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四十華嚴守護夜神章  (第十二集)  1981  檔名:12-008-0012

  七百六十面倒數第二行第二句開始,可是我們還要從前面兩行念起,這是個一段,我從一個段落開始。

  【其最初佛名一切法大聲光明王。彼佛出時。有轉輪王。名無垢面日光明。於其佛所聞一切法海旋修多羅。悉能受持。佛涅槃後。其王出家。護持正法。法欲滅時。有千部異佛正法眼。分十千門。各隨其宜。種種說法。】

  從這個地方開始。這個一段經文,是說菩薩最初遇到佛發菩提心,修菩薩行的時候。前面一段我們在上一次說過,敘述就是總說諸佛出現在世間。這個一段文也比較長,是說出家的情形。經文裡面文意都不難懂,要緊之處就是末後這個幾句,佛在《涅槃經》裡面告訴我們,佛法久住必須具備兩個條件,第一個條件是正知見弟子;換句話說,真正有開了悟正知正見的佛弟子。這個佛子無論是在家出家都一樣,要緊的是正知正見。第二個條件要有篤信的檀越,篤信檀越就是真正相信佛法的在家弟子,所以檀越是指在家弟子,他才肯護法。沒有真正有信心的人,他怎麼肯護法?所以篤信的人護持。這兩個條件具足,正法才長住在世間。我們看這段經文,就這兩個條件都具足了。

  這個國王出家護持正法,國王在檀越裡面這是最大的一個護法。不但釋迦牟尼佛,十方一切諸佛都沒有例外的,都是把佛法護持的使命付託於國王大臣,而這些國王大臣多數都是佛菩薩再來示現,以國王身、以宰官身來行菩薩道的。他這個菩薩道怎麼行?就是護法。佛與出家弟子們弘法,他來護法,弘法跟護法的都是再來人。尤其是正法,諸位曉得,正法遠離世間名聞利養交際應酬,不搞這一套的,世間人不太容易接受。所以到了末法時候,佛門裡面有個俗語說和尚不作怪,居士就不來拜。正法裡頭不作怪,居士不來拜,誰來?諸佛菩薩示現為居士身,來護持正法。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我們在經典裡面看出像波斯匿王,這經上諸位常常讀到的,祇陀太子、給孤獨長者,都是菩薩再來的,再來人護持再來人,為什麼?都是為了利益眾生,而不是為了利益自己,都是為了續佛慧命,叫正法常住在世間,都是為的這個。

  我們讀到這段經文,要深深的想到這樁事情,你看佛滅度之後,涅槃是滅度。佛在的時候,他以國王的身分護持佛法、來修學佛法,佛是老師。佛不在世,他這個心發得大,看到沒有人能夠續佛慧命,他出家,這個了不起!他為什麼出家?你看前面一句,他是在佛會下聽法聽得太多,『一切法海旋修多羅』,而且『悉能受持』。我們看「悉能受持」,受是解悟,統統能夠理解;持是什麼?持是入進去、就證得了,受可是修道,持是證入。完全把他所聽到的這些道理、方法,統統變成自己實際的生活,這才叫持。就是本經裡面所講「入不思議解脫境界」,他入了這才叫持。他統統都明瞭,那叫受,這個很不簡單。在我們一般人講,他已經開悟,他已經證果了。佛滅度,他必得要續佛慧命,要護持正法,所以佛一滅度之後,他就示現出家比丘的身分,來護持正法。

  『法欲滅時』,諸位要曉得,這佛法每尊佛都有法運。但是諸位要記住,其實佛哪裡還會有法運?佛要有法運,要有正法、像法、末法,那佛是凡夫,佛依然我、法二執沒斷才會有法運。如果我、法二執斷了,煩惱無明盡了還有什麼運不運?諸位要曉得,諸佛如來的法運是隨眾生而說的。眾生能夠信解,能夠悟入,就叫做正法;眾生只能信解,而不能悟入,這叫像法;眾生對於佛法,根本就不能接受,這叫末法;到完全都不能接受,或者是曲解了經義,那就滅法,他不能接受、不能容納,法就滅了。所以佛的法運是建立在眾生這邊,而不是在佛菩薩那邊。

