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淨空法師早餐開示第三輯  (第三十六集)  1997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20-012-0036

  自行化他,都需要依靠高度的智慧。學佛人所求的就是這樁事情,所以佛法是高度圓滿智慧的方法,佛法之所求,大家都曉得是無上正等正覺。說到利益眾生、利益社會這個方面,也是無有定法可說。正如經中所云,「應機施教」,機裡面有人、有時、有處所,因為人時處不同,因此他所表現的教學的方法與內容,也因之而異,這是我們學佛人必須要了解的。佛法唯一不變的,就是它的總綱領、總方向,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這是永遠不變的一個大方針。而在十法界當中,為求達到這個目標,他是應機說法。

  由於科學工具的進步,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方便,使中等以上的根機從事教理上的修學,都能得到成就,這是我們應當感謝科技的工具。在古代沒有這些發明,學教需要天分,我們現在講的天才。如果沒有很好的記憶力、理解力、應變力,幾乎不可能從研教上入手,也就是我們講的,學講經說法。換句話說,學講經說法的條件,是要有很好的記憶力、理解力跟應變能力。沒有這三個條件,你就沒辦法學。因為從前聽老和尚講經,你只聽一遍,不可能再重複聽第二遍,你要不能完全記住,你就沒有辦法學習。而且我們學講經,自古以來都採取複小座的方法(就是小座複講),幾千年來都用這個方法訓練成就的,我們今天還是用這個方法。現在科技發達,我們利用錄音帶、錄影帶,說你沒有能力、你記不住,你可以反覆的去聽、反覆的去學,這種機緣在過去是沒有的。所以有了這麼一個機會,只要人肯努力,肯反覆的學也能成功,不必要上根利智也行,這是科技帶給我們的便利。但是你要有耐心,要有恆心,不斷的去勤學才能成功。所以這一部經,你能夠聽上二十遍、三十遍,乃至於一百遍、二百遍,那哪有不成功的道理。

  學習,我們根性不利,那就要走一門深入,這是成功的祕訣。一門沒有學成,決定不涉及第二門,你在學習過程當中,你心是定的,你的心是清淨的,這就相應了,你與清淨平等覺就相應了。你如果同時想學二門、學三門,你的心是亂的,換句話說,你不可能成功。也正因為如此,過去李炳南老居士寫這部《內典講座之研究》,寫出來之後,他只印了三百冊,自己鎖在書櫃裡頭,不輕易給人。原因在什麼地方?怕人家看了這個之後,隨便批評講經的法師,那就給他帶來麻煩,他就招惹是非,就得罪許多人。那個時候講經的法師都是前一代的老和尚,他們在佛門、在社會上,有一定的聲望地位。他們講經,一般人聽經,你不懂這些方法,你很難聽出他的毛病;如果懂這套方法,你再去聽經,你會指出這些講經的人毛病百出。所以他為了防範大家造口業,而這個小冊子是限制流通,目的在此地。這是人、時、處不一樣。今天我們雖然處所是一樣,但是人跟時不一樣,變了。

  所以現代這個東西,我們覺得流通愈廣愈好,為什麼?大家都會聽,都是內行人。現在講經,不像你們這些年輕的法師都出來講,聽經人都內行,你們講經的人就要注意了,你要不認真學習,你一開口,人家就批評你,就知道你哪裡講錯了。所以對我們學講經的年輕人來講,是個很大的鼓勵,這是人不一樣了,時節因緣不一樣了。所以每天早晨,你們參與研究討論的,外面來這些居士,我們這些教材都要提供給他。我們希望所有聽經的人,人人都是內行,人人都給我們熱烈的批評指教,我們才會有進步。他要不懂這些方法,他憑什麼去教我們,他要有個標準,我們要把標準給他,這樣我們在講台上不斷的去磨鍊,有許許多多的人來指教、來批評,指教批評就是栽培你,就是成就你。現在這些講經法師,他們的德望跟上一代都不如,而修持的功夫也很難比得上上一代。所以我們要怎樣幫助現代發心這些講經說法的同學,無論是出家在家,都希望他們深入經藏,都希望他們能講得好,佛教才有救,社會才有福。所以眼光要深、要遠、要大。

  佛法裡頭常講,講經說法,我教大家,觀機重要,你眼前面對是什麼樣的根機。李炳老寫這個書是三十年前,三十年前那個時代是什麼根機,今天三十年後根機不一樣、不相同了,我們的做法當然要適合於現代這個時代,不能墨守成規。墨守成規就是把我們現代人拉到過去,沒這個道理,拉不回去的,要隨著潮流發展,這才是正確的。引導這個潮流向善,這是我們學佛人的責任。我們在這個裡面修清淨心、修平等覺,這樣才能夠相應。

  你們講經,有一些同修們不講話的,我在旁邊冷靜的觀察,你們對那些人並不誠懇、並不熱心,人家當然不願意批評。對這些不願意批評的人,我們要熱心向他請教,甚至於磕頭頂禮,不要以為我出家人,他在家人,你要這樣的時候,你就貢高我慢。在家人,我們也給他頂禮,也把他當佛看待,你才能成就。不要以為一出家就高高在上,沒這個道理。出家人人天師表,你是不是人天師表?維摩居士是在家人,舍利弗、目犍連都是出家人,見到的時候一樣頂禮三拜,右繞三匝,你們在經上看到。這才曉得修學佛法最尊最貴的是道,人家有道,我們就向他求,沒有在家出家的身分。這個五十三參裡面,出家人只有六個,其餘全是在家的,男女老少,還有童子,童子是沒成年的,德生童子、有德童女,都還沒成年。男子沒有滿二十歲,這是童子;女子不滿十六歲,是童女。所以要熱心的、真誠的向人請教,請大家批評指教,我們才會有進步。你說到什麼時候,可以不要向人請教?給諸位說,只有成佛。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破,換句話說,還有過失。成了佛之後,那就沒有過失了,不必再向人請教了,等覺菩薩還向人請教。儒家教學所說的,不恥下問。不要以為我能,人家不如我,人家某些地方不如我,可是還有一些地方,我還不如他的。一切眾生個個都有他的優點,有他的長處,我們比不上的。所以要學著虛心,真誠向人家請教,這才能成就學問,成就德行。

  所以我們在新加坡教學《內典講座之研究》跟《實用講演術》這個部分,那個錄音帶可以多拷貝幾套,來參與我們研究討論的這些在家同修,每個人都送一套給他,讓他們自己在家裡反覆聽幾遍,他來參加我們研究討論,對我們幫忙就更多了。我們的缺失,他們看得更清楚、更明白,希望他們常常來指點,常常來提醒我們,這樣才會有進步。毛病習氣不是一次、二次就改過來的,不可能的。能夠說十次、二十次改過來,都好快的。所以這個是要不斷的薰習,不斷的提醒,我們要虛心的接受,不以為恥,這個是正常求學的好態度。好了,希望我們大家認真的來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