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了凡四訓  (第五集)  1982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19-001-0005

  請掀開經本第八頁,看第二段「改過之法」。前面在「立命之學」發揮了一些理論,要想改造命運不是從這個空洞的理論說說而已,是要真正做到的。任何一樁有價值的學問一定與我們的生活是融合為一體,這樣才值得我們學習;如果這個學問與我們生活不相干,或者不很重要,我們就可學可以不學。佛法與儒家的學說,可以說就像我們日常吃飯一樣,不能一天缺少的,它與我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換句話說,也就是我們必須要學習,不能不學。這個《了凡四訓》它的立論以及方法都離不開儒家與佛法的這些道理,我們看它是怎樣運用在實際的生活上,這一點就是我們應當要學習、應當要留意的。

  他在這一篇文章裡面,首先是以《春秋》裡面所記載的這些禍福吉凶的事來開端,可見得吉凶禍福它有徵兆;換句話說,它有預兆。而這些預兆並不是很難看出,稍稍有學識的人在預先都能夠看得出一個大概。這個前面幾句話說,「春秋諸大夫」,這個我們在《左傳》裡面能夠讀到,「見人言動」,言是言語,動是舉止,聽聽人家說話,看看人家的舉止,這就能夠揣度他的吉凶禍福,也就是能夠預測,而且這種預測往往都很準確,這個一般講這就學問。憑什麼?憑他的學識,憑他的經驗,就能夠觀察出一個大概。「左國」,《左傳》、《國語》,這裡面所記載的我們能看得到,而且記載得相當之多。

  「大都吉凶之兆,萌乎心而動乎四體」,四體就是手足,我們的一舉一動,這裡面就能夠看得出來。這個裡面有一個原則,這個原則我們一定要把它記住。「其過於厚者常獲福,過於薄者常近禍」,這個兩句話諸位好好的把它記住。所以做人你要曉得,希望著趨吉避凶,你學什麼?學厚道,千萬不要學刻薄,薄就是刻薄,厚就是厚道,忠厚。忠厚之人在今天社會上表面看到他到處吃虧,到處受人欺侮,你要是有耐心的去觀察,最後有福報的還是他。那個很精明、很刻薄,眼前好像佔盡了便宜,到後來吃虧的就是他。所以你要細細的去觀察,這個厚道的人,忠厚的人,不是他晚年享福,就是他有好後代,他有好子孫,有好兒女。那個刻薄寡恩的人,雖然目前好像是飛黃騰達,一定有他挫敗的因素存在,如果沒有奇禍發生,就是他家裡一定有敗家子。總而言之,他的後來結果不是美滿的。這就是一般觀察,這是一個大原則、大前提。「俗眼多翳」,這是講世俗人沒有學問,沒有見識,不是說他見不到,實在他疏忽了,他沒有看到。「謂有未定而不可測者」,往往世俗我們確實有人這樣看,吉凶禍福不可以預測,其實可以預知,一定有徵兆。

  底下這就是說幾個原則。「至誠合天。福之將至,觀其善而必先知之矣」。我們要求福,世出世間聖人都是教我們先要求至誠,這是福德的根源。至誠,誠到了極處,這是至誠。在佛法裡面也不例外。我當初在台中學講經的時候,李老師告訴我一個方法,講經不是一樁容易事情,如果對於經典不能通達,你怎麼能講?其實不但說是佛法要通達,世間法也要通達;換句話說,世出世間法都得通達,這才能講經。不說世法,就說佛法,就是三藏經典,這個《大藏經》,我們想想我們一生能不能通達?幾萬卷的經典,不是一個人一生能夠讀得盡的。再說世間法,我們也不說其他的國家,就以我們中國舊有的《四庫全書》,你這一生能讀得了嗎?讀不了,你怎麼能講經?他老人家告訴我一個方法,這是古人所用的方法,我們沒有辦法一樁一樁的來讀,要求感應,唯有感應才能夠通達,不學也通了,不看也達了,感通!憑什麼來感通?憑誠。真是「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精是精純而不雜,誠也就是此地講的至誠,我們講精誠跟至誠意思是一樣,誠到了極處就通達了。這個道理實在是儒家跟佛法的看法是一樣的,佛法裡面講一心不亂,只要你清淨心現前了,一切就通達了。

