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三皈五戒  (共一集)  2004/6/13  檔名:16-022-0001

  諸位善男子、善女人,今天我們在此地舉行三皈五戒傳授的儀式,儀式簡單而隆重。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形式是屬於表法的,不能沒有,但是實質更重要,就是我們要知道我們的皈依。皈是什麼意思?依是什麼意思?什麼叫皈依?這一定要搞清楚。皈依三寶,三寶是什麼?如果這些都搞不清楚那就是迷信,那這個皈依沒有一點功德,不但沒有功德,還有過失。怎麼說有過失?因為你把佛法的形象破壞了,這個過失就很大。

  首先我們說明什麼叫皈,皈是回歸,就是回頭,諺語常說的「回頭是岸」。依是依靠。我們在沒有入佛門之前,每個人所依靠的都是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都依這個東西。你看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誰做主?妄想分別執著做主,因此我們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在造業。就像《地藏經》上所說的,「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這個話一點都不錯。現在從這裡面回過頭來,從罪業回過頭來,我們依靠三寶。三寶是佛法僧,佛法僧裡面的內容很深、很廣,一般人聽到佛法僧只是形象,這是最淺最淺的。聽說佛就想到佛像,聽說法就想到經典,聽到僧就想到出家人,這是非常膚淺的形象。但是這個形象不能沒有,你真正懂得了,這個形象對你起很大的作用。為什麼?見到佛像要想到自性佛,這自性佛、自性法、自性僧,是我們真正皈依的處所。

  說佛法僧還是不太好懂,不太好理解。因此在一千四百年前唐朝時候,你看看禪宗六祖惠能大師他給我們開示皈依,他就不用佛法僧,我們在《壇經》上看到,他換了名詞,他叫覺正淨,他叫皈依覺、皈依正、皈依淨。覺正淨是佛法僧的意思,所以他不講名詞,講意思。名詞怕我們產生誤會,誤會就造成了迷信,他把裡面的意義講出來之後,我們就不會迷信了。所以他說佛,佛是什麼意思?佛是覺悟的意思,皈依佛就是皈依覺,我們一天到晚對人對事對物迷惑顛倒,這是錯誤的,從這個錯誤回過頭來,我們要依覺悟、要依智慧;換句話說,要依理智,不要感情用事,這是皈依佛。所以真正懂得,在日用平常當中、生活當中,你才真正回得了頭來,這才是真正佛弟子。

  法,法是正知正見,就是正確的思想、正確的見解,這是法。所以他講皈依正,好,正而不邪,這是皈依法。從邪知邪見,就是錯誤的想法、錯誤的看法回過頭來,依正確的想法、看法。正邪的標準、迷悟的標準都要依經典。那我們都是修淨土宗,都是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的標準就是《無量壽經》。所以《無量壽經》天天要讀誦,讀誦《無量壽經》就是親近阿彌陀佛,親近諸佛如來。讀經的時候恭恭敬敬讀,就是聽阿彌陀佛,本師釋迦牟尼佛,十方一切諸佛的教誨,恭恭敬敬去念,念久了你會開悟。

  皈依僧,僧的意思是清淨。清淨最重要是心地清淨,所謂是六根清淨、一塵不染。六根清淨的中心就是心,心清淨了六根當然清淨。怎麼會清淨?你只要離開執著、離開分別就清淨了;如果有分別、有執著你生煩惱,煩惱是染污,你就不清淨了。所以,一切妄想分別執著要放下,這個東西不是真的是假的,不值得放在心上,這叫三皈依。皈依佛覺而不迷,皈依法正而不邪,皈依僧淨而不染。你看我們學佛入門頭一天,世尊就把修學的總綱領、總的原則傳授給我們,這叫傳授三皈。

  三皈,這個三皈依的精義就在《無量壽經》的經題上,夏蓮居老居士會集這個本子,好!確確實實這個本子要度世尊末法九千年的眾生,末法九千年唯有依靠這個本子可以得度,我們要特別珍重,特別重視。你看它這個經題上,前面一段「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那是果報,後面這一段是講因,「清淨平等覺」。清淨是僧寶,六根清淨一塵不染;平等是法寶,平等是正知正見;覺是佛寶。你看看經題上三寶具足。

  由此可知,我們這三皈依歸到哪裡?歸到清淨平等覺,那這就三寶具足了。所以一切時、一切處要注意修清淨心,修平等心,修覺悟的心,這比什麼都重要。人生活在世間,從早到晚總不離開人事、物質環境,佛法裡面講境緣,境就是物質環境,緣是人事環境,你總離不開。物質環境裡面有順境、有逆境,人事環境裡面有善緣、有惡緣,時時刻刻你都遇到的。那佛教給我們要修清淨平等覺,那得用什麼方法修?順境善緣不生貪戀,我心就清淨了,沒有貪心,沒有留戀;逆境惡緣沒有瞋恚,清淨心。

