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四十華嚴寂靜夜神章  (第二十集)  1983  檔名:12-007-0020

  請看經文:

  【十。修淨智廣大法藏。能得如來清淨妙智。遍知三世一切諸法。無有障礙。】

  從這個地方讀起。這是十波羅蜜裡面最後的一條,依《華嚴經》的格局,前面六波羅蜜是自度,後面這四個四波羅蜜這才是度他,自行化他。在自行裡面最重要的,就是布施、持戒、忍辱,這是佛法修行當中的根本法,無論是哪個法門都離不開這個原則。至於成就地位的高下,境界的淺深,與這三條有非常密切的關係。那布施是講放下,放得徹底不徹底、放得究竟不究竟,持戒戒律是不是真正的嚴謹,戒律的嚴謹是在心地上,不是在事相上。事相上叫律儀戒,最重要的心戒,像《梵網經》裡面所講的「菩薩心地品」,真正在一切境緣當中不起一個惡念,戒律就是破惡的,沒有惡念、沒有邪念,這才叫真正的清淨。第三個就是忍辱,才能夠將布施、持戒的功德真正保持住,而後才能夠提升到精進、禪定、般若,成就了自度。自度之後必定是幫助別人,沒有說是自度之後不肯幫助別人的,這種情形沒有的。

  即使是小乘人,他那不肯幫助別人也是有時間性,不是永久的,佛在經中給我們說得很明白,小乘阿羅漢這是講定性聲聞,也會迴小向大,不過時間要兩萬大劫。可見得他定性不是真正定性,兩萬大劫之後他還是會覺悟的,還是會迴小向大的,辟支佛是一萬大劫。學佛畢竟是要以利益眾生為目標,從方便、願、力,到今天我們看到這段,智慧,這個智慧所謂是權智,權智就是專門講利益眾生的智慧;換句話說,都是說他受用的智慧。要從廣義上來說,方便、願、力也都是後得智,全是從般若波羅蜜裡面分出來的,從這裡面開出來的。通常講六度,這個四度都包括在般若波羅蜜裡面,所以這個般若它是講權實二智,講根本、後得二智。《華嚴經》說得詳細,將它後得智列為四大類,合前面根本智成了十波羅蜜。

  經文上說了,『修淨智廣大法藏』,這個地方著眼點就是在「淨」。意思就是說,雖然以無量的智慧,善巧方便利益眾生,絕不失自己的清淨心。如果在利益眾生,菩薩度眾生了,眾生不好度,像《地藏本願經》所說的,「剛強難化」。我們今天接觸這個社會確實是剛強難化,你以好心對待他,他說你不錯,你這個人很善良,可以欺負、可以佔你一點便宜,腦筋都動在這些佛菩薩的身上,怎麼得了?他不相信因果,他也不相信報應,他也不相信六道輪迴,菩薩還是要照顧他,還是再來度他,可見得相當不容易。在這個境界裡面,依然能夠保持自己清淨解脫,不是個容易事情,單單靠解悟不行,理論我都懂,理論懂不行,境界上你受不了。古人所謂「看得破,忍不過」,忍不過還是要墮落。看得破就是解悟,看得破之後,還得要能忍受得了,要能忍得過。又要積極的去服務眾生,又不為境緣所染這叫修行,這叫菩薩道,菩薩道是這麼個修法的。所以大乘佛法裡面最重視的就是清淨心,清淨心就是菩提心。「廣大法藏」,這是很容易理解的,我們所講的無量智慧,今天講的博學多聞、多才多藝,都包括在這句廣大法藏當中。

  『能得如來清淨妙智』,如來果地上的後得智。我們曉得佛福慧圓滿,佛確確實實是普度一切眾生,而不為境緣所染。佛在十法界無時無處不現身,我們在大經,《八十華嚴》處處可以見到,是我們在經文裡面見到的。如果諸位能夠信得過,能夠依照這個方法來修學,你在生活裡面也常常會體會到,體會到佛的化身遍一切處,他清涼自在,幫助我們入這個境界,這就是「能得如來清淨妙智」。智慧的作用,『遍知三世一切諸法,無有障礙』。「三世」講過去、現在、未來,「一切」就是講十方,十方三世這就整個時空裡面所包括的一切法,無有一法他不知道,這個智慧太大太大了。真正是像一般宗教裡面讚揚上帝,全知全能,這是真的一點都不假,宗教家稱上帝全知全能,現在人不見得完全相信。佛陀的全知全能這個意思就不一樣,全知全能並不是毘盧遮那佛、釋迦牟尼佛他專有的。