  佛法欲滅,當然還沒有滅,欲滅是什麼?就是末法時代。這個時候『千部異佛正法眼,分十千門,各隨其宜,種種說法』。這是末法時期的現象,我們看看,古佛那個時代,跟我們現在這個時代來比較,因為我們現在也是末法時代,看看是差不多,是有點像。現在在末法時期,道場林立,我們佛教會的章程裡面規定的,你有個道場只要能夠容納三十個人,就可以向佛教會登記,成立一個單位。那三十個人不要太大地方,有二十坪就夠,就可以掛個精舍、掛個佛堂,就可以在裡頭講經說法。這就是此地講「千部異異佛正法眼」,諸位要記住,異是什麼?不是的。要是佛法裡頭佛佛道同,哪有兩樣的?異佛,經是佛經,可是裡面講的已經不是佛法,變質了。「分十千門」,那就是太多太雜了,所以邪知邪見,邪說橫行,這就是佛法衰滅的現象。

  佛法雖然出現在印度,實際上在今天這個世界上說佛法,應該是中國的佛法,連外國人都承認,佛法是中國的佛法,不說印度的佛法。為什麼?傳到中國以來,差不多是一千九百年的樣子,這麼長的歷史,比印度歷史還要久。而真正佛法發揚光大不在印度,在中國,在印度那裡生的,沒錯。但是是中國培育之下開花結果,所以今天佛法是中國的佛法。佛教的經典,梵文經典散失殆盡,而中文的譯本保存得完整,中國人的佛法。可是中國人如果再不努力,我們到國外去看看,將來世界的佛法不是中國人的,外國人的天下。原因在哪裡?中國人自己不團結,自己不深入經藏,不能將遺教發揚光大,這是弊病。各是各的說法,佛弟子們在這個講堂聽是這個講法,那個講堂聽又是一個講法。聽三、五位法師自己就打了疑問,打了許多問號,到底哪個說是正?到底我們依靠哪個方法來修行?到後來變成無所適從。這就叫做異佛正法眼,不是真正的正法眼藏。

  所以在古時候沒有這個現象,佛法能夠傳這麼久,那是過去都是國家來護持,在從前說是你要去找幾個人聚會,在家裡講經說法,這是決定不許可的,犯法的。出家有出家的資格,不是隨便人都可以出家的,這是諸位曉得的。講經也要取得講經的資格,不是任何人都能夠講的,所以正法才能夠傳到今天。如果幾千年就是這麼樣開放,那佛法到今天完全滅掉了,而是由國家大力在維護。如果你有異端,你所學的跟經的宗旨不一樣,再或是聽眾當中有政府的官員,他聽了不對,他可以檢舉,他雖然不能夠處分,他可以向朝廷檢舉。朝廷裡面,再交給在那個時候管理出家人的僧錄司,政府有這個機構專門管理出家人的,有僧錄司按照戒律來處分。所以它有個法統、有個道統,不是隨便可以亂說的。現在這個制度沒有了,所以佛法被破壞了。

  今天要真正再能夠恢復,我過去建議政府,希望政府辦一所國立宗教大學,裡面有個國立的佛學院,招收相當於大學畢業這樣的水準,有志來研究佛法,弘法利生的這些學生。他們畢了業以出家人身分弘法最好,以在家居士弘法也可以,取得這個資格。而且還要年年聚集在一塊講習,這就是佛門裡面結夏安居的制度,每年有三個月期限是夏安居,所有的傳教師、弘法的法師,無論在家出家只要你擔任弘法的,統統集合起來來做進修、研究討論。你要有不同的見解,在這裡面內部可以辯論、可以爭吵;但是對外面一定有統一的說法、有統一的宗旨,大家聽了有門路可循,不至於有異端。裡面可以打架沒關係,外面不能打架,不能把佛法形象破壞,這樣正法才能久住。這個法子不是我想的,釋迦牟尼佛說的,佛陀在世那個時候就用這個方法。每年夏安居那是進修教育,你看這個制度多好!我們今天教育制度沒做到這點,教員只是在學校教書,不能說是每年有一個期間,把所有的教員統統集合起來,做進修教育、做研究改進,沒做這個工作。你看佛門在三千年前它年年都做這個工作,所以這個制度實在之好,這樣正法才能夠久住在世間。所以讀這節經文,看到這尊佛的末法,跟我們現在這個末法幾乎沒有兩樣,所以念起來很多的感慨。我們再看下面經文:

