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怎樣入佛法之門  (第七集)  1991/11  美國洛杉磯  檔名:18-006-0007

  印公老和尚,諸位法師,諸位同修:時間過得很快,今次的講座,今天是圓滿的一天。昨天跟諸位說過,我們最後一次要講《無量壽經》經題,給諸位做一個簡略的報告。這一部大經它的翻譯、弘傳以及會集的狀況,我們在昨天都報告過了。經題是一部經的綱領,就像文章一樣,全經的內容就是一篇文章。所以我們對於題目的大意能夠認識,這一部經的內涵大致上也都能夠體會。

  夏蓮老會集這一部經,選用的經題也是會集的,自己並沒有加一個字,這也是會集的一種特色。譬如我們看到以往王龍舒居士的會集本,他定的經題叫《大阿彌陀經》,魏源居士的會集本叫做《摩訶無量壽經》,這個題目都是自己定的。他老人家這個題目,前一半是採取宋譯《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那個經字省掉了,用到莊嚴;後半部用漢譯的經題,漢譯叫《清淨平等覺經》,所以他這個題目也是前後兩種譯本把它合起來,所以這是非常非常之高明。而且不但全經經義能在題目上完全顯示出來,就是歷代十二種的譯本,也可以說全部都含攝在這個的題目之中,而且這個題目是那麼樣的自然,真是不增不減。如何成就的,這很難得,我們實在是不能不佩服他。

  經題一開頭是「佛說」。我們在《大藏》裡面也看到許許多多的經,經題上也冠上「佛說」,但是那些經題上所說的佛說,跟本經經題上的佛說,這個意思不相同。不同在什麼地方?這一部經我們了解,它不僅僅是釋迦牟尼佛出現在這個世間正說的第一經,釋迦牟尼佛出現在這個世間為什麼?就是為了講這一部經而來的。實在是因為眾生緣沒成熟不能接受這部經,這才講了許許多多的經來誘導我們契入這部經,所以這部經真正是如來正說。古大德說《華嚴》、《法華》都是本經的導引,《華嚴》、《法華》佛說這幹什麼?是引導我們入《無量壽》,這樣我們才知道這部經在整個佛法裡面的地位,以及它的重要性。世尊如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沒有一個不如是,所以善導大師講「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十方一切諸佛示現成佛,就是為了要宣說這個法門,因此它這個「佛說」不是一尊佛說,是一切佛都說。這個意思就不一樣了。

  「說」,這是古人在註疏裡面也說得很清楚「悅所懷也」。一切諸佛唯一的願望,就是希望一切眾生快快成佛,這是佛的願望。眾生成佛的機緣成熟了,佛傳授給他當生成就的法門。你想佛的心裡多舒暢、多快樂!可以說無量劫來度眾生的本願,今天才實現。這我們在《無量壽經》第三章「大教緣起」可以看出來,就是發起序裡面能看出來,這個現象可以說是一切經典裡面所沒有的。這是我們讀經千萬不能夠疏忽掉的。那是究竟暢悅本懷。所以這兩個字,許許多多在經文上有佛說的那個含義之深廣,絕對不相同。這個「佛說」才是真正到了究竟圓滿。

  「大乘」揀別不是小乘。本經不僅是大乘,是大乘當中的大乘。因為是直截成佛的經典,不但直截成佛,能令九界眾生平等成佛,到哪裡去找這個法門?查遍了《大藏經》,也找不到這樣的法門,所以十方一切諸佛如來沒有一尊不讚歎的,道理在此地。所以這個地方講的大乘不能看作普通的大乘,它是究竟圓滿的大乘。這個意思跟其他經的經題上確實是不相同。

  「無量壽」,是我們學佛人所求的。無量是什麼?就是自性。禪宗裡面講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本性本來具足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無量的才藝,換句話說,一切的無量就在這一句當中所含攝的。所以我們看到這無量壽,不要單單想到只是一個壽命,那就錯了。一切無量裡面,這壽命是第一德,所以用它來做代表。因為沒有壽命,所有一切無量你都得不到受用,你都得不到。你要有壽命,一切的無量你統統都得到了。所以在一切無量裡面,用一個「壽」來做代表。這個無量壽是什麼?無量壽就是真如本性,它不是講別的。無量壽也就是經論上常講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究竟的果位。通常講成佛,天台家講四種佛,藏通別圓,這個地方是講的圓教佛。無量壽是講圓教的究竟佛果,我們學佛求的是這個。這是自性,是自性之體。

