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地藏經大意  (第五集)  1991  美國亞特蘭大  檔名:14-008-0005

  光陰過得很快,佛法裡面常說的無常迅速,就是指的光陰過得很快。這一次我們這個法會到今天就要圓滿了,本經的大意大致上都說出來了。我們從這部經典當中了解了釋迦牟尼佛一生對於眾生講經說法的依據,也略略的知道他教學的方針和一些原則。在本經是總結歸到孝道,《地藏》就是代表圓滿的孝道,正是《華嚴經》上所講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多不二。實在講不僅孝道如是,法法皆然,沒有一法不是。雖然法法皆然,總有一個起點,實在說起點就非常非常的難講,為什麼?在大圓滿當中就像一個圓一樣,圓找不到起點。可是眾生在迷,迷了以後,必須有個起點讓他才能夠覺悟,覺悟之後,這個始終(就是起止)就沒有了。不覺之前好像是有,那我們要想破迷開悟,起點就是孝敬。佛在本經裡面跟我們指示出來。

  今天跟諸位介紹的是本經內容的第二章,就是第二品「分身集會」,在第六十三面,諸位翻開經本的六十三面。這一次我們是時間很短,不能把全經細細的介紹給大家,只能介紹個概略,所以經本好在有聖一法師的註解,希望諸位認真的去看看。這一章以下是本經的正宗分,也就是正說。第二品,就是「分身集會品第二」,是介紹地藏菩薩。前一品裡面,序品雖然說了,像昨天跟諸位介紹,也說明了福德的重要性,智慧度自己,福德度眾生。所以有慧沒有福可以自度不能度人,有慧又有福報,那就可以普度眾生了。所以佛成佛之後要用一百劫的時間去修福,以最殊勝莊嚴的相貌告訴我們修因得果,得這個福報,每一個相都是修福所得的果報,從這個地方來誘導我們。這是講發心。後面接著跟我們介紹婆羅門女、光目女。

  婆羅門在我們佛門裡面講,這是外道。她不是學佛的,是婆羅門教的,從這個地方就顯示佛法是廣大包容一切,不排斥外教。我們今天學佛的同修,如果見到,在美國很常見的基督教、天主教,還有摩門教,這在美國很盛行的,如果我們把它劃界限,排斥,就錯了。他排斥我們,那是他的事情,我們排斥他,就錯了。你看看《地藏經》,這是第一本教科書裡面就容納、接受外教,沒有排斥,為什麼?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那麼我們要問,這外教他是不是眾生,他有沒有佛性?當然有。既有佛性,便能成佛,只是他遇緣有早晚不同。譬如說光目女,她的母親死了,而且母親在世的時候,造作很重的罪業,什麼罪業?殺業,殺業太重了。她是一個相信因果報應的人,印度的宗教普遍都承認有六道輪迴,所以她想想,她母親要照她在生所造的惡業,必定墮惡道。但是自己沒有能力,不知道她母親死後的狀況。這樁事情必須要有相當的定功,才能夠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正好這個機緣也湊巧,有一個阿羅漢。阿羅漢是佛教的,古印度佛教徒的生活是托缽,托缽就遇到光目女。光目女也很好,供養阿羅漢,供養菜飯。看到阿羅漢來托缽,出家人來托缽,她就供養他。

  出家人接受在家的供養,不能夠平白接受,這個不可以的。不能夠接受之後沒有回報的,這個不可以,所以接受之後一定要問她所求所願,妳有什麼要求,我能替妳做的。所以有施有報,信徒布施供養,出家人也有報答,這個才有道理,這是佛門的規矩。光目女就告訴他,她說我母親死了沒多久,現在不曉得在什麼地方,你能不能告訴我?阿羅漢是小乘羅漢,他必須入定。羅漢一入定,在定中見到了,見到就告訴她,他說:你母親在一個非常不好的地方,受很大的苦難。他說她生前,她造了些什麼業?光目女就老老實實告訴阿羅漢,生前的時候殺業很重,喜歡吃海鮮,我們現在講吃海鮮、魚鱉之類的,喜歡吃這個,而且吃得很多,所以造殺業很重。阿羅漢把見到的情況告訴她(在這個地方我們要注意的,阿羅漢必須入定才能見到,不入定就見不到,這個就是他的能力比不上菩薩,菩薩不必入定就見到,就是菩薩的定功很深,所謂是行住坐臥都在定中。阿羅漢一定要入定,才定中;出了定,定就沒有了,這個能力就失掉了),看到她母親在地獄。

