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怎樣入佛法之門  (第三集)  1991/11  美國洛杉磯  檔名:18-006-0003

  老法師,諸位法師,諸位同修。前面兩次我將佛法修學的綱要簡略的介紹過,我們對於世尊傳統的教學有了一個很清楚的認識,知道佛法修學的目標、宗旨、方針和綱領。特別是在《觀經》上給我們講的「淨業正因」,大乘佛法確確實實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明白、認識了,這才能談得上修行。今天我跟同學們要來討論怎麼修行?修行從哪裡下手?這是《楞嚴經》上所講的最初方便。內容可不是《楞嚴經》上講的最初方便,而是我們現前下手的最初方便。

  佛在大乘經上說得很多,佛無有定法可說,不但沒有定法可說,佛說的是真實話,佛無法可說,哪來的佛法?佛雖然無法可說,他說了四十九年,天天說,也沒有停止過,我們講的無說而說,說而無說,這是真的。這個意思很深很深,初學的很不容易體會。如果我們真正要能夠得到佛法的利益,那要會聽,會聽的人是聽而無聽,無聽而聽,他才真正能夠體會到意思。開經偈裡面常講「願解如來真實義」,那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所謂佛法無非是對治我們的毛病,正如同大夫治病一樣,大夫治病絕對不是把方子開好了才給你看病的,哪有這種大夫?藥方開好了,你來看病,我的方子給你,吃了不對是你沒照我的藥方生病,哪有這種道理,他必定是先診斷後處方。所以佛對一切眾生說法,都是像醫生處方一樣,我們有什麼毛病,他就給我們下什麼藥。因此,古時候的人跟現代的人病不一樣,中國人跟外國人的病也不一樣,這才說到佛法的教學一定要現代化、一定要本土化,原因就在此地。

  佛法,我們假如用一棵樹來做比喻,諸位仔細聽這個比喻。這棵樹它有根,它有本。本就是它有一個主幹,這棵樹的主幹,它有枝,枝有條,條有葉。這棵樹如果是千年以上的大樹,你會覺察到,現在科學家算樹的年齡,就算它裡面一層一層的輪,從這個地方算。我們從外表上看到,它每年都有新的枝條,新的花果,年年都有新的。雖然幾千年了,今年開的花,今年長的葉子,不是去年的。雖不是去年的,它跟去年有沒有關係?有關係。沒有去年,哪有今年;沒有過去,哪有現在;沒有現在,哪有未來。因此,佛給我們說出的這部經,就像這棵樹的根、本。

  這部經從古傳到今天,每個時代、每個地區有許許多多法師大德在講解,在弘揚,就像這棵樹的枝葉一樣。以中國這個環境來說,佛法最初到中國,大概在漢朝。漢朝時候的註解,就是講解這部經的講法,它的理論、修行的方法以及境界,是對治漢朝那個時候人的病。到唐朝又有許多大德來講解,講的跟漢人不同,這是我們從《續藏經》裡面可以看出來的。同樣一部經,講的理論、方法、境界跟前面那個時代就不相同。我們問為什麼不同?因為漢人跟唐人生的病不相同。哪些病?意識形態、思想見解、生活方式,以及每個人的需要都不相同,所以講法就不一樣,唐人有唐人的講法,宋人有宋人的講法,明朝有明朝的講法,清朝有清朝的講法。就像這棵樹,它每年長新的枝葉花果,它不是一樣的。如果這部經是一個講法,那後人還要註什麼?都不需要註了,也不需要講。一個根本是年年發新枝,年年開新花,年年結新果。

  一部經的講法,隨著時代不同,有它新的說法。我們今天西方人講是二十世紀,再過幾年就是二十一世紀了。這個經典當然跟清朝時候的講法不一樣,這是我們一定要知道的。推陳出新,但是決定不能忘記過去。這個樹的尖峰是依據一個時代、一個時代,一年、一年長成的,決定不能離開根本。這就是說原理原則決定不變,但是說法的善巧,修學的方式一定是隨著時代而變。這就好像世間法律一樣,為什麼過個十幾年要來一次修訂?那就是十幾年跟十幾年之後,每隔十年整個環境都在改變,我們的需要也不斷的在改變。從前的法令規章現在不適合了,必須要加以修正。雖然修正這些條文,但是在法理上是決定不會變的。

  以改變最顯著的戒律,戒律不變的是精神「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是永遠不會變的。戒律傳到中國來之後,唐朝馬祖道一和尚建叢林,百丈立清規,清規是戒律的現代化,戒律的本土化。那個時候本土是中國,現代是唐朝。每個時代、每個地區的寺院、庵堂、佛教道場都有同住公約。我們大家在一塊修行,我們訂一個公約,就是要大家遵守這個法律。由此可知,它是不斷在變化,絕對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佛教到美國,如果要對美國人說法,你必須要了解他的文化背景,他們的意識形態,他們對宇宙人生的想法與看法,哪些地方有毛病,再把它修正過來,使他對人對事對物思想、見解、行為都能夠合法,如理如法,這叫做佛法的教學。

  就像我們這裡一般講經,我們參考註解,參考註解可以,不能依註解,依註解這就錯了。如果我們是依靠唐人的註解,那我講這個經就是希望你做唐朝時候的人,你願不願意回去?如果對外國人講,不但做唐朝時候的人,還得做中國唐朝時候的人,這外國人聽到了,馬上就跑掉了。跟美國人講,一定要教他做現代的美國人,做二十一世紀的美國人,他高興,他很歡喜接受。經典、文字一個字都沒有改變,講法是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地而異,正所謂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確確實實的,所以佛法是活活潑潑的。

  佛經,特別是《般若經》給我們說「般若無知,無所不知」。說無知是講智慧的本體,在佛學的名詞叫根本智,叫實智,真實的。真實的智慧、根本的智慧是無知,是心地一念不生,那叫真智慧。一天到晚胡思亂想,這不是智慧,再聰明,那叫世智辯聰。這個東西是所知障,不是個好事情。所以真正有修行的人,無論在家出家四眾弟子,真有修行是心地清淨,一念不生。六根是照見外面的境界,他不是分別,更不是執著,所以清淨心是非常非常的重要。清淨心就是平等心,清淨平等,那就是大覺的真心,它起作用就無所不知。所謂無所不知是屬於後得智,是屬於權智,權智叫權巧方便,能令一切眾生離苦得樂,這個智慧是屬於後得智,也就是真智慧的起作用。