  【近於末劫五濁現時。】

  這就是對我們現在這個情形差不多了。

  【諸惡比丘業惑障重。種種纏縛。多諸鬥諍。】

  看看眼前的境界,跟經典裡面所講的比照比照,這些話都不必多說了,諸位細細想想,觀察觀察。而我們自己一定要提高警覺,更應當發心,如何來護持正法,像這位國王一樣。

  【樂著境界。受取無厭。】

  『樂』是愛好,就是喜歡貪著五欲六塵,他不喜歡道,他已經愛好、執著五欲六塵,而且在這個財色名食睡,五欲六塵是『受取無厭』,「受」是享受,「取」是貪求,享受貪求無厭,搞這些去了。

  【不求一切增勝功德。】

  『增勝功德』,「增」是增長,「勝」是殊勝,增勝功德是講的戒定慧,他不要這個,不要戒定慧,他要搞世間名聞利養去了,搞五欲六塵去,這怎麼得了?這些話不必多說,多說了得罪人,也傷人,念一念就好了。

  【樂說王論。賊論。女論。國論。海論。及諸世間種種議論。】

  這個論是什麼?心之所思,口之所談,談的什麼?談這些國王,就是批評當政的人物,像現在對於國家元首的批評,對於縣市長的批評,對於這些主政的人來批評他,這叫『王論』。『賊論』,「賊」範圍非常之廣大,凡是不善的心在那裡討論,如何能夠欺騙別人,自己得到名聞利養,都叫做盜賊。比丘不會去偷人東西,不會去做強盜、去做小偷,可是什麼?想個什麼名堂,把信徒的錢騙來之後自己來享受,也算是偷盜。諸位念念《戒經》就曉得,這都算是偷盜。剛才講和尚不作怪,居士不來拜,作怪是什麼?叫你來拜。來拜的目的是什麼?來送供養的,這些都叫做「賊論」。『女論』,討論女色。『國論』,論這些國家之事,這都絕不是出家人本分之事,不務本分。『海論』,「海」是比喻,就是其他的一切這些議論。尤其像現在太多了,每天看看電視、看看報紙、看看雜誌,大家在一塊說張家長、李家短,統統都是人我是非,搞這些東西去了。『及諸世間種種議論』。

  【不捨外道斷滅見論。】

  這是斷見,一種是常見。斷見所謂是人死如燈滅,不承認有輪迴,不承認有果報,這是『外道斷滅見論』,不是正知正見,他們相信這些、討論這些。我曾經也聽到過,他不信為什麼還要這樣做?自己不相信因果,還講些因果報應給信徒聽。自己不相信西方極樂世界,還得講《彌陀經》勸人念佛,求生西方淨土。別人老老實實的做,他到背地裡笑,這是外道。他為什麼這樣做?信徒他要這個,投其所好,我不用這個方法,他就不來。這都是末法時期的現象,而這些現象,在我們現前社會裡面已經產生、已經見到,而且還不在少數,中國、外國統統都有。我在外國也見到,不僅在中國。再看底下經文:

  【心生愛染。情無捨離。】

  這個病就大了,非常嚴重,這是五濁惡世裡面的現象,這是講的末法時期。我們再看這個國王,他是正知正見,親近如來的時間很長,佛滅度之後他示現出家。

  【時王比丘。】

  這是這個國王他出家了,佛滅度他出家了。

  【以正法音而語之言。奇哉。苦哉。】

  是正知正見的一個出家人看到這個現象,他這個話對誰說?對那些惡比丘說的。這只有出家人才能夠勸出家人,就比較方便,當然在家人也可以勸出家人,但是總沒有出家人勸出家人更為方便。所以告訴他們,『奇哉』,奇怪,『苦』,你們怎麼會有這麼些邪知邪見?怎麼可以做這麼多的惡業?為什麼迷惑顛倒而不覺悟?這兩句是感嘆的話。

  【佛於無數大劫海中忍種種苦。集此法炬。云何汝等而共毀滅。】

  如來,特別是在人間建立法幢不容易,我們就不說從前的佛,就看我們本師釋迦牟尼佛,他是久遠劫已經成佛,再到世間來要建立佛法決定不能憑空,這一下來就把佛法建立起來,那人家會把他當作什麼?當作神明來看待。對於他的法敢不敢學?不敢學。為什麼?他是神,我是人,這個法我怎麼能學得到?他不是父母所生的,我是父母所生血肉之軀,我怎麼能成就?所以他要來建立佛法,還要來投胎,示現跟我們一模一樣,還要去拜老師,還要去修苦行。當年印度外道一般修三年苦行,他加一倍修六年苦行,然後才建立佛法。後來人一看他也是父母所生,他也是拜老師出家修苦行成功的,那我也可以成功。做出榜樣給我們看,『忍種種苦集此法炬』。佛是生生世世在一切眾生世間,都是這樣的示現、這樣的建立,正法流傳在世間不簡單、不容易。怎麼能夠忍心把它毀滅?這種果報都在阿鼻地獄。

