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因果的理論與事實  (共一集)  2004/7/17  香港  檔名:19-018-0001

  諸位同修大德:今天我們這個講題,是專門為台中江逸子老師他所作的一幅「地獄變相圖」,也稱之為「十王圖」,在日本京都展覽。這幅畫不敢說絕後,但確實是空前的。原畫今天在此地展出,高六十六公分,長是六十米,確實是一幅很偉大的創作。江老師要我在展覽會上為大家做一個說明,說明已經用文字製作出來了,我想跟圖畫,文字配合圖畫來說明,那就足夠了。那麼我需要跟諸位介紹的,這一幅畫它的教育意義在哪裡?這一點非常重要。

  民國初年,中國淨土宗第十三代的祖師印光大法師,他老人家幾乎是以畢生的精力來弘揚因果教育。我是在一九七七年第一次應聖懷法師、謝道蓮居士的邀請到香港來講《楞嚴經》,那年我們在九龍中華佛教圖書館講了兩個月,這兩個月有廣東話的翻譯,後面兩個月是在香港藍塘道,壽冶老和尚的光明講堂也講了兩個月,大家已經聽成習慣了,所以翻譯就不需要了,這樣對我們節省了很多時間。我在中華佛教圖書館看到印祖弘化社出版的經論善書,弘化社我對它相當熟悉,我也請了不少參考的資料,但是沒有圖書館收藏的這麼完備,我幾乎都看了,因為弘化社的本子,可以說是近代出版的善本書,善本的標準就是它錯字很少,所排的版面很美觀,讓人看到能夠賞心悅目,很難得的好本子。

  我看書有個習慣,先看看後面的版權頁,這一看讓我感覺到非常驚訝,印祖將《安士全書》、《感應篇彙編》、《了凡四訓》這三種書印的數量我是概略的算了一算,這三本書總的數量超三百萬冊,在那個時代,這是非常令人驚訝的。我起初看了也是大惑不解,我們淨土宗一代祖師,《了凡四訓》不是佛門的,不是佛經,算是儒家的東西;《感應篇》跟《陰騭文》是道教的;《安士全書》另外有兩篇「萬善先資」、「欲海回狂」,這兩篇是專門講戒殺、戒淫,末後一篇「西歸直指」勸人念佛求生淨土,印這麼多,我想了好幾天,終於體會到祖師用心良苦。

  要挽救現前這個社會,到我們現在這距離七七年有二十年,這麼久的時間到今天的社會,我們就體會得非常明顯了,真正知道,用佛法來救世間、用儒來救世間,來不及了。湯恩比博士在日本跟池田大作的談話,也是在七十年代,他說能夠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與大乘佛法。當時他說這個話,大家也感覺得很驚訝,可是這二十年之後,看看現前的社會,真的。可是我們再仔細想想,印光大師比他還要高明。大乘佛法跟儒家確實能解決問題,那些東西很高深,你要想修學,至少得十年,十年這個世界變成什麼樣子,誰都不敢說了,所以印祖特別提倡因果,我們愈想愈有道理。

  如果人不懂佛沒有關係,不懂儒也沒有關係,甚至於不信宗教也沒有關係,你真正能知道因果報應的道理跟事實真相就好,為什麼?在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你自然會收斂,這樣就能夠救自己,救你一家,救社會,救國家,救世界,於是我們才真正體會到祖師的苦心。世出世間一切的道理總不出心性,一切事相總不出因果,所以心性跟因果就能夠概括世出世間一切法。這些年來,我是從一九七七年離開台灣,在國外開始弘法,第一站是香港,這麼多年來走了許多國家、地區,我也喜歡跟一般人閒聊,各個階層的人物都有,各行各業,中國人、外國人接觸的很多。我問他想不想發財?想,沒有一個不想發財的;想不想有聰明智慧?想;想不想健康長壽?想。這三樁事情儘管我們國籍不相同,族群不相同,信仰不相同,這三個希求是共同的,沒有一個人不在希求、不想。那怎樣才能夠得到?於是用種種的方法、手段,總而言之,統而言之,都不出損人利己,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不擇一切手段,這個錯了,理跟心性相違背了,事跟因果相違背了,能不能求得到?求不到。