  我們把這個事實搞清楚了,也就曉得我們修行應當從哪裡下手。這最初方便自然就能體會到,那就是修定。所以佛法戒定慧三學,因戒生定,因定開慧,戒是手段不是目的。如果我們自己的戒律持得非常精嚴,不錯,學得很好,但是看看那個人不持戒,那個人破戒,看到心裡很難過。諸位想想,這是不是佛教給我們持戒的?不是,為什麼?持戒的目的是要得定,你看這個也生煩惱,看那個也過不去,你這個心你的定從哪來?你得不到定!那不是持戒的目的,喪失掉了。所以六祖大師教人說得很好「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都不見世間過了,他真的就得定。所以佛法這個戒律,我初學佛的時候明白這個道理,我佩服得五體投地,它戒律是戒自己,不是戒別人的,這高明的不得了。我們這個世間法律是要叫我自己遵守,大家都遵守,佛法不是如此。佛法是只有我一個人遵守,其他的人我都不管。持戒也好,不持戒也好,我統統沒有分別執著,我持戒得定,定而後就生慧,因定開慧,佛法修學的目標才真正得到。

  所以在初學的時候,如何能夠把這個心定下來,這是個關鍵的大問題。在過去佛家的道場多半是建立在山林,名山大川,遠離都市,就是環境要清淨。初學的人心理會受環境影響,我們取清淨的環境,對我們修學會有很大的幫助,所以道場叫蘭若。蘭若是印度話,翻成中國的意思就是寂靜處,很安靜的處所。在從前古時候噪音最大的是牛叫,牛叫的聲音很大。農村裡面牛叫的聲音,我這裡聽不到,這就很安靜了。現在很麻煩,現在飛機滿天飛,那噪音就太多了,真的要找一個聽不到噪音的地方很難,很不容易。這就是說,我們現代人生活環境跟從前人不一樣。從前的蘭若,只要牛叫的聲音聽不到就行了,現在你要想到有汽車、有火車、有工廠、有飛機,亂七八糟的這些東西,這些雜音統統聽不到的,那才叫蘭若。

  可是比那個更麻煩的是什麼?廣播電視。一個修行人,如果天天聽廣播,天天看電視,你一天念十個鐘點佛的功夫,看上十分鐘電視就完了。我記得我過去在台中,李老師辦慈光大專講座,我參加了十一次;從第一期到十一期,我每期都參加。記得是第三期或第四期的時候,那一期的時間最長,四個星期,同學也很多,有一百多人,來自各學校。我還記得有幾個人,像鄭振煌、游祥洲、藍吉富、陳清香他們都是那一期的。四個星期佛法的薰修,實在很不容易!在結業的那一天,李老師非常感嘆,他說四個星期的訓練,苦口婆心的勸導,大家是變了樣子,跟來的時候是不一樣。他說如果你們到電影院看兩個鐘點電影,就完全恢復原狀了,四個星期就完了,就白費了。你就想想社會是個染缸,這種薰習的力量多大!

  我們今天在這樣複雜染污的社會裡面,能夠真正讓身心清淨,說實在話,不是再來人是做不到的。無論你是在家出家,你要能夠真正修行,統統都是過去生中有大善根、大福德,才會成就。真正說過去生中沒有善根福德,這一生在這個社會能夠成就,不可能的事情。今天社會的染污,對於心理的染污,精神的染污,思想見解、乃至生理的染污,跟古時候不能相比。不要跟太遠比,就是四十年前都不能相比。同學們很多從台灣來的,你看台灣光復那個時候,那時社會是什麼樣的風氣,現在是什麼風氣?那個時候人心厚道!我們剛到台灣不認識路,問個路,一般人、陌生人他很客氣的跟我們講解,還怕我們找不到,有的時候他的工作都放下,生意不做,放下,帶著我們去。這種熱情,感人,現在沒有了。現在你問人,他是搖搖頭,他知道也搖搖頭,他理都不理你。所以這個社會天天在變,我們佛法弘揚也是不斷在變。但是記住一個大原則,這是治病,治眾生的心病,治眾生的身病,身心都治。這是知道佛法是活的。

  佛經,我在過去講席當中也說過,佛經有沒有意思?沒有意思。如果有意思,那佛是凡夫,不能成佛。佛哪有意思?禪家常常講參禪,「離心意識參」。離心意識,還有什麼意思?有意思,就落在心意識裡頭。不但參禪要離心意識,研教也要離心意識,念佛、持咒沒有一樣不要離心意識,不離心意識,永遠不能開悟。離心意識叫轉識成智,這個功夫才得力。我們今天修行,修了很多很多年,功夫不得力,不得力的原因在哪裡?就是沒有離心意識。《楞嚴經》,我們近代可以說是一生專弘《楞嚴經》的圓瑛老法師。圓瑛老法師《楞嚴經講義》在美國也能夠看得到,他是承交光大師的說法,交光大師的《楞嚴》,那算是《楞嚴經》新舊兩派,他是新派的,舊派是以長水為代表,是學天台止觀,交光大師主張的是捨識用根。根是根中之性,根性,在眼叫見性,在耳叫聞性,不是識。我們凡夫眼識、耳識用六識,他叫我們捨識用根。當然這個說法是絕對正確,但是不是平常人都能夠學習的,可是他講的話是真話。

  現在問題就是如何把這心意識,如何不落在心意識裡?那首先我們要認識心意識是什麼?唯識裡面講的八識,心就是阿賴耶識。阿賴耶識的作用,用現代的話來講就是記憶,佛法裡面講含藏種子,叫藏識,像個倉庫一樣。我們起心動念這個印象統統收藏在那裡面,這是個大倉庫;第七識末那識,它的作用是執著,第六意識它的作用是分別。這是粗說,細說那太複雜了,那是唯識學家講的。這個心意識講三百個鐘點也講不完。我們了解它主要的作用,我們要在日常生活當中去訓練,訓練什麼?於一切事情不執著、不分別。不分別就不落在意識裡頭,不執著就不落在末那識裡頭,就不落在七識,再不落印象,那就不落在第八識裡頭。簡單的說,要不分別、不執著、不落印象,這個心就清淨自在了。說得容易,做起來可不容易了。誰能做得到?

