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九八年早餐開示—儒家教學與佛法教學的關係  (共一集)  1998/5/2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20-013-0502

  「敦倫盡分,閑邪存誠,深信因果,信願念佛」,這十六個字包含了世出世間一切法,要救自己,要救度無量無邊的眾生,你就必須要遵循這四句話的教誨。佛在一切經論裡面教我們作師作範,所以佛的弟子,特別是出家的弟子,要給社會大眾做表率、做模範,這樣才是世尊真實弟子。我們現在在形式上出家,穿上出家人的衣服,我們有沒有去做這樁事情?假如穿上這個衣服,沒有做這個事情,我們今天所有一切的享受,諸位仔細想一想是不是盜竊?我們是不是在做盜取十方的供養,來供養我們自己。如果真的犯了這樣的盜戒,你仔細看看律藏裡面所說,這個罪可就重了,決定不是兒戲。盜十方僧物,佛不能救,其他的戒你要是破了,佛可以救;盜十方僧物,佛沒法子救。如果我們不能做到出家人的事情,換句話說,我們天天都在幹這個盜戒,念念都在幹這個盜戒,這怎麼得了?

  我在過去講經也說過幾次,出家人這碗飯是最不好吃的,比貧窮的乞丐都難。乞丐乞討來的,人家慈悲施捨給他的,他不要去還債,施捨人對他沒什麼指望的。而世間對於出家人的供養他有期望,他什麼期望?他知道三寶是福田,供養三寶一定得福。他供養我們,我們能不能叫他得福?如果他不能得福,將來就要還債,「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有的還了。我們每天有沒有想到這個嚴重的問題?想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我們就要認真努力修持,去做弘法利生的工作,這些供養的人他們真的得福,我們受之無愧,可以接受了。所以出家之後不幹不行,不幹後果不堪設想。可是要把出家人的事情真做好,實在講也不是一個容易事情。出家人的身分是老師,這個老師是高等的教師,是特級的老師,一級還不行,特級。因為你通達世出世間法,你才有能力幫助社會解決大眾的疑難雜症。因此,學就是我們一生的事業,志無窮,學不厭,永遠無有疲厭天天在想學。我們的學習,佛法跟世法都要學。

  今天這個社會,社會大眾毛病很多,在許許多多病痛當中,哪一種病痛是要命的,迫切需要的,我們要用什麼東西來對治。今天社會大眾,中國、外國普遍是功利的心,自私自利,貪瞋痴慢,人我邪見,與日俱增,這怎麼得了?身既不修,怎麼能夠談到齊家、治國、平天下?中國儒家有這套學術,確實有幫助一個人真正做到修身、齊家、治國的一套理論與方法,但是現在沒有人學了。佛法經論裡面也有很好的方法,大家把佛法看成宗教、看成迷信。佛講學跟我們中國古聖先賢講學風格不一樣,中國古聖先賢直接的說,容易懂;而佛說法往往是意在言外,不容易聽懂,集結成為經書,也不容易看懂。難怪佛在經上、菩薩在論上都說到,「佛法無人說,雖智莫能解」。佛法一定要有內行的人講解,沒有內行的人講解,世間聰明智慧的人看佛經會把意思看錯。這個道理你們在此地也聽了不少,不需要再重複。佛法是真實的智慧,不是落在意識裡面,用意識心去求佛的真實義,沒有這個道理,經上常講無有是處。世間人沒有真實智慧,他怎麼能解佛的意思?

  中國過去學佛的這些大德們,無論是在家、出家都有很深厚儒家的基礎,所以中國佛法沒有小乘。如果按理來說,佛法的修學一定是從小乘入大乘,像讀書一樣一定從小學、中學讀到大學,小乘就是佛法的小學。為什麼小乘佛法在中國只興了一個很短的時間?唐朝初年,隋朝的時間很短,隋末唐初中國十個宗派建立了。小乘有成實宗、俱舍宗,但是到唐朝中葉就沒落,從此以後沒有辦法再振興起來。中國經典裡面雖然有完整的小乘經的翻譯,我們「四阿含」翻譯跟現在巴利文的佛經對照,我聽人家講過,巴利文經典比我們只大概多五十幾部的樣子;由此可知,我們中文翻譯小乘經是非常非常豐富。為什麼小乘經不能在中國發揚光大,中國儒家、道家學說思想代替了小乘,這是很有道理。而且儒跟道裡面的思想還非常接近大乘,由中國儒、道入大乘佛法非常容易,所以小乘就這樣子衰下去了。在現代我們小乘也不學,儒家、道家也都捨棄,一下就想入大乘佛法,難怪他不得其門而入,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