  佛給我們講,我們每個人都是全知全能,這個話是真的一點都不假。而我們現在把自己智能喪失掉,那就是有障礙,他這到「無有障礙」,我們能把障礙去掉,也無有障礙了,就跟佛沒兩樣。所以全知全能是我們的本能,我們本能並不是失掉了,是迷了,所以這種失叫迷失,不是真正的失掉,只是暫時迷失而已。幾時我們覺悟,不迷了,這個能力就恢復了,能力恢復不是新得到的。所以經上常說「圓滿菩提,歸無所得」,統是自己本有的,不是從外面得來的,全是恢復自己的本能而已,這就是說佛法是真正平等。眾生雖然迷,迷並沒有失掉,所以諸佛看眾生是平等的,決定不會說我高高在上,你們不如我,不會起這個念頭。起這種念頭,只有我們迷惑顛倒的人才會起這種念頭,佛菩薩不會有這個念頭。不但是我們跟佛是平等的,像經上所講的「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我們與萬法也是平等的,與萬物是平等的。

  所以過去禪宗黃龍和尚(黃龍禪師),大家曉得「黃龍三觀」。他常常來勘驗學人,人家到他那裡參學,舉個手,我這個手像不像佛手?再伸一隻腳出來,我這個腳像不像驢腳?人家聽了莫名其妙,怎麼一會手是佛手,腳像個驢腳,這個含義裡頭怎麼樣?生佛平等,上我與諸佛菩薩平等,下我跟畜生平等,無二無別。很少人懂得他這個意思,真平等,平等心是清淨心,平等心是真心。心清淨了,十法界依正莊嚴都在清淨心照明之下,他哪一樣不曉得!這個心,唯識家把它比作大圓鏡,心就像一面鏡子一樣,外面境界相照得清清楚楚、了了分明,他當然樣樣都知道,哪有一樣不知道?就是這麼個道理。而我們學佛,佛慈悲要我們恢復自己的本能。這個十波羅蜜是菩薩修行的大綱,菩薩修行也是無量無邊的法門,把它歸納起來不外乎這個十大類。所以這個十條大綱,每條裡面那個包的項目都是無量無邊,譬如講布施,在大經「第六迴向品」裡面,就給我們講六十種的布施,我們平常想都想不到,那個六十種也是略說,世出世間法樣樣都要捨,樣樣都要放下。我們才能真正得到清涼自在,才能真正成就無量智慧。

  世出世間的聖賢都明白這個道理,都如是的修學。孔明(諸葛亮),諸位曉得,這是一位了不起的大政治家。他在初出茅廬的時候,就跟他的弟弟交代清楚:我去幫助劉先生,事情辦完了之後,我馬上就回來。還沒去的時候那個退路就準備好了,沒有把功名富貴放在心上,為的是什麼?為的是為大家服務。他不是去做官的,他是去為大家服務的。所以初出茅廬的時候就準備退休,這就是放下,這就是捨。有這個意念才能夠辦事,才能夠培育人才,才能夠繼往開來,能夠獎勵後學,這是大智慧。如果說一個事情樣樣都要自己來做,這個人沒智慧,累都累死了。會辦事情的人,他把事情分給別人去辦,他自己在旁邊看看就可以,事情就做得很圓滿。哪裡要大大小小事情都得要自己來操心,那個不是辦大事的人,那沒有智慧。發現有人能夠擔任這個重擔,他馬上就移交,聰明,他退休了,他自在,這才叫有智慧的人。唯有有智慧能成就自己,能成就眾生。

