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九八年早餐開示—實踐早晚二課  1998/5/20  (共一集)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20-013-0520

  世出世間法都在一個緣字,佛在經論裡面常常告訴我們諸法緣生,這個意思很深很廣,我們能夠明瞭、能夠認識透徹,就能夠明白諸法實相,而後就知道自己應該怎樣修學才能與它相應。「緣」很複雜,確實是無量無邊,從時間上說可以追溯到過去無始,從影響上說必然也是能影響到往後無終,所以無限的時空,都被複雜的因緣交織,產生這一切現象。現象雖然不是實有,《般若經》上講得很清楚,諸法緣生,緣生無性,了不可得。但是它不是沒有現象,我們現在六根之所接觸,都是緣生的幻相,佛在經上給我們比喻是夢幻泡影。夢幻泡影不是完全沒有,不是斷滅空。

  善於利用緣,我們的修學就能有成就,而且能夠有快速真實的成就。不了解緣,不會運用緣,我們修行真的就需要無量劫。要這麼長的時間,是你不懂得緣,錯用了緣,這裡面進步微少,退步太多。由此可知,無論是自己修行,或者是幫助別人,對於諸法實相不可不知道。知道之後,你的心是定的,你的心是清淨的,清淨心能生智慧,智慧能解決一切問題。解決一切問題的意思,就是事事都與諸法實相相應,像昨天我們在講題上所說,樣樣都能夠與「大方廣」相應,我們自己生活自自然然就能夠契入「佛華嚴」的境界;佛華嚴是覺悟人的生活,是明白人的境界。

  學佛的同修,特別是出家人,我們見面通訊總是囑咐別人法緣殊勝。法緣要怎樣才殊勝?一定要從真誠心中作。真正的殊勝必定是觸動自己的善根、福德,感得諸佛菩薩的加持,又能夠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法緣哪有不興盛的道理?如果自己還是用虛情假意,世間人沒有覺悟的人都是用虛情假意,把這個東西當作真心,這錯了。情意,情是末那識,末那是執著;識是第六意識,第六意識分別;六、七是假的,不是真的。世間人知道有虛情假意,你要問他虛情假意是什麼?他說不出來。佛法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阿賴耶是真妄混雜,因為有六識、七識,阿賴耶就有一分虛妄。如果離開六識、七識,阿賴耶就是純真無妄,所以它是真妄和合。法相宗的轉識成智,諸位都曉得就是轉第六識、轉第七識,在這上面下功夫。轉第六識就成妙觀察,轉第七識就成平等性,如果用《無量壽經》經題上來說,六識轉了清淨心現前,清淨心起作用妙觀察,第七識轉了平等現前,這兩個是從因地上轉的。六、七轉了,阿賴耶自自然然就轉成大圓鏡智,《無量壽經》經題上「覺」,覺就是大圓鏡智。經論上種種說法不相同,意義境界沒有兩樣。

  我們要不從真實心中作,那怎麼行?對人要真實,用真實心;對事也要用真實心,做事情要認真負責,這是對事的真誠;對物也要真誠,真誠是愛惜,真正做到節儉不浪費,這是我們對物。果然能夠對人、對事、對物一片真誠,真誠就能感動諸佛菩薩,就能感動護法善神。而後就如佛氏門中所說,有求必應,感應道交。離開了真誠,真的是無有一物,什麼都不是。所以善導大師無數次的教誡,「一切要從真實心中作」,果然真實,不必去顧慮法緣不殊勝,不必顧慮,必定殊勝。我們在歷史上看到許許多多的大德,他們一生當中沒有攀緣,攀緣所結的緣是假的,哪一天拆穿,人都走光了,它不是真實的。唯有發自於心性,出自於真誠,自然能夠感動人、能感動畜生、能感動鬼神。釋迦牟尼佛在世感動魔王護法,魔先來擾亂,不能擾亂,他態度就回轉,他就護持了,魔都來護法。你要問為什麼?就是真誠感人。所以我們的修學一定要相應,一定要如法,這樣對自己才有真實的利益。

