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九八年早餐開示—如何使正法久住  (共一集)  1998/5/4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20-013-0504

  剛才覺法法師問一個問題,這個問題與大家都有關係。他說他早年讀《宗喀巴大師傳》,書上有一段記載,宗喀巴大師修行本尊的時候,想知道末後時期依什麼方法,才能夠使正法久住?文殊菩薩現身說,唯有弘揚戒律、嚴持淨戒,才能使正法久住世間。他問的是文殊菩薩所說,與學生今天發心弘法有什麼關係?這個地方的正法指什麼?

  文殊菩薩所說與我們發心弘法有密切的關係。我們先說正法,什麼叫正法?無論是顯教、是密教,經論裡面都給我們講相應之法就是正法,相應之行就是正行。跟什麼相應?我們在講席裡面講得太多了,與自性體、相、作用相應,這就是正法,這就是正行。諸佛如來、法身大士他們都相應,沒有證得法身那都不是相應。以天台大師六即佛的說法,分證相應,相似還沒有完全相應,已經貼近、靠邊了。再往前面觀行,正在向這個方向走,相似才接近。這樣說法固然是沒有錯,可是初學的人很難體會,因為什麼是心性,名詞雖然耳熟,意思確實很模糊,無從下手。

  我們從事相上來看,不管是顯教、密教,宗門、教下,大乘、小乘,只要是佛的教學,沒有不學三皈依。你就能夠想到三皈依是佛教的根本戒,三皈依的內容是什麼?是覺、正、淨。由此可知,與覺正淨相應就是正法,違背覺正淨就不是正法。而覺正淨在《無量壽經》的經題上就格外的明顯,我們說覺正淨,覺正淨其實依舊是模糊,到底什麼樣才叫覺?什麼樣才叫淨?什麼樣才叫正?《無量壽經》的經題,清淨、平等、覺,這就很好講了。與清淨、平等、覺相應的法就是正法,大乘也好、小乘也好,顯教也好、密教也好,決定與清淨、平等、覺相應,密法也相應,這就是正法。清淨、平等、覺也是圓滿的三學,清淨是戒學,平等是定學,覺是慧學;與三寶、三學相應,這樣正法才能久住世間。我們學佛,我們要弘揚佛法,如果自己與清淨、平等、覺不相應,你所弘揚的不是佛法,不是佛法是什麼法?是魔法,魔不相應,佛是一定相應。

  從哪裡學起?從戒學學起。所以文殊菩薩才說,一定要嚴持戒律,弘揚戒律,嚴格的遵守。戒律是什麼?三皈戒,六和戒,三福戒,六度戒,普賢十願還是戒,戒是教誡。我們要沒有真誠的心,切實把它做到,就不相應。怎麼樣才能做到?必須先要解,信、解、行、證,我們講做是行。為什麼大家知道這個好,好而不肯做?我們今天在外面講經說法,聽眾那麼多,你看他聽,他也歡喜,他也點頭,他沒去做。沒有去做,他自己命運轉不過來,這是世俗講命運,佛法裡面講業力轉不過來,社會的風氣轉不過來,世間的災變轉不過來,要轉過來要行,行願合一就轉過來。不但自己的業力能轉過來,連地球上這些自然生態的災變都可以轉過來,什麼道理?經上講一切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一切法從心想生。所以心跟想是能變,我們身體的相狀,生活環境,乃至於地球上自然生態,那都是所變。不但地球生態是所變,太空無量的星球在運行也是所變,哪有不能轉境的道理?

  今天人聞法,聞而不能夠行,實在講是解得不夠透徹,沒有理解。於是起心動念、處事待人接物還是虛情假意,不敢對人講真話,這是我們自己修行弘法最大的障礙,我們還談什麼成就?戒律裡面以事相來說,最基本的五戒,五戒裡頭有不妄語,我們有沒有做到?如果自己對於一切人還有一絲毫的隱瞞就錯了,我們就做不到。起步做不到,怎麼能達到終站?你起步就錯了。果然誠實,縱然自己業障重,根性魯鈍,必得三寶加持,你在弘法利生上可以做得一點成績出來。

  我給你們同學們說,我今天這一點成就,不是自己有德行、聰明智慧,不是的;真誠,就是一點真誠,得三寶加持的感應。這一點誠意,稍微有一點小功夫的人,都能看得出來。往年我在美國邁阿密講經,邁阿密這個地方奇奇怪怪的人很多,我們中國人講的特異功能,很多外國人有這個能力。我講經的時候這些人都來聽,實際上他也聽不懂,聽不懂每一場都來,一堂都不缺。來的時候他盤腿坐在那個地方,好像很用心、很注意,他眼睛是閉著。給我翻譯的曾憲煒居士,跟他們也有認識,就問他,能不能聽得懂?他說聽不懂。聽不懂為什麼你每天都來?他說這個地方的氣氛很好,他願意到這個地方來享受。這些人有修持,他跟曾居士說,這個法師誠懇,得到三寶的加持,他講經的時候佛光照在那個地方;所以每個聽眾能生歡喜心,是沐浴在佛光之中,這是感應。大家坐在這個講堂生歡喜心,不是我有什麼能力,我曉得佛光注照,他在這個地方沐浴佛光。佛光怎麼感應來的?誠懇,真誠心感應來的。他跟曾居士說,曾居士給我翻譯,他說,法師講經的時候佛光就很大,你翻譯的時候那個光就小了。他們講話我不懂,到事後曾憲煒居士把這個事情告訴我,這是真的,一點都不錯。我們言語不同,沒法子溝通,但是他在這個現象當中看出來,誠則靈,誠就有感應。

