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地藏經  (第二十六集)  1985/10  美國達拉斯  檔名:14-009-0026

  卷下第二十六頁,經文的第一行:

  【復次地藏。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佛法中。所種善根。或布施供養。或修補塔寺。或裝理經典。乃至一毛一塵。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迴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樂。】

  從這個地方看起。經文到此地將前面所說的做一個總結。我們從這部經前面一直讀到此地,佛給我們所說的布施供養的功德,實實在在是不可思議,也確實是叫人難以相信。因為一般人難以相信,所以他就不肯去修,不肯去做。或者有存一種僥倖的心理,這樣的人也的確不在少數,「我試試看,看看到底有沒有這麼大的功德?」這都是信心不具,所以果報當然不是像經上所說的。佛法,尤其是在大經,像《華嚴》、《法華》、《楞嚴》,都是告訴我們一切事修與心理有很大的關係。菩薩,特別是在《華嚴經》上說,菩薩修一點點的善事,像此地講的『一毛一塵,一沙一渧』,他的果報都不可思議。我們凡夫修很大的善事,反而果報比不上菩薩。原因在什麼地方?用心不一樣。如果心量廣大,再小的善它會隨著心量遍滿法界,道理在此地。如果我們做很大的善事,我們心量很小,我們期望的就是像一家人平安幸福,這心量太小,果報能不能得到?能得到,就得這麼一個小的果報,不能得到廣大的,就是等虛空遍法界的果報。這些理在大乘經論裡面處處都可以見得到,我們一定要明瞭。所以經上常常勸我們要發菩提心,要以清淨心來布施,這個果報實實在在不可思議。

  這段經上又告訴我們,『如是善事,但能迴向法界』,可見「迴向法界」這心量是最大。這個人的功德,原本是福德,一迴向就變成功德。為什麼?迴向一定有定慧,沒有定慧就無法迴向。定是清淨心,心不清淨不能迴向。所以迴向,心一定是清淨的,迴向一定是具足智慧,他才肯迴向。智慧又是從清淨心上生的,一迴向那就是稱性的功德,與諸佛、與大菩薩們沒有兩樣。果報是『百千生中,受上妙樂』。「妙樂」就不是人間的,何況還要說是上妙之樂!妙樂,一般我們都是講天人,欲界天、色界天。上妙之樂,這是成佛證果之樂,這才稱之為上妙。再看下面經文:

  【如但迴向自家眷屬。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樂。捨一得萬報。】

  這是講為自己一家,為自己個人,你所修的福能夠得三世福報,就不像前面所講的,前面那個是「百千生中」,這個地方只有「三生」。『捨一得萬報』,的的確確是出在佛經,就是出在《地藏經》上。可是我們看了經文,一定要明白經文裡面所說的道理,如理如法的修,才能夠獲得真實的果報;如果修學的時候不如法、不如理,那個果報就不是真實的。

  我們在世間,諸位要是很冷靜的觀察觀察,這世間許許多多的人果報不相同。有的人一生有錢、有地位、有勢力,但是他沒有福報,他勞碌,一生勞碌,他自己得不到享受;有一些人他沒有錢、沒有地位,什麼沒有,他很有福報。我舉個比喻給諸位說,這都我們自己常常能看到,大富貴人家,像我們昨天,昨天康國泰沒去,我們陪莊傳忠到湖邊上去玩了一下。湖當中有一塊社區,是個高級社區,門口還有警察在那裡守衛的,進去還要問一問。我們到那裡去,我們說參觀,我們五分鐘就出來,那警察就放了我們進去,裡面的房子蓋得很漂亮,都是花園洋房,到裡面一看就曉得那是有錢人家的別墅,度假的別墅。像這種度假的別墅建築得非常之美,凡是觀光勝地幾乎都有。主人當然都是很有錢的,一年度假難得來住幾天,他要買一棟房子在那個地方,一年大概我想住一個星期、兩個星期不得了。因為他們有錢人的別墅不止一處,到處都有他的別墅,自己一天到晚是勞碌、忙碌,有這個財他沒有辦法享受。結果誰享受?請人到這來看房子,他去享受,天天在那裡,還要給錢供養他,這個人他有福,命裡頭雖然沒有財,但是他有福。那個有財的人他自己不能享受。這裡面因果不相同,不一樣,什麼樣的因有什麼樣的果報。所以修因要修,一定要如理如法,能夠得到真實的福德。

  「捨一得萬」也是真實不虛。你一定要曉得怎麼個捨法,要懂這個道理。捨,說實在的話,不在財物多寡,而在心量。心量要清淨、要大,捨一不止得萬報,不止。如果捨了之後還念念不忘,斤斤計較,有的時候常常還後悔,那你這個「捨一」大概只能夠得一、得二,得不到萬。有些人確實如此,他做了好事,回去之後想想划不來,我這個錢好不容易賺來,為什麼就這麼捨掉?他後悔,甚至於還後悔很多次。這將來有沒有果報?有果報,只是果報得來的時候非常之難,因為你難捨,所以得來就困難。有些人這個財很容易得來的,那是什麼?他捨得很痛快,他捨的時候沒有後悔,歡歡喜喜的捨,所以他那個錢財得來很容易。有一些人錢財是有,得來很難,因為他捨的時候不容易捨,很難捨,所以這一次得的果報也很難他才會得到,他不是得不到。都不一樣。所以曉得這些因果,我們就曉得自己應當怎樣修,要歡歡喜喜的修福,前面講,要下心、恭敬來修福,這樣果報就非常殊勝。

