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承傳弘揚—以身作則  (共一集)  1997/11/12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20-011-1112

  昨天晚上聽傳義盛學講經,幾乎找不到毛病了,這個就是成功了,非常的難得。往年李炳南老居士教導學生的要求,目的就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這個標準我們現在也能做到了。一般來說,已經講得相當好了,可是我們不能夠以此為足,要不斷的努力精進;不但要在教理上下功夫,最重要的是在修持上,也就是曾經討論過的「修法行事」這一條,這一條是真實的功夫。能把這一條做到,當然先要瞭解經典裡面所講的道理,斷惡修善、明心見性的方法,所以原理原則、凡聖種種差別的境界都要瞭解,然後才知道如何修學。

  修學裡面最重要的一個原則就是改進,改是改正錯誤,進就是進步,把錯誤改正過來當然就進步了。所以改是懺悔法,佛家的修行,無論是宗門教下、大小顯密,總而言之,都不外乎懺悔,懺悔就是改過,改過就是提升,向菩薩位次的提升,從信位提升到十住,十住提升到十迴向,提升到十地,不斷的向上提升,然後才能達到究竟圓滿,才能夠契入華嚴境界,華嚴境界就是真實的境界。

  由此可知,真正的善學就是勇於改過,自己要時常反省、檢點,別人指責我們的過失,必須要認識那是真正的善知識,無論他是善意的指陳,或者是惡意的侮辱、毀謗,我們一個修學佛法的人,都肯定這是我的善知識,我一定要誠誠懇懇的接受,認真努力的改進,這叫修行。契入一分真實之際,你一定得一分真實智慧,然後弘宗演教,才能真正的利益一切眾生,如諸佛菩薩、祖師大德為一切大眾示現,無二無別,這是我們努力的方向,是我們修學的準則。

  所以無論別人怎樣讚揚、稱讚,我們不要把它放在心上,不能以此為滿足,這點非常重要。佛法千經萬論,塵說、剎說,無非給我們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而已,這個真相的總名稱,實在上說,名是假名,連中國老子都知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佛家給我們講,事實真相是「心行處滅,言語道斷」。所以佛才告訴我們,佛法從緣生;換句話說,佛法也不是真實的,也是緣生之法,教我們對佛法不要執著。佛法尚且不執著,何況一切法?正是《金剛經》上所說的「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捨得愈乾淨,這個心地愈清淨、愈踏實。

  眾生之所以不能夠契入這個境界,就是不肯捨,不肯放下,堅固執著,這是病根,這是輪迴的根本。學佛的同學,哪個不是念念就想脫離六道輪迴?但是輪迴根本要不斷,你怎麼能脫離?佛菩薩有再大的智慧,再大的慈悲,幫不上忙,這個事情是自己的事情,正是所謂「解鈴還須繫鈴人」,這個意思是說任何人都幫不上忙,必須自己要自覺、要自悟,自修自證。《無量壽經》世間自在王跟法藏比丘開示,首先就提出三個「自」,就是這個意思。這個原則原理決定不錯,可是能依照這個原則修學的有幾個人?太少了。

  自古至今那些修行的人,我們也能夠屈指可數,不多,可是眾生在輪迴裡頭實在是太苦了,如果沒有最善巧希有的方便門,這一切迷惑顛倒苦難的眾生,哪天才能得度?這個真是幸虧法藏比丘想出這個帶業往生的法門,才能夠普度這些業障習氣深重,想回頭而沒有辦法回頭的這類眾生,給他們做得度的因緣。一切眾生,無論男女老少、貧富貴賤,只要肯依這個法門,都能夠平等得度,都能夠契入華嚴境界,所以這個確確實實是不可思議的奇特法門。我們這一生,實在說是無量劫善根福德因緣在今天成熟,我們不但遇到這個法門,還遇到承傳弘揚這個法門的希有因緣,你說這個多殊勝。

