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假令供養恆沙聖 不如堅勇求正覺  (共一集)  1997/12/15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20-011-1215

  竹林寺跟法輪社的講經是不是還在繼續?這些地方的講經最好能夠不間斷,能夠把這一個地區的佛法帶動起來。

  昨天晚上講到李長者的一段開示,就是著《華嚴經合論》的李通玄,他這一段的開示文雖然不長,意思講得很圓滿,他說到「剎那際定」,確實是說明了事實真相,而清涼國師所說的也很圓滿,清涼大師講的是「六相十玄」。《疏》、《論》合起來看,古人講「合參」,對於事實真相雖然不能夠契入,多少也能夠體會到一些,這種體會就是平常所謂的悟處,真正覺悟了,要用現代科學家的說法,對於宇宙間一切事物觀察入微。現代科技可以說相當進步,對於極微的觀察,成效也相當驚人,但是要跟佛經、祖師的這些註疏來看,這些科學家沒有把事實真相說清楚、說明白,這是遠遠比不上佛法裡面所說的。

  「六相十玄」在哪裡?在一切法之中,小而微塵,今天所講的原子、電子、粒子,無一不具足六相十玄,將事實真相講得這麼詳細、透徹。十玄實在講也是提個綱,每一條圓攝其餘九條,這十就變成百,百條裡面每一條又圓攝其餘九十九條,那就變成千,這樣一展開,無量無邊,所以龍樹菩薩稱《華嚴經》為《大不思議經》,有道理。龍樹菩薩在大龍菩薩龍宮裡面所見到的上本《華嚴》,十個三千大千世界微塵偈,一四天下微塵品,龍樹菩薩見到的,我們從來沒聽說過,所以他將「下本」傳到這個世間來,「下本」真的是提綱、目錄,像中國《四庫全書》的目錄提要一樣。現在在台灣《四庫全書》縮印了,把它縮小,縮成原書的四分之一,精裝本,像大藏經那麼厚的本子,一千五百冊,目錄提要只有四冊。我們今天所讀的《華嚴經》,實在講是原經的目錄提要而已。全經,龍樹菩薩說,不是閻浮提眾生有能力受持的,這也都講的是真話。所以《華嚴經》上字字句句都是無量義。

  我們曉得《無量壽經》是《華嚴經》的濃縮,是《華嚴經》的精華,既然是《華嚴》精華,《無量壽經》上字字句句又何嘗不含無量義?這一些道理、事實真相,我們要知道,要明瞭,要去發現,發現就是悟處。用什麼方法發現?古德也告訴我們,用思考、研究,跟諸位說,決定不能發現,因為真理不是言語文字能顯示的,不是思惟想像能得到的,所以你要想真正發現悟入,還得要遵守古聖先賢的方法,「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離言說、離名字就是「言語道斷」,離心緣相就是「心行處滅」,所以說用心才能體會得,這個心是真心不是妄心,妄心得不到,妄心沒有這個能力契入法界,沒有辦法悟入真理。我們學佛要想真正得到佛法,這一個重要的原理原則如果我們不清楚、不明白,在這一生當中你怎麼可能開悟?無論下多大功夫,用多少時間,都是在門外打轉,入不進去。

  我們非常羡慕古來的這些大德們,在家、出家皆有,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的入室弟子,也就是一般講的明心見性的弟子,四十多個人當中就有不少是在家人,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不一定全是出家人,在家人有分,也不分男女,四眾都有分,我們在《壇經》上看到的,問題在你是不是懂得方法,你能不能明白這個道理,這就是決定不能用思考,思考是第六意識。

  學佛的人學了一生,甚至於可以說生生世世勤苦修學,不得其門而入的太多了。其實佛很慈悲,大小乘經裡面都常常提示我們,你看「三解脫門」不是指得很清楚明白嗎?「三解脫門」,大小乘經論裡頭常說。「空、無相、無願」,無願也叫「無作」,這三個門任何一門都能夠入佛的境界。小乘用這三個方法可以超越三界六道,大乘用這三個方法就可以突破十法界。大小乘的差別在思想觀念上,小乘人依舊把虛幻認為是事實,所以雖修「三空三昧」,他只能夠脫離三界,不能超越十法界。

