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了凡四訓  (第十集)  1982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19-001-0010

  第三個講,「趙裕峰,光遠」,這個人「童年舉於鄉」,可見得是少年得志,舉於鄉,「久不第」,他這個命只到一個舉人,到不了進士,考進士的時候就沒考取。「其父為嘉善三尹」,三尹就是這個縣,嘉善縣的縣政府,第三級的官,知縣叫大尹,三尹好像我們現在的科長一樣,這樣的地位。第一級是我們現在縣長,第二級是主任祕書,第三級的就是底下的科長,三尹在從前叫主薄,相當於我們現在的科長。「隨之任」,他的父親在一個縣政府裡頭做科長,他跟著他父親的任上。「慕錢明吾,而執文見之」,錢明吾這個人在地方上是很有學問的一個人,他仰慕他,帶著自己的文章去見他。這位老先生很不客氣,看到他的文章的時候,就大筆的給他刪改,「悉抹其文」,就是他的文章一大段一大段,這一段不能要,那一段也不能要,毫不客氣的給他批評。「趙不惟不怒,且心服而速改焉。明年遂登第」。一般人認為總是文章是自己的好,雖然送給人家改,看看,請你指教指教,給我改正改正,如果他真的改了,生氣了,那是客氣話,不是真的。像這些我們都要曉得,我們要察顏觀色,來的人誠不誠意,他是真的來請教你還是來客氣話。

  我在年輕的時候不曉得這個道理,我有一個同戒的,他講經,那天剛好我也在底下聽,我們是戒兄弟,他下了台之後,講完下了台之後,他對我很客氣,他說戒兄,你是老講經的,我有什麼不對的地方請你多多的指教指教。我們認為是同戒的,哪裡曉得是客氣話!所以我就說了,我說你哪些地方需要改正。我才說了一句,他臉上顏色就變了,我很機警,立刻就恭維他,很好很好,很難得很難得。我就曉得,他那個請我改正改正是假的不是真的,我才一句話還沒說完,他臉上顏色就不大對勁了,我轉變得很快,要不然就得罪人。所以我從此就曉得,這個裡頭原來還有很多客氣話在裡頭,不是真的,不能當真。所以你改人家文章,人家怎麼肯願意?也有很多人寫了文章拿給我改,我看了看,只有在這裡寫幾個評語,字一字也不動,送還給他。所以真正改文章,過去李老師講的,改文章是得罪人,自古以來為了改文章得罪人,結了冤仇,太多太多了,所以他就教給我們要留意。真正能改文章什麼?學生,學生的文章送給老師,那沒有話說,老師是要改的,那個不是假的,學生不服氣他也無可奈何,那總是你的老師,沒有辦法,所以只有老師。還有什麼?關係非常深切的人,這個可以,其餘的那得要很慎重。這個也是仰慕他,頭一次他就把它改了,改了他能接受,這個是誠心、真心求人家指教的,他能夠這樣謙虛,他到第二年登第了。

  底下又舉了一個例子,講夏建所,壬辰年,他入覲,覲是古時候見皇帝,皇帝召見的時候,他在這個機會的時候就遇到了夏建所,「見其人氣虛意下,謙光逼人」。他回來告訴他的朋友,「凡是天將發斯人也,未發其福,先發其慧。此慧一發,則浮者自實」,放肆者自己會收斂。建所這個人,「溫良若此,天啟之矣。及開榜,果中式」。下面再舉「江陰張畏巖」,這個人這裡有一段公案,很有趣味,諸位一看就懂得。但是這個人也很了不起,還能夠服理,人家說出一番道理,他真正能夠改過自新。他去考試沒有考取,罵那個考試官,說他沒眼睛,我這麼好的文章,他沒取我。被一個老道聽到的時候,老道當面挖苦了一下,老道說你的文章一定不好。他說為什麼,你沒見到我的文章,為什麼知道不好?他說我聽說文章好的人心平氣和,像你這樣魯莽、急躁、不服輸,你的文章一定不好、不高明。說得他心服口服,他能夠改過自新。諸位看看這一段,很有趣味。後來他還是考中了,改過自新之後考中了,得力於這個老道的教導。

