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全集  (第四十一集)  2003/6/29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20-015-0041

  諸位同學,《繫念法事》一開端是香讚,接著是誦經,誦《佛說阿彌陀經》。經的後面接著是念咒,「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陀羅尼」咒三遍,下面是中峰禪師的開示。在開示當中他還有三稱:

  【南無蓮池會菩薩摩訶薩。】

  誦經之前有三稱「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蓮池海會佛菩薩跟這個地方的『蓮池會菩薩摩訶薩』有什麼差別?如果沒有差別,為什麼不用蓮池海會佛菩薩?為什麼不統一用?既然是兩個稱讚,必然意思不一樣。我們可以說意思是相同的,但是也可以說這裡面小有差別,大同小異。說「蓮池海會佛菩薩」,海會大!可以涵蓋遍法界虛空界十方無量無邊諸佛剎土,一切諸佛如來都在宣說持名念佛、往生成佛的法門。我們可以說蓮池海會是涵蓋遍虛空法界,大!

  每個念佛的人都在蓮池海會裡面,甚至於在現前這個社會,反對念佛的人、排斥念佛的人、毀謗念佛的人,甚至於發心要把念佛法門消滅的這些人,他也在蓮池海會。什麼原因?阿彌陀佛的名號一歷耳根永為道種。他今天排斥是他迷惑、不了解事實真相,而造的這些罪業。造罪業當然要受果報,果報受完了之後,因緣成熟,他還是因為阿賴耶識裡頭這個阿彌陀佛的種子成熟;換句話說,必定往生極樂。最怕的是什麼?怕的是你這一生完全沒有緣分聽到,那才真正叫苦。聽到反對,不怕,造惡業都不怕,這個善根叫金剛種子,永遠不壞。所以這個法門是不可思議的法門,蓮池海會。

  這個地方講「蓮池會菩薩摩訶薩」,沒有加海會。我們可以把它想像成這是西方極樂世界本土,而不是講遍法界虛空界;遍法界虛空界我們要加海會,蓮池海會。所以,這裡頭同異、差別就在此地。這是說的極樂世界。

  菩薩,地前都稱菩薩。下下品往生,這個帶業的人,帶業往生的,煩惱習氣一品也沒有斷,他也是菩薩。他是什麼菩薩?初信位的菩薩。這個法門是大乘圓教,至圓至頓。這是過去祖師大德說的,等同華嚴、法華。這還得了嗎?圓教初信位的菩薩,決定是已經斷八十八品見惑。我們帶業往生的人,八十八品見惑一品也沒斷,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都是阿惟越致菩薩,這不可思議!所以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頭說,西方極樂世界帶業往生的人,你不能講他是菩薩,為什麼?他一品惑沒斷;你也不能說他是凡夫,為什麼?他也是阿惟越致菩薩。所以蕅益大師講,西方極樂世界的人的身分很奇怪,一切皆非,一切皆是,不思議的身分。如果我們勉強來講,他一品煩惱沒斷,我們可以說他是相似位的菩薩,他不是真的,相似。很像菩薩,他又不是菩薩,凡聖同居土!這一品煩惱沒斷的。

  當然,到達西方世界之後,煩惱要不要斷?要斷!要斷得乾乾淨淨,你才能圓成佛道。所以,到西方極樂世界是修行,那個地方是修行最殊勝的環境。我們這個地方修行,有人事物干擾。從前人修行,修學的環境真的比我們殊勝。多少修行人找一個清淨幽雅的環境,建一個小茅蓬,幾十年不下山,他很容易成就。但是成就的人畢竟還是少數,什麼原因?心地清淨,這個條件他得到了;好的老師、同參道友他不容易遇到,所以要尋師訪道,要到處參學。疑惑完全斷除,真正覺悟明瞭了,再找到一個幽靜環境養道,與一切境緣遠離。住在深山,人跡罕至的地方去養道,好!

