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九八年早餐開示—做彌陀弟子  (共一集)  1998/12/9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20-013-1209

  民國初年,太虛大師提倡「菩薩學處」,構想非常之好,他沒有能做成功。我們現代提倡「做彌陀弟子」,彌陀弟子當然是菩薩,我們能不能做到?這是值得我們省思。要怎樣才能做到?把做不到的因素找出來,消除這個因素,我們就能做到。這依舊是一個教育的問題,世出世間聖人都告訴我們,人皆可以作聖賢,人皆可以作堯、舜,關鍵就在教學。而教學在佛法裡面講就是助緣、增上緣,如果遇到好的增上緣,中人之才都可以作聖作賢,這個例子我們佛門有,在中國歷代也都能看得到。尤其在佛法當中,真是下下根人都能作阿羅漢、作菩薩,這是佛家教學方法的高明。在世尊弟子當中,就不少是下下根人,周利槃陀伽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也能夠證阿羅漢果,也能成為大菩薩,何況是中上根性的人?

  一般人一生不能成就,世出世法一事無成,或者是小有成就,終歸失敗,原因都可以說是遇緣不善,所以佛法說一切法因緣所生,這個話說得很有道理。而一個好的緣分,真的是可遇不可求,我們要問好的緣分,我們這一生當中會不會遇到?答案是肯定的。為什麼?佛說過「佛氏門中,不捨一人」,所以這個答案是肯定的。問題在我們自己發心,我們自己如果發心純正,諸佛菩薩一定會來給我們做增上緣,會來幫助我們。佛家講說法,機緣成熟你不給他說,這是失時,時節因緣錯過了。機緣沒有成熟,你來給他說,也叫失時。佛知道時節因緣,所以佛說法比喻作海潮音,海潮是什麼意思?到時間的時候一定漲潮,在什麼時候一定落潮,非常守信用,決定不會錯過這個時間;佛教化一切眾生,亦復如是。

  這還是說明一個事實,感應道交,眾生有感,佛就有應。由此可知,權責還是操縱在我們自己手中,那就是我們希不希望作聖作賢,就是這一念。如果自己希望作聖作賢,作佛、作菩薩,這就是感;如果這個念頭生不起來,那就沒有感。沒有感,佛菩薩當然就沒有應,沒有應,你就遇不到這個機緣。如果你存的有這個心,有這個意念,這就有感;有感,佛菩薩一定有應。你這個念頭,你這個願望是真的,真實的,感應就快速;你這個願望很薄弱,若有若無,感應也很薄弱。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所以自己一生有沒有成就,「端在發心」。太虛法師的「菩薩學處」,為什麼沒有能夠搞成功?真正發心作菩薩、作佛的人少。真正要發心作菩薩,決定不能受世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的誘惑,你還會受這些東西誘惑,你的菩薩就做不成了。這個要靠自己,一定要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我們才能夠獲得感應,才能夠得到助緣。

  今天在新加坡,外緣我們看看很可能成熟,從佛菩薩之應,我們就能夠體會到同修當中有感,如果沒有感,怎麼可能有應?這些同修當中,必定有真正發心的人,有真正要做菩薩的人,真正要做彌陀弟子的人,所以這個緣才成熟。這個成熟沒有帶一點勉強,我們才曉得這是真的,這不是虛妄的。既然有真正發心要作菩薩,要生淨土,做阿彌陀佛的學生,我們遇到這個時節因緣也沾了光,我們的願力本來不強,遇到這樣殊勝的因緣,增強了我們的信願,於是我們就跟著成就,這個沾光了,這是希有難逢。如果在這樣殊勝的時節因緣之下,我們還是抵不過煩惱習氣,抵不過名利、五欲六塵的誘惑,這個大好的機緣,真的就是當面錯過,非常可惜!這個機遇,真是像彭際清所講「無量劫來希有難逢」,我們要懂得彭居士這句話的意思,你自然就會珍惜這個緣分,太希有、太難得了。

  李木源居士發心真實,給大家做增上緣,沒有一點私心;如果有一點私心,這個事情決定失敗。有私心,就得不到三寶的感應;若有感應,必定是魔來應,不是佛來應。佛跟魔從哪裡辨別?不在外頭境界,在內心。一念真誠,佛來感應;裡頭有一念自私,魔來感應。所以不必問外面境界,完全在內心,內心一絲毫私欲的念頭都沒有,這才能感得諸佛來應,我們學習就是從這個地方下手。於是我們就明瞭,如果在日常生活當中,對人、對事、對物,我是你非,我正你邪,行不行?不行。為什麼不行?你的心不清淨,你的心不平等,你還有自私自利的念頭在。為什麼?自以為是,自以為正,自以為真,這就是煩惱習氣,這就是與諸佛菩薩感應道交的障礙。好事最後變成魔境,就在這一念之差。

  所以我們要細心去觀察,佛是什麼心?菩薩是什麼心?佛菩薩的心真誠、清淨、平等、慈悲,佛菩薩看一切眾生是平等的,佛菩薩對一切眾生恭敬,真誠的恭敬。我們要在這個地方學習,才能獲得感應,也就是說才能夠獲得助緣;有了助緣,我們自行化他就得到方便。如果我們今天,還常常看到別人的不是,自以為是,這是最大的過失。別人縱然造作五逆十惡的罪業,他有沒有不是之處?我們要學佛菩薩慈眼來觀察,他是一時迷惑,鑄成大錯,他不是真心,真心裡頭沒有過失,他用妄心,他被煩惱習氣所支配。所以諸佛菩薩看到這種人,看到這些事,憐憫心看、清淨心看、平等心看,對他的真心、對他的佛性,沒有一絲毫損害,所以對他還是圓滿的恭敬。普賢菩薩「禮敬諸佛」,我們對於作惡多端的人,這個禮敬並沒有減少一分。

  這個事情,我們能做得到嗎?我們有分別、有執著,這做不到。做不到,這是眾生,這就不是菩薩。要學菩薩,要從這個地方學起,我們真正要做到。極惡之人,他也有善行,我們對於他善的這一面歡喜讚歎,對於他造惡的那一面,不但絕口不提,心裡頭痕跡都不落,我們這個心才真清淨,清淨心得大自在。我們怎麼看他?他是一尊佛,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何以?「一切眾生本來成佛」,佛是這樣看待人,我們學佛也要這樣看待人,他是真佛,他不是假佛。現在這種情形,不過是一時糊塗而已,他這個一時糊塗會明白過來的;我們也有義務,幫助他明白過來,使他早一天明白過來。他明白過來,眾生就有福了,他也會普度一切眾生。我們自己心裡頭,不要想世間是非人我,不要想世間這些恩恩怨怨,要常常想佛的教誨,常常思念經義。我們今天以《無量壽經》為主,常常想到《無量壽經》裡面所講的義理,把經中的義理變成我們自己的正思惟,應用在生活當中,佛眼觀世間,我們才真正成為彌陀弟子,才真正是作菩薩,這才轉凡入聖。從心理轉,從行為當中轉,這是功德,真實的功德,希望同修們一起共同勉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