  這個末後有幾句話我念一念,大家要特別記住。從二十四頁翻過來後面第五行,引號的底下,「由此觀之,舉頭三尺,決有神明」,我們應當要相信,這個是事實。你要不信,吃虧是你自己;你信了,得好處還是你自己。我告訴諸位,與我不相干,你信,我也得不到好處;你不信,我也不會得壞處,與我不相干,好處是你自己得。「趨吉避凶,斷然由我」,雖然有天地鬼神,他不給你做主宰,主宰命運的是你自己。他降福,是因為你修善,應該得福,應該得的;他降禍,那你應該要受惡報,你造的惡應當要受惡報,他也不是有意給你的,不是的。換句話說,禍福吉凶操縱在自己手上,所以說斷然由我。「須使我存心制行」,這裡有註解,我們應當如何存心,應當怎樣約束自己行為。「毫不得罪於天地鬼神,而虛心屈己,使天地鬼神,時時憐我,方有受福之基」。這幾句話是他告誡他的小孩,從敬畏鬼神這一樁事情幫助自己徹底改過積善。鬼神都是喜歡人修善,你修善他歡喜,你造惡他看到也難過。這是講造福之基。

  「彼氣盈者,必非遠器。縱發亦無受用」。這一句我們要是把它拿來對照今天的社會,就看得清清楚楚。你看那個發大財的,有大資產的,他怎麼樣?趾高氣揚,你仔細觀察他,他雖然有錢,他並不享福,而且還天天在受罪。他的福報,實在講,沒有我大,我身心清淨,一天到晚沒事情做,這個福報多大。他雖然是家財億萬,一天到晚要去調頭寸,一下不靈了,公司就倒閉了,這多麻煩,苦得不得了!你不要看那些董事長、總經理,苦死了,哪有我們這樣自在?沒有我自在。所以說,雖富有,沒有福,每一天都要動腦筋,一天不動腦筋的時候,那公司可能就倒閉,他馬上就得破產,他在社會上的地位、財富一下就失掉了,你仔細觀察,確實如此。你再看底下這一行,「謙則受教有地,而取善無窮」。所以末後了凡居士勸人,「須念念謙虛,塵塵方便。自然感動天地,而造福由我」。

  底下舉的說明,「今之求科第者,初未嘗有真志,不過一時意興耳,興到則求,興闌則止」。這個就是沒有認真,沒有真幹。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了,只要我們立志真切,努力擴大我們的善行,福是自己修的,命是自己造的,數不能夠拘束人。你曉得這個道理,你就知道自己如何去改造你自己命運,創造你未來幸福美滿的前途,決定做得到,今生今世做到,不是到來生來世。了凡居士所講的是五乘佛法裡的人乘佛法,人間佛法,不是給你講西方極樂世界的佛法,也不是跟你講兜率天的彌勒菩薩道場的佛法,不是的,講我們人間佛法,現在就能改變。所以他這個道理如果真正透徹的明白了,我們能夠肯定,你自己要創造自己命運,能夠依照這個理論方法真心去修學,這一點很重要,真誠心去修學,三年就改變。你不要看他做了幾十年才改變,因為什麼?他最初改變的心不真切,也是興來了就幹,興趣沒有了就鬆一下,所以三千善事十幾年才圓滿,以後有了效驗,愈幹愈起勁,這個果報愈來愈殊勝。我們今天曉得這個道理,就不像了凡居士那個初年,一下手就認真、就努力,我們的命運三、五年就改造了,完全轉變,就轉變成另一個人。那真是像章嘉大師所講的,「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沒有一樁事情求不到的。

