佛,從理上說,是自性的德號,那是純真無妄;從事上講,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無量壽、無量光,這個是性德的顯現。所以唯有這一樁事情是真,真的放在心上就對了。假的放在心上就錯了,為什麼?因為假的將來得不到,到臨命終時,一切都失掉了,那個假的放在心裡放了一生,到最後還是要失掉的,帶不去的,沒有一樣能帶得去的。這是普賢菩薩在「行願品」裡面說得好,我們一定要記住,一定要明瞭,沒有一樣東西能帶得去的,家親眷屬統統帶不去。但是這一句阿彌陀佛決定能帶去,在臨命終時,決定感得阿彌陀佛與西方諸上善人,來接引你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這是真實的。帶得去的放在心上,帶不去的統統不要放在心上。這個放在心上就是念,念就是放在心上。憶,是想;念,是放在心上;想,叫我們常常想。我們人不能沒有念頭,這念頭都是妄念,惡念固然不好,善念也不見得好在哪裡。所以善念、惡念都不要,我們要的是淨念,要這個。這淨念是什麼?常想西方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常常想阿彌陀佛在因地的發心、修行、證果、廣度眾生,想這些事情,這叫憶佛。所以,我常勸同修們經要念熟,經要不熟,你就沒得想了,你就打妄想;經很熟,想經裡面所說的,就是憶佛。心上真有佛,這是念佛,這個叫「憶佛念佛」,這是四個字,告訴我們平常用功的方法,這叫真念,真信、真願、真念,這個憶佛念佛是真念。

  下面這是講的果報,憶佛念佛的好處,是『現前當來,必定見佛』,現前就是我們現在世。有人在定中見佛,不一定要很長的定,平常我們念佛止靜的時候,念佛止靜,坐在那個地方止靜的時候,這個時候會有一點短暫時間的定境現前,有人就在這個時候見佛;也有人在夢中見佛;極少數感應力量很強,特別有緣的,在一般狀況之下也能見佛,那是少數。這都是屬於感應道交,現前見佛。「當來」,是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後見佛,那就天天跟佛在一起。感應這個事情非常之多,我們在佛門傳記裡面見到,在世間許多文人筆記裡面見到。你看我們去年節錄的《閱微草堂筆記》,紀曉嵐先生寫的,那個裡面寫的感應的事情就非常之多,那都是真實的。人在臨終的時候,臨終佛來接引,這個也屬於現前,為什麼?他沒有斷氣,他見到佛、見到菩薩。福報大的人他臨終清清楚楚,不迷惑、不顛倒,他還告訴家親眷屬、還告訴朋友,他看到佛來了,佛來接引他,這跟著佛去了,這都是屬於現前。必定見佛,這個必定,語氣是非常的肯定,一絲毫疑惑都沒有。

  『去佛不遠』,這一句是說念佛人,一個真正念佛人,雖然沒有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他跟佛非常接近,不但跟阿彌陀佛很接近,跟十方一切諸佛都很接近。這一句話意思很深,諸位要知道,跟菩薩接近就成菩薩,跟佛接近就成佛了,它很深的意思在這個地方。所以觀經三福裡面講「深信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所以就是華藏會上文殊、普賢,這個是華藏的等覺菩薩,他們還念佛,還求生淨土,原因就是念佛成佛最為快捷了,最穩當,最快速,這個就是去佛不遠的意思。換句話說,不念佛修學其他的法門,去佛很遠,這就這個意思。你修其他的法門,去佛很遠;修一切大乘法,去菩薩不遠,去佛很遠;修小乘法,去阿羅漢不遠,去菩薩、去佛遠之遠矣!就這個意思。所以你從這一句話裡頭你體會這個味道,唯獨念佛成佛是最快的!所以這個一般人,實實在在講,許許多多學佛的人,經天天念,意思不懂,還是心隨境轉,不能夠專信、專願、專念,真正可惜。