  遍知一切法當然是我們每個人所希求,幾時我們也能遍知?這句也是一般學佛的同修們最難相信,尤其是年輕人,年輕的知識分子,我在講席當中常常被他們問,佛要是正遍知,什麼都知道,為什麼在那個時候不發明電燈?為什麼在那個時候不發明汽車?佛對於這個曉得不曉得?真曉得,為什麼不發明?大慈大悲,希望這個世界毀滅時間延長一點,就這麼個道理,不是不懂。今天科技發達的時候有什麼好處?便利,便利了不少,人的價值否定掉了,人都變成機器,人生的意義遠不如過去。從前高雄到台北,你這個朋友從高雄到台北來看你,每天走路走上半個月,到這個地方來,稀客,那個熱忱招待出自於內心。現在兩個小時到了算什麼?人情味沒有了。所以科學帶來有便利的一面,也有很大的流弊,在從前我們沒有世界毀滅的恐懼,沒有,現在人人心裡都覺得,如果哪一天三次大戰爆發,我們這個地球就毀滅。科技的發達,對人們來說帶來究竟有什麼好處?沒有古人那個時候生活,你讀讀中國古人這些文章詩詞歌賦,那些人是生活在詩情畫意裡面,那個人生多美真正是真善美慧。從前的人真有,現在真善美慧有名而無實,確實沒有了。科技是在進步,可是在人文精神上,人生價值上來講大大的開倒車,比不上從前。

  因為是這麼個緣故,釋迦牟尼佛知道這些東西不說出來,不告訴人。如果那個時候要告訴人,把原子彈的理論都拿出來,造了原子彈,現在這個地球早就沒有了,在太空當中就消失了。大慈大悲厚道,不是不懂,你要說這個不相信,強詞奪理。你讀歷史諸葛亮發明的木牛流馬,那個我們歷史上都念過的,機械化的運輸,這是正史上有的,為什麼他死的時候統統把它毀掉,不留給後人?是不是諸葛亮自私?不是的。如果那個時候就發展,工業革命又提前了一千多年,哪裡輪到英國?我們這個世間的災難那又提早了幾百年。所以愛因斯坦如果是中國人,他身體流的中國的血統,他懂得這個道理決定不公布,決定不會說出來,中國人不幹的。所以中國人過去讀聖賢書,他要做為一個知識分子,他不僅要對當代負責任,他要對歷史負責任,要對後世負責任,這是中國人。

  外國人思想不如是,他只顧自己的所謂功利主義,他沒有想到別人,更沒有想到以後的歷史,他沒想到這些。我們講智愚就從這個地方看,有智慧的人他看的是千年萬世。所以一切智是真的不是假的。他告訴人、教給別人是有限度的,看你能不能接受?你曉得了之後對你有沒有好處?對你現在有好處,將來沒有好處,這個不能講、不能說。佛法講利益、講善,現在得利益,將來還得利益,生生世世都得利益真正的利益。這一世得利益,底下一世不得利益,這不是利益,這是惡,不是善;現在不得利益,將來得利益,這個也是善。他看得深、看得遠,看得究竟,這才叫智慧,這種心才叫大悲心,不是不知,真正知道。修行綱領都說出來,底下這個幾句是結勸。

  【善男子。若諸菩薩安住如是十大法藏。則能獲得如是解脫。清淨。增長。積集。具足。出生。堅固。廣大。成就。安住。圓滿。】

  這個末後每句都是我們想得到的,你要怎麼樣才能得到?要修前面所講的十波羅蜜。『解脫』就是自在,今天講的自由自在,《般若心經》裡面講「觀自在」。『清淨』,「清淨」是享受,是最好的享受,心清淨,身清淨,境界也清淨。再要一推展就是《華嚴》裡面講的,「情與無情,同圓種智」。無有一法不清淨,這是真清淨;不是我想的清淨,不是的,那是落在意識裡面,那是個妄想、是個假想,不是真實的。這個地方跟你講身心境界清淨,是真實的,真實的清淨並不是你理想的,是你自己親自證得的,你要把前面這十波羅蜜修圓滿。再說從「解脫、清淨」一直到『安住、圓滿』,這裡面境界也有層次上的不同,經上說得很明白,『若諸菩薩』,菩薩地位不相同,他得的解脫、清淨,乃至「安住、圓滿」,他都得到,可是那個境界廣狹不一樣,淺深不相同。

