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地藏經玄義  (第九集)  1998/12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4-014-0009

  請掀開經本,《地藏經科註》綸貫第八頁,倒數第三行從當中看起。我們把文念一段,對對地方。

  【若如是菩薩中,修行一切善法,滿足究竟,得離無明睡者,轉名為佛。】

  我們看這一段。這段文是講現象的由來,這都是講到根本問題。有一些人常常在問:宇宙從哪裡來的?生命從哪裡來的?這些現象從哪裡來的?這些問題在佛法稱為根本大問,這個問題如果是解決了,所有一切問題全都解決。佛經裡面不斷的重複給我們說明,佛為什麼不厭其煩說這麼多次?就是因為我們無始劫以來,痴暗因緣的薰習力量太強,時間太久了。如果是短時間,佛給我們說明這個事實真相,我們的境界依舊轉不過來。轉過來就成佛,轉不過來就是凡夫,這是我們在大乘了義經典裡面看得很多,凡聖在一念之間,生佛實在講是剎那之間的轉移。我們讀經、聽教、聞法,為什麼依舊轉不過來?這就是無始劫來無明的力量,這個經裡面講痴迷薰習的力量,障礙我們見性的機緣。

  前面說過:「說彼法身,名為眾生」,這個話真是說盡了。法身是什麼?法身是自己的本身,禪宗裡面講:「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就是自己。佛怎麼成佛?佛證得法身。佛有法身、報身、應身三身,我們有沒有三身?我們有,跟佛沒兩樣。佛覺悟,對於這三身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我們迷,對於自己的三身完全不知道。覺悟,法身也沒有多一點點,迷了,法身也沒有減一分,問題是在迷悟之間。什麼叫眾生?眾生的意思廣,我們看到眾生二字,立刻就想到很多人,把這個看作眾生,這是對眾生的意思不懂得。所謂眾生,是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大,虛空是眾緣和合生起的現象,所以虛空是眾生;我們現在觀察到宇宙之間許許多多的星球,星球是眾緣和合而生,也是眾生。

  科學家又發現我們現在的能見量很窄小,不是真實的世界,我們今天只能見到三度空間,四度、五度空間我們見不到,它存不存在?存在。科學家證實,在理論上講空間是無限度的,在事實上來說,他們已經證明有十一度空間的存在,但我們今天在無限度的空間,只能夠見到一度。無限度的空間從哪裡來的?眾緣和合變現出來的,都是眾生。萬事萬物所有一切現象,眾生兩個字包括盡了。所以此地這個眾生,就跟我們佛法講的「法」,意思是一樣,它是宇宙整體的一個代名詞。什麼叫法身?可見得法身是全體,是個完美的全體,不是部分。我們今天所能夠感覺到是個局部,非常窄小的一個局部,所以才會跟別人產生衝突。

  我叫你們看樹,這舉一個例子,人都喜歡樹,樹上有樹葉,我們自己這個身就像樹葉一樣。一個樹梢長了幾片樹葉,就像一個家庭一樣;再往下觀察樹條,這一條裡頭有幾個梢,就好像你的一個族類一樣;你這個族類跟別的族類又獨立、又相對,相對就有衝突。你再仔細去觀察,觀察到最後「根」,原來所有的樹葉、所有的枝條、所有的樹幹,統統是從一個根生的,你才看到一個完整的樹,完整的才是自己。佛給我們講,法身是盡虛空遍法界是自己,你還有什麼衝突?這是事實真相,不是假設。諸佛如來證果,證得諸法實相,徹底了解、徹底明白,虛空法界跟自身融合成一體,這叫佛,這是法身大士。不了解事實真相,在這裡頭隨著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是非人我,搞貪瞋痴慢,是凡夫。凡夫造作一切罪業,你的法身、法性沒有喪失,跟諸佛如來無二無別,沒有兩樣。所以佛眼睛看一切眾生都是諸佛如來,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他為什麼能看出是真的?看出你這個身體真妄和合,就在你這個身體裡面,他看到法性,他看到法相。法性不生不滅,法相有生滅,那個生滅不是我們觀念中的生滅,而實在法相是非生非滅,法性是不生不滅。法相怎麼說非生非滅?因為它遷流變化,剎那不住。你說它是生,它立刻就滅,你說它滅,底下又生了。這就像我們的念頭,念頭是屬於法相,前念滅了,後念就生了,總不會前念滅了,後念就不生,那就有生滅。前念滅後念就生,所以你不能說它生,也不能說它滅,所有一切法相都是這個樣子。法性是決定沒有生滅,法相是非生非滅。

