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九八年早餐開示—度過難關的寶筏  (共一集)  1998/8/8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20-013-0808

  今天早報從各地傳來又有許多災難,這些訊息確實叫人聽了之後,深深感觸到世間的不安。我們處在這樣一個社會,不但要救自己,還要盡心盡力幫助社會,幫助一切眾生,如何度過這個困難,這是一個人做人的本分。尤其是學佛更應當明白事理,我們要救自己,要幫助別人,唯一的方式就是接受佛陀的教誨,依教奉行,改往修來,我們才能夠得度。在這個世間,世間人所寶貴的是生命,沒有比生命更可貴,萬一災難來了不能避免,生命決定要失掉,這時候怎麼辦?不明白事實真相的人,無不是貪生怕死。

  昨天下午,馬來西亞有兩位年輕人來看我,他告訴我他的父親得了癌症,現在病非常嚴重,不相信佛法,年歲大了,看到自己的親戚朋友一個一個的過世,所以對於死亡非常恐怖。這種心理、這種現象,可以說是人之常情。學佛的人,世間有學問的人,對生死比較能夠看得開,能夠看得淡。可是這裡面大家要曉得,愈是恐懼害怕,死了以後多半在惡道。如果真能夠達觀一些,把這樁事情看淡,看得很平常,有生一定有死,生死是個常數,哪有不死的人?能夠看得很平常,看得很淡薄,對於自己來生有很大的利益。學佛的人對這個事實就更清楚、更明白,生命不足惜,捨身受身,佛法中講就像我們穿衣服、換衣服一樣。這個身體、這肉身在這個世間用的時間久了、老了、舊了、壞了,應當捨棄換一個新的;捨身受身,確確實實就像我們換衣服一樣。所以一定要曉得,身不是自己,身是我所有的,不是我。這個道理,連一些印度宗教家都很清楚、都很明瞭,東西方許多哲學家也都懂得,身體不是我,所以捨身受身他就很自在,一點恐懼都沒有。

  可是捨這個身之後,我們要換什麼樣的身,這一樁事情非常重要。佛在經典裡面告訴我們,擺在我們面前有十種身,這是十大類,經上講十法界。我們捨了這個身之後,我們願意選擇受什麼樣的身?給諸位說,這才是真正的佛法。你們大家當然曉得,我們要作菩薩、要作佛,這個選擇確實是正確的,連諸佛如來看到聽到都讚歎。可是你選了之後你要修,你要將你自己的德行,與佛菩薩的德行等齊,你就入他的境界。所以這種事情佛菩薩幫不上忙,不是說我要選佛菩薩,佛菩薩就來接引我,就把我拉上去,沒有這個道理。是要你自己修學的水平達到這個程度,自然跟他們就相應,入他們這一流,這是真理,這個事情要真做,決定不是兒戲。

  我們在講《無量壽經》的時候說過,能夠把《無量壽經》裡面的教誨百分之百做到,你往生是上上品往生,你就作佛;不但是作佛,你是作阿彌陀佛。也許你要問,阿彌陀佛只有一個人,怎麼可以有兩個?那你就想錯了。阿彌陀佛無量無邊,依照阿彌陀佛方法修行的人,都是阿彌陀佛。我們今天雖然沒有修行成功,但是向這個方向、向這個目標去走,你就是阿彌陀菩薩,彌陀弟子就是阿彌陀菩薩。你能夠百分之百做到,你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有無量無邊身,你是阿彌陀佛無量身相的一個。如果每天都讀這個經,每天念阿彌陀佛,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跟經上講的不相應,念念還是是非人我,一切造作還是幹損人利己,內心充滿了貪瞋痴慢,這是假的不是真的,這樣學佛表面裝得再像,果報依舊在三途。所以我們了解這個事實,也知道我們現前的處境,怎麼能不認真?

