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四十華嚴寂靜夜神章  (第二十一集)  1983  檔名:12-007-0021

  第七百三十五頁第六行下半段看起:

  【彼道場中。次有如來出興於世。名法樹威德山王。我時命終。還生於此。為道場主夜神名吉祥福智光明。見彼如來轉正法輪現大神通。即得三昧。名普照一切離貪境界。】

  這個一段一共舉了十尊佛,前面介紹了第一尊,就是不退轉法界妙音佛,今天我們從第二尊看起,這是同一個道場。所以說『彼道場中』,這個次第佛出現在世間因緣是非常的殊勝,也是非常的難得,可見得眾生福德因緣的深厚。這尊佛的德號叫『法樹威德山王』,從比喻上建立的。夜神他說他那個時候命終,還是生在這個道場,當然這與他自己的願力有關係,因為前面他發心護法守護道場,這尊出現於世間他還是樂意為佛來護法,所以他還生在這個道場,『為道場主夜神』。像韋馱菩薩一樣,韋馱菩薩生生世世,發願護持賢劫千佛的大法,所以他是賢劫千佛的護法神。賢劫最後他成佛,他是賢劫一千尊佛,最後的一尊佛,他是發心生生世世護佛的道場。他的名號叫『吉祥福智光明』,這個意思非常明顯,我們就不必再多說。

  『見彼如來轉正法輪』,「轉正法輪」就是講經說法。什麼叫正法?只要能夠令眾生破迷開悟,悟入真性,這就是正法。那個不能夠明心見性的不叫正法,正法一定能夠幫助我們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就是正法。至於方法可以說太多太多了,依照本經這個境界上來看,不一定是以佛門出家的身分,在家居士一樣。維摩長者教許多學生也都明心見性了,那都是轉正法輪。甚至於外道,所以我們不要輕看了外道,在五十三參裡面,就有五位是以外道的身分行菩薩道,轉正法輪。有些人樂意修外道,佛菩薩就示現外道的老師,在他那個地方講正法,令這些外道各個明心見性成了佛,他還不知道他已經學佛了,這高明。我們俗話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所以佛菩薩大慈大悲,無處不現身,這是我們應當要明瞭的。《華嚴》確確實實給我們很大很大的啟示,讓我們真正能夠生起平等心,等視一切眾生,這才是佛所說的一切眾生本來成佛。夜神見到佛說法利生,他就得道『現大神通』,可以說包括佛應現在世間種種的教化,這句全都包括,他得了道,得了三昧,這個三昧名字叫『普照一切離貪境界』,「普照」是智慧,破迷開悟,沒有普照焉能看破?離一切貪境界才真正放下,把這個貪心捨掉。

  這個境界可以說他是布施波羅蜜圓滿,我們想想這個境界,最低限度也是圓教初住菩薩的境界,初住以上的境界。因為阿羅漢跟辟支佛、權教菩薩,貪的境界沒有斷盡,他對世間法不貪了,他貪佛法。二乘人貪偏真涅槃,權教菩薩貪著度眾生,那也是貪。必得見性之後,一切貪境界才能夠捨離,真正的捨離了。所以,十波羅蜜任何一條修到究竟,必定證初住位,這是圓教,如果是以念佛的功夫來達到這個十波羅蜜,決定是理一心不亂。可見得這十條,任何一條都能夠幫助我們證得正等正覺。因此十波羅蜜是不能不修,一定要認真的去修,努力的去修,初學的時候難,難在我們無始劫以來習氣太深,所以這個貪不容易捨。佛門裡頭常說「理可頓悟,事須漸除」。煩惱習氣要慢慢的斷,理一下可以能悟得過來,是應該要這麼做法。但是在事上要磨鍊,逐漸逐漸這貪心捨掉,我們才能夠真正得到成就。見性是真正的成就,沒有見性那是相似的成就,不是真實的成就。三昧種類非常之多,小乘初果須陀洹也得三昧,四果羅漢也得三昧,所以它底下這句很重要,它這個三昧名字叫「普照一切離貪境界」,那這是比二乘權教菩薩要高得多了,這是已經見性了。再看第三位:

