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九八年早餐開示—佛教就是多元文化的教育  (共一集)  1998/10/30  澳洲淨宗學會  檔名:20-013-1030

  諸位同修:

  今天是佛七的第七天,也是圓滿的一天,明天有一個三時繫念。七天的時間過得很快,我們有這個緣分在此地相聚。學佛的同修警覺性比一般人要高,如果將七十年濃縮成七天,這個現象你就會有更高的警覺性了。七十年、七百年、七千年都可以濃縮成七天,然後才能夠觀察到世間無常,緣聚緣散了不可得,你就能看到宇宙人生的真相。這個真相就是無常,就是緣聚緣散。了解事實真相,我們在一切境緣當中,這個境是物質環境,緣是人事環境,我們就知道應該怎樣對待,怎樣處置了,不會在這裡面起妄想分別執著。離開一切妄想分別執著,我們自性裡面智慧就現前,現代人所講的高度智慧。這個智慧高到什麼程度,世間人沒有法子理解,我們也不知道,只是在佛經裡面讀到「究竟圓滿的智慧」,這是我們自性裡面本來具足的。人為什麼放不下?不知道事實真相。不知道這個現象是緣聚緣散,是無常不住,不曉得這個事實真相。諸佛菩薩明白、看出來了,所以能夠把一切緣,惡的緣轉變成善緣,善的緣保持它不變,這個就是佛菩薩的本事。

  昨天我去參加這邊多元文化的論壇,我在兩年前接受他們的邀請,曾經給他們做過一次講演。昨天到此地來了,他們知道了,剛剛好晚上這個論壇聚會,邀請我參加。這個論壇的組織是由當地各個宗教團體的領導人,每個月聚會一次,它主要的目的是希望社會能夠安定和平,不同的宗教,不同的種族,不同的文化,能夠化解隔閡,達到互助合作,彼此尊重,這個社會才能夠繁榮興旺,所以這個理想非常之好。

  澳洲現在開放也進入多元文化的社會了。昨天我跟他們談,我說佛教就是多元文化的教育,釋迦牟尼佛當年住世的時候,經典裡面有記載印度是多元文化,除了四種階級,這是決定不平等的,婆羅門、剎帝利這兩個是貴族,還有地位最低的奴隸,所以是個極不平等的社會。而且當時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他們的宗教非常複雜,九十六種外道。此地宗教團體才只十幾個,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九十六種不同的宗教組織,所以那是相當複雜的多元文化的社會。釋迦牟尼佛確實表現的是高度智慧,如何能將這些不同、不平等,教化達到平等?所以佛法教學的目標,清淨、平等、正覺、慈悲。今天這個多元文化的論壇也是以這個為目標,也是希望做到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非常難得,非常希有,他們有這種理念,而且落實認真在做。現在在此地一個大學裡面籌建多元文化中心,政府現在對這個問題非常重視,積極的希望能把它拓展,給澳洲帶來安定和睦。我們見到之後非常歡喜,希望他這個理念,希望他這個方式,能夠推展到全世界。

  今天在這個世間,無論哪個地區,無論哪個國家,都是多元文化的組織,決定沒有單一的。以台灣來分也有許多種族,平地的人,從中國大陸移民到台灣,有先來的,有後到的,也有各個地區不相同,背景不一樣。所以你仔細觀察,還是個多元文化。所以現在最要緊的一樁大事,現在大家都知道建立共識,為什麼要提倡建立共識?當然這是多元文化,必須要捨異求同。不一樣的地方暫時不論,擱置不論,相同的地方我們要把它發揚光大,這地方才能夠相處。

  人與人之間,在一個團體,一個家庭,諺語裡常講「家和萬事興」,這是真理。家庭,夫妻兒女有個四、五個人也要建立共識。每個人想法看法不一樣,那也是多元文化。怎樣建立共識,你的家才和,你的家才會興旺,團體也是如此。團體裡面,像佛教團體,在家出家這是四眾同修的一個組織,每個人來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背景,到這個地方來聚會,所以這個裡面的隔閡也是在所難免。道場的領導人他要有智慧,每個人都有長處,每個人都有缺點,如果你能用人之長處,捨人的缺點,天下無不可用之人,你怎麼會不興旺?如果專看人家的缺點,不看人家的長處,這世間沒有一個是好人,好人就是你自己一個,哪有這種道理!你一個好人辦不了事,孤家寡人,你就孤寡了。所以一個團體,一個單位,乃至一個家庭,領導人不容易,這一家領導人是家長。從一個家擴大到整個社會,所以多元文化在今天已經被重視了。澳洲這是起點,他們想到,他們落實。我們想任何一個地區,任何一個國家都需要,所以我希望他們做得好,做得成功,做一個好樣子向世界各地來介紹、來推展,解決世界的爭端,維護世界安定和平。

  同學們在一起,儒家、佛家都講求規過勸善,出家人他也是凡人,他不是菩薩,他不是佛,他也有過失。在家同修如果對出家人過分的尊敬,出家人有過失不敢講,試問問你在家人有沒有罪?你有罪。你看他造業,看他墮落,你不勸他,不拉他一把,讓他往地獄裡面跳,睜著眼看到人墮地獄不拉一把,你們想想你們的良心何在?你還以為你自己做得對,你對在哪裡?