  光目女就非常之悲痛,曉得這個狀況,她求阿羅漢幫她的忙,救她的母親。阿羅漢就教給她念佛,念清淨蓮華目如來。我們想想,她為什麼不念阿彌陀佛?尤其是本經後面佛教給我們念佛的時候,統統講的是本師佛,沒有教我們念阿彌陀佛,這個裡頭的意思很深很深。念阿彌陀佛當然是決定正確的,但是他這個地方教孝道,念阿彌陀佛是師道,師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所以教她念本師佛,因為那個時候在世間教化眾生的就是清淨蓮華目如來。像我們現前根本的老師是釋迦牟尼佛,所以我們念阿彌陀佛,前面要念三聲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念三聲,再念阿彌陀佛,就是這個道理。這是什麼?不忘本,念阿彌陀佛,誰教給我們的?釋迦牟尼佛教給我們的,我們怎麼能把釋迦牟尼佛給忘掉!所以諸位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

  念覺華定自在王如來也要跟念佛的法門一樣,念到功夫成片,一心不亂,那才有成就,這才能得念佛三昧。婆羅門女孝心懇切(孝敬之心,前面跟諸位報告過,這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力量,在那裡推動她精進),她回去念了一天一夜,就得一心不亂了。怎麼知道她得一心不亂?因為她在定中她去遊覽地獄了,在定中遊覽地獄,見到地獄裡面種種狀況。這經上寫得很清楚,遇到無毒鬼王,這是地獄的鬼王接見她,見了她就問她,他說「菩薩何緣來此」,你到這個地方來有什麼事情?她自己非常驚奇,她自己本身沒有造罪業,一生行善,心善行善怎麼會到地獄來?所以這無毒鬼王就告訴她,他說這個地方只有兩種人來,一個是菩薩,菩薩到這來幹什麼?大概是兩個目的,一個是來度眾生的,一個是來參觀的,這是菩薩來。第二個受罪的人。如果不是受罪的人,不是菩薩的話,其他的人沒有辦法到這來。我們從這個地方就理解,她一定得事一心不亂,有這樣的能力,她才能有資格到地獄裡面去參觀訪問。再向無毒鬼王打聽她母親的下落,無毒鬼王問她母親叫什麼名字,告訴他,他說:這個人三天前就生忉利天了,聽說她有個非常孝順的女兒,替她修福,布施供養覺華定自在王如來。他說:不但她生天了,當時跟她同在一起受難的人,統統都生天了。那個時候他們還沒念佛,心一動就有感應,念頭一動就有感應,感應道交,不可思議。

  這是我們看到婆羅門女一天一夜念到一心不亂,證明了《彌陀經》裡面跟我們講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這是事實。我們念七天,念的功夫不得力,是什麼?是念的心不懇切,口裡念佛心裡打妄想,這個沒有用處的。不要說七天不能成功,七七也不能成功,七年也不能成功,天天打妄想。人家為了救母親,一心一意,沒有二念,所以這是一天成功。在佛門裡面講,這是上根利智,一天念成功。光目女的情形也類似,統統用念佛的方法,這是我們要注意到的,都是用念佛的方法。光目女念佛是從夢中得感應的,不是定中,夢中感應。夢中跟定中不一樣,定中是功夫到一心,夢中,這就是我們通常講功夫成片,這是次一等的,能夠得到佛菩薩特別的感應,她也能夠幫助她母親脫離惡道。

  這是教給我們救度家親眷屬的方法,就是專心懇切念佛。所以修行的祕訣實在講就是念佛,不要把念佛看輕了,不要認為這句佛號有什麼了不起,那就大錯特錯了。這是無量無邊修行法門,到最後歸根結底就是一句佛號。釋迦牟尼佛教給我們念阿彌陀佛,我們一心念阿彌陀佛,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好學生,這最聽話的學生。如果說我就念釋迦牟尼佛,我不念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會覺得,這個孩子太頑固、太執著了,教他都不聽。但是,若能迴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一樣的,沒有不生的。就是你一生念地藏菩薩,我迴向求生淨土,能不能生?能生。所以西方極樂世界那個門也很大,阿彌陀佛絕對不是說你念阿彌陀佛才接引,你念其他的佛菩薩我不接引你,沒有這個說法。你查遍《無量壽經》上,阿彌陀佛沒有這個說法。你念其他的佛菩薩,只要你念到一心不亂,因為西方極樂世界的條件是心淨則土淨,無論你修哪個法門,只要修到清淨心,就行了,條件就符合了。你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佛統統來接引,這真是慈悲到了極處。所以有人問,我念觀音菩薩能不能往生?怎麼不能往生!念地藏菩薩也能往生,但是一定要迴向求生淨土,這個要知道的。