  【次有如來出興於世。名一切法海音聲王。我為夜神。因得見佛。種種承事。供養恭敬。心生歡喜。即獲三昧。名增長一切善法地。】

  這是敘說的,他親近的第三尊佛,他還是以夜神的身分做佛的護法。做佛護法跟佛就很接近,所以有機緣常常見佛,見佛當然是『承事、供養、恭敬』,這是一定的。『心生歡喜』,經上常說,佛出現在世間甚為稀有,真是百千萬劫難遭遇。他非常幸運,生生世世能夠親近諸佛如來,而且很榮幸為佛的護法,所以非常的歡喜。這就是常講的法喜充滿,法喜是從心性裡面流露出來的,他前面講,既然是已經證得初住以上的地位,必定不會退轉,他的境界只有向上提升。所以我們就能夠確定他這個喜悅,是從真性裡面流出來的,不是從情識裡面生的。境界提升了,功夫也增進了,三昧比前面證得又要深一層,『名增長一切善法地』。

  【次有如來出興於世。名寶光明燈幢王。】

  這個名號是從般若智慧上建立的。

  【我為夜神。因得見佛。承事供養。令其歡喜。即獲三昧。名普現神通光明雲。】

  這個意思從字面上都能看得出來,非常的明顯,也就無需要加以解釋。第五位是:

  【次有如來出興於世。名功德須彌光威德王。我為夜神。因得見佛。承事供養。令其歡喜。即獲三昧。名普照諸佛海。】

  這個次第與十波羅蜜相應,神通是從禪定當中得到的,『普照諸佛海』是般若波羅蜜現前了。

  【次有如來出興於世。名法雲妙音聲王。我為夜神。因得見佛。承事供養。令心歡喜。即獲三昧。名一切法海燈。】

  向下都是屬於般若。

  【次有如來出興於世。名智炬光照王。我為夜神。因得見佛。承事供養。令其歡喜。即獲三昧。名滅一切眾生苦光照燈。】

  幫助眾生離苦得樂需要智慧,佛菩薩教化眾生是以智慧為主,戒定都是屬於手段,所以佛法是智慧之法,佛教是智慧的教育,是智慧的教學。自始至終他講求的是破迷開悟,唯有悟才能夠破迷,破迷需要戒定做手段,智慧一現前,迷關才真正能夠打破。一切苦是從迷而生的。真正的樂是覺悟之後所獲得的境界,那是真正的樂。我們一看就屬於方便波羅蜜。

  【次有如來出興於世。名妙法神通速疾幢。我為夜神。因得見佛。承事供養。心大歡喜。即獲三昧。名三世如來所行光明藏。】

  『三世如來』,意思就是一切諸佛,一切諸佛所修所行的智慧光明,『藏』是含藏的意思,意思就是無量無邊智慧,說無量無邊都是講後得智、權智。

  【次有如來出興於世。名法燈勇猛智慧師子王。我為夜神。因得見佛。承事供養。令生歡喜。即獲三昧。名一切世間無礙智輪威德光。】

  在這尊佛的會下他得的三昧,是『一切世間無礙智輪』,「一切世間」這個範圍包括的就很大很大,經論裡面通常把世間分為三大類,有情世間是專指六道;第二種叫器世間那是物質,我們今天講的植物、礦物;第三種智正覺世間,是指的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這個佛是別教以下,不包括圓教,藏教的佛、通教的佛、別教的佛,所以這是我們通常講十法界依正莊嚴。他這個三昧在一切世間能夠隨意現身,而得到自在無礙,這個裡面有情我們容易懂,他變現有情眾生我們容易懂。難懂的是現無情這種身,現無情身,那個無情身就是我們講的六塵色聲香味觸法,他現這些境界也能夠幫助我們覺悟,這是真正不可思議。佛菩薩不但是現有情身來幫助我們,時時刻刻現無情身分來幫助我們,所以真正是大慈大悲。末後這尊第十尊:

