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三皈授受  (共一集)  2000/8/27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16-017-0001

  諸位善男子、善女人:

  今天在新加坡佛教居士林求受三皈依,因緣無比的殊勝!求受三皈是正式入佛門第一個儀式,它的意義就是:我們真正發心,從今天起做佛的真實弟子,向佛學習。三皈的大意,我們過去講過幾次,有錄像帶現在已做成VCD,另外還有一本小冊子,是從錄像帶裡面寫出來的《三皈傳授》,大家務必要多看幾遍,真正明瞭三皈的意義。我們到底從哪裡皈?我們依靠什麼?搞清楚、搞明白了,這才是三皈傳授你真正得到;如果不清楚、不明白,僅僅受這個儀式,這是不切實際的。我們自己以為皈依三寶,諸佛菩薩不承認,務必要諸佛菩薩都承認你是三寶弟子,龍天護法才會擁護你,也常常幫助你、照顧你。這一點非常重要。

  今天在這裡,我對於三皈依做一點補充說明。佛法在現代的世界,承傳依照中國歷史記載來說,已經三千多年了。這麼長的時間,輾轉相傳免不了有錯誤,這是很自然的現象,不足以為奇;愈傳愈訛,就是訛錯,愈傳愈錯,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在今天社會裡面,佛法至少有五種不同的形態在社會上,我們必須要認識清楚。

  第一種是宗教。大家都把佛法看成宗教,在新加坡佛教是九個宗教裡面的一種,我們不能不承認。佛法不是宗教,但是現在變成宗教,無可否認它變成宗教了。變成宗教就變質了,不是真正的佛法。變成宗教有什麼不好?宗教是迷信的,宗教是感情的,我們要認識清楚。所以哲學家就講,宗教是迷信的根源。佛教不是宗教。

  第二種佛教變成哲學。許多大學裡面哲學系,開有佛經課程。我早年學佛就是從這個機會認識佛法;佛法也不是哲學。歐陽竟無大師講得好,「哲學是鬥爭的根源,宗教是迷信的根源,佛法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學。」可是今天社會上,確實有宗教的佛教、有哲學的佛教。

  第三類:很不幸的,佛法變成邪教,欺騙善良的信徒,現在在社會上時有所聞。有很多同修回過頭來之後,告訴我他們吃了虧,受人的欺騙,有的損失很慘重。最嚴重的損失是精神分裂,我們現在一般人講得神經病,最後送到神精病院,這是最悽慘的一種。變成邪教,我們學佛不能不辨別清楚。

  第四種是作秀的佛教。這都是最近二、三十年所出現的。表演的,這個還好,不會給我們帶來嚴重的傷害,充其量破一點財而已; 不會給我們帶來嚴重的傷害。

  講到最後一種是真正的佛教。佛教是教育,是釋迦牟尼佛對於一切眾生真實智慧至善圓滿的教育,我們要把它認清楚。正法的道場就是教學的場所,在唐宋以前,寺院庵堂是佛教學校的名稱,這種場所通常每天講經八個小時。修持方法很多,所謂的法門很多,不外乎兩大類:一類是屬於參禪,一類是屬於念佛。所以道場它有講堂、它有念佛堂、它有禪堂。一般狀況之下,每天上課八小時聽講經,再加上參禪八小時,或者是念佛八小時,每天的功課 十六個小時。剩下來的時間不多,睡眠、吃飯、洗澡,做你一些工作,都很緊張。一天有十六個小時在學習,你的妄想雜念沒有功夫去照顧。所以道場住上三年五載,心地自然就清淨。心地清淨就是煩惱輕、智慧長,你得到佛法真實的受用。出家人道業養成之後,從事於弘法利生的工作;在家人經過這樣的薰陶以後,你智慧增長、身體健康,可以從事於你的事業,把你的事業做得更好。佛教教育有真實的功德利益。

  宋以後佛教還能維持教學的狀況,但是盛況不如隋唐時代,也就是說上課的時間逐漸減少,減到六個小時、四個小時;清朝之後,大概已經減少到兩個小時。像我們現在居士林這個道場,每天晚上講經兩個小時,衰了!佛法為什麼會衰了?課程減少了。為什麼減少?講經的人減少了。像一個學校一樣,老師少,老師少了,少數人要是維持每個星期八個小時講經,體力實在沒法應付。如果這個道場講經的法師,能夠有二十個人以上,每天八小時講經可以維持,就沒有問題了。到這裡來上課的、來學習的,學了之後回去知道怎麼過日子、怎麼生活、怎麼工作,怎麼處事待人接物,我們到這裡來學這東西的。