  還有人問我:法師,如果我們待人處事都不分別、不執著,這不是一塌糊塗了、天下大亂了?男人、女人也不分別,也不執著了;兒子、老子也不執著,也不分別了,這天下不是大亂了嗎?所以這裡面的言語的真實義要搞清楚。不分別是我們自己心裡頭確確實實沒有分別執著。那人家問我們這是什麼?這是茶杯。你不分別它,怎麼知道它是茶杯?我實在是不分別,你們叫它做茶杯,我跟你們叫。你懂不懂這個意思?隨眾生的分別而分別,隨眾生的執著而執著,所以說執著就是不執著。我不執著,你們執著,我隨你們的執著,我自己絕對不執著,這是執著就是不執著,不執著就是執著;分別就是不分別,不分別就是分別。

  佛法在世間,不壞世間相;佛法在世間,不壞世間法,就是這個意思。因為世間人他用心意識,就是他一天到晚所用的是什麼心?就是分別心、執著心,就是用這個東西,這叫凡夫。只有聖人才遠離一切分別執著。我們今天學佛是轉凡成聖,我們的目標是作聖作賢,所以要學隨緣不變,隨順眾生,你說這是什麼,我也跟著你說什麼,這是隨緣;不變是什麼?我自己心地決定清淨,決定不分別、執著這些,我知道萬法平等,知道萬法皆空,知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知道一切法了不可得。這是修學基本上的態度,無論修學哪一宗、哪一個法門,要明白這個事實的真相。最初方便要從哪裡學起?從做人學起。三福裡面的第一福決定不能離開的。人要是做不好,哪裡能成佛作祖?諸佛菩薩、祖師大德就是最完美的人,沒有一絲毫缺陷的人。

  佛門古來的大德教誡新學,一定先從五德六和上做起。五德是以我們中國孔老夫子為典型、為模範。《論語》,弟子們讚歎夫子,夫子的德行,溫良恭儉讓。孔夫子在中國人的心目當中,歷代尊稱他為至聖先師,我們學夫子的什麼?最重要的是學他的五德。這要在日常生活當中,待人接物之處,我們起心動念,時時刻刻要提醒我是不是溫厚?溫是溫和、溫柔,這是態度;心地厚道,我們從這裡做起。良是善良,善良要以佛法的標準來講就是十善業道。十善業道要不圓滿,善良就有欠缺,就沒能做好,沒能做得圓滿。在儒家講五倫十義,是以這個標準來說善良。佛家這十善業道講得我們更容易懂、更容易明瞭。第三個是恭慎,就是不但是戒忍,就是處世(我們日常辦事)要小心、要謹慎,要以恭敬心來處世。儉是節儉。古今大聖、大賢生活都簡單,愈是簡單的生活(諸位要曉得)愈是自在,愈是真正幸福快樂。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間,許許多多的苦難,那些苦難從哪裡來?是你自己找來的。你自己要是不去找這些苦,你不會受苦。生活實在講很簡單,但是天天要跟人家比賽,那你就苦了。明明這件衣服可以穿個十年、二十年,這十年、二十年可以不必做衣服,不要去花這些腦筋,也不要去浪費那些金錢。可是怎麼樣?聽說今天又有新的樣式出來,流行了,這個衣服不流行了。那個服裝的設計師,舉個例子,我們佛門講的魔,那是魔!天天設計新花樣,新花樣是什麼?昨天那個不流行了,今天這個流行,你就在他魔掌裡頭轉,受盡辛苦,把你所有的一切都奉獻給他,都被他所轉,魔掌!

  假如說房子整修一次也能夠用個十來年,你家裡所有一切用具很節儉的用,你除了一點生活費用開銷之外,你還要什麼開銷?天天要買新樣子,天天要淘汰舊的,那你就苦不堪言。這個苦是你自己找的,是你自己迷惑顛倒,被那些魔,那都是妖魔鬼怪,被他們在手上轉。妖魔鬼怪太多了,你看不見,我看得很清楚。住的房子愈小愈好,大房子是房子住你,不是你住房子,你給房子做奴隸,天天去收拾,打掃環境,一天時間都浪費在這上面,多可憐!還自己以為很得意,我這個房子有多大,宮殿式的。其實我們一看是奴才,房子的奴才,房子的奴隸。真的家裡面有個二十人、三十人,可以住個大房子,為什麼?大家平分工作就很簡單了,否則的話,你就是自討苦吃。所以要多想一想!這想一想會開智慧,就真正覺悟、真正放下了。每天對房子照顧用個半小時就夠了,超過半個小時,你得認真的考慮,我們就不能住這個地方,為什麼?替它做奴才不值得,天天在伺候它。希望諸位從這裡舉一反三,事事物物我們都不要過分。

  再告訴諸位,最健康的飲食就是最單純的飲食。我們大陸上鄉下那些老百姓他們吃什麼?天天吃一樣的。現在還能吃到白米飯青菜,每天都一樣,他長壽,他健康;每天做幾十道菜的都短命,都吃了一身的毛病。所以最健康的飲食就是最單純的飲食。你看牛、羊吃青草,身體多健康,不生病。這就告訴我們要節儉,節儉是性德,真正做到節儉,你自然就幸福快樂。一個人在這個世間,最大的幸福是心裡頭沒有牽掛,沒有負擔,沒有壓力,你說這個生活多快樂,逍遙自在。特別是學道的人,有個小房子可以遮蔽風雨就行了,粗茶淡飯,無憂無慮,這是真正的人生,最快樂的人生,最幸福的人生。決不是世間名聞利養,那個名聞利養是害死人。

  所以人會生病,病怎麼來的?都是胡思亂想來的。胡思亂想是一切疾病的根源。佛在大經上給我們說「一切法從心想生」。生老病死也是從心想生,你說這個念頭多可怕。念頭要純,決定不能雜,妄想多了,你的毛病就多。所以心清淨、身清淨,百病不生。我常常在外面跑,也很苦,最大的苦是什麼?就是人家請我吃飯,做好多菜給我吃。我曉得這東西不是好的飲食,是最壞的飲食,可是又不能不吃,不吃又得罪人,這很痛苦。吃了,回去之後吃瀉藥,你看我那個包包裡頭隨身帶著瀉藥,這是真的,這不是假話。我帶著瀉藥是中藥,是中藥裡面最好的瀉藥,三黃錠。

  人的身體就是跟機器一樣,是一部機器,機器要保養得好,壽命就很長。疾病從哪裡生的?我們從生理上來講,這裡面許許多多管道,用久了之後,裡面髒的東西累積多了,它排泄不通,病就生了。如果這所有的管道天天給它清洗,洗得乾乾淨淨的,年歲老的跟年歲輕的有什麼兩樣?沒有兩樣。像汽車一樣,新車跟老車是一樣的,你保養得很好,它一點毛病都沒有,一點障礙都沒有,沒有什麼兩樣。怕的是你不懂得保養,陳年累月髒的東西累積在那,排泄不乾淨。所以你看醫生治病,不管中醫、西醫,你去看病,頭一句問你,你大便怎麼樣?大便如果不通,問題嚴重;大便要是通的話,沒有大病,小病,小毛病,絕對不是重要的病。為什麼?你的管道是正常的。如果不正常,這裡面確確實實就有毛病了。所以身心健康,他只懂得生理,他不懂得心理。

