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從道德中求  (共一集)  1997/11/19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20-011-1119

  昨天美國那邊的同修打電話過來,告訴我道場擴建籌募財源的事情,他們的意思是出去募款,籌募建設基金,我就給他們分析,勸他們不要做了。在外面化緣、要錢,絕對不是一個好事情,使社會上許許多多的人,本來都是好心很想學佛,接近佛法,一聽說要捐錢,就把人嚇跑了,斷了許許多多人學佛的機會,這就是佛經上常講的,斷眾生的法身慧命。佛是要普度一切眾生,如果我們做斷眾生法身慧命的事情,與佛的願望就完全違背了,所以我就告訴他,這個事情我們決定不能做。所以他們當時提出來的時候,我告訴他,出功德的人不可以超過十個人,超過十個人以上我們不做。他們希望籌款籌五百萬美金,到外面化小緣,十塊、二十塊這樣化,不可以,緣不成熟,要成熟的時候,一、二個人就送來了,那是緣成熟了。

  我初學佛的時候,這是章嘉大師告訴我的,只要真正發心,「將此身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當我們有需要的時候,佛菩薩照顧,佛菩薩安排,這一生都是佛菩薩安排的,自己不要操一點心。道場的成就,佛菩薩建的,我們哪裡要操這個心?這個心永遠是清淨的,永遠不違背佛的教誨,這個就對了。今天要建一個大道場,有此必要嗎?建出來跟人家比賽,好像我很有面子,我這個道場這麼雄偉,增長自己的驕慢心,他不是增長道心,是增長煩惱,那又何必?

  所以我就勉勵他們,一定要修養道德。道場不在形式,在乎這裡面有沒有真正修道的人,有沒有真正成就道業的人。我們看《西方確指》,覺明妙行菩薩教的那一幫人,只有十二個人,很小的一個修行場所,我讀了之後認為那是天下第一道場,為什麼?十二個人都往生,都成就了,這還得了!百分之百的圓滿。我們今天建的再大、再雄偉,如果將來這裡面一個往生的都沒有,不但不能往生,因為這個形式壯大,引起驕慢,造作罪業,將來都墮三惡道了,那麼那個道場叫三惡道的道場,那不是佛道場,是魔道場。所以我勸他們大家,把擴建的這個念頭打掉,安心辦道多好。

  百丈大師在「叢林清規」裡面,他提了二十條綱領,第一個「叢林以無事為莊嚴」,這是我們真正辦道的,一定要切身記住,終生奉行,「多事不如少事,少事不如無事」。志同道合的,真正發心辦道的人多了,這個道場自然成就,不用操心;沒有這麼多人在一起辦道,建那麼大的場所,要造罪業,勞民傷財,自己心也不安。你那麼大的地方,他們要建三萬尺,三萬平方英尺,在中國是算平方米,除九,那個面積多大!每天打掃都累死人,何必?清潔環境都累死人。

  沒有智慧的人,看到別人的道場多大、多莊嚴,要跟人比賽,要跟別人競爭,這個觀念完全錯誤了,都沒想到釋迦牟尼佛從前樹下一宿,日中一食,這是本師給我們做的好榜樣,他連個小道場他都不要。國王、大臣禮請佛陀去講經說法,請他住在精舍裡面,那些精舍都是國王、大臣的,都是別人的。世尊以及當時他的出家弟子,沒有一個人有一個精舍,有一個什麼道場,沒有,你們查經查查看,那叫出家。自己建立個道場,不就又回家了嗎?哪有這種道理!

  佛法傳到中國來之後,中國這個環境跟印度完全不同,中國人尊師重道,不可能叫老師到外面去托缽,那會被社會笑話,這是這個地方的文化、風土人情不相同,而佛菩薩永遠是「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所以這邊建的有宮殿,給這些出家老師們居住,有很好的供養,四事供養具足,不必讓老師出去托缽,這是這個地方的形式如此。出家人雖然接受帝王、大臣、大富長者的供養,心地清淨,一塵不染,沒有把居住的精舍道場認為是自己的家,沒有這個念頭,一切都是隨緣。也不會起心動念,我這裡要擴建,我還少什麼?沒有起這個心,沒起心動念。而一切擴建的事情,都是這些在家居士們他們提議的,看到人多了:老和尚,人太多了,這裡少一個什麼堂殿,我們建一個好不好?老和尚點點頭:好吧,你們去做。一點頭,那個殿就做好了,哪有操心?也不要去化緣,也不要去建構,只要同意了,你們認為可以,同意了點點頭,他們就建好了。這是我們要學本師,要學祖師大德,不去操這個心。