  前面這一段講,如果眾生要受「法身薰集而有力」,這個人叫功夫得力了。「煩惱漸薄,能厭世間,求涅槃道,信歸一實,修六波羅蜜等一切菩提分法」,這人叫菩薩。不一定要受菩薩戒,受了菩薩戒未必是菩薩,真正照這個修,他真的是菩薩。他天天覺悟,念念都不迷失,對於大乘經教,他是真正得到利益了。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六根接觸外面境界,你會不會用功,會不會修行?會修行的,看人、看物,看它的法性,看它的法相。你能從這上去觀察,你就不會有妄想分別執著,這就是你煩惱薄了。你對於世出世間所有一切法不再貪愛留戀,世間這個世緣就薄了,煩惱就少了。所以問題就是你會不會看,會不會聽?六根緣六境,這個境裡面都有性、都有相,你去觀察它的法性、法相,從法性裡面觀察到「一時」,從法相裡面觀察到「因果」,這是佛法的大道理,千經萬論就說這麼一樁事情。你知道宇宙從哪裡來的,生命到底是一回什麼事,你就全搞清楚,這種人叫菩薩。這種人起心動念、生活行為,決定是利益眾生的,幫助別人也覺悟,幫助別人也明白這個事實。所以他所行的,日常生活決定與六波羅蜜相應,不是他在那裡學,自自然然就相應。

  『若如是菩薩中,修一切善法,滿足究竟,得離無明』,這個人叫佛。此地「一切善法」,什麼叫一切善法?我們一看到善法,就認為是善惡相對的善法,錯了。善惡相對的善法,成不了佛,也成不了菩薩,你的果報只是在六道裡面三善道受報。此地講的善法,善惡兩邊統統都離開,那叫真善,凡是相對的就不善。我們在《壇經》看到,六祖對惠明的開示,惠明是將軍出家的,六祖逃難的時候,正是被他逮到了。但是他也很難得,他知道六祖是好人,真正得道了,所以向他求法。他坐在那裡,叫惠明冷靜下來,然後提示他:「不思善,不思惡,這個時候,什麼是惠明的本來面目?」他從這裡就醒悟過來,善惡兩邊不思,那叫真善。所以這個地方字字句句,你要懂得它的真實義。此地講的修行一切善法,後面要講「滿足究竟」。觀法如化,觀一切法相,法相是夢幻泡影,觀性常寂,那是善法。你每天六根接觸六境作如是觀,這就是修行一切善法,你怎麼會有煩惱,你怎麼會有無明?這用現代話講是改變你的觀念,你六根對外面六塵境界,你的觀念錯誤了,觀是觀察,念是念頭,你觀察你的想法看法錯了,你把你觀念改正過來,這是決定正確的,這叫修行一切善法,世出世間一切善法統統包括在其中,一法都不漏,要細心去觀察體會。

  「滿足究竟」,這句話是講功夫。我們開始初學學觀,功夫不到家,煩惱還會起現行,還有是非人我、還有貪瞋痴慢,這就是功夫不到家。我們修學功夫要真的有力量,人家修行善法,是跟上面「法身薰集而有力者」這句話是接連的。《無量壽經》有兩句:「觀法如化,三昧常寂」,這八個字可以做為我們平常真正用功的方法,你能夠二六時中永無間斷的作如是觀,這就是法身薰習有力了。逐漸逐漸你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你把自己本來面目找到了,世出世間所有問題你都能解決。這個境界在禪宗叫「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在教下叫「大開圓解」,在我們淨土宗叫「理一心不亂」,《華嚴經》裡面講,這是什麼人?法身大士。我們這一生當中,能不能達到這個境界?要看你自己,自己想入這個境界並不困難,因為一切法從心想生。如果我們這個世間做不到,佛決定不說,佛所講的我們做不到,那豈不是跟我們開玩笑?說了有什麼意思。凡是佛在經上說出來的,都是我們這個世間人可以做到的,問題就是你肯不肯做,你想不想做。你肯做、你想做,如理如法的修學,你一定會得到。

  所以從漸漸修學,能夠達到滿足究竟,而滿足究竟是「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今天我們在這個地方講的,你是理解了,明白有這麼一樁事情,但你自己沒有親身達到。這個說明你真聽懂了,這叫解悟,解悟是知識,證悟是智慧,證悟才管用,解悟不能了生死出三界,證悟才能。你要把佛所講的,要在日常生活當中將它證實,要證實是你真要這樣去觀。張開眼睛看這個花花世界,不是叫你不看,可以看,菩薩看是看法相、看法性,看千變萬化法相當中它裡頭有不變的法性,法性真常。在法相裡面看,這是因果報應,看法相裡面因果報應,你慈悲心就生出來了,在法性裡面看,智慧生出來了,這自性般若智慧,自性本具的大慈大悲,這樣才能透出來。我們凡夫迷惑顛倒,睜開眼睛瞎看,不會看也不會聽;換句話說,六根不會用,用錯了,用錯了就造罪業。學佛修行,如何修法?你平常在日常生活當中,你會用六根,這才叫修行。你會用六根,就是修行一切善法,你再念佛求生淨土,那不得了,如虎添翼,你將來往生決定是上輩往生,這哪裡有懷疑的?

