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九八年早餐開示—出家人是社會義務教育工作者  (共一集)  1998/10/7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20-013-1007

  出家也是一個行業,依舊不能夠脫離社會,這是出家同修必須要認識清楚的。這是一個什麼行業?是個義務教學的行業。你喜歡這個行業,選擇這個行業,就要把這個行業的事情做好,跟社會其他行業沒有兩樣,這是我們必須要認識清楚。自己在一生當中,我們所扮演的是個什麼角色,如何定位,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就是儒家講「敦倫盡分」,我們是屬於哪一類?應該盡的本分是什麼?這是個義務教育,絕不希求報酬,是一個犧牲奉獻的教育。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就給我們做了一個好樣子,展現出無比的熱心教導社會,而自己生活所需只不過是三衣一缽而已,自己私生活降低到最低的水平,這是令後人尊敬的。

  佛教育的內容無所不包,諸位在《華嚴》裡面看到,現在世間最完備的大學,跟佛教內容相比差得很遠很遠。教學的對象也是無所不包,九法界有情眾生,這是真正完備的教育,真正圓滿沒有絲毫缺陷的教育。非常可惜今天一般社會誤以為它是宗教,所以無比殊勝的利益往往是當面錯過,這是使真正認識的人、真正明白人很痛心、很遺憾的一樁事情。選擇這個行業不簡單,高度的智慧、高度的情操,真正的熱情,抱著犧牲奉獻一切眾生,服務社會,這樣的心懷你才能學佛,你才出家。大家是不是把這樁事情,都認識清楚才發心出家的?這個我不知道,但是無論怎麼說,你現在總算是出家,即使是對佛法一無所知,糊裡糊塗出了家,這也沒關係,明瞭之後真正發心。如果不喜歡這個行業可以改行,社會從事任何一個行業改行的人很多,佛家這個行業改行就叫還俗,還俗就是改行,很平常的事情。問題是你肯不肯犧牲奉獻,肯不肯捨己為人,這個行業要求的條件如是。不能捨己、不能犧牲,就不適合於從事這個行業,我們不能把釋迦牟尼佛的行規破壞,這是說不過去的。這個行業的犧牲是徹底的犧牲,奉獻是圓滿的奉獻,真正做到「於人無爭,於世無求」,純粹從事於教學。

  所以要把這個行業的事情做好,自己一定要真修,修是什麼意思?修正,把自己所有一切的過失都要修正過來。所謂錯誤的思想、錯誤的見解、錯誤的行為、錯誤的言語,一切的錯誤都要把它修正過來,這叫修行;行是行為,將我們錯誤的行為修正過來,這叫修行。社會一般人誤會什麼叫修行?每天念經、拜佛叫修行,錯了,錯得太離譜;念經、拜佛只能說修行裡面一個小的手段而已,不能將部分代表全體。真正修行在起心動念,一念為我、一念為私,錯了;一念為公、一念為眾,這就對。古大德常常教人「從根本修」,根本是說心地,就是起心動念,這是根本。念念為自己是迷,念念為眾生是覺悟;念念有分別、念念有執著是迷,念念能離分別、離執著這是覺悟。佛菩薩是人,不是神仙,佛陀、菩提薩埵這是印度梵語音譯的,翻成中國的意思覺悟的人,所以佛翻作覺者,一個圓滿覺悟的人,印度人稱他作佛陀;已經覺悟還沒有達到究竟圓滿的人,古印度人稱他作菩提薩埵,我們稱菩薩。

