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八大人覺經  (第四集)  2002/11/3  日本知恩院和順會館  檔名:15-015-0004

  諸位同學,請看第四覺知:

  【第四覺知。懈怠墜落。常行精進。破煩惱惡。摧伏四魔。出陰界獄。】

  世尊在此地提醒我們『懈怠墜落』,這句話我們一定要好好的記住,墮落的第一個因素就是懈怠。所以佛在經論裡面跟我們講善根,世法裡面善根有三條,叫三善根:無貪、無瞋、無痴,世間所有一切善法從這三個根生出來的;出世間菩薩善根只有一個:精進,精進是菩薩唯一的善根。換句話說,「懈怠」正好是精進的反面,懈怠就墮落,精進就往上提升,這是一定的道理。懈怠跟精進都有正反兩面,我們佛法裡面講善惡兩面。世間人、六道裡面的眾生,特別是三途的眾生,他對於惡法非常精進,真的是一點都不懈怠;但是對於善法,他是完全疏忽、懈怠了。所以佛菩薩、聖賢人教導我們,我們對於一切善法要精進,對於一切惡法我們要懈怠。什麼是善法?道德仁義,我們一定要勇猛精進去做。

  什麼是道?道是自然的法則,自然的原理、原則,凡是能隨順自然法則的,這叫行道。落實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儒家講的倫常大道,完全是隨順自然法則。第一個是夫婦,我們看看現實這個世間,夫婦之道沒有了!你看看每個地方離婚率多高,夫婦之間有嚴重的矛盾。最常見的就是財產,先生的財產太太不知道,瞞著太太,太太的財產瞞著先生,各人都有隱私權。有隱私權倫常大道就破壞了,這個隱私就是衝突。人與人之間,即使是夫婦、父子,都不能夠面對真誠,都是用虛偽的心、隱瞞的心、欺詐的心,你說這個世間如何不遭劫難?劫難從哪裡來的?從這個地方來的。我們今天很幸運聞到佛法,佛教導我們,我們不但對於自己的親人坦誠,我們對於一切人、一切眾生都是一顆真誠心來相待。真誠心隨順法性、隨順性德,這是走佛道、走菩薩道;如果捨棄了真誠,用虛偽的心面對一切人事物,這是邪道,這是惡道,這必定墜落,我們不能不知道。什麼叫道、什麼叫德,一定要很清楚、很明白。

  道,我再補充幾句,夫婦、父子、兄弟、君臣、朋友,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這是正常關係,這是大道。知道這些關係,就知道自己應當要盡的義務。我們的存心,存真心,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我們的義務必須要盡到,在這個上面要『常行精進』。義務那就是德,忠孝、仁義不能不講求,不能不認真努力做出好榜樣給社會大眾去看。人不可以沒有恩、沒有義、沒有忠,什麼叫忠?中國的文字,忠是中心,心沒有偏、沒有邪就叫忠。如果你有偏心、你有邪念,這個忠就沒有了,忠是性德。孝講過很多,孝是宇宙、人生、剎土、眾生是一體,這是孝!如果你還有對立,我跟人對立、我跟事對立、我跟物對立,對立,孝就沒有了,德就失掉了。

  修養道德,禮義廉恥都要從自己本身去做,不要去看別人。為什麼?別人迷失了自性。像我們自己以前一樣,沒有遇到佛法、沒有親近善知識,我們迷失自性,我們確確實實是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無禮無信、無廉無恥,我們確確實實是這個樣子。遇到佛法之後、遇到善知識,這才明白過來、覺悟過來,重新做人。這一念回頭,就得諸佛護念,就得龍天善神擁護。果報、現前的果報,煩惱輕、智慧長,這是自己本身內在的果報;外面能得到世間許許多多人的敬愛、協助,能到處受人歡迎,這是外面的果報。內外果報隨著我們自己道德的增進,果報愈來愈殊勝,你自己能夠體會得到。如果你還是繼續懈怠墜落,在名聞利養、在五欲六塵上去精進,道德仁義完全懈怠墜落了,你縱然現前得一點點享受、物質的享受,未來苦報不堪設想!這一樁事情我們要多想想,不能不覺悟。