  【六、具足真信,雖一毫之善,一塵之福,皆可回向西方,莊嚴淨土。】

  我們念迴向偈,迴向偈當中偏讚淨土,但是已經普遍到各個宗派、無量法門,你看看學禪的、學教的,甚至學密的,他迴向也用「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他也是用這個。這個就是大家所知道的殊途同歸,這個偈子是古大德作的,古人是真的歸向淨土。現在人雖然念這個迴向偈,他心不向淨土,這個就是所謂有口無心,心裡並不想淨土,這個就是去佛很遠。所以具足真信,我們善福雖然很少,雖然很小,因為你的心是真實的,願是真實的,你的善福隨著心願也就變成了真善真福,那就可以莊嚴淨土了。淨土是法性土,不是法相土。我們現在這個十方諸佛凡聖同居土,跟方便有餘土都是法相土,我們今天講物質的世界,是法相土,穢土,不是真正的清淨。西方極樂世界很特殊,四土都是法性土,換句話說,它都是真的,都不是假的。我們這個土是假的,為什麼?這個世界有成住壞空。佛法裡面論真假它的標準,真的永遠不變,永遠存在,這是真的;凡是會變,不能永遠存在的,統統都是假的。我們這個身,不能永遠存在,有生老病死,假的,不是真的;植物有生住異滅,也不能常住,所以它也是假的;地球、星球有成住壞空,所以它也有消滅的時候,也不是真的,也是假的。法性土則不然,它是常住的,永遠不變的。我們沒見到過,也沒聽說過,只有在《彌陀經》、在《無量壽經》上,阿彌陀佛跟本師釋迦牟尼佛為我們介紹出來,西方極樂世界是真的,不是假的。為什麼?生到那邊去的人都是不生不滅的,換句話說,西方極樂世界沒有生老病死。西方極樂世界的植物很多,樹木花草都有,永遠沒有凋謝的,是常住的,常住就是真的,所以才稱它為無量壽、無量光。那個世界是真的,都是從佛的真心裡面顯露出來的,從每一個往生的人,真信、真願、真行裡面變現出來的,它都是真的,這道理事實都在此地。

  所以我們要想生真淨土,要用真心,一切都要真。有一些同修,初初明白這些道理,他說我也很想用真心,但是又害怕,怕什麼?怕吃虧。我們今天生活在這個社會、在這個世界,別人都是用假的對我們,都來欺騙我們,我們用真的回報,這個太划不來了,太不上算了。所以也不敢用真心,人家對我們用妄心,我們對他也用妄心。這樣虧就吃大了!要知道,虛妄跟真實是不相應的,不會起感應道交的作用。大概這個念頭,就是這個想法、看法,可能是我們過去生中,生生世世修淨土,沒有能夠往生的一個主要的因素,都是有這麼個錯誤觀念障礙住了。這一生當中,我們搞清楚、搞明白了,一定要把這個錯誤的想法修正過來。人家對我們假的,我們對他真的;人家騙我們,我們就讓他騙一次;他來騙兩次,就讓他騙兩次;他還有三次、四次、無數次,隨他去,統統都給他騙。如果說他來騙我,我不知道,我真被他騙了;他來騙我,我知道,我願意讓他騙,這高明!到臨命終時,他搞他的輪迴,我生我的淨土,這就沒錯了。所以真正念佛人,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世出世間一切法都放下了,你還怕什麼!唯一依憑的是阿彌陀佛,這樣跟佛才真正感應道交。這樣的修持,就是佛法裡面講的生死自在,什麼叫生死自在?想什麼時候去就什麼時候去,就沒有生死了;喜歡什麼時候往生就什麼時候往生,喜歡在這裡多住幾年也不礙事!一切隨心所欲,這是從真實心願當中得來的。第七段說:

  【七、修行別無要術。】

  『術』是方法,『要』就是重要的,沒有別的方法。

  【但真信願生,一向專念。】

  這兩句就是信、願、行。《彌陀經》上講的三資糧,『真信願生』,這是信願;『一向專念』就是行,信願行三資糧,這三個條件。往生淨土,實際上很簡單,就這麼三個條件,大家切莫懷疑。有人講,這個還要持戒,還要吃長素,吃了葷都不能往生。你查查《彌陀經》、查查《無量壽經》上,有沒有說吃肉的人不能往生,沒有。往生的條件就是信願行,真信切願裡面他所有一切的善行,全部都包括在其中。所以一個真正念佛人,在這個世間隨緣度日就好了。古人教給我們,「隨緣消舊業,莫更造新殃」,不要再節外生枝,不要再找自己麻煩。造作一切惡業,當然是新殃不再造;如果有許多錯誤的想法、看法,也是新殃,統統放下,依照經典指示的去做,所以隨緣度日。什麼叫隨緣?我們這個身體在這個世間,實在講就是最後身,意思說不再輪迴了;世間人不行,死了之後四十九天又來了,那個輪迴不斷的。我們這一生,超越輪迴,沒有了,無量劫以來都在搞生死輪迴,這一生出去了,所以這在六道輪迴最後身。要明白這個最後身,最後身那個生活愈簡單愈好,能過得去就行,吃得飽,穿得暖,有個小房子可以遮避風雨,夠了,不再幹別的了。換句話說,隨緣是生活愈簡單愈好,愈是沒有事情愈好。心裡頭沒有事,身也沒有事,身心都沒有事,這就最好了。不要去找事,沒事才去找事,那就錯了,不要去找事。工作也不必去求高的職位,不要去攀那個緣,一切都隨順,都隨緣,生活能過得去就行了。美國的生活現在比台灣好過,台灣的消費超過美國太多了。簡單的生活裡面,自然就不造業了,這個造業就少。

