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  (第十集)  1996/8/27  美國聖荷西  檔名:15-010-0010

  請掀開經本第三十七面倒數第六行:

  【爾時世尊。重說偈言。】

  向下總共有二十一首偈頌,是重頌「戲論」的過失,請看經文。

  【現生常苦惱。離忍多瞋恚。怨讎生害心。是名戲論過。】

  前面長行裡面,世尊為我們說戲論有二十種過失,種是種類,每一種類裡面包括有許許多多,佛是用歸納的方法,告訴我們戲論過失太多了。重頌是將前面所說的,用偈頌的題材再說一遍。這個意義有兩種,一種是後來參加法會的,因為佛講經跟學校的學生上課不一樣,學校學生上課人數是有固定的,佛講經這種場合有先來有後到的,很久之後才聽說這個地方佛在講經,於是他才來的。後來的人前面沒有聽到,佛為了幫助他們,用重頌的方法再簡單略說一遍,便利於後來的人也能聽到佛所說完整的意思,這是第一個理由。第二,佛所說的話都非常重要,不是我們聽聽就算了,必須要把它牢記在心上,能夠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把這些過失都能夠認真的改正過來。長行便於演說,而偈頌便於記憶,它句子很整齊,而且多半是押韻,在古時候可以譜成曲來演唱的,所以幫助你記憶。有這兩個理由,所以往往佛說一段經之後有重頌。

  這是第一首,告訴我們,多戲論有現生苦惱的過失,凡事不能忍耐,常常容易動瞋恚心。戲論特別是開玩笑,古人常說「說者無意,聽者有心」,無意當中跟人結了這些怨仇,引起人家的瞋恚心,這樣就結下怨仇,不定什麼時候他逮著機會要來報復,所以『怨讎生害心』。這些事情在歷史上記載的就很多,如果諸位稍稍留意點,現前這個社會這些事情就很多,你一留意你就能夠觀察到。第二首說:

  【魔及魔眷屬。皆生歡喜心。喪失諸善法。是名戲論過。】

  魔的心不清淨,魔喜歡熱鬧,喜歡戲論,歡喜這些,看到你也常常有這些過失,他看到很歡喜,所以說與魔他們所造的業就相應了。佛所說的善法反而衰退,對一個修行人說,他的善法少了,造惡的多了。

  【未生善不生。常住於鬥諍。造於惡趣業。是名戲論過。】

  這一首不難懂,前面跟我們說過,未生的善很不容易生,為什麼?善法一定要遇善緣,喜歡戲論的人善緣就少,惡緣就多了,所以他已生的惡他不容易斷,未生的善不容易生。『常住於鬥諍』,就是鬥爭他是不能夠避免的,前面講了他沒有忍耐,又多瞋恚,當然鬥爭就不能夠避免。多造『惡趣業』,惡趣業就是三惡道。由此可知,戲論之人貪瞋痴慢的煩惱很重,這是造惡趣業。

  【身形多醜陋。生於下劣家。發言常謇澀。是名戲論過。】

  身體、容貌,世出世間的善人都告訴我們,所謂相隨心轉,心清淨身體就清淨,容貌也清淨,心慈悲,容貌也慈悲,身隨心轉,相隨心轉。這些煩惱重的人,貪瞋痴慢重的人,身形當然與不善相應,與善就不相應了。『生於下劣家』,人來受生也是緣分,佛在經上常說的,人到這個世間來投胎,與父母有四種緣分,所謂報恩、報怨、討債、還債,沒有緣分不會到一家來的。所以有福報的人他一定生在有福報的人家,這是一定的道理。有福報的人如果生在一個貧賤人家,這個貧賤人家必定祖先積德,後世子孫一定有發達的。因果報應絲毫不爽!