  從「分身集會品」裡面我們看到一樁事實,這個事實就是孝道不可思議,廣大無邊!從哪裡看?從地藏菩薩的化身看。地藏菩薩在哪裡?盡虛空遍法界無處不在,這就是代表的孝道無處不在,是究竟圓滿的性德,他表這個意思,這是我們一定要認識清楚的。後面「業緣」、「業感」、「地獄名號」,這個三品是說菩薩度化的對象,換句話說,也就是以孝親尊師教化的對象。「業緣」、「業感」,業緣是講因,感是感果。因有善惡,果也有善惡。經上特別給我們詳細說明地獄,這是說一個惡因所感的惡報。為什麼他不講善因善果,要講惡因惡果?諸位要知道,經上可以說自始至終多次給我們說明,閻浮提眾生,剛強難化,起心動念,無不是罪。何況經一開端就給我們說清楚,我們這個世間五濁惡世,濁惡到極處,換句話說,大多數人都造惡業。墮三途,受惡報,這樁事情太苦了。所以佛菩薩是以無盡的慈悲,把這個真相跟我們說清楚。這也就是佛門為什麼標榜地藏菩薩特別著重在地獄眾生,所以做幽冥教主,度地獄眾生,道理在此地。其實地藏菩薩九法界當中,哪個法界他不在?他統統在,並不是專門在地獄,這個我們要曉得,無處不在。正如同釋迦牟尼佛在楞嚴會上把地獄情形解釋得非常非常詳細,目的就是希望我們不要造地獄因,要知道地獄非常非常可怕,墮在這個裡面想出來不容易。我們現在在造罪業,還沒有下地獄,現在在地獄門口,沒進去,這個時候把你拉回來容易,進去之後,拉也拉不回來了,那就沒法子了。我們要知道佛給我們說這樁事實的苦心,說這樁事實的用意。

  再下面是有「如來讚歎品」、「利益存亡品」、「閻羅王眾讚歎品」,這個三品是講菩薩度化之緣,換句話說,就是度化眾生的善巧方便,在這段經。這些教學,都是勸我們斷惡修善,改過自新,積功累德,都教我們這些。果報,因為這是斷惡修善,果報都在三善道,所以統統都講的是天福,來生得生天,享受天上的福報。這樣教化,如果後面沒有了,講到此為止了,這個佛法不圓滿,不究竟。為什麼?縱然生到色界天、無色界天,沒出三界;不出三界,天上還是有壽命的,壽命雖然長,還有死的時候。我們看到天人覺得那個壽命不得了了,譬如說我們看兜率天,兜率天是欲界第四層,不是很高的,彌勒菩薩就在兜率天。兜率天的壽命是多長?以我們人間年歲來算,大概是五十六億七千萬年,我們看到這麼長的壽命,羨慕死了。

  說老實話,如果你在兜率天,你的感觸一生,跟我們這一生沒有什麼兩樣。何以見得?我們看到水上的蜉蝣,水上的小蟲,在水面上跑來跑去的。水上的蜉蝣,牠的壽命、牠的生命,只有幾個小時,朝生暮死。牠的壽命大概只有十個小時,從生到死,只有十個小時。看到我們人活七、八十歲,活到一百歲,還不就像我們看天人一樣。牠十個小時是一生,我們一百年是一生,人家幾千萬年也是一生,在感受上沒有什麼兩樣。你要明白這個事實,天上就不想去了,沒意思,不究竟。所以本經在末後,講到「稱佛名號」、「校量布施」、「見聞利益」,這個三章是教我們念佛、念法、念僧,這就超越三界,成佛作祖。這得利益,沒有這個三章的話,那這部經就不圓滿。所以後面有這段,這部經才真正是圓滿了,真正幫助我們達到最高殊勝的境界了,這個我們要曉得。所以你看這部經的架構,這是我們很清楚、很明顯的在這部經裡面看到的,但是初學的同修往往疏忽了。