  【是故地藏。布施因緣。其事如是。】

  這是末後佛把這一樁事情給地藏菩薩做了一個總結。青蓮法師在這個註解裡面說得也很多,說得也非常的透徹。前兩行我念一念,諸位聽聽,「此結示因果,總歎不盡,以完地藏較量業道施福之問。故總指王臣男女等,所修之因,所得之果。故云,其事如是」,這是說出佛在此地用這一句來做一個總結。「無奈世人信者施不盡力,不信者全不能行」,這實在太可惜,實實在在太可惜了。由此可知,布施確實是要智慧,沒有智慧他不肯做;他做,不能夠盡力。這當中也有幾行,也在同一面,倒數第四行當中看起,我念一念,「大愛道經云」,這引用佛經幾句話,「今世滅罪,後世得申。有財不施,世世受貧。故入道必以智慧為本,智慧必以福德為基」。這兩句話很有味道,我們中國俗話常說「福至心靈」,一個人有福,他的心思也靈,靈就是智慧。所以佛稱作「二足尊」,這個二足就是福慧二足尊,你看福說在前面,慧說在後面。他不說是慧福二足尊,他要說福慧二足尊,沒開智慧之前先要修福。如果這修福念念都是想將來的福報,你不會開智慧。我只修福,修福讓大家去享,自己不期望將來能夠得福報,這個人一定開智慧。假如常常想到我做好事,將來我福報很大,這就是障礙,障礙你的清淨心,障礙你的智慧。只修福,沒有這個念頭,沒有求果報這個念頭,他與清淨心相應,與大智慧相應。這個兩句話很值得玩味,都是引經上的經文所說的。

  再看下面,這是第三大段,也就是本經的流通分。這一部經跟其他的經不太相同,那就是流通分的經文相當之長,一共有三品,從這個地方,「地神護法品第十一」,這以後統統都是屬於流通。註解裡面也寫得很清楚,第一個是「地神護法」,第二是「見聞利益」,第三個是「囑累人天」。首先我們要說明流通的意義。前面我們曾經讀過,一再講到迴向的功德不可思議,迴向的重點就是在眾生,就是為了利益一切眾生。流通,換句話說,就是迴向。流是講流傳三世,通是通達十方。換句話說,我們自己所得的利益希望十方三世一切眾生都能夠得到,這個功德非常非常的殊勝,也非常的有意義。世間,一個人在世間,一生的福祿、壽命都有一個定數。同修們許多都在研究《了凡四訓》,確實都有個定數。即使你這一生所修得的,還是有個定數。像袁了凡,他後來是那樣修,修了,定數增長,壽命也延長,福報也大了,但是還是離不開一個數,這個裡面加減乘除,還是有定數。到什麼時候沒有數,不落在數量裡面?給諸位說,到無心。你有心就有數,你心裡會起念頭,你會動念頭,會起念頭。起念頭,善念、惡念,或者無記念,只要你有念頭在,你就有數。如果你心裡不起念頭,善、惡、無記的念頭都沒有了,給諸位說,那你就離開了數量,超越了。這是我們講超越三界,超越六道輪迴,超越生死,那就不落在數量裡頭。這絕不是一個容易事情。

  在念佛法門裡面說「一心不亂」,這才能超越。功夫成片都不行,還是落在數量裡面。雖然那個功夫成片,就是上品的功夫成片,已經生死自在,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可以隨自己意思,自己能做得了主,什麼時候要去,去得了,再延長個幾年也行,能夠到這種地步,但是還是落在數量裡頭。超越數量,一定要得一心不亂,最少要得事一心,事一心是得到了念佛三昧,他的功夫與阿羅漢沒有兩樣,見思煩惱都斷盡,真正斷掉了,這樣才能夠超越數量,可見得要超越數量不簡單。要想修到這個境界,用什麼方法?教給我們用迴向,把你這個心量拓開,把你心量擴大,不要樣樣事情都為自己。樣樣事情為自己、為家庭,甚至於為國家,乃至於為這地球上一切眾生,都不行,你的心量還是太小。太陽系裡面星球就有幾百萬個,你才為一個星球,這個人的心量太小了,佛法裡面常講「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你這一個地球在太虛空裡面,那就是一塵一渧,這個心量太小。所以我們起心動念要為一切眾生著想。