  【作是語已。上昇虛空高七多羅樹。】

  多羅樹就是印度的貝多羅樹,貝多羅樹是樹木當中長得最高、最大的。這就示現這個神通、瑞相。

  【身出無量眾色焰雲。放種種色大光明網。令無量眾生除煩惱熱。令無量眾生發菩提心。以是因緣。彼如來教復於六十千歲。而得興盛。】

  我們看看今天佛法衰,幾乎就是像菩薩所講的時代相彷彿。我們所期盼的真正有大心的菩薩示現,來為一切眾生續佛慧命。經裡面所講,諸位一定要曉得表法的義趣,不要在此地看到,王比丘把這些惡比丘所作所為說出來之後,他自己『上昇虛空高七多羅樹』,這什麼意思?是不是真的升到虛空去?升到虛空有什麼用處?這個地方的意思,是表示這些人在做破壞法的工作,染污紅塵。他是身心清淨,一塵不染,這就是上升。惡比丘住他的紅塵,這個王比丘他身心清淨,一塵不染這叫昇。「七多羅樹」,七是表法,七是表圓滿的意思。真的身心清淨,一塵不染,他也在這個世間,絕不同流合污,這就叫超升。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一絲毫都不沾染,這個叫超升。諸位曉得,不是真的身體飛到天上去,那與我們一點都不相干。你懂得這個意思,才曉得經的義趣。

  『身出無量眾色焰雲』,身放光明,這句是說菩薩身心清淨,說他自己。『放種種色大光明網』,這就是菩薩說法利益眾生,是這麼個意思。菩薩說清淨法、說智慧法教化一切眾生,眾生聞法。所以前面一句他自己身清淨,是菩薩的身教,後一句是菩薩的言教。能夠接受佛菩薩教化的,這才『除煩惱熱』、『發菩提心』,經是這麼個的意思。因為這樣的一個因緣,你看看正法,他在這提倡正法,也有人能夠相信正法,那信的人不要多,我們這個講堂在座就不少,這足夠了。能夠有這麼多人是信受奉行正法,正法必定能夠發揚光大。

  『以是因緣,彼如來教復於六十千歲而得興盛』。末法時期這佛法有衰有興的時候,諸位要記住,釋迦牟尼佛佛法後面還有九千年,不會在我們這裡就滅掉了,不會。先衰,衰到極處還有復興的時候,現在這個衰的相,的確衰到了極處。我剛剛學佛的時候,佛法已經很衰,比現在好像還要強很多倍。當年我都為這個事情很憂慮,那個時候剛剛學佛很熱心,向章嘉大師請教,章嘉大師告訴我:你放心,還長久的很,這是一起一伏,這是自然現象,不會斷滅的。他勸我好好努力,好好努力修學,不會絕滅掉的。因此我們自己一定要有信心,所以得了經典的時候信心更增長。下面這就講守護夜神她的因緣,前面這國王就是她的父親,所以她家裡面,可以說是一家人善根都非常的殊勝。

  【時彼眾中有比丘尼。名法輪變化光。是此王女。】

  她的父親出家,她也出家,這是國王的一個公主,她的名字,這是法名,出家的名字,名叫『法輪變化光』。從這個名號裡面看,她大概也是發菩提心幫助她父親弘法利生,父女志同道合,護持正法,實在是太難得了。

  【百千比丘尼而為眷屬。聞父王語。及見神通光明威力。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永不退轉。】

  接受她父親的教化,不但自己接受,而她所統領這些大眾同時接受她父王的教化,她父王這時候出家為比丘身。都發菩提心,最難得的『永不退轉』,可見得信心堅固才能到不退轉。信堅固,解得力,她真正懂得了,所以她才不退轉。絕不是迷信能夠產生的力量。