  在理上講,佛法講得更周詳,為什麼能夠通達?因為一切法界性是自己心性變現出來的,那哪有不通達的道理!儒家沒有講這個道理,沒有把這個所以然的道理說出來,而佛法講出來了,《華嚴》裡面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至誠是真心,清淨心是真心,真心顯露出來,一切通達。在佛經裡面講「無師智」,無師是沒有老師,不必要老師,這個智慧,自然智、一切智都現前。在唯識裡面講,萬法唯識,一切萬法都是識心所變的,阿賴耶識所變現的,那你自己為什麼不曉得?所以佛法講,所知不是障,所知是我們的本能,一切萬法應該是知道。我們現在應當知道的不知道了,為什麼不知道?心亂了,心不清淨了,這就是障礙;換句話,拿此地講我們心不誠。此地的合天,天是天然,不是天上的上帝,不是天神,就是我們今天講的自然,自然的法則。以佛法來講,這個天指本性、指的真如,至誠就是天,天跟至誠是一不是二,至誠合天,合而為一,那就什麼都通達了。我得李老師這個教訓是很深刻的,所以說求從哪裡求?要從自己方寸裡面求,他老人家所教的跟從前章嘉大師所指點的真是不謀而合,所告訴我的原理原則是相通的。

  我們從哪裡修?就從至誠心修,這修心,而後這才能夠感通。我們要想求一切通達,你不在至誠上用功夫那怎麼行?可是你要修至誠,也就是修清淨心,今天有一個同學問,如何修一心不亂?至誠就是一心不亂。首先要曉得,修清淨心、修至誠心是修自己不是修別人,無論我們在順境或者在逆境,都要以至誠心去應付,不能夠說因人、因環境而異,那個不可以,心只有一個。這一個心在作用上,當然它會起變化,所以順境、逆境他都能夠應付得很圓滿,應付得很周到。我們現在講第一個,我們至誠沒有,誠意沒有,先要曉得修誠意,意之不誠,這有煩惱障礙你。所以前面講過一定要從格物致知下手,這個是印光大師在序文裡面講過的,你們諸位仔細看。格物就是要遠離物欲,不為物欲所動,這叫格物。物欲去掉了,福報則現前了,然後才能夠求智慧。所以智慧與福德有很密切的關係,如果我們說不修福專修慧,那個慧也不是真正的智慧,真正的智慧要有福德的基礎,所以諸位要牢牢的記住,要福慧雙修。

  福之將至,這個人福報快要來了。從哪裡看?看他的善行就能夠預知。實在講這些事情自己有感應,什麼事情自己可以先知,從哪些地方先知?也離不開這個原則,「至誠與至善」,你這個心能夠做到至誠、清淨、至善,你的福報很快就來了,自己曉得,會有感應,就很接近,等於說福沒有到,消息先透來了。這個並不是有什麼神來加持你的,不是的,這就叫心靈的感應。

  「禍之將至,觀其不善而必先知之」,這是從反面來看,存心不誠,言行不善,這個人一天一天接近凶災,他求福哪能夠求得到?如果他現在有福,那是他前世修的,他現在走的這個路子是凶禍的道路,不是吉福的道路,不是的。現在所得的福報是前世修的,這個福享盡了,他的災難就來了。看一個人,看一個家庭,看一個團體,看社會,乃至於看一個國家,都不例外。諸位要是能夠真正懂得這個原則的話,你就能看人,你就能夠斷事,如果你的學養功深,功夫深的話,你這個判斷差不到哪裡去。

  底下幾句話,這都要記住。「今欲獲福而遠禍,未論行善,先須改過」,這就是從根本下手,我們得修善,修善從哪裡修起?先別談修善,先來改過,改過是修善的根本。我們過要不改,做再多的善都被那個過抵消掉了,等於沒修善。所以先改過,然後修善,這才能積德,這個善才積得住。否則的話,一面修一面就被這個過失抵消掉了,善積不住,等於沒有善;換句話說,你這個命運還是沒有法子改變。真正想改造命運,先求改過。你看了凡在立命前面這一篇裡面,他就是真正曉得了自己的過失,從改過做起,而後雲谷大師再告訴他怎麼修學法。而修學偏重在改過上。他教他兒子,這也很具體的跟他說明從什麼地方改。他這裡也是舉出了三心,這個三心不是佛法講的三心,是改過的三種心。

  「但改過者,第一要發恥心」,這是我們中國古聖先賢教給我們,「知恥近乎勇」,這個勇是什麼?勇於改過,勇於行善,是說的這個勇,這個是大勇,這個是真正的勇。所以一定要發恥心,這個恥心在唯識裡面就是慚愧心。「思古之聖賢,與我同為丈夫,彼何以百世可師,我何以一身瓦裂」,這就是拿古人來做榜樣,他也是人,我也是人,為什麼人家能夠做到百世可師?像釋迦牟尼佛,像孔夫子,能夠做到一代聖人,我們為什麼做不到?我們為什麼在世間、在歷史上默默無聞,甚至於身敗名裂,同樣是人,他能做得到,我們自己為什麼做不到?人要能夠常往這個地方去想、去觀察,就能夠激發自己的勇氣,激發自己向上,別人能的我們也能,佛能做得到的,我們也能成佛、也能成菩薩,為什麼不幹?