  佛法,人天眼目,功德利益是無比的殊勝。我們今天有一點點能力,我們想用錢,剛才說既然是人,人都有定數,他的財也是有定數的。財得來不難,如何去運用這是難事。為什麼?運用得當的話,一分錢的功德是無量無邊;用得不得當的話,那個錢財會帶來一身的罪業,就看你怎麼用法。佛教給我們流通佛法,如果用在這上,那就是絕對不只捨一得萬報,不只,果報不可思議。所以要會用錢。我自己在沒有學佛之前,我對於我的命運我就知道,我這一生沒福,沒有外財,自己做個公務員,就拿這一份薪水。我的錢絕對不亂用,我買好書,買了自己讀,讀完了送圖書館給別人去讀,這個錢用得有價值,不僅僅我自己受用,還有許許多多人受用。所以到後來,我出家之後,一般供養的人錢多了,我就印經給大家讀,這個功德就輾轉了。他供養我的,我替他供養眾生,福報是愈來愈大。輾轉功德不可思議,這就是迴向流通的意思。當然這裡面最重要的是自己要依教修行,這是流通裡頭最重要的意義,然後輾轉教化眾生,把如來弘法利生的責任我們自己也分擔一部分。

  說到此地,我記得以前我也跟諸位提到過,現代有一些人,他自己的著作還算是罷了,甚至於拿著古人的著述,乃至於經典,他印了之後,他要賣錢,後面還要加上「版權所有,翻印必究」,這個意思就是不准流通,他獨佔了,別人流通就不許可。釋迦牟尼佛在每一部經囑咐我們,叫每一個讀誦受持的人都應當負流通的責任。他把這流通他獨佔了,這個過失非常非常之大,這就是經上講的裨販如來,拿著佛法,他自己拿去當生意買賣,當貨品去賣,這個罪過都是在無間地獄,我們一定要曉得。請看經文:

  【地神護法品第十一】

  【爾時堅牢地神白佛言。世尊。我從昔來。瞻視頂禮。無量菩薩摩訶薩。皆是大不可思議神通智慧。廣度眾生。是地藏菩薩摩訶薩。於諸菩薩誓願深重。世尊。是地藏菩薩。於閻浮提有大因緣。】

  我們先看到此地。這個地神,『堅牢地神』,是娑婆世界的總地神;換句話說,一切地神裡面的首領。當然他是世尊的大護法。特別是佛在忉利天宮這次法會為地藏菩薩而建立,地神也在座,他既然是地主又是大護法,當然也得要表示一點敬意。同時也表示他如何護持三寶,流通佛法。所以在法會裡面他也起來,有一些疑惑的地方要來請教世尊。首先他說明以往的際遇,曾經遇到許許多多的大菩薩,這一些菩薩們智慧神通以及廣度眾生都是不可思議。然後就說到現在的地藏菩薩,地藏菩薩於所有菩薩當中他的悲願最重,「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其他菩薩都有成佛的可能,地藏菩薩恐怕沒有法子成佛。『是地藏菩薩,於閻浮提有大因緣』,「閻浮提」是指我們這個世界,確確實實因緣特別之深。

  【如文殊。普賢。觀音。彌勒。亦化百千身形。度於六道。其願尚有畢竟。】

  這是舉出幾位與地藏菩薩地位相當的等覺菩薩,文殊、普賢、觀世音菩薩、彌勒菩薩,這都是家喻戶曉的。他們這些菩薩在娑婆世界閻浮提也是化身無量無邊。像《普門品》裡面所講的,觀世音菩薩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化什麼樣身。說到得度,這個裡頭有淺深的差別。沒有種善根的,沒有善根的人,菩薩來幫他種善根,那又是一種化身的方法;已經有了善根的,要幫助他善根增長;已經增長的,要幫助他成熟;已經成熟的,這一生要幫助他證果,所以菩薩現身就是無量無邊。這一樁事情在《華嚴經》裡面講得非常透徹。說實實在在話,佛菩薩在閻浮提的數量比我們世間人口要多,不知道要多多少倍!「這麼多,我一個也沒看到」,甚至於你天天接觸到,天天在教化你,你不認識他,這是真的。你記住一個原則,凡是教你覺悟的,凡是教你回頭的,都是佛菩薩威神的力量,給你做增上緣。你內心裡頭有善根福德,引發你的善根福德,統統是佛菩薩神力,不可思議的威德神力,在加持著。然後你就能體會到,一天到晚見聞所及的都與佛菩薩有密切關係。他們這些大菩薩們在六道裡頭度眾生還有滿願的時候,『其願尚有畢竟』,還有圓滿的時候。再看唯獨地藏菩薩就不一樣:

  【是地藏菩薩教化六道一切眾生。所發誓願劫數。如千百億恆河沙。】

  恆河沙是沒法子數量的,何況不是一條恆河,是千百億條恆河。前面都曾經說過,地藏菩薩久遠劫以來生生世世發願。我們再看下面經文,這是地藏菩薩教給我們修學的方法。

  【世尊。我觀未來及現在眾生。】

  這經文裡面,先說未來,然後說現前,這個意思就是特別偏重末法時期的眾生,就是我們現在這個時代,特別偏重在此地。

  【於所住處。於南方清潔之地。以土石竹木。作其龕室。是中能塑畫。乃至金銀銅鐵。作地藏形像。燒香供養。瞻禮讚歎。是人居處。即得十種利益。】

  地神當然也是菩薩化身,他教給我們這些方法,我們要注意到,首先在『南方清潔之地』,大概在美國都沒有問題,房屋裡面跟外面都很整齊、都很清潔。就是方位,地藏菩薩在南方,取這個感應,地藏菩薩像要供在南方。但是我們現在居住的房屋跟我們中國古代不一樣,我們中國古代建房子不是隨便建的,有一定的規格。如果諸位有機會將來到大陸上看看老式的房子,新式的不行,不注重這些,老式的,你看看它從大門,有二門,裡面有庭院、有廂房,內外都分得很清楚,那是有講究的。而且佛像外面一定要做佛龕。現在家庭裡面供佛龕的不多,但是在台灣還有這個習慣,還有做神龕,像小房子一樣做個神龕。如果現在是畫像,畫像我們用玻璃框,玻璃鏡框,就等於說是佛龕,等於佛龕。如果是塑像,當然最好也能夠做佛龕,佛龕的確是很莊嚴。可是在美國要做像我們過去那種宮殿式的佛龕,在美國現在也沒有人會做,我們也不必過分的去要求。就是說我們盡心盡力的供養,我們能做到,應當做;做不到,不要勉強。為什麼?一切法都是在自己虔誠恭敬,從心地裡面修。經上所講的都是表法的意思,所以我們要了解它真正意義之所在。

  註解裡面也說得很好,註解第一行,我把它念一念,「真智靡方,不局東西南北;法身無像,豈假銅鐵金銀」,這兩句話完全從理上說,理上說確確實實如此。下面這就講事,「然地乃供像之所,像為起敬之門」,道理就是在此地。「被俗之儀,不壞假名談實相;闡性之法,必由假相悟真容。故依處而作相也」。我就念到此地。這就是講我們為什麼要供佛像。理上說是不必要的,可是我們屬於初學,我們常常見到佛像就能起恭敬心。這恭敬心,尤其是供地藏菩薩,一見到這個像,對佛菩薩生恭敬心,對父母生恭敬心,對師長生恭敬心,它來提醒你。沒有這個相,會常常忘失掉,所以常常來提醒你,有這樣的作用。「南方」象徵著光明,象徵智慧,南方屬於火,是按照五行來說的,所以它代表著智慧光明。依照這個方法來供養,這個人的居處『得十種利益』。十種利益也很容易懂,我們把它念一念:

  【何等為十。一者。土地豐壤。】

  我們一條一條的來說。大乘經論裡頭常說,「依報隨著正報轉」,這一句話很有道理。又所謂「福人居福地」,有福的人住在那個地方,地也不一樣;沒有福的人住的那個地,那地就是很薄,不能生長東西,他沒有福。有福的人住在那個地方,甚至於不必種植,長的東西就很多,他吃用不完,他有福報。由此可知,我們要修的是修心地,不是到外面去找好地,找不到的。沒有這個福報,找到再好的風水,再肥沃的地方,你到那去一住,反而什麼它也不會長。真正心地修好了,像古來的這些大德們,他們住在山上,山上沒有水,結果他到那裡一住,沒有幾天他就發現有水源,有非常好的水。以前是個荒山,他到那裡去住,沒有住多久,這個山上什麼也都出產,確確實實是境隨心轉。所以這個人能修心,能夠修恭敬心,能夠修孝順心,他所居住的土地自自然然就肥沃,這是轉境界,也就是我們一般講轉風水。如果人被風水所轉,這個人苦,心為境轉,苦。《楞嚴》上說得好,「若能轉境,則同如來」,跟佛菩薩沒有兩樣,佛菩薩修心地,所以他能轉境界。

  【二者。家宅永安。】

  不必去求,你一家都能夠平安。

  【三者。先亡生天。】

  跟前面所講的,他家裡有孝順子孫,為先亡之人修福。

  【四者。現存益壽。】

  就是壽命增長,能夠延壽,所謂延年益壽,這是真的。

  【五者。所求遂意。】

  沒有求不得苦。當然這種求都是屬於正當的,必要的求,都能夠遂意。

  【六者。無水火災。】

  就是意外的災難能夠免除。

  【七者。虛耗辟除。】

  『虛耗』也是屬於災難的一種,「虛」譬如說是年頭不好,荒年,「耗」是財物不足,生計困難,像這種災難都能夠辟除,能夠避免。

  【八者。杜絕惡夢。】

  人心善,自自然然就不會作惡夢。

  【九者。出入神護。】

  自然有許多善神來保護你。尤其是學佛,佛在《戒經》裡面給我們講,一個人發心皈依,就有三十六位善神日夜保護你,就有這麼多善神來保護你。不過這皈依,以後我們要好好的來討論一下,要來討論一下,要如法。不如法,說是請個法師舉行一個皈依儀式,就有那麼多善神來保護你,那個不可靠。要懂得什麼叫皈依,怎樣才是真正的皈依。諸位要記住,護法善神也很現實,他們不講人情的,那些人也是很好的佛弟子,依法不依人,你如法,他就保護你;你不如法,他掉頭就去。你豈不是看過《慈悲三昧水懺》,悟達國師,還得了,十世高僧!那個護法神日夜守護,他的冤家債主不能近他身邊。他一念傲慢之心生起來,自以為了不起,我是皇帝的老師,哪一個也比不上我,這一念傲慢心生了,護法神就跑掉,走了,不護他了,結果冤家債主找上門,差一點送了命。所以你就曉得那個護法神,不是說我只要找個法師,你趕快給我授個皈依一下,給我一個皈依證,我這就有憑據,護法神就非保護我不可了,那靠不住的。一定要懂得什麼叫皈依,如理如法的皈依才能夠得到護法神的保佑。受過五戒就有二十五位護戒神保護你,可是那個戒也要如法。不如法,那只是形式而已,護法神不會來的。這是『出入神護』,能夠依《地藏經》的理論方法來修行,當然得到護法神的保護,這是我們能夠想像得到的。

