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八大人覺經  (第七集)  2002/11/4  日本知恩院和順會館  檔名:15-015-0007

  諸位同學,請看本經最後一段,在這個本子第六十八頁,倒數第三行:

  【如此八事。乃是諸佛菩薩大人之所覺悟。】

  這句話非常重要。上面世尊所說的這八樁事情,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法身菩薩們他們所覺悟的。我們雖然是凡夫,有緣接觸到、聽到、看到,應當向佛菩薩學習,也要有這樣的覺悟。想想前面佛給我們講的八樁事情,第一條是為我們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肯定凡夫「心是惡源,形為罪藪」。換句話說,就像「懺悔偈」裡所講的,六道凡夫「往昔所造諸惡業」,古大德說:如果這個罪業要是有形相的話,形相再小,像微塵一樣,過去生生世世所造的罪業,盡虛空都容納不下。這個話是真的,決定不為過。罪從哪裡生的?從心生,這個心就是妄想、念頭,從這裡生的;我們這個身體是造作罪業的工具,「形為罪藪」。我們一定要了解,這就是六道輪迴、生死不斷的第一個因素。妄念從哪裡生的?從欲望裡面生的,從多求裡面生的。所以第二條跟第三條,佛教給我們「少欲無為,身心自在」,這就是過諸佛菩薩的生活。「多求」確確實實是增長罪業,所以佛教我們要知足、要安貧、要樂道、要懂得求智慧。

  說到這個地方,使我想到我從前親近李老師,李老師一生過最低水平的生活,他的學生幾十萬人,學生有沒有照顧他?學生照顧得非常周到,但是他並不接受,依舊過他清苦的生活。這裡面有很深的道理,他做榜樣、做示範給後學的人看,我看出他的門道,所以我向他學習,我學了八個月,我才向他報告。先從生活上下手,一天吃一餐。他問我:「你八個月了,感覺身體跟從前有沒有什麼差別?」「我覺得沒有差別,很正常。」他把桌子一拍:「永遠這樣下去!一生不求人,人到無求品自高。」真正生活的營養是什麼?各人不一樣,營養是能量的補充。每一個人身體不相同,就像現在你們看到路上的汽車,有省油的、有耗油的,不相同。耗油的,你補充的能量少了,它就開不動;省油的,一點點能量,它就能用很久,我們要懂這個道理。

  能量的消耗,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消耗在妄想上,妄念多的人、欲望多的人、貪求多的人,他必須要大能量去補充。心地清淨、沒有欲望、沒有所求,心是清淨的,他消耗的能量很少,所以一點點的飲食,他就能維繫,就很正常,他活得很幸福、很快樂,這是一般人不能理解的。勞心、勞力消耗能量非常有限;「妄想」可不得了,從早到晚,晝夜不間斷,尤其是自私自利、損人利己,這種念頭消耗的能量最大。懂得這個道理,佛在經上教導我們「知足、安貧、樂道」,你才真正能體會得、你才真正能嚮往、真正想學著去做,對自己帶來大利益。

  經上第四條教導我們「懈怠墜落」,這是一句非常嚴重的警告。佛勸導我們要精進、要斷煩惱、要伏魔障,伏魔障就是決定不受外面五欲六塵的誘惑,勸導我們要廣學多聞、要成就智慧辯才、要發心教化眾生,行菩薩道。第六條教導我們「貧苦多怨」,我們肯定佛說這句話的意思著重在倫理道德、戒定智慧。「貧苦」並不指物質上的受用,而是著重在精神上的覺悟,不覺悟是真正的貧苦。所以佛陀為我們所示現的,我們能夠體會得到。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三衣一缽、樹下一宿、日中一食,他過的物質生活比孔老夫子的學生顏回還要貧苦,顏回貧苦還有一間茅草屋,釋迦牟尼佛連個茅篷都沒有,樹下一宿。由此可知,佛所講的「貧苦多怨」不是指物質生活,而是指精神生活。物質生活再苦,精神生活樂,物質也就不以為苦。世間人以為苦,那是以世間人自己的標準,他不是覺悟人的標準,覺悟人的標準跟我們的標準不一樣,覺悟人的標準是「少欲無為,身心自在」,這裡頭有真樂。他看到我們世間人有房屋、有田宅、有妻子兒女,他認為這叫家累,這是累贅,這個苦!而我們世間人在苦裡面,不知道這個是苦。