  什麼時候就能得到?跟諸位說,這個經是圓教。依照圓教的說法,十信位的菩薩就得到相似的,初住真正得到,真正入了境界。但是,十信位的相似,我們現在都沒有。我們為什麼沒有?前面這個十條沒修,沒修,可是我已經天天在那裡修,你修得不及格。你說布施我們要捨,我們的身見沒捨掉,所以你得不到,十條得不到,相似的都得不到。圓教初信菩薩要捨三界八十八品見惑,這是他布施的目標,能夠把三界八十八品見惑捨掉了,那個初信位的菩薩及格了,底下這些「解脫、清淨、廣大、成就、安住、圓滿」,你就能得到相似有受用。從這個時候起修學大乘就有了信心,為什麼?雖然沒有真正的得到消息,真的相信。好像沒見到火,看到有煙,火雖然沒見到,但是看到煙,有了充分的證據,在我們一般俗話裡講,有了感應,感應道交現前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努力,要認真的修學。修行,經義不能不明,它是我們修行理論的依據,方法的根本,連這個不懂那怎麼行?還有境界的印證,我們拿這個經來印證我們的境界,我們的境界有沒有偏差、有沒有錯誤,要拿它來對照。經不能不讀,不能不深入的去研究。依照這個方法去修行,要認真的去修,曉得十大綱領,每一條綱領它的標準,我們今天來修,我們今天講標準最低標準。最低標準我們都沒有達到,高就不要談,我們這裡先講最低的,最低的達到了,再逐步逐步向上提升。這樣我們才能得自在,得清淨心。

  『增長』,福慧都增長,智慧增長,大家都沒有疑問,福報也增長這個不可思議。真的福報也增長,換句話說,不但你精神生活水準提高了,物質生活水準也提高了,不可思議。為什麼?因為你前面這十條裡頭是福慧雙修,不僅是修慧,裡面有修福,福報就自然。何況你修學的目標是在定性,這個福慧都是稱性的,稱性的福慧無量無邊,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稱性的福報這是增長,福慧增長。『積集』,這是講善根,「積集」無量的善根。『具足』是沒有一絲毫的欠缺,如同六祖所說的「何期自性,本來具足」。『出生』,能生萬法。『堅固』永遠不壞,不但體不壞,連相、作用都不壞,這個真正是妙不可言!所以法稱之為妙法,道理就在此地。

  「廣大」,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己,這是正覺。「成就」一直到「安住、圓滿」,於自於他法法成就,實實在在講是念念都是圓滿功德。「安住」,就如同《金剛經》上所說的,住在什麼地方?住無所住才是真正的安住。為什麼?心裡面有個念頭,這個念頭是妄念,安住在妄念上那不是真實的,不是究竟的。曉得本來無一物,所以覺悟的菩薩,不住生死,不住涅槃,不得已說它中道,其實那個中道也是多餘的,哪有什麼中道?古人才講「二邊不立,中道不存」,中道也不存,這是真正叫安樂,這是達到了究竟圓滿。菩薩在此地勸我們,如果你要得到這麼許多功德利益,一定要修『十大法藏』。再看下面經文:

  【善財白言。聖者。汝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其已久如。】

  這句是向菩薩請教,你發無上正等正覺的心,發大菩提心到現在有多久了?這個問的用意很深,告訴我們,修學是長遠的事情,不是短時間能夠成就的。我們一般眾生他沒有耐心,你要跟他說多久多久的時間,他就害怕,他不學了。菩薩在此地給我們做個示範,告訴我們修行要經歷長劫,要有恆心,要有耐心。所以十波羅蜜裡面,忍辱波羅蜜非常重要,你要是忍不過就不能成就。要專攻一門深入,搞多了不能成就,俗話常說貪多嚼不爛,佛法跟世間法不一樣,世間法是為學,佛法是為道。為學需要日益,天天要增加一點;為道要日損,是要把你心裡面拉拉雜雜的,一天一天減少一點,這是為道。道是講的心,心要清淨,心裡面不能有東西,這是要知道的,心裡面不能有東西。心非有非無,你看佛法常常用法輪來表法,輪是個圓形,它外面有個圓周,當中有個圓心,這一定有圓心的,圓心在哪裡?找不到。找不到不能說它沒有,也不能說它有,說它有,找不到;說它沒有,它必定有,它有圓周,怎麼會沒圓心?決定有。所以這個心裡頭不能有一物,這個心的作用就廣大了。那個大的圓周,都是依靠心在那裡轉動。