  心清淨是根本,生理清淨那是治標,心又清淨,身又清淨,決定健康長壽,決定百病不生。這就是說,最節儉的生活就是最衛生的生活,就是健康長壽的生活。衣食住行統統要節儉。節儉什麼?妄想少了,身心負擔少了,心清淨了,這比什麼都重要。不要看看好像我這樣也不如人家,那樣也不如人家,愛面子,這個面子害死人!穿的衣服不流行了,人家笑話,這同修說穿出去不行,出去人家笑話。笑的時候笑死人,他死我不死,於我不相干,他要笑死讓他死好了。節儉是聖賢人的美德。

  末後是忍讓,處處都能夠學忍、學讓。《金剛經》是大乘佛法,雖然六度都講到,但是特別強調的布施、忍辱。布施是修福,忍辱是成就。經文上明白告訴我們「一切法得成於忍」。這一切法最高的成佛、成菩薩,最小的,我們在世間建功立業,一切大小成就都在忍讓。忍讓決定不吃虧,決定得好處,這是夫子一生當中,示現給我們看的,教導我們的。你要真正知道它的好處,真正知道它的利益,你才肯學;你不知道事實真相,聽了,不錯是很好,自己還不願意學,為什麼?不知道它事實真相,也就是不知道它真正的好處,真正的利益。我們讀書,我們研究、探討,主要就是把事實真相搞清楚,我們的信心就堅定了,才會認真的去學習。這是做人基本的德行,一定要修學的。

  內德充實了,我們在這世間不能離開社會,不能離開人群。我們用什麼樣的心態去接觸社會大眾?佛教給我們基本的原則是六和敬。佛說的「和」跟儒家所講的「和」一個意思。佛說六和,儒家講三和。前些年,我第一次到北京,那邊有一些同修們帶我去參觀故宮。我看到故宮的建築,故宮有三個大殿是主要的建築。我們中國人俗話說金鑾殿,但是它的匾額上不是金鑾殿,最大的第一個大殿是太和殿,太和殿後面中和殿,最後面一個保和殿。你們想想這三個名詞都是出在《易經》上,太和、中和、保和。

  清朝這些皇帝很聰明,用什麼來治理國家?用和!朝野上下都和睦,所以它能夠享國二百六十多年。到末年的時候不和了,不和國家就亂了,國也亡了,家也敗了。所以我們中國人俗話常講「家和萬事興」。你這個家會不會興?看看你一家人和不和。你這公司行號會不會賺錢、會不會興旺?看看老闆、員工和不和就知道了。你這個國家的興衰,看看你這個朝野能不能相和,如果朝野都相和,這個國家一定強盛,一定有前途。我看這三個匾額深受感動。古時候的國家領袖,實在不是簡單人物,真有真實的智慧。

  清朝在最盛的時候,康熙、雍正、乾隆這三代,宮廷裡面念《無量壽經》,這有記載的,這是清朝皇室真是最高智慧。怎麼樣才和?建立共識,現在講共識,使我們的思想、見解能夠距離拉接近。他不用什麼主義,也不用什麼詔告、訓誡,不用這些。在大陸上過去,統一中國這麼大的幅員,每個人念《毛語錄》;在我們台灣,我是軍人,我們軍中每天都要念《總統訓示》,用這個建立共識。清朝皇帝了不起,用《無量壽經》來建立共識。那皇帝說,我也聽佛的,大家都聽佛的,這人心都平了。我們不是誰聽誰的,我們都聽佛的,佛是最有智慧的人,都聽佛的。宮廷當中念《無量壽經》,一直到慈禧太后的時候把它廢掉了,就不念了。諸位今天看看《無量壽經》,你就曉得《無量壽經》裡面許許多多講的大概是慈禧太后的毛病,她一聽很不滿意,這經上天天在罵我,所以不念了。這一不念,共識漸漸、漸漸就鬆懈掉,所以內部就不和,朝野也不和,導致於國家的滅亡,這些值得我們深思的。

  佛法僧團的建立,基本的戒律就是六和,六和第一個就是「見和同解」。換句話說,思想、見解一定要相同,我們才能夠在一起共修,思想、見解不相同,就沒有辦法在一塊共修。所以六和裡面這一條是最重要的。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想法,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看法,怎麼可能相同?相同,到底我們根據什麼?聽誰的我們都不服氣,就是釋迦牟尼佛,我們也未必服他。我的想法錯,你的想法就對,我為什麼要被你牽著鼻子走?佛高明之處,實在出乎我們意料之外。佛說我們所有一切的想法、看法統統是錯誤的、是虛妄的,不是真實的。你能把所有一切想法、看法統統捨棄掉,佛也沒有了。你問佛你對這個看法怎麼樣?佛沒有。佛你對這個問題怎麼想法?他也沒有。什麼都沒有。大家統統把這些知見全放下了,那就和了。這個高明,最高明的方法。所以我們讀大乘經典,不能不佩服。

  釋迦牟尼佛沒有叫我們被他牽著鼻子走,沒有!佛教給我們個個人頂天立地,「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無量壽經》上一切皆成佛,不能不佩服!我們這個世間典籍裡面找不到,一切宗教裡頭也找不到這樣的句子,這是真正真實偉大之處。佛教我們自覺,佛教我們自修,佛教我們自證。實在講的,只是他自己從凡夫到成佛,把他的經驗,把他修學的過程,提供給我們做參考而已,這是最高明的教學法。我們明瞭之後,我們的信心才能建立,我們的敬心才能夠生得起來。有敬、有信,再回頭想想自己畢竟是凡夫,不但是凡夫,業障很重很重。佛所講的原理原則沒錯,可是我們做不到,那決定是真實的。做不到怎麼辦?也就是說,我們現在沒有辦法離開分別執著,那我們怎麼學法?