  遇到這個法門已經是非常非常希有殊勝了,我們還遇到承傳弘揚這個法門,這真正是彭際清居士所說的「無量劫來希有難逢之一日」,開經偈上所講的「百千萬劫難遭遇」,一點都沒有說錯,一點都不誇張,的確是事實。所以我們要珍惜這個緣分,機緣剎那就過去了,這經上常講「剎那際」,我們要把這樁事情做好,做的圓滿,一定要同心協力,依教奉行。

  如佛之所行,你看看佛在經上所說的,法藏成佛了,全心全力從事這個工作,十方一切諸佛如來,不是贊助,說贊助還隔了一層,十方一切諸佛如來把阿彌陀佛的本願就做為是自己的本願,這樣我們才真正體會到,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個個都是阿彌陀,於是我們對於《華嚴》的微妙義理才能體會到幾分。我們要學佛,要能體會到這個道理,同心同力,知道這個事情是一樁事情,不是兩樁事情,正如阿彌陀佛所做的就是一切諸佛如來所做,一切諸佛如來所做就是阿彌陀佛所做,這裡頭沒有界限,那個分界線是凡夫幹的事情,是凡夫的妄想分別執著,諸佛如來與大菩薩沒有界限,沒有分別,自他不二,所以能在盡虛空遍法界普度一切眾生。我們如果還有分別、執著,就與諸佛菩薩不相應了,就與大方廣不相應了,與佛華嚴不相應了。

  諸位來到新加坡現在還不滿三個月,這兩個多月當中,這種模式、方法諸位都學到了,你在沒有接觸之前,總感覺到講經、說法是一樁難事,不是我們能學得到的,你接觸之後你就會感覺這事情不難,平常人可以學得到的,給你信心了,幫助你興起弘法利生的願望。到講台上,行家也挑不出毛病,這個基礎就堅固了,往後就是努力,努力的方向要懂得,要牢記住,一門深入。到什麼時候才廣學多聞,開悟之後,你守住這個原則你就沒錯了,開悟之後再廣學多聞。

  四弘誓願那是修行的次第,第一個是發願,發成佛度眾生的大願,像善財童子一樣,發願之後起修,修什麼?斷煩惱,破無明。「煩惱無盡誓願斷」,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你看《華嚴經》的標準,善財童子所做給我們看的模式,破一品無明以後廣學多聞,那進入第三個階段,「法門無量誓願學」,那法門無量誓願學是破一品無明以後的事情,無明沒破不行,無明沒有破你就廣學多聞,那就是清涼大師所講的,增長邪見。所以無明沒破的時候,我們的功夫著重在定,這個戒定慧三學,著重在定,開了智慧那才廣學多聞。

  那麼我們要問了,在沒有開慧之前,無明一品沒斷之前,這個大乘經教需不需要涉獵?可不可以去看看?可以的,不是說不可以,可以看,就正如同我們在學校念書,我們有主修的課程,另外還有一些選修的課程,重點是在主修的課程,你明白這個道理你就會運用了。我們今天主修的課程,《無量壽經》,如果再擴大一點,就是淨宗的五經一論,是我們主修課程,其他各宗各派大小乘經典我們可以涉獵,涉獵什麼?幫助我們明瞭主修的課程,用意在這個地方,賓主要分清。我們希望在《無量壽經》能夠瞭解得更深,能夠瞭解的更廣,可以涉獵世出世間這一切法,這個涉獵要看個人的能力,我有這個聰明智慧,可以多涉獵一點,我沒有這個聰明智慧,我少涉獵一點。實在上自己要想偷懶,其他根本就不看,我就專門看這一部,行,不是不行,可以。