  我昨天從外面看到有一張醒世圖,那個醒世圖非常有意味。這幅畫是在台南開元寺客堂裡面,我早年到那邊去參觀,在客堂裡面看到這張畫,我用相機把它照下來,這是照下來的照片放大影印的,原本的這張畫在開元寺。說這樁事情大概也有三十多年,三十多年我照的這張照片,很值得人去體會、去覺悟。佛菩薩眼睛裡看這個情形,這是苦,這不是樂。所以佛教人「志願出家」、「不染世樂」,世樂是苦之根源。世間哪有樂?佛講樂是壞苦,因為它不能永恆的存在,到樂產生變化的時候,你的苦就來了。所以佛講「世間苦」,有苦苦、有壞苦、有行苦,三界統苦,哪有樂!為什麼會有苦?你貧乏,你貧於道德、貧於戒定、貧於智慧,所以你才會有苦。

  佛教導我們「當行布施」,財布施,財用不缺乏。釋迦牟尼佛給我們示現的,他一無所有,他每天衣食所需不缺乏。為什麼不缺乏?他天天在修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釋迦牟尼佛一分錢都沒有,修什麼財布施?修內財布施。內財是這個身體,「身體」為一切眾生做好樣子,這是布施;「口」為一切眾生說法,這是布施;「念」,念念當中想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他身語意三業都在布施,這是內財布施,所得的功德(這不是說福德)超過外財的布施。他每天在做的就是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諸位仔細去觀察、仔細去思惟,釋迦牟尼佛每天是不是都幹這些事情?財、法、無畏三種布施,所以他的果報:財用不缺乏、智慧天天增長、健康長壽,他的長壽是無量壽,確確實實自在快樂。九法界眾生不能跟佛相比,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他教我們布施,他帶頭做。布施要「等念冤親,不念舊惡,不憎惡人」,你的布施才能做到圓滿。

  在第七條,佛教我們「不染世樂」,這個世間一切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的享受,決定不能夠貪染。在大乘法裡面,菩薩示現,為了要接引眾生,在形象上與眾生和光同塵,那就講到四攝法。心地染不染著?決定不染著。如果心地染著,是凡夫,不但度不了眾生,肯定被眾生度跑掉,這個現象自古以來太多太多了。我們初學佛的時候,老師一再警告:你們到外面講經說法,去度眾生,要小心被眾生度跑掉。我出家的時候,給我剃度的師父,年齡跟我差不多大,到第二年他就還俗了,被在家一個女徒弟度走了。這個現象多,太多太多了!所以,這個事情很不容易。你自己沒有定力、沒有智慧,非常容易染上名聞利養。最明顯的是貢高我慢,自以為很了不起,別人都不如我。貢高我慢是煩惱,不是智慧,古來真正修行的大德都不能夠避免。我上次講《八大人覺經》後面有個故事,我不提了,諸位可以看看。

  我們同學都知道《慈悲三昧水懺》,你看看裡面講的悟達國師,十世高僧,相當不容易。十世,在輪迴裡頭十次,他都沒有迷惑,轉世之後他還能夠出家、還能夠修行,而且都有成就,沒有迷失本性,談何容易!到第十世的時候,做了皇帝的老師,國師,皇上送他一個沉香寶座,他一念傲慢心起來,覺得這是非常光榮的,哪一個出家人也得不到!這一念傲慢心起來,護法神離開了。護法神是非常公正的,他沒有情面好說,你真有道行,他就護持你;你稍稍有一點煩惱起現行,道行失掉,他就走了。護法神一走,他的冤親債主找到身上來了。所以冤家宜解不宜結,我們必須要了解,悟達國師這樁事情是我們最好的一面鏡子。