  【諸比丘尼各得三昧。名現見如來平等出生。】

  『三昧』是正受,就是一種正常的享受。底下這個名稱顯示出她的境界,『現』是現前,『見』是見到,也可以說之為見解,也能說之為見解,她智慧開了,見到『如來平等出生』。換句話說,她的平等心要不現前,就見不到「如來平等出生」。這個境界好,清淨心、平等心現前,這是聞法的功德利益。

  【及得陀羅尼。】

  『陀羅尼』是總持法門。

  【名一切如來轉法輪金剛光明。】

  這是總持的名號,這個裡面也是說的一種境界。法輪這個意思前面說過,『一切如來轉法輪』,此地要重視這個轉字,「轉法輪」就是以佛法教學,教化一切眾生,是把自己所悟、所證的轉授給別人,叫別人也能開悟、也能證得這才叫轉。轉就是傳遞的意思,我傳授給你,所以轉法輪這個轉字相當不容易。佛雖然說法,如果對方沒能接受、沒能開悟、沒能入境界,不叫做轉法輪,為什麼?佛雖然在說,對方沒接受,沒有得到。我這裡傳過去,他真得到了,這才叫轉。好像現在接力賽跑一樣,我的棒子交給你,你拿到了這才叫轉;我這裡給你,你那裡沒有接到不能算轉。所以佛以善巧方便說法,對方一定開悟,一定證得。『金剛光明』,「金剛」是不壞的意思,是堅固的意思。經中常常說「金剛寶能壞一切法,一切法不能壞金剛」。用這個來比喻他所得的總持法門,總一切法,持一切義。

  【及得般若波羅蜜。名普入一切法門海。】

  『般若波羅蜜』翻成中國意思,究竟圓滿的智慧。這個智慧名字叫『普入一切法門海』;換句話,這個智慧一開,一切法門他都明瞭,一切法門他都覺悟。這就是我們一般所謂的一經通一切經都通,就怕你這個一經不通,那就沒有法子。你這個一經通就叫得陀羅尼,就叫「得般若波羅蜜」。可見得這個國王比丘善說善教,他這個教學法很高明,這些學生有這樣殊勝的成就,那真的是善學。老師會教,學生會學,有這樣殊勝的成就。

  【時法輪變化光比丘尼即得三昧。】

  她會下的這些徒眾都有這樣殊勝的成就,她自己當然成就絕不在大眾之下。所以這個地方說她自己的成就,她自己『即得三昧』。

  【名出生一切佛教光明燈。】

  這個意思非常之好,『出生』是從內心裡面透出來,一切諸佛教化眾生的善巧方便,就叫做『光明燈』。因為燈無所不照,日月雖明沒辦法照在我們房子裡面,這房子蓋起來之後,日月沒有法子照,燈可以照到。所以這個燈是取無所不照,取這個意思。

  【又得此甚深自在可愛妙音解脫。得此三昧解脫門故。身心柔軟。微細適悅。】

  這是講她自己所得到的殊勝,這個意思在文句裡面非常的明顯。這個『解脫』就是自在,沒有障礙。『妙音』,當然是用來說法的,就是我們現在一般所講的「辯才無礙」。「妙音解脫」就是辯才無礙,比辯才無礙的意思還要來得圓滿,還要來得深廣。我們這個辯才無礙四個字只能夠說是彷彿,沒有辦法形容這妙音解脫。『得此三昧解脫門故』,得這個自在,『身心柔軟』。這個妙音自在,身也自在,境界也自在,無不自在,這就是這個意思。必須得自在,這才真正是大徹大悟入佛的境界,因為佛境界是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我們如果有障礙,決定入不了佛境界。所以說:

  【便得現見一切法海大聲光明王如來一切所有神通威力。】

  這句就是說她見性了,明心見性才能夠見到佛,禪家所謂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善男子。於汝意云何。】

  這段是個大段落,這是菩薩講到這個地方,把她因地就是最初,第一次見到佛的一段因緣說出來,『善男子』是叫著善財童子,「善男子,於汝意云何」,你的意思以為怎麼樣?