  「莊嚴」那是自性之德用,無量壽講的是本體,莊嚴講的是現象。十法界依報、正報都是性德變現的。所以一個真正見性的人,才見到十法界依正莊嚴,才真正見到,才真正受用到。所以此地的莊嚴,在《華嚴》裡面講的一真法界,在淨宗裡面講的極樂世界。我們這個世界有沒有含攝在其中?含攝在其中。一真法界是什麼?一真法界就是十法界。凡夫見不到一真,原因在哪裡?有分別執著。一有分別執著,一法界就變成十法界。十不是定十,十是一個表法的意思,十代表無量無邊。每一個人分別執著都不相同,所以每個人的法界都不一樣。十是代表無量無邊,這在前面跟諸位講過,假如我們能夠把分別執著統統捨掉,這個十法界就變成一法界,一真法界,才真正看到莊嚴。

  我們迷失了自性,這個依正莊嚴看不到。你在現前境界裡面,分真分妄、分邪分正、分是分非,這就把這個一真法界搞亂了,你見不到真相。真相實際圓滿沒有一絲毫的欠缺。我說這些話,恐怕同修們非常不容易體會,我們還是用古人的老的比喻來說,古人常說「以金作器,器器皆金」,這我們容易懂。金是黃金,用黃金做這個器。譬如說我們比喻十法界,黃金就是本體。我們用黃金做一個佛像,代表著佛法界;用黃金做一個菩薩像,代表菩薩法界;用黃金塑一個人像,代表人法界;做一個小貓、小狗像,代表畜生法界;也做個餓鬼像,做個地獄像,那統統是黃金做的。那個分別執著的人認定這是佛,那是菩薩,佛不是菩薩,菩薩不是佛;這是三善道,那是三惡道,他分別執著。那聰明人一看全是黃金,地獄跟佛沒有兩樣。那個地獄像是黃金做的,佛像也是黃金做的,秤一秤重量相等,價值沒有兩樣,你才看到那十個像都莊嚴,都沒有一絲毫欠缺。

  即使我們能夠看到盡虛空遍法界,見到這個相,這個相就是禪家常講的「明心見性」,見到性了。見的是佛的性,性就是本體。佛的體是什麼?就是黃金,菩薩的體也是黃金,地獄、餓鬼、畜生的體也是黃金。原來在性上看完全是一樣的,沒有差別。佛性跟眾生性是一個性,一性無二性。不但有情眾生的性是一個,無情眾生的性也是一個,原來山河、大地、土木這些也是一個性。我們佛法裡面叫無情,叫它做法性,有情叫它做佛性,佛性跟法性是一個性,所以《華嚴經》當中才給我們說出真相「情與無情,同圓種智」。依報、正報離開自性沒有一法可得,離開自性沒有一物可得,統統是自性變現出來的。你能入這個境界,才真正能體會「莊嚴」兩個字的意思。

  從比喻裡面,我們比較容易體會。也許有人要問,比喻容易懂,以金作器,器器皆金,好懂!可是事實上它怎麼會產生這種現象?我想我們每一位同修都會作夢,都有作夢的經驗。當你夢醒的時候,如果你想一想,我夢裡頭夢的那些人,或者夢到佛菩薩,或者夢到餓鬼、地獄眾生,或者夢到這山河大地,那東西從哪裡來的?這大家都知道是我們自己意識心變現出來的。我們的意識心能夠變現夢境,夢境裡面就現出十法界的現象,十法界從哪裡來的?自己變現的。那我們眼前這十法界就是我們的真心,是我們的本性的現象。相有,相不是沒有。相雖然有,相不是真有。佛法裡面講真,真就是永遠不變,那就是真。如果它剎那剎那在那改變,那就叫不真。所以佛跟我們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一切現象叫幻有,叫假有,或者叫妙有。妙就是假不是真的,不是真的有!

  夢境不是真的有,我們眼前境界是不是真有?你以為是真有,那是你的分別執著,妄想執著,其實不是真有,剎那剎那在變。現在科學家他都懂得。其實我們的身體,我們從進入講堂,到聽完經出講堂了,這身體已經很大的變化,細胞新陳代謝,不知道換了多少次了。不是真的,確實是幻有。佛在《金剛經》上跟我們講得很好「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夢、如幻、如泡、如影,夢幻泡影有沒有?有,不是真有。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這個現象,這個現象是種相續相。因為它相續,我們產生錯覺,以為它真的存在,其實它不是真的存在。那個聰明人能夠觀察到,這一切現象當體皆空了不可得。實實在在的這個樣子,就是這樣,這就是《般若經》上常講的「諸法實相」,這一切法的真相。真相明瞭之後,然後你才能夠真正發現,原來相就是性,性就是相,性相一如,性相不二。這「莊嚴」兩個字的意思才恍然大悟,才會點頭肯定。十法界依正莊嚴,原來是平等無二。