  我在初學佛的時候,老師教我「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我聽了很歡喜,我就要請老師把這個道理方法傳授給我,這個道理、方法無論哪個人講,深講淺講、長講短講,就像雲谷禪師、中峰禪師在《了凡四訓》裡面講的一樣。所以《了凡四訓》這本書就是講因果的理論與事實真相,不過我們親耳聽老師的教誨,印象就特別深刻,「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這個佛氏門中你要體會到裡面的意思,如果你要是錯會了意思,到佛氏門中大概是到寺廟裡面,到寺廟裡面去求,未必有求必應。那寺廟是不是佛氏門中?可以說是,也可以說不是,真正的佛氏門中,佛是什麼意思你要懂得,佛這個字是從印度梵文音譯過來的,它的意思是智、是覺。佛法講一切法都講體相用,體是智慧,真實的智慧,用是覺而不迷,你懂得這個意思,你就明瞭什麼叫佛氏門中?智慧、覺悟門中有求必應,那你就是完全明瞭了,這裡頭沒有迷信,智慧與心性相應,覺悟與因果相應,你看看你妙不妙!這是我們把理論的依據找到了。

  所以佛氏門中是智覺之中,這個要知道,這是真正的佛氏門中,寺院庵堂那是形相,章嘉大師早年告訴我「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我這都跟他學來的,所以實質也得實質的佛氏門中去智覺,就是佛陀耶這個名詞裡面真正的含義。大乘經上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句話說得好,《華嚴經》「出現品」裡頭說的,釋迦牟尼佛說的。一切眾生,這個範圍就太大太大了,我們不講那麼大的範圍,我們只講人道,大家好懂,我們現在在人道,生在這個地球上,現在這個世界上統計,我們地球的人口大概將近七十億,我們就單單論人道,我們把眾生範圍縮得這麼小,在佛法裡面,眾生是講九法界,如果把佛法界算上去那講十法界,十法界裡我們講這一法界人法界,你看看「皆有如來智慧」,什麼叫如來?《金剛經》上說得好,「如來者諸法如義」,這句話的意思很深,一個小時講不完,我只能這樣提一提。我們有《金剛經講記》,諸位有興趣可以聽聽。這部《金剛經》我總共講了二百四十八個小時,這一句大概也講了好幾個小時,這不迷信。

  「如」是真如、是理,「來」是講現相、講作用,如果我們從體相用來講,「如」是講理體,「來」是講相跟作用。一般講,禪宗裡面所說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見了性的人都可以稱他作如來。如來是佛十號之一。這個十號是德號,本來有的,只要你見性,這個名號就可以加給你,這是十號裡頭第一個,如來。說如來,換句話說,就是你自己的真性,你自己的真心,本來具足無量的智慧,跟釋迦牟尼佛、跟阿彌陀佛、跟十方一切諸佛沒有一絲毫差別,佛有多大的智慧,你也有。你看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為我們天天講經說法,講了四十九年,這是諸位都知道的,釋迦牟尼佛一生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後人把他所講的記錄下來成為經典,現在在中國流通的《大藏經》,那個經是釋迦牟尼佛說的,究竟說多少?我們沒有法子知道,因為經典流傳到中國來是一部分,不是全部。

