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怎樣入佛法之門  (第六集)  1991/11  美國洛杉磯  檔名:18-006-0006

  老法師,諸位法師,諸位同修:今天是我們法會的第六天,明天就圓滿了,光陰過得很快!前面我們已經討論菩薩在日常生活之中,處事待人接物遵守的原則就是六度。所以這六度就是我們日常生活的標準,符合這個標準,我們稱他作菩薩行。換句話說,這六條要沒有做到,那還是凡夫行,不能稱為菩薩行。或者我們講修行人真正做到了,那叫修行,那是個修行人,沒有做到那就沒有修。這是應當要明瞭的。

  今天我想利用這兩天的時間,特別將《無量壽經》介紹給大家。經本子諸位已經拿到。這次印得很精緻,裡面有許多小印章,這個印章大多數都是溫哥華陳風子陳老居士刻的。陳老他今年八十歲了,我是今年五、六月間到溫哥華去的時候,他刻了不少給我的。我把它縮小放在這經本上。所刻的內容幾乎都是修學的綱目,也能時時刻刻提醒我們自己。首先要說明這一部經到底殊勝在哪裡?前面曾經跟諸位略略的提到過,中國從前念書的人常常感嘆的說:這一部二十四史都不曉得從哪裡讀起。這講中國歷史,現在是二十五史,又加了一部《新元史》。最近在台灣又出版《清史》,實在講一共是二十六史,這二十四史是在清朝的時候。其實這個二十四史也不過三千多卷,就已經不曉得從哪裡下手了,如果我們講講佛教的經典,這一部《大藏經》幾萬卷,浩如煙海,從什麼地方念起?確實是個問題。所以許許多多同修想學佛是不得其門而入,這是事實。

  當然我們選經,哪一個人不希望選擇最殊勝的經典,最好的經典。實在講,每部經都好;那不好的經佛還會講嗎?佛所講的都好。那都好,這個問題就嚴重,到底選哪一個好?前幾天跟大家提過,一定要選契合自己根機的。換句話說,要適合於自己的程度,要適合自己的興趣,最好能適合自己的愛好,那你學起來就很容易,還要適合於生活環境。喜歡的經典,生活環境不許可,你修學起來也很困難。譬如你選《大方廣佛華嚴經》,那要用很長的時間去修學,你又不能放下工作,每天八個小時已經很忙了,回到家裡還有家事,一天只能抽一、二個小時,那這《大方廣佛華嚴經》,五十年你也沒有辦法學一部。這就是要與生活能夠相配合,選擇適當的經典,適當的法門。

  隋唐時代,現在韓國的高僧(那個時候叫新羅、高麗)、日本的高僧,在中國留學的非常多。我們曉得隋唐是中國佛教黃金的時代,幾乎八大宗的祖師都是在那個時候出現的,佛法盛極一時。許多高僧大德曾經討論過,一切經中(這個一切經是整個的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經典)哪一部經是第一?這第一的、最圓滿的。這個圓滿,第一個它講的理論圓滿,教給我們修學的方法精密,見解清楚,無過於《華嚴》。《華嚴》確確實實有圓滿的理論,這以後無論是哪一宗,哪一個法門,換句話,都脫不了《華嚴》。這《華嚴》好像樹的樹根一樣,所有枝葉、花果統統都是從這個根生出來的,所以這是我們古德稱之為根本法輪。佛法的大根大本,這《華嚴》第一。

  《華嚴經》跟《無量壽經》做個比較,那《無量壽經》第一,把《華嚴》比下去了。為什麼《無量壽經》第一?原來《無量壽經》是《華嚴經》的精華,內容跟《華嚴》完全一樣。《華嚴》裡面講十玄,《無量壽經》裡頭也有十玄。十玄這種教義,除《華嚴經》之外,其他經典都沒有,可是《無量壽經》裡頭,十玄圓圓滿滿。諸位看黃念祖老居士《無量壽經》的註解,他引用古德的,你就都看到了,證明這一部經確確實實是《華嚴經》的精華,是《華嚴經》的濃縮。清朝初年,彭際清居士說:《無量壽經》即是中本《華嚴》,《佛說阿彌陀經》即是小本《華嚴》。這三部經只有文字有長短不同,裡面的內容完全相同。那我們既然知道這個事實,我們當然取短一點的好。內容是一樣,那經文愈少愈好,受持方便,容易受持。當然最容易受持的是《阿彌陀經》,我們為什麼不選《阿彌陀經》?其實宋以後,修行人幾乎都是以《阿彌陀經》為主,這一千多年來很少提倡《無量壽經》。我相信一般老一點的同修,大概也是最近幾年才聽說《無量壽經》,以前沒聽人家說過。這裡面有原因的。

  這三部經是一部經,一而三,三而一。我們今天不取《彌陀經》,是因為《彌陀經》的經文太短了;太短,你真正能深入,那是一樣的。對於我們初學來講,太短了攝心的力量不夠。《彌陀經》念一遍幾分鐘就念完了,叫你修定,一天修個幾分鐘,不管用,時間太少;如果叫你念《華嚴經》,這一部《華嚴經》差不多要念一個星期才能念一遍,又嫌太長,念不下去了;《無量壽經》就適中,不算太短也不算太長,再忙的人一天念一遍是做得到的。初學的人讀這個經,大概念一遍需要兩個小時,早晨念半部,晚上念半部,可以。念熟了以後,念上三個月,大概念一遍一個半小時就夠了;念上半年,念一遍一個小時就夠了;念上兩年,念一遍三十分鐘就夠了。

  念熟了以後,一天念一遍是不夠的,半個小時不行,所以我就勸大家,一天念兩部、念三部。總而言之,你念的時間愈長愈好。為什麼?諸位必須要知道,我們做凡夫搞六道輪迴,究竟是什麼原因?佛在《華嚴經.出現品》裡面一句話道破,這一語道破,「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本來成佛,「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我們的病根就是妄想執著,這是佛一語道破。我們想一想,我們從早到晚是不是都在打妄想?是不是在執著?妄想執著,二十四小時每一分、每一秒從來沒有斷過,這個現象就是六道輪迴。所以我們在這幹什麼?每一天都是在搞六道輪迴。造六道輪迴的因,受六道輪迴的果報,受果報又造因,造因再受果報,永遠在這裡流轉,而且是愈報愈苦。如果是愈報愈自在,那就不錯,愈報愈苦!這一世看看不錯,來世比這一世更苦,不堪設想,病根就是妄想執著。