  這個冤家對頭跟了他十幾世,因為他都有道行、都有護法神保護,沒有辦法貼近。這個機會來了,他傲慢心生起來,自己覺得很榮耀。護法神一離開,這個冤親債主找到身上,害了一個人面瘡,幾乎把命送掉!你們看《慈悲三昧水懺》的緣起,你就曉得。現在一般人,我們道行比不上悟達國師,但是貢高我慢、造作罪業、跟眾生結冤仇,超過悟達國師太多,可是你想:「悟達國師害了人面瘡,我沒有害,大概我比悟達國師要高多了,悟達國師不如我。」沒錯,悟達國師那是別業、別報,我們現在造作一切罪業,恐怕這幾年老天爺要跟你算總帳,你無量無邊冤親債主統統一起來了,看你有沒有能力招架?在今天的社會,不是個別來算帳,時節因緣到的時候,所有冤親債主一起來算總帳,我們要了解這些事實真相。

  世間五欲六塵,那是誘惑,那是魔,財色名食睡沒有一樣不是妖魔鬼怪。你只要染上它,你絕對沒有好日子過。菩薩有戒定慧,他可以利用這些世法來做佛事,就是利用這些因緣來接引眾生、來啟發眾生、來教化眾生、來覺悟眾生,這是正確的。可以用它,不能夠沾染。到什麼時候可以利用五欲六塵來弘法利生?自己確確實實在五欲六塵裡面斷盡,決定不會起心動念,絕對不會起貪瞋痴慢,這個時候可以。在中國最著名的是濟公活佛,濟公活佛確實有這個人,不是假的。《高僧傳》裡面有濟公長老的傳記,他的傳記還寫得特別詳細,有四卷,我們看許多高僧大德的傳記短短的一篇,他有四卷。那種功夫,行!我們沒有那種功夫、沒有那種德能,那你得小心謹慎,你要是墮落了,沒人救你!

  布施,最重要的是法布施。我們也有財布施,財布施那是做增上緣,不是主要的。因為跟一切眾生接觸,沒有財布施,我們世間人講人情,人情沒有做到。所以財布施不是目的,是手段、是方式,這個要知道,這個不能夠缺少。我們要不要去求財?你要有心去求財,用財布施跟大家結緣,你錯了,你的心生了妄念。古大德教導我們,「多事不如少事,少事不如無事」,你何必多事!所以佛教我們隨緣而不攀緣。隨緣是什麼?我們需要用,它才來,我沒有去求他,他送來了,這個要做。這個我們知道眾生的福德現前,佛菩薩把錢送來,我們就應當要去做。沒有人送錢來,我們去化緣,去這裡找、那裡找,找錢,錯了!那叫造業,那個對於佛法的教誨,佛法教誨都是自性的性德,與性德完全相違背。

  我們到杭州去參觀蓮池大師的道場,現在這個道場已經變成觀光娛樂的場所,殿堂都變成招待所,我們看了很難過。在古書裡記載,蓮池大師那個大殿叫「神運殿」,誰替他造的?鬼神替他造的。到你真正需要的時候,諸佛菩薩、鬼神感應替你統統都辦好,用不著自己操一點心。這個事情可以做,這個事情應該要做,眾生有感,佛菩薩有應,我們身為佛弟子,隨順佛陀教誨,一定要去做。如果緣不成熟,決定不能去做,為什麼?對自己肯定有傷害;對自己有害,怎麼能利益眾生?所以古人講,「凡事之本,必先治身」,這是一定的道理。釋迦牟尼佛為我們示現,一定是自己先修行證果成道,然後才教化眾生。教化眾生還是隨緣,這是佛門裡面有一句話:「佛不度無緣之人」。緣不成熟,佛菩薩不會現前;緣成熟,自然就來了,隨緣而不攀緣,非常重要。我們要向佛菩薩、向祖師大德去學習,自己成就了,你才能夠成就一切眾生;自己做好了,一切眾生自然順理成章。