  但是規過勸善有禮節,古禮裡面跟我們講得很清楚,怎樣規過勸善?房門關起來,不要讓外面人看見,不要讓外面人聽到,維護他的尊嚴。在大庭廣眾之下說人家的過失,使一般人對他喪失信心,這是不合理的;你做的沒錯,不合理。所以規過勸善在沒有人看到的地方。所以從前李老師教導我們學生,大家在一塊,那都是學生,那沒有話說的,可是門關到的,外面人看不見的。外面還有人巡迴,有人接近就勸他離開,這個地方老師罵人、打人。以前我們圖書館韓館長,我們這些出家人沒有一個不被她罵過,所以這些出家人都怕她。怕她,好!這守規矩,不敢放逸。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懂得。

  我們要成人之善,不能成人之惡,自己修學才成就功德。佛勸我們積功累德,我們不可以累積罪惡,不可以。所以一定要清楚、要明瞭,佛法流傳到末世都不如法,所以參學就非常重要。第一個不如法的就是出家。你們想想「出家」這兩個字,出家就沒有家了,出家還有個家不就完了。他出了他自己那個小家,搞到這麼一個大家,那就完了,害死人!所以這跟古時候不一樣。古時候寺廟、叢林、道場不是出家人的,是在家居士的。早期多半是國家的,寺院叢林是國家建的。你看我們在中國大陸,看那些古的寺廟匾額上寫的敕建,國家建的,敕是皇帝的聖旨,皇帝下命令讓地方政府建立的,所以叫十方常住,不屬於出家人。出家人守規矩,好好修行,這個地方供養你、歡迎你。你不守規矩,遷單,請你走路。所以這真正好好的修行,不怕沒有地方住,天下叢林你都可以安單,你都可以修行,叫十方常住。現在變成什麼?現在變成子孫廟了。他自己拿錢,或者自己去募捐建立道場,產權是他自己的。這個毛病很大。為什麼?懶散,懈怠,不守規矩,沒有人趕他走。從前道場,你不守規矩的時候,人家馬上趕你走。是你自己的道場,那就無所謂了,沒人趕你。所以現在出家人修行為什麼不如在家人,道理在此地。

  所以我一向主張道場在家人的。我在台北三十多年,台北圖書館是韓館長的。我們自己不要道場,只要做得好,他們護持,很歡喜護持。而且我們也知道,韓館長不會活一百歲、兩百歲,要在她有生之年成就自己的道業,這個最重要。古德常講「只怕沒有道,不怕沒有廟」。你有道,哪個地方都歡迎你,求之不得,你還怕沒有道場嗎?所以一定要抓住機會,成就自己的道業,這個護法就真正有功德了。所以在新加坡,居士林這個道場是居士的,淨宗學會也是居士的,裡面沒有一個法師。可是他們聘請法師去講經說法,聘請法師領導大眾修行,他們現在常住在裡面的法師有三十多位,法緣殊勝,無比的興旺。講堂、念佛堂都依照規矩來做,融合大陸上各個道場的優點,制定儀規。而且天天在改進,這個太難得了。

  這兩天,我聽到有幾位從新加坡來的同修,沒有參加這邊念佛,為什麼沒有參加?跟新加坡一比就不能比,新加坡那邊念上幾個星期佛,看到這個樣子,不想進來。這個情形我知道、我明瞭,許許多多從外國進入新加坡的念佛堂不想離開,這人家做成功了。那個地方現在有個好風氣,無論在家出家都喜歡聞過,都喜歡改過,這才真正叫欣欣向榮。人如果說不喜歡聽人家講自己的過失,不肯改過,這個人就完了,沒有前途,決定墮落。喜歡聽別人說自己的過失,喜歡改過自新,他的前途是無限的光明。

  所以多元文化要達到究竟美滿,佛的教誨非常重要。昨天這個論壇是多元文化論壇。釋迦牟尼佛就是多元文化教學的好老師,他的理論與方法可以幫助我們達到多元文化共存共榮的目標。我把佛法介紹給這些宗教領袖,我稱他們都是菩薩,菩薩要救度二十一世紀苦難的眾生。無論他是什麼身分,佛菩薩經上講得很清楚,「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隨類現身,隨機說法。所以各個都是菩薩,人人都是菩薩,在家出家都是菩薩。菩薩也有過失,只有佛沒有過失,佛的修行功夫圓滿了,菩薩沒有圓滿,還有過失。所以規過勸善是我們幫助人最重要的方法,一定要以善巧方便去做到,這是真正慈悲心,真實智慧,真正幫助人成就。希望我們大家努力,不可以看到人墮落,看到人墮三途,而不幫助他一把。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