  佛給我們施設所有的法門只有一個目標,破妄想執著。八萬四千法門,法是方法,門是門徑,種種不同的方法門徑,或者我們講種種不同的手段,目標是一個,破妄想執著,所以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禪宗用參究,用觀心的方法,用參話頭的方法;教下用讀誦經典的方法,用修止觀的方法;密宗裡面用三密相應的方法,用持咒的方法;律宗裡面用持戒的方法,淨土宗裡面用念佛的方法。方法儘管不同,效果是一致的,都是為了這一樁事情,所以佛說許許多多方法是任憑選擇,方法都一樣,都能夠成就。

  讀經,要知道就是把妄想執著止住。你念一個小時,一個小時沒有妄想執著;念兩個小時,兩個小時沒有妄想執著。所以教給你念的時間愈長愈好,這叫修行,一定要知道。我們念許多其他的經典行不行?不是不行,在原理上講完全相同。我們選擇一部經,那就是我今天的目標是希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那我就念阿彌陀佛的經典。淨宗是五經一論,五經隨便選哪一部經都可以,為什麼?與本宗修學相應。參禪,你就讀禪宗的經典;學天台,那你就讀《法華經》;學賢首的,你就念《華嚴經》,各宗有各宗的經典。抉擇法門之後,我們自己在本宗裡面選一部經論下手。這個下手目的剛才講了,就是要斷妄想執著。

  這妄想執著是要斷它,談何容易?不容易,斷個幾分也好,完全斷盡就成佛了。菩薩五十一個階級,階級怎麼分的?就是斷妄想執著多少而分的。你斷得愈少,菩薩地位就愈低,斷得愈多,這地位就往上提升,就這麼個意思。所以小菩薩、大菩薩還是平等的,只是斷惑淺深不相同。除此之外,沒有兩樣。我們這才理解為什麼要讀經典,為什麼要念佛。不念的時候,這兩個毛病同時起現行。

  也許有人說,我不念經、不念佛,我也沒有妄想。沒有妄想就墮在無明裡頭,妄想可能沒有,無明在。什麼叫無明?宇宙人生一切事理你不明瞭,你是一塌糊塗,這叫無明。如果你有一天,你說我沒有妄想也沒有無明,沒有無明是世出世間過去、未來一切都明瞭,那就對了,那你是契入境界。還沒有到那個程度就要乖乖的學習,要老老實實的用功。這我們知道修學為的是什麼?為的是治病。這個病非常嚴重,比我們這個身體害病要嚴重得多。其實身體許許多多的疾病,你要追究它的根源,還是從妄想執著來的。那妄想執著沒有了,這個人怎麼可能會生病?不可能的。你就曉得這個病根之可怕,一定要用方法來對治。修行就是對治。

  這一切經裡面比較下來,這《無量壽經》跟《華嚴經》一比,《無量壽經》第一,這就把《華嚴》比下去。這是古時候的祖師大德他們比的。我所講的這些,黃老居士註解裡面都引用這個。何況,善導大師跟我們說了一句話。善導是唐朝時候的人,是我們淨土宗第二代的祖師。初祖是慧遠大師,二祖是善導大師。善導跟我們說一句「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善導是彌陀再來,那這個話就是阿彌陀佛親口說的。他說如來,不是指釋迦牟尼佛一個人,是指無量無邊的世界,佛到那裡去示現成佛,講經說法度眾生。講什麼經?就是講《無量壽經》。因為《無量壽經》不能接受,這才講其他的經典來誘導。

  《無量壽經》這個念佛法門,真正是難信之法。從前我們只聽說難信之法,究竟怎麼難不知道,從來也沒人能把這個怎麼難法說出來,都說不清楚。讀了《無量壽經》才知道真難,這才了解一個大概。這個法門只有兩種人能接受,一種就是所謂的上上根人、大智慧的人,《華嚴經》上講「十地菩薩始終不離念佛」,他接受了。華嚴是圓教,圓教登了地的菩薩他相信,跟他講沒有問題,一說馬上就接受,他就會修學這個法門。由此可知,地前菩薩不相信的太多太多!連地前菩薩都不相信,我們這個凡夫不相信有什麼奇怪?一點都不奇怪。說實實在在的話,跟他講這個法門他不相信,那個人是正常的人,他相信了,這個人是怪人。奇怪,他怎麼會相信?那這不是平常人!

  第二種人是善根福德非常深厚的人。他因緣成熟了,一遇到他相信,他一點都不懷疑。這是什麼樣的人?《無量壽經》上講過,這個人在過去生中,生生世世曾經供養過無量無邊諸佛如來,他才能相信。你看經上所舉的阿闍王子與五百長者子,他們聽釋迦牟尼佛講《無量壽經》,聽得很歡喜,發了個願,希望我將來成佛也像阿彌陀佛一樣。諸位要聽清楚,「希望自己將來成佛像阿彌陀佛」,沒有發願求生,求生淨土的這個念頭還發不起來。佛在經上說過,這一些人過去生中曾經供養四百億佛,你就想到什麼?四百億佛,還不能發心求生淨土。換句話說,過去生中曾經供養四百億佛,還是少善根、少福德。《彌陀經》上講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你就知道這個不容易!真正能夠死心塌地一句佛號念到底的,生淨土的,這個人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無邊諸佛如來,超過四百億的太多太多。所以他難信!

  那個善根福德不是一生能種的,所以你們拿這個法門接引人家,人家聽了不相信,應該的!他沒有那麼大的善根、沒有那麼大的福德,那你怎麼能勉強?諸佛如來都不能勉強,釋迦牟尼佛對阿闍王子都不能勉強。你才曉得真正能夠接受這個法門,從這個法門成就的兩種人,一個是大善根,一個是大福德。這個大善根是地上菩薩。所以你看蕅益大師在《彌陀經要解》裡面所說的,這個法門,像馬鳴、龍樹,中國的永明延壽大師、智者大師,像這些人他們一接觸深信不疑。這些人都是念佛往生的,這不是平常人。往往我們看了鄉下老太婆,一天到晚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她能站著往生,坐著往生,預知時至,那就是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無邊諸佛如來,這種人決定不能輕視。我們比她差得遠之遠矣,不如她。這才知道,那真難不是假難。我們聽了這個法門,真正相信、接受了,發願往生,自己也很慶幸。為什麼?過去生中的善根現前了。沒有這樣深厚的善根,你聽了不能接受。這是我們把這個事實真相稍稍搞清楚了。

  這部經典總共有四十八章,或者稱為四十八品。這四十八品當中,哪一品最重要?當然是第六品,第六品是四十八願,這是淨宗念佛成佛最基本的依據。釋迦牟尼佛跟我們講《無量壽經》,自始至終(諸位仔細去觀察)沒有離開四十八願,句句話都是依據四十八願而說的,沒有一句離開四十八願;如果與四十八願相違背,那就不是佛說的,所以最基本的依據是四十八願。古德又說這四十八願裡頭哪一願最重要?古大德公認的第十八願。十八願講的是什麼?講的是臨終十念、一念決定往生,這不可思議!