  古來大德有一生講《彌陀經》講二、三百遍的,其他的,其他的不會講,找別的法師,我就會這一門,行,不是不行,也給後學做一個好榜樣,真正做到一門深入。深入之後,能不能通達一切經教?跟諸位說,能,心定了就能,心定了就開智慧,這個大乘經教雖然沒有接觸過,人家要聽,人家或者在那裡講,你一接觸就通達。這個例子,《六祖壇經》上最明顯了,六祖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涅槃經》,也沒有聽人家講過《涅槃經》,你看他從黃梅逃難出來,在曹侯村遇到無盡藏比丘尼,無盡藏比丘尼就是受持《涅槃經》的。無盡藏比丘尼把《涅槃經》念一遍,六祖大師就給她講解,他也沒有學過,他沒有接觸過,人家一念,他一聽意思就懂,他就給她講解,那一部《涅槃經》講完之後,無盡藏比丘尼開悟了。所以東西要不要學?可以不必要學,問題是你真正達到這個境界。

  所以這個一門深入就要緊了,那個「改進」兩個字重要,不斷的改毛病、改習氣,使自己心地真正達到清淨平等覺,那什麼都通達了。所以我們今天的功夫用在哪裡?清淨、平等,不清淨的地方我們要修清淨,不平等的地方修平等。所以不清淨、不平等不是壞環境,會用功的人,好環境,清淨、平等到一定的程度就覺悟了,覺就是智慧開了。清淨破執著,有執著不清淨;平等破分別,有分別就不平等;覺是破妄想,妄想是無明。經上講的妄想、執著,就是妄想分別執著,我們中國人翻經總喜歡簡單,所以《華嚴經》上所講的,這一切眾生不能夠修行證果,「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妄想、執著當中還有個分別,省掉了。平常我們講因果,因果當中有個緣,也省掉了,中國人喜歡省略,雖然省略,意思是完全的,你一定要懂得。我們今天稱佛教,也是省略,但是現在很多人一聽到佛教就變成宗教了,產生誤會,那我們沒法子,再把它加兩個字進去,「佛陀教育」,提醒他,佛教不是宗教,佛陀教育。

  所以《無量壽經》的經題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表示出來,我們修什麼?修清淨、修平等,覺是修不來的,清淨、平等自然就覺悟。覺是四弘誓願最後的一條,「佛道無上誓願成」,覺就成佛了。這是佛給我們指出這個修學的原理、原則,我們要會掌握。在生活當中、工作裡面,一定要懂得惜福、惜緣,珍惜這個機緣,就是我們現在人所講的機會,機就是機緣,會是聚會,這很難得很難得,珍惜機緣。能夠抓住機緣的,掌握機緣的,沒有一個不成就,無論是佛法、是世法,都能成就;輕易放過機緣的都是失敗,所以一定要懂得惜福、惜緣的道理。

  要學勤勞,給社會大眾做榜樣,做一個好樣子,那就是佛菩薩。我們在《華嚴》五十三參裡面看到的,五十三位法身大士,他們的身分有男女老少、各行各業,應有盡有,無所不包,這是整個社會各個階層裡面的典範、榜樣,由此可知,社會大眾的典型、榜樣就叫做佛菩薩。佛菩薩為一切眾生演說,「演」就是表演,做出來給人看,「說」是說明,人家有疑問的時候給他詳細解說,所以我們不但要說,還要做出樣子來給人看,出家人有出家人的好樣子,在家人有在家人的好樣子。在這些地方,自己天天要讀經,時時要保持正念分明,為什麼?無論是什麼法,尤其是佛法,魔來擾亂,決定不能夠避免的,我們能保持正念,魔我們就不怕他了,魔就不能傷害我們了。