  我們在這裡得到一個結論,總而言之一句話,善用六根;善用六根就是此地講的菩薩修一切善法。菩薩示現也是變化多端,示現的是法相,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應該給眾生說什麼法就說什麼法,千變萬化沒有一定,這不但沒有定法可說,也沒有定相可現,所現的相是「隨眾生心,應所知量」。這個歸納起來就是一個「緣」,菩薩隨緣,所以你看到他的表演是那麼圓滿自在。我們不善用六根,錯用了六根,所以惹了一身麻煩、一身的煩惱,無盡的苦報,這是錯用了六根。這是給我們說明眾生相怎麼來的,菩薩相怎麼來的,佛相怎麼來的。末後這一段非常要緊:

  【當知如是眾生、菩薩、佛等,但依世間假名言說故,而有差別,而法身之體,畢竟平等,無有異相。】

  此地的眾生跟前面講的眾生不一樣,這個眾生就是指我們一般人,同樣是兩個字,你看在哪個地方,它的意思不一樣。我們今天看這些有情眾生,說菩薩、說佛,知道是假名,是從我們分別心說出來的。

  『法身之體』,這從性上講,性上是平等。『無有異相』,決定沒有差別相。所以我們一定要懂得,決定不是看到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就叫佛,看到這個相叫菩薩,這是妄想分別執著,你哪一年能把妄想分別執著突破,佛能現凡夫相他還是佛,菩薩能現個乞丐相他是菩薩,佛菩薩也能現蚊蟲螞蟻相,他還是佛菩薩,什麼樣的身相他都能現,隨緣現。佛菩薩不但現這些動物的形相,還現植物的形相,我們在歷代書籍記載裡面看到很多,他什麼樣的相都能現。但是你要曉得,他不是隨自己心現的,他自己沒有心,唯有沒有心、沒有念頭才能普現,有心、有念就不能現。我們今天為什麼不能現?因為有心、有念頭,所以就不能現,幾時到我們一個念頭都沒有,我們就能現。一個念頭都沒有,回歸到法性,《華嚴經》說「唯心所現」,那個時候你就能現。所以你有夾雜東西在裡頭,有無明、有妄想、有分別、有執著,你就不能現。這個身叫業報身,離開妄想分別執著,這個身叫法性身,法性身也叫法身。

  這是我們要仔細思惟體會,從這一句裡面我們也就體會到,馬鳴菩薩教給我們,讀經、聞法要離言說相、離文字相、離名字相,名字就是眾生、菩薩、佛,這是名字,全是假設的;還要離心緣相,心緣相是我們思惟它的意思,想想它的意思就不可以,一想就錯了,一想就落在妄想裡頭,想不得的。現在人講「直覺」,有一點貼近,佛法的修學要用直覺,決定不能夠落在思惟想像裡頭。我們聽經如是,聽懂了你就悟,悟就覺悟了,聽不懂不要去想,愈想愈糟糕,愈想意思全都想錯了。所以說不斷的重複可以,不斷的接觸,希望在長時間薰習,法身的薰習,法性的薰習,法相的薰習,你會了就行!問題就是你會不會?禪宗一些祖師大德常常勘驗學人問:「會麼!」會了,頭頭是道,左右逢源;不會,怎麼給你講都講不通。

  真正不會,那就完全像小學生一樣從頭教起,教你孝親尊師,教你慈心不殺,教你修十善業,那是什麼?真的悟不過來,希望在六道裡頭不要墮三惡道,用這個方法。真正聰明利根的人,不用這個方法,用這個方法對不起他。為什麼?真正利根,這一生當中他可以了生死、脫輪迴,你要幫助他出離的方法。《地藏經》雖然是個基本法,青蓮法師在綸貫大意裡面,都把大乘、一乘佛法的根本為我們敘說出來,然後才曉得全經有理論的基礎,有理論的依據,我們對這個教誨才生起真正的信仰,才肯依教奉行。再看底下這一句:

  【故知不達其具德識心,便須緣真如理,而斷九界修染修惡。】

  『不達』是不明瞭、不通達。『具德識心』,「德」是性德,「識心」就是我們現在打妄想的心。你要不通達,『便須緣真如理,而斷九界修染修惡。』上根利智簡單,叫一聞千悟,一下就契入。中下根性不能,不能怎麼辦?不能就教你如理如法的修學,教你斷惡修善,這個善惡是相對的;教你斷貪瞋痴,你就不會墮三惡道;教你修五戒十善,你就能得人身;教你信願念佛,你就能往生淨土。你不知道,不但我們現在的識心具德,德是自性性德,圓滿的性德,我們這個身體形相也具德。誰知道?佛與大菩薩知道。我們不是這種人,不是這種根性的人,就得按部就班。說到這個地方,是把「不思議性識」,性識兩個字說出來。這段是講這部經之體,凡是說到經體大概都通一切經,一切經都是以此為體。上面有個不思議,不思議性識為體,下面再給我們解釋:

  【何名不思議。故宗鏡云。此識建立有情無情,發生染法淨法。】

  這一句話實在講,就是解釋《華嚴經》講的「唯識所變」。唯心所現那個性,就是前面講的「一念自性」,一念自性是我們的真心,它能現相,森羅萬象總是它變現出來的。可是這些法相千變萬化,為什麼會變?識變的。識是什麼?妄想、分別、執著,這是識。『識建立有情無情』,有情我們講動物,無情是植物、礦物,包括一切自然現象,有情、無情都是性識變現出來的。『發生染法淨法』,「染法淨法」統統都是性識顯現出來的。一真是淨,十法界是染,四聖法界是淨,六凡法界是染,無論是染法、淨法,都不離性識,性識是自己。下面兩句是講有情世間的由來:

  【若有知有覺,則眾生界起。】

  這就是有情世間的由來。我們今天講一切動物,動物怎麼來的?是『有知有覺』。

  【若無想無慮,則國土緣生。】

  這是講器世間的由來。植物、礦物、自然現象怎麼來的?是由無知無慮來的。無知無慮是無明,有知有覺是妄想,歸納成兩類。有妄想就變成有情眾生,沒有妄想有無明就變成山河大地,變成無情眾生,都是法性變現的,所以《華嚴經》說:「情與無情,同圓種智。」

  【因染法而六趣回旋】

  這是六道輪迴。輪迴怎麼來的?『因染法』來的。染是染污,染污本來沒有,事實上是真的沒有。你看到不如意事情,心裡生煩惱,你苦不堪言!問:你煩惱在哪裡,拿出來我看看?找不到。找不到不就是假的嗎?禪宗裡面有個故事,達摩祖師在少林寺面壁打坐,慧可去找他,達摩理都不理。那個時候是冬天,慧可在雪地站了很久,雪都到膝蓋,達摩祖師好像一點慈悲心都沒有,理都不理他。最後他用刀把手臂割斷,拿著手臂來供養他,達摩祖師說:「你這又何苦!你為什麼這麼作法?」慧可說:「我心不安,求大師替我安心。」達摩祖師手一伸:「你把心拿來,我替你安」,慧可這一回光返照,說:「我覓心了不可得。」那好!我給你安好了。他這就覺悟了,開悟了。沒有,是個妄念,念是妄念,你喜歡是喜歡這個妄念,找不到。你苦惱是苦惱的妄念,到底在哪裡?你頭腦裡哪個細胞是苦惱?找不到。所以說一般眾生叫胡鬧,完全不是事實,非染說染,你才曉得六道輪迴多冤枉!但是許許多多人在六道裡受冤枉罪,他不能醒悟過來,天天在打妄想,我們應當很冷靜、很細心去觀察,才見到事實真相。底下一句:

  【隨淨法而四聖階降】

  這句是說明智正覺世間的由來。『階降』是說等級。『四聖』是聲聞、緣覺、菩薩、佛,這些是隨淨法。隨淨法的程度有淺深不一樣,所以也有等級,前面染法也是如此,染污的程度不相等,所以有六道。愈往上面染污愈輕,愈往下面染污得愈重,嚴重的染污墮阿鼻地獄,最輕的染污就是無色界天。這是把有情世間、器世間、智正覺世間的來源都說出來了。下面給我們做個結論:

  【可謂凡聖之本,根器之由。了此識原,何法非悟。證斯心性,何境不真。】

  這幾句話非常重要。所以性識是凡聖的大根大本,是根身器界的來由,說明宇宙從哪裡來的,萬物從哪裡來的,生命從哪裡起的,全都說清楚了。下面這四句話重要,『了此識原』,「了」是明瞭,你真正覺悟、真正明瞭識的根源,識的根源就是一心自性。所以我們念佛,念佛目標訂在哪裡?一心不亂;你要果然念到一心就見性,見性你就成佛了。『何法非悟』,世出世間一切法你都覺悟了。諸位發心學講經,學講經不悟怎麼行?不悟,你講經多辛苦,悟了之後你講經就自在,經要不要準備?不需要。沒得好準備,有什麼好準備的?所要準備,頂多準備看看這些字認不認識,不認識就查字典,字總不能胡說、不能亂念,所以你能準備的就是這個功夫。查一查有沒有生字?名相查一查,有沒有生的字詞,那個不能講錯,再者把經文段落勾出來,你就準備這些,除此之外沒得準備了。

  我們辦佛學院跟世間學校不一樣,用世間學校教學法,那個法令規章給我們,我們就全完了。星期六悟圓法師要來,我叫他趕快來,你們大家來做佛學院籌備工作。昨天木源居士告訴我,「YAMAHA」那邊開會決定會辦,辦了之後那個學校交給我們,我們再整修,我想整修頂多兩個月,我們就搬到那邊去。我們要籌備開學,學生到哪裡去找?我們要研究一套教學的方法,這個方法一定要教大家開悟才行。佛學院,佛學院名副其實你們是來作佛的,到這裡來成佛的,不是作凡夫,所以我們教學的方法與教學的內容,跟世間當然不一樣。你們看看其他佛學院,辦了這麼多年,採取的方式模仿一般學校,裡面所造就的不是佛菩薩,是寺廟管理的人才,我們佛學院是要培養佛菩薩。要真正學佛、學菩薩,那一定要「了此識源,何法非悟」。