  要知道「佛度眾生」這一句話,我們初學往往懷疑,我自己就懷疑很多年,懷疑什麼?佛到底有多大的智慧、到底有多大的本事?是因為有緣他就能度,無緣他就不能度。從前這個有緣、無緣我們也搞不清楚,到底什麼叫有緣、無緣?沒搞清楚!把意思錯解了。我們就設想,假如這個人無惡不造,五逆十惡壞事幹盡了,馬上就要墮地獄,佛有沒有能力叫他立刻成佛?如果有能力叫他立刻成佛,那麼我們對佛佩服極了。如果不能,佛的能力還是有限,我們講佛的萬德萬能,那是讚歎,那不是真的。有沒有能力叫這個無惡不作的、立刻要墮地獄的眾生,叫他馬上成佛?我初學佛就有這個念頭,就有這個疑問,查很多大乘經典沒有答案,找不到答案。這個答案就在第十八願。那個無惡不作的人,在臨命終時一念回頭,以真誠的心、懺悔的心,一句佛號就能往生,往生就不退成佛,這佛真有能力!這講的有緣無緣,我們才恍然大悟,那個無緣是不肯接受。勸他念佛,勸他往生,他不相信,他不肯念,這叫無緣;肯信、肯念那馬上就得度,馬上就成佛。唯有這樣的特殊的智慧能力,這佛才真正偉大。

  所以唯有這個法門才能夠普度一切眾生,換句話說,所有一切法門手段沒有辦法度的,這個法門能度。所以,世尊四十九年所說一切經,所宣講的一切法門,歸納到最後就是一句阿彌陀佛。一句阿彌陀佛圓滿含攝了無量無邊的法門。這一句佛號是淨,這一句佛號也是禪。這古德常講的,這一句阿彌陀佛即是無上深妙禪,就是禪;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咒,無上的神咒;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戒,因為心裡念這一句阿彌陀佛,一個惡念不生,就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一句阿彌陀佛是一切經的總題目,它就是教。你看看,哪一個法門不含攝在一句佛號之中,佛號功德不可思議,我們才稍稍體會到佛號功德不可思議!一般人光是念這一句阿彌陀佛,不知道這個佛號功德,所以他得不到利益,他的心行與佛號不相應。真正明瞭,這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我們才知道這念佛的好處,念佛真正的意義、真正的利益。

  我們也曉得西方極樂世界有四土三輩九品,《無量壽經》略說,《觀無量壽經》細說。略說只講三輩,《觀經》裡面講九品就講得詳細。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如何提高自己的品位?古今大德在經典註解裡面說得很多,我們讀了、看了也不太容易明瞭,也很難搞清楚。我講這個經,我講得比較淺顯一點,我跟古人講得不一樣。如果我們把《無量壽經》的教訓百分之百的做到了,經典裡面教誡我們,統統依教奉行,都能做到。我們的心、我們的願、我們的解行都依照《無量壽經》來修學,學得跟阿彌陀佛一樣。阿彌陀佛發的四十八願,我也發四十八願,我跟他同願,我跟他同心,我跟他同行,這決定上上品往生。百分之百我做不到,我可以做到百分之九十,那你就是上中品往生。百分之九十還太多了,我還是沒辦法做到,我可以做到八十,那就是上品下生。一直往下降,也降到下下品往生,那要做到百分之二十。這百分之二十,這是打折扣的時候,二折。百分之二十都做不到,雖念佛恐怕也不能往生,為什麼?口善而已,心行不能相應。我想我這個說法,阿彌陀佛也許會點頭。要照做!

  經就是自己的思想見解、生活行為,自己的生活就是《無量壽經》,要把《無量壽經》變成自己,這叫修行。這個樣子才真正有把握往生,自己真有信心。所以經要熟讀,唯有熟讀,在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就會想到經裡面的教訓,我這個念頭應不應該動?我這一句話該不該講?我這個事情是不是要做?你經要不熟,那就沒有依靠,那用什麼來修行?熟讀,這是一個很重要的依據,不能不熟。年歲大了不能背誦不要緊,常常讀就好。

  我在前面跟諸位說過,早課讀經是提醒自己,我今天一天處事待人接物、起心動念我不忘記佛的教訓;晚課是反省,念一遍經,仔細想想今天有沒有犯了哪些過失。自己知道自己的過失,這就是覺悟,就悟了;知道過失,能把自己的過失改掉,那就是真正修行、真正的懺悔,懺悔就是改過自新。這樣做早晚課就有利益、就有收穫。絕對不是早晚課念經念給佛菩薩聽的,那就錯了。像小學生在父母面前、老師面前背背書,今天功課做完了,老師可以賞一點,獎勵獎勵,那個想法就錯誤。所以要曉得,修行是修正自己的身心行為,不是在佛菩薩面前邀功的,這些觀念都要搞清楚、都要搞明白,這叫做真正的修行。

  這個經典的來源,特別是我們現在這個本子,我也要簡單跟諸位介紹一下。《無量壽經》在中國先後有十二次的翻譯,在中國譯經史裡面我們可以看到。但是現代的學者有許多人提出很多假設來否定,我們修淨土的人不必去跟他爭論,這種爭論是永遠沒有結果的;換句話說,完全變成了戲論,毫無意義。我們老老實實遵守古人的記載,古人的傳述。這十二種到今天,《大藏經》裡面只保存了五種,另外七種失傳。七種有一、二種在古德註經裡面有引用的,引用的經文偶爾還能看到一句。現存的五種的譯本,仔細去看一看裡面的內容出入很大。這就是《無量壽經》從宋以後,可以說是就很少流通,很少人提倡,來讀誦、來講解很少。所以《無量壽經》的註解,古註只有兩種,可以說在一切經裡面註解最少的,沒有人提倡。原因就在五種譯本裡面內容出入很大。