  【次有如來出興於世。名智力具足威德王。】

  這個德號,是從如來果地上十種智力建立的。

  【我為夜神。因得見佛。承事供養。令心歡喜。即獲三昧。名普照三世眾生根行影像。】

  這個三昧與前面很相似,前面是從體上講的,是「無礙智輪威德光」。這個地方從體起用,從作用上說的,換句話說,他得到這個三昧之後,雖然是夜神的身分,其實他已經是大菩薩。示現的夜神身分也跟諸大菩薩一樣,觀察眾生的根機,應以什麼身得度,夜神就可以現什麼樣的身分來幫助眾生。

  【如是善男子。彼無垢金光莊嚴世界。普照光明幢劫中。有如是等十佛剎極微塵數如來出興於世。】

  這個因緣向前面所說真正是太難得了、太不容易。因為在這一個劫之中,這個劫當然是大劫,有這麼多的佛出世。像佛跟我們說,我們現在這個劫叫賢劫,才只有一千尊佛出現在世間,而且每尊佛時間差距都相當之長,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他是賢劫第四尊佛。第五尊就是彌勒菩薩成佛,時間你看《彌勒下生經》裡面告訴我們,五十六億萬年之後,而釋迦牟尼佛的法運總共只有一萬二千年。所以我們遇到佛不容易,我們這一生能夠生在佛的末法時期,我們生在末法時期第一個一千年,末法時期一萬年,後面還有九千年,我們這是不幸中的大幸。換句話說,佛法在我們這個時代變質了,變得還不太離譜;換句話說,法味還有相當的純度。但是從我們以下問題嚴重了,我們這是一個分界限,我們遭遇的這個時代是分界限的時代。而後佛法變質幅度就大了,不堪想像,為什麼?在眼前我們很明顯的能看得出來。因為從前的佛法國家扶持,國王大臣護法,而佛法始終保持著它標準的純度,那就是我們《大藏經》的編輯,不夠這個水準不准入藏。那個時候《大藏經》,是由帝王聖旨頒佈的,這部經大家都認為好,高僧大德大家都來看,認為這個真正好,值得流傳於後世,這才呈請皇帝他批准,才可以入藏,所以藏經保持著相當的純度。

  現在國家不護法,隨便哪個人寫的書都可以入藏,現在編新藏經,你看我們《中華大藏經》,第一輯、第二輯、第三輯沒問題,第四輯大概也沒有問題,五輯、六輯問題就來了,為什麼?現在這些人的著作統統都可以入藏,沒有標準。縱然說有標準,標準降低了,現在審查這些著作的人,比不上古來那些大德,沒有那麼嚴謹。古時候這個經典沒有人敢改,我聽說現在還有人改經的,我是沒有見到過,有人看到《金剛經》裡面句子都改了,這還得了嗎?所以君主有君主可愛的處所,民主也有帶給眾生許多麻煩的地方,真是各有利弊。但是現在民主時代,在思想、言論、出版全部都自由了,都開放了,誰有錢誰開個書店,都可以來編一套藏經流通在世間,這個事情麻煩大了。他只要不觸犯國家的法律,它都可以能流通,這是不得了的事情。

  我們想到這點,就要特別提高警覺,那就是這一生一定要成佛,要解決這個問題。假如不能成就,好了,就是再到世間來得個人身,那個時候的佛法比現在就差遠了。如果讀的那些假東西、不純的東西,不但自己得不到利益,確確實實能夠喪失了自己的法身慧命。在從前的人沒有看到現在這個情形,也想不到現在這種情形。這些事情都被我們看到了,從前人讀《楞嚴經》讀到清淨明誨,「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只是念到而已,沒感覺到,那現在我們看到確實是如此。在以前法師講經,如果是離經叛道,當中聽眾如果要是檢舉,你看唐朝,你們看看唐太宗所頒的命令,地方官吏五品官以上,他是監督出家人,他不能處分,出家人有過失他可以檢舉。現在沒這回事情了,離經叛道,國家沒有法令來制裁,國家也沒有這個標準,這是佛法的衰。