  居士林這個道場,從三年前開辦弘法人才培訓班,講經的法師逐漸逐漸多了,現在我們這個道場能夠講經說法的法師,有十幾位了。所以每天兩個小時的講經可以維持,希望我們還能夠增加,至少要增加到每天有四個小時講經說法,才像一個道場,這個道場是興旺的氣象。今年下半年,非常難得,中國跟我們合辦培訓班,開學的日期現在還沒有確定,原定是十月中旬,現在可能會延後一點,因為他們要選拔學生送過來。我們預料當中,這一屆同學可能會到六十個人,如果有六十個講經說法的法師,我們這個道場可以做到每天八小時講經。盛唐以後佛教的概況,我們在新加坡,這是怎麼想都想不到的,能在新加坡呈現。這個地方是福地,這個地方的人有福,這個地方人的緣分非常之深。必得諸佛護念,龍天善神保佑。

  求道不能怕辛苦,不能怕艱難,中國古大德諺語常講:「不如意事常八九」,一個道場要是一絲毫缺陷都沒有,釋迦牟尼佛也做不到。世尊五戒裡面頭一條,「不妄語」,釋迦牟尼佛哪裡會打妄語?他老人家所說的話全是事實真相,說得不過分,也不會隱瞞。世尊當年在世,僧團裡面缺點很多,他的學生裡面有六群比丘常常鬧事,甚至於傷害到世尊的教學,引起信眾退心,比比皆是。我們曉得佛是再來人,早已經成佛,三千年前到我們這個世間來示現,《梵網經》上說:他這一次示現是第八千次,告訴我們,這個世間決定沒有一個圓滿的道場。諸佛菩薩主持的道場都有缺陷,我們凡夫怎麼能夠做得圓滿?這就是說明,諸位是為求道而來,看看這個道場有沒有道,有沒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以這個為我們考量的第一要件。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這個地方就是好地方,其他的缺陷我們要包容、我們要忍耐,要修忍辱波羅蜜。

  我早年初學佛的時候,在台中親近李炳南老居士,李老居士當時在台中有兩個道場,一個是「台中蓮社」,一個是「慈光圖書館」。我在「慈光圖書館」服務,兩個道場規模都比較小,沒有居士林這麼大,裡面民眾多,也很複雜,良莠不齊,龍蛇混雜。我們要知道,我到台中去為的是什麼?為的是跟李炳南老居士學法。我只要能達到這個目的,人事環境、物質環境再差,再叫我為難,我都能忍受。為什麼?那不是我的目的,我的目的是來學佛法的,所以我能在台中住十年。別人找麻煩常常有,我都能忍耐,處處低頭;我東西沒有學會,我絕不離開台中,你們不管用什麼方法想把我趕出台中,我低頭;你罵我,我不吭氣,聽著;你打我,我躺下來給你打,我就是不走,我才能把東西學到。我學到手之後離開, 你再請我去,我都不去;我沒有學到我不會離開。

  同樣一個道理,今天佛教居士林,這個道場比台中兩個道場合起來都大,諸位到台中看看就曉得了。這個地方的信眾比那個地方更多,活動的人多,這個道場諸位曉得,每天平均一千多人在這個地方活動,場地太小了。尤其是從國外各個地方來的同修,到這個地方來免不了人地生疏,這個地方有些人看你不順眼,常常有。物質環境條件不夠,在居住的環境、活動的空間、飲食各個方面,都要受到很多的委屈,接待不周,這個要大家體諒。我想你到這個地方來,你不是觀光旅遊,你不是來求物質享受的,你是到這裡來求佛法的。我們的目的純正,我到這裡來求佛法的,我到這個地方來學念佛的,念佛堂裡面學念佛,講堂裡面學佛法。

  將來我們同學多了,我會把修學的時間加長,讓它有一個制度化,每天一定有兩個小時研究討論會。你們從外地來的,你們在修學當中遇到的困難問題,到這個地方提出來,跟大家研究討論。在這個培訓班的學生,也是教學相長,古人所謂「事半功倍」,不能夠接觸群眾、不能夠聽群眾的疑問,就不能長智慧,你的後得智到哪裡去圓滿?在《華嚴經》上,我們看到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為什麼去參學?參學就是多聽、多看、多問,成就自己真實圓滿的智慧。

  人與人之間緣分很重要,有些人從海外初次到這個地方來,新加坡幾個有緣的人對你很親切,招待很好,是過去生中結的善緣;也有少數到這個地方來,人家看你不順眼,常常不理睬你,對你很冷淡,是過去生中沒有跟他結好緣。如果能這樣一想,心開意解。無論在這個地方時間長短,時間長短不是居士林有權來決定的,這個權是新加坡移民局,你們進關之後,他給你多少天,大概一般都是有兩個星期到一個月,我聽說長的還可能給三個月,那就看你跟海關的關員有沒有緣分。你跟他有緣分,他看你很歡喜,他就給你三個月;他看你不歡喜的時候,可能給你一個星期、兩個星期,兩個星期最多數。所以佛法講緣分,緣分過去今生都要修。