  所以一定要真正有道、有德,道德成就,我們中國古諺語所謂的「實至名歸」,名也是福。福報現前了,福報現前的時候要記住捨得,你所得的那個福報要捨,這是捨得深一層的意思,你所得到的馬上要捨。你得的名,名要捨;你得的位,位要捨;你得到的財,財要捨;你得到的法,法要捨,所得到的統統都要捨,不捨麻煩就來了,不捨罪過就來了,這個要懂得。為什麼不捨有麻煩、不捨有罪過?不捨的時候絕對增長貪瞋痴慢,一定的道理。所以名聞利養、世出世法,要捨得乾乾淨淨,叫捨得,是捨你所得的。我們對世間人講淺的意思,勉勵他,世間人是貪得,念念都想得,告訴你捨財得財,這也是真話,捨法得聰明智慧,那是有捨你就有得,你不肯捨你就沒的得了,你得不到,捨是因,得是果,這是接引初學。入了門之後就告訴他深的意思,你所得到的那個統統要捨,你不捨,你的貪瞋痴慢就斷不了,所得到的要捨得乾乾淨淨,你才能成就道業。什麼是道業?清淨心是道業,成就清淨平等覺。唯有清淨平等覺是真的帶得走的,你在這個地方,縱然是世出世間統統都得到了,得到了,一樣都帶不走,能帶得走的是清淨平等覺。

  所以修養道德就在於此,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要在這個地方認真勇猛精進,求道、求德。人能至心求道,自自然然感得諸佛護念,龍天善神擁護,佛菩薩、鬼神照顧你,所遇一切境緣都是佛菩薩安排的,順境、逆境都是佛菩薩安排的,順境、逆境都是成就自己道業的。自己煩惱還沒有斷盡,佛菩薩照顧你,那個順境是非常有限度的,讓你在順境裡頭不起貪愛,不起驕慢;逆境也常常有,常常不間斷的,幫你消災,讓你在逆境當中醒悟過來。所以善人、惡人、善事、惡事、順境、逆境,無一不是成就一個修行人道業的。我們在這個境緣當中,真正能夠守住「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如諸佛菩薩一樣的自在隨緣,無爭無求。

  我們讀古人的傳記,看看人家的成就,往生捨報自在,那麼多人他們都能做到,我們也能做到。為什麼不做?宗門教下,哪個不是生死自在?他們都能做到預知時至,沒有病苦,說走就走了。我最近抽出一點時間在看《華嚴》,下一屆我們要開講《華嚴》,就在上面八樓,在這個小講堂裡面開講。我們現在用的這個資料,是清涼大師的《疏鈔》、李通玄居士的《合論》。清涼大師走的時候多自在、多清楚,沒有病苦,臨終的時候,召集他的學生,交代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走了。

  李長者將《華嚴經》註解完成之後,他這個註解用了五年的時間,告訴那個村莊裡面的一些居民,告訴他們:你們好好的在這邊住,我要走了。沒有生病,那麼清楚。他的道德是這個地方人所敬仰的,他住在一個山洞裡面,不是房子,沒有驚動地方一個人,照顧他的是天人,給他做侍者,照顧他生活,《華嚴經》註解做完了,這天人就不見了。走的時候,這個村莊人非常感動,難分難捨,送他回到那個山洞,第二天再去看,他已經坐化了。

  古來大德為什麼生死這麼自在?心地清淨,沒有絲毫的貪戀。世間人不能脫離六道輪迴,六道輪迴就是見思煩惱所造成的,這個你們大家很清楚。八十八品見惑、八十一品思惑,完全沒有。我們今天講道德,不是世間道德的標準,是出世間道德的標準,我們要把這個統統捨得乾乾淨淨,心裡頭無所牽掛,無所憂慮,真正通達明瞭「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世間如夢幻泡影,無論在什麼環境當中,沒有絲毫的起心動念,我們所做的工作絕不懈怠,絕不含糊,認真努力的在精進。建立佛法,雖然知道佛法是「夢中佛事,水月道場」,為了幫助一切眾生覺悟,幫助一切眾生回頭,要如諸佛菩薩一樣的精進不懈,可是心地很清楚,觀法如化,清淨無染,這就對了,這叫中道,兩邊不住,空有兩邊不住,這是菩薩道,這是佛道。

  我們有緣分這一生能夠走菩薩道、走佛道,希有難得!你看這個世間五十多億人,有幾個人走的是菩薩道、是佛道?然後才曉得我們自己是多麼幸運。眾生所走的是六道,在佛法稍稍有修養的人,看的很清楚、很明白,最要緊的,我們自己走的是哪個道?我們一生奉行《無量壽經》,依照《無量壽經》的理論、方法去做,修正自己一切錯誤的思想、行為,這叫做依經修行,那你走的是無上的佛道。