  我們看歷代,不管是哪個宗派,祖師大德的成就,就是連淨土宗都不例外。東晉時代慧遠大師在廬山建第一個念佛堂,他們一百二十三個人,虎溪為界,不出這個界線,身心清淨,所以各個有成就。現在的環境難了,你住在深山裡面,現在交通方便,客人還是很多。客人來了,你不能不接待,接待的應酬太多,來的時候是是非非,張家長、李家短,你又不能不聽,這些沒有一樣不是染污。如果自己不能甘心寂寞,你還裝一個什麼網路電視,那個麻煩就更大,縱然在深山,跟外面這個社會沒有脫離。

  所以現在修行,在環境上來講是大大不如從前,但是現在聽經的機會,同參道友在一塊修學的機會比從前方便。這是由於交通資訊的便捷,科技的進步,所以各有利弊。如何能取其利捨其弊?這是智慧,這是善巧方便。我今天選擇在這個地方,這是一個小城,澳洲的一個小城,居民只有八萬人,從布里斯本到這邊來,開車需要兩個小時。我自己還住在鄉下,總是希望遠離干擾,希望身心清淨,多有時間讀經、念佛。每天我們在攝影棚這四個小時,這是報恩;上報諸佛之恩,祖師大德之恩,護法之恩,下報一切眾生之恩。生活愈單純愈好。

  在此地,社會賢達、宗教領袖都非常關懷這個世間的災難,祈求世界和平,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能夠和睦相處。大家互相拓開心量,能夠包容,互相尊重,平等對待,和睦相處,這是一樁好事情,真正的消災免難之道。他們來找我,要我參與,這個事情是義不容辭,我應當盡一分力量,幫助他們、成就他們的善願。但是對於自己的清修還是受到干擾,兩全其美很不容易。

  到西方極樂世界就好辦了,為什麼?有能力分身。這才真正是,不要說兩全其美,萬全其美。什麼事情都可以參與,分身就好了!一身能夠變化無量身,去參與一切眾生的好事,自己的本身依舊在極樂世界,在阿彌陀佛面前,沒有離開過。自行化他統統都辦圓滿了,這不是理想,是事實。你要知道這個事實,你才會真正發願,趕快求生淨土,滿我們自己真實的弘願。

  「摩訶薩」是大菩薩,登了地的菩薩;「菩薩」是三賢菩薩。三賢,前面十信位統統包含在其中,連我們這個相似位(還不能算是初信位,相似位)都包括在其中,這是極樂世界不思議的境界。下面大師開示之前,念了一首偈子,這首偈子是:

  【世界何緣稱極樂。只因眾苦不能侵。道人若要尋歸路。但向塵中了自心。】

  我們知道中峰禪師是法身菩薩,不是普通人,也就是說他確確實實是明心見性的人。只要明心見性,最低限度他是圓教初住,這是最低限度的。他跟諸佛如來是同生性,不是異生性。也就是說在日常生活當中,他是用四智菩提,他不是用八識五十一心所。我們用八識五十一心所,他用四智菩提。從哪些地方知道?從這些開示當中我們知道,他這些話不是見性講不出來。

  前面兩句容易,這個不難,為什麼?《彌陀經》念熟了你就知道。這個世界為什麼稱為極樂世界?釋迦牟尼佛在經上對舍利弗尊者不是講得很清楚,「彼土何故名為極樂,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不是答得很清楚嗎?所以前面兩句沒問題,我們也能說得出來。

  後面兩句我們就說不出來了,尤其是最後一句。『道人若要尋歸路』,「道人」是修道的人。「歸路」是什麼路?成佛的道路。這一條路不容易,到哪裡去找?我們今天說我們找到了,我們信願持名,求生淨土,這是成佛之道。這個沒錯,這我們大家都能說得出來,但是他不是這麼說的,中峰禪師講的『但向塵中了自心』,這不是一般人能說得出來的。如果要是我們說「道人若要尋歸路」,我們一定是「信願持名求往生」,我們一定是這樣說法的;我們不會說「但向塵中了自心」。

  見性的人畢竟是明心見性,跟我們九法界的凡夫不一樣。塵是塵勞,就是我們今天講的現實生活環境,了是明瞭,自心就是自己的心性。所以這一句話禪的意味很重。換句話說,了自心就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個佛是分證位佛,不是相似位。四聖法界是相似位,天台大師講的相似即佛;明心見性那是真的,分證即佛。六道輪迴裡面修得再好,你見思煩惱沒斷,你是觀行即佛,煩惱沒斷。斷了煩惱之後,見思煩惱斷了,那才叫相似即佛。就是四聖法界是相似即佛,一真法界是分證即佛。明心見性是到一真法界,不但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他懂得,一定要在我們現前的生活當中求明心見性,要是用《般若》裡面的說法是「覺了諸法實相」。覺了諸法實相就是明心見性,你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通達明瞭,沒有疑惑了,那麼你已經到一真法界了,那就是歸路。