  『證斯心性,何境不真。』你要徹底了解法性,法性就是心性,你就入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在哪裡?法法皆真叫一真法界,不是一真法界離開我們這個環境,另外去找一個一真,現前就是一真,盡虛空遍法界就是一真,所以佛經說得好,一迷一切迷,一悟一切悟。如果你以為這個地方是一真法界,那個地方是十法界,你沒有悟,你還有分別執著妄想,你沒有見性。見性之後,極樂世界在哪裡?當下即是。所以古德才講:「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你想想什麼味道?為什麼實不去?這個境界立刻就變成了極樂世界,就變成了一真法界。我怕大家不懂,我常用電視畫面來做比喻,換頻道,還是這個畫面、這個螢幕,電視螢幕就是我們的真心,它所現的依舊是在這裡面。這個比喻也只能比個彷彿,沒有辦法比喻得那麼貼切。所以悟了之後,空間突破了,無限維次的空間全部突破,這個時候你見到是一真法界,法法皆真。真是什麼?真是自性,沒有一法不是自性。古人用金器做比喻,「以金作器,器器皆金」,哪個器皿不是黃金?悟了之後,哪一法不是自性?這叫不思議。底下我們接著看:

  【可謂絕學之門,棲神之宅。】

  『絕學』,是修學達到頂點,上面沒有了,這叫絕學。『棲神』,就是安心。慧可心不安,到這個境界他心就安了。宗門裡面所謂「向上一著」,絕學之門就是向上一著。

  【故立此體為迷悟根源。方顯大士恆沙界內,散影分形,生死海中,隨機引導。】

  這是說明青蓮法師為什麼要用不思議性識做為本經的教體,而不是像其他一般法師多半用實相。他這個地方所講並不違背實相,實相就是事實真相,他講不思議性識,還是事實真相。他說得很詳細,文字雖然不多,讓我們跟其他一般這些大乘經玄義,確實是容易懂得、容易明瞭、容易體會。這個地方明白了,再看看其他法師寫的玄義顯體,我們也就比較容易懂得,說法雖然不一樣,理是一樁事情,這是『迷悟根源』。

  理事都明白了,然後你才知道,地藏菩薩在虛空法界度化眾生的事情。地藏菩薩是誰?是自己,不是別人。不但地藏菩薩是自己,所有一切諸佛菩薩統統是自己,經上說得好,「法外無心,心外無法」,心就是自性。唯心所現,地藏菩薩是唯心所現,阿彌陀佛也是唯心所現,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哪一個不是唯心所現?一切眾生界唯識所變,佛菩薩又何嘗不是唯識所變?變成這個菩薩、那個菩薩。諸佛菩薩無量無邊,顯示出性德不可思議。地藏菩薩是我們性德裡面哪一分變現出來的?孝親尊師。從孝親尊師變現出地藏王菩薩,從大慈大悲變現出觀世音菩薩,從理性理智變現出文殊菩薩,從大願篤行,現在來講落實,變現出普賢菩薩,離開自性什麼都沒有,全是自性變現出來的。合諸佛菩薩、一切眾生整體,才是我們一個完美的全體,禪宗講「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我們完美的本來面目是一個整體,不是部分,我們要從這個地方去認知。

  『散影分形』,是講與一切眾生的感應道交,哪個地方有感菩薩就有應。我們今天在這個社會,看到一切眾生把孝親尊師德性忘掉,迷惑了,他不是沒有,這是性德,他怎麼會沒有?是沒有人啟發他。於是我們才曉得教學的重要,眾生統統都有,只是沒有人教他,如果有人教他,他的性德就現前。所以古聖先王,他們對社會、對人民、對眾生,最大的貢獻是什麼?教化。我們讀《禮記.學記》,「學記」這篇文章用現代的話說,是我們中國古老的教育哲學,一開端就講:「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建國」是建立一個政權,「君民」是你領導人民,以什麼事情最重要?教學。只有教學才能解決問題,除了教學之外,其他的手段可以做補助,不可以做主要的,賓主要分清。

  今天像美國這個國家領導全世界,用什麼方法領導?教學就對了。用武力不能解決,你能夠滅人家一個國家,你不能滅他的心性。而且這個國家的人,死了之後投胎再來更麻煩了,投到哪裡?投到你家裡去,你就一點辦法都沒有,這是冤冤相報。所以教學才能解決問題,武力不能解決問題。最近有些同修們,買了一些二次大戰記錄光碟片給我看,我也讓你們同學們都看過。我給你們講,我看了之後得到一結論:戰爭不能解決問題,只有把問題搞得更複雜,跟人家冤仇愈結愈深,以後生生世世冤冤相報,沒完沒了。二次大戰,人家報導統計得很清楚,花了五百億美金,死那麼多人,死傷一億多人。諸位想想,如果把五百億美金拿去救濟苦難,世界就和平,哪裡還會有問題?韓戰花了一百八十億美金,如果說美國人把一百八十億美金去救濟韓國,我相信韓國每個人都跪在地下,喊美國人作「爸爸」!你還有什麼不能解決問題?越戰打了那麼多年,花了一千八百億美元,你把這個費用拿去救濟這個國家,我肯定相信,每個人跪下來,看到美國人都叫「爸爸」。戰爭不能解決問題,真心、慈悲心去幫助人、救護人家,就能解決問題,這跟人家結的是恩德,戰爭手段跟人家結的是冤仇,怎麼會一樣?