  經文後半段,「常行精進」,後面四句是精進的效果、精進的利益。精進能『破煩惱惡』,精進能『摧伏四魔』,精進能超越三界六道輪迴。什麼叫煩惱?我們一定要清楚,佛在經上告訴我們,煩惱是擾亂自己的身心,使自己身心得不到安寧、得不到平靜。煩惱總共有三大類,第一類叫見思煩惱。為什麼叫見思?見是見解,思是思想,你的見解、思想錯誤了,從錯誤的想法、看法產生一切的不善,都稱之為見思煩惱,所以它的範圍就非常大了。

  見解的錯誤,第一個是「身見」,身見我們說得白一點、說得粗一點,就是自私自利,自私自利是身見。第二種錯誤的見解叫「邊見」,邊見用現在的話就是對立,相對的。我跟人對立,善跟惡對立,真跟妄對立,甚至於大跟小對立,利跟害對立,長跟短對立。所有一切對立的見解,就是屬於這一類的,所以叫邊見。第三種錯誤的見解叫「見取見」,第四種叫「戒取見」;這兩種我們可以合起來講,就是中國人講的成見,「某人成見很深」。成見裡面分為兩類,一類是因上的成見,一類是果上的成見。見取見是屬於果上的成見,果報上的,戒取見是因上的成見,這些因上跟果上的成見都是錯誤的、都不是正確的,所以稱之為見煩惱。不屬於前面四條的所有一切錯誤的見解歸納為一類,叫「邪見」,你的看法是錯誤的,不是正確的。

  思想上的錯誤也有五大類,這五大類就是貪、瞋、痴、慢、疑。疑是對於聖賢人的教誨他懷疑,他不能夠相信、不能夠接受。所以,思想上的錯誤有貪瞋痴慢疑五種,見解上的錯誤有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總共十條,佛法裡面叫見思煩惱。只要這十大類的煩惱你沒有斷乾淨,你就沒有辦法脫離六道輪迴,為什麼?六道輪迴就是見思煩惱變現出來的。如果見思煩惱斷了,這十大類的煩惱你沒有了,六道輪迴的現象也就沒有了。因沒有了,果當然就沒有了,這個時候在佛法稱為你證得阿羅漢果、辟支佛果。你超越了,不在六道裡面,在佛法裡面稱為四聖法界的眾生,四聖就是聲聞、緣覺、菩薩、佛,你進入這個層次。都要靠精進,都要靠斷煩惱。

  「摧伏四魔」,魔多,太多太多了!無量無邊。它可以分為四大類,第一類叫「五陰魔」,五陰不在外面,是自己本身。五陰講的是色、受、想、行、識。「色」是物質,我們的肉身這是色身,這個身就是魔障。你看看,稍微不謹慎,就受風寒、就得病,你就得要受折磨之苦。佛在經上給我們講,「五陰熾盛」。「受」是你的感受,你有苦樂憂喜捨的受;「想」,你有妄想、有妄念,晝夜剎那都不停,這是妄想。佛在大經上常常告訴我們,「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個想是妄想,這一切法是六道輪迴的一切法、九法界的一切法,是你妄想想來的、變現出來的,本來沒有!「行」,是你前面色、受、想剎那不住,這個叫行。「識」是阿賴耶識裡頭,你的造作會變成種子,種子遇緣會起現行,這就是說明因果轉變、因果相續、因果循環。這是魔,折磨你的身心永遠不能得清淨,永遠不能得安樂。第一類的魔要認識,是在自己。