  我們從前讀《法滅盡經》就想不通,佛法為什麼會滅?不應該滅。你說在從前沒有印刷術,佛經要靠手抄來流通,的確很容易流失掉,因為手抄本不多。現在印刷術這麼樣的發達,佛法怎麼會滅?到現在我們明瞭,佛法之滅不是說經典沒有了,經典被人曲解,那就滅了。古人常說「依文解義,三世佛冤」。那依文解義佛法就滅了,三世諸佛都喊冤枉,因為佛法的意思不在文字裡面。《楞嚴經》上用「指月」做比喻,經典好比是個指頭指著月亮,你要看的是月亮,不是這個手指。所以經典它裡面的真實義是意在言外,不在言語文字裡面。因此講解佛法的人,《華嚴經》上就定下了標準,「佛法無人說,雖智莫能解」。這個標準就定下來了,什麼樣人說?有修有證的人,這個人難,得有修有證才行。如果沒有證,也得有修,假如連修都沒有,他說得天花亂墜,不是佛法。說得再好是文字,說得再好是他自己的見解,他這個見解是從心意識裡頭生的,不是佛法,佛法一定要從真如本性裡面流露出來的,佛是從真性流露出來,講的人也要從真性流露。

  所以佛所證得的心是圓滿的,無上正等正覺。講經的人最低限度要正覺,正覺是低,低得不能再低的,最起碼的也是個須陀洹果;換句話說,三界八十八品見惑要斷盡,這就是不能再低。如果在圓教來說是初信位的菩薩,《華嚴》是圓教,從初信到等覺是五十一位菩薩,五十一個等級,初信位的菩薩。他指說法的人是指這個,最低限度是個初信位的菩薩,相當於小乘的初果。換句話說,身心世界、五欲六塵、名聞利養真的放下,真放下了這才與法性有點相應,並沒見性。換句話說,與見性的方向沒錯,是同一個方向,同一條道路了,但是還沒有達到,這就是說不能再低了。如果比這個標準更低,那很難不把經義曲解,為什麼?凡夫知見。其實初信的菩薩還是凡夫知見,他比凡夫高明一點,他比較客觀,不像一般凡夫主觀成見很深,他是比較客觀的。要到正覺位,那才七信位,從初信到六信都不能算正覺位,只能說相似。到七信才算是正覺,到初住才算是正等正覺,那是沒話說了。

  這是我們應當要曉得,知道我們現前得這個人身太寶貴。往後在娑婆世界裡這個機緣是每況愈下,縱然得人身可以說一代不如一代,一代比一代苦。我們今天,諸位如果很冷靜的去想想,你才能看到真實的狀況,才能看到事實的真相。以我們自己幾十年的經驗,我們小的時候,就比現在的兒童要享福。不要以為現在兒童生長在科技發達的時代,從小玩具很多,他要什麼都能夠得到什麼,以為他在享福,其實不然。沒有我們做小孩那個福報大,因為我們做小孩接近於大自然。現在小孩都在那高樓房子鴿子籠裡養大的,那不一樣。我們十一、二歲都不懂事,天真,天真能夠保持十年左右。現在小孩二、三歲就懂事了,天真失掉,他就會動腦筋,我們不會。從這上仔細去觀察,我們這一代的福報就比近代的大,我們懂事的時間到十幾歲;換句話說,我們這個兒童的時代幸福。

  現在小孩二、三歲就會察言觀色,就要討好大人,煩惱重,可憐。他要察言觀色,天真失掉了;換句話說,現在人受苦的時間提前,他只想到玩耍。讀書也非常的單純,沒有現在學校課程這麼大的壓力,真正是苦。我們到國外去看看,美國小學生不要帶書包,我們看了真是很羨慕。我們的小學生背一大堆的書包,那麼沉重的擔子背在肩膀上可憐。所以仔細想想,我們這一代比現在這一代人幸福,不見得物質生活水準的提高就是福,他煩惱多就不是福。真正的福報是少煩惱,愈是煩惱少這人就愈有福報;再多的物質享受,如果他煩惱要是多的話,真是得不償失。我們這個閒話就講到此地。

  回過頭來,我們再看經文,這就是講到他們這個世界,比我們這個賢劫要殊勝得太多了,佛太多了。而且這些佛出現的時間幾乎都是相續的,當中沒有很大的差距,沒有很長時間的差距,這真正難得。像淨土經典裡面所說,西方極樂世界情形也是這樣的,阿彌陀佛入滅,觀音菩薩馬上就成佛;觀音菩薩入滅,大勢至菩薩就成佛。這個當中,不但沒有末法,連像法都沒有,始終都是正法,這個太難得了,在這個十方世界這樣的情形也不少。類似我們這個娑婆世界這種情形,也非常非常之多。這是說明,我們應當提高警覺心,求生佛國土,不要再遭劫難。