  所以我們要真正怎樣轉迷成悟,轉邪成正,轉染成淨,這是我們應當要做的大事。這些事都要落實在生活上,它不是玄談、不是空話,它是我們現實的生活,包括我們工作,無論從事哪一個行業,無論從事什麼樣的工作,都能夠與覺正淨相應,這個人就是菩薩;他做到究竟圓滿,這個人就是佛。即使他從事很微賤的行業,像過去擔水、賣柴、拉黃包車的苦力,行業雖然微賤,他要與覺正淨相應,他是菩薩、他是佛。我們在經典上讀過,在史傳裡面看到,佛菩薩往往示現乞丐的身分遊化在世間,示現瀟灑自由自在,跟大眾接觸勸善規過,他在教化眾生,他在現身說法。出家人在古印度那個時代,就是過著乞丐的生活。比丘這個名詞也是梵文音譯的,它的意思是乞士;乞是乞食,天天出去討飯,士是知識分子,有學問、有道德。有學問、有道德為什麼出去討飯?這就是從事於義務教學,生活所需每天不過是一缽飯而已,其他都不要了。真正做出來「於人無爭,於世無求」,他做出來給你看,決不是空口說白話。所以雖然是討飯,你仔細去觀察,無比崇高的行業,心地清淨一塵不染,斷一切惡,修一切善,都很明顯的表現在日常生活之中。

  我們今天出家在中國,不必出去討飯,實際上還是乞士,我們沒有從事生產事業,我們生活所需不向外面乞討,是在家同修送到這邊來供養,那一分虔誠恭敬心超過我們乞討、布施。我們乞食是到人家裡面看到,跟你結個緣布施你,現在人家是以真誠恭敬心,到道場裡面來結緣供養,他們的福更大。所以諸位想想我們還是乞食,所不同的佛在世出家人所需的真正就一缽飯,吃飽就沒事,現在在家同修供養,往往超過我們自己所需,而且超過太多。這種大量的超過,很可能引起了副作用,什麼副作用?貪瞋痴,這是我們要警惕的。所以古時候修行,道業能夠不墜,能有成就。今天發心出家,那時候都是菩薩,出家之後接受過分的供養就變成羅剎、變成惡鬼,不是菩薩了,這是我們要警惕的。在家同修送來的供養,我們應該如何處理?只取自己所需的這一份,多餘的要供眾。現在這個社會受災受難的苦人太多,我們這裡有多餘,應當全心全力幫助這些受苦受難的人,這是慈悲。

  學佛,我們的出發點、立足點就是慈悲,所謂「慈悲為本」。我們沒有同情別人,沒有關懷別人,這是錯誤,要把這個錯誤修正過來,學佛菩薩;佛菩薩是念念關懷一切眾生,念念愛護一切眾生,念念幫助一切眾生,這是我們要向他學習的。關懷、愛護、幫助落實就是善巧方便,我們有很善的方法、很巧妙的方法幫助別人,絕不損自己的清淨平等覺,那叫善巧。幫助別人最好能不讓他知道,這是最善的,你幫助他,他知道往往還動感情,動感情心就不清淨。所以佛教給我們,修布施、修供養要三輪體空,三輪體空是善,布施供養裡面又能三輪體空,那才叫善巧方便。我們要懂這個道理,要知道去做,天天做、時時做、念念都做,這叫修菩薩道,這叫修菩薩行。

  意念之中只有佛法,佛法就是覺悟眾生的方法;只有社會,社會是大社會,《華嚴經》上講盡虛空、遍法界,這大社會。幫助這個大社會和諧、美滿、圓融,一切眾生互相尊重,相敬相愛,互助合作,佛菩薩的教化是向著這樣大的目標。大能包容小,大乘經上念念都講盡虛空、遍法界,你要是明白,你要是真懂得,你會很慶幸我們這一生選擇這個行業選對了。這個行業能令我們自己生無量歡喜心,我們跟諸佛菩薩同一類、同一行,殊勝、莊嚴、圓滿,自自然然可以能夠體現,自自然然就得到真實的受用;受用展現出來法喜充滿,佛經裡面常講「常生歡喜心」,你才真正能得到。大家既然都出家,現在都是出家人的身分,無論你是什麼因緣出家,這個沒有關係,出家之後一定要認真的修學,努力改過自新。修行實在講就是改過,天天發現自己的過失,天天修正自己的過失,這才是真正的如來弟子。我們學淨土,大家都希望作彌陀弟子;彌陀,釋迦牟尼佛讚歎他,「光中極尊,佛中之王」,能作彌陀弟子,你想想看多麼光榮、多麼幸運,希望大家努力精進,不辜負佛菩薩對我們的教誡。今天時間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