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弘法須知  (共一集)  1997/10/26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20-011-1026

  諸位將來無論在什麼地方講經,能夠完全遵守《內典講座之研究》,跟《講演術》裡面的原則,就能夠成功。應當注意的事情,這個小冊子裡面都說到了。所以我們學講經的人,這個小冊子每星期一定要溫習一遍,就如同我們半月誦戒一樣,要牢牢的記住,細心去體會。最重要的是「三番觀機」,人、時、場地,如果在國外,初到一個地方總要打聽清楚。

  無論在什麼地方講,無論講了多久,講了幾十年,我們依舊保持最低的姿態,一生都住在學生這個地位,這樣就能夠減少許多的障礙。我們自己謙虛卑下而尊重別人,減少障難,一切都令眾生生歡喜心。世尊教我們「四悉檀」,第一個「世界悉檀」就是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

  自己要能捨,要能放下,處處替別人想,常常抱著這樣的態度,這就是道心,表現在外面的行持就是道行。世俗人說有道、無道,道在哪裡?這就是道。存在內心裡面就是菩提心,表現在外面是菩薩道,心行是一不是二。

  自己的修養最好能有幾位同參道友,「友」實在說比「師」還重要。所謂「一日為師」,親近老師的時間不一定要很長,真的一天、兩天都夠了。「師」是指路,指示我們這一條道路,我們認識了,明白了,那後面是走路,這條路怎麼走法?怎樣才能達到?一個人走很困難,我們旅行也是如此,一個人走,沒有人照顧,如果有幾個同學、同參、朋友結伴一同去旅遊,彼此有個照顧,那完全就不一樣了。菩提道上也是如此,「友」非常重要,經常在一起切磋琢磨,這就好比結伴同行。

  古今中外,無論是世法、是佛法,凡是有成就的必定有良師益友,他才能夠建大功、成大業,這一點我們一定要重視,無論到什麼地方,都要找幾個同參道友經常不斷的討論經教。像在此地每天早晨這種討論會,或者像下午小座這種方式,有個三、五個同參道友,你給他講,講完了之後,請大家批評,問問大家,你們聽了怎麼樣?有沒有疑惑?有沒有不懂?有沒有疑問?這樣彼此大家都能夠深入,非常重要。如果工作非常繁忙,至少一個星期也要找一次,有一個時間兩、三個小時,能夠一個星期有兩次、三次最好,每天都有不可能,除非像我們這種環境,一般環境裡頭每天是決定不可能的,如果有兩、三次那就非常殊勝了,但是一個星期不能少過一次。這一次的研究討論,在這一個星期有六天當中我們做充分的準備,這樣子鍥而不捨,長久下去,道心就堅固了,心地清淨,智慧增長,這個時候對佛法修持的信心、願力自然就加強了,這種加強也正是如佛所說的「法爾如是」,不是勉強的,自自然然的,這叫真修。自己有見地了,當然你就可以幫助別人,你知道這個路怎麼走,你知道這個大方向,修學法門不同不要緊。

  昨天晚上,清涼大師在《華嚴經》裡面引經據典,給我們提出這些重要的開示,都是最要緊的原理原則,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是「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真如本性雖然是空寂,但是不礙萬相發揮,萬相就是十法界依正莊嚴千差萬別,無量無邊,所以《華嚴經》用「雜花嚴飾」來做比喻,不是一個品種,不是清一色,絕對不是有我就沒有你,有你就沒有我,這個與自性完全相違背。性德所現前的真的叫共存共榮,這是性德。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已經給我們做了最好的榜樣,那個時候印度真的叫宗教之國,著名的九十六種外道,這九十六種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宗教、學派,這麼多,佛的態度是共存共榮,這就正確了,大家都歡喜。沒有改變你的形式,宗教的形式也好,學派的形式也好,沒有改變,而幫助你更藝術化,幫助你更美化,用什麼幫助?智慧,所以佛法是智慧。

  宗教拜神、跳神,這是民俗,密宗裡頭就很多這個,是古印度那些宗教的民俗,釋迦牟尼佛沒有破壞它,沒有改變它,只要把智慧加到裡面就行了,你說這個多高明,這才叫「佛法不壞世間法」。無論他是什麼樣的生活方式,他從事於哪一種工作,存在是哪些文化,佛都讚美,高等的文化讚美,低級的文化也讚美,沒有一樣不讚美,這就是方便法,權巧方便,然後裡面加入真實,把真實智慧教給他們,這樣才是真正不可思議。原來是迷信,這一變,為智信了,迷信那些鬼神,一轉成智慧,鬼神都是佛菩薩,你看看這個多美。佛菩薩示現這些鬼神娛樂眾生,你看看這個多美,這多真實。沒有改變它的形式,已經把它變成真實,這就是從方便入真實。入真實並不是叫他擺脫,不是的,念頭一轉就真實了。所以民間藝術表演,你要是把它用作佛家表法的意思,一入進去豈不都變成真實了?民俗的表演就變成高度的藝術,充滿了智慧,令人在觀賞之間就破迷開悟,這個法子妙。所以我們對釋迦牟尼佛不能不佩服,他不破壞,沒有破壞,就在舊有的基礎上把你提升,這才叫「住真實慧」,這才是高度智慧的手法。