  所以持戒從哪裡做起?從不妄語始,從這裡開始。連世法,過去宋朝司馬光都講過,司馬光一生的成就,他告訴別人,不妄語,一生沒有一樁事情不可以告人的;換句話說,一生當中沒有一樁事情他是隱瞞的,那是世法。我們學佛了,還有事情隱瞞別人,不肯讓人知道,我們連世間的賢人、君子都不如,你怎麼能做弘揚正法的工作?所以諸位要曉得,嚴持戒律是從心地上做功夫,貪、瞋、痴、慢,不殺、不盜、不淫、不妄語,要從心地上下手。不但沒有這個事,念頭都沒有,這才叫嚴持淨戒。我常常在講席當中講,佛在經上教給我們做的,我們一定要認真努力去奉行。

  最基本的三福,那是根本的根本,我們做到沒有?那是佛教我們要做的。三福裡面就包含了嚴持戒律,第一福裡面:「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做了沒有?做到沒有?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眾戒」,具足就是沒有欠缺,佛在經上講的這些教誡統統做到,沒有違背。「不犯威儀」,威儀是禮節,處事待人接物守禮。禮節每一個時代不一樣,每一個國家地區不一樣,可以隨俗。不犯威儀,就能夠令眾生生歡喜心,你說法就契機,會受到大眾的歡迎,入境隨俗。心地清淨,一塵不染,真正持戒之人。最後一條大乘福:「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總共十一句,十一句前面十句都是自行,只有後面一句是化他,「勸進行者」,最後一句是教你教化眾生,勸導別人。我們有沒有去做?

  「淨宗學會」是夏蓮老的願望,實在說他提出這個名稱就是淨土宗的現代化,淨土宗自古相傳傳到今天都以蓮社,傳久了現代人看到蓮社、看到寺院,都把它當作宗教,都當它作迷信,產生很大的誤會。所以夏蓮居老居士用一個新的名詞、現代化的名詞,就是「淨宗學會」。淨宗學會就是蓮社現代化的名稱,讓人家看到這個名稱,不至於產生誤會,使他耳目一新,用意在此地,它就是蓮社、就是寺院。我們覺得這個名稱好,這個名稱確確實實符合於現代人的需要,如果大家都能夠響應,我們學淨土的淨宗學會,學禪的禪宗學會,學天台的天台學會,學華嚴的華嚴學會,就能用這個名稱把佛教回歸到教育了。大眾在一塊共修用學會名稱,我們教學培養弘法人才稱學院,淨宗學院、禪宗學院、天台學院、華嚴學院,用現代的名稱,用現代形象,才能為現代人接受。所以一定要懂得通權達變,這是智慧。佛法不是一成不變,它的原理原則不變,它的方法手段可以隨時在改變。原理原則不變是契理,方法手段隨時改變是契機,唯有契理契機正法才能夠久住世間。

  佛的教誡很多,太多了,也記不住,也不曉得從哪裡下手?所以我們簡略節錄這五個科目:三福、六和、三學、六度、普賢十願五個科目,五個科目很好記,五個科目內容一條一條都記得很清楚、很明白。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工作裡面、應酬裡面,起心動念都不違背這五個科目,一定遵守五個科目修行,這就是嚴持淨戒。我們自己這樣做,勸導一切別人這樣做,這就是弘揚戒律。不是叫你把《大藏經》的律藏搬出來弘揚,律藏搬出來弘揚今天沒有人接受。你們諸位想想,你在一生當中還看到有講經的法師,有講論的法師,有沒有講戒律的法師?沒有了,為什麼?你要講戒律沒人聽。為什麼沒人聽?你講這個部分,他在罵我,我聽他幹什麼?我天天在幹殺盜淫,他在那裡講殺什麼罪,盜什麼樣罪,淫什麼樣罪,不是天天在罵人嗎?誰聽你罵人。聽經、聽論,不錯,還有道理。講戒律都在罵人,都在罵我,算了,不聽不聽,沒一個人聽。所以經論教你明理,戒律是教你行事。

  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把握這五科,戒律已經就相當圓滿了。從這個地方建立正行、建立正因,將來必定獲得正果。如果再把這個範圍縮小來講,正法實實在在講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往生極樂世界。西藏的密宗也是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他是用持咒的方法,也以阿彌陀佛為本尊。這是正中之正,一生當中決定成就。念佛的方法很多,不是一個法門,只要是憶佛念佛就決定得生淨土,這樣正法才能夠久住在世間。戒律太繁瑣,大家不知道,就教大家三業清淨,老實念佛就好。好了,時間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