  在沒有法子離開分別執著,儒、佛都提供我們一個方法「擇善固執」。這就對了。我們分別、執著善法,捨棄惡法。但是這絕對不是佛的終極目的,是一個方便法,是一個入門第一個階段。最後,佛統統教你把這個都捨掉,那才真正見到自己本來面目。所以這是階段性的。第一階段我們擇善固執,也就是說斷惡修善。善、惡的標準,這就要依經典、依聖人的教訓。所以中國古人一定要讀經,要讀史,佛法也不例外。經是啟發智慧的,史是增長見識,使我們了解歷史的發展。從歷史經驗當中,吸取教訓,改過修善,才能使我們的生活品質不斷的在改變,不斷的在改進。這講到史識,非常重要。現在人眼光很淺,看得很近,沒有深遠的眼光,就是沒有史識,往往到災難現前了,措手不及,無所適從,不知道防患於未然。

  在此地我舉一個例子給諸位同修說。我在差不多是四十年前親近方東美先生,我跟他學哲學。方先生常常感慨的對我們說,他說台灣是個小島,我們對外發展就是航海與航空。所以他那時候非常感慨的說,台灣辦這麼多大學幹什麼?像台灣這麼大的地區,這麼多人口,兩所大學就夠了。大學是培養通才的,就是培養社會各階層領導人才的。大學辦多了,人才多了,到時候沒有位子給他坐,就會作亂,就會打架。三、四十年後的今天,我們看到這種現象。人家能看到三十年以後的社會狀況,所以他就不主張辦這麼多大學,他主張什麼?辦航海的學校,造船的學校,航空學校,他主張辦這個,辦得愈多愈好。如果當年政府真的聽他的話,採取這個政策,我們台灣今天世界第一,輪船王國,航空王國,還得了!你能造船、造飛機賣到全世界,台灣財富絕對不是今天幾百億,上千億都不止。人家有這種眼光,有這種學問,可惜的是沒有人聽他的,所以常常在我們學生面前發牢騷。我們聽他的話聽了很多,記憶非常之深刻,確實有遠大的眼光。人他都有智慧,都想發展,如果不走政治這個目的,走向航海,走向航空,走向高科技,這還得了!

  所以沒有學問,沒有見識,一切造作就免不了遭遇許許多多的困難。這是在我們沒有成聖、成賢的時候,我們要借重古聖先賢,對他們要有信心。所以親近老師,哪一個老師是真實的善知識?實在講這也沒有定法,你心目當中最尊敬的那個人,那個人就是你的大善知識,為什麼?他說話你聽,百分之百的服從,他說了你就會做到。假如那個人真有學問,你對他沒有恭敬心,他講的話我不相信,他說的我不肯去做,那有什麼用處?佛來了也沒有用處,孔老夫子來了也教不了你。

  所以你說是跟哪一個人學,你這一生才會成就?我就告訴你,你心目當中最敬仰的那個人,你跟他學就會有成就,你就沒有跟錯人。他教導你,你能夠百分之百的去奉行。我年輕的時候也很貢高我慢,眼睛長在頭頂上,瞧不起人,也很會辯論,死的都會說出活的來,所以教我就很困難。我對於當代這些學術界的人,我對方東美先生非常崇敬,非常佩服,他講的話我相信。同樣的話,別人講的我不相信,他說的我相信,他說的我肯做。以後學佛,我跟章嘉大師,章嘉大師教我三年,這個因緣也非常特殊;大師圓寂之後,我跟李炳南老居士,我跟他十年,所以我學東西非常單純。世間法裡頭一個老師,佛法裡面兩個老師,相當單純,不複雜。

  曉得見和同解的重要性,我們舉一個例子,所以佛法裡面宗派很多,法門很多,原因在什麼地方?就是我們大眾,這一切眾生思想見解不相同,興趣、嗜好不相同。你喜歡某一個法門的,這建一個道場,你們喜歡這個到這邊修去;喜歡那個經典,那個法門,到那邊去修去,道場是這樣建立的。譬如喜歡《華嚴》的,五台山是華嚴宗的道場,天下有志於《華嚴》的,到那裡修去。喜歡《法華經》的,浙江四明天台山是法華的道場。喜歡唯識的,長安大慈恩寺是唯識的道場。喜歡戒律的,終南山道宣律師在那裡提倡專修戒律,就這麼形成。所以每個道場都是一所專科大學,大家的想法、看法太接近,他能夠一塊共修。

  佛法道場決定是平等的。為什麼建立這麼多?就是因為眾生根性、嗜好不相同,這是佛開方便之門。所以這是就路回家,不要去拐彎抹角。喜歡什麼,就學那個法門,像一個圓一樣,中心點只有一個,那就是無上正等正覺。你在圓周上任何一點,走直路是最近的,不必拐彎抹角。所以就開無量無邊的法門,都是達到一個目標,無上正等正覺。這裡就講到,所謂道場裡面的學風、道風。學風是講的理論,我們依據的經典。道風是講修行的方法。同樣依據一部經典,修學的方法不相同,也不能在一個道場,也要分兩個。所以它一個宗派裡面有許許多多的道場,原因是在此地。

  譬如我們舉一個例子。我們修淨土的,我們同樣依《無量壽經》,同樣念這句阿彌陀佛,有人喜歡念得慢,南-無-阿-彌-陀-佛,這樣念法,有的人喜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兩個人在一起念佛一定要打架,那怎麼辦?好,我建兩個道場,喜歡快的到那邊去,喜歡慢的這邊念去,都有成就。所以就是同樣念一句阿彌陀佛,也要建十來、二十來個道場,它不一樣!目的就是要求見和同解。你才曉得為什麼要建立這麼多道場,為什麼要有這麼多支派,無非是方便大家,叫大家就路還家,一點都不生煩惱,這是佛的大慈大悲。所以我們一定要知道,見解不相同,我這個想法、看法跟大家不一樣,不一樣怎麼樣?最好是離開,離開那是無量功德,為什麼?我不破壞道場,讓他有成就,我另外到別的跟我志同道合的在一起,我也能成就,他也能成就。如果不同見解在一塊,是擾亂道場。俗話常說「寧動千江水,不動道人心」。破壞道場,那這個過失是很重很重的。所以離開是有智慧、是有福,自他兩利!

