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九九年早餐開示—修行重了生死  (共一集)  1999/3/9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20-014-0309

  佛法裡面常說:「人命無常,國土危脆。」又告訴我們:「人身難得,佛法難聞。」這一類警惕的話,幾乎我們在每一部經論裡面都看到。世尊苦口婆心時時刻刻在提醒我們,最值得警惕的是「生死事大,無常迅速」。無非都是要我們認清事實真相,抓住這個希有難逢的機緣,希望在這一生當中,把這個大事了了。《法華經》上所講:「佛為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什麼大事?生死事大。這一樁事情,可以說除了世尊之外,沒有人能辦。世間不乏聰明才智之士,他們有能力生到色界天、無色界天,沒有辦法超越三界,沒有辦法了生死。所以世尊出現於世,幫助我們解決這個大事。

  了脫輪迴,超越十法界,作佛作祖,要具備什麼樣的條件才能辦得到?佛在經典上跟我們講得很明白,這個事情,人人可以辦得到,問題是在你自己肯不肯辦。正如同儒家所講,「人人皆可作堯舜」,堯舜是我們中國古代大聖大賢,人人都可以做到。佛法也是如此,人人皆可作佛、作菩薩,問題在你願不願意做,這是真正關鍵之所在。如果你願意做,你就做成;你不願意做,諸佛如來都幫不上忙。怎麼作法?孔夫子所講的「克念作聖」,佛講得更好、更清楚、更明白,念是妄念;換句話說,你能夠克服妄念,你就是佛,你就是菩薩。在佛法裡面所說的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是妄念。微細的妄念,佛家稱作無明,稱作妄想;粗重的妄念,稱之為執著。既然曉得這是妄念,妄就不是真的。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面告訴我們,他說「真心本有」,本有,我們決定可以恢復;「妄心本無」,本無,當然可以能夠斷掉,當然可以能夠放下。應當斷的你不斷,應當放下的你不肯放下,這就沒法子了。佛在經上千言萬語,重複的教誨,提醒我們覺悟,幫助我們認識事實的真相,希望我們在這一生當中,脫離生死苦海,圓成佛道,這是一切諸佛的本願。佛除了這樁事情之外,可以說是一無所求。

  但是我們看看,在上古的時代,這個地球上人少,沒有像現在這麼多人。中國對日本人抗戰的時候,中國的人口才只四億五千萬人,四億。滿清末年,人口統計是四萬萬人。愈是往古時候去,人口愈少,地大人稀,人的心地淳厚善良。世尊教導弟子,在那樣社會環境當中,還要選擇阿蘭若來修行。阿蘭若是梵語,中國意思是寂靜處。很安靜的一個地方,很清淨的地方來修行,才能夠成就道業。古時候修行的道場,都建立在深山裡面,沒有人去。那個時候交通不方便,你要想到寺廟裡拜佛,走路去。從我的家鄉到九華山要走三天,很辛苦。現在交通方便,三個小時,從前走三天。所以,道場選擇在人跡不到的處所。凡夫沒有不受環境影響的,能夠不受環境影響,那個人就不是凡夫。既然是凡夫,受外面環境影響,這是理所當然,這一點都不希奇。選擇修行環境建立道場,很重要!

  現代這個時代,說老實話,修人天福報容易,了生死、出三界難,太難了!那就是外界環境對我們的誘惑,比起古人增長了千倍萬倍都不止。我們自己煩惱習氣深重,怎麼能夠禁得起誘惑?這是事實,我們不能不知道。我們今天在這個環境裡修行,算是不錯了。實在講,沒福報。縱然現在到深山裡面去修行,交通便捷,觀光旅遊。今天中國大陸四大名山,已經變成觀光點,還能修行嗎?每天往來的客人,國內外來旅遊參觀的絡繹不絕,每天都有幾千人。我第一次到北京訪問,佛協的同修們陪我參觀雍和宮。雍和宮的住持接見我,告訴我:「每天平均來參觀的五千人,星期假日兩萬人。」裡面所有的出家人都要來接待,精疲力倦。我想,有時間趕快休息一下,哪有時間修行?這是現在的道場,我們要認識清楚。