  所以,清淨心你在哪裡修?平等心在哪裡修?覺悟心在哪裡修?就在日常生活,在你工作,在你處事待人接物,我們現在一般人講你禁得起、禁不起考驗;順境來的時候你貪不貪愛,逆境來時候你瞋不瞋恚。我們的功夫從哪裡看?順境確實那個貪愛減少了,一年比一年淡薄,功夫得力,有進步了;逆境來的時候,那個心裡面難過、瞋恚、報復的念頭也減少了,減少到沒有,你就成功了,你的修行功夫是在這個地方。修行不是我一天念多少經,拜多少佛,與那個不相干。你看我們最近講的《無量壽經》正好講到,現在講到「三輩往生」,這很重要,「三輩往生」就是教我們往生的方法,往生要具備哪些條件、哪些方法。你看經上講的「臨終一念十念都能往生」。由此可知,不在念佛多少,在念佛功夫有沒有力。

  什麼叫有力?有力的時候,你在順境不生貪戀,在逆境裡面不生煩惱,功夫有力了。還會起心動念,還有分別執著,用念佛的方法把它壓下去。譬如在順境裡面起了貪心了,「阿彌陀佛」,把貪心壓下去,這叫功夫。逆境惡緣來的時候,心裡頭有不平了,「南無阿彌陀佛」,把那個不平、把那個瞋恨壓下去,這叫會念佛,這叫真念佛。一定要念到恢復到心地清淨平等覺。要知道清淨平等覺,是我們自己的真心,是我們自己的本性。你看六祖在《壇經》裡面講的「本來無一物」,那無一物是什麼?順境沒有貪愛、沒有貪戀,逆境沒有瞋恚,沒有,什麼都沒有,那是我們的真心,是我們的本性。我們現在迷失了真心本性,所以這才要修行。

  修行,八萬四千法門念佛法門是第一,無比殊勝,又簡單、又容易、又穩當,只要你時時刻刻提得起。我剛剛進門來遇到兩位同學都說是家親眷屬有嚴重的業障病。真誠心念佛,什麼業障都能消,冤家債主找到身上,真誠心念佛可以化解。乾隆年間,灌頂法師那個時代國家強盛,高僧大德輩出,人才濟濟,灌頂大師是其中之一。你看他在《觀經直指》,就是註解裡面給我們講,這個世間罪業深重,深重到八萬四千法門都失了效用、都不能救了,這時候怎麼辦?還有念阿彌陀佛可以救。

  這就說到阿彌陀佛什麼樣的業障,什麼樣的災難,統統都能救,問題就是你會不會念?你懂不懂得?你要能懂得這句佛號真正的意思,那你不能不透徹了解《無量壽經》,你要透徹了解《無量壽經》,那還要得力於《華嚴》;《華嚴經》是《無量壽經》的註解,《無量壽經》是四十八願的註解,四十八願是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名號的註解,名號功德不可思議。所以一定要認真,一定要念得得力,得力就是把自己的清淨平等覺念出來了,自性三寶恢復了,那才叫真正的皈依三寶,這個道理不能不懂。

  《金剛經》上,你看教菩薩修六波羅蜜,特別強調兩個,一個布施,一個忍辱;布施能修功德,忍辱能保持。你不能忍了,你遇到挫折了,一發脾氣,經上常講「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火燒功德林,功德林就沒有了,忍辱比什麼都重要。所以《金剛經》上,世尊對於布施跟忍辱是特別強調,講得很多,這我們不能不知道。什麼都能忍,忍真的是對凡夫講的,因為你有煩惱,你才要忍;等到你真正覺正淨現前了,就不要忍了,為什麼?沒有了,全都化解了。那個時候才真正得大自在,這忍辱功夫成就,忍辱功夫得力了。

  皈依三寶之後,總得要記住,我從今以後向佛學習,佛是怎樣存心,我要學佛的存心;佛是怎樣發願,我要學佛的發願;佛是怎樣生活,我要學佛的生活;佛是怎樣待人接物,幫助一切眾生,統統要學,那叫學佛。學佛不是每天念經、拜佛、燒香,不是這個,是要把釋迦牟尼佛一生所作所為,他的思想、行誼我們都明瞭,我們都認真向他學習,這是真學佛,真得受用。你要能夠入這個境界,法喜充滿,經上常講「常生歡喜心」。人生歡喜心你就不會生病、不會衰老,你不會懈怠、不會懶散,你的精神能振奮,你會過得幸福美滿,前途充滿了金色光明,這是佛法對於我們真正學習的人,無比殊勝的功德利益。我們今天皈依之後,一定要能夠落實,要能把自己帶上究竟美滿,要向這個目標上邁進,福慧雙修。

  學佛總要記住,「學為人師,行為世範」。這兩句話就是世尊一生在世為我們表演的,他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可以做九法界一切眾生的好榜樣;不能給社會大眾做好樣子的,這個念頭不能起,這個心不可以生。生心起念都要為眾生做好樣子,言語造作亦復如是。我們能這樣做,能這樣行,這是真正皈依。