  我們今天明白這個道理,對於這樁事情決定沒有懷疑,但是不能突破,原因就是無量劫來的煩惱習氣斷不了。理論上雖然說是可以頓斷,事實上我們決定做不到,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還是會起心動念,還是有妄想執著,這種妄想執著一年比一年輕,那就是很大的進步,可是我們自己要曉得,光是輕一點不能解決問題,這是自己要覺悟的,要提高警覺的。不能解決問題,換句話說,你要不求往生,依舊還要搞輪迴,搞輪迴就麻煩了,輪迴有隔陰之迷。這一生修得再好,再一轉世、一投胎,前生都忘得乾乾淨淨,來生能不能遇到佛法的緣,不一定,縱然遇到了,又要從頭來起,從頭來起你能不能遇到良師善友,你能不能遇到一個好的修學環境,統統是問題,而後我們才明瞭遇到佛法真是千載難逢的機遇,要是輕易把它捨棄掉,你說這個事情多可惜!「百千萬劫難遭遇」,遇到之後輕易把它捨棄掉了,怎麼捨棄掉?還是打妄想,不肯依教奉行,不相信佛的話,還是相信自己,相信人的這個意思,這就是把這個機會當面失掉了。

  對我們一個凡夫來講,諸位要曉得,了生死、出三界是我們唯一的一樁大事,度眾生在我們叫小事,如果為了度眾生,自己不能往生的時候,那把自己就害慘了,度眾生能不能度得圓滿?不圓滿。經上講得那麼清楚,「假令供養恆沙聖,不如堅勇求正覺」,話說得這麼清楚,這麼明白。我們是以了生死、出三界,往生不退成佛,為我們一生當中唯一的一樁大事,幫助社會,幫助眾生,在我們的身分來講是附帶的,隨分隨力去做,只有那些諸佛菩薩再來示現的,他們是全心全力來做這個事情的。我們一定要知道自己是生死凡夫,這一生當中了生死、脫輪迴是我們唯一的一樁大事。我們也不能說只顧自己大事,而不顧一些眾生,那也是不對,所以對於幫助眾生,隨分隨力,隨緣而不攀緣,這就對了。不攀緣,就是絕不妨礙自己的清淨心,換句話說,一切時、一切處一定要保持正念,在我們淨土的正念,水平很低,這個正念就是「憶佛念佛」,這就是正念。時時刻刻、在在處處我們想阿彌陀佛,我們憶念西方世界依正莊嚴,我們念這個,這個念對於修淨宗的人叫正念,常常保持正念,感得的效果就是「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我們這一生就成就了,就解脫了。

  你們現在在研究《內典》,研究《講演術》,裡面跟你講的很清楚,什麼是主,什麼是賓,賓主要分清,不能顛倒。我們今天是凡夫,念佛往生是主,幫助一切眾生學佛是賓,賓主不能顛倒,顛倒就大錯了。脫離了十法界,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之後,你的慈悲心很重,自己不願意早一天成佛,立刻倒駕慈航來普度眾生,行,那個時候你度眾生是主,自己修行是賓,這個不一樣。《無量壽經》上講得很清楚,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願文裡頭也說得很清楚,你見了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去過了,你就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這個行,我們常講這種人是再來人,乘願再來的,他不是普通人。我們自己是普通人還是再來人?別人不知道,自己清楚。所以在這一生當中,賓主要搞清楚,幫助這一切苦難眾生,我們要做,隨分隨力,一切隨緣,這個功德就圓滿了。如果在這個裡面一定要執著要怎樣怎樣做法,恐怕我們這一生往生就靠不住了,會被這些東西拖累。

  什麼都隨緣,樣樣都好,一定要保持自己的心地清淨平等,覺而不迷,這個重要。所以三皈是我們學佛人真正的依靠,靠什麼?覺不迷,正不邪,淨不染,這是佛弟子真正的依靠。從初發心到如來地,等覺菩薩都不敢捨棄,還是要依覺正淨。當然覺正淨的純度隨著菩薩的果位不相同,聲聞、緣覺覺正淨的標準決定比人天標準來的高,三賢十聖菩薩他們的標準,絕對不是聲聞、緣覺能夠相比的,這是講覺正淨的深度、廣度各個階層不一樣,可是科目相同,覺正淨這三種科目。離開這個方向,離開這個原則,我們就走錯路了,離開覺,你迷了;離開正,你邪了;離開淨,你被污染了,那樣的修學跟佛法就遠之遠矣,這種基本的道理如果我們都不清楚、不明白,那還算什麼學佛?