  【十者。多遇聖因。】

  這個『聖因』就是佛法的因緣。佛法常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一個人在一生當中能聞到佛法,這個因緣非常非常殊勝。如果聞了佛法之後,你能夠聽得懂,能夠理解,能夠相信,能夠依教修行,那你這一生一定能證果,這一生就能成就。所以我們常常問,什麼樣的人才叫根熟?根熟的人他這一生就成就,必定有佛菩薩來幫助他,為他做增上緣,他這一生一定成就。我們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成就,是一生成就。這根熟的條件就是第一個,他有機緣遇到佛法;第二個條件,他能夠理解;第三個條件,他相信;第四個條件,他真正肯行。只要具足這四個條件就叫根熟的眾生。凡是根熟,這一生在這六道裡頭就是最後生,他來生不會再輪迴,他一定成就。如果說有機會遇到,也能理解,也能相信,行之不力,這樣的人是有善根的,不能叫根熟,他善根沒成熟,他是個有善根的人。有善根,佛菩薩幫助他善根增長,希望他能成熟。成熟的一定解脫。再看下面經文:

  【世尊。未來世中。及現在眾生。若能於所住處方面。】

  這『方面』就是前面所講的「南方」。

  【作如是供養。得如是利益。】

  前面給我們說了十種利益,此地再為我們加強信念,這個利益是真實的,只要你真正能夠依照前面所說的來修學。供養裡面,前面曾經說過,依教修行供養,這才是真正的供養。絕不是每一天供些香花、水果,供一些菜飯,這是形式,最要緊的就是你要依教修行。在台灣,過去我聽說有一個法師,這個法師我也認識他,見過幾次面。他從小出家,在九華山出家的,一生供養地藏菩薩。有一天他出去做佛事,家裡面來了小偷,大概他的財物損失了不少,他回來之後就很生氣,說地藏菩薩,我供養你這麼多年,沒有把門看好。這是有過失的,他不懂這個道理,這人有罪業、有業障。像這些我們要了解,他供養的是不如法,他自己不但不明瞭經義,不曉得如法供養,他還要造罪業。像這些地方我們都要特別留意。這個註子裡面也說得很清楚,引用《十輪經》裡頭的經文來解釋供養的殊勝功德利益。

  【復白佛言。世尊。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所住處。有此經典。及菩薩像。是人更能轉讀經典。供養菩薩。我常日夜。以本神力。衛護是人。乃至水火盜賊。大橫小橫。一切惡事。悉皆消滅。】

  這是堅牢地神他所發的願。所以學佛如果是望文生義,常說「三世佛冤」,三世諸佛都喊冤枉,一定要懂意思,要明理。真正的供養,一切大乘經典常說,財供養比不上法供養,法供養才是如來真正希望我們做到的。所以財供養對什麼?對一切苦難眾生。佛菩薩不需要,他不需要這些財物,貧苦的眾生需要。佛菩薩需要什麼?需要你依教修行供養。這一節裡面關鍵的字還是在『善男子善女人』,在這個「善」字,心善、行善。『於所住處,有此經典』,特別是這《地藏經》,在亞洲一帶,像中國、韓國、日本、越南,我們曉得,與菩薩的因緣特別的深,一直到今天還是如此。《地藏經》的經本流通量最大,讀誦的人也多,我們想想為什麼?大概都是看到經上說「捨一得萬報」,這個果報太殊勝。雖然讀誦,如果他不明理,不曉得把經上的理論變成自己實際的生活,這不叫做修行,那有什麼用處?經每天念,念給佛菩薩聽,佛菩薩要聽你這個?他不要聽。經是念給自己聽的,聽了之後,自己要反省、要檢點,改過自新,讀誦的意思是在此地。讀給別人聽,也希望別人聽明白之後,他能夠悔改,他能夠回頭,要以這樣子來供養菩薩,這才是菩薩的願望。絕對不是菩薩幫助你增長邪見,菩薩幫助你增長貪瞋,沒這個道理,絕對沒這個道理,那就完全不如法。所以如理如法的修學,地神發願,『日夜以本神力』,「本神」是他自己,他的部屬太多太多,『衛護是人』,這是來保護。所以講『水火盜賊,大橫小橫』,這一切橫事、一切意外的災難都能夠免除,他有佛菩薩、有鬼神來保護。

  【佛告堅牢地神。汝大神力。諸神少及。】

  這是世尊對他的讚歎。主地的這些神,像山川神祇這些都是屬於這一類的,像我們中國人常講的城隍、土地、山神,都是這一類,那是管一個地區。他是管整個大地,所以他的威德神力是其餘的地神所不及的。