  這經題裡面,這一段的意思深廣無邊,這是我們學佛的人所求的、所希望證得的。也可以說無量壽是體,莊嚴是用,體用不二;無量壽是理,莊嚴是事,理事不二。這是把佛法修學的目標完全說出來了。我們要怎樣證得這個境界?經題後半段就給我們講方法,清淨、平等、覺。我們要想入無量壽莊嚴的境界,也就是圓教佛果的境界,以《華嚴經》來說就是毘盧遮那佛的境界,以《彌陀經》來講就是阿彌陀佛的境界,那你就要修清淨。佛法在整個大乘佛法裡面,顯密性相,雖然方法不一樣,手段不相同,給諸位說,統統都是修的清淨心。禪宗叫做「明心見性」,教下叫做「大開圓解」,密宗叫做「三密相印」,淨土宗叫「一心不亂」。名字很多,各宗講的不一樣,其實是什麼?就是清淨心,就一樁事情,沒有一個不是修清淨心的!這樣你才曉得清淨心的重要。

  我們學佛不成就,無論學哪個法門,無論修哪個方法,結果怎麼樣?不能成就。為什麼不能成就?那根本的原因就是心不清淨。心不清淨,不管你修什麼法,你所成就的統統是六道輪迴,在六道裡造業。這才知道清淨心的重要。在四弘誓願裡面為什麼叫你先斷煩惱?煩惱斷了,心就清淨,煩惱斷了以後,這樣才能修法門。那個法門一接觸,開悟!這個要緊。我們今天學佛,哪一個人是在真正修清淨心?心裡面有懷疑不清淨,有貪愛不清淨,有瞋恚不清淨,有嫉妒不清淨,有傲慢不清淨。那些東西是什麼?全都是染污,你的清淨心被染污了。佛法裡頭有總名詞叫「塵勞」,被染污了。染污的心變出來就是六道輪迴的境界,就變這個東西,見不到諸法實相,就見不到。

  所以學佛,前面幾次都給同修們報告過,我們要知道我們學的是什麼?我們真正想修學有成就,我們求的是什麼、修的是什麼、學的是什麼?要搞清楚,求的是圓滿究竟的智慧,也就是經題—無量壽莊嚴。我們求的是這個東西。怎麼求法?那一定要遵守佛陀的教誡「覺正淨」。覺正淨是一而三,三而一。覺悟的人沒有一個不清淨;心清淨的,知見一定是正知正見的;正知正見的人,心一定清淨,一定也是覺而不迷的。所以覺正淨這三個,你只要得一個,三個統統都得到了。淨宗這個法門,在三寶裡面他所取的就是清淨心,淨而不染;他走的這個門,走的是淨門,所以這個宗稱之為淨宗。時時刻刻提醒我們的修行是修清淨心。心不清淨,那就錯了,修到哪裡去?

  講到清淨,那就一絲毫都染污不得。世間五欲六塵不能染,那佛法能不能染?佛法也不能染。世間法就像沙,泥沙,泥沙放到眼睛裡面受不了;佛法像寶石金剛鑽,放在眼睛裡行嗎?也不行。所以你要想真正清淨,世法、佛法統統不染。我們淨土宗又叫做蓮宗。蓮花是表法的,你看蓮花根生在泥土裡,污泥裡面,那個泥就代表六凡法界,代表六道;泥上面是清水,這個蓮池很乾淨,從池子上面可以看到池子底下,那水很清,清水代表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那蓮花開在水上面,這代表什麼?六凡、四聖都不染,那才叫清淨。

  我們今天有一些同修,世間法不染了,被佛法染污了,這錯了!他不能見性,不能明心,他的心依然得不到清淨。所以要記住,世法、佛法統統不染,你才能夠超越。我們現在做不到,現在沒有這個能力,這就是所說的業障、習氣太重了。業障習氣太重的時候,我們能不為世法所染,而染一點佛法也好,佛法比世法善,這就是常說的「擇善固執」。那是我們沒有能力超越,心不清淨,這才捨惡取善,取捨裡頭我們有個揀別。但是要知道,揀別、取捨是一時的、是暫時的,自己必須要把自己的境界向上提升,那就對了。