  知道這個事實,我們就曉得古時候的這些大德,真的是僧讚僧,沒有自讚毀他的,沒有,見不到的。自讚毀他是重戒!《瑜伽菩薩戒本》這是第一條重罪。你看《華嚴》五十三參,五十三位善知識,所修學的法門完全不相同,每個人自己謙虛,讚歎別人,這就是六祖所講的「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只看到別人的長處,沒有看到別人的過失;看過失,看到自己的過失,沒有看到別人的過失,這是個修道人,是個真正的修行人。因此,某一個大德到我們這個道場來,我們當然一定要請他為我們講講開示,鼓勵鼓勵我們。他來給我們講什麼?一定是讚歎我們所修的這個法門,這就對了,這才叫做僧讚僧。

  這個僧讚僧是讚揚你所學的法門,讚揚你這個地方的道風,使大眾都能夠增長信心;對法門增長信心,對那個師父增長信心,對同參道友增長信心,這無量功德!現在我們往往見到的現象不是這樣的。譬如他是學禪的,我這裡是念佛的,請他來講開示,他講禪,禪怎麼好怎麼好,念佛怎麼怎麼不好,把我們的信心全破壞了,道場也破壞了,聽了之後不曉得學什麼好。這不如法,這實在講連普通禮節都不懂。所以現在有許多道場不敢隨便請人來講,道理在此地。最明顯的台中蓮社,李老師那個道場就絕對不請外面的人來講開示。外面來的人,他請吃飯,招待很周到,決定不請你講演。為什麼?就怕他一上台破壞淨土。他在這裡苦口婆心教人念佛,教了這麼多年了,那個法師大德有名望的,德高望重,在他一說這個有問題,那個又不恰當,我們一聽信心都動搖了,絕對不請,這也是很不得已的做法。

  所以學佛一定要懂得,哪一個法門都一樣好,沒有說哪個好,哪個差的,沒有,絕對平等。我在香港,聖一法師對我不錯,他是學禪的。他請我到他的道場去參觀。我看了之後,非常受感動。因為我一生當中看到真正修行的道場,還是第一次看到。他有禪堂,有四十多個人每天都坐香,這難得,很不容易,按照規矩做。他請我到禪堂跟大家講開示,那我總不能說阿彌陀佛第一,那就把他破壞掉了。好在是,我禪雖然沒有功夫,我還有點口頭禪,我跟他們講《六祖壇經》的大意,講一個半小時,彌陀淨土是一字不提,讚歎他的道場,讚歎這個師父。我到那裡去,任務是什麼?讓他的同參道友對法門有信心,對道場有信心,對領導的法師有信心,我去做這個事情。

  我到新加坡,演公上人那是我的老師,我剛剛學佛的時候,第一個就聽他講經,他在善導寺作住持,我還沒有出家。我們一班年輕人很頑皮,聽經的時候就坐在地下,坐在他的旁邊,所以我認識他很早。到了新加坡,他也一定要找我去跟他的那些信徒們結結法緣。他老人家修的是彌勒淨土,我就讚歎彌勒菩薩,《華嚴經》末後一章彌勒樓閣,那殊勝莊嚴,無與倫比的,我讚歎彌勒,阿彌陀佛一字不提。一定要懂得,這是規矩!人家在那裡二十五年的修學,必須要把他們信心增長。所以說到哪個道場,就讚歎那個法門,這就對了。這才真正叫利益眾生,惠以眾生真實之利。哪個法門都殊勝,哪個法門都成就。下來有人問我:法師,你既然說禪那麼好,你為什麼不學?我就跟他講:我的根性不行,他們上根利智,我下下根,我參禪不能開悟;不但不能開悟,定都得不到,只好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確實如此,我說的也是老實話,也說真話。一定要幫助他們建立信心。

  所以你們諸位同修在此地依靠印老法師,絕對正確的。我給你們介紹,我講經四十年,我是一出家剃頭就講經,就教佛學院講經。我沒有念過佛學院,我教了不少佛學院,我相信我還有一點眼光,還能看得出這些大德們,真正大德我還能看得出一點。我給你們介紹決定不錯,好好的學習,一門深入。真正要想成就,實在講,無論修學哪個法門,就是一門深入,最可貴的。學禪就一門向禪,學淨一門向淨,學密就一門向密,不要摻雜,禪淨雙修,禪淨密三修,就好像這個門一樣,一個門你才能進來,三個門我都想同時進來,你怎麼進得來?你永遠在門外。

  理論上絕對是正確的。實在講,就依禪、淨、密來說,一而三,三而一。禪裡面決定有淨有密,淨裡面決定有禪有密。特別是《無量壽經》,《無量壽經》上顯示的,你去一展開,你看看前面菩薩的表法就能看出來。經序裡面,菩薩裡面,第一個寫的是普賢菩薩,第二個寫的是文殊菩薩,第三個寫的是彌勒菩薩。普賢菩薩代表的是密淨不二。他怎麼代表密淨?普賢在《華嚴經》上是淨土宗的初祖,《華嚴》到末後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淨宗初祖;密宗的初祖是誰?金剛薩埵,金剛手菩薩,這個人是什麼人?普賢菩薩的化身,所以密宗開山初祖也是普賢菩薩。文殊菩薩是代表禪淨不二。所以你仔細把《無量壽經》看了之後,真的是禪、教、密、淨、律統統融合在一起,一即是五,五即是一。不但淨宗是如此,任何一個法門都是這樣的。你說禪,禪裡頭一定有密,也有淨,也有律,也有教,統統是一樣的。分別執著是錯誤的,是我們自己的妄想顛倒,這一定要痛戒。他不能戒除是對於事實真相不了解,所以才有分別執著,才會有貢高我慢,這障礙到自己,有的時候還妨礙到別人。

  所以見同解是道場能不能成就,個人這一生修學能不能成功,關鍵在此地。為什麼天天講經,講經實在講,就是使我們的知見逐漸逐漸能接近,目的就是建立在見和同解。所以古時候一個道場,住上幾千人,二、三千人的大道場,在我們中國大陸,每個省分都有,為什麼不散?現在在台灣二、三個人的道場,人都留不住,住了二、三個月就跑掉了。當年天乙法師就來問我,他說我對於這些出家初學的人照顧非常周到,為什麼還是留不住?他來問我,我就告訴他,我說他會走,這是正常的現象。他說為什麼?那為什麼古時候沒有?我說古時候的道場天天上課,天天講經,現在的道場不講經、不上課。不講經,不上課,每個人都打妄想,每個人的想法都不相同,他怎麼會不跑?當然會跑。從前他天天講經,天天聽經,就是把他的想法、看法拉近,他就不想走了。所以說學校如果要不上課,那個學生怎麼會不打架?打得頭破血流。軍隊裡頭要不天天出操,三操兩講堂,會造反!出家人是個團體,團體裡面如果沒有理論的基礎,沒有守法的精神,不可能。所以他跑掉是正常的。

  所以從前的道場,那叫真正道場。你看經上所講的,二時講經。《仁王經》講得很清楚,二時是多少時間?現在的八個小時。那個二時是講印度,印度是晝三時,夜三時。我們現在中國稱現在是小時,因為我們中國自己用的時辰,一晝夜是十二個時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十二時辰,現在西洋人用的時辰比我們小一半,印度比我們大,所以印度一時是我們現在的四小時,二時講經八小時。這每一天聽八個鐘點的經,這是解,解了之後還要行,行,不管方式多少,歸納起來不外乎一個參禪,一個念佛。禪堂上坐八個鐘點,或者念佛堂念八個鐘點,聽八個鐘點經,一天二十四小時去掉十六小時,其他八個小時吃飯、洗澡、換衣服,我看大概時間都忙不過來,沒有時間胡思亂想,有一點時間趕快好好休息休息了。所以那個時候道場是學校,跑都跑不掉,他到這裡來是求學的,真有東西給他學。不像現在的道場,所以我們一定要懂得。