  在古時候書籍少,很不容易得到。古時候人想讀經,只有到寺廟。寺廟有藏經樓,在藏經樓上找出來自己抄。它沒有印刷的本子,都是手寫的,手卷,一定要自己去抄,所以流通量很少很少;甚至於有寺廟裡面藏經,這五種本子只藏著一種、二種,五種都齊全的找不到,這種情形很多很多。不像現在印刷術這麼發達,現在的人真有福報。這是不能流通的一個因素,就是大家無所適從,不曉得應該依據哪一個本子好。漢譯的本子,你以四十八願來講,二十四願;唐譯的本子,四十八願;宋朝譯的本子,三十六願。現在這些版本我們統統收集在《淨土五經讀本》裡面,諸位全部都看到。這是一個困難。

  所以宋朝王龍舒居士,王日休,這個人也是很了不起的人,他的《淨土文》,《龍舒淨土文》流通得非常之廣,文章也寫得好,苦口婆心勸人念佛,那個流通很廣。《淨土文》前面有一個畫像,站在那個地方,手上拿著念珠,那個像是他往生的像。他是預知時至,站著往生的。可見得人家念佛是真有功夫,那不是假的。他不生病,站著走的。他就想到這個問題,所以把《無量壽經》做了這個會本,就是會集本。但是五種本子他只看到四種。你就想想古時候求這個經本之難,以他學佛的地位、財富、身分,他是進士出身,拿現在話來講,是高等知識分子,家裡也富有,在佛門裡也很有聲望。到處去蒐集《無量壽經》,五種本子裡頭居然只看到四種,《大寶積經無量壽如來會》這一部他沒看到,所以他的會集本是四種的會集本,就少了一種,這就不完全。這是第一次的會集。

  他會集的這個經,叫做《大阿彌陀經》,在《藏經》裡頭有,也有單行本流通。確確實實他這個本子比原譯的經文要好念得多,文字也很流暢,意思也很清晰。所以蓮池大師註《彌陀經疏鈔》,引用《無量壽經》,引用大本差不多一半都引用王龍舒的會集本。由此可知,古德對他的這個會集本就很尊重。但是他的會集本有個缺點,剛才說第一個缺點,他是沒有看到《大寶積經》的無量壽會,這五種裡缺一種。這《寶積經》裡面這一部《無量壽經》,有很多經文是其他四種都沒有的,這就是他會集的不圓滿。第二個缺陷,這也是後來祖師大德很不滿的,就是他把文字改動,當然在他來說,這是沒有問題的,他所修改的一定意思不會錯誤,文章辭句一定是更美,那是沒有問題的。我們近代的印光大師就非常非常的反對,怕什麼?怕人家以後仿照這個例子隨便去改經。隨便改經,那每一個人都改一改,這個經傳到後來就不像話。

  所以會集不是翻譯。翻譯,自己斟酌用個什麼字可以;會集要用人家原來的字,決定不可以更換,這要會集得忠實。龍舒居士就改了幾個字,所以印祖很不滿意,但是對他這個本子還是相當讚歎。這就是龍舒居士會集的《大阿彌陀經》美中不足。這些現象在歷代高僧大德也都看出來,所以清朝彭際清居士他做了一個節校本。雖然他的意思想改正王龍舒的缺失,但是他老人家這個本子,是五種中只取一種,康僧鎧的本子。把康僧鎧的本子繁雜的刪掉,重新編一下,編得非常精簡,是好!比原譯本的確是好。這個本子在台灣有流通,沒有單行本流通,有註解的本子流通。第一種就是丁福保註解的《無量壽經》,《無量壽經箋註》,他採的《無量壽經》經本是彭際清的節校本。另外彭際清居士自己給《無量壽經》做了個註解,叫《無量壽經起信論》。那個經文就是他節校的本子,註解也是他做的。做得是好,但是也有遺憾,遺憾什麼?五種本子他只用了一種,其餘四種他沒有採取。由此可知,漏掉的東西很多,就是不圓滿。

  一直到清朝咸豐年間,咸豐的妃子就是慈禧太后。咸豐年間有一位魏源居士,魏默深,他也是專修淨土的,通宗通教,很了不起的一位大居士。他老人家發個心,覺得《無量壽經》,王龍舒王居士的這個本子有缺陷,彭際清居士的本子美中不足,他發心重新做一個會集本。很難得,他是五種本子都看到了,五種本子都蒐集到了。自己會集之後,就認為這是《無量壽經》的定本,可以永傳後世。大概在會集成功的時候老居士就往生了。本子流傳下來之後,裡面改動經文的地方也不少,還有取捨有些不太妥當。取捨不妥當,經文也有改動,所以後人疑惑以後可能它還有定本,也許是失傳,這很難講。這個本子我們現在也把它印出來。印祖對他這個本子批評很多,所以這就很難流通。一直到民國初年,民國二十一年,夏蓮居老居士發了大心,重新再做一個會集本。這些事情經過,梅光羲老居士在《無量壽經》的序文裡面,我們現在小本的後面印的小字的是序文,諸位仔細看看就了解了,說得很詳細。

  夏老再做一次會集,做得非常的謹慎,前後一共是十年的時間,這個經本十年的時間才完成。初稿是三年,完成初稿,以後一次一次的修改,到十年這才是定本。慈舟大師在夏老初稿出來的時候,他看到就很歡喜,他就用夏老這個會集本在濟南講過一遍,在北京講過一遍,而且有科判。這個科判實在講也是三寶加持,文化大革命的時候還沒有丟掉。黃念祖老居士還收藏著有一份。我到北京,他把這個交給我,我怕遺失,就把它印在這個經本的後面,印了幾萬份,都不會遺失、不會丟掉了。這個科判諸位仔細一看,他最初會集的是三十七品,大概他的觀念是三十七道品,三十七品最初會集的;以後不斷在修改,又有增加,像現在的本子是四十八品。所以從慈舟老法師科判的可以能夠看到他最早會集的那個本子的面目,能夠看得到。這以後是修訂了不少,也增加了不少,成為現在這個定本。這是經本的來源。