  【我於彼時。或為天王。或為龍王。或為夜叉王。或為乾闥婆王。或為阿修羅王。或為迦樓羅王。或為緊那羅王。或為摩睺羅伽王。】

  這是以八部護法神的身分護法,護持佛法。

  【或為人王。或為梵王。或為天身。或為人身。或為男子身。或為女人身。或為童男身。或為童女身。】

  這一節是說人間天上,以種種不同的身分他都遇到佛,或者是遇到佛,當然是承事諸佛。底下說了:

  【悉以種種諸供養具。恭敬供養。尊重承事彼諸如來。亦聞諸佛所說妙法。悉皆聽受。憶持不忘。】

  他的善根、福德、因緣,實在是叫人羨慕。這種善根福德因緣,跟諸位說是修得來的,不是憑空而來的,是修來的,這個緣太深了。生生世世都不離開諸佛如來,他哪有不成就的道理!菩薩為我們說出這麼多,如果沒有辦法叫我們也得到,這個話說了就沒意思,那變成吊胃口,叫我們徒有羨慕而已,我們沒分。這種說的時候就叫戲論,對我們來講是開玩笑,如果是這樣的那有失慈悲心,佛菩薩大慈大悲,不應該跟我們開玩笑,不應該說那些我們做不到的事情。叫我們羨慕,我們又可以做到,怎樣做到?做得比他還殊勝,那就是末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你要真正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你遇到佛菩薩,比他不曉得要多多少倍。所以說這些話不落空,不是跟我們開玩笑的。由此可知,我們人人都有分。問題這個因緣我們一生可以得到,那就看自己願不願意得到?所以說信願行這三個條件具不具足?具足這三個條件,人人可以得到。《大方廣佛華嚴經》也是萬修萬人去,它末後指歸西方淨土。

  這曾經有人問,何以諸佛偏讚西方淨土?蕅益大師在《彌陀經要解》裡面,答覆得非常好。亦有人問釋迦牟尼佛,為什麼要偏偏讚歎阿彌陀佛?我曾經答覆,我說釋迦牟尼佛成佛,是在西方極樂世界成佛的,這個話有根據嗎?我說有根據。根據在哪裡?《大方廣佛華嚴經》。你們信不信?雖然沒這個字樣,它有這道理在,諸位想想,華藏世界的菩薩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圓教初住到等覺四十一位,這四十一位裡頭就不包括藏教的佛、通教的佛。別教的佛在菩薩位次裡頭,十行位菩薩的二行菩薩,因為別教初地才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到十地破十品,等覺破十一品,佛破十二品。所以在華嚴會上這一比較的時候,是相當於第二行位的菩薩,別教以下的佛稱為正等正覺,上次跟諸位說過,不能稱為無上,他上面還有。只有圓教的佛才能稱為無上正等正覺。就像華嚴會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包括等覺都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他去幹什麼?你說等覺菩薩去幹什麼?等覺菩薩要去,當然是要去證無上正等正覺。如果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了,那就曉得,釋迦牟尼佛他要成無上正等正覺,那跟華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應,當不會有例外的,也得到西方極樂世界,才能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西方世界它的特別在哪裡?跟諸位說,念佛法門這個妙極了。這個法門特別顯示在佛號上,這個佛號叫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可以說一切諸佛的總名號,不一定是指世自在王會下的法藏比丘。當然現在這個西方世界等於他在那裡主持,因為這個名號它的意思是無量覺,無量覺只有無上正等正覺,才可以稱為無量覺。別教的佛還不能稱無量覺,為什麼?他的無明才破十二品,四十一品還有二十九品還沒破,那怎麼能稱無量覺?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破,也不能稱無量覺。由此可知,阿彌陀佛這個名號,就是指的圓教無上正等正覺,這麼個意思。所以我們看《華嚴》要看出這點意思,五十三參就顯示這個事實,我們要把它看清楚。不管你修學哪個法門,成正覺、成正等正覺可以,沒問題。要成無上正等正覺,那就得跟著普賢菩薩到西方世界去。這個意思,就是成無上正等正覺是念佛三昧,特別顯示這個意思。所以我們讀大經的時候,要能看出它這一層很深很深的意思。底下這句是這段的總結:

  【從此命終。還即於此世界中生。經於佛剎極微塵數劫。修行菩薩種種妙行。】

  這個幾句是總結,他在無量劫當中的修行,『佛剎極微塵數劫』,數目字太大太大了,真正是天文數字。他這個世界沒有變更,時間非常非常之長。所以他是生生世世沒有離開這個世界,都在這個世界。這也明白的告訴我們,前面所講的普光幢劫是一個大劫,大劫當中有許許多多的小劫,這個地方講無量的劫,就是剎塵劫,都是講的小劫,無量小劫裡面,生生世世他都轉世在這個世界,轉世身分不一定,或是天上,或是人間,或是護法神,像前面經中所講的,但是都是修的菩薩行。這麼看正如清涼大師所說的,前面每尊佛代表一個小劫,或者若干尊佛代表一個小劫。佛的福報大,壽命也長,經文上雖然沒有顯說,實際上已經給我們暗示,這是一個大劫當中,有無數的小劫,無數佛出現在世間。再看底下經文:

  【然後壽終。生此華藏莊嚴世界海中娑婆世界。】

  這跑到我們這個世間來,轉到我們這個世界來了,我們這個世界屬於華藏世界的一個大千世界,華藏世界裡面有無數的大千世界。

  【值迦羅鳩孫馱如來。承事供養。令生歡喜。得三昧名離一切塵垢影像光明。】

  這是娑婆世界第一尊佛,他得的這個三昧,這當然菩薩經過這麼長的時間修行。這是說他現在的地位,他現在是五地菩薩,這個地位相當之高,圓教的五地,四十一品無明破了三十五品,相當高的地位。所以他得的三昧,他的正受,他的受用,三昧是正受,正常的受用。『離一切塵垢影像光明』,「塵垢」早就離掉,早就離開了,就是煩惱早就斷掉了,「影像」所謂講習氣,比習氣還要微細,就是心地裡頭不但沒有塵垢,連塵垢的影像都沒有,心地多麼的清淨。清淨是「光明」,光明是充滿了智慧。我們曉得修行斷現行就不容易,何況斷習氣?何況比習氣更微細的影像?實實在在不容易。

  【次值拘那含牟尼如來。承事供養。令生歡喜。得三昧名普光遍照一切剎海。】

  前一尊佛所說的是自受用清淨心,極其清淨。第二尊佛裡頭所得的三昧,意思是講他受用,教化眾生,『普光遍照一切剎海』,菩薩的智慧神通不可思議。這個地方的「剎」是佛剎,就是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佛剎那是無量個三千大千世界,不是地上菩薩,沒有這個境界。

  【次值迦葉如來。承事供養。令生歡喜。得三昧名演一切眾生妙音聲海。】

  第三尊佛裡面所講的受用,全是講的利益眾生,教化眾生的。我們再繼續看:

  【次值毘盧遮那如來於此道場成等正覺。念念示現種種神通廣大威力。我時得見。即獲此念念出生廣大歡喜莊嚴解脫門。】

  這是講他現在所證到的,這麼一大段經文,敘說他從第一尊佛,這是生生世世經歷長劫的修行,在毘盧遮那佛的會上證得第五地菩薩的果位,得到『念念出生廣大歡喜莊嚴解脫門』,前面所說的。究竟怎麼樣「念念生廣大歡喜」?下面要跟我們說明,這是先把他所證得法門的名字、體性,給我們說出來,它的作用底下要講。這些文對我們來說,有很大的啟示,前面也曾經提示過,那就是佛法的修學一定是長劫修行,我們一定要有耐心,不是幾天、幾個月就能成就的。現在人我們常常講業障深重,或者說罪業深重,什麼叫罪業?什麼叫業障?沒耐心就是罪業。聽說這個法門要十年、二十年才能成就,這個別學了,花這麼長的時間我才不學它。最好什麼?二、三天就成就他就來了,現在速成班出來。聽說時間一長他就不來,那怎麼行?你看看菩薩修行人累劫修行,生生世世不間斷。如果今天跟你講,有個三、五年能成功的,你都受不了了,你看看人家怎麼修,這是說一個普通法門,真的是要這個樣子。所以他這個意思很深,有很多很多的層面。

