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九八年早餐開示—談「改進」  (共一集)  1998/10/29  澳洲淨宗學會  檔名:20-013-1029

  佛七很快的就要圓滿了。我想同修們參加這樣的法會,一定有很多的經驗,不妨每個地方每一次都可以做個比較。在我們學習過程當中,這很有必要。古人所講的參學,我們參訪、考察、學習,不斷的改正自己的缺點,就會有進步。佛法著重在精進,精有精純的意思,也有精華的意思。換句話說,要向最好的方面去求進步,這就叫做精進。如果要想好,首先就要接納大家的意見,認真努力去改進。這樁事情也相當不容易。一般人,團體也不例外,總是喜歡別人讚歎自己,如果別人批評自己,確實不容易接納。但是不能接納別人建議,你永遠不會進步,到最後必定是被淘汰掉。真正成功的人沒有別的技巧,就是肯接納別人的意見,認真努力的去改進。

  我在新加坡,我能夠在新加坡住下去,就是看到那邊的同修喜歡接納別人的意見,而且立刻加以改正,那個改正的速度非常之快。你們到那邊去參學,你覺得這個地方不好,那個地方不滿意,他非常歡喜,他聽到之後,他馬上就改。原本講堂跟念佛堂地下鋪的是磁磚,有些同學們反應,聽經兩個小時,新加坡都是夏天,習慣都是赤腳,進講堂上面有冷氣,下面地磚,受不了。李居士聽到之後,立刻把磁磚換成地板,他做得很快。念佛堂裡面鋪地毯,因為他繞佛,經行。

  念佛,坐的時間太久了,有同學來告訴我。我就找領導念佛的這些法師,我告訴他們,你們有沒有看過《華嚴經》?《華嚴》五十三參第一位善知識,德雲比丘,在《四十華嚴》裡面稱為吉祥雲比丘,我們講過很多遍,講得很詳細。這個人代表學佛的,這五十三參前面三位善知識代表三寶,佛、法、僧三寶,德雲比丘代表佛寶,他修的是什麼法門?念佛法門,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這一點很重要,你看善財童子一參訪,第一個就遇到念佛法門,我們世間人常講先入為主。到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你們想想它的味道,一個開端,一個終結都是念阿彌陀佛。你才曉得一部《華嚴經》裡面教導我們修行,不是別的,就是念佛往生淨土。

  那我們就要注意他念佛是怎麼念法?他不是坐著念,他是經行,繞佛,繞著念。我們才恍然大悟,念佛是以經行為主,不是以坐在那裡為主。坐著是參禪,學打坐那是坐為主,念佛是以經行為主。所以吉祥雲比丘那個方法,就是後來所講的「般舟三昧」。般舟三昧沒有坐的,可以站著念,可以走著念,不能坐,不能睡覺,所以它一期是三個月九十天。九十天不睡不眠,這叫一期。我們這才真正明瞭,念佛是以繞佛為主,繞的時間愈長愈好。

  我們末法時期的眾生,體力、精神不如古人,太累了,坐下來休息一下。所以坐下來,你看行策法師,這也是前清時候的人,是我們淨土宗第十代還是第十一代的祖師,印光大師之前的。他教我們念佛的方法,他的方法很特別,我以後想的方法跟他那個方法一樣,那個時候我還沒有看到他的書,所以以後讀到他的書,我對我更有信心了。他念佛的方法是念佛堂分做三班,道場人多,法師多,每一班四個出家人帶,敲法器帶,大眾跟著念。他是一班繞佛,繞佛出聲,要出聲念,兩班止靜,這樣換班。止靜,不出聲,止靜心裡頭默念,不出聲。這一班繞佛是一支香,一支香在大陸上的長香是一個半小時。那麼他繞一個小時,換第二班,第二班接著繞佛,他這一班坐下來止靜,他是三班輪流的。我過去想的,因為在外國,外國找不到法師領眾,所以我們用念佛機。我們的念佛堂設計的繞佛是外面的一個圈,所以佛像一定要供在當中,我們現在這個念佛堂佛像也算供在當中,後面可以繞佛的,這一圈是繞佛的。兩邊有止靜的地方,佛像前面這個區拜佛,都是為了調解身體。你坐久了也累,活動活動,你在前面拜佛。