  這個本子出來之後,很可惜,印光大師沒有見到,他老人家往生了。實實在在沒有改動一個原文。我拿到這個本子之後,我在台北有七、八個學生,都是大專的學生,跟我學佛的,我叫他們去查。把夏老現在這個本子跟五種原譯本去對照、去比對,看看有沒有改一個字,換一個字。結果他們查了一個多月回來告訴我,沒有,沒有改一個字,字字句句都是五種原譯本裡面的原文,一個字沒有改動。這就是沒有再蹈前人的缺失,所以這個本子才是真正美滿的、完全的《無量壽經》。

  讀這個本子就是讀五種原譯本的集大成,它是五種原譯本的集大成,給我們帶來了許許多多的方便。我是因為有一些人不放心,聽到印光大師在《文鈔》裡面有好幾篇文章批評《無量壽經》的會集,怕大家沒有信心,所以把五種原譯本、四種會集本統統收集,收集在一起印成一冊,讓大家自己看,目的是啟發我們對新譯本的信心。你沒有信心,再好的法寶你得不到受用,我們的目的在此地。這個本子印出來之後,我們初版就印了三萬冊,現在是印到二版、三版,可見得流通得很多,這是啟發我們的信心。我們這一代的眾生真正有福報,這九種本子你同時可以得到,這是從前人不敢想像的。在台灣弘揚淨土最有力的道源老法師,道老是慈舟的學生。道老一生當中,九種本子沒有見到過,我所曉得他大概只見到四種。李炳老也是一生弘揚淨土,大概九種本子裡頂多只見到五種,一生都遇不到。我們今天會集在一本,一拿到手上統統齊全,在古人自嘆福報不如後人。現在問題就是說,福報是有,拿到了念不念?要不念還是枉然。不念,拿到了也等於沒有拿到。這是經本的來源,我們對它要充滿信心。

  夏老對淨宗有這麼大的功德。北京黃念祖居士是他的傳人,他親近夏老師二十年,聽他親自講這個經聽了多遍。夏老講經的筆記交給他,他自己聽經的時候也寫了不少東西。囑咐他,就是交代他給《無量壽經》做個註解。很可惜,在文化大革命期間,這些稿子、筆記統統都失掉了,這些書籍都被紅衛兵燒掉了。幸虧三寶加持,他還沒死,鄧小平掌權之後,給他平反,這才回到家裡去。想到以前老師交代的重任,再註解這個經文。再註解這個經文是憑過去的記憶,非常之難得。

  諸位所看到我們印的這個本子,這是初版。因為他送給我的本子是初版,我們在台灣翻印。三版的時候是廬山印的,印的簡體字,改了一部分,改第一部分。最近兩年,他又用了很多的時間,重新仔細再修訂一次,去年完成,他把這個稿子給我,我帶到台灣,現在在做版。因為校對很不容易,這個版從排版到校對印出來至少要一年的時間,我們有十幾個人在工作。我是交代他們,出版時間遲一點沒有關係,希望不要有錯字,所以校對得愈精愈好,時間沒有關係。大概在今年年底,這個註解的定本可以出版,可以完成。我跟老居士講:您以後還要不要再改?他說:不改了,我年齡時間都不夠了,這個定本不改。所以這定本出來之後,再翻印的時候,我們就翻印這個定本,現在這個本子就不會再印了。這是經與註解。

  我就向老居士說,我說:夏老一生的事跡,您應該給他寫個傳記讓我們大家知道。我說我來出版。他告訴我,時間沒到,他說寫我一定會寫,時間沒到,現在要寫出來,會招惹許多的議論。他不說,我也能猜到幾分。夏老,說實實在在的話不是古佛再來也是觀音菩薩再來,絕對不是普通人。為什麼?普通人會集這個經是絕對做不出來的。所以今天他不敢輕易啟口。夏老的照片我帶回來了。這個經本上有印的一張,現在我把它放大,印成大張的。印了大概有五千張,寄到此地來的不少,可以鑲成相框來供養。這一張照片是輾轉翻照,照了很多次,所以照片就模糊了,原版是非常的清楚。可是注意看還能看到跡象,他這個照片有瑞相。他坐的這個座位後面是個屏風,在他頭頂上有一尊佛像,佛放光照他,你仔細看能看到。還有他座位底下,他是盤腿坐,那個鞋子放在那,他鞋子放光,鞋子下面放光。種種瑞相很多很多。當時在世的時候就很多。他不肯說,也禁止別人宣揚。實在是民國初年希有的大德!

  民初學佛的有成就的這兩個大德,在大陸上號稱南梅北夏。南方梅光羲,北方夏蓮居,號稱為南梅北夏。我們台中李炳南老居士,我是跟他學的,他是我的老師。李老居士就是梅光羲的學生,梅光羲就是我的太老師,他是梅老的學生。黃念祖老居士是梅光羲的外甥,梅老是他的舅舅,是他的外甥。梅老跟夏老是同學,是同參道友,兩個都有成就。他把他自己的女兒,把他的外甥送到夏老那裡去,親近夏老。這些事情我們早年也曉得,但是到了晚年梅光羲老居士拜夏蓮居做老師,這個事情我們不知道。我從黃念老那個地方才知道這麼一樁事情,那夏老的成就就可想而知了。否則的話,這樣的一個大德還甘心情願去拜他做老師,不容易,太不容易!

  這些大德顯密宗教都有很深的造詣,連今天黃念祖居士,他是真正的密宗的阿闍黎,那都不是假的,他是真正的金剛上師,現在全心全力在弘揚淨土。他為什麼不再傳密了?他說的是老實話,他說現在這個時代已經沒有密宗的根器了。他告訴我,在大陸上中國這麼大的幅員,那麼多密宗修學的人,四十年來學密成就的只有六個人。他雖然沒有到過台灣,台灣大大小小寺廟,台灣所有法師,好像他每一個人都熟悉,他都知道。你不問他,他不說;你問他,他都知道。這我們看起來也有一點小神通,不說他就曉得。我在這邊蓋道場,居然有人到北京去的時候,他告訴他:淨空法師的道場快蓋好了,你們可以到那邊去。這他怎麼知道?可見得那個心地清淨光明的人,我們遠在海外什麼事情都瞞不過,那清清楚楚,這是個再來人。我是屢次想請他到美國來弘法,他說現在不能,不願意出來。他說我的工作是寫書流傳後世,盡這一點綿薄的力量,在家裡寫書,寫的書要我把他出版。大陸上沒有法子出版,沒有這個財力。所以我說:好,你儘管寫,寫了統統交給我,我這裡有出版社,我替你出版。所以他非常高興,最初寫《無量壽經》擔心不能流通,怕將來以後還丟字紙簍燒掉,那真是可惜!