  【彼無垢面日光明轉輪聖王隨彼如來轉正法輪。及涅槃後興其末法。然大法炬。光照世間者豈異人乎。今普賢菩薩是。】

  這講原來在那個時候,她所遇到的那位轉輪聖王,以及佛涅槃之後,這講末法時期出家的國王,就她那時候的父王是誰?就是現在『普賢菩薩』。她這緣結得深,就是現在的普賢菩薩。

  【其法輪變化光比丘尼。即我身是。】

  就是現在華嚴會上代表六地菩薩,這位守護城夜神,在華嚴會上她是六地菩薩,就是她。

  【百千眷屬比丘尼。即此會中百千夜神是。】

  現在善財童子到她那去參訪,看到她是一個大的主夜神,她率領的夜神不少,數量相當多,統統都是過去生中的因緣,絕不是偶然。想到這個地方,諸位要記住,廣結善緣很重要,要度眾生一定要結法緣。為什麼?法緣有一種影響力,而我們今天所以深深感覺到遺憾,佛教不是沒有力量,有力量,力量分散了,人力、財力統統分散了,所以佛教沒有法子興。假如我們能把財力、人力統統集中,我們有足夠的人力與財力,財力集中我們可以建一個大講堂,像國父紀念館一樣。可以建一個大講堂,每天都請法師輪流在那裡講經說法,聽眾來幾千人、幾萬人,這個影響力非常大,人家一看佛教每天這麼大會,他不信佛的人他都來聽經,影響就大了。結果搞成幾百、幾千、幾萬個小廟,每個小廟十幾二十個人,人家一看沒什麼稀奇,你看這是佛教就幾個人,把這信佛人的信心都沒有了。所以這個大的法會它有影響力量,天天有那個大法會,你看看佛教就興起來了。所以一定要記住,你看菩薩這個海會沒有不殊勝的,他才有大的影響力。

  【我於彼時。守護佛法。】

  她那時候在因地當中,初學佛的時候跟著她父親學佛,以出家女眾的身分(比丘尼的身分),『守護佛法』。

  【令百千比丘尼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

  這也是她領導教化有方。

  【又令得現見一切如來平等出生三昧。又令得一切如來法輪金剛光明陀羅尼。又令得普入一切法門海般若波羅蜜。】

  換句話說,她所證得的,都能叫她的學生同樣也能夠證得。這是把過去的因,以及現在的果報,而且這個因非常的久遠,從初發心到現在這個階段,第六地菩薩,這是說了個最初的。我們再看下面這段,下面這段我們就著重在念,因為這段裡面,敘說有一百零五尊佛。這是敘說她在長劫當中修行,遇到這麼多的佛。請看經文:

  【善男子。次彼如來有佛出興。】

  『次』這是繼續前面講的,前面講最初。其次彼世界,還是這個世界,前頭有說過,這個世界真是有無量無邊的佛出興於世,這個時節實在是非常的難得,『有佛出興』。

  【名無垢法山頂智光明。】

  佛的德號,就是他教化的宗旨,諸位要能體會到這個意思。『無垢』是清淨,『山頂』是比喻高顯,像須彌山頂一樣的,「無垢法山頂智光明」。

  【我以種種承事供養。令心歡喜。】

  這句裡面就包含許多的意思在,前面是廣說,這個地方就是略說,因為要是每尊佛都是廣說,那這個時間就佔太長了。只要一尊佛詳細說,其他的可以以此類推。『承事』,這裡面最重要就是親近,我拜他做老師跟他學,不離開他,常常親近他,「承事」。『供養』裡面以法供養為最,《金剛經》上說得很好,財供養比不上法供養,法供養是對自己來說修法,對他來講弘法,所以修法、弘法、護法,這是供養當中最殊勝的供養。

  【次有佛興。】

  有佛出興於世間。

  【名法輪圓滿光明髻。】

  『髻』也是高顯的意思,我們一個人頭髮挽著髻,是最高的地方,都是表高,都代表這個意思。你看下面他就不再說,「我以種種承事供養,令心歡喜」,因為每句上都有的,句句都有的,這都省掉了,底下單講佛的名號。

  【次有佛興。名法日吉祥雲。次有佛興。名法海門妙聲王。】

  這個佛號裡面一看意思就非常明顯,我們念過就好。如果這個意思很深,不太明顯,我就跟諸位介紹出來。

  【次有佛興。名法日智輪燈。次有佛興。名法拘蘇摩幢雲。】

  『拘蘇摩』前面念過,是花宮的意思。這個意思也就像《華嚴經》經題一樣,這《華嚴經》的經題也是「大方廣佛」,它的原名是「雜華莊嚴」,這個「拘蘇摩」有點像這個雜華莊嚴的意思,這是形容這個法門之殊勝,法門之美善。