  【聞法不能持。或聞不入耳。常離諸善友。是名戲論過。】

  聞法,他做不到,持是做到,雖然聞法、雖然讀經,他不能行,甚至於他也能說法,能說不能行,這都是業障。這個業障可以說還是算輕的,如果是重的,他聽聽不懂,也看不懂。不但是聽不懂、看不懂,常常把意思錯會,這個確實是有。『常離諸善友』,這些真正修行的人,所謂是志同道合,他與這些善友志趣不相投,當然就不能常在一處共修,這個也是一定的道理。歸納起來都是屬於戲論的過失。

  【值遇惡知識。於道難出離。常聞不順語。是名戲論過。】

  『值』也是當遇到講,他常常遇到惡知識,也就是惡的朋友,這些朋友常常教他造罪業,就是『於道難出離』。這個「道」是指六道,或者是說十法界,你就不容易出離六道輪迴,當然十法界更不容易。我們學佛的目的,實在講不但要超越六道輪迴,應當發大志願,這一生當中超越十法界,這才是真正的佛弟子,業障習氣重的人就難了。『常聞不順語』,不順,不一定說是不順你的意思,不能做這個解釋,不順佛的教誨,不順善道。善法他聞不到,所聞的都是幫助貪瞋痴慢的這些言語,這些增上緣。因此,他雖學佛,不容易成就。

  【隨彼所生處。常懷疑惑心。於法不能了。是名戲論過。】

  他所居住的環境,他所學習的環境,『所生處』可以當這個來解釋,就是他的居住、學習、修學的環境。『常懷疑惑心』,譬如對道場、對老師、對同學都有疑惑,當然於法就不能正確的瞭解,不能夠透徹的瞭解,歸根結柢也是戲論的過失。

  【常生八難中。遠離無難處。具足無利益。是名戲論過。】

  『八難』是八種障礙,障礙你修學,使你不能開悟,不能證果。這八種,前面三種就是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生。墮在三惡道,雖然有佛菩薩大慈大悲應化在惡道之中也來度眾生,像《地藏菩薩本願經》諸位都念過,地藏菩薩確實是大慈大悲,都在三途裡面教化眾生,可是三途眾生得度的太少了,非常稀有。菩薩在裡面幫助這些眾生,幫助地獄眾生離開地獄,他能夠生到餓鬼道、畜生道,他就是從地獄裡頭超度了。餓鬼道、畜生道幫助他們再得人身,你就曉得出離三界之難,得人身才有機會了生死出三界。所以非常不容易,三惡道就等於遭難。

  除這個之外,還有一個長壽天,長壽天指的是什麼?四禪天跟四空天。四禪天裡面有佛菩薩教化眾生,講經說法,也是真正能聽得進去的人少。而四空天,佛不去講經說法,因為他們都入了很深的禪定,自己以為證得大涅槃,自己以為是圓成佛道,這是產生嚴重的誤會,所以諸佛菩薩不到那個地方去講經說法。長壽天正指四空天,這個地方也非常麻煩,譬如說非想非非想天,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他們壽命八萬大劫;換句話說,八萬大劫沒有聞佛法的機緣,一下就中斷這麼久的時間,所以他也是遭難。其他的就是盲聾瘖啞,他學佛有困難,比一般正常人有困難。世智辯聰,世間聰明才智的人,他成見很深,他不能相信,這些也算是遭了難。

  一個真正有福報的人,他的修學環境才能夠遠離這些障難。像我們現前同修們可以說非常幸運,這八難我們都沒有,真的是『遠離無難處』。煩惱、業障、習氣重的人,常常遇到這些困難。『具足無利益』,縱然他所修學,也得不到真實的利益,這是戲論過失。

  【於善多障礙。退失正思惟。所受多怨嫉。是名戲論過。】

  修學善法總是遇到障礙,正是諺語裡面常說的好事多磨,磨就是障礙,就是阻撓。『退失正思惟』,正思惟是指定慧,定慧不但不容易成就,縱然得到一點,很容易退轉。『所受』,這是指他的生活、他的活動,總是容易引起人的怨跟嫉妒,就是引起別人心裡面嫉妒、障礙。這些也是因為戲論而引起的。

  【如是諸過失。皆因戲論生。】

  這是總結前面九首所講的,這總結都是因為戲論而生的。下面世尊勸勉我們:

  【是故有智人,速疾當遠離。】

  如果真正是有智慧的人,應當遠離戲論。

  【如是戲論者。難證大菩提。是故有智人。亦應不親近。】

  我們遇到這些戲論之人,佛說了,認真來講不但證果難,開悟都難。不但開悟難,修學善法都難。這樣的人我們應該怎樣對待他?古人告訴我們敬而遠之,我們尊重他尊敬他,不跟他學習,『不親近』就是敬而遠之的意思,「遠」是不跟他學習。

  【戲論諍論處。多起諸煩惱。智者應遠離。當去百由旬。亦不近於彼。造立諸舍宅。】

  這是講戲論的場所,諍論的地方,這句話裡面含義很深很廣。譬如我們今天所說的戲院、舞廳,唱歌的歌廳、電影院這些娛樂的場所,在佛法裡面講都是屬於戲論。常常接近容易動感情,它這個環境給你做外緣,給你做增上緣,容易引起你的情緒,我們講感情。佛法是要化感情為智慧,這些場所是要把你的智慧變成感情,讓你天天在這個場合裡接觸到,你動喜怒哀樂,搞這一套。這個對於修道自然就造成障礙,『多起諸煩惱』,就是容易引起你的勾引你七情五欲,一個有智慧的人遠遠的離開這些場所。

  『當去百由旬』,百由旬就是我們離開它遠一點,不一定真的指百由旬,就是形容遠離它。不但遠離它,也不要住在這些場所的附近,所以『亦不近於彼,造立諸舍宅』,就不住在這些附近。所以一個修道的人,居住修學的環境一定要選擇。中國古代的道場都選擇在深山,不但遠離都市,連村鎮都有相當的距離。什麼原因?就是世間法裡總是戲論、諍論,這總免不了的,你接觸到,自己沒有定功、沒有智慧,難免不受影響,所以還是遠離的好。

  【是故出家人。不應住諍論。】

  不但是自己不能夠與人諍論,凡是諍論的處所都應當離開。

  【汝等無田宅。妻子及僮僕。】

  在家有財產、有事業,『田宅』是我們現在講的不動產,有妻子、有童僕。

  【乃至榮位等。】

  榮華富貴,在社會上有地位,有這些。出家人統統都沒有,都捨棄掉。

  【何緣興諍論。】

  這個『緣』是理由,你什麼理由,什麼道理你還會興起諍論?這是不應該的。世法尚且沒有諍論,佛法裡頭哪有諍論?可是現在佛法衰微到極處,出家人跟出家人爭論的太多了。你要問佛法為什麼這樣衰微?你仔細去觀察,出家人把佛的教誨忘掉了,沒有依教奉行,起心動念、所作所為完全違背世尊的教誨,佛法才落到今天這個地步。我們有緣,有非常殊勝稀有的因緣,在這個時代遇到正法,能夠遇到這部經典。展開經文,就應當認真的反省檢點,斷惡修善,改過自新,回頭是岸,不要在這一生當中這樣殊勝的因緣之下,我們失掉人身,還去搞三惡道,那就太冤枉了。底下一首佛告訴我們:

  【出家住寂靜。】

  過去出家人居住的環境確實是寂靜的阿蘭若,阿蘭若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是寂靜的處所。古時候,寂靜的處所是以聽不到牛叫的聲音,修行人都住在山上,山上當然有農夫的村莊,村莊裡面養牛是最多的,音聲最響的牛叫的聲音。他住的地方牛叫的聲音聽不到,這個環境就很安靜。現在找這個環境難,現在牛叫是聽不到,但是車的聲音、飛機的聲音很麻煩,總是有擾亂。所以這個「寂靜」今天我們一定在鬧中,所謂鬧中取靜,我們心地要清淨,心地要不染,這個功夫是上乘功夫,不是普通功夫。我們在過去講席當中也常常提到,現代人修行成功實在講超過古人太多了,古人是遠離繁華的場所,真的找一個寂靜地方去修行,現在我們找不到環境。所以古人那些修行成功的人,如果說生在今天,生在這個都市,恐怕都被淘汰掉。我們今天在這個時代不會被淘汰,功夫超過古人甚多,這是他們不能不佩服的,這是事實。