  專修這個法門的就是一句佛號。從初發心一直到圓滿菩提,不必用其他的方法來幫助,就是一句「阿彌陀佛」。這個法子妙絕了!簡單、容易、穩當、快速,達到最頂峰就這麼一個法門。誰說的?《楞嚴經》上大勢至菩薩所說的。《大勢至念佛圓通章》一開頭「大勢至菩薩與五十二同倫」。同倫就是同志,志同道合大家修學一個法門,就是念佛法門。這五十二是怎麼說?從菩薩位子上,初信位的菩薩,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這五十個,加上等覺、妙覺。這就是給我們說明了一句「阿彌陀佛」,人家從初發心一直到圓成佛道,證得圓教究竟圓滿佛果,他用什麼法門?就用一句「阿彌陀佛」。「不假方便」,這個不假方便,八萬四千法門的方法不需要,「自得心開」,到什麼時候心開?這個心開就是禪宗裡面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心清淨到一定的程度就開悟了。

  開悟要清淨心,心不清淨不會開悟。如果用思考,去研究、討論會開悟的,那是世智辯聰,那不是開悟,悟是豁然開悟。他的心淨到一定的程度,照見諸法實相,在淨宗裡面是什麼境界?理一心不亂。理一心是開悟,事一心是得定,得念佛三昧。通常我們講念佛的功夫分三等,最高的是理一心不亂,其次的是事一心不亂,再其次的是功夫成片。如果通常我們只講,事一心跟理一心,這功夫成片也包括在事一心裡面,也就是事一心功夫淺顯的,初級的事一心,我們稱它作功夫成片。

  要講到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這幾天也遇到幾位同修他來問我。什麼人能夠知道我們念佛將來能不能往生?他大概要打聽打聽哪個人有這個本事,他想向他請教一下,看他能不能往生。你們想想這個念頭對不對?他如果要來問我,我就可以老實告訴他,你決定不能往生。為什麼決定不能往生?他對往生沒有信心,沒有把握,信心不清淨。這個東西怎麼能問人的?問自己有沒有把握往生。你問別人會上當,會被別人欺騙。人家說你能往生,你心裡很高興,聽了很歡喜;換句話說,上了人家的當,被人家騙了。現在,實在講這個世間這些眾生看起來很可悲!都受過很高等的教育,甚至於碩士、博士的,聽騙不聽勸。勸他,搖頭不相信;騙他,一騙他就相信,奇怪。雖然是拿到碩士、博士學位,好像是不錯,其實依舊是迷惑顛倒,邪正是非沒有能力辨別。這就是佛門講的,他是世智辯聰,他沒有智慧。這是真的,沒有智慧。世智辯聰很容易上當,很容易受騙,很容易被人利用,這可憐!

  能不能往生確實自己知道。自己果然能夠念到功夫成片,就決定有把握往生,生凡聖同居土。如果念到事一心不亂,那生方便有餘土。念到理一心不亂,生實報莊嚴土,這決定往生!那還有什麼問題。我們高的不談,談最低的,什麼叫功夫成片?這是我們一定要曉得的。功夫就是念佛,念佛從早到晚要打成一片,換句話說,這一句佛號從早到晚沒有間斷過,沒有夾雜,決定不懷疑。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這叫成片,這個人功夫成片。

  我念阿彌陀佛還想其他的事情,這就夾雜。一心一意專想阿彌陀佛。覺明妙行菩薩在《西方確指》裡面所講的,念佛人最忌諱的就是夾雜。他舉的例子,還不是夾雜這個世間這些雜務事,那當然更不應該。他講的又是念經,念經是夾雜。我念阿彌陀佛,我還要念《金剛經》,我還要念《普門品》,還要念《藥師經》,這都是夾雜。這把你「精進」的精字破壞掉,這是夾雜。夾雜,你的功夫不能成片。所以我們看看《往生傳》裡面念佛往生的那些人,幾乎一大半念佛往生的都是一些老太婆們,她們真正做到不夾雜。她一天到晚沒事情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她什麼也不想,世法她不想,佛法她也不想。你找她來聽經,她不聽經,她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她不聽你這一套的。念個兩年、三年,她往生了,她成功了。我們今天念三十年,念三百年都不能往生,原因在哪裡?一面念阿彌陀佛,一面打妄想,這夾雜就是妄想分別執著!我們的心到哪一天才能清淨?

  所以我常常勸勉同修,一個真正念佛人,就是古德所說的要「身心世界一切放下」。《無量壽經》教給我們念佛的祕訣、要領八個字,「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發菩提心是什麼?就是一心一意求生淨土,這一個念頭就是無上菩提心。然後這一句佛號,二六時中不間斷,這就是一向專念。絕不摻雜,這要知道的。那我們現在在這個世間,在家人有工作,每天必須要工作,這個佛號勢必要間斷,這個沒有關係,這是你正常的工作。當你工作放下來的時候,這佛號就提起來,這還叫一向專念,依然能夠成就。因為他心裡面沒有別的牽掛,沒有別的憂慮。