  【次有佛興。名法焰光山幢王。】

  『焰光』都是代表般若智慧,『山』是講須彌山,『幢』都是高顯,『王』裡面不但有高,而且有自在的意思。經中凡是有「王」,都代表自在,因為一個國家,國王是一個發號施令的人,別人都要聽他的,他不要聽別人的,這從前國王,所以都代表自在。

  【次有佛興。名甚深吉祥圓滿月。】

  月是代表光明,尤其代表清涼,月光是清涼的。『圓滿月』這個佛號裡面含的意思,是智慧福德圓滿。

  【次有佛興。名法智出生普光明藏。次有佛興。名出生根本智藏。次有佛興。名吉祥藏山王。次有佛興。名普門智須彌賢。】

  『普門』,像本經裡面講的有十種,十普,台北還有個廟叫十普寺。「普」裡面最重要的一個意思,心量廣大,正是佛法裡常說的「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你有這麼大的心量,你所思所為無有不普,都能夠普遍法界,普遍一切眾生。『須彌賢』就高顯的意思。

  【次有佛興。名速疾精進幢。】

  『速疾』是快,『精進』是精純而不雜,「進」是不退轉的意思。

  【次有佛興。名法寶拘蘇摩吉祥雲。】

  『拘蘇摩』是蓮花的名稱,翻成中國意思紅色的蓮花,紅色蓮花稱之「拘蘇摩」。蓮花表意很多,它是表法的。

  【次有佛興。名甚深寂靜山光明髻。】

  『髻』也是取高顯之意。

  【次有佛興。名法焰光明影像月。次有佛興。名智焰光吉祥海。次有佛興。名普賢圓滿智。次有佛興。名無上神通智光明王。次有佛興。名福德焰光開敷拘蘇摩燈。次有佛興。名智師子幢王。次有佛興。名普日光明王。次有佛興。名須彌相寶莊嚴王。次有佛興。名日光勇猛普照影像。】

  『影像』,就是像《金剛經》上所說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所以在佛的大智慧光明看我們這個世間,就是如同「影像」一樣,有沒有?有。雖有,他決定不執著,他在這一切境界裡面,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為什麼?他曉得是影像,雖有不可得。這意思說了一遍,以後遇到這個大致上都會相同的。

  【次有佛興。名法網覺勝月。】

  『法』比喻做『網』,「網」,譬如說這打漁的,這網下去把眾生給撈起來了。這個佛法就像網,一切眾生都墮落在苦海裡面,聞到佛法覺悟,就好像被法網給撈起來一樣,取這個意思,所以叫「法網」。

  【次有佛興。名法蓮華開敷吉祥雲。次有佛興。名日輪普光明。次有佛興。名普光吉祥大聲。次有佛興。名師子無畏金剛那羅延。】

  『那羅延』是金剛神的名字,所謂是金剛力士,代表大無畏。

  【次有佛興。名普智勇猛幢。次有佛興。名普法開敷蓮華身。】

  這個名號裡面『普法開敷蓮華身』,「蓮華」表清淨、表不染,這是以這個意思來教化一切眾生。

  【次有佛興。名功德拘蘇摩吉祥海。次有佛興。名高山法門光明藏。次有佛興。名高山智焰光明雲。次有佛興。名普法高山面門光明。】

  這個佛放光有在面門放光,『面門』是代表六根,所謂是眼耳鼻舌都在面門,代表是六根光明。禪家有所謂「六根門頭,放光動地」,表這個意思。

  【次有佛興。名道場吉祥月。次有佛興。名熾然法炬吉祥月。】

  『熾然』是比喻,比喻這個火燒得很猛,『法炬』,「炬」就是火炬,這是代表般若智慧。般若智慧猶如火炬,因為一切無明黑暗,煩惱碰到它都被智慧火燒盡了,取這個意思,這是代表智慧。『吉祥月』代表的福德,你看是福慧雙修,有慧有福。

  【次有佛興。名普影像光明髻。次有佛興。名法速疾燈幢。次有佛興。名金剛海幢雲。次有佛興。名名稱山吉祥雲。】

  『名稱』就是我們現在所謂的知名度,某人知名度很高,這個世間沒有人不曉得他,這叫「名稱」。如來的這個名稱能夠利益一切眾生,他這個名稱像須彌山王一樣非常的高顯,這是『吉祥雲』。

  【次有佛興。名栴檀吉祥月。次有佛興。名普吉祥拘蘇摩威德光。次有佛興。名照一切眾生光明王。次有佛興。名功德蓮華吉祥藏。次有佛興。名香焰普光明王。次有佛興。名波頭摩華因。】