  在《了凡四訓.謙德之效》後面附錄《俞淨意公遇灶神記》。首先我們要說明這個事實,前面《了凡四訓》,了凡居士遇的孔先生,這是個人,我們能夠相信他;遇到雲谷大師,也是個人,這沒問題的,俞先生他遇的是灶神,真有灶神嗎?現在我們每個人家都用瓦斯爐了,沒有灶神,不供養灶神了,不奉事灶神了,那灶神還有沒有?我告訴諸位,你不奉事他還是有,奉事他他有,不奉事他還是有,不是說不奉事他就沒有了,那好了,我們可以不必奉事他了。這個話在今天我們看起來是屬於神話,神話當然都是不可以相信的,不能完全相信,這是神話的性質。所以我們讀這個文章,它是勸善的,是神話,未必是真的,你要這樣想就錯了。鬼神確實存在,千真萬確的事實。你們看看周邦道的夫人周楊慧卿居士,她有一篇記載「遇地藏菩薩記」,真的,一點都不是假的。那個時候她並沒有學佛,她也不懂佛法,這是過去世的善根深厚。她在南京住的時候,你看她這一篇記載,她遇到地藏菩薩。怎麼曉得是地藏菩薩?到台灣來學佛才知道,才恍然大悟那個時候遇到的出家人是地藏菩薩。

  像這些事情的確是有,不但在中國有,在外國也一樣很多。你看最近這些年來,世界上多少人研究靈學,想種種方法與鬼神來交通,來通消息,在英國還有給鬼神照像的、錄音的,這都是事實存在,怎麼能不相信?就是在本省,鬼神出現這些事跡,可以說也是太多太多了。我們這一次在梅山上課,我請的兩個老師,一個是周次吉,一個是陳柏達,這兩個人都是見過鬼的。周次吉是在郊遊當中遇到的,帶著同學們一塊去玩的時候,露營,他在帳篷裡面打坐,忽然有一個人站到他面前,他面孔還沒有看到,站在面前,頭髮很長,頭髮拖到腰部,這個人掐著他的脖子,要他的命。他一想,這遇到鬼。他是個學佛的人,心裡想,念阿彌陀佛,他打妄想,阿彌陀佛不管鬼,念阿彌陀佛恐怕沒有用,最後想,念地藏菩薩,地藏菩薩管鬼的。他念了幾聲地藏菩薩,這個鬼就消失掉了。消失掉之後,寒毛直豎,帳蓬不敢坐了,出去跟大家一塊去玩了。他遇到過這個事情。

  陳柏達他的姐姐,他有個姐姐從來沒有見過面,他出生的時候他這個姐姐就死了。去年這個姐姐的鬼在家裡招了個女婿,是個醫生,活人,也在屏東開業,開醫院,他姐姐的鬼魂就附在醫生太太的身上,說她是什麼人什麼人,她家裡什麼樣狀況,叫這個醫生到家裡去提親娶她,她跟他前世有因緣。這個醫生被她纏得沒辦法,就到她家裡去提親。她們家裡人說,不錯,是有這個人,但是很小的時候就死了,結果把這個牌位嫁出去。這個醫生兩個太太,一個活人太太,一個鬼太太,這是去年的事情,你能說沒有嗎?諸位曉得這個事情,鬼神之事的確是有的,正是古人所說的,「舉頭三尺有神明」,我們起心動念、舉止行為鬼神都看得清清楚楚,我們能夠瞞人,瞞不過鬼神。

  這個文諸位細細的去看,文很長,文章也寫得很好,這個事情發生在明朝嘉靖年間。「江西俞公,諱都」,名字叫都,「字良臣」,這個人可以說算得上是個好人,「多才博學。十八歲為諸生」,諸生就是秀才,「每試必高等」,考試都能考得很好。可是到壯年的時候,家業漸漸衰了,家貧了。秀才他能做什麼事情?只有教書,教書是教私塾,私塾裡的先生,以這個來謀生活,可見得生活是相當的清苦。從前私塾教學跟現在在學校裡做教員不一樣,現在教員國家有固定的薪俸,退休的時候還有退休金,有許多福利的待遇,從前沒有。從前教書的人生活沒有保障,而且學費不是規定的,一定要多少學費,那是人家笑話的,是隨學生的力量來供養的,學生家境好的逢年過節可以多供養一點,家境清寒的就供養很少,是這樣的情形。所以說教書的秀才一般稱為窮秀才,的確,讀書人清貧居多數。