  我們這個緣是在美國結的,那個時候我在美國DC講經,那邊學密的同修來跟我說,他們從大陸上請一個金剛上師到這裡來傳法,問我好不好?我就搖頭,我說你們老實念佛就好了,還要搞奇奇怪怪的,不能成就。他們說這個上師很好,黃念祖!我一聽說黃念祖,這個名字有印象。我想了半天,這個名字很熟,在哪裡聽的?這以後想到是李老師講過。我馬上就問他,黃念祖是不是梅光羲的外甥?他說是。那沒有問題,趕緊請他來。我說這個人知見決定是純正的,不會有錯。那是真正親近過名師高手的,所以我就鼓勵他們請他來。我回到達拉斯之後,他到DC。我知道他是夏老的學生,梅光羲的外甥,跟我們還有點淵源,因為我的老師是他舅父的學生,還扯上這麼一點瓜葛在裡面。所以我就把在台灣印的《無量壽經》的本子,李老師眉註的送一本給他,還有一本《相宗綱要》,《相宗綱要》是他舅父編的,送給他作紀念。他收到我這個之後,立刻寄了一本《無量壽經》的註解給我,他只帶了一部到美國來,送給我。這是我帶回台灣印出來這個本子,這個註解這本子。我們這緣是這麼結的。

  原先我以為他都不在,但沒想到他年歲那麼輕,還在,出乎意料之外,所以我非常高興。我到大陸沒有別的事,專門找他。我三次去大陸,我都沒有回家,我母親還在,沒有去看看母親,我也不看寺廟,專門找善知識,親近善知識。廟沒有什麼好看的,山水風景也沒有什麼好看的,看看錄影帶就可以了,何必要那麼辛苦跑到那裡去看?還用不著!真正善知識是一定要親近。所以我三次到大陸,主要去找他,也是到他那裡去挖寶,希望夏蓮居還有什麼東西著作留在那邊,統統我要。要的是拿到台灣統統翻印,這他非常高興,所有的東西都給我了。所以我們曉得這是我們這一代,眾生愈是苦難,佛菩薩愈照顧。夏老這一部《無量壽經》真正是照顧我們這一代苦難的眾生。依照這個經典修學,很快速的得感應、得利益,沒有比這個更快!這感應道交是真正不可思議。這是會集的這一段事實。

  經典在台灣流通我們也要知道,最初將這個本子帶到台灣是在民國三十七、八年,一個黃老居士,黃臚初,他是軍人,是個中將,黃臚初居士帶了一本到台灣。黃居士在大陸期間曾經親近過夏老,在夏老座下聽過這一部經。以後他到台灣來就帶了一本來。在台灣他還是軍人,他在軍人的時候,我曾經跟他見過幾次面。退役之後出家了,好像是跟慈航老法師出家的,律航法師,廣元、廣化都是他的學生。住在台中,跟李老師走得很近,他就把這個本子送給李老師,李老師就交給瑞成書局,照這個樣子作版翻印。民國三十九年,李老師在台中法華寺講過一遍。所以我得到的這個本子,就是他講經的那個註解,他的註解就寫在經本上。那個時候李老師六十多歲,還不到七十歲,六十多歲,那個小字寫得很規矩,寫得很好。

  我第一次印的那個會集本,眉註的會集本,就是李老師的原本,三十九年講的。他告訴我,大概聽眾有三十多個人,那個時候聽經的人不多,周邦道老居士是聽眾之一,現在在舊金山有甘老太太也是當時聽眾之一。甘老太太告訴我,當時雖然聽,聽不懂,現在聽我再講的時候,她明白了,從前聽老師講聽不懂。我是四十七年到台中,到台中的時候,李老師把這個本子給我,我很喜歡,也喜歡他寫的字。他寫的字寫得非常好,寫得工整,註得相當詳細。所以我看到他這個眉註,我就有能力講,所以拿到這個本子很歡喜。

  五十六年我到台北,台北慧忍法師請我去講經,我就想講這一部經。可是我在最初的十年,樣樣事情都要請示李老師。雖然沒有住在台中,跟台中是密切的聯繫,所以我就把這個事情、願望向李老師提出。經本都印好了,印了三千本。李老師不同意,他說因緣未成熟,他說你現在的資歷很淺,你不可以講這個經。因為這個經是個會集本,有很多人不諒解,會批評、會攻擊,他說你受不了。那這樣就不能講。不能講了,我就講《楞嚴經》。所以五十六年到台北就開始講《楞嚴經》。這個經書就跟大家結緣掉了。

  一直到五年前老師往生,我翻舊書又把這個本子翻出來了。翻出來想想應該要把它流通。老師這一本眉註的本子,幾乎沒有人見過,本子在我手上藏了多少年,沒有人見過,所以把它印出來流通,希望以這個功德迴向李老師增高蓮品。我們現在印一萬本,這個本子一流通,許許多多同修看到就歡喜,找我講,這就講開了,在台灣講、在國外講。每到一個地方講這個經,聽眾特別多,奇怪!講其他的經,聽眾沒有這麼多,講這個經聽眾特別多。所以我就想這三寶加持,緣成熟了。如果不是三寶加持,不可能有這麼多歡喜的人。這個因緣愈來愈殊勝,經本流通量就愈來愈大。從五十六年只印了三千本,這當中就停下來,到老師圓寂之後,我們印了一萬本。已過六年,六年現在我估計我自己所印的,現在台灣其他道場也印,我很歡喜,大家都在印,我估計差不多將近一百萬本。我自己印的差不多是半數,總有五、六十萬冊以上,流通到全世界。大大小小各種本子,還有完全注音符號的,還有部分注音,難字注音的。這是版本的流通。