  『波頭摩』也是蓮花的名稱。

  【次有佛興。名眾相山毘盧遮那。】

  『毘盧遮那』是梵語,它是法身佛的名稱,翻成中國意思叫遍一切處。

  【次有佛興。名普音聲名稱幢。次有佛興。名須彌山普門光明。次有佛興。名法城吉祥光明。次有佛興。名大樹山威德。次有佛興。名普吉祥毘盧遮那幢。次有佛興。名吼法海大音聲光。次有佛興。名出生威德一切法宮殿。次有佛興。名普智最勝光。次有佛興。名最勝吉祥相。次有佛興。名法力勇猛幢。次有佛興。名轉法輪妙音聲。次有佛興。名功德焰冠智慧光。次有佛興。名出生吉祥法輪月。次有佛興。名法輪蓮華毘盧遮那幢。次有佛興。名寶蓮華光明藏。次有佛興。名寶吉祥雲山燈。次有佛興。名普清淨拘蘇摩。次有佛興。名種種吉祥焰須彌藏。次有佛興。名焰輪圓滿山王。次有佛興。名福德雲種種色。】

  『種種色』是表福德是無量無邊的意思,當中『雲』這個意思非常好,福裡面真正有德有慧,雖有無量無邊的福報,他雖然享受他不執著,這種福才叫清淨之福,他心裡面不著染,因為「雲」非有非無,取這個意思。

  【次有佛興。名法山雲幢王。次有佛興。名功德山王光明。次有佛興。名法日雲燈王。次有佛興。名法雲名稱遍滿王。次有佛興。名法輪雲。次有佛興。名開悟菩提智威德幢。次有佛興。名普照法輪吉祥月。次有佛興。名摩尼金山威德賢。次有佛興。名妙高吉祥威德賢。次有佛興。名賢德廣大光。次有佛興。名普智慧妙聲雲。次有佛興。名法力吉祥功德山。次有佛興。名吉祥雲香焰王。次有佛興。名金色摩尼山妙音聲。次有佛興。名頂髻藏出一切法圓滿光明雲。次有佛興。名法輪熾盛威德王。次有佛興。名無上出生威德。次有佛興。名普精進炬光明雲。次有佛興。名三昧印廣大智慧海光明冠。次有佛興。名妙寶吉祥威德王。次有佛興。名法炬寶帳妙音聲。次有佛興。名普照虛空界無畏法光明。次有佛興。名相好莊嚴幢。次有佛興。名種種色光明焰山雲。次有佛興。名照無障礙法虛空光明。次有佛興。名妙相華開敷身。次有佛興。名最勝世主妙光明音。次有佛興。名一切法三昧妙光明音。次有佛興。名妙辯才法音功德藏。次有佛興。名熾然光明法海妙音雲。次有佛興。名普照三世大光明相威德王。次有佛興。名普照法輪吉祥山廣大光明。次有佛興。名法界師子光。次有佛興。名毘盧遮那吉祥妙高。次有佛興。名一切三昧海普遍光焰師子王。次有佛興。名普智光明燈。次有佛興。名普智慧光明法城燈。】

  到這個一段一共是有一百零五尊的佛號,這段是說她在同一個世界有無量佛出現於世間,她所親近這個當中的一百尊佛,我們說百佛是說個整數。底下這段我們也把它念下去,到下面我們就好講,再費一點時間,這裡頭有五行,這個五行我們念下去:

  【善男子。如是等。】

  這句是節略推廣,『等』可能不止前面所講的一百零五尊,有多少?這個數字就太大。

  【須彌山極微塵數如來。】

  像前面所講的,這一尊一尊佛號那簡直是說不盡,可見得菩薩從初發心到這個證果,當中經歷諸佛如來無量無邊。

  【其最後佛名法界城智慧燈光王。於無垢焰光劫中出興于世。我皆尊重親近供養。聽聞受持所說妙法。我亦於彼諸如來所。出家學道。護持法教。入此菩薩甚深自在可愛妙音解脫。種種方便教化成熟無量眾生。】

  生生世世都是這樣的修學,上求下化,我們讀這段經文要發大心,要發長遠心,要向菩薩學習,知道佛道不是一生一世成就的,是生生世世,真是忍辱波羅蜜、精進波羅蜜才能夠成就智慧波羅蜜。

  好,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