  素食,這前面常講,念佛、持齋,這個持齋實在講就是素食,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有很大的好處。特別是在現代,現代這個世間,真的是佛在經上所講的五濁惡世,濁惡達到了很嚴重的階段,濁就是污染,惡是惡念、惡行(殺盜淫妄是惡行,貪瞋痴慢是惡念),都達到了巔峰。環境的污染,第一個水污染,這就嚴重了。在台灣,這個染污比其他地區更嚴重,台灣幾乎看不到藍天白雲。所以在國外住慣了,回到台灣就很不習慣,這是污染非常嚴重。這些動物,飼料都是些化學飼料,促成牠長得快、長得肥,好賣好價錢,不是自然生長的,所以我想那個肉的味道一定是起了變化。所以現在人害很多奇奇怪怪的病,病從哪裡來的?病從口入,都是從口進去的,都是從飲食。我在過去,在台灣,有一天跟方師母在一起,方東美的夫人,她那個時候也在生病的時候,不過病得不很重就是了,我去看她。我向她提出一個問題,她的年歲很大了,我請她想一想,妳在年輕的時候,一、二十歲那個時候,你們吃的那雞蛋跟吃的雞肉,那個味道跟現在的雞蛋、雞肉味道一樣不一樣?她想了半天,告訴我不一樣。那個時候的味道比現在好,肉比現在鮮,現在那個味道都沒有了。什麼原因?從前雞是在外面野生的,放在外面放的,現在把牠關在籠子裡,出生就關在籠子,一直到牠死。像一個人一樣,生下來就坐監牢獄,坐一輩子監牢獄,到最後被人殺了,牠那個心情會痛快嗎?那肉能好吃嗎?所以現在那個土雞的味道,大陸那個蔬菜味道跟我們這裡不一樣。所以我們到大陸的時候,吃的東西樣樣味道都很鮮美,它還是自然長成的。大陸蔬菜現在還沒有化學肥料,這就說他們還落後,但是他們的東西味道好、味道美。我們東西是科技進步了,所有一切都變質了,這個就是說受了污染,動物生理受了污染,所以牠的肉裡面自然就有很多的病菌、毒素。這些常識也是事實,確實我們不能夠疏忽。

  印光大師在《文鈔》裡面給我們說了一樁事情。他說到,做母親的餵小孩的奶,餵奶,他遇到過,而且遇到不止一個人,餵小孩的奶,沒有多久的,小孩死了。第一個小孩死了,以後再懷孕第二個,餵奶的時候,沒有多久第二個小孩也死了。到最後的時候,才把這個原因發現了,她這個母親心情不愉快,在生氣的時候、發脾氣的時候,這個時候餵奶,人在發脾氣的時候身上都有毒素,奶裡頭有毒,這樣把小孩餵死了,自己都不知道。所以以後印光法師教人,做母親的如果在發脾氣之後,兩小時之內不要餵小孩奶,至少要過兩小時之後,心平氣和的時候才可以餵。從這麼一個事實,人如此,動物也一樣,一生,終身把牠監禁,牠那個心情會好嗎?最後還被人殺害充食,你說牠的怨恨多大!那個肉裡頭怎麼會沒有毒素?所以李老師說現在的人哪裡叫吃飯,這服毒!一天三次、五次服毒,都不正常。所以這個要知道。所以真信切願,一心專念的人,心地自然清淨,自然慈悲,自然樣樣都如法。所以了解事實狀況,我們就曉得,現在這些動物的肉,的的確確不能吃,決定沒有好處,帶來許許多多的疾病。縱然現在沒有發作,你還有一點抵抗力,潛伏在裡面而已,你抵抗力稍微衰弱,它就發作了,這何苦來!素食,現在連素食也有污染,蔬菜有農藥、化學肥料,所以也有污染。想是這個世間是多麼可怕,這個世界不能住了,再住下去,真的不得了。所以這是往西方極樂世界移民,換一個生活環境。下面說:

  【則一切行履,無煩改轍。】

  這個話說得好。我們真信、真願,一心專念,我們日常這個生活統統可以照常,不需要要特別什麼改變,不需要。這個法門所以稱之為勝議法門,殊勝不可思議!這兩句話,實在講也就是教我們隨緣度日就可以了,一切隨緣,只要我們真信真願,一心專念,就決定成就。下面一條:

  【八。名心永盡,素願攸同,時節因緣,幸常集會,庶他生為親近之津梁,此世為助發之資具,願交勉焉。】

  這是行策大師建念佛堂,集大眾在一起共修的時候,對大家勉勵的話。『名心』,就是求名之心永遠斷掉;利的心,當然更不必說了。世間人之所以為凡夫,實在講就是為了名利。名利放在心上,你就決定出不了三界。修行也不例外,修行人名利放不下的很多很多,只要有這個東西存在,這個就是三惡道的鎖鏈,你就被它拴住了,逃不了的。這是告訴我們,這個東西一定要斷,要真正把它斷掉。『素願攸同』,這是講我們大家同參道友,念佛堂的同修們,我們的願望相同,都是希望求生淨土,願望相同。『時節因緣,幸常集會』,因緣成熟了,建這個念佛堂,啟建蓮社,大家在一塊共修,這是非常難得幸運的大事。「幸常集會」,非常幸運,我們能夠常常在一起共修,這是說明共修的狀況。『庶他生為親近之津梁』,「他生」是將來、來生,「親近」就是親近阿彌陀佛,我們現在在共修,我們目的是求生淨土,來生我們去親近阿彌陀佛。現在這個道場,蓮社是道場,就是津梁。「津梁」就是過渡的時候那個渡船,或者是橋梁,過渡,我們有這個工具渡過去。這個道場法會,就是親近彌陀往生極樂世界的津梁,這個津梁是個比喻。『此世為助發之資具』,現前我們還沒有往生之前,道場大眾都是我們的增上緣,幫助我們,成就我們,資助我們。「資」是資助,「具」就是用具,我們利用這個道場,利用這裡的設備,利用這個環境,成就自己的一心不亂,成就自己的念佛三昧,把道場建立、目標、期望都說出來了。『願交勉』,「交」是彼此,我們彼此共同勉勵,認真努力的修學。再看下面這一條:

  【九、真歇和尚云。】

  真歇了禪師,他老人家晚年專修淨土,求生西方。這是從禪宗大徹大悟之後,回過頭來,專修淨土的一位大德,他也有語錄流傳後世,這個是語錄裡面的一段話。

  【佛佛授手,祖祖相傳,惟此一事,更無餘事。】

  『佛佛』是一切諸佛,『授手』是提攜的意思。『祖祖相傳』,歷代祖師傳的是什麼?一切諸佛教的是什麼?祖師大德傳的是什麼?就是這一樁事情。這一樁事情,如果在通途上來說,不一定是淨土,廣泛的來講,這一樁事就是生死大事,沒有別的事情,就是生死大事。真歇了禪師,這最後歸到淨土裡面來了。這個惟此一事,就說得更精了,說得更清楚、更明白了,生死大事要怎麼解決?唯有念佛生淨土才能解決,否則的話,生死大事沒有法子解決。所以說,『惟此一事,更無餘事』。他老人家說的這個話,是不是對於淨土讚歎得太過分了?我們要細讀大乘經,細讀淨土五經,就曉得他這個話說得恰到好處,他是真的明白了,真清楚了,否則這一句話他說不出來。