  全經品品大意也沒有辦法細說,我們今天的重點就偏向在念佛、念法、念僧這三寶。我跟諸位介紹「稱佛名號品第九」,在二百八十一面,諸位手上拿的這個經本,二百八十一面。這一品裡面,我們所看到的,佛跟我們介紹有十尊佛。這是說得比較詳細一點,有十尊佛。這個十尊佛裡面,剛才說過了,沒有阿彌陀佛。這是地藏菩薩在過去生中,他生生世世修行所親近的本師佛,這個意思統統都是教給我們不忘本。但是我們念佛還是要遵守釋迦牟尼佛的教誡,老老實實去念「南無阿彌陀佛」,這就對了,這個感應就特別的殊勝;我們讀經,我們讀《無量壽經》。從本經裡面得到真實甚深的啟示,我們從孝親尊師這裡做起。老師教我們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如果我們不肯念,不願意生淨土,這個對老師就不尊敬。尊師重道,我們對道也不尊重,對老師也不敬。所以聽老師的話,依照老師教導,我們去做,這個就是尊師重道。

  所以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是真正的尊師重道。不僅僅是釋迦佛教導我們,我們在許多大乘經典裡面看到,這個法門是十方三世無量無邊諸佛如來,教導一切眾生在一生當中圓滿成無上道的唯一法門。所以這個法門,你看《無量壽經》,我們現在普遍跟大家介紹的夏蓮居老居士會集的《無量壽經》的經本,順便,因為這裡講到念佛了,我要把這個意思簡單的跟諸位做一個彙報。《無量壽經》是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講過很多遍的。諸位要曉得,佛一生講經,無論是哪一部經,只講一遍,沒有重複的,唯獨《無量壽經》重複講了很多遍。重複講,當然就是最重要的法門。中國人有福報,所以《無量壽經》是最早傳到中國來的,在後漢的時候就傳到中國來,在早期到中國來。一到中國就有翻譯,就有譯本,我們在譯經目錄裡面所看到的安世高大師就有譯本,他就有翻譯《無量壽經》,很可惜這個本子失傳了。這部經從後漢一直到宋朝,總共有十二次的翻譯。所以在佛經的歷史裡面來講,譯本之多的,沒有超過《無量壽經》的。《金剛經》為中國人最喜歡的,流通最普遍、廣泛的,它有六種譯本。《無量壽經》是十二種譯本,加了一倍。

  由於古代經典流通數量少,同時都是抄寫,不像現在有印刷術,所以很容易失傳。這十二種譯本流傳到今天,只剩下五種,有七種譯本已經失傳,現在在《大藏經》裡面有五種。這五種本子,諸位如果仔細去一看,就知道它裡面的差別很大,就出入很大,這是其他經典裡面沒有的。像《金剛經》六種譯本,它六種譯本現在都在,我們打開看的時候,翻譯的人不相同,底本是一個,所翻譯的大同小異,只是文字上有出入,裡面所講的大致上都差不多,同一個本子。唯獨《無量壽經》裡面出入很大,譬如《無量壽經》最重要的,就是阿彌陀佛發的四十八願,我們今天都講四十八願,四十八願是唐朝的譯本;漢朝的譯本二十四願,跟四十八就差了一半;宋朝的譯本三十六願。像這樣大的差別,這是決定不應該的,不管哪個人翻譯,不能把最重要的經文會翻譯成這個樣子,這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古德就根據這個想到釋迦牟尼佛不是一次說的。

  所以流傳到中國來,《無量壽經》的版本(原本)就不一樣,原本不一樣是多次宣說。以後證實佛在講《大寶積經》這個系列的時候,裡面也講了《無量壽經》。這就證明,確確實實,佛是多次宣說的。所以從現在這五種本子,古人斷定原本至少是三種,有三種不同的本子,證明這部經典是佛當年在世度化眾生重要的一個法門。因為本子不同,出入很大,這就有會集的必要,最早的會集是宋朝王龍舒居士。龍舒居士也非常之了不起,這是一位在家菩薩,他是進士出身。古時候考中進士就相當於我們現在拿到博士學位,這是國家學歷、學位最高的是進士,次一等的是舉人,再次一等的是秀才。秀才、舉人、進士是學位的名稱,就像現在的學士、碩士、博士,就是這個意思,它是學位的名稱。