  於世間一切法,不但是我們這個地球,盡虛空遍法界,三界六道十法界裡面,佛從來不破壞人家一樁事情,佛的方法只是把智慧、把真實、把宇宙人生真實相告訴你。真實相裡面有沒有這個真實相裡面有沒有通俗?有。縱然墮地獄,地獄也是佛菩薩化現的,連這個地方都充滿了智慧,充滿了真善美,那還有什麼話說?這是佛法不可思議之處,這是佛法令人五體投地之處。若不是佛給我們說,我們怎麼會想得到?不可能的。

  《無量壽經》經題上,「大乘無量壽莊嚴」,「莊嚴」的意思很深,十法界都莊嚴,餓鬼、畜生都莊嚴,但是如果違背了真實,那「莊嚴」兩個字談不上了。與真實相應,餓鬼道相應,餓鬼道莊嚴;畜生道相應,畜生道莊嚴;地獄道相應,地獄道莊嚴,那種莊嚴與佛菩薩的莊嚴沒有兩樣。這個話乍聽起來不好懂,還是從比喻上諸位容易體會,比如唱戲、舞臺劇表演,這個人表演、化妝,觀音菩薩出現了,演得逼真,很像。那個人表演造作一生罪業,墮到地獄了,他也表演得很逼真,也很像。那個表演地獄表演成功的人,跟表演觀音菩薩表演成功的人,平等的,都成功,都第一,這叫莊嚴。十法界依正莊嚴,十法界依正平等,你能看出平等了,平等就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跟十法界是一不是二。迷的時候是二,就像看戲,不了解的人看熱鬧,這個好人,尊敬;那個壞人,恨透了,恨不得要殺他,他表演那個樣子能叫你起這種念頭,他成功了。表演個好人,你不尊敬他,表演壞人,你不恨他,這表演不成功。所以迷人才分別,悟的人知道是一。我們從這個比喻當中就稍稍能夠體會到,經上講的這個「無量莊嚴」的意思。

  如果我們明白了,體會到了,我們在現實的生活裡面,觀念一定產生很大的變化。你看到這個世界,看到這些芸芸眾生,你能看到他的真實面,能看到他莊嚴的一面,這也就是佛在經上說的,佛成佛,看大地一切眾生皆成佛道,就這個意思。佛看大地眾生都成佛了,大地眾生有沒有成佛?並沒成佛。佛為什麼看他成佛?佛看到他的真實。真實,依正莊嚴,那就是佛道。眾生為什麼不成佛?眾生沒有契入真實,雖沒有契入真實,他真實並沒有捨掉,換句話說,見還是用見性見,聞還是用聞性聞,自己不知道,把性變成識。佛看一切眾生見性見、聞性聞,怎麼不是佛?正是所謂「迷者自迷,覺者自覺」,覺的人看一切迷的人都是覺,迷的人看覺悟的人也迷,就這個意思。而事實真相裡面沒有覺迷,覺迷,換句話說,完全在認知,離開認知,事實真相上沒有覺迷。這也就是說性裡面,性體沒有覺迷,現象上也沒有覺迷。佛將一切萬法歸納為色與心,色、心都沒有覺迷,我們現在講精神、物質,沒有覺迷,覺迷在認知。

  「迷」是錯認,與事實真相完全不相應,迷了。有人迷性,有人迷相,有人性、相都迷,於是佛說法,如果是迷於心性的,他就會在心性這一邊說得多,色相上他迷得少,佛就說得少。譬如佛講「五蘊」,五蘊就是對迷心性重,所以心法講四個,色法講一個,這是迷於心性重的,迷色淺的,佛這個說法。如果是對色相迷得重的,心性迷得少的,佛說「十二處」(「十二入」),十二入是講六根六塵,十二法。十二法裡面,六根裡面的意根是心法,其他的都是色法;六塵是色法,前五根是色法,眼耳鼻舌身是色法,對色講得多,對心講得少。如果統統迷,講十八界,色、心都講得多了。十八界裡面,六識是心法,六條,意根是心法,心法講七條,色、心兩方面都細說。這是舉一個例子來講。

  佛確實,這比喻為大醫王,很會治病,很會處方,看你的毛病在哪裡,他運用什麼方法來對治。根性利的,緣殊勝的,這是善導大師所講的「遇緣不同」,你能夠遇到殊勝法緣,遇到良好機遇,這是可遇不可求。