  所以一定要記住,念念當中要成就自己的清淨心。清淨就平等,所以第二個是「平等」。古德跟我們說這個法門,這個平等裡面的含義至少有四個。說得非常的圓滿。第一個佛以平等法門普度眾生。這個法門跟八萬四千法門,任何一個法門都不一樣,為什麼?其他法門不是平等法門,這個法門是平等法門。上至等覺菩薩,下至地獄眾生,這個法門統統度了,平等度,這不可思議!所以這個法門叫難信之法,這是真正的事實。諸位查遍《大藏經》,佛未曾說過這麼一個方法,所以十方一切諸佛如來讚歎,一切諸佛如來弘揚,一切諸佛如來用這個方法普度一切眾生,這個道理在此地。

  八萬四千法門不平等,一定要契合這個根機才得度,不契機的不能得度。唯獨這個法門平等,所以它的成就是平等的,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只怕你不能去,你如果能去,下下品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一切的受用跟阿彌陀佛沒有兩樣。你們看《無量壽經》,你看四十八願,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你得的相好光明跟佛一樣,得的是真正是金剛不壞身,一切的受用也一樣。不但如此,連相貌都一樣。西方極樂世界人跟佛的相貌都一樣,個子、高矮也一樣,身上皮膚顏色也一樣,沒有一樣不相同的。為什麼?平等法門,平等的成就,這不可思議!這是在十方一切諸佛世界裡頭沒有的,唯獨西方世界很特殊,平等的,它是以平等法。

  等覺菩薩,像華嚴會上文殊、普賢,那是圓教的等覺菩薩。我們今天凡夫一品煩惱都沒有斷,我們要問,文殊、普賢怎麼到西方極樂世界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去的。我們怎麼去的?我們也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去的。我們去的那個方法跟他完全相同,所以到西方極樂世界我們果報也完全相同。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你就跟文殊普賢、跟觀音勢至,天天手拉著手,肩並肩,是這麼一回事情!這是其他法門不可能的,決定做不到的。所以你要想想,為什麼可能?就是因為方法是一樣的。他往生西方,信願持名。我們生西方也是信願持名。這是第一個意思。

  第二個意思是佛以平等法令一切眾生平等成佛。前面是平等法門普度眾生,第二個意思是讓一切眾生平等成佛,這是真正不可思議。我們凡夫跟阿羅漢絕對不平等。阿羅漢見思煩惱斷了,我們見思煩惱一品沒斷。阿羅漢與菩薩絕對不平等,怎麼能一下就平等成佛?這是真正不可思議。所以這個法門稱為難信之法,是事實。一切諸佛都說這個法門叫難信之法,這是如來果地上的境界。所以說「唯佛與佛方能究竟」,只有成了佛才知道。等覺菩薩對這個法門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情都搞不清楚,何況我們凡夫!我們今天能夠稍稍體會一點這個意思,這是諸佛如來威神加持,不得諸佛如來威神加持,憑我們自己的能力,沒有辦法體會到的。

  所以諸位要曉得往生西方世界,即使下下品往生,都是一生成佛。換句話說,到那個地方去,是絕對不會退轉。十方諸佛世界都有退轉,你修行是進進退退的。他那個世界是有進沒退,圓證三不退。通常佛在大乘經裡面說的,必須要斷三界八十八品見惑,證得小乘須陀洹果,才能得到位不退。大乘圓教初信位的菩薩也是斷八十八品見惑,證得位不退。見思煩惱統統斷了,塵沙煩惱破了,這才能得行不退。「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圓教初住以上才是念不退,這三不退。當然念不退,一定前面兩種不退他都證得。證得位不退的,不見得證得行不退,證得行不退的一定位不退。由此可知,最低限度這個三不退是圓教初住菩薩,在別教就是初地菩薩,才證得三不退。雖證三不退,不是圓,沒有圓,他不是圓證,他是分證不是圓證。圓證三不退是什麼人?如果跟你講的真話是等覺菩薩,再往上去就成佛了,他才是真正圓證三不退。如果我們把尺度放寬一點,要求不要那麼嚴格,最低限度也是十地,法雲地的菩薩,可以稱為圓證三不退。

  諸位要明白這個意思,那你念佛往生,你真的會嚇一大跳。我們是凡夫,就念這麼幾天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生到西方世界下下品往生,就圓證三不退。圓證三不退,到那個地方是什麼身分?等覺菩薩的身分。從個凡夫一下就跑到等覺,這真是嚇一大跳!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情?所以誰相信!那你要不是等覺,你怎麼可以跟觀音、勢至、文殊、普賢在一起?那人家都是等覺菩薩。《彌陀經》上講「諸上善人」,上善就是等覺菩薩。這個法門說難信,那真的是難信。夏蓮居老居士會集《無量壽經》,完成之後,提了三首偈,說到這個法門,佛說「難信,真難信,億萬人中一、二知」。這不是假的,確實億萬人中一、二知。淨土雖然大家都很熟悉。真的,幾個人懂得、幾個人理解?所以這是如來果地上的境界,這是彌陀本願神力加持的,使你一下就提升到這麼高的地位。你自己這個煩惱習氣是不是真的斷了?沒有斷。沒有斷就把你身分一下子拉這麼高,在果報上看到是平等的。