  得利益的人太多太多了,所以很多的迴響來告訴我,消災免難,幾個月、一、二年就得到效果。所以念的人愈來愈多,這是因緣成熟。如果是發心真正想修學有成就,這一本經就夠了。我這樣提倡,也有不少人懷疑,哪有一本經就能成就?還有多少人懷疑我騙他。怎麼我騙他?他曉得我過去讀了很多大乘經,我也講了許許多多大乘經論,今天我教人只念一本。這淨空法師不懷好意,他自己念那麼多,他只教我們念一本。有這種誤會的人也不少。他來問我的時候,我說你懷疑得對。我說假如我當年有一個好老師,我這個人是很聽話的,老師要真教,我是真聽的。老師要堅持叫我學一本,我今天都成佛,哪裡可能搞到這個樣子。就是冤枉路走太多,彎彎曲曲走太多,搞到最後才找到這個門路。

  你想學佛,可以也走我這個路子,你走四十年未必能走到我走的這個樣子。這個教,古人講教是魔網、教網、教海、迷宮!這三藏經典鑽進去,很少人能夠鑽出來的,迷在裡面,迷宮。能夠在迷宮裡面走出來,很幸運!我是很幸運的人,走出來,把這一條修行的門路找到,死心塌地修學。你要是聽話,依照我這個路子去走,你就省了四十年的工夫,這我不騙你。如果說一部經不能成就,你有沒有聽說過一句「阿彌陀佛」成就的?在我們台灣很多。

  我是五十八年在佛光山,佛光山剛剛草創的時候只有一棟房子,東方佛教學院那棟老房子。那個大悲殿蓋了一半,連屋頂都沒有,剛剛地基打好。那個時候星雲法師請我到山上做教務主任,現在西來寺的心定就是那時候的學生,我教過他的。我在山上的時候,有一天晚上月光很好,我帶了十幾個學生在山上一個池塘,那池塘還是原始的,還都沒有做起來,我們在池塘旁邊討論佛法。佛光山有長工,是雇的工人,一年到頭都替它做工,長工不少。有一個工人看到我們在那裡討論佛法,他就走過來給我們說法,我們洗耳恭聽,聽了一個多鐘點,非常受感動,一生都不會忘記。

  他給我們講一個往生的真正的故事。就是一年前,那個時候的一年前。他是台南將軍鄉的人,他的鄰居有一個老太太,這個老太太人非常好,非常厚道、善良。雖然想學佛,學得不純。她是什麼神、道、佛統統都拜,到處燒香,是這麼一個人。三年前她娶了一個媳婦,媳婦懂得佛法,就勸婆婆不要到處拜,專拜阿彌陀佛,專念阿彌陀佛。這個婆婆有善根,她聽媳婦的話,她聽了很對。所以她從此以後就不再亂拜,專心念佛,拜阿彌陀佛。這樣念了三年。

  往生的那一天是晚上吃晚飯的時候,她的兒子媳婦很孝順。她就告訴兒子媳婦,她說我去洗個澡,你們不要等我吃晚飯,你們先吃。家裡人很孝順,就等她,你洗澡沒關係,我們等你。她澡洗好之後,那等很久。家裡頭看她沒有出來,就去看一看,看她確確實實洗了澡,洗了叫又沒答應。她家裡有個小佛堂,看到她穿了海青,換了乾淨衣服,穿著海青,手上拿著念珠,面對著佛像,站在那裡,叫也不答應。仔細一看,她往生了,站著往生。念三年,一句佛號!什麼經也沒聽過、也沒念過,什麼也不懂。一句佛號,三年可以站著往生,她那是預知時至,她沒有生病。她不告訴她家裡人我今天往生,怕什麼?怕家裡人擾亂她。一說往生,這個又來擾亂,把時間給耽誤掉,她不講。她說我洗澡,你們不要等我吃飯,那她就走了。他親眼看到的,真正的事實。他講這個故事勸我們念佛。他說念佛是真的,決定不是假的。我們依教奉行。

  這一個故事,台中林看治居士寫的《近代往生親聞記》裡面有,有這個記載。南部高雄的人都知道。我前年到高雄講演提到這個事情,有很多人曉得這樁事情。他們說:的確是真的。一句佛號都能預知時至,自在往生,何況一部經!這還有什麼懷疑之處?這是我們在台灣親耳聽到的,人家親自看見的。從北到南這四十年當中,真正往生有非常好瑞相的,我們概略的估計至少有五百人。台灣真正是寶島、是福地,往生就成佛,這麼多人往生成佛,希有!

  我們再聽聽香港倓虛老法師在佛七裡面講的開示。那是很早有一年我在舊金山講經,有甘貴穗居士,就是甘老太太的女兒送了一個小的錄音帶給我。錄音帶是倓虛老法師在佛七當中講的開示。我拿到之後,非常的歡喜。因為倓老我沒親近過,但是我從一九七七年起,每一年在香港講經,都住在他的圖書館,那個圖書館是他創辦的。我沒有親近他這個老人,也沒有聽到過聲音,這錄音帶能聽到他的聲音,非常歡喜。他好像是天津的口音,不太好懂,仔細聽才能聽得懂,我把他這個錄音帶重複聽了三十遍。聽了三十遍,大概他所講的我都能聽得懂,裡面講的故事非常感動人。

  他講一個往生的事實,這個人算是他的師兄弟。他是跟諦閑老法師學的,他是諦閑老法師的法子。諦老在早年有一個徒弟,也很早了,這個徒弟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是做粗活出身的,是諦老從小在一塊的玩伴,同一個村莊。諦老家境比較好一點,念了書,以後跟他舅舅一起出來做生意,算是見過世面的。那他這個小時候玩伴家境很清寒,沒有念過書,長大之後做鍋漏匠。這鍋漏匠你們有沒有人知道?年老的、大陸上的人知道,就是這些瓷器打破了的時候,他能把它再合起來,再把它修補起來,還可以繼續使用,就做這麼一個手藝。生活很苦,挑著擔子到處叫。我們小時候在家鄉常常遇到,大概差不多是半個月、一個月,他會問有沒有鍋碗打破的,他來給你補,補鍋補碗的,生活很清苦,吃盡了苦頭。