  也許諸位在經典上看到了,成佛、成菩薩修行三大阿僧祇劫,我現在才開始,那還早得很。我們這一次在梅山,在梅山講座的藍吉富,也許你們有些人認識他,他也是慈光的老學生,這次在梅山他也客串了一下,講了三個鐘點課。下來之後他就給我提出一個問題,就講成佛三大阿僧祇劫這個事情,他問我是不是真的?是不是真的修行要修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得了佛?這個話是釋迦牟尼佛說的,還能假得了嗎?他說我又看好像佛經裡頭常講一生成佛的,也是真的,也是釋迦牟尼佛講的,到底是三大阿僧祇劫,是一生?我就告訴他,經上說得很清楚,成佛要具足三個條件,而這三個條件很難具足,那是經上常講的善根、福德、因緣。這三個條件統統具足了,換句話說,你三大阿僧祇劫就圓滿了,你一生就可以成佛。這三個條件很不容易同時具足。

  我在道場裡頭也常常勸勉大家,我把這三句話解釋得很淺顯。什麼叫善根?淺而言之,所謂善根,就是跟你講佛法這個經典裡面的道理,你一聽就能夠懂,聽了就相信,這就是你有善根。那個沒有善根的人聽了怎麼樣?聽不懂,聽了不相信,半信半疑,這就是沒有善根,缺少善根的人。什麼叫福報、福德?你明白了、相信了,你就下定決心去修學,精進不退,這是有福,這是福報,這是你本身具備的條件。另外還得有增上緣,你還得碰到一個好老師,真正高明的人,他給你指路,他幫助你,你不至於走冤枉路,你可以走一條很捷徑的道路,在很短的時間當中你就能成就。所以說是好的老師,好的同學,同學不能少,沒有好的同學,這個成就也不容易。所以同參道友,志同道合的朋友,決定不能缺少,有三、五個人常常在一塊互相討論切磋琢磨,你的道業才能有成就。還要有一個修學的環境,這些都是因緣,諸位想想看,哪有那麼巧都碰上!這個真是像開經偈講的「百千萬劫難遭遇」。

  所以我就跟藍吉富講,我說你想一想要不要三大阿僧祇劫?的確不容易,這三個都能夠碰上,那你這個一生一定成就。以我們中國古來的這些高僧大德,明心見性成佛作祖的人不少,必須得三個條件都具足,他一生就成就。像六祖大師,他本身具足了善根、福德,他遇到五祖那是他的因緣,他成就了。你再看看五祖會下,這個黃梅跟五祖學的三千多人,因緣有,具足,那些學生要不是善根缺乏就是沒有福德,雖然跟五祖二、三十年,都不能成就,包括神秀大師在內。所以有好的老師,好的修學環境,你本身要有善根福德。那我們想想我們自己沒有善根福德怎麼辦?修,你要是肯修的話,你這個道理聽懂了,肯發心修,行,培植自己的善根福德,那就得認真的做。

  我自己這點小小的善根福德,是遇到章嘉大師那一天才開始培養的,可以說沒有遇到章嘉大師以前,哪裡有善根福德?沒有。這是聽了他的一番開示,覺得很有道理,回去就幹。我們看看了凡居士,他的善根福德從什麼時候培的?從遇到雲谷大師開示之後才開始培的,現世培現世就有受用,就來得及。所以千萬不可以自暴自棄,認為我沒有善根,我也沒有福德。現在就開始幹,來得及,就有受用,經上講的這三個條件。我平常在道場的時候又補充了三個條件,這是我希望大家要注意的。第一個理論要通達,你對於佛法,也就是世出世間法,這些理論不通達,那你沒有依據,你修行沒有依據,所以理論要通達。第二就是修行的方法要正確、要恰當。第三個是境界要清楚。我補充這三句,實在上講還是超不過善根福德,還是在這個裡面,這就是說得更清楚、更白一點,希望大家多留意。我們能夠說這六句能夠清楚,這一生當中決定可以成就。所以佛法常講「當生成就的佛法」,你只要具備這個條件,這一生必定成就。我們仔細再看看,過去那些成就的人,你看看的確他就是具備這些條件,凡是不成就的,這條件一定是缺一條,或者缺兩條,他不成就。