  所以西方世界雖然講四土三輩九品,有沒有?有,確實是有。可是四土三輩九品大家統統在一起,九品界限沒有,四土界限也沒有,一即是四,四即是一;一即是九,九即是一。這妙不可言!我在講這個經的時候,實在是叫人聽了很難很難理解。我只好舉一個很笨的例子,我舉什麼例子?好比現在學校念書,學校學生,小學生跟中學生決定是分開兩個學校,不會在一起的。一年級跟二年級一定是兩班不能合成一班。這我們懂得。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學校,從幼稚園到博士班在一個教室裡面,這個妙不可言。所以在相上看完全平等的,在程度上卻是有差別的,有四土,但是他的生活是完全在一起的,不是分開的。這就是西方極樂世界不可思議的地方。十方一切諸佛世界找不到,這是西方世界的特色!所以它是令一切眾生平等成佛,這實實在在不容易。

  今天在這個世間對於淨宗可以說真正理解、真正透徹,我只見到一個人,現在在北京黃念祖老居士,真徹底了解。這個老居士今年八十歲了,非常難得。所以我也常常勸大家,有機會,這一生不能錯過參訪真正善知識。但是現在我這個話不大敢講了,為什麼?去找他的人太多了,給他添了好多麻煩。

  第三個意思平等覺就是如來的別號。哪一尊佛不是平等覺?佛講十法界的業因,當然這個十法界的業因是非常非常複雜,像《華嚴經》裡面講的,無量因緣!哪有那麼單純的。這無量因緣裡面,哪一個因緣最重要、第一重要的?這個可以說。所以佛跟我們講十法界最重要的一個業因,從底下講起。地獄道最重要的一個業因是瞋恚。貪瞋痴,瞋恚墮地獄,這是講第一個因素。慳貪變餓鬼,慳是吝嗇,貪是貪而無厭,貪心是墮餓鬼道。愚痴是畜生。愚痴就是真妄、邪正、是非搞不清楚,把假的當作真的,把真的當作假的,這叫愚痴。愚痴將來的果報?畜生道,畜生都愚痴。我常常講的那個聽騙不聽勸的都是愚痴,沒有智慧。阿修羅是十善裡面摻雜著貢高、嫉妒,這是得阿修羅果報。人道是五戒,這第一個業因是五戒,天道是十善,聲聞道是四諦,緣覺是十二因緣,菩薩是六度,佛是平等。我們經題上平等,平等就是佛,沒有一尊佛心不平等的,所以平等就是一切如來的別號。

  第四個意思平等覺就是指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也叫平等覺。我們在《無量壽經》裡面讀到過的。所以平等裡面含的有這麼多的意思在裡面,這是要知道的。經題末後一個是「覺」。覺就是佛,所以佛我們也翻成覺的意思。通常我們譯經裡面翻這個佛,佛是覺者,是一個真正覺悟、圓滿覺悟的人,我們稱他作佛。這就是我們要想見性成佛,要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見性成佛靠自己的力量不容易,一定要靠佛力加持,所以這個法門叫二力法門。自己的力量就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也就是信願持名,這是自己的力量;到你往生的時候,佛來接引你。

  所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要去想那個,西方到底在哪裡?現在我們這個地球是個圓的,往西面走,走到第二天,飛機又飛回來了,到底哪個地方是西?你要常常這麼想就懷疑了。到底哪個地方有西方?這問題就嚴重了。所以不要懷疑,為什麼?我們不需要找方向,也不需要認路。到時候阿彌陀佛來帶我們去。像我在每一個地方講經、旅行,我不認識路,為什麼?你們都開車來帶路,我不要記路;我們將來到西方極樂世界也是這樣的,自己不要記路,不要認識方向,阿彌陀佛來接引我們,帶我們去,到時候他一定會來,要有這個信心。這是彌陀的本願,他發了這個願要接引眾生。要做到真正不懷疑、不間斷、不夾雜,這個法門才真正得到佛力加持。到達西方極樂世界,完全是彌陀願力威神加持,使你的果報、你的德能跟地上菩薩沒有兩樣。不但每天親近本師阿彌陀佛、無量壽佛。每天聽他老人家講經說法,同時每天還可以到十方世界參訪無量無邊諸佛如來。《無量壽經》上看到,《彌陀經》上也看到。怎麼去的?分身去的。