  所以「願」不能沒有,願要大、願要深,「眾生無邊誓願度」。從哪裡度起?不是從眾生,從自己,從自己度起。自己真正得度,什麼叫得度?煩惱斷盡、愚痴斷盡、惡業斷盡,自己度了,然後才能感化一切眾生。一切眾生裡頭,根熟的眾生看到你這個樣子,他立刻就覺悟、他就回頭。善根沒有成熟的人,給他種善根;善根成熟的人,自然就得度。所以一切法一定要反求諸己,往外面求,錯了!那是心外求法。一定要懂得回頭,向自己心性裡面去求,這叫做內學,佛法是內學。然後你自自然然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性相、理事、因果,你看得清楚,你能夠了解,再也不會迷惑,再也不會顛倒。經上講的「守道清白,梵行高遠」,是自自然然成就的。

  這些年來,我在講席當中常常講的:心地純淨、行為純善,像佛在《十善業道經》上說的,不容毫分不善夾雜、不容毫分不淨夾雜,我們就真正得到佛法的受用。五十年前,方東美先生把佛法介紹給我,他跟我說:「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在這五十年當中,把他老人家這句話證明了!但是最高的享受自己清楚,外人不了解。外面一般人看我們很可憐,看我們很苦,肉也不吃,好的衣服也不穿,他們看到我們很可憐,我們這是最高享受,他哪裡知道?佛菩薩知道,我們自己知道,有道行的人知道,世俗人是決定不會知道的。確確實實是最高的享受,心裡面沒有煩惱、沒有憂慮、沒有牽掛、沒有得失;再提升一點,跟諸位說,沒有生死。心跟虛空法界合成一體,身跟剎土眾生融合為一,這個經後面有一句話說:「乘法身船,至涅槃岸」。這個大樂,世間人他作夢也想不到,你給他講,他也不會懂,入這個境界的人才清楚、才明瞭。下面經文:

  【精進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槃岸。】

  這個『道』就是指前面所講的八條,佛在此地勸導我們要做到,前面八條你確實要覺悟、要覺知。『慈悲修慧』,佛法是以「慈悲為本,方便為門」,你的慈悲心要能夠擴充到虛空法界,對一切眾生行大慈悲,修真實智慧。『乘法身船』,「法身」是法性身,法性身是我們自己的真身,這個身不生不滅。我們現在這個身不是真身,現在這個身是業報身,業報身是隨業遷流,我們把法性身忘掉了,現在隨順業報身在六道輪迴,非常苦!佛教導我們要恢復自己的法性身,恢復自己的真身,那你就證得如同諸佛如來無上的大涅槃。怎樣恢復法身?只要「精進行道,慈悲修慧」就行了,這四句是講我們自己修行證果的功德利益。再看下面經文:

  【復還生死。度脫眾生。以前八事。開導一切。令諸眾生。覺生死苦。捨離五欲。修心聖道。】

  這段是講菩薩自己成就了,自己成就的標準是要證得法身、是要證得涅槃,這才是真正成就,成就之後,不是沒事,事情還很多,什麼事情?再回到六道輪迴、再回到九法界,幫助那些沒有覺悟的眾生。用什麼方法幫助?以前面八條來幫助,前面八條就是整個佛法的總綱領;如果細說,那就是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教。這八條是一切經教的總綱領,我們要懂這個意思。以佛法開導一切眾生,幫助一切眾生覺悟。覺悟,第一個要覺六道生死輪迴之苦,生死輪迴從哪裡來的?是貪戀五欲六塵而來的,只要能把五欲六塵放下、貪瞋痴慢放下,你就能成就聖道。我們看最後一段:

  【若佛弟子誦此八事。於念念中滅無量罪。進趣菩提。速登正覺。永斷生死。常住快樂。】

  這段經文千萬不能夠誤會,要是依文解義你就錯了。「若佛弟子誦此八事」,「於念念中」就能「滅無量罪」。好,我天天念念就好了,念念罪就滅掉了嗎?滅不掉!第一句講『佛弟子』,無論是在家出家,四眾都包括在其中。『誦此八事』,你要能夠誦這個經文,要能解其義,要能行其事。前面不是說得很清楚嗎?你要精進行道、你要慈悲修慧、你要證法身、你要入般涅槃,不是講得很清楚嗎?這四句都是總結前面八樁事情,前面這八樁事情就能夠幫助你慈悲修慧、幫助你證得清淨法身、幫助你入如來的大般涅槃。不是單單把這個經文念念就算了,那個沒有用處的。果然能夠依教奉行,的的確確『滅無量罪』。何以能滅無量罪?這個本子後面,前一次講的,我們舉禪宗高峰妙禪師一段公案,諸位可以看看。罪滅了之後,你的道行才會有進步。『進趣菩提』,「進」是精進、進步,「趣」是趣向,你走的是菩提大道。「菩提」是梵語,翻成中文是「覺」,就是這八條裡面講的覺悟、覺知。『速登正覺』,「正覺」是果位,菩薩的果位是正等正覺,如來的果位是無上正等正覺。你能夠快速的消除業障,圓滿菩提,證得無上的佛果。

  『永斷生死』,兩種生死永遠斷掉了。在前面跟諸位提到過,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未斷,換句話說,他還有一次變易生死;到證得無上菩提,這一分變易生死永遠斷了,才真正叫了生死。『常住快樂』,這個時候世出世間一切苦,你永遠斷盡了,斷盡一切苦,樂就現前。這個樂,不是苦樂的樂,這個樂,我們凡人、凡夫決定沒有辦法想像得到,這是如來果地上的境界。境界不相同,沒有辦法理解,等覺菩薩不知道佛的境界,十地菩薩不知道等覺菩薩的境界。正如同我們現前一樣,你不知道我的境界,我不知道你的境界,同樣的道理!在佛法裡面講,高層次的人知道低層次的境界,低層次的決定不能理解高層次的境界,所以我們要認真努力修學,提升自己的境界。這裡頭有大樂,我們常常講:煩惱天天輕,妄想分別執著、憂慮牽掛天天減少,智慧天天增長,這裡頭有真樂,這裡頭是大樂。要不認真修學,這個樂趣你永遠得不到;不但得不到,你永遠沒有辦法想像得到。如果你真幹、你真契入境界,你會生歡喜心,佛經裡面講「常生歡喜心,法喜充滿」,這個歡喜、法喜會提升你的境界,會幫助你勇猛精進。你為什麼能把世間捨掉?為什麼對佛法這樣勇猛精進?這裡頭有個力量在支持你,這個力量是「法喜充滿」。

  《八大人覺經》到這個地方,我們講圓滿了。希望諸位同學珍惜這一次希有的機緣,我們能夠在日本京都淨土宗的總本山知恩院,在一起學習佛法裡面最重要的綱領的開示。經文雖然不長,它的義理、境界確實是沒有邊際。正如同《華嚴經》上所說的,佛所說的一切法都是從真心自性裡面流露出來的,自性沒有大小、沒有淺深,所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你看看,這個經上哪一句、哪一個字不是包括一切法?一切法在一法裡頭。這裡說了八條、八法,每一法都包括一切法,一切法容納在一法裡,一法展開就是一切法,所以說「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這個才是真正從自性裡面流露出來的真實法。誰的自性?是我們自己的自性。我們今天在迷,釋迦牟尼佛覺了,釋迦牟尼佛自性流露出的大法就是我們自己真心本具的佛法。眾生跟佛是一不是二,生佛不二。我們了解這個道理,珍惜這個機緣,認真努力學習,希望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同成佛道,發菩提心,幫助一切苦難眾生。今天講到這裡圓滿,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