  所以學佛,在大乘佛法裡面,無論哪個宗派,無論哪個法門,方法儘管不一樣,依據的經教縱然不相同,但是它的方向、它的道路、它的目標完全相同。那是什麼?就是明心見性。禪也好、教也好、密也好、淨也好,我們淨土也是明心見性;理一心不亂就是明心見性,教下的大開圓解。所以這首偈子,你看看人家開示頭一句話就和盤托出,一絲毫保留都沒有,把他自己修行證果的經驗全盤托出來。

  前面兩句勸我們修淨土,那個世界沒有苦,沒有眾苦;沒有眾苦就是極樂。世尊在《十善業道經》上告訴我們,「菩薩有一法,能離一切世間苦」,這一法就是講「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觀察善法」。我們今天在這個環境裡頭,要想真正做到心善、思想善、觀行善,不是容易事情,太難了!可是你要真正發心,信願持名,求生淨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永離一切苦,比修十善業道容易。十善業道修圓滿就成佛了,這是我們在講席裡面多次做詳細說明。再看下面這篇文:

  【心心即佛。】

  這一句是法說,下面兩句是比喻:

  【醍醐酥酪。咸自乳生。】

  『醍醐酥酪』是奶製品,現在我們講奶製品,都是從奶提煉的,愈提煉愈殊勝。所以從奶提煉則成「酪」,酪再提煉就成為「酥」,酥再提煉就成「醍醐」;醍醐是奶製品裡面的菁華,味道也最美。佛在經上常常用這個來比喻,比喻佛菩薩,比喻最殊勝的境界,醍醐。醍醐到底是什麼?現在有沒有?現在有,很平常,就是日常生活當中的,食品裡面最好的。

  這些事情我們在早年初學佛的時候,道源老和尚有一次跟著一個印度的朝聖團,到印度去觀光、旅遊、參訪。因為他是講經的法師,常常在經上講到醍醐,講到菴摩羅果,他總是說不清楚,醍醐是什麼?菴摩羅果是什麼?到印度的時候,他就特別找印度人:你把醍醐找來我看看,菴摩羅果找來我看看。菴摩羅果人家拿來了,是芭樂。他一看笑起來,台灣有,很多。醍醐是什麼?這個也拿來了,原來也很平常,都是常常吃到的。現在叫沙拉,外國人叫沙拉,就是佛經裡面講的醍醐。這一下才真搞清楚,以後講經他常常講給我們聽。在從前為什麼沒有法子翻?因為中國沒有,中國沒有這個食品。由此可知,這個食品在三千年前,印度已經就提煉到這樣的美食了。

  『心心即佛』,他為什麼用兩個「心」?一個心不就行了,何必用兩個心?兩個心一定是兩個意思,哪兩個意思?我們曉得是真心、妄心。確實,真心是佛,妄心也是佛,所以佛才講一切眾生皆是未來佛。一切眾生現在用的是妄心,妄心從哪裡來的?妄心還是真心,迷了;真心在迷的時候就叫做妄心。所以妄心之體是真心,離開真心哪來的妄?真妄不二,真妄是一。所以這個比喻就比喻得好,醍醐,把醍醐比喻真心,把酥酪比喻成妄心;統統是奶裡頭提煉的,沒有離開奶,都是奶製品,真妄不二。

  如果你在這個地方真的覺悟,整個宇宙就是一個不二,你真開悟了。真妄不二,迷悟不二,凡聖不二,生死不二,煩惱菩提不二,這就叫一心!一心不亂。境界是什麼?境界是一真法界。在哪裡?就在現前。你要沒有入不二,你見不到。換句話說,你得不到一心,你見不到一真,你還是落在妄想分別執著裡頭。妄想分別執著,那是迷不是覺。大師的開示開門見山,第一句話就把宇宙人生的真相顯示給你看,問題是你懂不懂,你會不會?第二句重複這個意思。

  【佛佛惟心。】

  前面「心心即佛」,『佛佛惟心』,這說了兩個「佛」。兩個佛也有意思,可以稱為一切諸佛,也可以說為今佛、古佛,「佛佛」兩個字就代表了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佛是什麼?佛就是心,心就是佛,這個心是真心。哪個人沒有真心?人人都有真心,真心在哪裡?真心就在現前,你從來沒有離開過真心。不但你有真心,一切有情眾生,我們今天講動物,所有動物都有真心。不但動物有真心,植物、礦物,乃至虛空。為什麼?真心是一切諸法的本體,體是真心。