  這個地方講要叫你發心,要知道自己的過失,自己一身瓦裂,為什麼?你看看這裡頭,這叫大病。「耽染塵情」,甘心情願被染污,被什麼染污?塵是指六塵,情就是指五欲,被五欲六塵所染污,五欲六塵放不下,在這個裡面起了貪愛,這才搞得一身瓦裂,不能當生成佛作祖。「私行不義」,私是自私自利的行為,不講求道義。現在不但講不義,連禮也不講,那怎麼能成就?自己以為別人不知道,「傲然無愧」,這個無愧就是不知恥,不曉得慚愧。「將日淪於禽獸而不自知矣。世之可羞可恥者,莫大乎此」。這幾句話我們要牢牢的把它記住,反省反省我們自己是不是這個樣子?這裡話講得一點都不錯,現在雖然是個人身,可是我們這個心已經淪為禽獸、鬼獄之心,將來往哪裡去?三惡道去了。

  所以三惡道的業因我們要搞清楚,這個業因當然也是很複雜的,也不是單純的,但是它裡頭有幾個重要的因素我們要搞清楚。畜生道的業因是愚痴,不知好歹,哪是好人、哪是惡人分不清楚,什麼叫善、什麼叫惡、什麼叫是、什麼叫非不能夠辨別,這叫愚痴,這種果報就是畜生道的第一個因素,畜生愚痴。所以我們這一生要是糊裡糊塗,就與畜生道感應道交了。餓鬼道裡面第一個業因,最重要的,慳貪嫉妒。我們要曉得,要痛戒。不但世間一切法不能有慳貪,佛法裡頭也不可以有慳貪。有些人世間法他看得淡了,佛法他看得重,拼命的貪求。不論世間法與出世間法,只論你那個貪心,你只把貪的對象換一換,那不行。佛教我們去貪心,不是叫我們改換對象,所以要曉得這個道理。不可以吝嗇,不可以增長貪心,這樣才能把餓鬼道的緣斷掉。你要是天天增長貪心,自己有的吝嗇,捨不得布施別人,對於別人超勝過你的地方你就要生嫉妒,這個你就跟餓鬼道結了緣,死了以後當然就做鬼。所以六道你沒有去,一看你現在你的心、你的行為,就曉得你將來到哪裡去。我們自己要通達這個道理,自己想一想,我來世會到哪裡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要去問人。地獄道的,瞋恚心重,嫉妒瞋恚心極重的人,這是地獄道的業因。

  這個地方講日淪於禽獸而不自知,確實如此,別人做人將來生天,將來成佛作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是成佛,那是百世可師。我們做人,將來的前途在三惡道,奇恥大辱,世間可羞可恥者,真是莫大乎此,還有比這更大的嗎?「孟子曰:恥之於人大矣。以其得之則聖賢,失之則禽獸耳。此改過之要機也」,我們最重要的改過之機緣在此。所以我們一定要知恥,我們既然得人身了,向上是對的,往下面去這就是恥辱,最低限度要能保住人身,來生還能得個人身。來生得人身已經就可恥,來生要墮到三惡道,那是奇恥大辱。這個權操縱在我們自己手裡,絕沒有什麼天神、鬼神、閻王在那裡主宰,沒有,權在自己手上。所以你要真正明白這個道理,你這一生當中,你想成佛可以作佛,想成菩薩可以成菩薩,真是自由自在,我們這一生當中決定辦得到。

  「第二要發畏心」。知恥,這是基礎。我們講慚愧兩個心所,前面是屬於慚心所,後面這個發畏心是屬於愧心所。「天地在上」,這是指的天神與地神,「鬼神難欺」,常說的舉頭三尺有神明,鬼神確實存在,不過是我們看不見他而已。那個沒有能力的鬼他也見不到我們,有福報、有福德,那個福德鬼他能看到我們。所以我們要欺騙鬼神不容易。人心清淨能夠看得到鬼神。如果你要想見鬼神,這個修法也不難,不必很長的時間去修行你就能見鬼,不過總而言之,跟鬼打交道,跟他往來,沒有什麼好處,真正要跟他打交道不是難事情。這裡講我們自己雖然是有了過失,過失在隱微之處,人所見不到的,鬼神看得清清楚楚。