  所以到西方極樂世界每個人都有這個能力,可以分身!這個身體聽阿彌陀佛講經,那個身體到他方世界去親近那尊佛供養佛,在那裡聽經說法,他有分身的能力。一到西方極樂世界,這個能力立刻就有,這是阿彌陀佛加持的,二力法門。要靠自己修行,修到這個能力,在大乘圓教是初地菩薩才有這個能力。所以下下品往生,一品煩惱沒斷,一到那個地方,他的神通能力居然跟地上菩薩相等,這都是不可思議的。所以這個法門的殊勝,沒有緣分的人,沒有善根、沒有福德的人遇不到。遇到了,他也不相信。遇到了能相信,能夠死心塌地依著這個法門修行,這個人了不起,這個人不可思議!那就像經上所講的,他必定是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無邊諸佛如來,他才有這麼大的善根福德。那我們是不是有大善根大福德的?那自己好好的去想想看,我們是不是能夠全程肯定的把它接收過來?

  所以經題裡面,把這一部經在一切諸佛所說經中它的地位,它的重要性,在「佛說大乘」這四個字當中顯示出來了;我們所求、所證的圓滿的果德,在「無量壽莊嚴」當中顯示出來;而「清淨平等覺」提出我們修學的綱領,修學的宗旨。所以這三句前面也曾經跟諸位報告過,這三句就是三寶。清淨是僧寶,平等是法寶,覺是佛寶。皈依三寶是我們修行的綱領,是我們修學的宗旨。學佛的人修什麼?就是修的清淨、平等、覺,這就是佛法僧三寶。同時,這個清淨平等覺又是三學,三學就是戒定慧三學,三學就是三藏;經藏講的是定學,律藏是戒學,論藏是慧學。清淨是戒,平等是定,覺是慧!所以經題裡面圓滿具足了三學三藏,而且具足了一切法門,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一個法門都不欠缺。你從經題裡面能夠顯示這一部經的教義這樣的圓滿,所以古人稱它即是中本華嚴。這話說得有道理,一點都不為過。

  《華嚴經》是經論裡面最圓滿的,這是大家公認的。《無量壽經》即是中本華嚴,就是《華嚴經》的精華,《華嚴經》的濃縮,它就是《華嚴經》。黃老居士在註解裡面,特地跟我們說明華嚴的特色,是六相十玄。《無量壽經》雖然少,裡面也是圓圓滿滿的含攝著六相十玄,可見得它跟《華嚴》確確實實是相同的,是一樣的。這是我們把自己所學所修的認識清楚,認清楚之後,那就要認真來學習這一部經典。佛門裡常講要信受奉行,那你就有福了。要相信、要接受過來,要認真努力去照做。

  「題」是經文的綱目,這一部經要怎樣來學習?學習有兩個途徑,兩個途徑可以同時下手。一個是讀誦,一個是求解。淨宗法門它的殊勝之處就是解行同時的,不像其他法門是先解後行,其他法門是這樣的,像走路一樣,先認識路再走路。它這個法門是因為有人帶著走,所以是一面走,一面認識路。它是同時的,這也是它殊勝之處。讀誦是修行,前面都跟諸位報告過了,就是修的清淨平等覺,用念經的方法,用執持名號的方法,來達到修學的目的。

  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念這個名號的人很多,真正知道名號功德的人不多,假如你真正知道名號功德,你一定會不間斷。為什麼會間斷、會夾雜?不曉得名號功德,不曉得名號功德這麼大!知道名號功德這樣殊勝,怎麼捨得間斷?捨不得,絕對不肯夾雜。你要真正體會到名號功德,一定要深入經藏。從這一部經下手,要深入、要深解、要圓解,然後才曉得這一句「阿彌陀佛」功德不可思議。一句佛號具足一切法門,一句佛號圓攝一切經論。念這一句,一切都念到了,一樣都不漏。希望諸位認真去研究、去探討、去體會到這個意思,然後這個法門的真實利益,我們才能夠得到,我們這一生就不會空過。

  所以古德說這個經是如來正說第一經。這是古來中國的大德,高麗跟日本的大德都承認的。所以日本人對於《無量壽經》的弘揚,遠勝過中國,對於《無量壽經》的研究、著述也遠超過中國。日本的留學生到中國來,實在講各個都是有心人,把中國的國寶帶到他們那邊去了。中國許許多多經典失傳了,結果都在日本找到,他們都帶走了。楊仁山居士在民國初年,從日本又取回不少中國失傳的這些經典,這是創辦金陵刻經處,再重新把它翻印出來流通。