  末世修行唯一途徑就是要讀誦大乘,念念提醒自己,不能夠讀誦受持,你到哪裡去學去?你學什麼?諸佛如來為我們推薦「往生經」是第一經,往生經就是《無量壽經》、《彌陀經》、《觀無量壽佛經》,後來這些祖師大德加進去的《普賢行願品》、《大勢至圓通章》,現在我們稱為五經,還有一論,《往生論》,這些經論就稱之為「往生經」。我們是中下根性的人,不是利根上智,分量太多了,我們受不了。五經一論對我們來講很適合,不太多也不算少,如果還嫌多,這六門當中隨便受持任何一門,只要你能夠一門深入,鍥而不捨,都可以達到往生的目的。果然一門深入,心就定了,心就清淨了,覺正淨三寶的受用他就得到了,宇宙人生的真相他漸漸也就會明白,為什麼?明白這些事情不在言說,清淨心去體會,一一法中見到六相十玄,在世出世法裡面他發現剎那際,這就所謂是真理玄微朗然現前。

  可見得受持任何一部經,只要是鍥而不捨,假以時日,心就定下來了,心定下來,我們常講得三昧,念佛人說念佛三昧,到這個時候自然他就開悟了。三昧是正受,正受裡面沒有苦樂憂喜捨。苦樂憂喜捨是六道凡夫的感受,這種受是不正常的。正受是完全離開了苦樂憂喜捨,身沒有苦樂的受,心沒有憂喜的受。捨是暫時離開苦樂憂喜,捨不是永久的,是暫時的。捨受是指什麼人?指四禪天跟四空天,四禪天、四空天是捨受,叫四禪八定,那個定的時間不長,有限的,暫時把苦樂憂喜捨掉了,他不是真的永久的捨,永久的捨那就是正受,那就是三昧,所以四禪八定不能算三昧,算捨受,阿羅漢所證的九次第定才算是正受。

  我們希望入佛境界,縱然這一生達不到,要知道向這個方向目標精進,這是決定正確的。我們用念佛這個法門求生淨土,再以諸佛如來修學的這些原理原則、方向目標,幫助我們念佛往生淨土,這個力量很大,決定提高品位,決定保證往生。這一樁事情我們就決定不可以疏忽,我們自己今天了解了,明白了,認真努力去幹,我們也要將這些道理、方法介紹給別人。這一次的淨宗聯誼會就是很好的一個介紹的場所,很好的一個機會。參與這一次聯誼會各個地區的代表,李木源居士邀請了不少人。我將修行的綱領寫了一個大綱,你們同學是不是都拿到了?這是我提供給大家做參考的。這個會我希望由你們來領導,你們來主持。開會,可能他會叫我致詞,大概一個開幕,一個閉幕,我致詞的內容就是這個綱領,為你們祝福。希望大家都明白這個道理,我們以了生死、出三界,往生不退成佛為目標。對於這個世間,我們希望世間人都能夠和睦相處,維繫世界永久的和平、安定、繁榮,這是我們的希望,我們也全心全力幫助這個社會。

  所以這個會是聯誼會,如同一個學術研究討論會一樣,它並不是一個社團的組織,不搞這些事情,這些事情麻煩,所以只是一種學術、修行,心得的交換,彼此互相策勵,我們目的在此地,是一個純粹的學術會議,這個我們方向就很正確了,方向目標正確,裡面就減少很多爭論。我們看一般大型會議裡面,爭做主席,裡面就爭權奪利,我們這兒沒有,我們全部是學術會議,我們在理論上,修行方法,修行所得的殊勝果報,彼此互相交流,提供大家做參考,我們在這裡吸收更豐富的經驗,更豐富的這些常識,目的在此地,這個會議就非常有意義。

  一定要做到真正的六和敬,六和的會議,所以我們的總綱領、總題目是「知恩報恩,學為人師,行為世範」,這十二個字是我們的總方向,總目標。所以在這幾天,你們同學如果有時間,等於說開預備會,大家先討論討論,將來開會的時候就很順利。因為很多的人從各個方面來,當然知見不會完全相同,大的是沒有什麼問題,都求生淨土,所以大方向、大目標沒有問題,可是小的細節恐怕還有不少的問題。我們總希望見和同解,這個見解拉得愈近愈好,戒和同修,戒是修行的方法,這個會議希望達到這兩個目標。見解跟修學的方法大家能夠趣向一致,互助合作,互相的交流,在解門、行門上真正得力,這個會開得就非常有意義,對於淨宗將來在全世界的弘揚,我們推廣介紹就得很大的便利,真正能夠利益眾生、利益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