  學佛了,無論在家、出家,無論是在寺院、或者是在家庭,功課決定不能夠中斷,所以祖師給我們訂早晚課誦。早晚課誦是祖師訂的,不是世尊訂的,世尊沒有給我們訂早晚功課。為什麼?世尊那個時代,四眾弟子都知道用功,而且功夫都不間斷,哪裡還要早晚功課?起心動念念念相應。到後來眾生的根性愈來愈差,煩惱習氣愈來愈嚴重,所以祖師才提倡共修,正式提倡共修是百丈跟馬祖。世尊當年那個時代沒有提倡共修,只有大家在一起聽經、聞法、研教聚會在一處。至於用功修行,各人是各人的事情,所以沒有共修。到後世個人煩惱習氣常起現行,就懶惰、懈怠、散慢,這對於用功是很大的障礙,所以祖師們才提倡共修。共修的意義是依眾靠眾,彼此互相警策、互相勉勵。年歲大的人看到年輕人都用功,自己生慚愧心,不能不發憤;年輕看到人老年人用功,能夠激發自己修學的心態。這是共修真正的意義跟目的。一個道場,這是指馬祖、百丈以後,道場如果廢棄了共修,這個道場注定要衰敗。一個家庭,或者在今天所看到的居士道場,廢棄共修這個道場就不是佛道場。不是佛道場就是魔道場,這裡面因緣果報,我們都要清楚、都要明瞭。

  課誦最低限度是早晚二課,早晚二課的用意是警策我們、提醒我們。並不是說我們學佛,只將早晚功課做好就行了,那差得太遠了,決定不能成就。早課是提醒自己,晚課是認真反省。早課依照儀規做,與《往生論》裡面講五個修行的原則相應,我們身禮佛,心裡面敬佛,受持經教,所以在課誦裡面讀一段經文,接受佛的教誨,今天一天依教奉行,將修學的功德迴向十方,所謂是五念行門。我們修學淨宗目的是要想獲得清淨、平等、覺,所以我們早課選擇的經文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能夠念《無量壽經》全部經文當然是最好,怕的是一些人辦不到,所以只選一品經。這一品經是一切經裡面極重要的一個部分,我們每天念,學習阿彌陀佛的弘願,四十八願願願都是度眾生,四十八願任何一願都含攝其餘的四十七願,願願如是。跟《華嚴經》上所說,「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意思完全相同。

  晚課我們選擇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這段經文提供給我們反省檢點、改過自新。這段經文它裡面主要的結構,就是五戒十善,它是廣義的,不是狹義的。也就是五戒含攝一切戒法,十善包括所有一切善法,都融會在其中;每天讀,讀得很熟,常常思惟。昨天下午有幾位居士來看我,說用功不得力,妄想雜念太多,這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你發現、你想求改進,這個心很好。用什麼方法對治這些煩惱最有效?無過於大勢至菩薩所說的「憶佛念佛」,這個方法很有效。憶佛念佛不必多,常常想四十八願,仰慕阿彌陀佛,向阿彌陀佛學習,常常想著經典裡面,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所有的教誨,佛教給我們哪些事情我們應當要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佛教我們做的,我們認真努力做到;佛教我們不可以做的,我們決定遵守,不犯教誡,這就是真修行。

  這個樣子早晚兩堂課就運用到生活上,完全落實在生活當中,這朝暮二課的功德無量。絕對不是說早晨念一遍給佛聽,晚上念一遍給佛聽,就交差了事,那沒有用處的。那是以輪迴心來做朝暮二課,將來結果還是不免輪迴,這是不解如來真實義。所以要懂得朝暮二課怎麼個作法,用什麼的態度去做,要用什麼心去做才相應。這是真實將佛法落實在生活當中,否則的話我們想落實也無從落起。有福報的同修們,無論在家、出家,將來你們住持道場,弘化一方,朝暮二課就極重要。你要用真實心中作,感得諸佛菩薩護念,龍天善神護持,你這道場自然就興旺了,自他俱得真實的利益,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好,時間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