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一九九五年淨空法師早餐開示  (第十二集)  1995/1/28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20-020-0012

  《淨宗同學修行守則》的小冊子昨天送來了,裡面的內容曾經講過,保留的有錄音帶,部分可以隨著錄音帶流通,希望大家認真的學習。特別是後面李炳老編的《常禮舉要》,大家一定要多看、要多學習。所謂《常禮舉要》就是最重要的、最基本,也是最平常的禮節。過去受教育,教育裡頭最重要的就是禮與樂,儒家是用禮來調身,讓我們一舉一動都合乎規矩,樂是音樂,是調心。這心裡有不平,喜怒哀樂過分用樂章來調節,它這兩種方式。而我們佛教所採用的,跟儒家確實是相同,我們用戒律來調身,用梵唄來調心,所以說同樣的道理,可見得這些大聖大賢都懂得如何求養生之道。身心調適就是健康,健康、幸福、快樂都從這兒來,這是教學的根本,所以這個小冊子我們一定要很重視。古德教導我們「持戒念佛」,我們能把這個小冊子裡面所說的都做到,就很難得。

  這個「略要」,是從《沙彌律儀》裡面節錄出來的,詳細的都在原書上,要知道詳細必須要讀《沙彌律儀增註》。這個小冊子我們印得很小,可以放在口袋裡,時時刻刻提醒自己,目的是要每一條都能在生活當中把它做到。它跟《無量壽經》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裡面所講的,在精神上都能相通。這個受持三皈,三皈我們是有一個小冊子。這個五戒可以節錄《無量壽經》,特別是「五惡五痛五燒」那一段經文,經文上所說的內容就是五戒十善。從這個持犯果報上說,說得很清楚、說得很明白,將來你們看看,發心把這一段給它節錄出來。從我這一次在新加坡講的《無量壽經》,完全著重在修行上,這是跟過去講的稍稍不一樣的,都著重在日常生活怎樣修行,用這部經來指導我們。所以可以從錄音帶節錄出來印成單獨的小冊子,幫助這些受持五戒的同修,這個讓他了解戒應該怎樣去受持。

  這一次印的《金剛經》,《金剛經》讀明瞭它的意思比較難。實在江味農居士四十年的功夫沒有白花,把這一部經總算是搞清楚、搞明白,寫了這本《講義》,《講義》的分量太多,不容易契現代人的根機,所以也要用節錄的方法,把裡面重要的意思一條一條的節錄出來。這次《講義》我們也印了,《金剛經》幫助我們就是發菩提心,我們菩提心為什麼發不出來?這個過去也曾經講過,菩提心發不出來沒法子往生。我們在《往生論》裡面看到,天親菩薩把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歸納十七樁事情,到最後做了一個總結論,結歸到一句「清淨句」。這個說明了西方淨土一定要修清淨心,得心淨則土淨,歸到清淨句非常正確。那什麼叫清淨句?他說得很好「真實智慧,無為法身」,這兩句話可以說把西方極樂世界,原原本本的說出來,西方世界就是真實智慧、無為法身所現的。剛剛好《金剛經》,這一部《金剛經》就是講的真實智慧、無為法身,所以《金剛般若》可以說做這兩句的註解。江味農居士一生持誦《金剛經》,求生淨土,所以他的《講義》是指歸淨土的。他標榜的,你看你在蔣維喬傳記裡面看到,末後幾行說得很清楚,他一生標榜的是「教宗般若,行在彌陀」,所以他這個《講義》對念佛人的確是很有幫助。從《金剛般若》裡頭學發菩提心,也就是成就滿足第十九願。四十八願,第十九願是發菩提心,第十八願是一向專念,整個四十八願就是這兩句最重要,這兩句在經文裡面,在「三輩往生」裡面,就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第十八願是一向專念,十九願是發菩提心,這個兩願是往生的關鍵。

  《修學守則》是我們日常生活處事待人接物的標準,我們修行就用這個標準修,我們處事待人接物有沒有遵守這裡面所教導的。所以希望這個小冊子常常帶在身上,常常看看、常常反省,認真努力去做,對自己決定有好處。這個大家都能夠遵守,我們這僧團就是和睦的僧團,和合僧團。佛的教誡、佛家的戒律,最令人佩服的,就是它不戒別人,戒自己,這是很令人佩服的地方,每個人自己知道約束自己,不管別人。惠能大師所講的「不見世間過,只見自己過」,不見世間過這個人一生當中決定成就,見別人過這是常常引起自己的煩惱,就是最大的過失。所以這個改過自新,唯佛能究竟徹底;世間人做不到,他做不到的原因,就是世間人專看別人過。而佛告訴我們,這個世間所有一切法是平等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個世間的法真相是如此,為什麼我們看到過失?不是外面有過失,是你裡面貪瞋痴慢被外頭境界勾出來。所以過失在哪裡?過失在自己,不在外面,外頭沒有過失。所以唯佛了解事實真相。

  所以佛制定這些戒律讓我們改過自新,你真正能做的時候確實,確實能夠成聖成賢。所以佛看一切眾生都是佛,為什麼原因?佛心清淨。這佛講的全是事實,一切眾生都是佛,菩薩看眾生都是菩薩,凡夫看佛也是凡夫,凡夫看佛、看菩薩都是一大堆過失,一條一條都能說得出來。所以我們要想自己成就,自己境界到什麼層次,從這個地方可以測驗自己,幾時你看一切眾生都是佛,那證明你成佛。你看到這一切眾生還有可愛的、還有討厭的,換句話說,你決定還是凡夫。修行的總綱領在《無量壽經》經題上,清淨心、平等心、覺心,正覺。你的心不清淨、不平等、不覺悟,所以在境界裡面才有煩惱、才有妄想、才有執著;心裡如果清淨、平等、覺悟,這個境界就叫一真法界。一真是平等的,有情眾生是平等的,無情眾生也是平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