  第二類,「煩惱」,前面跟諸位講,煩惱有見思煩惱、有塵沙煩惱、有無明煩惱,這三大類的煩惱我們現在統統都具足,而且是百分之百,「煩惱魔」。見思煩惱斷了,你超越六道輪迴,你有沒有得自在?當然,比六道的人來講,那你是得大自在,比起佛菩薩你還是不自在,為什麼?你有塵沙煩惱。塵沙煩惱沒斷,比諸佛菩薩你還是在受苦受難,你還是被魔控制住。塵沙煩惱斷了,超越十法界,往生到一真法界,就是極樂世界、華藏世界,還有沒有煩惱?有!還有無明煩惱沒斷。無明煩惱這是最輕的、最難斷的,所以在一真法界裡頭還有四十一個位次,這四十一個位次從哪裡來的?就是四十一品無明來的。破一品無明,你的地位就上升一層。

  圓教初住菩薩破一品無明,二住菩薩破二品,三住菩薩破三品,十住菩薩破十品。十住往上去是十行、十迴向,第十迴向破三十品,再往上去,登地。初地菩薩到十地菩薩,十地(法雲地)破四十品無明。還有一品,那一品是等覺菩薩,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這一品無明破盡了,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換句話說,煩惱斷盡是什麼人?佛斷盡了。菩薩沒斷盡,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斷。這個理、事,我們都要清楚。學佛,學什麼?斷煩惱,遠離魔障,「摧伏四魔」。所以我們從遠離見思、塵沙、無明,這是有次序的、有次第的,一步一步來做,這是煩惱魔。

  第三個魔是「死魔」,死是魔障。我們想修行,道業沒有成就,壽命到了,死了之後你就沒有辦法精進。你再投胎,縱然你的善根深厚,你又得人身,你再能夠繼續努力修學,至少要耽誤二十年;換句話說,你的修行功夫中斷二十年,這是折磨。我們想想,二十年再得人身,能不能遇到佛法?能不能遇到善知識?能不能真的接著前生繼續不斷努力去做?難!太難太難!有些人一耽誤,雖然得人身,他聞不到佛法,沒有辦法精進,往往一中斷就中斷好幾生、好幾世,甚至於中斷,佛經上講多少個劫。開經偈講得好:「百千萬劫難遭遇」,你這一生這個機會失掉,下一次再遇到的時候,百千萬劫!這是屬於死魔。

  這三種魔都是屬於本身的,都不是屬於外面的。外面只有一種「天魔」,天魔是什麼?外面五欲六塵的誘惑,那是屬於天魔。今天的天魔勢力非常大,誘惑的力量強,為什麼?沒有人禁止。在古時候帝王時代,帝王有使命、有責任保護一切眾生身心的安全,所以不利的那些誘惑統統禁止。現在民主自由開放,財色名食的誘惑,大量的在渲染。小孩從生下來一張開眼睛,看到電視就受天魔的誘惑,他怎麼能夠保護自己的性德?所以性德完全沒有了,隨著外面的誘惑去走,這個樣子才造成世界大災難,才造成世界末日,才造成佛法裡面講的三災八難!所以我們一定要覺知、一定要覺悟,要真正在佛法上、道業上精進,要破煩惱、要摧伏四魔。真正有這個能力不受外面境界誘惑,唯一的方法,天天親近佛菩薩,一步都不能夠離開。佛菩薩在哪裡?經教!天天讀誦、思惟、研究,落實在自己生活、落實在自己工作、落實在自己處事待人接物。這樣才叫真精進,你才有能力斷煩惱,有能力遠離誘惑,超越六道輪迴,求生淨土。

  求生淨土決定不是容易的事情,往生淨土的條件是信、願、行,你做到哪一條?真正信佛了,你心裡頭不會產生一個惡念。你還有一個惡念,不信佛。真正願,願同佛願,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哪一願是害人的?哪一願做出來是於人不利的?沒有!我們的願是不是跟阿彌陀佛的願一樣?行,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普度眾生,那是行,身語意三業都要做出最好的榜樣、正覺的榜樣來教化眾生,這是行。我們這三個字,哪一個字做到?這三個字如果沒有,你天天念阿彌陀佛,古人講的:一天念二十萬聲佛號,「喊破喉嚨也枉然」。如果信願行具足,你這一生念一句阿彌陀佛就夠了,這是跟你講真話。往生西方的條件是「信願行」三個字。具足信願行,這個人就是阿彌陀佛的化身,就是阿彌陀佛的模型,他怎麼會不往生?非常可惜,這些道理、事實真相、方法、境界,沒有人給你講清楚。古大德註疏裡頭講得很清楚,你看不懂,你體會不到!那是你的業障太重,念念你都隨順惡業,所以這一生修行,結果還是沒有辦法脫離三途六道,原因在此地。看下一段經文:

  【第五覺悟。愚痴生死。菩薩常念。廣學多聞。增長智慧。成就辯才。教化一切。悉以大樂。】

  『生死』有兩種,一種叫做「分段生死」,實在講我們用生滅這個名詞諸位更好懂、更容易明白。生滅的現象它是一段一段的,譬如以我們人做一個比喻來說,人從出生到死亡,我們叫它做一生,在佛法裡面這叫一個段落,這種生死叫分段生死。而實實在在講,這個分段,這是講很粗的相,大家容易理解,如果細說,每天確實是一個分段生死,天天不一樣。晚上睡覺,人就等於死了,第二天早上醒過來,這是一段,又活過來了。今天決定不是明天,這個如果諸位細細去思惟,不難明瞭。而佛法裡面講得最微細的叫剎那生滅,那是一般人真的很不容易體會到,這是『愚痴』。所以,生死、生滅的現象從哪裡來的?從「愚痴」來的。第二種,佛給我們講的生滅的現象,這是分段之外它有變易。「變易」也是一種生死的現象,變易就是你的境界提升。像我們做學生在學校念書,我們念一年級,一年級念完了,明年升二年級,升二年級就是一年級死了、二年級生了,這個屬於變易,你產生變化了。

  在佛法裡面六道凡夫這兩種生死都有,超越六道之後,分段生死沒有了,只有變易生死;也就是說,證得阿羅漢果之後,沒有分段生死,只有變易生死。他修行繼續不斷的往上提升,這個現象就屬於變易生死。譬如以《華嚴經》四十一位菩薩境界來說,初住菩薩他有能力再破一品無明,他就升到二住,升到二住,從初住變到二住,這叫變易。二住變到三住,四十一個位次都是屬於變易,沒有分段生死。這些現象都離不開愚痴,愚痴是無明煩惱。所以在一真法界裡面,四十一位菩薩他這個愚痴沒斷,所以它有變易生死。在九法界裡面,特別是在六道裡頭,愚痴重,不但有愚痴,從愚痴裡面生塵沙煩惱、生見思煩惱,所以不但有變易生死,而且有分段生死,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諸佛菩薩出現在世間,大慈大悲幫助一切眾生,他幫的是什麼?無非是幫助眾生解決生死問題而已。生死是大苦,佛菩薩脫離生死,不但分段生死他沒有了,變易生死他也沒有了。自己成就之後才能成就一切眾生,佛菩薩為我們示現,教導我們。

  『菩薩常念,廣學多聞,增長智慧,成就辯才』,這是佛教導我們的,怎樣破除愚痴?這四句就非常重要。「廣學多聞」,修學是有方法的,這個方法說出來好像跟「廣學多聞」是恰恰相反,其實不然,它的確是相輔相成的,它不相違背的。學習一定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是佛法裡講的。中國儒家教學,你看看童蒙,第一次接觸的教材《三字經》,《三字經》上就把學習的方法說出來了,「教之道,貴以專」。你們想想看那個專字,專就是佛法裡面講的「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所以要從這個地方扎根。現在人學習的方法恰恰與這個原理相違背,一百八十度相違背,他一開始學,什麼都要學,真的是廣學多聞,結果學到最後,他什麼都不知道。