  現在雖然沒有這個環境,實在講,我們的福報不如古人;但是回頭想一想,現在科技發達,我們的福報又超過古人。怎麼說超過了古人?你要想聽經有隨身聽,你一天可以聽八個小時,沒有人障礙你,隨時隨處都可以聽;你要想念佛,一天也可以念八個小時,問題就是你自己用不用功!自己要用功,你的福報超過古人,自己不用功不如古人。科技發達帶給我們很大的幫助,問題就是你會不會用。這就是不僅僅是增長信心,實在上講是大家建立共識最好的一個方式,這是六和裡面的基礎。

  第二「戒和同修」。這個戒是講守法,四個人在一起共住,守六和敬,每個人都遵守,這就是一個僧團。十方諸佛護念,一切善神擁護,這就是正法的道場。每個人都自動守法,不但遵守佛的教誡,持戒,諸位要記住它的含義非常深廣,範圍很大,絕對不是講那幾條的戒條,戒條之外,經典裡面所有的教訓統統要遵守。像《無量壽經》,佛在第三十二章到三十七章裡面的教訓很多很多,我們都要認真去反省,認真去改進,這都是在持戒範圍之內。除這個之外,國家的憲法、法律,社會的道德、風俗習慣,全部都在其中。所以這是講的攝善法戒、饒益眾生戒,這都沒有條文的,入境隨俗,統統要遵守。

  所以持戒就是守法。僧團每個人都自動守法,僧團自然就和睦,自然就整齊,自然就有秩序。在佛門裡面每個寺院有它的常住公約,這些都是因時、因人、因事而制定的,也可以時時來修改的,不斷的改進才能建立一個完好的制度。發現有不方便的地方,或者發現有錯誤的地方,我們再開會把它改正過來。所以一個圓滿的制度,不是一個人憑空去想像來制定的。想像只能夠是一個草案,與事實決定不能完全相符。我在台北辦佛陀教育基金會,今年是第六年了,我們的制度到現在才算是像個樣子了。我們的章程、辦事細則,每半年修改一次。檢討一次,修改一次,修了十幾次,到現在看看像個樣子了。有想不出來的,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不曉得事情怎麼變化,所以一定要在事實裡面經過考驗,慢慢來修訂、來修改。

  寺院裡面的規約也是如此。如何便利常住共修?如何便利信徒們到我們這邊來共修?統統要有規矩,要有秩序,這樣子才能使人尊敬。大家要是尊敬這個道場,這個道場在這個地方才能真正產生弘法利生的效果。所以這是我們每位同修要共同努力的,決定不要以為我隨便一點無所謂,你隨便一點,你把道場形象破壞了,讓外面初學或者沒有學佛的看了起輕慢心,他就不會進來了;他不但不進來,他還在外面宣傳,那個地方不像樣子,不要去。他還勸別人不要來。我們自己造的罪業自己不知道。所以一定要守法,知道守法功德利益無有窮盡。不僅僅得利益,是利益一切眾生。所以一切修行真的是建立在昨天我跟諸位說的,孝心、敬心、慈心,建立在這三心基礎上。大乘佛法就是這三心的發揚光大。

  第三個「身同住」。同住是我們住在這一個道場。現代科技文明發達,眾生物質生活的享受提高了,道場裡面有許多的寮房,不但有寮房,而且每個寮房都還有套房。我們大家在這裡共同享福,在這裡共住,這修行試問能不能成就?我肯定的跟諸位同修說,決定不能成就。為什麼不能成就?大家在一起規矩很像樣子,進到房門,房門一關就不行,不像樣了,放逸、懈怠、懶惰了,什麼毛病都出來了。所以身和同住是怎麼住法?我們中國古代的那個叢林不是蓋不起寮房,那個寺院蓋得大,哪有不能蓋寮房的道理,為什麼還在睡通舖、睡廣單?通舖、廣單能成就人。晚上睡覺也規規矩矩的,為什麼?旁邊都有人看到,白天有人看到,晚上有人看到,不敢放逸,不敢隨便,他才能成就。一個人住一個房間就完了,白天像樣子,晚上不像樣子。

  你就曉得古人培養一個人、栽培一個人,用的心真是良苦。軍隊要不睡通舖會造反,為什麼?他有什麼祕密這個人跟那個人搞,那個人跟那個反,那問題來了。不但白天守規矩,睡覺也守規矩,白天是十目所示,十手所指,晚上也不例外,這樣才能成就。曉得這個道理的人現在不多了,從前都曉得。大陸上現在有不少寺廟恢復,也有寺廟裡頭建寮房。我在香港聽聖一法師跟我講,他們也是一個出家人一個房間。聖一在大陸,對於寺廟的恢復很有貢獻。他們曾經請教他,他極力反對,他說一定要住廣單。他回到香港來告訴我,我非常贊成,百分之百的贊成。身和同住是要這樣住法,一定要睡通舖,一定要睡廣單。

  「口和無諍」。一定要離一切分別執著,一定要不見世間過;不但不見人的過失,世間過失都不見。所以一個真正修道人最好是不要看電視,不要聽廣播,也不要看報紙。為什麼不要看?那些東西我不看都曉得,它裡頭內容我全都知道,遠離這個,我們的心才得清淨。念佛的時間都不夠了,哪有時間去閒扯這些東西?這些東西都是世間的戲論,說得不好聽的,都是一切染污。有一年,我們政府提倡文化復興運動。有一天,我在方東美先生家裡面,正好遇到教育部有幾個官員去看方老師,向方老師請教:政府提倡文化復興運動,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夠達到目的?方先生聽了他們的問題,沈默了有五分鐘,非常嚴肅,然後才說,有。他這一說有,教育部這幾位官員肅然恭敬在聽,聽他老人家指示。他說:第一個要把台灣所有報紙、雜誌一律停刊,第二個廣播、電視統統廢掉。這教育部官員搖搖頭,這個做不到,他說那就不要談復興文化了,那就不要談,這些東西天天在做破壞中國固有文化,你不把這些拿掉,你怎麼復興?