  所以只有教學,讓各個人明白這個道理,只用愛心才能解決社會問題。佛法的教育,我們現在看世間任何教育不能跟它相比,它是一個尋根的教育。世間任何教育都是在枝葉,像一棵樹的枝叉一樣,沒有找到根本,這個枝叉跟那個枝叉就對立了,對立當中就產生矛盾,彼此不相容,若找到根本,才曉得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家。這是一個徹底解決問題的教育,這個教育裡面,我們真正得到「不生不死」。連最大的問題,最根本的生死問題,我們在這裡真正得到答案,真正解決了,何況其餘的雞毛蒜皮之事?今天社會這麼亂,如何能平息這個動亂,除佛法之外,沒有第二個方法。所以七十年代,英國歷史哲學家湯恩比的話很正確,他說要解決二十一世紀的問題,只有大乘佛法跟中國儒家孔孟之學。這是真有學問、真有見地,能說這個話不容易。

  我們今天接觸大乘佛法,我們真正體會到。如何把大乘佛法向全世界發揚?因為現在許多人誤會佛法是宗教,所以宗教跟宗教就對立,就產生排斥,彼此互相不能相容,眾生真實的利益就被蒙蔽,機緣被破壞,你說這多可惜!現在在外國,很多人都在談多元文化,我們聽到這個名詞,實在講佛法就是多元文化,佛法的教學就是多元文化的教學,多元文化如何能夠整合、能夠統一。統一,並不是說許許多多文化變成一個文化,統一是從根統一,同中有異,異中有同,同異不二,同異是一,這是為大家都能夠接受的一種思想。每一個族群的文化,都有它的真善美慧,都值得保存,都值得發揚光大,都值得大眾欣賞,同不礙異,異不礙同,正是《華嚴經》說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用四無礙的觀念來融合多元文化,這個文化就美了。佛教,將來要建大學,我們不要用佛教大學,不要用這個名詞,用「多元文化大學」。裡面教材是什麼?教材是大乘佛法。大乘佛法是多元文化的教材,是高度藝術的生活,這是世間所有一切的紛爭統統得到解決了。

  所以要曉得諸佛菩薩怎麼來的,這樣才真正實現、落實隨類化身,隨機說法。這個地方說『隨機引導』,目的只有一個,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破迷開悟要靠教學,所以講經說法就決定不能中斷。許多地區的同修,遇到很多困難,有些是個人、有些是道場,我給他的答覆只有一個,就是聽經太少了。不常讀經,不常聽經,你自然就胡思亂想,胡思亂想如何能解決問題?只是把問題搞得愈複雜。所以一定要多聽經、多讀經,要明理,要依教奉行,你才能開智慧,智慧才能解決問題,這個我們不能不知道。底下這兩句話說得好:

  【正欲顯此不生滅法性之體,祇在生滅無明妄想之中。】

  『不生滅法性之體』,也就是自己的真心本性,宇宙一切萬事萬物都是依這個體而生的、而現的。自性在哪裡?自性就在『生滅無明妄想』裡面,你要從這裡面去找、去觀察,這裡面有個不生不滅的真如本性,它跟生滅和合在一起。如果你不了解這個事實真相,你就是凡夫,你隨業流轉;你明白這個事實真相,你這一覺悟就是佛菩薩。這樁事情,《楞嚴經》講得很多、講得詳細,也講得很深刻。哪是不生滅的?六根的根性不生滅,六根的根性是佛性、是自性,這是你容易見到的。還有一個你不容易見到的,我們四大的色身,色身的法性也是不生不滅。科學家雖然發現,所謂是物質不滅,不滅的是什麼?不滅的是法性。生滅的是法相,不滅的是法性,法性跟法相永遠和合在一起,從來沒有分離過,你能辨別得清楚你就是佛菩薩,你搞不清楚你就是凡夫。底下他舉南嶽大師幾句話:

  【南嶽云:道源不遠,性海非遙,但向己求,莫從他覓。】

  這四句話是南嶽大師說的,這是過來人的話。你要是懂得,你要會學了,真正就學到了。這一大段句句都好,句句都重要,所以我們全說出來。「迷悟根源」,就說到此地,實在講說得相當清楚。

  下面是第三段「菩薩本識」。在這大段裡面,在第七面倒數第五行,這是五重玄義的第二段辨體,辨不思議性識為體,裡面是用三個意思來說,就是三段:「一憑準經論。二迷悟根源。三菩薩本識。」剛才把迷悟根源說完,末後一段是菩薩本識。我們再翻過來看底下:

  【言菩薩本識者】

  這一段我們就不必逐句來講,把它重要的意思提出來說說就行了。

  『菩薩』,就是專指地藏菩薩。地藏菩薩的本識,要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地藏菩薩的存心。地藏菩薩的用心何在,他存的是什麼心,他用的是什麼心?就是這個意思。

  【在菩薩心,名為般若。】

  這一句話很重要。菩薩的心是智慧,他完全覺悟明白了,像前面所說,宇宙人生究竟是一回什麼事情?這是在一開端序文裡面就講得很清楚,大家翻到第一頁,我們回頭去看「綸貫」,第一面裡面總共有五段,文字都不長。第一段是說「法性的根源」,第二段講「法界的緣起」,第三段講「佛法的根源」,第四段講「六道的由來」,最後一段是講「本經的緣起」,說得夠詳細了。所以菩薩的存心、菩薩的用心是智慧,菩薩心是智慧,存心是智慧,菩薩用心是慈悲。我們看菩薩怎麼用法?這裡有幾句話說得很好,第九面倒數第五行,我們從第一個字念起:

  【所謂闡提不斷性德之善,遇緣善發。佛亦不斷性惡,同惡而化。】

  這兩句話說得好,這兩句話是真話。『闡提』是什麼?這是梵語,闡提的意思就是沒有善根的人,也就是沒有善念、善心、善行,無惡不作之人叫闡提,這個話佛菩薩說的。這樣的人,他性德之善沒有斷掉,可惜沒有遇到緣,沒有人教他。佛來教他行不行?他也不會接受。為什麼不接受?與佛無緣。佛經裡面舉例,當年釋迦牟尼佛與城東老母沒有緣,釋迦牟尼佛跟她講不聽。佛弟子當中有一個人跟她有緣,佛派他去講,她就接受,她就聽。這就所謂是「佛不度無緣之人」,她不肯接受、不肯聽,那有什麼辦法?就是因為沒有緣。從這個地方我們也能體會到與眾生結緣的重要,無論是善緣、惡緣,只要有緣就行,當然結善緣比結惡緣好,所以不能不跟眾生結緣。結緣當中要不著相,那就叫法緣,法緣是不著相,心地清淨,沒有污染。在相上講,不論是善、不論是惡,心裡都不執著,善緣、惡緣都是法緣。如果有執著,那就不是,那就是世間的善緣跟惡緣,善緣、惡緣都會有果報,果報很可怕。法緣是清淨心,將來果報就是你度化眾生,你教化他,他肯接受,他歡喜接受,這叫法緣。

  一定要懂得「闡提不斷性德之善」,所以諸佛菩薩看到惡人也是諸佛如來。一般人看不到他的善,佛能看到,佛看到他六根根性清淨無染,他怎麼不善?跟諸佛如來無二無別。他的惡從哪裡來?惡是痴迷來的。痴迷是假的不是真的,自性裡面沒有痴迷,這個事情只有諸佛菩薩看得清楚。所以諸佛菩薩對於造作極惡業的眾生,還是那麼慈悲、那麼照顧,理由在此地。

  『佛亦不斷性惡,同惡而化。』這是講兩個極端,一個是善的極端,成佛了;一個是惡的極端,闡提。說兩個極端,當中就不必說,你就完全能理解。佛有沒有惡?有。佛的惡不都斷盡了嗎?是斷盡了。佛要度惡眾生,要現惡相,就得把菩提轉變成煩惱,佛會變。你想想看,你要沒有貪瞋痴,你怎麼會生三惡道?佛要到三惡道去,也要現貪瞋痴,他才能到惡道去,他若不現貪瞋痴,三惡道眾生就不能度化。所以佛的貪瞋痴是示現,如果他真的染上貪瞋痴,他墮惡道就出不來了。他惡道可以自由往來,就是他要貪貪就現前,他不要貪貪就馬上斷掉,他有這個本事,所以他來去自由。我們今天貪瞋痴是長了根,沒有辦法,拔不掉。他的貪瞋痴是隨便用,隨便示現,說有就有,說無就無,人家有這套本事,這就是《金剛經》講的「無住生心」、「生心無住」,生心跟無住是一不是二。他生貪瞋痴,他就能到惡道度眾生,雖生貪瞋痴,他不住貪瞋痴,在三惡道裡面自己住的還是一真法界,沒有污染。

  「同惡而化」,佛到六道來示現,這是同惡而化。六道是染污的,他也要示現染污才能來,他是染而不染,而實際上,我們也是染而不染,但是我們迷而不覺。佛是覺而不迷,所以他自在,我們是迷而不覺,所以不自在。我們接著看底下:

  【今地藏大士,了達闡提等修惡之事,全體即是性惡之理。】

  佛菩薩懂得,所以對於這些惡人,不會責備他,不會怪他,對他的關懷、照顧和幫助,永遠不變。我們凡夫做不到,是不了解事實真相,佛菩薩了解事實真相,無論我們做什麼惡,佛菩薩慈悲心決定沒有減少一分。佛菩薩現不現我們的現前?這不是別的事情,是緣分的事情。所以一切法都是緣生法,佛法也是緣生法,因緣生法。修惡之事,有事,事當然有個理,理是什麼?理是性惡之理。性哪有善惡?講性善、性惡,諸位要曉得,這個性是習性,不是本性,一念自性是本性,本性裡面沒有善惡。習性是什麼?阿賴耶是習性,這裡頭含藏著種子。無量劫來薰習的這些種子,佛只是轉變而不是消滅,轉煩惱成菩提,只是做了一個轉變。

  如果你要是把這消滅了,成佛之後,過去沒有成佛之前造的那些惡因,我們要問他受不受報?如果是成佛之後,造惡不受惡報,造善不受善報,那因果律不就推翻了?經典裡面記載,釋迦牟尼佛曾經有三個月馬麥之報,托空缽。作佛了,過去生中幹的壞事還要受報,不過他受報清楚,知道這是我過去造的什麼業因來受報,逆來順受,他受得很甘心、很情願,一點都不會覺得難過。我們遭遇果報、惡報的時候,怨天尤人,不甘心,不情願,不知道是自己過去的業因現前。善惡果報統統是業因,這講的是性惡。可是作佛、作菩薩,完全覺悟,這些業因果報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像我們凡夫,凡夫受果報不知道,不知道前面的業因。

  所以過去那些惡的習氣,佛菩薩不會把它斷掉,到時候有用處,度那些惡道眾生就用得上。就譬如,我過去講經也做過這個比喻;譬如作小偷的,慣竊那個手法很高明,以後覺悟了,覺悟再不幹壞事,當警察去。可是他那一套方法還有效,可以抓小偷,由惡就變成善了,他可以防範小偷,可以抓小偷,還是那套方法,只是用心不一樣。所以佛菩薩善於用性惡度一切惡道眾生。你這就明瞭,有煩惱習氣也不壞,悟了由惡變成好的,迷了由好的變成惡的,可見得關鍵都是在迷悟之間。底下說,這是經上常講:

  【邊邪無非中道】

  這是你覺悟了之後,邊見、邪見都是中道。

  【五逆當處解脫】

  『五逆』是阿鼻地獄,一念覺悟就解脫。有沒有這個例子?有。《觀無量壽佛經》阿闍世王造的五逆十惡罪,那是墮阿鼻大地獄。我們在《阿闍世王經》裡面讀到,他遇到善知識的開導,一聽開示知道自己錯了,誠心誠意懺悔,念佛求生極樂世界。世尊告訴我們,他是上品中生,品位那麼高,這是我們想像不到。我們以為大概差不多是下下品往生,哪裡知道是上品中生,這才不敢輕視造惡之人。阿闍世王可能也是菩薩示現,教導我們千萬不要以惡意對待惡人,為什麼?說不定他在臨終一懺悔,比我們高出太多了,我們遠遠比不上他,怎麼敢輕視惡人?所以往生淨土是兩個方法:一個是依照經論的理論方法修行,另外一種是臨終懺悔,悔過往生,懺悔的力量不可思議。我們中國諺語所謂「浪子回頭金不換」,真回頭了,這一回頭是好人當中的好人,好人也比不上他,我們要懂得,決定不能夠輕視。這是「五逆當處解脫」。

  【普現色身,遊化諸趣,點此迷源,令知平等,正憑此本識,而起諸大化。】

  『諸趣』,就是指六道。地藏大士在六道無處不現身,現身幹什麼?『點此迷源,令知平等』。這是地藏菩薩現身說法的總方向、總綱領、總目標,我們要記住。我們現在學佛,將來接觸廣大的群眾,我們以什麼原則來引導大眾?「點此迷源,令知平等」這個原則要記住。「點此迷源,令知平等」,平等是法界,平等是根源,知道盡虛空遍法界是一體,才是真平等。真正證得平等的人,他觀念當中一切眾生是自己,這才平等。這一切眾生,眾生是廣義的,虛空法界所有一切形相都是眾生,都是自己。你決定是以盡虛空遍法界,肯定認知這是自家,這樣你才真正把事實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你的平等心才現前。所以佛跟我們講十法界的業因,業因是非常複雜,可是複雜裡面有一個最重要的因素佛給我們說出來,佛的心是平等,菩薩的心是六度,辟支佛的心是十二因緣,阿羅漢的心是四諦,天人的心是十善、慈悲喜捨,人心是五戒十善,畜生是愚痴,餓鬼是慳貪,地獄是瞋恚。「令知平等」,就是令一切眾生成佛。我們在《無量壽經》上讀到「一切皆成佛」,這個地方兩句話,「點此迷源,令知平等」,就是一切皆成佛,不可思議。說菩薩『正憑此本識,而起諸大化。』「化」是教化眾生,大行教化眾生之事,就是存這個心、用這個心,我們應當要知道。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