  【身被於法服。】

  這個字念破音字,念披,跟挑手邊的披是一個意思,身被。法服就是袈裟。

  【諸仙咸敬事。當修忍辱心。】

  天地鬼神、仙人看到你真正修道,心地清淨,一塵不染,都恭敬你。如果一個修行人,魔來擾亂,自己就要認真反省,為什麼別人修行人這些魔王見到恭敬,禮拜、讚歎?我這個修行人魔常常來干擾我,來擾亂我,那魔沒瞧得起我,我的修行一定有缺德之處,不能令天地鬼神生恭敬心。你能這樣回頭,魔也是善知識,魔也常常來警策你,一個真正修行人要明白這個道理。

  【如是戲論者。增長毒害心。當墮於惡趣。是故應修忍。】

  這個『忍』是講法忍,於佛法、於世法、於一切法都要修忍辱,能忍才能夠知足,知足心才清淨,修學才如法。佛在《金剛般若經》裡面教誡菩薩,雖然講六波羅蜜,而實際上這個六波羅蜜佛是講布施、忍辱兩條說得最多,說得最詳細。什麼原因?這兩條最重要。布施是修福,忍辱是成就,讓你的福德不會失掉。這個地方也是這個意思,叫我們要修忍辱波羅蜜,如果不能忍,我們每天增長的不是智慧,而是煩惱。這是我們必須要反省、要檢點,想想我今天的是煩惱多還是智慧多?如果煩惱一年比一年少,一月比一月少,智慧年年增長,月月增長,你的功夫就得力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自己有把握!假如我們反省,不見得增長,那就要認真努力,把自己的毛病找出來。找出自己的毛病,我們佛法裡面常講的覺悟,開悟了,那是真正的開悟;知道自己的毛病是真正開悟,能把自己毛病改正過來,這個人是真正修行人。好善,喜歡好人,喜歡好事,這個人是有德,佛門裡面常講大德,誰是大德?喜歡好人、喜歡好事的這個人就是大德,心地清淨、平等、慈悲,這個人叫得道。世尊在此地教給我們應當修忍辱波羅蜜。

  【囚禁及繫縛。刑害而捶楚。如是等諸苦。皆由諍論生。】

  雖然不盡是,但是因為諍論而引起這些事情的,自古至今可以說比比皆是。特別是跟這些有權有勢的人去爭執,結果不免被冤枉,被冤害。『囚禁』是坐監獄,『繫縛』是戴上手銬、腳鐐的刑具,下面『刑害而捶楚』,那是種種的刑罰,這些苦皆由諍論而生的,若沒有諍論,這些苦楚你不會遇到。

  【如是戲論者。常遇惡知識。名稱不增長。曾無歡喜心。】

  這是講修行得不到法喜,他所遇到的是惡緣,所遇到的是惡知識,他喜歡跟這些人常常在一起。『名稱不增長』是他的榮譽,今天來講是榮譽,一般社會大眾對他的恭敬、讚歎會逐漸減少。

  【若捨於諍論。無能伺其便。眷屬不乖離。常遇於善友。】

  這是講能把這個過失捨掉,把這個習氣改掉,佛所講的,你得的利益就太大了。你能夠捨諍論,魔與魔民找不到你的缺陷,現在人講找不到攻擊你、陷害你的把柄。因此你的眷屬不會,『乖』是背叛,『離』是遠離,換句話說,你的眷屬一定和睦;常遇善友,你所遇到都是志同道合的道友。

  【於乘得清淨。】

  『乘』是佛法,特別是你所修學的大乘佛法,無論修學哪個法門,你的功夫都得力。『得清淨』就是我們一般講功夫得力,功夫得力的現象就是煩惱輕,心地清淨,智慧增長,這是功夫得力的相。