  他跟一些朋友們結了一個文昌社,結這個社就是做好事,從事於社會公益事業。他做什麼事情?這個文昌社裡的宗旨,「惜字放生、戒淫殺口過」,這好,就好像我們現在講奉行五戒。文昌就是文昌帝君,結文昌社當然它裡頭一定是以《文昌帝君陰騭文》為主要修行的基礎。《文昌帝君陰騭文》在《安士全書》前面一半,前半部就是講的《文昌帝君陰騭文》。本文不多,這個文字比《感應篇》還少,好像大概不到一千個字。可是周安士居士的註解相當的豐富,註解成了兩卷,文字是不到一千字,只有幾百個字。當然結文昌社就奉行這一篇東西。惜字就是惜字紙,諸位要曉得,文以載道,文字是遞傳大道的工具,從前念書人對於字紙非常的愛惜,也就是尊重,絕不可以隨便丟棄的,所以撿字紙,撿了以後怎麼樣?把它焚化。特別是在從前沒有印刷術的時候,明朝我們曉得已經有印刷術了,但是那個印刷是木刻的雕板,工程相當之大,因此在那個時候的書籍,印刷的版本都相當的昂貴,絕不是普通人家能夠買得起的。所以富貴家庭裡頭才擺幾部書,普通人家哪裡能夠擺得起書?念書的人怎麼辦?念書人就抄寫。所以在從前念書人,秀才念書到哪裡去念?多半是到寺廟裡去念,寺廟裡面有藏書,不但有佛教的經典,儒家的書、道家的書,諸子百家的書,佛教寺院都有,所以一般念書人都到寺廟去念,重要的東西自己都要抄寫。所以對於字紙非常尊重,惜字紙。提倡放生,戒殺、戒淫、戒妄語,這是口過。

  「行之有年」,他提倡照這個方法來做,做了不少年。可是每年去參加考試,秀才去考舉人,參加過七次,都沒有考中,都落榜。生了五個兒子,四個兒子夭折,第三個兒子很聰明,可是在八歲那一年失蹤了,不曉得哪裡去了。你看五個兒子,四個死了,一個失蹤了。自己是個念書人,還天天行善做好事,結果得到這樣的果報。他自己反省沒有什麼大過失,為什麼老天爺對他的果報這樣的慘烈?所以覺得很不公平。到四十歲了,你看,「年四十外」,四十多歲了,每年過年臘月終了的時候,他總要寫一個疏文,到灶神面前禱告禱告。灶神爺,俗話常講,「上天奏好事,下地保平安」,灶神旁邊一副對聯,大江南北你去看,家家灶神都是用這個對聯。所以就是臘月三十祭灶的時候,用疏文求灶神爺,把他自己的行誼報告給上天,自己沒有做什麼壞事,都是做的好事,為什麼老天爺給他這樣的果報?年年都是這樣上疏,好幾年也沒有感應。到四十七歲這一年有了感應,這一年除夕,你看太太是因為想念她的兒女,天天哭,眼睛都哭瞎了,五個兒子都沒有了,還有一個女兒,一家真是孤苦伶仃,三個人。除夕這一天,「舉室蕭然,淒涼相弔」。