  《華嚴經》上說「法性遍在一切處」,這一切處包括虛空。離開法性,哪來的虛空?虛空是法性變出來的,虛空是屬於相分。近代的科學家才漸漸了解這個事實真相,他們說空間跟時間不是真的,空間跟時間在某種條件之下等於零,沒有;沒有時間、沒有空間,空間也是無中生有變現出來的。這跟《華嚴經》上講的不是一個意思嗎?「法性遍在一切處,一切眾生及國土,三世悉在無有餘」,一切眾生及國土是講空間,三世悉在是講時間。「亦無形相而可得」,就是《般若經》上所說的,一切諸法(包括虛空),它的真相是什麼?真相是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這把事實真相說出來了。「佛佛惟心」,這句法說,後面兩句是比喻:

  【釵釧瓶盤。盡從金出。】

  把金比作自性。把金器,『釵』是金做的,『釧』(手鐲)也是金做的,『瓶盤』都是日常用的器皿,都是黃金製品。器皿雖然不一樣,用途也不相同,但是它的體性是一不是二。今佛、古佛不離自性。這兩句是把性、相的關係、性質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兩句要是完全通達了,就是法身菩薩,你在這個世間,跟一般凡人的思想見解、言行生活、處事待人接物肯定不一樣。為什麼?你過菩薩生活,你在行菩薩道,確確實實是給一切眾生做最好的榜樣。覺者的生活、覺者的行為。這是開示頭一段,總的原則、總的綱領說出來了。再看下面他怎麼教我們。

  【十萬億程。東西不隔。】

  『十萬億程』是《彌陀經》上講的。我們娑婆世界的西方,過十萬億佛國土,那邊有一個世界是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十萬億程」講距離,十萬億佛國土。一佛國土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十萬億個大千世界,你就想這個距離是多大!『東西不隔』,這一句話告訴我們什麼?沒有空間距離,遠近不二,一彈指、一剎那就到了。

  【二六時內。】

  這是講時間。『二六』是從我們中國人講的,印度人只講晝夜六時,我們中國人講「二六」。二六是十二個時辰,中國人古時候計算時辰,是講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是用這十二個時辰。這個用法一直到清朝末年,民國成立才不用,用西方的二十四個小時,所以稱小時。為什麼稱小時?它比我們中國的時辰小。我們中國的一時是現在的二時,所以叫二小時,小時是這麼來的。印度的時比我們大,印度一時是我們中國的二時,是現在講的時辰四個小時。所以經上常講「二時講經」,二時講經就是現在八小時。

  我們從經典裡面曉得,釋迦牟尼佛的僧團當年在世,他們每天學習經教是八小時。非常重要,這是示現給我們看!我們今天為什麼學佛功夫不得力?不得力還不要緊,不得力,還天天打妄想,念念都造業,這個可怕!怎樣讓我們遠離妄想,不再造業?佛為我們所示現的只有一個方法,上課。講經、聽經,上課,每天八個小時,天天不間斷。釋迦牟尼佛這個樣子示現四十九年,每天上課八小時,這樣才離開妄想。遠離妄想,你的身口就不會造業,能恢復正常。正常的生活行為就是佛菩薩,這叫真正學佛,在佛法裡真正得到受用,我們要明瞭。

  所以不讀經、不聽經,怎麼行?今天佛教之衰,衰在四眾出家在家不聽經,不肯學習。只要不聽經、不學習,你一定隨順你自己的煩惱習氣。隨順自己煩惱習氣,生活也好,工作也好,待人接物也好,沒有不造業的。真的是像《地藏經》上所說的「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業」,太可怕了!想到你造業,造業一定有果報,不會說造了之後就沒事。前面我們講得很清楚,惑、業、苦,三障裡頭煩惱障、業障、報障,報是三途苦報,你知不知道!

  給你講了,你聽到了,好像也有感動,但是感動的時間太短了。幾分鐘過了之後,原形畢露,煩惱習氣又現行。這是什麼原因?是我們煩惱習氣的力量太強大,我們修學佛法的力量太薄弱,敵不過。敵不過怎麼辦?佛教導我們,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果然你把這句話做到,你懂得,你做到了,控制自己煩惱習氣需要多久的時間?一般來講是三年到五年,古時候的標準三年到五年。現在三、五年不行,為什麼?內煩惱習氣太重,外面的引誘力量太強。所以今天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天天讀經、天天聽經、天天講經,三十年到五十年,這是我的經驗。我學佛到今年五十二年了,我才能控制得住,我才能不受這個社會誘惑。天天在幹,不幹不行!