  他中了進士之後沒有做官,他的家庭還能過得去,所以專心佛學,在佛學上造詣非常深。以他的地位、身分、能力,在當時搜求《無量壽經》,那個時候就只剩下五種版本了,他五種版本他只見到四種,就是四種原譯本的會集本,因為唐譯的《大寶積經.無量壽會》這個部分他沒看到,從前要想得到經書不容易,太難太難。他老人家會集的這個本子叫《大阿彌陀經》,這個在台灣有單行本流通,《大藏經》裡面也收的有。蓮池大師對他老人家會集本很讚歎,你看蓮池大師的《彌陀經疏鈔》,《疏鈔》裡面常常引用「大本」,「大本」就是指《無量壽經》,多半都是引用王龍舒會集本的經文。可見得古人對他很尊重。

  可是有遺憾,遺憾什麼?取捨不容易,有些非常好的、精要的,他漏掉了;並不十分重要的,他取來了,就是取捨不是非常妥當。同時,他老人家大概也是沒有注意到,把原譯本的文字改了幾個字,當然他改的是沒有問題,改了我們念起來更通暢,意思更明顯,可是這個在經典傳承上有了問題。經典,翻譯的經典可以隨便改的,他可以改,我可以改,你也可以改,咱們大家都改,那這個經改到最後就不成話了,面目全非了。這是印光大師對他有很嚴厲的批評,這個是毛病。

  龍舒居士他往生是站著走的,預知時至,不生病,沒有生病,站著走的。由此可知,會集是應當的,是對的,會集,自己確確實實要對佛法有甚深的涵養,普通一般人決定做不到的。說實在話,在中國翻經的那些法師、三藏法師都是佛菩薩再來的,哪裡是凡夫可以能做得到的?現在英文翻譯的經典,裡面有很多問題。中國翻經的都是修行證果的人,他不是凡夫,不是普通人,這是中國人的福報。這是說明應當會集,會集的時候是要謹慎,龍舒居士以他會集的都不能做到盡善盡美,裡面有瑕疵。到第二次清朝初年,就是乾隆皇帝的時候,彭際清居士不滿意王龍舒的本子,他自己做了一個節本,這個本子在台灣也有流通,有單行本流通。丁福保的《無量壽經箋註》就是用的彭際清的節本。但是他的本子也不圓滿,為什麼?五種原譯本他只選了一種,他只選了康僧鎧的本子,把康僧鎧的本子刪節了,當然你念起來非常的流暢,可是裡面的內容不圓滿,還有四種本子裡面有些好的東西,康僧鎧的本子沒有,所以這是不圓滿。

  這一直到清朝晚年的時候,就是咸豐年間,咸豐就是慈禧太后的丈夫。那個時候有個魏源居士,這也是一個很了不起的,通宗通教,他發了一個大心,他是五種本子都找到了,做了一個新的會集本。自己以為這個本子將來就是《無量壽經》的定本了,可以流傳後世。魏老居士這個本子,是由他學生流傳的,他老人家也就往生了。現在這個本子裡面瑕疵很多,是不是學生把它改動,或者是他的初稿,不是他的定本,那都很難講。這個本子,印光大師對它有很多的批評,在《文鈔》裡面諸位能看到。所以印光祖師說這個會集本對於老同修來講有利益,對於初學不利,不適合於初學,同時也有改動原文的這個弊病。

  所以印祖一直教給我們,讀《無量壽經》要讀原譯本,不要讀他們這些人的本子。但是原譯本的時候,你要念五種本子,意思才統統看得圓滿,一種本子看不圓滿。這是《無量壽經》幾乎在中國最近一千多年不能夠廣泛流通的原因,就是大家不曉得選哪個本子好。要五種本子也太囉嗦,實在講根本就不可能得到,你到哪裡去找,找不著。在我們台灣李炳南老居士在台中專弘淨土,他老人家一生《無量壽經》只看過五種本子,現在一共是九種本子,還有四種他都沒見到。道源老和尚在基隆也是專弘淨宗,他老人家一生只看到四種子,有五種本子沒看到。所以這個九種本子統統都看到,那是多大的福報?