  那個時候交通很不方便,而且那個時候的經典都是手寫的,又沒有紙張,所以稱貝葉經,寫在貝多羅樹葉上,很笨重,極其不方便,這種交通狀況之下,所以印度法師到中國來,中國法師到印度去取經,精挑細選,選擇好的,適合於我們東方人生活需求的帶回來,其次再其次,那就沒有法子,不能不放棄了。所以我們曉得,世尊一生講的東西太多太多了,我相信我理想當中至少是我們現在《大藏經》的十倍,我這個想法應該不會過分,我們今天所得到他的東西,充其量不過是十分之一而已。但是現在我們的《藏經》就非常可觀,你看那個智慧多大,這個我們人人都有,但是現在佛講的東西,我們自己看,看不懂,這是什麼原因?我們的智慧被一個東西蓋覆住了,智慧並沒有失掉,蓋住了,蓋住是智慧不能現前,這到底什麼東西?佛跟我們講,煩惱,佛講了三種,無明煩惱、塵沙煩惱、見思煩惱,這三種東西蓋住了,雖然有究竟圓滿的智慧,不能現前。

  不但你有智慧而且你有能力,多才多藝,萬德萬能,這個能力是本有的,決不是學來的,而且還有福報,福報就是經上講的相好,相好是福報,福報也是圓滿的。你看你所求的,壽命在福報裡頭,我們想聰明智慧,想多才多藝,無所不能,想無量無邊的福報,佛說你自己真心本性裡頭統統具足。所以佛、諸佛菩薩不敢輕慢一個眾生,為什麼?他知道這個眾生跟我一樣,我有多大智慧他不比我少,我有多大的才幹我不比他多,我們的福報統統是平等平等,只不過我現在是得其用,他雖有不得其用,這個不得其用就是這種障礙。《華嚴經》上講的,它沒有講煩惱,它不是用無明、塵沙、見思,它沒有用這個名詞,這個名詞在大小乘經裡面講得很多,而《華嚴經》上講的是妄想執著,這好懂。「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妄想就是無明煩惱,執著就是見思煩惱,這當中還有一個它省略了,說一個頭,說一個尾,當中有一個當然包括在其中,這個當中是分別,分別是塵沙煩惱。佛跟我們講,我們因為有了妄想分別執著,所以你自己本來具足的智慧不能現前,你的德能不能現前,你的福報不能現前。

  換句話說,只要你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捨棄了,如來的智慧德相統統現前了,是你自己本來有的,理!這個道理我們要清楚。可是,你明瞭,你妄想分別執著沒有斷,你現在享受的福報是修來的,不是稱性的;這是自性的,自性我們是平等的,修來就不平等。六道裡面眾生的福報統統是修來的,不是自性裡頭的。四聖法界裡面的福報,一面是自性透出來的,一面是修來的,自性透出來的不圓滿。三界是這麼形成的,總得要曉得,這個三界的範圍大,不是講六道裡面的三界。妄想、分別、執著這三個都有,你在哪裡生活?六道,這是六道裡面的眾生。佛告訴我們,如果你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再執著了,執著放下了,還有分別,執著放下了,不錯了,六道沒有了,就是永嘉大師《證道歌》上所講的「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這個大千就是六道,你就超越六道了。只要沒有執著就超越六道,可見得執著害人,害得我們生生世世搞生死輪迴,你還要執著嗎?

  所以你真正覺悟了,你會把執著放下,我於世出世間法一切都不執著;不執著,心就清淨了。人我是非是執著,名聞利養是執著,貪瞋痴慢是執著,這個東西沒有了,心地清淨,超越六道輪迴。雖超越,但是你還有分別,分別的煩惱比執著輕,所以分別沒有捨棄掉的時候你在四聖法界,學佛的同修知道,聲聞、緣覺、菩薩、佛(十法界裡面的佛)。如果把世出世間一切法分別那個念頭也斷掉了,這得清淨心,你就超越十法界,超越十法界你到哪裡去?一真法界。華藏世界是一真法界,極樂世界是一真法界,諸佛的報土都是一真法界,這是實報莊嚴土。到那邊去的時候,還是有等級,等級從哪裡來的?等級就是你的妄想有輕重的差別。妄想是什麼?我們在一般講經道場裡頭常講的起心動念,六根對外面六塵境界還會起心動念。雖起心動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高了,很高了,在禪宗裡面講這是明心見性的菩薩,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就稱他為佛。《金剛經》上所講的諸佛如來,你們看看江味農居士的註解,那個諸佛就是講華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這個四十一位就是大乘經上說的無明等級分為四十一等,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無明分分破,法身分分證,是這個意思,好像念一個學校一樣,這個學校從一年級到四十一年級,四十一年級念完畢業了,那就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