  【何以故。閻浮土地。悉蒙汝護。乃至草木沙石。稻麻竹葦。穀米寶貝。從地而有。皆因汝力。】

  拿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一切的植物、一切的礦物都是堅牢地神他所管的。他有這麼大的神力,這絕對不是我們平常所看土地、山神、城隍所能夠比得上的。再看下面經文:

  【又當稱揚地藏菩薩利益之事。汝之功德。及以神通。百千倍於常分地神。】

  這是就事而論。『稱揚』就是讚歎的意思,稱讚宣揚,幫助地藏菩薩教化眾生。普賢菩薩十大願王是大乘修學的總綱領,十大綱領,不管修哪一個法門,我們常常講八萬四千法門,無論哪一個法門都離不開這十大綱領,只是方法技巧不一樣,絕對不能夠違背這個綱領。「稱讚如來」是第二條,這在《普賢行願品》裡面都曾經講到。世尊在此地也讚歎他能夠稱揚地藏菩薩對於一切眾生利益之事,你的功德以及神通『百千倍於常分地神』,這是一般山神、土地、城隍所不能夠相比的。

  【若未來世中。有善男子善女人。供養菩薩。及轉讀是經。但依地藏本願經。一事修行者。汝以本神力而擁護之。勿令一切災害。及不如意事。輒聞於耳。何況令受。】

  地神先發願,換句話說,此地世尊又為我們做了個證明,地神發願是真的,是真實不虛的。這個地方這經文裡頭有一個字很重要,那就是「轉」,『轉讀是經』。這一點不太容易做得到,一般人讀經都為經所轉。什麼時候你能轉經?我們在《壇經》裡面看到法達禪師,他念《法華經》念了三千部,熟透了,可是沒開悟。念了三千部,三千部都不簡單,如果是一天念一部的話,《法華經》七卷,一天念一部,一年三百六十部,三千部大概要十年才能念得完,不容易。但是不能夠轉經,悟了以後這才轉經。他在六祖會下,六祖一點醒他,他覺悟了。過去念經,為經所轉,到今天才能說轉《法華》,而不是被《法華》轉。所以這個地方這一個字是關鍵的一個字,「轉」讀是經,那你是真正有了受用。

  『但依地藏本願經一事修行者』,「一事」可以解釋為一心,這個意思是講專修,依一個法門來修學,依一部經典,一個理論、一個方法來修。這對於我們初學人來說非常的重要。世出世間的學問有許多地方是相同的。可是跟西洋的思想方法,給諸位說,確實是完全不同。西方人一開頭他就博,什麼都學,樣樣都學,結果他所學的是什麼?給諸位說,是一般的常識,而不是學問,不是智慧。所以常識豐富,沒有智慧。我們中國過去世間像儒家、道家的教學,以及佛法的教學,它著重在智慧,首先培養你的根本智。根本智要怎樣培養法?那就是一門深入,培養根本智。根本智得到之後,這才培養後得智。根本智與後得智是佛學的術語,如果這個意思諸位很難理解這個名詞,我再簡單跟諸位說,根本智就是清淨心,它是智慧的根源。心清淨就生智慧,換句話說,智慧的本體就是清淨心,清淨心的作用、起用就叫做後得智。就如同水一樣,水先叫它靜,不要叫它起波浪,先叫它靜。它很平靜的時候,它的作用,它就能照,像鏡子一樣,外面一切境界照在裡面清清楚楚,那個照就是智慧。所以要想智慧現前,首先要心清淨,清淨是定功。不但佛法裡面講功夫,講悟性,我們世間教學也講悟性,也講功夫。可是現在西洋人教學沒有這一套,沒有這些。換句話說,他後得智沒有,根本智也沒有,兩種智都失掉,這很可惜。

  懂得這個原理,我們想真正成就,必須得一門深入。一定要講求師承,學一家之言,容易得定。一家學成了,根本智得到了,像善財童子,善財童子就是跟文殊菩薩學的,在文殊會下得根本智,就是得一心不亂,得一心,然後才出去參學。參學是成就後得智,也就是成就圓滿應用的智慧。所以善財童子示現的那就叫事事無礙,無障礙的佛法。有障礙就不是究竟的佛法,不是圓滿的佛法,無障礙才是究竟圓滿的佛法。得到清淨心之後才能夠參學,才能夠修後得智,博學多聞,你自己有能力辨別是非善惡,雖然辨別是非善惡,自己還是不起心、不動念,在境界裡如如不動,這才有資格。所以這裡講修學是一門深入,非常非常重要。當然一門,正修、主修,必須要與這門有關聯的,還要選一些經論做助修,幫助你理解,幫助你開悟,這也是必要的。所以在中國有許多大乘的宗派,他們這個宗派有主修的、有助修的,正助雙修。