  道場大,住眾多,有人領眾,好!沒有人領眾怎麼辦?尤其在國外有一些道場根本沒有法師,一個法師決定忙不過來,所以我們就不需要領眾,也不需要敲法器。道場裡面念佛,只有佛號是統一的,跟著念佛機念,這樣很整齊。你喜歡繞佛,你就在外面這個圈繞佛念;繞累了,你自己坐下來,你喜歡拜佛,你就拜佛。雖然大家在一起共修,並不要求行動一致,行動一致有困難。譬如拜佛,我們拿引磬來敲著拜,大家都一樣,整整齊齊,不錯,是好看,年輕人嫌太慢了,年老人嫌太快了,你說你不叫麻煩嗎?每個人的體質不相同,所以我們不用引磬,你喜歡快拜,你就快快拜;你喜歡慢拜,你就慢慢的拜。我這個方法推行之後,大家都歡喜,覺得非常方便。

  這一個規矩就是進到念佛堂就不可以說話,跟任何人都不打招呼,法師進念佛堂也不打招呼。你在這裡面求一心不亂,真正能得受用。看到法師來,合個掌,點個頭,已經打閒岔了,你那個阿彌陀佛裡頭有夾雜東西進去了。所以什麼人來都不打招呼,根本就不理,你的功夫綿綿密密保持不斷,非常有效果。所以是以繞佛慢慢的經行,不要走得太快。總而言之,是要把心定下來,在這個裡面求一心不亂。功夫成片是一心不亂程度淺的,我們常講功夫得力了,什麼時候得力?煩惱輕,妄念少了,佛念增加了,這就是功夫成片。起心動念,無論在什麼時候、在什麼場所,這一句阿彌陀佛。

  前幾天香港有個居士給我一個傳真,打電話告訴我。她有個女兒遇到車禍,好像從車摔下翻了兩個跟斗,在一般講這是決定不可能有生還的機會。她摔下來竟然沒事情,是昏迷了。送到醫院去之後,醒過來,醒過來第一聲她念阿彌陀佛。醫生檢查的時候,皮肉受一點傷,其他的沒有妨礙,送她回家。她母親問她,你在車禍的時候,遇到這個事情,你第一個念頭是什麼?是阿彌陀佛。她媽媽說你有沒有想到母親?她說沒有,想到阿彌陀佛。清醒過來的時候也是阿彌陀佛,對了。如果那個時候遇到危險,一想媽媽,那就完了。再一驚慌,一驚嚇,那個問題就嚴重。這是什麼?平時練功夫,念佛,這叫得力,無論什麼時候出現狀況,第一聲阿彌陀佛,沒有別的,這說明她心裡頭真有佛,所以她傳真,打電話給我說阿彌陀佛救了她。

  所以學佛之人萬緣放下。放下,不是說事放下,心裡面放下。特別是在這個時代,這是亂世,亂到極處了,往後這個五年到十年,諸位能夠看到這社會亂成不像樣子,活在這個世間人人都沒有安全感,你說多可怕?李炳南老居士往生前一天,給同學們說了一句話,說這個世界亂了,佛菩薩神仙來都救不了,他說只有一條生路,「念佛求生淨土」。這是老人家最後對學生的遺言。這話講的是真的,我們愈看愈不對勁。

  昨天我跟此地少數民族事務局的局長,猶太籍的澳洲人,尤里先生,我跟他見過幾次面,這個人是菩薩化身不是普通人。他在兩年前辦了一個論壇,召集各個宗教的領袖,我去年去訪問的時候是十四個宗教。這宗教領袖們每個月有一次聚集在一起,來研究討論如何挽救這個社會。現在不僅是澳洲是多元文化,任何一個國家地區都是多元文化。居民不同的信仰,不同的種族,不同文化背景,大家居住在一起,生活在一起,怎麼樣能夠和睦相處,和平共存,互助合作,來繁榮這個社會,這是現在重要的課題。他有這個認識來辦這個論壇,希望我們從異中求同。凡是共同的認識,你說佛家講慈悲,基督教、天主教講上帝愛世人,這很接近,我們就把愛、把慈悲發揚光大,其他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暫時不談,放在那裡。共同點發揚光大,來挽救社會。這個理念非常好,所以我對他很讚歎。他邀請我去講演,我答應他,從新加坡飛過來,講一晚上,第二天再飛回去。