  底下講鬼神降殃現福,他憑什麼?還是憑自己所造的,自己要不造罪業,鬼神見到你只是敬重,不敢找麻煩;你自己造的有罪業,鬼神他就來懲罰你。可見得鬼神之賞罰還是在我們自己所造作,他不敢隨便亂來,他不敢徇私舞弊的,完全靠我們自己的造作。我們做了錯事情,你去供養鬼神巴結鬼神,以為他就能夠免你的凶災,這是我們一廂情願的想法,事實上決定不是如此。聰明正直是謂神,他要不能秉公處理,我們供養一點點,等於送禮,送一點賄賂,他就收了,那他不是個正神,他是惡魔,不是正神,正神決定不會接受你的。所以說「天地鬼神,實鑒臨之」。罪過要是重,「降之百殃」,那就是很多災難就會遇到。「輕則損其現福」,折福,你的罪惡比較輕一點,也把你的福報折損了,所以你要曉得這一個事實,那怎麼不害怕?「不惟是也。閒居之地,指視昭然,吾雖掩之甚密,文之甚巧」,這個文就是文飾,「而肺肝早露,終難自欺」,一旦被別人看破了,一文不值。所以我們想到這個地方,對於自己的心行不得不謹慎,不可以懷一絲毫的惡念。真正要修善積德行菩薩道的人,起心動念無不是利益眾生,絕對不會起一個念要傷害眾生,這是我們從大原則、大前提上來說。

  底下說,「一息尚存,彌天之惡,猶可悔改。古人有一生作惡,臨死悔悟,發一善念,遂得善終者」,這個情形真有。你看到這種事,好像老天爺不公道,這個人做了一生惡,一生都作惡,臨命終時一念回心他得了善報;有人一生行善,臨命終時起一個惡念得惡報,你說這能算公平嗎?給諸位說,公平極了。一生作惡的人,臨終悔改,他是真心改過,誠心誠意的悔改,這個一念的力量非常的強大,所以他投胎轉世的時候,就是最後一念,當你咽下最後一口氣的時候,最後那一念是個什麼念頭,就往哪一道去。最後那一念自己往往做不得主宰,這個真是生死關頭,往哪一道投生,這是關鍵的時候。

  唐朝的張善和是個屠戶,殺牛為生的,他的一生不曉得殺了多少牛,每天殺牛賣牛肉,造的這個惡業多重。臨死的時候見到很多牛頭人來向他要命,地獄相現前,他在那裡大叫救命。機緣巧,運氣好,碰到一個出家人從他門口過,聽到他在叫救命,問他幹什麼?多少牛頭人來問我要命。這個出家人給他一把香,趕快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他什麼都不顧了,一心一意就專心念阿彌陀佛,念了沒幾聲,阿彌陀佛來接引他,他往生西方去了,他不償命了,臨終這一念回心向善。那你一看了這個例子,不要緊,我一生作惡沒關係,到臨命終時我還來得及。你要存這種僥倖的心,靠不住,你想想看有幾個人臨命終的時候頭腦還那麼清楚。

  所以說最怕的是害病。如果說纏綿病榻,神智不清,甚至於連家裡人都不認得,這就做不了主,這種相是罪報之相,果報一定在三途。你就是佛法怎麼超度,那只是形式,安慰安慰在世的人而已,有沒有辦法超度他?超度不了。能夠超度的要他頭腦清醒,勸他他能夠接受,能夠真正回頭,這是超度。我們去觀察觀察這些臨命終的人,幾乎百分之九十九都是迷惑顛倒去的,你看到有幾個清醒去的。清醒去的,縱然他不學佛,他不墮惡道。為什麼?那是福相,不是罪相。凡是迷惑顛倒的,這都是罪相,不是福相,你就能夠斷定他往哪一道去了。三善道、三惡道,這是大致上可以能看得清清楚楚。

  我出家是在臨濟寺,臨濟寺有一個念佛會,那時候念佛會有幾個領頭的,有個林道棨居士,平常念佛很發心,每一次念佛會他都一定到,從來不缺的,他那時候是台灣銀行的襄理。他病的時候,他得的是癌症,苦不堪言,痛苦的時候,我們去看他,他告訴我,聽到佛號就討厭。業障,自己也曉得,不得了,沒辦法,誰都救不了他,你給他助念,聽了就討厭,心裡面瞋恨心就起來了,厭煩的心就起來了,你說這怎麼得了!這是一個平常還是學佛的人,還領導大家念佛的人,自己臨命終時這樣的下場,那他做了些什麼惡事我們不曉得,否則的話,怎麼會有這種果報?所以在臨命終時果報都現前,瞞不了人的。像這些情形,必定有些惡鬼惡神已經在他周圍了,一切善言善念都進不去,有障礙。