  這是依《地藏本願經》,就是依本經來修學。佛囑咐他,要依他的神力來保護修行人。『勿令一切災害,及不如意事,輒聞於耳』,就是一切這些不如意、災難的事情,他聽都聽不到,那怎麼會受這個難?當然不會受,聽都聽不到。現在我們年歲大的,在美國修行,真的,你看又不看報紙,又不聽廣播,什麼事情我們都不知道,一天到晚只是念阿彌陀佛。災難的事情沒人告訴你,我們現在在此地,外頭人他不告訴我們,他也不來跟我們講,真的一切橫逆、不如意之事不聞於耳,真正是身心清淨。所以我很喜歡在這個地方修行,道理就是在此地。再看下面經文:

  【非但汝獨護是人故。亦有釋梵眷屬。諸天眷屬。擁護是人。】

  這佛又告訴我們,不但是堅牢地神發願來護持這個修行人,諸天都是慈悲,都是好善,只要看到人修善都歡喜,自自然然的他就來擁護。所以我們自己平常拜佛念佛,或者是在看經、讀經的時候,有很多同修都有這經驗,聞到有異香,這什麼原因?這香是真的不是假的,因為有的時候你聞的時間很長,絕對不是一個幻覺,是真的。這就是天神從這裡經過,看到你在讀經、在拜佛、念佛,他很歡喜,他停住在這個地方,天人身上有香味、有香氣。

  【何故得如是聖賢擁護。皆由瞻禮地藏形像。及轉讀是本願經故。自然畢竟出離苦海。證涅槃樂。以是之故。得大擁護。】

  這一段是為我們解釋天神為什麼擁護你、為什麼來護持,都是為了你能夠禮敬地藏菩薩形像。這個裡面的意思我們要多想想,如果連形像都能夠禮敬,何況其人?見到人,那恭敬心更不必說。這就是以佛菩薩形像來激發我們稱性恭敬心的道理。禮敬是性德,我們現在見一切人生傲慢心,禮敬失掉了,這就是迷。恢復禮敬心是恢復我們自己的性德,性德是清淨、是平等的。所以四無量心也叫四平等心,無量就平等,他在一切境界裡面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所以是平等的,平等的慈悲喜捨,平等的恭敬。是講瞻禮功德。

  『及轉讀是本願經故』,讀一遍,自己的境界就變了一次。怎麼個變法?《了凡四訓》裡面講得很明白,天天改過,天天自新。念一遍,改一遍;念一遍,自己就新一遍,這叫「轉讀」,轉凡成聖,轉惡為善。讀了之後要不轉,那等於沒讀,確確實實等於沒讀。讀了之後要能轉,把自己種種像經裡面所說的不善之處都能夠改過來,經典裡面所說種種的善處我們應當努力去學習、去效法。這樣讀經就有用處,那就轉了。我們也可以說,這個轉就類似我們現在所講的心得,讀了之後心裡頭真正有所得,真正得到東西了,這樣讀的時候就有用處。否則的話,那讀經有什麼用處?所以讀經要改變心理,改變習氣,所以才能夠感得這些天神、地神來擁護。因為這樣一個緣故,『自然畢竟出離苦海』,「苦海」是指六道輪迴。你常常讀,常常改過自新,常常依照經典裡面方法來修持,發菩提心。末後講的修行的方法說了兩個重點,一個是正修念佛,助修是布施,「校量布施功德品」,就是講布施,正助雙修。能依這個方法來修行,當然能夠出離六道輪迴。出離六道輪迴就『證涅槃樂』。涅槃是清淨寂滅的意思,在我們中國翻這個名詞翻得很多,有翻作滅,像四諦裡頭苦、集、滅、道,滅就是涅槃。涅槃翻作滅,滅的什麼?滅生死,就是不生不死,滅煩惱、滅無明,是這個意思。『以是之故,得大擁護』,因為這樣的緣故,所以才得地神諸天廣大的擁護。

  這一段是地神在忉利會上發這樣的大心來幫助我們。我們讀了之後,如果真正能夠全程肯定的接受,你的心自自然然就安定,無論在順境或者是逆境,只要你自己心能夠安定,這一些天神、地神他的力量就更大了,換句話說,他更容易的來保護你。如果你自己心不定,常常有懷疑,他想保護你沒有法子,換句話說,有時候叫他幫不上忙。這是我們自己造業,自己有什麼罪相,不是他不盡力。所以無論在什麼境界,尤其是逆境現前的時候,自己心一定要定,一定要清淨,一定要把一切妄念統統放下,一心念佛,或者一心誦經,這個時候佛菩薩鬼神的的確確能幫上忙。再看底下這一品,下面這一品經文比較長一點。