  我們對於諸位同修遠道到這裡來,我會考量到怎樣把課程時間加多,我們的活動方式也可以來做一個調整。我想明年我們會進入一個真正新的千禧年,我們的佛教也有嶄新的形式做出來,幫助同學們來參學。這是我今天在此地做一點補充的說明。

  下面我就不多說了,我把這個皈依詞裡面幾句話,簡單跟諸位介紹一下。這個三皈的誓詞,是弘一大師從戒經裡面節錄出來的。他說這是世尊當年在世,傳授皈依所用的,他勸導我們受三皈應當要採納。所以,我從出家之後,有同修來求受三皈,我都採取這個誓詞,這個誓詞簡單隆重。皈依三寶的意思非常明顯,他不是皈依哪一個人,是作三寶弟子,不是作某一個人的弟子,跟一般皈依儀式有一點不相同。

  第一句話說:「阿闍黎存念」,我們請一個人來給我們做證明,傳授三皈給我們,這個人我們稱他作老師,中國人叫老師,印度人叫阿闍黎,阿闍黎的意思就是老師。老師存念,存念就是你心裡頭念著給我做證明,就這個意思。

  「我弟子妙音」。妙音是法名,我們的法名用共同一個,不是每一個人都起法名。每一個人都起法名也可以,太麻煩,人數太多了。像去年我在吉隆坡,跟那一邊同修舉行了一次三皈,參加皈依的四千多人,起法名來不及,太多了。用這個「妙音」,是往年我到北京去拜訪黃念祖老居士,黃老居士他那一邊有一些學生,也請我傳授三皈,差不多有三十多個人,黃老居士說,你這個法名是個別取?還是共同用一個?我跟他講,個別太麻煩了,共同用一個吧!這個法名是從哪裡來的?從《無量壽經》上來的,我們現在都依《無量壽經》。所以《無量壽經》這個法名是釋迦牟尼佛為我們授記,這個好,佛授記。佛說娑婆世界,講我們這個世界,念佛往生的人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後,在那個地方親近阿彌陀佛,一生就成佛,不要等第二生,這個法門叫當生成就的法門。成佛之後到他方世界,所以人不能不跟眾生結緣,廣結法緣到他方世界度有緣的眾生,示現成佛度眾生,名號都叫做妙音如來。我們這一批人將來成佛,佛的名號都叫妙音如來,我們在經上讀到。所以我們現在統統是妙音居士,將來諸位都是妙音如來,因果相應。所以這個名號非常之好,這個法名是釋迦牟尼佛給我們的,因果都相應,我們統統用這個名字。果上同名,因上也同名。

  「妙音」是什麼?就是「南無阿彌陀佛」,這個音是妙音。我們是這個音聲成佛的,將來還是用這個音聲去度化一切眾生。這個音是妙音,確確實實無與倫比。

  「始從今日」,我們從今天開始,「乃至命存」,就是我們一生當中,只要我生命還存在,我一定是「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是回歸,我們從前遠離佛陀,現在我回過來,我要依靠佛陀。「佛陀」的意思是什麼?佛陀的意思是覺悟。唐朝的時候,禪宗六祖惠能大師傳授三皈,他不用「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他用的是「皈依覺、皈依正、皈依淨」。從意思上來說,我們更容易明瞭不至於迷惑。佛是覺悟的意思,這個意思我們就明白了,我們要從迷惑顛倒回過頭來依覺悟,覺而不迷,那你就真的皈依佛了。

  「兩足中尊」,兩足不是兩條腿,兩條腿中尊,就大錯特錯了。「足」是圓滿,兩種圓滿,這兩種是福德、智慧;福德圓滿,智慧圓滿。世出世間的福慧到佛才最圓滿,這是我們希求的。我們也求智慧跟福報圓滿,皈依佛就能夠得福慧兩種圓滿。皈依佛之後,我們的福慧不圓滿,那你就錯了,你一定要去反省,皈依決定有了偏差。沒有依照佛陀的教誨,一定還依照自己的煩惱習氣生活,你才不圓滿,你要依照佛陀教誨,你決定得福慧圓滿。

  第二:皈依法,「皈依達摩」,達摩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就是佛法。皈依法「離欲中尊」,欲可以說古今中外的聖賢人都是講求離欲,欲是欲望,欲望要愈少愈好。欲望障礙我們的智慧,損壞我們的福德。中國聖人孔子、孟子講寡欲,老子、莊子不但寡欲,他們還倡導絕欲,這是中國的聖人;外國的聖人對於物質生活的需求,也是適可而止。我們看看其他宗教創始的這些聖人,幾乎每一個人都過著很簡單的生活,他們對於物質的需求,確確實實是放下了,逐漸遠離了。在佛法教學當中,世出世間聖賢這種寡欲,佛在他們當中稱為最尊貴的,這是他們不能跟釋迦牟尼佛為比的。