  【業障盡無餘。】

  『業障』剛才說過了,一年比一年少,一月比一月少,如果到『盡無餘』,那你就是證大涅槃、大菩提。

  【摧伏於魔軍。】

  他就起恭敬心,魔王看到你造作惡業,他來害你;看到你真正修善,他對你也很恭敬,也很佩服,魔是這麼一個性格。你看世尊當年在世的時候,多少魔王來皈依、來護持佛法,這就是降魔,『摧伏於魔軍』。

  【勤修忍辱行。】

  由此可知,佛降魔並不是有意去降伏他,並不是用一種威力去折服他,不是的,是用忍辱、慈悲、真誠,自自然然感動他,他對於佛不會傷害,反而來護持。

  【諍論多諸過。無諍具功德。】

  諍論的過失太多了,實在講說不盡,佛在此地不過是略說而已。而無諍就具足真實功德,功德是戒定慧,三學能夠圓滿的成就。

  【若有修行者。當住於忍辱。】

  怎樣才能夠遠離諍論?要忍辱,就是你要能忍得過,不與人相爭。禪宗六祖惠能大師在《壇經》裡面告訴我們,如果遇到善知識、善友可以跟他論道,可以跟他討論。如果遇到惡友、惡知識,「合掌令歡喜」,不跟他爭,不管他說些什麼,我們都「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沒事了,不要去爭,這個方法很好。我們讀《壇經》,本經裡面所說的,惠能大師每一條每一句他都做到了,你把《壇經》拿來仔細比較看,他做到了。為什麼他能做得到,我們做不到?這是我們應當認真去反省、去檢點的。請看下面經文。

  【爾時彌勒菩薩。復白佛言。希有世尊。乃能善說如是過失。】

  這一句是把這部經從開頭以來一直到此地做了個總結,佛善說,特別是末法時期出家、在家的修行人種種過失,佛都跟我們說出了,說過難,太難了!在中國,世出世法的這些大德、前賢都告訴我們,隱惡揚善,多說人家好的地方,多讚歎別人的善行,若見別人的過失決定不說。為什麼?避免結怨。所以說過很不是容易事情。這是佛在經上說,我們讀了,我們聽了,仔細去反省,所謂「有則改之,無則嘉勉」,我們就得利益。如果佛講的這些過失我有,趕快改,我沒有,我要勉勵自己決定不能犯這個過失,這才是佛的真實的弟子。

  【令諸菩薩生覺悟心。世尊。於後末世五百歲中。頗有菩薩。聞說如是諍論過失。能生憂悔離煩惱不。】

  彌勒菩薩問得很好,問的是我們現在這個時代,末法時期五百歲中就是世尊滅度之後第五個五百年,正是我們現在這個時候。他說有沒有菩薩聽佛講這些諍論過失,他自己聽了、讀了會不會憂愁、懺悔,能不能認真改過自新?『離煩惱』就是改過自新。我們看釋迦牟尼佛怎麼說的,這一段也等於說是世尊的預言,三千年前講三千年後的事情。

  【佛告彌勒菩薩言。彌勒。於後末世五百歲中。少有菩薩。能生憂悔捨離煩惱。】

  這不是沒有,有,但是很少,這是一個解釋。另外一個解釋,善根福德多的人,聽了佛的教誨,『能生憂悔捨離煩惱』,但是善根福德多的人太少了,正如同《彌陀經》上所說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下面佛又說:

  【多有菩薩。】

  出家、在家受了三皈、五戒、菩薩戒的人多,很多,雖然受了菩薩戒:

  【其心剛強不相尊敬】

  這就是煩惱、業障、習氣太重,善根、福德很少。

  【懷增上慢互相是非。】

  道場怎麼可能有清淨?所以在這個時代,建道場不是個容易事情,如果道場裡面住眾,無論是在家、出家,要像佛此地所講的『其心剛強不相尊敬,懷增上慢互相是非』,有這些事情,這就是破和合僧,就是造地獄罪業。所以在民國初年,這是我們末法時期,印光大師給我們做了個榜樣。他老人家一生不做住持,不收出家剃度的弟子,在家受三皈五戒他給你授,不授剃度,第三他一生不傳戒。為什麼?現在我們曉得,印祖是大勢至菩薩再來的,為什麼要這種示現?就是因為這個現象。所以今天建立道場大難!怎樣能夠避免?「增上慢」是什麼意思?自己有長處,今天的話說值得驕傲,值得驕傲就是增上慢。講經講得比別人好,你們都不如我,這就是增上慢,唱念比別人好,你們這不如我。用現代的話來講值得驕傲,值得驕傲就是增上慢。互相是非裡面多半都是自讚毀他,讚歎自己,毀謗別人。凡是這類的人:

  【聞說如是甚深義趣殊勝功德。】

  這是佛在這個法會裡面所說的,就是這部經當中所講的,義趣很深很廣,實在講是無比殊勝的功德。我們真的是聽懂,真的接受,認真每天去反省,你這一生就得度,特別是修學淨土法門,這一生決定往生。但是有上面這四句的人就不行,他的麻煩就來了,雖然讀到這部經、雖然聽到這部經:

  【雖復受持讀誦演說。由是菩薩業障深重。不能得生殊勝功德。】

  他有障礙,可能接觸的時候稍稍受感動,時間久了就變成麻木不仁,退轉,反而對佛所講的不相信了。

  【便於是經疑惑不信。不復受持為人演說。】

  以後他也不照這個去做,他也不講,這就是說慢慢的他退轉了。為什麼退轉?裡面煩惱習氣重,外面經不起外面的誘惑,有些惡知識、惡的境緣在誘惑他。請看下面一段經文。

  【時魔波旬。】

  波旬是魔王。

  【見是事已。】

  他看到了,末法時期出家菩薩這個修行的狀況他看清楚了。

  【為誑惑故。】

  『誑』是欺騙,『惑』是迷惑,他的目的是來騙,騙這些出家菩薩、在家菩薩,迷惑這些菩薩們。

  【作比丘像。來到其所。】

  這個事情佛清楚,也是魔王波旬的願望達到了。魔王波旬在佛出現的時候,最初是護持佛法,後來看到佛度了許多人,魔王愈看心裡就愈不痛快,請求釋迦牟尼佛滅度,而且告訴釋迦牟尼佛,我要想辦法把你佛法破壞。佛說我所說的法是正法,沒有任何力量能破壞的。魔王就說,等到你在末法的時候,我叫我的魔子魔孫統統出家,示現比丘相來滅你的佛法。釋迦牟尼佛聽了流眼淚,一句話不說。這段就是應現這樁公案,《楞嚴經》裡面所講的,末法時期,現在這個時代,是「邪師說法如恆河沙」,恆河沙是比喻很多很多,不是佛是魔,魔變現『作比丘相,來到其所』。

  【說如是言。此諸經典皆是世俗。善文詞者之所製造。非是如來之所宣說。】

  你看我們現在常常聽到,常常看到一些著作,否定大乘佛法,所謂大乘非佛說。特別是《楞嚴經》,認為《楞嚴經》不是佛講的,《華嚴經》不是佛講的,都是後人偽造的。跟此地所講的真的沒有兩樣,這個話不是佛說,魔說。

  【何以故。此經所說功德利益汝皆不得。】

  魔用這些方法,用這些技巧來誑惑眾生,佛所說的這些經典你能做得到嗎?這裡面功德利益你能夠修的成就嗎?再想想是不行,不知不覺就上了魔的當,跟魔走去了,這就錯了。

  【由魔波旬如是誑惑。於此空性義利相應甚深契經。心生疑惑起諸諍論。不復受持讀誦演說。】

  許多大乘經論,特別是當生成就不可思議殊勝的法門,這念佛往生,現在有不少人想盡方法來破壞。《無量壽經》的會集本最受批評,多少人攻擊,他們說出的理由真是堂而皇之。這個不是原譯本,是一個在家居士會集的,對這個會集人輕慢。但是他為什麼不去攻擊王龍舒?王龍舒是第一個會集人,王龍舒的會集本已經入藏,入藏就是歷代的祖師大德承認他,在從前才能入藏。為什麼不去攻擊他?而且龍舒居士往生,《往生傳》裡頭有記載的,《淨土聖賢錄》也有記載的,他是不生病,預知時至,站著往生的。如果說會集不當,王龍舒應該有罪業,他怎麼能有成就?