  阿彌陀佛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這個道就無比殊勝了!《華嚴》、《法華》都不能比,是佛道中的最上乘的佛道。只要你下定決心走這條道路,捨棄其餘的道路,專精這一條道路,即時就感得十方諸佛如來護念,不是說等到往生才有感應,現在就有感應,立刻就有感應。感應有四種:顯感顯應、顯感冥應、冥感顯應、冥感冥應,以前跟諸位都報告過,自己心細一點就能體會得到。

  走路不難,認識路很難,我們今天說到哪裡去?走路,只要你肯走就行,但是方向在哪裡,路在哪裡,你要是不知道,那就沒法子了。所以修道不難,明瞭大道很難!在佛法上的確是「知難行易」。我們今天做不到,我也曉得,我做不到,曉得做不到,實在講是你曉得的不夠透徹,你所曉得的只是一點皮毛而已,並不是真的明瞭了,真明瞭就做到了,真明瞭了就自在了。由此我們才真正體會到,佛教給我們「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為人演說」,這是諸佛菩薩應化在世間所表現的,我們學佛就是學這個。這個四句就是具體的自行化他,是如來的家業,為佛弟子應當直下承當,永遠的遵守,盡形壽的依教奉行,必定也能像過去這些祖師大德自在往生,圓滿所學。

  希望我們同修都能記住,放下萬緣,弘法利生必定有諸佛菩薩、護法神照顧,不去操這個心,保持永恆的清淨、平等、慈悲就行了。自己在一切環境當中不迷,不受誘惑,不跟人競爭,永遠保持最低的姿態。世出世間的道業,成就的愈高,表現在日常生活中愈是謙卑,沒有傲慢的,你看釋迦牟尼佛,你看孔老夫子,他們處事待人接物,是從發自於內心尊敬別人,自己謙虛。我們學佛就是以佛菩薩、祖師大德做榜樣,我們要向他們看齊才對,不跟世間人去比賽。

  這幾天我聽大家晚上講大座都很有進步,幾乎沒有什麼毛病,偶爾發現還有一些毛病,那是你們不熟,疏忽了。像我聽到過兩次,講的時候,念的時候沒有念到一段,念幾句就開始講了,這是現在很少發現了,這是沒有養成習慣,疏忽了。所以《內典講座之研究》這個小冊子,我們學講經的人每個星期至少要溫習一遍,從頭到尾念一遍,跟我們一般誦戒,半月誦戒一樣,一個星期一定要從頭到尾溫習一遍。這個規矩一定要守,念段、破字、釋詞、解句、合講、議論、比喻、公案因緣,要遵守這個順序。

  昨天跟大家講的要惜福,要惜福、要修養道德,這才真正得法緣,諸位要知道,聽眾信徒的眼睛很亮,我們有一點小的這些瑕疵,他們看在心裡頭都傷法緣。昨天跟大家講的浪費,不知道惜福,我們自己養成一種習慣了,浪費的習慣,你要曉得世間人賺錢非常不容易,所以他們對於錢財看得很重,出家人供養是十方來的,很容易,養成一種浪費、驕奢,驕慢、奢侈,信徒們看在眼睛裡面,因為你是出家人對你尊重,不好意思當面說,可是背後在傳言,這個傳言傳出去當然就傷法緣,你講的是一回事情,你做的又是一回事情,人家不來聽你的了。

  世尊跟孔子自己都非常惜福,教人惜福,佛菩薩是一切眾生最好的榜樣,最好的模範,這個話我們講過太多遍了。這次送給諸位的幾個字我們也是寫了這八個字,「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常常記住,我們一舉一動要做一切眾生的好模範。一個電話打半個小時、一個小時,這是好樣子嗎?想想看一個小時、半個小時,實際上真正要講的話,也不過三、五分鐘,其他的都是廢話連篇,沒有必要,特別是長途電話,那個費用很貴的。你說在美國,美國生活非常艱難,你在人家家裡打個長途電話,人家心裡像割肉一樣的,難過!你是客人,又不好意思,下次就不歡迎你這個客人了,不願意接待你這個客人了。所以一定要學著長話短說,沒有必要的話一定不說,沒有廢話,這樣就好。

  所以我勉勵同修們用傳真,省事,電話有的時候接通找不到人,那也要付錢的,不如傳真的好。我印的這些卡片,你們注意看看就曉得了,我卡片後面沒有電話,有傳真,我不喜歡給人打電話,我也不喜歡人家打電話來找我。電話有的時候事情忙了,當時講的時候過後就忘掉了,辦事有的時候還不方便,傳真放在那個地方,這事情有沒有辦,看看就知道了。所以一切要養成好習慣,這點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