  你們念《阿難問事佛吉凶經》,應該曉得這個情形,「惡鬼屯門」,必定是這個現象,我們人見不到,一定是這個現象,這是衰耗不吉利的相狀,所以這些事情我們要相信。平時我們修福,修福不要希望享福,希望什麼?福報在臨命終時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最好是沒有病,如入禪定,那就決定往生,愛到哪裡去就到哪裡去,這是大福報。所以希望福報在這個時候享,這叫真正的福報,平時我們享的福都是假的,不是真實的,臨命終這一著這是真正福報。所以學佛人修福,希望什麼?就是希望臨終清清楚楚,清清楚楚的人,他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決定往生,不需要人助念,這是我們應當要曉得的,要明白的。

  預知時至,今天有一個同學問,有人說不能帶業往生。我們台灣這些年來帶業往生的,我們見到的、聽到的就不少人,去年年底,台中還有兩個往生的。再過兩天陳居士跟你們講《八大人覺經》,你們問他,他知道得比我清楚。其中有一個我認識,施水閣老居士,我們當年在台中求學的時候,他常跟我們在一起聽經,預知時至,無疾而終,沒有害病。他是四天前告訴家裡人,我要走了,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沒有害病。他往生年歲也很大,八十多歲,通知親戚朋友,通知李老師,到時候來給他助念,他洗洗澡,換換衣服,躺在床上,大家給他念佛,他走了,沒害病。台中去年年底兩個,這個是真的事擺在此地,這不是假的。前兩個月徐醒民居士來的時候,也跟我提到這個事情,一點都不假。

  這些往生的,可以說都是帶業往生,都沒有消業,也沒有念到一心不亂。所以諸位要曉得,功夫成片就有能力預知時至。如果你平常能夠修善,能夠積德,能夠真正修福,臨命終時就沒有病苦,不害病,說走就走。像這樣的情形很多很多,這個例子不勝枚舉,我們再要不相信那就沒法子,那這個人可以說善根福德全無,他根本不相信。說到這個地方,臨命終的時候,這是一樁很大的事情,學佛的人他懂得,八小時之內要讓他很安靜,不能碰他,為什麼?你碰他的時候怕他起瞋恨心,一起瞋恨心,這就糟了,惡道去了,這個事情很麻煩。為什麼?現在一般人有了病都到病院,一斷氣的時候,不到十分鐘就把你移到太平間去了,還要來個急救,翻過來覆過去,這揉那推。如果這個人在這裡一下發瞋恨心,這個事情麻煩了,最怕就是這個事情。不懂佛法的人他不曉得,懂佛法的人就知道可怕,等於是說你一世修行的功夫統統被他毀掉了。

  好像在去年,大概也是夏天的時候,江味農居士的女兒到我們圖書館來,七十多歲了,她在美國住得很久,去年到台灣來,大概是來觀光的、來玩的,看看親戚朋友,到我圖書館來,就向我提出一個問題。她自己介紹,她說我是江味農的女兒,她說我父親一生念佛,臨命終時往生淨土,她說那個時候她年輕不太相信,現在相信了。相信了,現在著急了,她說我在美國年歲這麼大了,萬一我死了在美國,把她送到醫院,立刻就給我搬動,這個時候我怎麼辦?我說美國那個情形,現在台灣也一樣,這是一個大問題。所以我就教她好好的去修福,求一個什麼?求一個臨命終時沒有病苦,那就不必到醫院去了,這個才是真正有把握的。一害病送到醫院,這個把握就打了折扣,沒有把握了。所以我們要認真的培福,要修福,想到這一朝可怕,我們的下場能夠落到像施水閣就了不起。不要進醫院,自己曉得什麼時候走,那就是百分之百的可靠,這一生才叫沒有空過。什麼都是假的,如果這一招要是撈不到的話,依舊要生死輪迴,還要在六道裡頭捨身受身沒完沒了。我們要把這樁事情當作這一生第一樁大事,其餘的事情都是雞毛蒜皮,小事,不值得一道的,這才是大事。

  「謂一念猛厲,足以滌百年之惡也。譬如千年幽谷,一燈纔照,則千年之暗俱除」,這就是告訴我們,無論多麼重的罪業,只要你至誠懺悔,可以能除得盡,這也給我們一個定心丸。想想過去造了許許多多罪業,行,能懺除得了,不要害怕,也不要懊悔,要認真的去懺除,從此以後改過自新,斷惡修善,沒有懺除不了的業障。問題在哪裡?他不懂得,他對於自己沒有信心,他不明瞭這個道理,明理,對於自己有決定的信心,再重的業障都能懺除得了。此地舉的是千年幽谷,很黑的黑洞,從來沒有人進去過的,千萬年的黑洞,黑暗在此地就是表示罪業,燈就是表示你懺悔,光明,你點一盞燈去,黑暗就沒有了,千年暗室也照得亮亮的。這就是說明你能夠改過自新,福報的心是光明的,罪業的心是黑暗的。所以說「故不論久近」,久遠以前的罪業,或者你是最近造的罪業,都沒關係,不論久近,「惟以改為貴」,你要曉得改過。