  我們對於這樁事情明白了,理解了,雖不夠透徹,沒有關係,你稍稍明白理解,你把方向掌握住了,這個最重要。方向不錯,假以時日,假以功夫,一定會成就,就怕是方向錯了,怎麼努力,到後來都達不到目標。這個總方向就是認清楚性相不二、理事不二,一切諸法都不二,這是總方向。明白這個道理,我們自然就會放下,放下什麼?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放下是非人我,你的心逐漸就清淨了。清淨心生智慧,智慧看破,所謂看破就是對於這些道理、對於事實真相愈來愈清楚、愈來愈明白,經教一展開,愈來愈有味道,法味無窮,法喜充滿,這是佛法的真實利益,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蕅益大師所講的世間沒有好醜,諸法裡頭哪有好醜?好醜在自己的心理,只要自己不起心、不動念,萬法一如,萬法平等,這個與事實真相就相應,事實真相,法爾如是。壞就壞在我們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如果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一切萬法的確是平等的感受,最真實的感受,最真實的感受就是三昧,無量三昧。三昧就是平等,無量的平等,諸法平等,這是正受,這是三摩地。世間人迷了,迷了才把正受轉變成苦、樂、憂、喜、捨這五種受,這五種受都不是正常的,五種受是假的不是真的。真正的受用,正常的享受,在佛法裡叫「三摩地」,叫「三昧」。所以迷人在萬法裡頭的受用是不正常的,悟的人是正常的,正常是真樂,這個樂不是凡夫所能夠體會得到的,沒有法子體會,真正不可思議。思惟達不到,言說也達不到,那叫真樂,這個樂不是苦樂的樂。

  我們有緣,非常難得,對這個事情多少明白了一點,認識方向,就希望這一生當中掌握這個方向,努力會取得更大更殊勝的受用,再能將自己所獲得的全心全力去幫助別人,輾轉教化眾生,這就是行菩薩道,這就是做佛菩薩的事業。也要像佛菩薩一樣幫助一切眾生,幫助各行各業,「不壞世法,成就佛法」,這兩句話的意思我們就體會到了。他過的是什麼樣的生活,他從事於某一項工作,決定沒有障礙,成就佛法,成就智慧,成就他破迷開悟,不壞世法,無論從事哪個行業都是真善美慧。

  我們要問了,搞屠宰的行業行嗎?每天殺豬殺牛的,一天要殺幾百頭,殺雞的一天要殺成千成萬,開餐館的,特別是海鮮,這個行業行不行?行,也是菩薩,也是佛,那是高度智慧,普通智慧就造業了,跟眾生結無量無邊的冤仇。如果那個念頭一轉的時候,殺你,是你過去造的罪業,你要受這個果報,消你的業障,趕快超生去,這菩薩。五十三參,甘露火王就是幹屠宰業的,就是殺生的,菩薩。你看看是哪一行礙事?事事無礙。幹這個行業,菩薩也幹的,不為利益,不是為賺錢的,是為眾生消業障的,那就是菩薩。一念,我為這個賺錢,造罪業,你跟牠結冤仇。你要造這個行業的時候,你殺生,你祝願讓牠去往生,你把賺的錢再替牠做功德,迴向給牠,菩薩。比如現在你殺生,殺牠賣的錢拿去印經布施替牠做功德,牠做畜生,牠做什麼功德?你幫助牠做,你不是菩薩誰是菩薩?你殺牠是救牠。就那麼一念之間,那一念之間無量功德,轉不過來是無量罪業,你才曉得真的是事事無礙。可是世間迷於享受,迷於自私自利,迷於財富,幹這個行業那就不得了,這是造極重的罪業。所以把世法轉變成佛法,沒有把事情改變,改變心,改變觀念,一念之間,變了就是佛菩薩,羅剎都成佛了。一乘了義經典對於這些事理講得透徹。

  史居士希望我把《楞嚴經》再講一遍,他說他們那個地區有很多人喜歡《楞嚴》。我早年在台中學經就是學《楞嚴》,學了之後,《楞嚴》大概講了有六、七遍,這個總是三十年以前講的。那個時候我們自己沒有錄音機,聽經的信徒有些人有,我也看到有人錄,但是我記不得是哪些人。我只知道有一位居士錄得很完整,只缺少一次,他曾經找過我,希望把那個補出來,我說沒法子補,去找其他的做參考。

  這部經講一遍也相當不容易,也需要兩、三百個小時,這看將來有沒有機緣。實在講真實的受用還是《無量壽經》,無論講哪些大乘經論,要不回歸到淨土,很難成就,我們的煩惱習氣不容易伏住,實在講很難轉過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