  在這個時候,聽到有人敲門,他就去開門,看到有一個人進來。這個人自己稱他姓張,實際上這就是灶神爺,他說他是從遠道回來的,當然他是從天上回來的,真正是遠道,聽你在這裡愁眉苦臉在嘆息,我特地來安慰你。俞淨意一聽他說這幾句話,曉得這個人不是個普通人,普通人怎麼能知道他心裡的事情,怎麼能知道他家庭的情況?所以他對他就很有禮貌,就告訴他,生平讀書行善,積行,年年都做好事,一直到今天,「功名不遂,妻子不全,衣食不繼」。並且告訴他,每一年在灶神爺神像面前焚燒疏表,而且把他的疏文念給張先生聽。張先生說,你也不要念了,你家的事情我知道得很清楚,你說你自己沒有什麼過失,灶神爺跟他講,你的意惡太重了。這個幾句我念一念,諸位要好好的把它記住。「君意惡太重,專務虛名,滿紙怨尤,瀆陳上帝,恐受罰不止此也」,這個幾句話很重要。你所做的那個善是表面的善,不是真心真意在積善,幹外表的事情,你奏疏內容句句都是怨天尤人,這種奏疏是褻瀆上帝,恐怕上帝給你的懲罰還不只於你現在這個狀況。他聽了之後大吃一驚,這真是當頭一棒,你還以為你自己做了多少好事。

  他就說了,冥冥之中,有一點好事都有鬼神在那裡記錄下來,他說我「誓行善事,恪奉規條久矣」,難到我這都是虛名嗎?張先生給他舉出來,好,你說惜字,就以這一條來說,你自己的學生,你的徒弟,就是他教的學生,以及你一些朋友,還拿這些書文舊冊去糊窗子、去包東西,甚至於拿去擦桌子,擦完之後再拿去說這個字紙不可以隨便丟棄,再拿去燒掉,這個已經就做錯了。敬惜字紙怎麼可以拿字紙去擦桌子?怎麼可以拿字紙去糊窗子?這一點諸位要曉得,從前在大陸上這個窗戶不是玻璃窗,是紙窗,用字紙去糊窗這就是不敬,這個事情太多太多了,拿字紙去包東西這個更是常見的事情。現在諸位要特別注意到,報紙不能包東西,為什麼不能包東西?尤其不能包吃的東西,油墨裡頭含的有毒素,你要常常用報紙包吃的東西的時候,容易中毒,那個事情麻煩大了。從前那個包東西你吃,吃了也沒關係,為什麼?以前印刷的那個東西是松煙,就是墨,墨也是用松煙、用膠做的,可以吃。所以從前墨可以治病,在中醫裡頭墨可以做藥用,所以可以吃的,不像現在,現在這個墨是用化學做的,這個就很難講,我們古時候這個墨用松煙做的,所以沒有毒。以前的紙都是棉紙、宣紙、毛邊紙,它的性質是軟的,擦桌子好擦,現在你要拿個報紙擦東西你不願意擦,為什麼?太硬了,不好擦,以前的紙張是軟的。所以這一條,你看看,你自己說的惜字,實際上沒做到。

  再講到放生,放生的時候你是「隨班奔逐,因人成事」,別人不做了你也不做了,不是你主動做的,你是被動,別人發心,你隨喜一下而已。而且還不是真正隨喜,「其實慈悲之念,並未動於中」,這個放生是慈悲心,沒有一絲毫慈悲心。你家裡平常還有「蝦蟹之類,亦登於庖」。講口過,「君語言敏妙,談者常傾倒於君。君彼時出口,心亦自知傷厚」。由此可知,意地要是不清淨,身業、語業表露在外面你自己不能覺知,這是諸位要記住的。這個文相當之長,我們這個時間很少,我把重點給諸位介紹,不是重要的地方,諸位一看就明瞭,我就不說了。