  【見聞利益品第十二】

  『見』是見到,見到地藏菩薩當然要有這個緣分。菩薩常常示現在人間,有一些人見到之後他不認識,當面錯過;有一些人見到,他根本就不曉得,沒有感覺;當然也有一些業障重的,那他就見不到。從台灣來的同修也許很多人都知道,過去周邦道的夫人見過地藏菩薩,那是真的。抗戰勝利的時候,回到南京,她在南京見到的。地藏菩薩向她化緣,她沒給,她那個時候不信佛,那時候還不信佛。她有一篇記載寫得很詳細,說明她這事情。在南京,她住的房子也很大,中國大陸上房子好幾進。要到她自己住的那個地方,從大門要走得很遠,而且當中有好幾道的門。她見到的是一個出家人,見了面之後,那出家人告訴她,他從九華山來的,向她化香油。化多少斤?他說化多少斤香油。周夫人也沒理他,也沒給他,這和尚就走了。走了以後,她忽然感覺到,感覺到很怪。怪在哪裡?門沒開,他怎麼進來的?走了以後才想起來,好幾重的門,沒有人開門,他走了之後,也沒有人開門,他到底從哪裡走的?他從什麼地方來,他怎麼走的?不曉得。始終就是懷疑、疑問,解不開。以後到了台灣,她住在台中,那時跟李老師學佛,把這個事情告訴李老師,李老師講那就是地藏菩薩化身。這一點,她才恍然大悟,愈想愈有道理,地藏菩薩化身。不必開門,他就進來;走的時候也不要開門送他出去,家裡門窗都關得好好的。所以有人能夠見到,很大的緣分,真正是過去的善根福德因緣遇到的。

  『聞』,當然更普遍,我們聽到經的名字,聽到地藏菩薩的名字,甚至於聽到講經的因緣,見聞的利益都是不可思議。那我們再想一想,今天這個世間,這個世界上四十多億人口,幾個人在一生當中見到地藏菩薩形像,不要說化身,化身太少了,見到地藏菩薩形像,一生當中能夠聽到地藏菩薩的名號,就不多。所以不要說整個地球,即使是在台灣一省,一生當中沒有見到地藏菩薩形像,沒有聞過地藏菩薩的名字的,大有人在,還是很多很多。雖然這些年藉著印刷術的發達,到處我們印佛像送人,印《地藏菩薩本願經》送人,已經送得很多很多,可是依然還有一生當中不見不聞的人在。其餘的地區那就可想而知。由此可知,見聞因緣不容易,我們自己應當要珍惜。同時也應當為別人做增上緣,我們來幫助別人。好,請看下面經文:

  【爾時世尊。從頂門上。放百千萬億大毫相光。】

  在這一品的一開端就有不思議之事,這個事就是佛放光現瑞。凡是佛放光,總有特別的因緣,換句話說,一定有特別殊勝之事,或者是有重要的開示,提醒我們大家要注意,要特別注意聽,所以才有這些瑞相顯示。白毫光,『從頂門上』,放毫相光,這一句是總說,下面一共有三十二句是別說。『毫』是講的白毫,白毫是在佛眉毛的當中,我們今天造佛像,眉毛當中給他畫一個圓圈,畫一個點,其實那不是個點,是佛的兩根白色的毛,很長,它卷在一起。白毫放光通常是代表中道,兩個眉毛是代表二邊,它在當中,一般講是代表中道。此地經文上講『放百千萬億大毫相光』,註解裡面給我們說的這是代表三德,這個三德就是法身、般若、解脫。「大」表法身的意思,「毫」表解脫,「光」這就是代表的般若智慧。諸位可以參看註解。我們再把下面這一段文念下來:

  【所謂白毫相光。大白毫相光。瑞毫相光。大瑞毫相光。玉毫相光。大玉毫相光。紫毫相光。大紫毫相光。青毫相光。大青毫相光。碧毫相光。大碧毫相光。紅毫相光。大紅毫相光。綠毫相光。大綠毫相光。金毫相光。大金毫相光。慶雲毫相光。大慶雲毫相光。千輪毫光。大千輪毫光。寶輪毫光。大寶輪毫光。日輪毫光。大日輪毫光。月輪毫光。大月輪毫光。宮殿毫光。大宮殿毫光。海雲毫光。大海雲毫光。】

  這三十二句每兩句是一對,一共是有十六對。並不是說佛有這麼多的毫相,不是的,這個白毫只有兩根,從兩根上放千百億光明,這是光明的名稱,只能夠略說幾種。如果要詳細說,那就是經上講的「千萬億」。千萬億的名號,那就太煩太煩,所以從千萬億名號當中略說三十二種十六對。這就說明佛光的作用不可思議。像這些可以說是相當相當的微細,一般凡夫的確很難體會。我們讀這個經,有的時候讀這些名字讀得太多了,也感覺到很煩,好像枯躁無味。如果是細細的去想一想,這裡頭很有味道。不要說佛光它這作用無量無邊,我們譬如說一個燈光,這是我們世間的。我們今天用電燈,電燈裡面有絲,那個絲也就像毫毛一樣,也只這麼一點點,它能放光,它也是放百千億毫光,諸位從這個裡頭去體會。它這個作用,你看看能照人,能照這個房子,能照茶碗,你一樣一樣去看它所照的作用,也能夠數得出幾十種、幾百種,一個毫光所照。才曉得這個光明裡面確確實實有無量無邊的功德。明白這個道理,你像我們看到太陽光,月亮的光,星星的光明,乃至於種種的燈明,凡是放光的你都能夠想像得到,確確實實這個光不是單純一種作用,有無量無邊的作用。問題就在你能不能體會?你能夠體會,受用不可思議。這一段,十六個名相,也就是毫光的功德妙用,註解裡面也說得很清楚,可是我們還是要概略的為大家介紹一下。

  今天時間到了,這一段經文留到我們下次再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