  我們把這些道理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佛家說參透了,那我們就要重視今天我們這三種煩惱都有。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有,統統有,自性裡面本來具足的智慧德相不能現前,那現在我們所享受的,享受是修得的,修得就離不開因果,所以說種善因得善果,你要是造惡因你就有惡報,這是事之理,你不能不清楚。《了凡四訓》講得好,了凡先生他很難得,十幾歲少年的時候,遇到一個算命算得很好的孔先生給他算命,說他是仕途中人,所謂仕途就是他應當去讀書,古時候讀書,他的出路就是去作官,參加國家的考試,所謂功名。孔先生說:你怎麼不讀書?了凡先生就把他的母親跟他講的話,他父親過世了,父親過世的時候就跟他母親講,這個小孩最好將來叫他學醫,學醫可以救人,可以養活自己,這是他父親希望他能這樣做,所以他就學醫。

  學醫常常要到野外去認識藥草,怎麼樣去採藥,所以在採藥這個路上遇到孔先生,孔先生看他的相、算他的命的時候,他說:你是應該讀書參加考試。他對孔先生非常敬仰,看到這個人不是凡人,飄飄欲仙,所以把他帶回家,跟他母親見面。他母親也很有禮貌的招待孔先生,就請孔先生把了凡的八字流年排出來,排出來之後就說得很詳細了。你某年參加考試中第幾名,某年第幾名,一直算到他五十三歲,壽命只有五十三歲,可惜命裡頭沒有兒子,五十三歲他可以做到四川一個小縣的知縣,到五十三歲這一年你就趕快辭職回家,你壽命到了。

  他聽了之後,這就去讀書,正好他有個表親,家裡面開私塾,他就去念書了。參加考試果然不錯,每年參加考試,那個考試第幾名跟孔先生算的完全相同,於是他就知道了,一個人的一生都是命注定的,所謂是「一生皆是命,半點不由人」,所以他心定了,什麼希求都沒有了。現在人家競爭,努力競爭他統統放棄了,命裡注定,怎麼樣爭也爭不來,到時候它自然有了,這樣子差不多過了二十年。所以我稱他作標準凡夫,為什麼?二十年這個命運絲毫沒有改變,這是不增不減,為什麼?他不修善也不作惡,人的一生照著命運過日子。

  那麼這一年,他到南京的棲霞山去訪問雲谷禪師,這是當時一代的高僧,去看看這位老和尚,老和尚是參禪的,在禪堂裡面,了凡先生去拜訪的時候,他不說話,丟了個蒲團給他,叫他在旁邊坐。老和尚有功夫,坐了三天三夜,了凡先生也坐了三天三夜,不起一個念頭。老和尚覺得很驚訝,三天三夜不起心動念,這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就問他:你的功夫不錯,你怎麼修的?了凡先生講老實話:我的命運被孔先生算定了,我就是起心動念打妄想也沒用處,算了,不起心不動念了。雲谷禪師就哈哈大笑:我以為你是聖人,你是功夫,原來你還是個凡夫。了凡先生被他這一說的時候,就問他:為什麼我是凡夫?雲谷禪師告訴他:命運有沒有?有,但是命運不是定數,命運可以說是個常數。諸位要懂得這個道理,它不是定數。但是常數裡頭有變數,你一個善念、一個善的行為,你這個命就增加一點,你起個惡念、造一個壞事就減少一點,無論是智慧、德能、相好,天天有加減乘除,這個加減乘除是變數。他說:你二十年被人家算定了,沒有增加也沒有減少,你不是凡夫誰是凡夫?