  把三皈依落實到生活上就是五戒,不殺生,不偷盜,在家同修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這五條戒一定要遵守。不殺生,不給一切眾生做冤家,過去殺害眾生,無知!我們生懺悔心,來給過去這些冤親債主,超度他們;把自己所修學的功德迴向超度他們,希望這個怨結能化解,不要冤冤相報,這個很重要。從今之後,不但不能殺害眾生,眾生因我而生煩惱我就錯了。所以他不喜歡我,怎麼辦?聖人教給我們,我們看到他迴避,我們讓開,不要叫他看到我就生煩惱,這些都是好樣子。他什麼時候對我沒有煩惱,歡喜了,那我就接近他;他不喜歡我我就離開,時時刻刻祝福他,時時刻刻將修行功德迴向給他。

  人,凡夫!凡夫煩惱做主宰,煩惱是不穩定的,今天討厭你,過幾天他又喜歡你;今天喜歡你,過幾天又討厭你,情緒變化無常。所以,你要曉得統統不是真的,歡喜也不是真的,討厭也不是真的,為什麼?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都不要認真,我們的心就平了,就心平氣和,心清淨能生智慧。《金剛經》上常說,「信心清淨,則生實相」。智慧才能解決問題,智慧才能夠斷煩惱,智慧才能幫助我們靈性提升,才能幫助我們永脫輪迴,離苦得樂。所以,我們在這一生要求的是智慧,不要求煩惱天天增長,要求智慧天天增長;煩惱天天減少,智慧天天增長,這就對了。

  所以只要能不殺生,不殺生是培養自己的愛心。愛一切眾生,你怎麼會害眾生?那個害眾生的念頭自然會不生。偷盜這也是我們常常犯的,偷盜說到嚴格地方,就是喜歡佔別人便宜,喜歡佔別人便宜這個念頭是盜心,不可以有;要時時刻刻有幫助別人的念頭,捨己為人,決定沒有佔人家便宜的念頭,更不會佔有別人的財物,不會有這種行為。

  不邪淫、不妄語,不妄語這是很難做的。妄語就是說假話,說話不誠實,這一條最容易犯。這個過失非常嚴重,看你的妄語影響範圍多大,影響時間多長,從這個地方結罪。如果影響的人很多,影響的時間很長,那這個罪過就很重,一定是在拔舌地獄,這個要謹慎。所以《無量壽經》教導我們修行的總綱領、總原則,它把這一條擺在第一,這我們就要注意了。你看通常講身語意,講這三業,但是《無量壽經》上是口業、身業、意業。「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善護身業,不失律儀;善護意業,清淨無染」,它把口業放在第一,這是特別值得我們警惕的。

  不飲酒,酒是遮戒,它本身沒有過失。剛才有位同修問我,他身體不好,可不可以喝點藥酒來調自己身上的病?可以,酒的開緣最多,這個不犯戒,這叫開戒,佛經裡面叫開戒;你的醫生診斷需要用這個做藥。在一般年歲大的人身體不好,血液循環不好,都可以喝一點酒。那酒是什麼?幫助他血液循環。佛經上講七十歲以上,可以開緣,你每天吃飯喝一杯酒,幫助血液循環。佛很慈悲,佛法通情達理,不是很呆板的,所以應當要用的時候都可以用。譬如在一般宴會當中,大家在請客宴會當中,我們學佛的人可不可以喝酒?可以,但是怎麼樣?一杯。一杯絕對不會醉,你不能喝兩杯,你喝兩杯你就破戒了。一小杯,行,陪大家,歡歡喜喜,這要懂得,要懂這個道理。酒為什麼佛禁止?怕酒醉亂性,造殺盜淫妄,是這個用意,酒本身沒有過失。所以你要真正懂得,佛制定戒律真正的意義在什麼地方,凡是藥用都有開緣,這我們一定要曉得。

  現在三皈傳授跟五戒,我們都有光碟,都講得很詳細,過去我很詳細的講過幾次。這些光碟還有印成的小冊子,諸位都可以帶回去多看、多聽,一定要懂得皈依真正的意思,持戒真正的利益,我們就會認真去做了,也懂得怎麼做了。佛家的戒律活活潑潑,沒有一條是死的,活活潑潑,會帶給你真正幸福美滿的生活。所以這個我就不多說了,我今天說這一點是特別強調、提醒同學們,實際上這個統統在光碟裡頭都有詳細說明。

  現在我們做儀式,儀式簡單而隆重,皈依,你看那是皈依三寶,不是皈依淨空法師,這要注意到的。所以以後人家說你皈依哪個人?這是錯誤的,我皈依三寶。說哪個人給你做證明的?傳授的?這淨空法師。所以我們皈依證上三皈證明阿闍黎,我給大家做證明,不是皈依淨空法師。皈依淨空法師就錯了,那就不是皈依三寶了,那問題很嚴重,所以我們是皈依三寶,三寶弟子。好,現在我們做這個儀式,今天有沒有五戒的,有,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