  現代印刷術發達,這個經本縮小,縮小收藏方便!這是一個好處,缺點,字太小了,看書傷眼睛。從前閱藏,《藏經》經文的字都是寸楷!像現在的報紙上頭號字,它那個本子又長,你們看那個原本的摺疊的經典,一面十行,一行十六個字,一個字都這麼大,眼睛看不壞的,可以閱藏。現在這個《藏經》精裝本,你看那個字那麼小,大概從頭到尾看一遍,總得要個七、八年,這七、八年那個眼睛不曉得要增加多少度數。便於收藏,不是閱讀用的,這是它的缺點。現在台灣這一次印的,新文豐印的《龍藏》,這個字比較大一點,它是分做兩欄,字大概像我們普通的三號字,比三號字稍微還大一點,這可以閱讀。它現在叫做《乾隆大藏經》。好像還沒有出齊,出齊之後有一百六十冊。這個可以看,字比較大一點,不太傷眼睛。

  閱藏是好!目的何在?這一定要知道。目的是成就根本智,也就是真正修「清淨平等覺」,這個諸位要知道的。如果閱藏想求開智慧,那還是摻雜著妄想執著。我看到很多閱藏的人,開始閱讀的時候,當然後頭都不知道,看到後面,前面就忘光了,一點效果都收不到。所以一定要知道閱藏是修定,不求解。閱全藏跟念一部經意思完全相同。我們念一部經也是修清淨平等覺,他念一切經,就是《大藏經》,還是修清淨平等覺,沒有兩樣。個人機緣不相同,根性不一樣,真正採取閱藏的,上上根人,那種人在我們佛門叫大通家,通常我們稱三藏法師。經律論他沒有一樣不通達,上上根人,中下根人就得不到利益。我們自己想一想是不是絕頂聰明智慧的人?如果不是,不是,就是這一大藏,我們受持不了,我們沒有辦法接受,消化不了。那怎麼辦?這古人教給我們研宗,就是學一宗的。一宗,那個分量就少多了,通常也就是幾十部這個樣子,連他主修的以及參考的典籍,這學一宗。我自己衡量衡量像我這樣的人,我連一宗都受不了,都消化不了,接受不了,那怎麼辦?我在三藏經典裡面我學一樣,一樣可以,學一部經!這一部經我有能力消化得了,專學一部。

  我在二十多年前,星雲法師請我在佛光山教書的時候,心定法師就是那時候的學生,現在是西來寺的住持。我曾經跟星雲法師建議,我勸他老人家,我說:我們佛光山有一百多個學生,每一個學生專學一部經,我說十年之後,你的佛光就普照全球!為什麼?一個人學一部經學十年,專家!不要學通家,學專,學一門。那你佛光山有一百多部活的經典,還得了,不得了!一生專講《阿彌陀經》的,這個人就是阿彌陀佛再來的;專講《普門品》的,觀世音菩薩再來的;在這個世界上,哪個地方想聽什麼經,我們專家去。可惜他沒有接受,他跟我講:這樣好是好,不像佛學院!的確,是不像佛學院。我這個構想是有來歷的。我過去在台中跟李老師學經,李老師教學生就是一個學生學一部。我們一共有二十多個人,他老人家沒有佛學院,沒有掛招牌,私塾的教學法,我們二十多個人,各個都學成了。所以我在台中接受這個教育,深得其利,真正得利益,真正得好處。我想把這個教學的方式提供給他,就是沒有接受。

  諸位同修好好的想一想,在家出家要想深入經藏,可以學一樣,我們能成就。學多了很難,一門是能夠學得好的。要不斷的去練習。學經一定要在講台,講台下面學不成功的,一定要發心上講台。當然上講台講不好,人家批評責難的地方很多,要臉皮厚,不怕人批評。人家有批評,我們磕頭頂禮,請他多多指教,這樣才行。善意的批評接受,惡意的批評也接受。不要人家一惡意批評,就說算了,我不講了,也退了心了,那就錯誤了。決定不退心,這樣才能夠學得成功。

  這一部經典,我聽說印公老法師已經講了三分之一,他還會繼續不斷在此地跟大家講解。我這一次到此地來,這七天拉拉雜雜也不知道說些什麼,但是我有一個目標,這個目標就是增強諸位的信心、願心。特別是增強對道場的信心,對印公老法師領導大家修學的信心。諸位如果能真正發願,我相信都會成就。這是這幾天在此地跟諸位講解的目的,我相信這個目的多少會有一點成就的。今天我們要提早一點結束,後面還有人要演講。我的話就講到此地,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