  我們看到釋迦牟尼佛真的做出樣子給我們看,世尊當年在世,他是王子出身,他捨棄王位,捨棄妻子,捨棄富貴,那真的叫「離欲」。他過什麼生活?托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他過這樣的生活,所以人家稱他「離欲中尊」,身心清淨,自在無為。不僅是遠離煩惱習氣,煩惱習氣斷盡了,圓滿智慧現前。他的工作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幫助一切眾生斷惡修善,幫助一切眾生轉凡成聖。值得我們尊敬,值得我們效法。他做樣子給我們看,不是單單口說,教我們做,他自己不做。他真做出來了,我們焉能不相信?所以學佛一定要離欲,學佛一定要修福,唯有離欲的人才真正會修福。修福是幫助別人、幫助社會、幫助一切眾生,自己過得刻苦,希望別人得到快樂,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

  末後一條:「皈依僧伽,諸眾中尊。」,僧伽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佛教團體。我們今天居士林是個佛教團體,不論是在家的佛教團體、出家的佛教團體,都叫做僧伽,這個團體是世間所有團體裡面最尊貴的。這個諸位想想就能體會到了,這個團體天天講道,天天勸人為善,這個團體大家在一起能和睦相處、平等對待。佛給我們制定的六條戒律,叫「六和敬」,我們每一個人都奉行這六條戒律,所以大家生活在一起非常快樂。居士林這個道場,很多人來看到很佩服,佩服的一點就是,你們這邊一千多人在這裡生活,沒有聽說吵架的,沒有聽說打架的,這個很難得!聽說在其他團體裡面,看到有人相罵、相打的這個有,居士林這個團體沒發生過。我們要認真努力修六和敬,這是「諸眾中尊」。「諸眾」就是所有的團體當中這個團體是最尊貴的,最值得人尊敬的;「尊」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尊敬,值得人尊敬。

  三皈的誓詞就這幾句,這幾句我們不只是跟著念念,跟著念念沒有用,你得不到三皈,我們要從內心裡頭發願,我真的要學習。所以好的僧團、正法的僧團、如法的僧團要多親近,到這裡來幹什麼?不是來燒香拜佛求保佑,這個觀念是迷信;到這個地方來是學明瞭宇宙人生的道理,懂得做人做事生活的方法,希望我們的生活過得更美滿、更充實、更有意義、更有價值。我們到這來是學這些東西的,決定不是搞迷信。我補充的話就說到此地。

  現在跟諸位做個儀式,我們人多集體來做,儀式簡單隆重,拜佛我們就省略,我們向佛像問訊就可以了。做儀式,我要站在旁邊跟大家做證明,我坐在這個地方,大家會誤會,皈依淨空法師,這就錯了。三皈依證裡面,這個地方是三皈證明阿闍黎,是給諸位證明的,佛菩薩給你們作見證。我們先向佛像行三問訊禮。在沒有宣誓之前,我跟諸位說幾句,許多同修如果沒有一個形像的依止,總覺得自己的皈依沒有依靠,所以一定要找一個形像。

  我們「皈依佛」,我們就皈依「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我們的本師。為什麼不皈依釋迦牟尼佛,皈依阿彌陀佛?這是釋迦牟尼佛教我們皈依阿彌陀佛,我們皈依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就歡喜了。他教我們皈依的,一定有好處,絕對有好處,我們是依阿彌陀佛為老師。「皈依法」,我們依「淨土五經一論」,為我們修學的依靠,是我們這一生當中主修的課程,是淨土的五經一論。這五經一論總共六種,如果你沒有能力修學,選一種就可以,一種、兩種都可以,你的一生決定有成就。「皈依僧寶」,我們皈依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這兩位菩薩僧。觀音菩薩教我們慈悲,大勢至菩薩教我們智慧,慈悲要有智慧,不可以感情用事。所以我們以這個為僧寶的代表。這樣的皈依,你就踏實了。

  好,現在跟著我念誓詞,誓詞要念三遍:「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向佛像一問訊。禮成。三皈的同修坐下來,三皈依的同修坐下,受五戒的還是站著。

  受五戒法誓詞也跟著我念:「阿闍黎存念,如諸聖阿羅漢,乃至命存,不殺生,不偷盜,不欲邪行,不虛誑語,不飲諸酒;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不殺生、不偷盜、不欲邪行、不虛誑語、不飲諸酒,亦如是。此即是我五支學處,是諸聖阿羅漢之所學處,我當隨學隨作隨持。」向佛像一問訊。「願阿闍黎證知,我是優婆塞(夷),皈依三寶,受五學處。」向佛像三問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