  所以我們今天思想的染污,精神的染污,心理的染污,這都是染污!你每天還要去染污嗎?染污的已經夠苦了,還要再加染污,不得了!這學佛學清淨心,這清淨心怎麼修法?沒法子修,這講真話。我們要很冷靜的去想一想,然後才知道我們把這個東西捨棄了好,捨棄了,心裡真正是清涼自在,為什麼?每天天下太平,世間無事。你接觸這東西,這個天下大亂,亂得不得了!你每天生活在緊張恐怖之中。天天來問我:今天天下沒事!我什麼也沒看到,也沒聽到,每天天下太平。所以接觸這些東西不是好事情。有時間為什麼每天不讀經?為什麼每天不去讀古書,跟古人交朋友?尚友古人!跟古人交朋友,跟諸佛菩薩交朋友,久而久之,不知不覺就變成聖人,變成賢人,變成佛菩薩,自己還不知道,這好!所以才能真正離開一切爭論。

  底下是「意和同悅」,就是我們常講的法喜充滿。學佛,實在講眼前所得到的好處就是法喜,如果法喜得不到,我們的修學一定有毛病,一定有錯誤,一定有偏差。如果修學的如理如法,必定得到法喜,得法喜就是真的離苦得樂;如果連這一點效果都得不到,我們的佛法就白學了。我們在佛法裡頭用了這麼多時間,用這麼多精神,那都叫浪費了。所以最低限度得法喜,得清淨心,得真實智慧。有真實智慧,你才能解決現在所有的問題,這是佛法教給我們的。

  第六個是「利和同均」。這一條非常重要。這六和當中,每一條都重要,講到最重要的六和裡頭兩條最重要:一個是見和同解,一個是利和同均。見解相同,大家有了共識,利和同均就是我們今天講的,社會財富的分配很接近,這個社會就會安定。凡是社會有動亂、不安定,決定是財富分配不均,高低懸殊太大,就會出問題。小從家庭,大到國家、到世界,如果我們想這個世界能夠得到永久的和平,那就是全世界每個國家民族財富的分配大致上相差不多,世界就會永久和平。所以富有的要幫助貧窮的,為什麼要幫助他?能夠得到社會的安定。社會安定,大家享福,不至於有動亂,不至於有戰爭。一個小家庭或者一個小公司,財富分配平均,你這個公司、家庭一定興旺,每個成員一定非常勤奮努力工作。為什麼?他得來的報酬是均等的,他才真正生歡喜,真正肯做!所以這是利同均。

  我在大陸上接觸不少共產黨的幹部,我告訴他們,這佛教是共產黨,三千年前就講利益同均。共產黨要學佛,不學佛不是共產黨,這是真的、是事實。所以一個道場所有一切供養歸常住,每個人生活所需,常住供給。真正做到了,哪一個不服,哪一個不歡喜,哪一個人會願意離開?我們自己要真正覺悟,要真正做到。家庭如此,你們做事情,公司行號也是如此,向這個目標努力去做,從我們自己本身做起。我在台灣佛陀教育基金會就是這個做法,一點一滴統統歸常住。我要用什麼東西,他們常住支給我。我在此地達拉斯這個道場,我在外面講經,你們所供養我的,如果你們供養我的支票,因為你支票上有地址、有名字,我繳到公家,他會寄收據給你們。你們供養我的現金,名字、地址都沒有。我這個人頭腦很簡單,不記人也不記名字,你供養我,第二次我想都想不起來了。我也記不得,我不願意記這個東西,我都不知道,換句話說,收據就沒辦法給你了,統統歸常住,點滴歸公。我們財務公開,我讓每個人都知道,大家心就服了!我不是特權階級,要從自己本身去做。

  佛教給我們這麼做,我就把它做到。我什麼都沒有,什麼都不缺乏。實在講,我在美國這麼多年,我自己沒有用錢的機會,我要什麼東西,你們知道都買來給我了,沒有用錢的機會!有一天,有幾個同修與我到舊金山中國城,到那個地方買中藥,買了九塊錢。我說你讓我在這裡開開洋葷,讓我用用錢,我沒有用過錢。去買了九塊錢的藥,他們都要替我付,沒有用錢的地方;到什麼地方去講經,人家飛機票統統準備好了,沒用錢的地方。所以錢點滴歸公。在台灣統統去印經,跟大家廣結善緣,因為我知道因果,「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我要不了道,我的錢都分配給你們,你們都印經,都得利,你們大家替我還,我不要還;我要成就了,那你們都有福報,我不成就,我不要還債,你們大家替我還債,我沒有用。這都要把它算得清清楚楚,所以我很自在很快樂。

  人家問我,我說我是這個世間最快樂的人。我要不快樂,我就不敢在此地勸你們學佛。學佛得到真正的自在快樂。也有人說,法師你出家了,我們在家不同!出家、在家一樣的,沒有兩樣。問題你肯不肯做?你相不相信佛所講的話?你真肯相信,真肯做,諸位要曉得,你的財用從哪裡來的,從布施得來的。財布施,果報得財富;法布施,果報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果報得健康長壽。你天天修這三種布施,布施得乾乾淨淨,你這三種福報是圓圓滿滿,一絲毫不欠缺,真的。

  現在台灣社會上流行的一句話「心想事成」,心一想事情就成了,不要操一點心。這兩年達拉斯想一個道場就想成了。我一點都不操心,錢財沒操心,建築沒操心,從開始建築動工一直到完成,我看都沒有看一眼,都在外面弘法,看都沒看一眼,一直到建成。破土我參加了一下,成功的時候我去開一下幕,就了事,這當中什麼都不知道。不過還好,他們每個星期用錄影帶去錄一下整個建築的過程,有一套錄影帶我還沒看。他們要給我看一下,我還沒看,這是很好的紀念。不操一點心,這多自在、多快樂!

  你說這個快樂自在從哪來的?不是我命裡頭有的。翁陽春居士在此地,他會算命。我是個短命又沒有福報,多少算命先生給我看相算命,我知道過不了四十五歲,我很相信。所以這一點福報長壽,都是這一生從佛法裡面修來的,也就是聽佛菩薩的話,相信經典,依教奉行,得到殊勝的果報。所以給你們講經,這不算講經,這講演。要依釋迦牟尼佛三轉法輪來說,我本身作證轉,本身就是證明。所以學佛真正的好處,真實的好處,我常講不老、不病、不死。世間什麼法門求不到,我們佛法能求到。只要真正百分之百的依從經典,依教修行,真的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這個有求必應就是心想事成。今天我在此地把五德、六和介紹給諸位,這是我們最基本的修學。五德是修內德,六和是與大眾共處,與你的家人共處,與你的同事共處,與你的親戚朋友共處,與社會群眾共處,都不能離開這個原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