  最容易遇到的,就是兩舌、妄語,我們所接觸到的,張三說李四不對,李四說張三不對,一定謠言滿天飛,遇到這個境界的時候,一概不要聽。他說他不對,點點頭,他說他不對,也點點頭,絕不放在心上,為什麼?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他不管怎麼亂,我不亂,這叫道行。我們看的清楚,他迷在裡頭,我們跳出來了,然後才有能力誘導大家把這個紛亂化解,當然這裡頭也要靠緣分,有智慧、有善巧就能夠幫助大眾。最重要的是從自己本身做起,本身做起的原則也就是看破、放下,這個也是修行功夫上的總綱領、總原則。真正徹底瞭解《般若經》上所說的「不可得」,弘一大師寫的那六個字「世間如夢不實」,這是事實真相,你哪天證得清淨平等覺了,那就是實在的了,那超世間了。這個世間不但是講六道,包括十法界,十法界都是如夢不實,《金剛經》上所講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一點都沒說錯,真正是事實真相。

  所以佛門的術語「捨得」,這個在中國社會裡頭廣泛的被使用,捨得、捨不得,這是佛門的術語,意思很深。前言是你能捨就得,你捨財就得財,捨法就得法,這個意思淺;更深一層的意思,捨,你得到的也捨掉。你捨財得財,捨法得法,你出不了六道輪迴,你那是修善因得善果,你沒有出六道輪迴,如果把你得到的也捨掉了,你就超越三界了。所以這個意思有淺深,講淺一層的意思大家好懂,大家都很歡喜,深一層意思他就莫名其妙了,他不敢修了,我得到的也捨掉,那我何必要這麼辛苦的去修?那個深一層的意思,要給程度高的一層人講,他才會懂;中下根性,善根福德因緣薄的人,跟他講這個意思,他不能懂得,他不明瞭。得到的也要捨掉,那才能出離十法界,得到的不肯捨,出不了十法界。你譬如捨世法得佛法,那就是捨六道就證四聖法界,四聖法界要不捨,你怎麼能契入一真法界?所以四聖法界也要捨,這才能夠入一真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都要捨。所以佛家許多這些名詞術語,都是真實智慧,是極其善巧方便的設施,能令一切眾生由這些方便契入真實。

  這個學期逐漸接近圓滿,前面一期同學們出了一個特刊,做得不錯,我也沒有想到他們能做出這樣的成績,影響很大。我在台灣的一個護法,韓館長,護持三十年,非常不容易,她對於現在年輕人的修學就沒有信心,所以她對於辦學、教學沒興趣。看到這個特刊的時候受到很大的感動,來跟我談,說這個教學如果有機會一定要做,過去她那個態度一百八十度的轉變,就是看到這份刊物。李木源很高明,這個刊物剛剛編成,還沒有編圓滿,就是那個原稿他用彩色影印,先送給韓館長看,她還沒有看到完整的這個本子,她看到的是原稿,那個稿子裡面還有錯字,拿到我這來,我還給它改正,裡面還印的錯字,內容大概只有現在的一半的樣子,就受這麼大的感動。

  你們同學有沒有意思編一個紀念刊物?要有的時候要預先做個準備,內容不需要太多,簡單介紹就可以了,找個同學發心幫你們編,在此地印刷比較方便。鼓勵年輕的同修們,無論是在家、出家,一定要深入經藏,對於經典我也提出八個字「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個薰修非常重要,遍數不夠不行,你譬如一部經,讀,天天要讀,讀幾千遍幾萬遍不算多;講,也要天天講,常常講,一部經能夠講上一百遍、兩百遍,自自然然就入境界了,中國古人所說的「讀書千遍,其義自見」,就是這個道理,薰修的力量非常大。

  現在人修學不能成就,原因就是不懂這個道理,他讀的遍數不夠多,薰習的時間太短了,所以每部經論只懂得一點皮毛常識,不起作用,與他的心行不相應,毛病發生在這個地方,非常可惜。縱然是一部經,你的功夫下得深的話,那個成就都不可思議,功夫真的深了,對於世出世間法自然通達,就像六祖能大師一樣,這些理事我們都要清楚,我們才會有信心,才肯一門深入。不走別人的路子,我們走的是古來祖師大德的道路,我們知道這個道路歷久彌新,不會被時間淘汰掉的,不可能的,這是真理,超越時空,永遠常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