  我們在這裡學教,講經弘法,給諸位說,人天福報。假如我們戒律持不好,這個福報到畜生道、餓鬼道享,還不是人天福報,鬼、畜福報,我們自己要清楚、要明瞭。所以在這個環境裡面,能夠克服自己的妄念,我們的功夫遠遠超過古人。古人要搬到今天這個環境裡,他也不行。我們換一下,我們要是在古代的話,我們也有成就。這些理事,我們都要清楚。可是大家認真修,佛法裡頭常講,「境隨心轉」、「心想事成」。真正希望了生死,把了生死當作我們這一生當中第一樁大事,「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我相信佛菩薩會給我們做增上緣,佛菩薩不會見死不救,一定會幫助我們。關鍵還是在我們自己,所謂是感應道交,我們自己有感,佛菩薩就有應。感應的理論,感應的方法,感應的事實,我們要清楚,而且要常常幫助別人,把這個理事介紹給別人,這個對於社會、對廣大群眾來說,他們是歡迎的。他們對於了生死,未必有這個念頭,求人天福報,求現前的福報,他們的興趣很濃。我們有智慧、有能力,應當幫助一切人的希求,幫助他滿願。佛度眾生,應機說法,我們有觀機的能力,也有應機的能力。

  我們活在這個世間是為一切眾生,不是為自己。要是說為自己,那就是在這一生當中,了生死、成佛道,這是為自己。如果真的想了生死、成佛道,世出世間所有一切法必須放下。放下,要懂得放下的真諦,放下不是什麼都不做,決不能錯解名詞的含義。你要是錯解,「好,我一切都放下,什麼事都不幹。飯也不吃,水也不喝,統統放下了」,活活的餓死,餓死能成佛嗎?放下是心裡面的念頭放下,恢復真正的清淨心。事隨緣,有緣就幫助眾生,沒有緣,不必攀緣,不要找事。緣成熟了,我們認真努力多多的修布施供養,我們盡心盡力為別人服務、為別人工作,這就是布施供養。外財施,內財也要施。內財,我們的智慧,我們的能力,我們的勞力,為一切眾生服務,這都是修布施供養。

  沒有緣?沒有緣不必強求,但是不能沒有「願」,度眾生的願。度眾生的願,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服務眾生的願,幫助眾生的願。我們願意幫助眾生,樂意幫助眾生,全心全力幫助眾生。眾生接不接受?這個世間人多,這個地區眾生不接受,那個地區的眾生肯接受。這是我們佛法講,這個地區緣沒成熟,那個地區緣成熟了。成熟的地方,我們先去服務;沒成熟的地方,等待成熟我們再來。一定要盡心盡力,福慧雙修。佛菩薩看到我們真有這個心意,也許佛菩薩就幫助我們建道場,幫助我們成就道業,不是不可能。

  可是諸位要記住一個原則,怎樣能夠跟佛菩薩感應道交?生死心切。真正覺悟到這是一樁大事,真正期望在這一生當中了生死、出三界,我們有這個念頭,就能感應佛菩薩幫助。生死心不切,我們的緣不成熟,佛菩薩不會來攀緣。唯有生死心切,我們的緣成熟了,佛菩薩一定來照顧。這正是佛法裡常說,「佛氏門中,不捨一人」。但是生死心切的人,不多!真正為了生死、出三界,下定這個決心,成就自己,成就佛法,利益眾生,同參道友不必多。世尊當年示現成道之後,在鹿野苑度五比丘,那個僧團連釋迦牟尼佛六個人,六個人就能成就。

  我們上一次到澳洲,在柏斯看到小乘的僧團,他們只有十幾個人。這十幾位法師,有澳洲人、有泰國人、有越南人、有法國人、有英國人。十幾個人裡面,來自許多不同的國家地區,在一起修行。他們那個道場,就使我想到「認真辦道」。那個地方很少人去,這些法師的精神,我看到之後非常敬佩。自己開山,自己修路,自己造房子,一個人造一個小木屋,寮房,蓋一個大的房子做佛堂,完全自己動手,沒有雇工人。我看了之後,真是佩服得五體投地。他們的地很大,有九十二英畝,一英畝是中國的五十畝,差不多兩個英畝台灣是一甲;換句話說,將近五十甲,十幾個人住。每一個人那個小茅蓬,走路大概五分鐘。你想想看,那個居住環境多安靜,你的鄰居走路要五分鐘。山上也有水、也有電,沒有電話,也沒有報紙,也沒有雜誌,與外面世界完全隔絕,真的是天天天下太平,天天社會安定。我很羨慕他們的修行,他們對我們弘法也很尊重。我們想想,我們沒有他的福報大。希望我們自己努力,求感應,真為了生死,決定不能夠疏忽,否則的話,我們這一生空過了。人天福報,享福的時候沒有不造業,造業決定墮三途,很可怕的事情。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真正聰明人,不求人天福報,決定要求往生。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