  換句話說,這個時代,要不是過去生中善根福德因緣深厚,你要想成就,頭一個條件,壽命!你要沒有這麼長的壽命,你修行功夫還不夠,壽命到了。壽命到了搞輪迴,一個輪迴有隔陰之迷。縱然修得不錯,來生還得人身,前世所修的忘得乾乾淨淨,一切要從頭來起,這個很可怕。從頭來起,你有沒有把握不受誘惑?而且這個社會,我們從歷史上來看,演變、染污愈來愈嚴重,世風日下,一代不如一代。所以,最可靠的辦法,這一生決定生淨土,決定不能再搞輪迴。大師這兩句話教我們這樁事情。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請接著看下面這個文:

  【十萬億程。東西不隔。二六時內。凡聖同途。】

  『十萬億程』是講的遠近不二。『二六時內』是講的時間,過去、未來不二。『凡聖同途』,都是說明一真法界的境界,一心能證,能現、能變、能證。總而言之,離不開一心不亂,一心太重要了!下面的文:

  【低頭合掌白玉毫。星明日麗。】

  這一句是講的禮敬。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第一個是「禮敬諸佛」,第二願「稱讚如來」。『低頭合掌白玉毫』,是如來三十二相之一,就是眉毛當中白毫相,「白玉毫」是指這個。我們在經典裡面讀得很多,看到這個記載,佛白毫放光,光中化佛,普度眾生,這是表禮敬。教導我們常懷禮敬,對一切眾生,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常常懂得禮敬。「禮敬諸佛」裡頭,諸佛就包括《華嚴經》上所說的情與無情。為什麼?無情有法性,有情有佛性。前面所說的「心心即佛」、「佛佛惟心」,「佛佛」裡頭包括三世一切諸佛,包括情與無情。所以禮敬的心不能須臾或離。

  『星明日麗』,這是禪機,怎樣才能體會?離妄想分別執著。一心對「星明日麗」,一心對,才是真正的真誠清淨平等正覺的禮敬。這裡頭決定沒有一絲毫妄想執著,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妄想執著。接著下面這一句,這是讚歎。

  【歌詠讚揚紫金容。】

  佛的身相,我們在《無量壽經》上讀到,紫磨真金色身。前面禮敬只提到三十二相的白毫光相,這個稱讚是佛的全身。『歌詠讚歎』,我們佛門裡面的梵唄偈讚。

  【霆震雷轟。】

  讚歎是有音聲,禮敬是沒有音聲,讚歎就有音聲,這個音聲我們常講,響徹雲霄,用『霆震雷轟』來形容。「霆震」是迅雷,諺語裡面所謂的「迅雷不及掩耳」,為什麼?距離太近了。你一看到閃電立刻就聽到聲音,它距離太近了,聲音非常響亮,來不及掩耳,這四個字是形容這個。我們通常講歌詠讚歎響徹雲霄,就接近這個意思。讚佛!讚佛,諸位要知道就是讚性德。所以,一切都不離自性,自性如如佛。讚阿彌陀佛是讚自性彌陀。

  學佛的同學們,為什麼長久你都入不了境界,都得不到佛法真實的利益?不要說多,少少的利益你都得不到,原因在哪裡?原因都在妄想分別執著放不下,分自分他。換句話說,你總是落二三,你歸不了一。什麼時候你能歸到一,佛法真實的受用你就得到了。

  歸一,一是什麼?一心不亂。無論修哪個法門,我們常講,手段不相同,方法不相同,修的是什麼?統統修一心。一心在禪宗裡面講就是明心見性,在教下講叫大開圓解,在我們淨土宗裡面叫做一心不亂,才真正得受用。宗門裡面講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之後得受用。沒悟之前你是凡夫,你過的不是佛的境界,悟了之後就不一樣。我們念佛你就要知道,我們念佛的目標要定在哪裡?定在一心不亂。

  要想得一心不亂,你不能把妄想分別執著徹底放下,它永遠障礙你一心不亂。換句話說,一心不亂是自性本有的,本來你就是一心不亂。你迷失了一心,就是迷失了自性,六根在六塵境緣當中才起妄想分別執著,把本來一心不亂忘掉、迷失了,這是事實真相。大師苦口婆心給我們開示,沒有別的,叫我們回頭,叫我們放下分別執著,回歸到一心。再看下文:

  【清涼月兮有水皆含。】

  『清涼月』是比佛性,世人所謂「千江有水千江月」。大師在此地將「清涼月」比作佛性,將水中所現的月影比喻所現、所變。諸法所生,唯心所現,能現的是天上的月,這個月是真的,真的比作佛性;水中的月是所現、所變,比喻的是法相。法相裡面有性,沒有離開真性,沒有真性哪來的法相?法相的根源就是自性,這一句話讓我們了解事實真相。