  這個底下有幾句,你每一年所焚的疏,這個疏文確實都達到上帝那裡去了,而上帝對你也很關心,派的有日游使者在這裡觀察你的善惡,可是你這麼多年來沒有一樁善事可記,而只見到你是什麼?只見到你「貪念、淫念、嫉妒念、褊急念、高己」,高是貢高我慢,「卑人」是瞧不起別人,「憶往期來念」,想過去、盼望將來這些念,「恩仇報復念,憧憧於胸,不可紀極」,你好事一點都沒有,全都是一些惡念。像些事情我們要認真的反省,我們美其名在學佛、在修道、在修行,我們心裡頭有沒有這些惡念?如果有這些惡念,我們所修所行的全都抵消掉了,你到哪裡去求福?所以改過自新是要從心地裡面去改。「此諸種種意惡,固結於中」,固結於你心中,「神註已多」,那個地方記錄下來的太多太多了,「天罰日甚,君逃禍不暇,何由祈福」。這是把他真實的過惡說出來了。我們自己心裡頭有這些東西存在,你說懺除業障,你怎麼能懺得掉?天天增長業障,你這個業障如何能消除?業障要是不除,不但障礙你的智慧,也障礙你的福報。

  福德智慧,我們每個人本來這個福德智慧是與十方諸佛是一樣的,無二無別,不增不減。為什麼佛有那麼大的福報?你們念《華嚴經》,毘盧遮那佛的福報,你看到了,你念《無量壽經》,念《觀經》,你看阿彌陀佛的福報。我們原來跟毘盧遮那佛、阿彌陀佛沒有兩樣,為什麼今天落到這樣的地步?這個事情你真正明白了,不能怨天尤人,是我們自己造的惡太多了。我們如果自己要修善修福,先要斷惡,《了凡四訓》裡面講的,積善之前先要改過,你要不改過,你雖修善,善積不住,一面修善一面被造惡抵消掉了。所以說你要想修福,改過是修福的基礎。改過從哪裡改?從心地裡頭改。這是完全把他心裡面的過惡統統說出來。他的好處就跟了凡居士一樣,他能夠認罪,他還有救的地方就在此地。

  有些人你跟他講過失他不承認,他還反駁,他不認罪,那這種人無藥可救,這樣的人,佛菩薩、灶神爺也不會到他面前來示現,為什麼?不可能,救不回來。凡是到你面前來示現,你這個人還有希望,才給你示現,才給你說你的過失。你這個人沒有希望了,你有過失人家也不說你。所以諸位要知道,別人說我們過失真是瞧得起我們,還覺得我們這個人有救才說。從前袁世凱在的時候,袁世凱曾經把章太炎關在監牢裡關一個月。章太炎犯了什麼罪?袁世凱有過失,章太炎不說,袁世凱生氣把他關了一個月,關了一個月還不說。就是說你的過失太多了,不值得我說,說了你也不會改,你就是不值得罵,還能夠罵你的人還得要有資格,還值得罵,袁世凱已經不值得罵。

  我們想想看,值得灶神爺責備的人有幾個?這個俞淨意是值得灶神爺來教訓他的,這一教訓,他就回頭是岸。所以他就求他救他。灶神底下這幾句話就說他,這是他能夠回頭的地方,你讀書明禮,也曉得慕善為樂,聽到人家說一句好話,做一樁好事,你的心裡還能生歡喜心,你的病怎麼樣?轉眼就忘掉了,這是他的毛病,信心不堅固。所以自己平生所有的善言善行都是不真實,所以果報落得像這樣的淒慘。這個果報是自作自受的,不是老天爺有意來懲罰你,是你自己感得的。

  下面他就教給他,等於灶神爺給他一篇開示,我們要注意到的。「君從今後」,告訴他,從今以後,「凡有貪淫、客氣、妄想諸雜念,先具猛力,一切屏除,收拾乾乾淨淨,一個念頭,只理會善一邊去。若有力量能行的善事,不圖報,不務名,不論大小難易,實實落落,耐心行去」。如果力量做不到的,「要勤勤懇懇,使此善意圓滿」,這個就是教他。如果是學佛的人來講,我們發心應當是為救度一切眾生,為續佛慧命,改過自新,這樣才會有感應。自己力量能達得到的,我們要盡心盡力去做,看到別人做一樁善事,我們有能力,要幫助他,這叫隨喜功德。在《行願品》裡面跟諸位講過,隨喜功德不是說我心隨喜就行了,力量也要達到。力量達不到,心隨喜,我這個心是圓滿的;力量要達到,心圓滿,力也要圓滿,所以說隨分隨力,這麼樣去做這才叫圓滿功德。所以說是這個裡頭頂重要的,絕不要有一個圖報的心,不可以有好名的心,今天社會常講的知名度,你要用這種方法提高你自己的知名度,這錯誤的,這就是意惡。如果做一樁好事就圖果報,人家要怎麼樣來報答我,天要怎麼報答我,佛要怎麼報答我,這都是意惡,這個都是過失。