  「但塵世無常,肉身易殞,一息不屬,欲改無由矣」,這就說明改過要及時,馬上就得要改,不可以因循,不可以等待,不要以為我現在還年輕,我的壽命還長,再過幾年改還沒關係,現在多造一點罪業,再過幾年老的時候再改還行。到老的時候來不及了。我在台灣以前有一個長輩,是我父親的朋友,年歲比我父親還大,跟我家裡也算是世交,我學佛了,他很讚歎,告訴我他還有一些俗事沒了,過幾年再來學佛。過幾年又過幾年,壽命沒有了,死了。心裡很想學佛,臨死的時候還沒有學,為什麼?事還沒了,俗事還沒了。其實那些俗事根本都是小事情,不需要去經營,他搞個農場,那麼大年歲了,搞那個東西幹什麼?又不是沒得吃沒得穿的,不愁吃不愁穿,自己又沒有兒女,說有兒女還為兒女後人經營,沒有兒女,你為的個什麼?把學佛這個事情耽誤掉了,真正可惜。所以我們要曉得,一息不來,想改也來不及了,黃泉路上無老少,不要以為我們這個生命還久遠、還年輕,靠不住。所以知道這個道理了,現在就要幹,不要再等待明天。

  底下說,過失要是失去改過的機會,「明則千百年擔負惡名,雖孝子慈孫,不能洗滌」,這個明是明顯的,世間人都知道某人作惡,這個惡名,他的子孫怎麼賢、怎樣孝順,無法洗刷。「幽則千百劫沉淪獄報」,那就是講他的果報,果報在三惡道,三惡道進去容易出來難,諸位讀讀佛經就曉得。「雖聖賢佛菩薩,不能援引」,想到這個事情,怎麼不可怕?畏心就生起來了。佛在一切經裡面,凡是講到六道,地獄道講得特別詳細,道理在哪裡?就是警告我們這個地方決定去不得,麻煩大了,墮到地獄道再想從地獄道裡頭超越出來,太難太難,所以把這一道說得特別清楚。你們讀《楞嚴經》,你們看《法苑珠林》,這個六道的情況佛講得很詳細,六道的業因、六道的果報都交代得很清楚。

  再看第三,「第三須發勇心」,勇猛心,我們今天講勇氣,沒有勇氣,雖然曉得有過也沒法子改,世間人講要發個狠心,發狠才能痛改前非。這個狠就是勇,這是大勇。人不能改過,你想想,人,哪一個人不想改過?想改過,為什麼改不了?就是沒有勇心,真是耽誤了一生。誰不願意向上?可是不能精進,所以道業不能成就。我們再看看世出世間那些有成就的人,確實他真的具備了這三種心,他知恥、他發狠,別人能做得到的他也能做到,所以才有成就。凡是因循退縮,這都是過失。這個小註裡頭註得很清楚,混日子的,得過且過,過一天算一天的,這一種人一事無成。我們想想我們是不是這樣?想想自己是不是這樣?是不是在混日子?我們這一天,這一天有沒有進步?這需要認真去檢點的。

  我在東山的時候也告訴諸位,真正一個修道人要檢點自己,去年跟今年做個比較,我今年是不是比去年更清淨了?煩惱是不是減輕了?智慧是不是增長了?一年跟一年做個比較,也就曉得自己吉凶禍福的果報。更精進的人是月月做個比較,上一個月跟這個月來做個比較,最精進的人是一個星期跟一個星期來做個比較。天天都能夠較量的這是聖賢人,不是普通的凡人,那是聖賢人。我們能夠做到一週一週的比較,一個月一個月的比較,你就不會退轉了。我們今天不但是一週一月沒有,連一年跟一年的比較都沒有,這不就是混日子嗎?這還會有什麼前途?還能夠希望道業有成?不可能。所以我們曉得這個情形,自己要發狠,還敢睡覺?你晚上還能睡得著?