  【功德雲而無山不戴。】

  『功德』是自性本具的,不是外來的,這個比喻法性。佛性跟法性是一個性。山高有雲霧,雲霧從山谷裡面升起,逐漸上升,則稱為雲,在地面上的時候我們稱為霧氣。這種情形我們住在圖文巴這個小城(這是個小山)常常看到。我們開車常常在路上,霧最重、最濃的時候,我們的能見度很弱,所以車的速度就很慢。有時候我們看到雲霧落在地面上,一層,好像看到我們的房子、樹木都在雲中一樣。這個景觀我們住山的人常常看見。

  『雲』,佛經上用這個做比喻得最多,它表什麼?表非有非無。遠看雲彩一朵一朵的,有;近看,近看沒有了。說明宇宙之間所有一切萬事萬物,如夢幻泡影。夢幻泡影就是像雲一樣,不能說它沒有,也不能說它有。相有體無,事有理無,都是說明宇宙萬物的真相,你才能看破世間;不但看破世間,你也看破了出世間。我們接著再看下面的開示。

  【香象渡河。一舉洪名超二死。】

  『香象』是比喻修行人、學道的人。『渡河』,河是表此岸、彼岸,此岸是娑婆世界,彼岸是極樂世界。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就好比是「香象」,真不容易!他這一生當中確實是徹底覺悟,沒有能力斷煩惱,但是他懂得求生淨土,懂得親近彌陀,懂得修信願持名的方法。

  『一舉洪名』,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他就能超越『二死』。「二死」是怎麼說?六道裡面的「分段生死」,四聖法界裡面的「變易生死」;不但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一舉洪名」,舉跟稱是一個意思,舉、稱、揚都是一個意思。一聲南無阿彌陀佛,超越三界六道,超越十法界,這個功德不可思議;信願持名是功,超越十界往生淨土是德。

  中峰禪師示現的是宗門大徹大悟的大德,他的歸宿是念佛往生淨土。這樣的人念佛往生淨土,我們明瞭他在西方極樂世界生哪個淨土?實報莊嚴土,他不是在同居土,也不是在有餘土。但是西方世界很特殊,我們非常相信,我們帶業往生,一品煩惱也沒斷,當然生凡聖同居土,生到凡聖同居土,能不能見到中峰國師?能,決定沒有問題。為什麼?因為西方極樂世界四土在一起,一生一切生。不但能見到中峰禪師,能夠見到永明延壽,能夠見到智者大師,能夠見到觀音、勢至,文殊、普賢,彌勒菩薩。那些是等覺菩薩!能夠見到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所以真的是一生一切生。見到阿彌陀佛就是見到一切諸佛菩薩,不可思議。

  【迦陵出殼。千稱嘉號壓群音。】

  『迦陵』是世尊在《彌陀經》上跟我們講的西方極樂世界迦陵頻伽。這幾種鳥我們這個世界都有,所以世尊舉這個例子來說。佛告訴我們,像共命鳥、迦陵頻伽,在雪山有,雪山就是喜馬拉雅山。我們知道釋迦牟尼佛出生在迦毘羅衛國,迦毘羅衛國就是現在的尼泊爾,在喜馬拉雅山南面,距離這個山不遠。所以當地那些人都知道,這個鳥叫的聲音非常好聽。鳥是卵生的,牠在沒有出生之前,還在蛋裡面牠就有叫聲,那個聲音就很微妙。當然,牠破了卵之後出來,叫的音聲,其他鳥雀的音聲都不能跟牠相比,所以說『千稱嘉號』。「嘉號」就是稱阿彌陀佛,也是講的六字洪名。『壓群音』,這是講遍法界虛空界,妙音(極其微妙之音)就是南無阿彌陀佛,這個音是妙音。

  現在有人爭論,到底我們是要念阿(ㄛ)彌陀佛,還是要念阿(ㄚ)彌陀佛?我們接觸的人很多,在中國每個地方都有它的方言。這六個字,沒錯,字是統一了,讀音各個地方不一樣。要以哪個為標準?佛法裡面講,這個事情真正的標準是誠心,真誠心,這是標準。真誠心能感,佛就有應。因此無論哪種方言,只要你心裡面念這一句佛號,你念佛的心跟阿彌陀佛相應,這個音就是妙音。