  佛為什麼說《阿彌陀經》?為什麼講極樂世界?勸你修帶業往生,你看看,窺基大師在《通贊疏》裡面說得實在是妙,他說他對於《彌陀經》推崇得是沒話說,那真是無以復加,他承認這個法門是圓頓大法。窺基大師所說的圓頓大法,極圓極頓,這是他老人家對於淨土法門,《彌陀經》的評價,對什麼人說的?沒耐心人說的。受不了長劫修行的人,佛就勸他修這個法門,沒耐心。一看到這個境界,這個佛不能學,生生世世這麼長劫這還能行?嚇得不敢修行。所以佛說出《阿彌陀經》極樂世界,一生成就。要想修西方極樂世界,再問一問,到底要多少時間?經上講若一日到若七日不假,那是真的,七天能夠成功。八萬四千法門哪個法門能做得到?不容易,真正不容易,如理如法的修行是真能做得到。可是我們在歷代修淨土,你在《淨土聖賢錄》、在《往生錄》裡面,所看到的,三年成功的人非常非常之多,這是真的,三年的時間不長,學別的法門難成就,修這個法門決定成功。可是你要成功,一定得要如理如法才會成功;如果不依照這個理論,不依照那個方法,所謂說盲修瞎練,那是不會有成就的。真正懂得淨土的理論,懂得方法。

  我在講席常常提起,佛號深深具足三學、三慧、三資糧,三年沒有不成功的,功夫高的能夠證到理一心不亂,等於圓教初住菩薩。次一等的可以達到事一心不亂,相當於阿羅漢,圓教七信位的菩薩。功夫再差一點可以到功夫成片,相當於圓教初信位的菩薩,小乘須陀洹果,這是事實。理上我們沒有問題,我們能信得過,而在《高僧傳》、在《往生錄》裡面,我們所看到的許許多多這個例子,實際上的例子,事上擺在我們面前這不能不信。我們如果捨這個法門而不修,搞別的法門,就像菩薩一樣,生生世世認真的修行,差一點都不行,特別要緊的戒律精嚴,因為戒律不嚴,一轉世不一定能得人身,就像菩薩一樣,鬼神惡道身分,畜生身分他也行,能不能遇到佛?這個問題大了。他的命好,生生世世都遇到佛不間斷。我們要是一轉世,這遇不到佛法怎麼辦?

  即使釋迦牟尼佛末法還有九千年,諸位想想,我們現前台北市二百多萬人,幾個人遇到佛法?這就很危險,你要生在那個家庭不信佛的,你恐怕就無緣遇到佛法了;如果家庭信其他外道的,好了,你從小就學外道去了,這一生就空過了。不但佛法這個機會斷掉,還染了一身外道習氣,還染上邪知邪見,難,太難太難。所以這個機會沒有遇到那是不幸,遇到之後一定要把握住,決定不能放過。八萬四千法門喜歡,行,可以,到西方極樂世界再學不遲。無論是哪一宗哪一派、顯教密教,沒有不承認西方極樂世界的。既然承認了還有什麼話說,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後,再學這個法門不遲,禪教密律都可以到西方極樂世界再去學去。所以現在要緊的,如何能夠確確實實有真實的把握,取得西方極樂世界,這是我們當前最重要的一個課題,是我們真正要去研究的,這樁事情可以說比什麼事情都重要。再看下面他這個德用,大用無方。

  【得此解脫已。能入十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法界諸安立海。】

  這裡面講的業用,不僅僅包括了菩薩的事業。前面善財童子所發的這四大問,統統包括在這句裡面,他這個作用廣大無邊,不可思議。『不可說不可說』,這是數目字裡頭最大的。前面我們讀過,在「根自在主童子」那章,講的這個數目字,十大數最前面是阿僧祇,阿僧祇個阿僧祇叫一個無量,無量個無量叫一個無邊,倍倍相乘,乘到第十個大數叫「不可說不可說」,十個不可說不可說,不是一個,十個「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法界」,五地菩薩的境界這樣大。不是凡夫、二乘、權教菩薩能夠想像得到的,沒法子想像,『諸安立海』。