  【世尊說法四十九年三百餘會,獨於淨土之教,諄諄讚說,是為超凡入聖之捷徑乎!】

  釋迦牟尼佛專說淨土這三經,三經是專說。三經當中《無量壽經》,根據古人的考據,都認為釋迦牟尼佛講《無量壽經》不是講一次,是多次的宣講,這從考據裡面發現的。諸位要曉得,世尊一生講經,從來沒有說一部經講過兩遍的,沒有,查遍《大藏經》也查不出一部經有兩次講過的,唯獨《無量壽經》,根據我們現在五種的譯本,你仔細去看,至少是三次所說的。在中國,譯經記載裡面,說《無量壽經》有十二次的翻譯,從後漢一直到宋朝,趙宋,這個前後八百年,《無量壽經》翻了十二次。古代印刷術沒有發明,都是手抄的本子,所以這個經本失傳了七種,現在留下來的,流傳下來的只有五種。那個七種就沒有人看到,如果要是仔細看看,那個七種有人看到,可能又發現世尊不止講三次。所以這個經是多次宣講,這是很特別的一樁大事情。在其他法會裡面,附帶講淨土,附帶勸人念佛生淨土的,這樣的經典有兩百多部。所以這『四十九年三百餘會,獨於淨土之教,諄諄讚說』,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在《大藏經》裡發現,這一切經裡附帶講淨土勸人往生的,兩百多部經典。『是為超凡入聖之捷徑乎』,如果不是這個理由,佛又為什麼常說,又為什麼獨讚,我們一定要能夠體會釋迦牟尼佛的意思,淨土確確實實是超凡入聖的捷徑,這一生當中就成就,不要等第二生。我們再看底下這一段,第十段:

  【十、苟得往生,則橫截五道,頓超不退。】

  我們這一生當中,如果真正往生淨土了,那就永遠離開六道輪迴。這個五道就是六道,說五道不包括阿修羅,天、人、餓鬼、畜生、地獄。因為阿修羅除了地獄之外,其他四道都有;我們通常講六道的,那個阿修羅是專講天阿修羅,人、畜、鬼裡頭阿修羅都不說了,所以這個五道跟六道是一個意思。橫截五道,這橫超。頓超不退,這個不是漸證,是頓證。不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圓證三不退,實實在在說,如果你現在真信真願,一心專念,你現在就得不退,就得三不退,這是實實在在的。為什麼?你的心定了,不會被外面境界所轉,你怎麼會退!為什麼會退轉?信不真、願不切,聽這個法門好,心動搖了,聽那個法門好,又想學那個了,那就退轉了,這就退墮了。所以真信切願,一心專念,現前就證三不退。

  【倘若娑婆事業、在在縈懷,一暴十寒,心不專篤,遇五欲時,如膠如漆。遭逢逆境,結怨銜恨,而欲命終彼佛接引,豈非難事?】

  這幾句話是說明念佛人不得往生之所以,他為什麼不能往生?口裡面有佛,心裡頭沒有佛,不是真信,不是真願。為什麼?娑婆世界的事業沒放下,還常常擺在心裡。前面說過,我們講過隨緣,『一切行履,無煩改轍』,這前面說過的,那就是說叫你放下的不是事,是心裡頭不能有,事你每天去照做,你做哪一個行業,還依舊去做這個行業,但是不要放在心上,那就對了。這個『縈懷』是放在心裡頭,不能放在心上。要把阿彌陀佛,要把西方世界依正莊嚴放在心上,事沒有關係,事事無礙,理事無礙,沒有障礙的,所以不可以放在心上,心要清淨,心要專念。世間事情擺在心上,我們的功夫一定是一暴十寒,這個功夫會間斷,斷斷續續,不能夠淨念相繼,心不專篤,不能專心。遇到世間五欲,財色名食睡,遇到這個東西,『如膠如漆』,這是說明黏住了,放不下了。遇到逆境的時候怨天尤人,這樣想在臨命終時,佛來接引你往生,這難,太難了!這個是要知道的,這個是念佛人為什麼不能往生,要知道。更要自己常常反省,我們自己有沒有犯這個毛病,如果有這些,我們將來往生就沒有把握了;如果統統沒有,你決定感應道交。所以:

  【由此觀之,淨土法門,藥也。】

  這是一服良藥。

  【娑婆貪愛,忌也。】

  這最大的忌諱。

  【服其藥復飽食其忌,可乎!】

  這我們中國人大概都有這個常識,吃某一種藥有些忌諱,那些不能吃的,它跟那個藥性衝突的,或者把這個藥性解掉了。這我們要知道,那你吃這個藥,再吃這些忌諱的時候,你這個藥一點效都沒有,完全沒有效了。這個比喻也很好,這是告訴我們,那些忌諱一定要遠離,一定要捨棄,那個藥的效力才真正能夠發揮,藥到病除。好,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