  底下這個兩句話很重要,第一要有忍耐心,第二要有永遠心。忍耐裡面就有忍辱,你要沒有忍辱你什麼事情都不能圓滿,都不能成就。第二個就是常講的恆心,要有長遠心。「切不可自惰」,惰是懈怠懶惰,凡是有懈怠懶惰這個毛病必定是一事無成。「切不可自欺」,不要自己欺騙自己。「久久行之,自有不測效驗」。這個是灶神給他的開示,這幾句話非常重要。他說完之後,他到他灶下的時候忽然不見了,這他才覺悟到,這個張先生就是自己家裡供養的灶神。

  畢竟他還有一點善根,所以從這個時候起,他把他自己名字改了,號改了,改做淨意道人,這個名字專門對治他的毛病,因為過去意不淨,意惡。就像了凡居士遇到雲谷大師,自己把名字改了,改做了凡。諸位要曉得,改名這個意義很大,因為別人一叫你,就提醒自己的警覺,俞淨意人家一叫他淨意先生,他馬上就警覺到,我這個意太惡了,從今天起我要改過自新,是這麼一個意思。所以名不是叫來好聽的,是要對治自己毛病的。現在人起名字跟古時候人用心不一樣,現在人起名字,名字上帶的就是意惡,自己要起個好名字,還要對對筆劃,算算命,看看相,哪個名字是大吉大利的,都搞錯了。他從今天起真正發心改過自新,你看,「初行之日,雜念紛乘,非疑則惰」。初改的時候多困難,了凡居士初改的時候也是很難,你看俞淨意剛剛真正求改過的時候也是很難。但是這個難關一定要克服,這個難關要不克服,以後真的是一事無成。起頭總是困難的,古今中外沒有例外的,一開頭就圖僥倖,就想佔便宜,給諸位說,沒有這個事情。

  他自己在自己家裡供奉的觀音大士前面,「叩頭流血,敬發誓願,願善念永純,善力精進,倘有絲毫自寬,永墮地獄」。這是他在佛菩薩面前許的願,這個願力督促他勇猛精進,願力來督促他。他怎麼做法?底下說了,「每日清晨,虔誦大慈大悲尊號一百聲,以祈陰相」,陰相就是求觀世音菩薩冥冥當中加持他,怕自己懈怠墮落,求佛菩薩在暗中保佑他,目的是在此地。「從此一言一動,一念一時,皆如鬼神在旁,不敢欺肆」。為什麼?灶神給他講得清清楚楚,上帝派的神一天到晚都看著他,看你究竟做了多少善事。可見得念念之中,在在處處,的確有鬼神在監視我們。我們學佛的人說,護法神不保佑我們。護法神一天到晚都看著你,你有沒有法?人家護的是法,你沒有法的時候,護法神他護你幹什麼?護法神可不是佛菩薩,佛菩薩大慈大悲,平等心,護法神不平等,他有好惡,看到你如法修行,他歡喜,他護持你;你不如法,他就離開了,他理都不理你,你怎麼巴結也巴結不上。所以你要是沒有道、沒有法,惡鬼惡神就跟著你了,那你的麻煩就大了,像《阿難問事佛吉凶經》裡頭,「惡鬼屯門」,護法神離開了,惡鬼才屯門。這個事情不是說,我不相信有這些,不相信還是有。「凡一切有濟於人,有利於物者」,不管事情大小,也不管自己忙與閒,或者別人曉得不曉得,都要努力去做,這個就是他感應之由來。