  念佛堂念佛,這就是去作佛,可是要念得相應,「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如果念得不相應,那就是古德所講的「喊破喉嚨也枉然」!什麼叫相應?什麼叫不相應?這一定要搞清楚。佛號就是經典的題目,王龍舒居士會集《無量壽經》,經題就用《大阿彌陀經》,念這個佛號,《無量壽經》上所說一切事理都現前,名與實相副,所以一句佛號就是一句心。極樂世界依正莊嚴是唯心所現,所以稱之為「唯心淨土,自性彌陀」,念念佛號就是念念心。在《華嚴經》上講的心就是「大方廣」,「大」是真心之體,「方」是真心現相,「廣」是真心作用,這叫相應。如果只會念不相應,佛在經典上講只種遠因不能收近效,將來多生多劫因緣成熟,就像《法華經》上所說的「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如是而已。這一生當中要得到真實利益,這一生當中就要成就,那就一定要相應。真正做到相應就是要用真實心,依照經典的標準,將我們一切錯誤的想法看法、說法作法都修正過來,這個人叫真修行。

  一切要向佛菩薩學習,經典裡面所說的就是最高的標準,最善的標準、最圓滿的標準,這是古來大德公認的《無量壽經》。《華嚴》是細說,《無量壽經》是抓綱領,掌握住綱領,所有細行都在其中。大乘教裡面所說的總綱領、總原則就是菩提心,三輩往生第一個條件,「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八個字的意思很深很深。菩提心簡單的說是真正的覺悟,真覺悟決定不自欺,決定不欺人,這真覺悟了。不自欺,不再被妄想分別執著、自私自利、貪瞋痴慢,這些念頭欺騙,那就是不自欺;不欺人,絕對不會被外面一切人事物境界所誘惑,這是不欺人。也就是經典裡面常講,「內斷煩惱,外破執著」,內外清淨,這是菩提心的現象。然後生起大慈大悲,雖然關懷一切眾生,愛護一切眾生,盡心盡力幫助一切眾生,心地永遠是清淨,「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三輪體空,不著相;著相修慈悲心是凡夫,不是聖人。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

  自己心地清淨這是自度,幫助一切眾生而不著相,才能真正度他,自他兩利,自他是一不是二。幫助別人成就自己,成就自己的清淨、平等、覺,幫助別人的時候不執著,心地清淨平等一念不生。世間人無論他怎樣對我們,不要去計較,不要放在心裡,為什麼?他是迷而不覺;無論做什麼錯事情,都可以原諒,都可以不必計較,他在迷。我們在迷的時候,不是也幹這些事情嗎?我們今天覺悟,今天明白,不再幹這個事情,看到別人幹這些事情,想到我們以前也幹這個事情,所以你就不會計較他,你不會把這個事情放在心上,反而生起憐憫之心,憐憫他迷而不覺。如果他能夠接受,一定要勸導他、幫助他,不能接受的時候,我們要善心對待他,恭敬他、禮遇他,這是說造惡業的人。甚至於造惡業對自己,毀謗我、侮辱我、陷害我,像佛在經上講歌利王割截身體,一個真正明白人怪不怪他?不怪他。

  明白的人能不能承受得了?如果說有承受,已經落到意識裡面,那是世間人的觀念,「你還受得了?」明白人一切法空,一切法不可得,一切法無所有,還有什麼受得了、受不了,念頭都不生;還會生一個受得了、受不了,還是凡夫境界,你還是在迷,還沒有覺悟。真正覺悟,一切法確確實實是不可得,一切法真相是無所有,相有體無,有無是一不是二;說有一切都有,說無一切皆無,說有跟說無是一個意思,不是兩樁事。這個理很深,一般人很難體會,但是它是事實真相。我們入這個境界才真的得自在,才真正是萬緣放下,慈悲心才真正現前,一片慈悲。一片是廣大,大到什麼程度?盡虛空、遍法界,你慈悲心瀰漫在十方三世。這時候雖不能夠入佛法界,但是很接近,確實可以說已經得佛的氣氛,佛家裡面講四加行,暖位,暖位就是得到氣氛,這樣才真正能夠度自己、度眾生。處在這個亂世,唯有大乘佛法能得度,唯有大乘佛法能教我們得安穩、得智慧,真正能解決現實的問題,決定沒過時,希望大家在這上要珍惜、要努力。好,今天時間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