  中國的傳統文化、古典文學是人間的瑰寶,這個東西如果要是失掉,實在講太可惜了。前年我在北京,樸老給我談到這個問題,他們這些老人對這個問題非常關心,很希望在中國辦一個古籍的學校。他們想得很好,培養傳統學術人才要從小學培養起,小學生用從前的方法就叫他讀誦古籍。曾經有八大老人,八位大老提出這個建議,在報紙還登了文章,他們剪下來給我看,但是這個事情到現在還沒有成就。最困難的一樁事情就是很多學生家長想到,如果叫小孩去念這些古文學,將來出路怎麼辦?也就是他所學非所用,現在一般人都會去搞科技,科技的出路好,待遇好,很容易致富。念這些古籍,念了之後將來做什麼事情?想到這個問題。這個問題一直到今天不能解決,我們也常常把這個問題放在心上。

  我倒有個想法,出家人都作師,出家人可以把這個事情荷擔過來。我們專門從事於社會教育,我們教學的範圍是全世界,對全世界一切眾生宣揚中國古典傳統文化,配合大乘佛法,我們對於大乘佛法必定能夠更深入。中國的古籍在宋朝朱熹給我們編了一套新的教材,影響中國科舉時代將近一千年。他這個新教材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四書》,《四書》是朱熹編的,這部書就是儒家最重要的典籍,在過去讀書人必讀之書,現在講必修課,人人都要讀的。他所採取是《禮記》裡面的兩篇,《大學》、《中庸》,另外在《十三經》裡面取《論語》、《孟子》,這四樣東西合起來成為《四書》,人生必讀之書。而歷代對於《四書》的講解也非常豐富,我們在《四庫》裡面看到,蒐集歷代對於《四書》的研究,對於《四書》的註釋,內容很豐富。我們出家人應當要發心,如果在中國能夠辦成這個學校,學生的來源出家僧去念,我覺得非常恰當,出家僧在社會上不怕沒有出路。世出世法都有很好的根基,我們才能將佛法發揚光大,也把中國傳統的學術發揚光大,這是我們的使命,我們這一行就幹這個事情。

  朱熹編這個書,我總是常常想,他這個靈感是不是得自於《華嚴經》?因為他這個編輯裡面的精神跟《華嚴》非常吻合,朱熹也是研究佛法的,也是讀誦大乘經論的。《華嚴》有理論、有方法,後面還帶表演,這是真實圓滿的好教材。《四書》很像這個樣子,《中庸》是理論,裡面所講宇宙人生的大道理;《大學》是方法,教給你怎麼做人,怎樣齊家、怎樣辦事,教給你這些方法;《論語》跟《孟子》表演。《華嚴經》上用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來做表演,《論語》是孔老夫子當善財,《孟子》是孟夫子當善財,他們兩個人表演給我們看。他一生當中,他的思想、他的見解、他的生活,他做事情的態度方式,處事待人接物,實踐《大學》、《中庸》,就是把這些理論方法完全落實在生活上。它這個精神跟《華嚴經》沒有兩樣,他怎麼會有這種靈感?《十三經》裡面的《三禮》就如同佛法《大藏經》的律藏,《周禮》是治理國家的一套方法,像我們現在所講的憲法,周朝的憲法。方東美先生過去非常讚歎,他給我講了很多遍,但是我對於政治沒有興趣,我沒有讀,他說《周禮》是全世界古今中外最好的憲法。《儀禮》就是一般人民的生活規範。《禮記》是雜記,像我們現在講雜誌,內容是什麼?內容多半是解釋《周禮》、解釋《儀禮》,也有一些發揮,像論文一類這樣的性質。

  最近我們讓會裡面印了一個小冊子,《禮記精華錄》,你們都拿到沒有?要念,一定要念,真正是《禮記》的精華,薄薄的那麼一點點。這是節錄,節錄得好,那麼大的分量,把它節錄成這麼一點點,裡面還有註解,總共一百六十面。這是做人的大根大本,我們要把它當作戒律來學習。所以希望樸老他們期望的古籍學校能夠實行,我們大家到這個學校裡面來修學,我們續佛慧命,也要續中國文化的傳統,我們就不愧做一個中國人,才能對得起祖宗、對得起佛菩薩、對得起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