  蓮池大師這是大家所尊敬的,沒有話說的。蓮池大師作《彌陀經疏鈔》,引用《無量壽經》的經文,差不多有一半以上都是引用王龍舒的會集本;換句話說,蓮池大師對龍舒居士的《會集本》肯定,要不然他為什麼不引用原文,他要引用會集本的文字?這些地方值得我們深深去反省,不能輕易受誑惑,把我們這一生無比殊勝的功德毀於一旦,這才可惜了。這一生往生不退作佛的大好因緣,被人家幾句話給打掉了,那才叫真正的愚痴。真正有智慧的人,真正有大願心的人,絕不受這些言詞動搖,如善導大師在《觀經》註解裡面所說的,這個過去我們曾經詳細講過。無論是什麼人,高僧大德也好,阿羅漢也好,菩薩也好,地上菩薩也好,等覺菩薩也好,如果他所說的跟佛所講的不相應,我們決定不接受。你有這樣堅定的信心,就是《金剛經》上所說的「信心不逆」,你才會有決定的成就。

  夏老居士的會集本,幸好還有幾位法師深信不疑。惠明老和尚在台灣知道的人不太多,但是慈舟法師知道的人比較多,這什麼原因?他有兩個學生在台灣很有成就,一個是已經過世的道源老和尚,道源是慈舟的學生。另外一個現在還在,很受人尊敬的懺雲老法師,懺雲法師也是慈舟的學生。慈舟是個講經的法師,持戒非常嚴格,學教、學律的法師,慈舟法師還給這個經本作了科判,不容易,對於這個經的弘揚很有貢獻。我們再看底下這段經文。

  【彌勒。彼諸愚人不能了知。由自業故。】

  這是指這些被魔王波旬欺騙、迷惑的這些菩薩,對於如來所說的真實義他不能明瞭。雖然是被魔欺騙,依舊是『自業』,你自己心裡頭沒有煩惱習氣,魔的力量再大加不上,沒有辦法來破壞你。你本身有業障,他抓住這個把柄,他才能夠傷害你,才能夠破壞你。

  【不能獲彼殊勝功德。】

  這個『彼』是佛所講的這個殊勝功德利益,你現前得不到。

  【自業消已。】

  你的業障消了,怎麼個消法,一定要信受奉行這部經,這部經在現代可以說是消業障、斷煩惱、開智慧、出三界的不二法門。無論你修學大乘哪一宗哪一派,你為什麼不能成就?把這部經仔細翻一翻,毛病都在此地,佛都說出來了。果然認真反省檢點,依教奉行,業障自然就消了。業障消了,從前章嘉大師說過,佛氏門中,有求比應。我在早年,第一次跟他老人家見面,我提出的問題,我說我知道佛法好,我向他請教,學佛有沒有捷徑,有沒有一個方法讓我們很快速就能成就?他告訴我六個字:看得破,放得下,這個是快速成就的門徑。我們今天說看破的是什麼?佛在這個經上所講的理事統統明白了,就是看破。佛在此經所說末法時期一切眾生所犯的些毛病、障礙,你都能夠把它捨棄,就放下了,業障就消除。你所修學的法門無論是禪、是教、是淨、是密都能成功。末後這一句說:

  【決定當得如是功德。】

  這個語氣肯定,沒有絲毫猶豫。『當』是你應當得到的,「當」就是因果相符,善因善果。『如是功德』是佛在此經裡面所說的,特別是指末後這一段,末後這段最重要。彌勒菩薩問發十種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本經,後面這十種心是本經的中心。十種心怎麼樣能夠圓滿發出來?前面佛所講的毛病習氣你統統都沒有,這個十種心你才能夠具足。如果前面那些毛病習氣還沒斷,這個十種心你不能發,你發不出來。這十種心我們留著明天晚上再說,這部經就講圓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