  昨天我們有見面,他邀請我,今天晚上正好他們論壇開會,他要求我參加。我上一次講演完了之後,他們這個論壇邀請我做他們的會員,我也參加了。但是我沒有時間來,所以我們這裡派一個代表,每個月參加他的會。這一邊同修大概把我早晨講話的這個短篇翻成英語,以文字送給他們,每個月送給他們一篇,提供給他們做參考資料。現在這個論壇受到注意,澳洲政府把他們這個機構提升,他最近在一所大學裡面建一個多元文化的中心,來推動這個事業。我們希望這個論壇將來能夠推動到全世界,真正能夠幫助社會解決問題。今天中午他邀請我去參觀,這個中心現在正在建築,還沒有建築好,他那個設計的圖做出來送給我看,我們看到非常歡喜。

  我們也想藉這個機會,將佛陀的教育介紹給他們。他們都很歡喜接受。這些宗教領袖,我跟他們接觸都歡喜,我都稱他們菩薩,每一個宗教領袖都是菩薩,他們都在做菩薩事業,菩薩就是覺悟眾生的事業,幫助這個苦難社會的事業。要把這個事業做好,基本的態度捨己為人。你不能犧牲自己,你怎麼能成全別人。這個事業要做到最圓滿、最究竟,那是諸佛菩薩。諸佛菩薩做這個工作。所以佛的十號裡頭,有一個號叫調御丈夫。調什麼?調和,不同意見調和,不同的信仰調和,不同的種族調和,佛就是搞多元文化的,多元文化的祖宗。所以他們的看法做法跟佛法非常相應。我們希望逐漸逐漸他們對佛法能夠有所了解。

  佛法是教育,我們今天講經用的總題目,不用佛經的題目,我們用「學為人師,行為世範」。這個題目很新、很清楚,任何人都會接受、都歡喜。師是表率,範是模範。菩薩是什麼?菩薩就是一切眾生的表率,是社會大眾的模範。所以我們佛家四眾弟子,無論在家出家,你只要學佛,學佛學什麼?我們今天淨宗學《無量壽經》,《無量壽經》是阿彌陀佛,一定要常常想我像不像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存什麼心?阿彌陀佛用什麼態度處事待人接物?要從這裡學。平常念佛,目的是求一心,一心就是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在《無量壽經》經題講的清淨平等覺。這個念佛堂是課堂,課堂學的這個東西,學了之後要在生活上用上。你在生活裡面也是清淨平等覺,你在工作裡頭還是清淨平等覺,與大眾相處,處事待人接物,依舊是清淨平等覺,你就成功了,你真的就是佛菩薩;過佛菩薩的生活,就是過清淨平等覺的生活。

  所以這個道場都是表法,叫你要行,不要坐在那裡,你坐在那裡就不動了,你還能利益社會、利益大眾嗎?叫你要行不是叫你要坐。這個地方的領導你們的法師叫悟行,他不叫悟坐。所以諸位體會這個意思,一定要做到如法,要能夠到處去參學,多看看,你們同學曾經到新加坡,新加坡最近三個月念佛堂才上軌道,才真正做的如法。所以全世界各個地方到那邊去參加念佛,念了之後,捨不得離開,那你就成功。念了幾天不想再念,走了不想再來,你就失敗。你去看看人家怎麼成功的,這就值得學習。

  成功的地方我們要學習,失敗的地方我們要改進。我們希望新加坡念佛堂是個標準的念佛堂,其他地方念佛堂比新加坡念佛堂更殊勝,這就成功了。新加坡好處你們都有,新加坡的缺點你們都沒有,你就超過它了。所以第一個,我們現在建一個模式,建一個標準,我們不敢說這個念佛堂是世界第一,那就完了,那還有什麼進步?我們想這個念佛堂是最低標準念佛堂,希望其他念佛堂都能高過我們,我們心裡歡喜,這成功了。別人都不如我,就完了,這個世界沒有前途,人沒有希望。我們希望每個人都超過我,超過我們,世界有前途,才有希望,這個觀念非常非常重要。好,今天時間到了,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