  這以後諦老出家了,在觀宗寺,那個時候地位還不高,還不出名,在觀宗寺做知客師。他找到了,找到之後,他就賴著一定要出家,那時候他四十多歲了。諦老跟他講,你不要跟我開玩笑,你也不要找我麻煩,在這住幾天,你還是去做你的生意好。結果他賴著不走,這畢竟是小時候關係太深了,從小在一起玩的,這推都推不掉,就賴著了。這賴著之後,諦老就講:你出家,四十多歲了。這大陸上四十多歲就很老,不像現在,現在四十幾歲還很年輕,那時候四十幾歲就不行了,體力就衰退了。他說你要出家,五堂功課你也學不會,學講經,你字都不認識,那沒指望。你出家的時候,你五堂功課不會,寺廟裡面的人瞧不起你,會給你罪受,你受不了!他硬要出家,最後諦老就說:那這樣好了,你如果真的出家,你答應我一個條件,他說我認你做師父了,你說什麼我都聽。諦老就說好!就給他剃度了。

  剃度之後,就告訴他不要住在廟裡,也不要去受戒。為什麼?年歲大了,沒有知識,什麼都不會。所以他說我到鄉下,寧波鄉下,那個小廟很多,沒人住的,我去給你找個小廟,你到那裡去住。我再去給你找幾個護法,每個月給你送一點錢,你的道糧就夠了。又在附近給他找一個老太婆,每天給他燒兩頓飯,給他洗個衣服。他說你就住在廟裡頭,我就教你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你就念這一句,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就再念,就一直給我念下去,後來一定有好處。他也不曉得什麼好處,這個人老實就照念,他就這麼念了三年。三年當中,連廟門都沒出去過,等於一般人閉關一樣。就聽老師的話,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就再念。

  這一天,他的興趣來了,離開寺廟到城裡面去看看一些親戚朋友,三年沒見面了看看親戚朋友。晚上回來之後,吃晚飯的時候就告訴燒飯的老太太,明天你不要替我燒飯。老太太聽了莫名其妙,師父三年都沒有出門,今天下午出門去看看親戚朋友,大概明天有人請他吃飯,不要我燒飯。可是老太太很好,到第二天中午再去看看。老太太只給他燒中午飯、晚飯,早餐他自己料理。中午再去看看,中午去的時候,廟門是開的。實在講,他那個廟是窮廟,什麼也沒有,也沒好偷的,門常常是不關的。到廟裡去叫師父,也沒人答應,就四周圍去看一看,忽然看到師父穿著整整齊齊的站在房間裡,面向著窗子。他是在臥房裡面,他不是在佛殿。站在這個房間,面對著窗戶,手上還拿著念珠,另外一個手是捏著個拳頭,手上很髒,很多灰塵很髒,叫他又不答應,仔細一看,死了!不曉得什麼時候死的。這個老太婆嚇一跳,從來沒看到人死是站著死的,站著走的。這給嚇著趕緊去給那幾個護法的居士報告。結果護法居士也來了,來了一看都不知道怎麼樣處理。就立刻派人給諦閑老法師送信。

  這鄉下到觀宗寺一個往返兩天。人到觀宗寺要走一天,沒有交通工具,一去再一回來三天。這諦老來了,來的是三天了,他還在那裡站著,死了以後還站三天。看了之後,諦老非常讚歎。他說你沒有算白出家了,這三年的成就,他說我們這些講經說法的大法師,名山寶剎的方丈住持比不上你,真比不上!再給他處理後事,看他手上髒髒的拳頭,打開原來手上還有八、九塊的大洋,這八、九塊的大洋大概是從前做生意積蓄的。怎麼一手灰?他吐痰,沒有痰盂,那哪有痰盂,是用個小盒子,裡面就是個燒火的灰,放在那吐痰。他那個錢放在那個灰底下,那沒有人曉得。大概現在要往生了,怕人不知道,他就把它抓到拿在手上。他的意思大概講拿這個錢替他辦後事,他後事都準備好了,大概總是這個意思。念佛人的成就!一句佛號,什麼都不懂,三年,預知時至。他去看朋友是辭行,預知時至,自在往生,死了以後還站三天,你們想想看,了不起!一句佛號都能有這樣殊勝的成就,何況一部《無量壽經》,那還有什麼問題?

  理論、方法、境界、因果說得明明白白、詳詳細細,我們再要懷疑,那真的叫少善根、少福德!諦閑老法師當年在世,這倓老說的,他常常講這個故事勉勵大家念佛。倓老在香港也常講。這個錄音帶,我一直保存到現在,而且拷貝得很多,到處流通,讓大家仔細去聽聽。老法師自己說,他一生親眼看到念佛往生預知時至,坐著走的,站著走的,他看到二十多個。聽講的那就更多了,他說那記不得數字,親眼看見的二十多個人。所以雖然是天台宗一代的祖師,依舊是念佛求生淨土。在台灣我們親眼看見的也很多。這在三轉法輪裡面叫作證轉,他給我們作證明,證明念佛往生不退成佛是千真萬確的事實,絕對不是欺人的。

  這個法門之殊勝,正如佛在經典上講的「唯佛與佛,方能究竟」。等覺菩薩對這個法門都不能搞得很詳細。我們今天接觸這個法門能夠體會、能夠理解,還能說得出一點,這是兩個原因:一個是自己多生多劫的善根,另外一個就是現前十方三寶威神加持。講要諸佛菩薩威神加持,大家聽能夠聽得懂,聽得歡喜,聽得相信,也是三寶威神加持;如果沒有三寶加持,憑自己的能力,不可能!這個二力法門不是單講往生的時候才二力,現在聽經、聽講都是二力,這實實在在不可思議。

  真正發心立志報佛恩,要弘揚這個法門,那不僅是自己要認真修行,這就是古德講的老實念佛。什麼樣的人才算老實?覺明妙行菩薩在《西方確指》裡面所講的開示,那個標準就是老實的標準。大勢至菩薩在《楞嚴經》上所講的「淨念相繼,不假方便」,那是老實的標準;簡而言之,對於念佛往生不退,決定不懷疑、不間斷、不夾雜,這才算老實。如果半信半疑、夾雜、間斷,那就不算老實。像我們剛才講的,台灣台南將軍鄉的這個老太太是老實念佛;諦閑老法師的那個徒弟念了三年,那叫老實念佛。老實人有成就,老實人有福!我們跟他們比一比,太不老實了,所以不能成就。老實人有成就,老實是非常之可貴。我說這些話統統是加強對於淨宗法門的信心,對於《無量壽經》產生堅定的信心。明天我把經題做一個簡單的介紹,專門介紹《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我把這個經題跟諸位概略的講一遍。那個經文以後由印老法師來跟你們講。今天時間又到了,謝謝諸位同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