  所以這裡頭就講因果了,你有善念、有善行,利益眾生,利益自己,你的智慧會增長,你的能力、福報也會增長,在你的常數裡頭會增長;如果你是惡念、邪行,那就會減少。譬如財富,哪個人不是求財富!你命裡頭有億萬財富,這個億萬財富不是稱性的,稱性是無量無邊的,這是什麼?你過去生生世世修善累積下來的善因。怎麼修的?唯有佛經講得清楚,佛經教導我們,所以這佛氏門中有求必應。老師教我怎麼求法?你要求財,我不想求發財,不想求很多財,只希望自己物質生活能過得去就行了,還是要修,怎麼修?修財布施。沒有錢,怎麼修財布施?老師講:一塊錢有沒有?一毛錢有沒有?這個行,一塊一毛這個可以,有就布施。這樣也行,我們這才明白了。

  修什麼布施?因為那個時候接觸佛法了,也常常到廟裡面去,廟裡頭有很多人印經,在那裡拿著本子「你出幾個錢」,我出一塊出二塊,集腋成裘,讓這些經典、善書能夠出版。這個裡面我們拿了錢財布施,我那個命裡頭沒有財,慢慢就有財了,財天天增長了;沒有聰明智慧,法布施得聰明智慧,印經論善書是法布施,智慧慢慢就有了,修智慧;健康長壽是無畏布施。無畏布施我就學做二樁事情,一個放生,一個布施醫藥,布施醫藥也是那個時候很苦,沒有錢,兩三個月累積一點錢,二、三十塊錢不多,兩三個月可以攢個二、三十塊錢,給醫院裡面,幫助那些窮苦的人買醫藥、作醫藥費,一個放生,一個布施醫藥,這個果報是健康長壽。

  你要一生不間斷的,有多少力量你就做多少力量,我們來做這個好事。我做了五十三年,愈做愈歡喜,果報你能不能看出來?我命裡頭沒有福報,命裡頭沒有壽命,算命的算我的命我不如了凡先生,了凡先生五十三歲,我壽命只有四十五歲。印光大師,諸位曉得印光大師在年輕的時候,人家算命算他只有三十八歲,他老人家活到八十歲,一生苦修成為一代祖師,修得的,不是命裡頭有的,這叫改造命運。所以了凡先生得到雲谷禪師、中峰禪師的教誨,依教奉行,他成功了。我年輕的時候,人家算我的命,我的命中是貧賤,貧是沒有財富,賤是沒有地位,充其量是做一個小公務員,勉強能夠維持溫飽,壽命不長,我是非常相信。

  所以遇到佛法,遇到佛法實在講,我第一部看的書,我跟諸位講過很多次,朱鏡宙老居士送我一本《了凡四訓》,我得到這部書之後,大概在兩個星期當中我看了將近三十遍,深信不疑,真心懺悔,改過自新。袁了凡年輕時候的毛病我統統具足,我都有,他的長處我還沒有,遠遠的不如他,我這一生怎麼辦!明白這個道理,知道這些事實真相,自己徹底改過自新。我不怕別人譏笑,這裡頭有我的同事、長官、同學、朋友,我行我素,我依照這個經典教訓我去做,依照老師教誨去做,我這一生能有一點成就,就是一生做一個好學生,不但老師教導我的我直下承當,完全接受。現在看到很多年輕人親近一個善知識,十幾二十年一無所成,什麼原因?老師的教誨你沒有接受,老師在教訓人的時候,「這個不關我的事情,不是說我,是說他」,是說他,與我不相干,什麼都沒學到。