  現代人跟古人真的想法、看法不一樣。古人教學就像種樹一樣,先扎根,根紮下去之後,將來它自然會發芽、茁壯、開花結果。枝葉茂盛那就是廣學多聞,它有根、它有本。現在人修學,一下就要廣學多聞、就要好看,結果他的學問是沒有根、沒有本,所以我常常用花盆裡的花來比喻,很好看,死的,幾天就枯掉,就沒有了,它不像中國古老教學的方法是活的。你從一個根本上下手,真正功夫到有一定的深度,然後自自然然觸類旁通,一接觸他就明瞭,那是廣學多聞。所以,佛法教初學一門深入。現代人不肯學、不能接受,所以我們現代這一代,佛法裡頭沒有人才。不是我們的稟賦不及古人,我們的稟賦至少跟古人是一樣的,沒有兩樣,我們的成就比不上古人,是我們學習的方法錯誤。這個道理要懂,古人學東西都是一門深入。

  我往年學教跟李炳南老居士,李老居士特別強調這一點,如果我們不能接受,他就說:「你到別的地方去學,你不要到我這兒來;你要到我這個地方來,一定要聽我的教導,要遵守我的方法。」我們一進佛門拜老師的時候條件就談妥,一定要百分之百的服從,陽奉陰違是決定不許可的。這是扎根!你真正聽話、真能接受,老師真的負責任,真教你。到什麼時候才廣學多聞?到你開悟。所以老師教導你,頭一個是德行,持戒、修定。一門深入,學一門東西,戒定慧三學都在一門上。依照老師教導的方法是持戒,整個的精神、時間、功力都用在這一部經上,這是修定,一門深入是修定。你有戒、有定,自然開悟,開悟是智慧,你能夠悟入。然後將戒定慧三學落實在你日常生活當中,你就得受用。這種學問叫實學,真實的學問,真正有用處,真正有受用。什麼時候到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個時候就廣學多聞,你六根所接觸的境界就是廣學,一接觸就通達,沒有一樣不通達。

  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講經說法四十九年,後人集結成為經典,流傳到中國來是少分。那個時候交通不便,所以精挑細選,選這些好東西帶到中國來;次要、再次要的,沒有辦法,帶不動,只有捨棄。我們今天看到《大藏經》,分量還有這麼多,精挑細選的。如果是把世尊當年四十九年所說的全部集結成經藏,我們最保守的估計,比我們現在《大藏經》要多十倍,最保守的估計。這麼大的分量,龍樹菩薩三個月就學完,那叫廣學多聞;我們一生的力量,一百年的時間都學不完,人家三個月就學完,什麼原因?他有根。真的是「聞一知十,一聞千悟」,所以三個月就畢業了。龍樹菩薩三個月能夠學完全部《大藏經》,我們三個月也能學完全部《大藏經》。這是給你講真的,一點都不假。要怎樣呢?入佛境界,那佛所有的東西你不是全部都通了嗎?重要是入佛境界。你的心跟佛心一樣,你的願跟佛的願一樣,你的行跟佛的行一樣,你的言語跟佛的言語有什麼兩樣!一通一切都通,世出世間法沒有一樣不通,這個方法妙絕!

  諸佛菩薩億萬劫這種經驗、方法,傳授給我們,我們是依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不能接受、不能相信,這個責任要自己負,絕對不是佛菩薩不慈悲、不是善知識吝法。真正的善知識、真正覺悟的人,對一切眾生平等的,叫「和盤托出」,我有多少,統統托出來給你,你不能接受,那就沒法子。所以總的綱領、總的原則:「因戒得定,因定開慧。」你要不守法,守法就是持戒,你不遵守這個法則,你不去修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統統都屬於定慧,你怎麼會開悟?你怎麼能增長智慧?智慧增長,辯才就成就。辯才絕對不是自利的,是利他的;自利就是廣學多聞、增長智慧,就這兩句。廣學多聞決定從戒定慧,離開戒定慧那不是佛法。佛法是覺悟之法,不是佛法那就是迷惑顛倒的法,不是覺悟的法,這個道理要懂!