  他從此以後修學有四個重點,這四個重點我們應當要學。第一個是敦倫,第二個是勤學,第三個是守謙,第四個是忍辱。敦倫怎麼講?就是孝順父母,尊師重道,敦睦倫常,這個是大根大本,世出世法都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在佛法裡面講敦倫就是尊師。歐陽大師說得很好,佛法教學當中,師是第一大,世間法講三大,這歐陽大師說的,父母大、天地大、老師大,世間法三大。所以不孝、逆天、背師叛道,跟諸位說,後來絕對不會有好結果。我們要想改惡,要想積善,要從孝親始,要從敬天地鬼神始,要從尊師始。其次要勤學,不勤學不能發明這些道理;換句話說,敦倫盡分你就做不圓滿。你有學問之後,你也得守謙,要修謙虛,決定不可以貢高我慢,你的功德才能保得住,你的福報才能保全。要學能忍辱,為什麼?你與一切人相處,你自己有道、有學、有德,別人沒有,你尊敬別人,別人不一定會尊敬你,你要能夠忍得住。別人為什麼不能敬你?因為他不學,他愚痴,他造罪業。你總不能說,我都恭敬他,他都不恭敬我,我憑什麼要恭敬他?你有這一念的時候你就造罪業了,你就是意惡了。我們修的是菩提道、是佛道,他修的是六道、修的是三惡道,那怎麼能跟他相比?他的起心動念、他的一切行為跟我們當然不一樣,所以我們處處要能夠忍、要能夠讓,不與一切惡人計較。這八個字就是他修學的中心,到以後就感應道交。

  你看看底下講的,我們把這個句子念下去,「與夫因果報應之言,逢人化導,惟日不足。每月晦日,即計一月所行所言者,就灶神處為疏以告之」。一個月做一次總結帳,總反省,我這一個月當中我做了有多少善事,我說了多少好話,稟告灶神,這是報答灶神。「持之既熟」,這當然是有相當長的時間,「動即萬善相隨」,除非是不起心不動念,起心動念都是善。什麼叫善?利益一切眾生的事情,利益一切眾生的思想,都是善,「靜則一念不起」,意真正清淨。「如是三年,年五十歲」,你看他是四十七歲遇灶神的,到五十歲,三年,人家幹得勇猛,三年就收效了。你看五十歲的時候,「萬曆二年,甲戌會試」,這一年他考取了,馬上就有感應,感應道交。天道公平,你們為什麼不做?現在的人迷信,迷信科學,以為科學是萬能的,錯了,科學不但不是萬能,科學帶來的罪惡無量無邊,科學帶來的結果是毀滅世界,我們要把它認清楚。

  就實正理,敦倫、勤學、守謙、忍辱,這是正理,永遠不變的真理。什麼時候我們能夠做到動則萬善相隨,靜則一念不起,諸位能夠做到這兩句,感應道交,有求必應。他的果報相當殊勝,他遺失的兒子,第三個兒子以後又遇到了,是走失之後被別人收養。這個小孩成年了,結果以後認出來了,認出來,這個養父也很難得,送還給他。太太眼睛瞎了,因為得到這個兒子之後,她的眼睛又好了。他中了進士之後,朝廷派他做官,他是把這個人生大道參透之後,他也不做官了,回到自己的故鄉一心一意的去修善。以後這個兒子結了婚之後,他生了七個小孩,他有七個孫子。所以你看看果報不是沒有,確實有果報。所以我們人生一生的際遇,吉凶禍福無不是自己造成的,如果你說是別人給你造成的,這是假的,那是冤枉的,是你自己造成的。所以我們真正是改過自新的人,修福修善的人,決定不怨天、不尤人。到動則萬善隨身,沒有一個惡人,儒書裡頭所講的「仁者無敵」,敵是什麼?冤家對頭,心地仁慈的人一生當中決定沒有一個冤家對頭,這叫無敵,沒有怨敵,這才是萬善隨身。靜的時候是一念不起,心是清淨的,這樣的人怎麼沒有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