  這樁事情,現在我們看到科學家把它證明了。我們從水結晶裡面看到,你看他們用不同的文字寫這個「愛」,中國文字寫的、英文寫的、德文寫的,他們用好幾種文字寫,給水看。小玻璃瓶裡頭裝水,把寫的字貼在玻璃瓶上。一個小時之後,觀察這個水的結晶,都非常美。反面的意思(他們要做實驗),我們看到他上面寫的是「渾蛋」,也是用很多不同的文字寫的。一個小時後看它的結晶,現出來的結晶都非常醜陋。

  由此可知,不管你是用什麼樣的文字;換句話說,它會聽的時候,不管用什麼樣的方言,只要表達你的意思是真的愛心,它的反應結晶都是美好的。這就說明它有法性,水有法性,性的本能是能見、能聞、能覺、能知。所以,言語、符號不相同沒有關係,意思相同。真的是世尊在四依法裡面跟我們講的「依義不依語」。我們也可以說「依義不依文字」,各種文字都沒有關係,哪個國家文字都沒有關係,只要意思相同,法性裡面反應出來,一定是一樣的。

  我們從這個實驗證實「一舉洪名超二死」,「千稱嘉號壓群音」,這得到科學證明。最重要是誠意,所以不必在乎一定要念阿(ㄚ),一定念阿(ㄛ),不用在乎這些,不要去分別執著這些。這一分別一執著,我們的誠意大幅度的削弱了。不分別不執著,你的誠意是圓滿的,要懂這個道理。底下說:

  【下情唯忖以難思。一念回光而易往。】

  這兩句說明念佛求生是個易行道。在八萬四千法門裡頭,在無量法門裡面,這個法容易。方法雖然容易,可是理太深了。佛在經上說,這個法門所依據的道理是「唯佛與佛方能究竟」,只有如來果地上才清楚、才明瞭。等覺菩薩猶如隔羅望月,這是個比喻,看晚上的月亮,當中隔了一層很薄的紗。羅紗很細,就像我們現在講玻璃一樣,你總還是隔了一層。如來一絲毫的障礙沒有,沒有東西隔住。就是你要懂得這個道理,這道理太深了,可是方法容易。

  『一念回光』,這是我們常講回頭是岸。你只要能夠接受佛菩薩的教誨,依教奉行就行了,你很容易就到達,你就成就了。你要問什麼道理,那最好到西方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你向阿彌陀佛請教,這個就很容易了。在這個地方要想把道理搞清楚的話,沒有人能說得清楚,縱然說清楚了,你還是不會懂。為什麼?不是我們自己的境界,如來果地上的境界。可是後頭這兩句話,中峰禪師還是點一點:

  【究竟不居心外。分明祇在目前。】

  這兩句話禪意很深。念佛往生,見佛證果,『究竟不居心外』。阿彌陀佛,自性彌陀;西方淨土,唯心淨土,都是自己心性所現、所變的,所以「不居心外」。『分明祇在目前』,目前一切諸法,這一切諸法的本體就是心性。所以法相唯識家,他們常常講唯識,宇宙之間唯有識,除了識之外什麼都沒有。識是什麼?能變;這一切萬法是所變。你掌握到能變的話,所變不再放在心上了,不再分別執著,徹底放下。

  但是識還不是第一義,第一義是什麼?第一義是性。性跟識雖然是一不是二,覺悟了叫做性,不覺叫做識。性跟識確實是一不是二,就是覺與不覺,我們把它說成兩個名詞。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所現的是一真法界,所變的是十法界依正莊嚴,它確實是一不是二。

  「分明祇在目前」,十法界在目前,一真法界也在目前。我們為什麼覺察不到?那是因為你有妄想分別執著,而不能證得。這個話是世尊在《華嚴經》上講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真可惜!換句話說,佛這句話你要聽懂了,我們只要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就是中峰禪師說的「分明祇在目前」。

  這兩句「究竟不居心外,分明祇在目前」,是中峰禪師的境界。換句話說,是見性人的境界,是大開圓解人的境界,是念佛得理一心不亂人的境界。只要我們功夫到這個程度,那就是你自己的境界;功夫不到,這個境界並沒有失去,只是你迷而不覺,這是諸法實相。中峰大師的開示到這個地方是一個段落,下面他要考驗我們的功夫。

  【審如是。】

  『審』是審諦、是審察,就是你詳細的思惟、觀察。『如是』,像前面所說的諸法實相,包括我們信願持名、往生淨土這個事實真相。

  【即今眾等。】

  這得要問了,現在我們大眾,我們現前大眾。

  【繫念彌陀。】

  「念」這個字,念是「今心」,現在心上,現在我們心上真有彌陀。「繫」就是我們一般講牽掛,心裡頭有牽掛,這個牽掛是什麼?阿彌陀佛。心裡沒有別的牽掛,只牽掛阿彌陀佛,心裡頭真有,這叫『繫念』。「繫念」如何才有感應?有很明顯的感應,叫一心,一心繫念。換句話說,心裡面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一心繫念,這叫真念佛。