  我跟大家不一樣,我跟李老師十年,李老師幾乎天天教訓人,我們有的時候在場,我就聽,句句話是教我的,我全盤接受。離開老師,你看看我讀經,我幾乎每天沒有說不讀經的,而且時間都很長,讀經,經典裡面佛菩薩所講的,統統是教我一個人的,我能學到東西。這些年來我跟許許多多宗教接觸,我讀《聖經》。我讀《聖經》,耶穌、摩西是教我的,經典裡面所講的是教我的,我絕對不會說這是教基督徒的,不是,教我的,耶穌是我的老師,摩西是我的老師。我讀《古蘭經》,《古蘭經》裡面句句也是教我的,廣學多聞,成就自己的智慧,成就自己的德能,你不能說穆罕默德是教回教徒的,那你什麼都得不到,你心裡頭分別執著天天在增長,你不能化解。我什麼都是教我的,我這個妄想沒有辦法斷,分別執著真的是一年比一年淡薄,為什麼?我學,統統都是我的老師,都是我的善知識,活到老,學到老,學不了。

  我們在這裡舉一個例子來說,譬如講發財,前面也曾說過,你命裡頭有一億的財富,假設有這麼大的財富,如果你的心善、行為善,絕對不做損人利己的事情,而能夠做犧牲奉獻,你在這一生當中你得的財富不只這一個億,可能會有二個億,為什麼?增長了,你的心行太善,命裡頭有,這一生又拼命的修,修布施,做社會慈善福利事業,你肯做這些事情,利益眾生,利益社會,你的財富從你的基礎上往上增長,這就是種善因得善果。如果你不懂這個道理,錢怎麼賺來的?錢是要欺騙別人才能賺到,念念當中做的是損人利己,你能不能發財?也能發,大概只發到三千萬、五千萬,一個億虧折了一半,虧折掉三分之二,那是什麼?你不善的業造成的,減,所以是加減乘除。是你命裡面的財富太多了,造作許多惡業還有剩下來的,這虧損之後還有剩下來的,剩下來的數字還相當可觀,就是這麼個道理。

  你把這個道理想通了,聰明智慧、健康長壽亦復如是,因果的道理要懂,因果的事實都在眼前,只要你仔細觀察。你看看這些芸芸眾生,你看他想的是什麼,他做的是什麼,他說的是什麼,如果與心性之理相應,它決定增長,在他命運那個基礎裡頭增長就像生利息一樣;他如果想法、說法、做法是錯誤的,是害人的,只知道自私自利,不顧別人死活,那麼他所得來的是大幅度的虧折,虧折之後剩餘的,沒多少!這個事情只要你細心去觀察,就在眼前。你在這個世間無論在什麼時候、無論在什麼地區,你去觀察你會看得很清楚很明白,然後你就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

  我在此地給諸位現身說法,我是命裡面沒有福報、沒有壽命,有一點聰明智慧,難得的是緣好,這一生遇到好老師指導,自己是個好學生,能夠依教奉行,把自己這一生的命運一百八十度的轉過來了。沒有財富,今天我用錢心想事成,是沒有錢,但是想做事需要多少錢,錢就來了,不想做事情的時候沒有,什麼都沒有,想做事就來了。聰明智慧,你們這些年看我講經,聽我講經,我講經四十六年了,年年不一樣,我今年講的跟去年那些錄相帶比較就知道了,智慧是天天在增長。健康長壽就更不用說了,我的壽命只有四十五歲,我今年七十八歲了,身體健康,體力這次我到歐洲旅行,我們同去的年歲最大的也不過六十幾歲,四十幾歲他們的體力不如我,我沒有時差。所以我這一生,完全證實了老師告訴我「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這句話是千真萬確的事實。

  但是你要懂得理論、懂得方法,如理如法的去求,沒有一樣得不到的,連成佛作祖都得到,何況這個世間財富、聰明智慧、健康長壽,這在佛法叫雞毛蒜皮小事一樁,哪有求,輕而易舉得到。但是我們要求大的,要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要求提升自己的靈性,提升自己的德行、智慧,這比什麼都重要。現在時間到了,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