  【見彼一切法界安立海。】

  『一切法界』是講十法界,依正莊嚴如何建立的?我們今天講它怎麼來的,十法界依正莊嚴怎麼來的,人從哪裡來的,星球怎麼生成的,他都見到了。現量境界,不是去推算的,不是用很長時間去觀察的,統統現在他清淨心中,他這個清淨心是大圓鏡智照得清清楚楚。

  【一切佛剎所有極微塵。一一塵中有十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諸佛國土。】

  這裡面一共有三層,第一層裡面這是剎海當中的塵,「見彼一切法界安立海」,『一切佛剎所有極微塵』,這個第一層。『一一塵中有十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諸佛國土』,這是第二層。諸位要記住,「一一塵中」,微塵是依報裡面最小的,「佛剎」是依報裡頭最大的,小中有大,這是事事無礙的法界。《華嚴》裡面所講的四種法界,法界只有一,沒有四,從四個層次去觀察,所以有事法界,有理法界,理事無礙法界,事事無礙法界,這是講的事事無礙法界。再看底下第三個層次:

  【一一國土。】

  就是那個塵中,每一粒微塵裡面,都有十不可說不可說的佛剎微塵數大千世界,諸佛國土就是大千世界。每個國土裡面:

  【皆有毘盧遮那如來坐於道場。於念念中成等正覺。現諸神變。所有神變。一一皆遍一切法界海。】

  這個境界很難體會,當年清涼大師講經,講到這個地方,也是把聽眾搞糊塗了。那個時候皇帝沒法子了解這個境界,清涼很聰明,他就叫皇帝做一個八角亭,亭子做好了,每個角安一面大鏡子,那鏡子是對著照,皇帝不懂這個。你到那個亭子當中站一站、看一看,他到亭子當中站著,鏡子照鏡子,看到自己四面八方,自己這個身無量無邊的身,他一下就明瞭我懂得、懂得了,就是這個境界。但是這是從比喻當中體會到,這是事實。這個境界凡夫、外道,包括了二乘、權教菩薩沒法子理解。清涼用這種方法,叫你在這個比喻當中,體會到這個境界,這個境界是真實的。由此可知,剎土盡虛空遍法界,沒有一個地方不存在。諸佛如來也是盡虛空遍法界,也是遍一切處,我們自己身還是遍一切處,真是不可思議。

  這與《楞嚴經》上講的,《楞嚴經》說出這個道理,「隨眾生心,應所知量」、「當處出生,隨處滅盡」。所以沒有來去,他是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哪有來去?沒有來去,當處哪去了。無論哪個地方盡虛空遍法界,緣熟了就現相,緣滅了,相就失了,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這個相是幻相,所以叫妙有。我們今天所見的相是相續相,同樣一個相它相續存在這個,所以我們誤會以為是真實的,其實不然。相確確實實是虛妄的,所以說當體即空,無有自性。《中論》裡頭也說得好,雖然講緣,那還是不得已而說的;換句話說,佛說的四緣生法那也叫黃葉止啼。真實的講連緣這個概念都不能有,你有這個東西就變成法執。破了法執,真正真實的境界就現前,他這個完全講他真實的境界,必須我法二執,我執當然要斷盡,法執也斷得差不多,真正的境界你就完全見到。所以底下說:

  【亦見自身在彼一切諸如來所。又亦聞彼一切世界一切如來種種說法。我悉聽受。憶持不忘。】

  末後這兩行我們把它念掉,這是一個段落。

  【復次善男子。我復見彼一切如來。一一毛孔出生種種變化海。現神通力。於十方一切法界海。一切佛剎海。一切世界種。一切世界中。隨諸眾生種種生類。種種心性。種種想行。如其所應。轉正法輪。】

  這個境界諸位慢慢去想,慢慢去體會,妙不可言!這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不讀《華嚴經》,從來沒聽說過,真相。好,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