  念佛不在口上,在心上。所以古大德常常跟我們講,念佛的念不可以加個口,加個口就變成有口無心了;不能加口,就是用念。這個念說明你心裡頭真有,不見得掛在口上。心裡頭真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不放在心上,這是一心繫念,這個感應道交不可思議!真的叫「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現在我們這三時繫念,專修這個法門。

  【三時佛事。】

  『佛事』,本意是修覺而不迷之事。佛是覺而不迷,我們現在在學習覺而不迷這樁事,這叫「佛事」。所以三時繫念的法事,看到這裡面好像是度亡人的,實際上存亡兩利。《地藏經》上講得很清楚,亡人所得的利益是七分之一,我們自己修的人得七分之六,我們得圓滿的利益。亡人得的這個少分的利益是什麼?是提醒他。他要恍然大悟,跟著我們一起來學習,那他的利益就是圓滿的。他要還是懵懵懂懂,我們在這裡提醒他、在帶他,他還是不覺悟,阿賴耶識裡頭落下一個種子,現前不起作用,這就叫七分之一。這裡面的理與事我們都要搞清楚、要搞明白。我們現在這三時在專修,三時這是第一時。

  【只如不涉證修。親蒙授記一句。如何舉揚。】

  這是宗門的話。現在我們是老實念佛,一心繫念,我們不涉及證果,也不涉及修法,其他的法我們都不涉及。那麼要問『親蒙授記一句』,阿彌陀佛親自為我們授記,這一句怎麼個講法?『如何舉揚』,用現在的話就是怎麼個說法,或者怎樣去體會。通常這個問題提出來之後,一定是沉默一、兩分鐘,讓大家在這個時候統統靜下來。淨極光通,人靜下來之後,靜能生慧,那麼一句話就能點醒你,你能從這個地方悟入,這個在宗門講,叫禪機。中峰是禪師!所以在這個法事裡面真的是有禪、有淨。他說了兩句偈:

  【風吟樹樹千般樂。香浸池池四色華。】

  這兩句話你懂不懂?你不懂你不能問什麼意思。為什麼?這是禪機。你真懂了,你在這個裡頭兩句話,大徹大悟;不懂,不懂就說不懂。不懂,下面「阿彌陀佛身金色」,老實念佛去!這兩句話表面的意思,真正的意思我們不懂,剛才講了,禪機。我們從表面上看,上面這一句是講的西方世界七寶行樹。

  『風吟樹樹千般樂』,這是西方極樂世界的境界,風吹寶樹。寶樹的枝葉花果,風一吹,樹葉花果相碰,就像我們現在講風鈴,你說那個音聲多美妙!我們今天用的風鈴多半是銅做的,也有玻璃、水晶這些薄片做的,音聲都非常美妙。西方極樂世界風吹寶樹的音聲裡面,它說法,想聽什麼聲音統統都能聽到,這個不可思議。想聽什麼經,風、水都在那裡說法,六塵說法,這是阿彌陀佛威神加持。

  其實我們這個世界,六塵說不說法?也在說法,也在表法,可惜我們不懂。如果我們真懂,那你就會體會到,三世一切諸佛菩薩從來沒有離開我們一步,都在為我們說法,沒有一法他不說。這些法總名稱就叫《大方廣佛華嚴經》,展開來無量無邊的佛法。真的是塵說、剎說,佛說、菩薩說,山河大地、樹木花草什麼時候不說法!只是我們迷得太深,覺察不到。這些年來讀《華嚴經》才稍稍得到一點訊息,知道一切情與無情或是表法、或是說法,我們才懂得這麼一點點訊息。

  什麼時候你才能夠接收到這個訊息?你到一心不亂的時候就接收到,你就感受到了,你就見道、聽道、嘗道、嗅道。這個道不是到達的到,是無上大道之道,見道、聞道、嘗道、嗅道。這個時候你就曉得我們這個地方原來就是華藏,原來就是極樂。這個意思,中峰禪師在這個法會裡頭,簡短的開示統統都講到。

  『香浸池池』,池池是七寶池,八功德水。『四色華』,《彌陀經》上講的四色。四色是四原色,四色一融合,無量無邊的色彩,美不勝收。這是兩句表面的意思,這裡頭甚深的密義,那是要你自己去體會,這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