  我們為了提倡夏蓮居老居士這個本子,這個本子實在是非常之好。他這個本子會集完成,印光老法師已經往生了,沒有見到。我想印祖如果見到這個本子,一定點頭會感覺到非常滿意。為了取信於大家,提倡這個本子很難,太難太難了。最初我在海外,我一個人提倡,沒有附和的。到以後遇到黃念祖老居士,他老人家在大陸也提倡這個本子,這才有個志同道合的。現在這個本子五、六年之間的提倡,已經弘揚到全世界,這真是三寶加持。從這個經本上得到利益的人非常非常之多,我們的信心愈來愈堅強。夏老居士,我們是凡夫,不曉得他是什麼人再來的,不知道。但是在我們一般就是學佛這麼多年的經驗,我們推想他絕對不是普通人,不是阿彌陀佛,也是觀音、勢至之流的人物,絕對不是普通人,為什麼?普通人決定做不出來。你就曉得這個事情多難,這個會集不容易。

  夏老一生感應的事情非常多,現在還不能宣布,時機還沒有成熟。我到北京黃老居士送一張照片給我,就是這一張照片,送給我是很小的,這是放大的,我們現在把它印出來,諸位同修可以請到家裡供養。這個照片因為是翻印很多次,已經模糊不太清楚了。黃念老告訴我,原來的照片上很清楚,他頭頂上有一尊佛像,這個鞋子這裡放光。鞋子放光,這還很清楚,頭頂上佛像要是指給你,你會看出來,不指給你,乍看看不出來。頭頂上一尊佛像,他後面是屏風,什麼都沒有的,照相照出來的。我們將這張像印在《無量壽經註解》的前面,我想有很多同修願意供養老居士的像,這也不忘本,這個本子是他老人家替我們會集的,所以我就印了三千張,同修們有喜歡的時候,在家裡可以供養。菩薩化身,替我們這一代的眾生會集這樣完善的一個版本,我們把五種原譯本一展開,你就不能不佩服了。

  所以我去蒐集,把《無量壽經》九種本子統統都蒐集到了,印成一本,編成一個《淨土五經讀本》。《五經讀本》裡面的《無量壽經》是有九種不同的版本,諸位自己都要看一下就曉得了,才知道他取捨精當,前人所犯的過失他統統都沒有。他這個本子裡面每一個字、每一句都是原譯本的原文,而會集得真是天衣無縫,不像是五個人寫的,好像是一個人寫的一樣,這個了不起。這是我們這一代眾生有福報,現在我們這個《五經讀本》一展開九種本子都在面前,從前人作夢也不敢想的,想不到的。我們這個本子印的數量非常之多,這個都是勸勉同修們對於這個經本肯定、認識,真正相信,真正依教奉行。

  這是佛勸我們念阿彌陀佛,希望我們求生淨土,這部經典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度眾生最重要的一部經典,經題上給我們講得很清楚、很明白。我們學佛求的是恢復性德,我們自性裡面有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無量的道力、無量的神通、無量的才藝,這是一切無量。我們今天講財富,財富也是無量無邊,這一切無量,經上用一個「壽」做代表。為什麼不講,現在人都喜歡錢,為什麼不講無量金錢,為什麼不這樣說,要說無量壽?如果說是「佛說無量黃金」,底下「莊嚴清淨平等覺經」,我們大家都把它當寶貝了,這裡頭有無量黃金。諸位要曉得,沒有壽命,無量黃金還是落空,沒你的份。所以一切無量裡面,壽命是第一。我有無量壽,那無量黃金、財寶,我才有受用。咱沒有壽命,不都落空了,都是別人的。所以這個無量裡面,並不是無量壽一種,一切都是無量,諸位要曉得這個意思。這是什麼?這是自性裡面本來具足的,就是六祖大師開悟的時候說,「何其自性,本來具足」。本來具足,沒有一樣欠缺的,樣樣都無量,這是性德,樣樣都無量,我們學佛求的是這個。

  「莊嚴」,莊嚴就是我們今天世間人所講的真善美慧,還要加智慧,沒有智慧不是真正莊嚴,這是我們所求。無量壽是性德的本體,就是本來具足。莊嚴就是六祖講的「何其自性,能生萬法」,那是莊嚴。可是性德的體用,我們現在迷失了。(音檔到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