  所以我常常勉勵同學,在家同學學佛,如果你十善、五戒做不到,你不是真佛弟子,你是假的。出家佛弟子如果連「沙彌律儀」十戒、二十四門威儀做不到,你不是真的出家人,不是真的出家人你就破壞佛教形象。在家佛弟子亦復如是,你十善、五戒做不到的話,你不是在家佛弟子,你破壞在家佛弟子的形象。從前我在台中,李老師常講,我在那裡住了十年,至少聽他講一兩百遍,印象很深。他老人家講真話,不講客氣話,「學佛念佛人,真正將來能往生的,一萬個人當中只有兩三個!」古大德講這個法門「萬修萬人去」,為什麼一萬人往生只有兩三個?那兩三個是信願行統統具足。心是佛心,願是佛願,行是佛行,他能往生。其他九千九百九十多個,心不是佛心,還是煩惱習氣;願不是佛願,還是搞自私自利、名聞利養、貪瞋痴慢;行,不是佛行。所以天天念佛,真的是古德所講的「喊破喉嚨也枉然」。

  我們今天了解這個社會現前的現象,要求自己,不要求別人;要求別人是決定錯誤的,一定回過頭來要求自己、成就自己。自己成就了,一切眾生都成就了;自己得度,一切眾生當然得度。所以菩薩成佛,他看大地一切眾生「同成佛道」,這句話你不入境界你很難理解,入境界你就明白了。孟夫子說得好:「反求諸己」,聖賢人講的話沒錯!無論是順境逆境、善緣惡緣,我們六根接觸,回過頭來要反求諸己。善法,要認真學習、保持;惡法,要斷絕、要改進。成就自己的德行,戒律是德行,成就自己的定功,成就自己的智慧,然後自自然然就能夠教化一切眾生。

  末後一句,『教化一切,悉以大樂』。「一切」,通常我們都是講九法界眾生,不僅是講到人道,九法界都包括在其中。只要你有智慧、你有辯才,佛菩薩是以度化一切眾生為事業。教化首先要成就自己,釋迦牟尼佛為我們做的榜樣,他自己修行、成道、證果,然後才出來教學。我們常講自己先做到了,然後再教別人,這是聖人,他做到了、他成就了。佛的學生沒有例外的。如果沒有證到真實菩薩的果位,菩薩有兩類,一類叫權教菩薩,一類叫實教菩薩,就是真實。實教菩薩是破一品無明、見一分真性,這個時候可以離開老師,去教化一方;如果還沒有明心見性,他只能夠守在老師的身邊,接受老師的教誨,也就是像學校的學生他沒有畢業。佛法,菩薩畢業了是以明心見性,沒有明心見性他沒有畢業,那只有跟著老師,你就不會走錯路;如果不跟老師,也要學菩薩出去教化眾生,那是非常危險的道路。為什麼?你自己造業受報,那沒有話說,你自作自受;你要是把別人也引導向錯誤的道路上去,造作罪業,這個罪過不得了!佛法裡常講:以盲引盲,相牽入火坑。你自己沒有道眼、沒有覺悟,你再引導一批眾生跟著你一起墮落,這個果報嚴重!自己墮落,果報不嚴重,你誤導別人,這個果報比什麼都嚴重。

  古德常講「地獄門前僧道多」,那個僧道包括在家佛弟子。你不去引導別人,你沒有這個過失;你引導別人,你要擔負這個因果責任。所以一定要自己成就,才能夠出去教學。我早年在台中,李老師限定:沒有滿四十歲,不能夠出去教化眾生。這是說什麼?你在老師面前學習,已經有一點成就了。現在成就標準降低,不像從前,從前是明心見性,現在的標準,是你有能力辨別是非、邪正、真妄,有能力辨別這些,你就可以離開老師,你不至於走錯路。沒有能力辨別邪正,沒有能力辨別是非、真妄,你決定不能離開老師,離開老師決定墮落,這個道理我們也不能不懂得。『大樂』就是破迷開悟,離煩惱、離生死、離輪迴。說到具體的,真正得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真正的「大樂」。『悉』是平等的,這裡頭決定沒有感情用事,對待一切眾生用平等心、清淨心,幫助眾生離苦得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