  下面講,「吾須奮然振作,不用遲疑,不煩等待。小者如芒刺在肉」,這是講過失,小的過失就如同芒刺,肉上有個刺,身上有個刺,痛苦,總希望趕快把它拔掉,「速與抉剔」,趕快拔掉。「大者如毒蛇嚙指」,毒蛇咬了指頭,這個比喻什麼?大的過失,那怎麼辦?指頭趕快把它斬掉,要不然毒一發命就沒有了,這個時候要捨得,不能愛惜這個指頭。「無絲毫凝滯。此風雷之所以為益也」,風雷益是《易經》的卦名,這是比喻什麼?比喻要快。你看今天的戰爭要求快,閃電戰,這個就是風雷益的道理。改過自新要快,決定不能遲緩,一遲緩就落在因循上,那個相是個罪相不是福相。我們自己反省自己、檢點自己,我們這個相是罪相還是福相?自己修學有德了,你能觀察一切人,你一看人,這個人是福相,這個人是罪相,一看就曉得。這個人有前途還是沒有前途,清清楚楚。有前途的人我們要盡心盡力的去幫他忙,成就他,為他做增上緣,犧牲自己也在所不惜;沒有福的人,我們只能盡到勸導的責任,常常提醒他。他要真的能勇猛改過了,他自己有福;他不能,我們盡到責任了。他將來一敗塗地,墮落在三途,他不會怪你,想想從前某人他曾經告訴我,告訴我多少遍,我自己做不到,我墮三塗是應該的。如果我們沒有告訴他,沒有常常提醒他,他將來會怪你的,我跟你相處那麼久,你為什麼不告訴我?我告訴你了,你自己不做,那你活該。

  「具是三心,則有過斯改」。改過自新,斷惡修善,要憑這個三心,這是改造命運的大根大本,改造命運的效果這一生就收到,不要等來生,當生就改過來。「如春冰遇日」,春天的冰,縱然結冰也不厚,太陽一曬就溶化掉了,這就比喻改過自新。「何患不消」,一切罪業都能夠消除。

  「然人之過,有從事上改者,有從理上改者,有從心上改者。功夫不同,效驗亦異」。這個小註裡頭說了,恥心、畏心、勇心,改過之因,從事上改、從理上改、從心上改,這是改過的三個法門。這地方功夫不一樣,最高的是從心上改,最淺的是從事上改。你看淨土裡面念佛講一心不亂,最高的是理一心,其次的是事一心。再講大小乘,大乘是著重在心上改,小乘著重在事上改,心上改必定見事,事上改未必見心,所以從心上改這是徹底。

  底下就這三樁事情再來給我們說明,這舉例子來說。「如前日殺生」,殺生是罪業,「今戒不殺。前日怒詈,今戒不怒。此就其事而改之者也」,這個事上改,事上改理智要把感情控制住,這是從事上改。「強制於外,其難百倍,且病根終在,東滅西生,非究竟廓然之道也」,這是講從事上改。事上改很難,完全是克制的功夫,所以講忍耐它有極限,有時候忍無可忍,這又爆發了,事上改的難,它的效驗當然也差。「善改過者,未禁其事,先明其理」,這就教我們從理上改。所以佛法的教學為什麼它著重在講堂上,這就教你先明理,理明了之後,事上改就容易了。為什麼?已經不是克制的功夫了,把這些錯誤的心理他給它化解了,而不是壓制在那個地方,不明理的是壓制,明理的時候是化解了。

  「如過在殺生,即思曰,上帝好生,物皆戀命,殺彼養己,豈能自安。且彼之殺也,既受屠割,復入鼎鑊。種種痛苦,徹入骨髓。己之養也,珍膏羅列,食過即空。疏食菜羹,儘可充腹,何必戕彼之生,損己之福哉」,這就是想想理,那些動物不是人,人跟動物又差別在哪裡?人也是動物之一,如果我們講動物,那我們跟牠是平等的,沒有兩樣。試問問,我們貪不貪生、我們怕不怕死?我們自己貪生怕死,那這些有情眾生牠怎麼不貪生怕死?牠怎麼甘心情願把自己生命來供養你?不甘心、不情願。你殺牠,牠是沒有抵抗能力,試問問,牠有沒有仇恨之心?有沒有報復之心?如果有仇恨之心,有報復之心,好了,這個怨仇結定了,到了來生再遇到的時候,必定要報償,這個事情麻煩大了。

  今天有許多人他不相信這個道理,甚至於那些基督教徒們說,這一些動物都是上帝造給他們吃的。那老虎吃人,應當要說上帝造人是餵老虎的。理論講不通。上帝既然這樣仁慈,這樣愛護眾生,最好造了人最好人不要飲食,那我們不就是省事了。造這個人,一天還得吃三餐飲食,上帝不高明。我要是上帝,要是有這個能力的話,我造的人不需要飲食,少了多少麻煩!可見得那個上帝不聰明,不高明,造的這個人不盡善盡美,造的缺陷很多,造的這些人還有許多還叛變他。不能自圓其說,那真是無稽之談,不能夠親近。這些道理我們明天再繼續跟諸位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