  我們一個人養生也是如此,心要清淨、要虛,不能有一點點東西,你這個心就靈,湛寂虛靈,靈就是無量的東西從這裡面生起來。身就好像那個圓周一樣,要動,不動就不起作用了,身是要動的,心是要靜的。現代人養生他顛倒,心裡一天到晚妄想,身體舒舒服服叫人侍候著不動,諸位想想,他怎麼不長病?心裡面念頭多了,心長了病;身體在那裡不動,久了就骨頭生鏽,轉不動了,身也長病了,身心都長病。佛法修行裡面,有一個科目叫禮拜,專門修禮拜的,一天拜三千拜佛,他就是修這個道理,三千拜佛,身運動,心不動,如如不動,心裡面沒一點妄念修行!這個你不要看他天天拜佛,他修的什麼?他修的是大定,定是身動,心不動,他在學著修禪定,他所得的是真正真實的三昧。我們現在顛倒,一天到晚牽腸掛肚的事情太多,心有了毛病,先治心病,再治身病。

  所以這個發心,菩提心是覺心,覺心裡面沒有一物,心裡面有一樣東西就是不覺,就是無明,就是障礙。那我們曉得這個道理認真修行,怎麼修法?要把心裡面那些東西統統要把它捨掉。諸位必須要知道,心裡面所有的東西全都叫做妄想,於你自己有沒有好處?一點好處都沒有,要曉得這個道理,一點好處都沒有,只有害處,沒有好處。如果有好處,佛不會勸我們放下,沒有好處,壞處太多了。害得我們生生世世生死輪迴,增長些貪瞋痴慢,增長惡業、增長生死,搞的是這些。覺悟了之後真的一筆勾銷,像弘法利生幫助眾生,好事情,好事不如無事,要曉得這個道理。好事隨緣,緣成就了,並沒有攀緣,並沒起念頭我要怎麼怎麼做,這個事情來了,來了只好做,有這麼個機會;沒有這個機會,不要去找機會,這是菩薩。因為找機會你已經起心動念,你的心不清淨。機會現前了要做,不做什麼?不做違背了你的本願,你不發願眾生無邊誓願度嗎?現在機會來了,你怎麼不度?你說話不算話,違背了本願。

  所以菩薩是有願沒心,沒有妄心,沒妄念。機緣成熟了盡心盡力去做,做的時候心還是清淨的,還是不染的,這個時候就要做。如果做的時候心不清淨,心有染污怎麼樣?就剛才講,好事不如無事,趕快退回來不做。不做是不是違背了本願?不違背,自己功力不夠。好比說看到一個人掉水裡去,我們想到水裡去救他,我自己不會游泳,那我要跳下去不是白搭一條命嗎?我得趕快去學,學成本事真有能力下去救人,這個時候應該去。自己沒有能力去,大發慈悲心,結果被一些妖魔鬼怪度跑,你本來想度他成佛,結果反而被他度跑掉了。這是什麼?功力不夠,退回來是正確的。《楞嚴經》裡面這個意思非常明顯,阿難尊者只證得一個小乘須陀洹果,定力不夠,要想學大乘菩薩普度眾生,結果到外面托缽,碰到摩登伽女就沒辦法,就遭了難。要不是釋迦牟尼佛救他,他有什麼法子?功力不夠,不夠的時候就得守規矩,不能夠輕易嘗試。所以過去龐居士把他家裡財產,統統放在船上沉到江裡面去,示現的就是這麼個道理,教人我們功夫不到家,好事不如無事;功夫到家行!

  功夫不到家,好事不如無事,但是功夫不到家,並不是講的懈怠懶惰,我什麼都不要做。不是的,還要努力再修學,先度自己,先成就自己,自己成就了之後這才能成就眾生。我們一定要學佛菩薩,佛菩薩不攀緣,不起心、不動念,不打妄想,佛菩薩有耐心,眾生因緣沒成熟,自修;因緣成熟了,盡心盡力幫助眾生。他一點也不著急,他看到現在眾生都造作惡業,他不著急,這是對的,始終要保持一個清淨心。一念染污就是墮落,不要認為我現在還沒墮落,早就墮落了,一念染污就墮落,非常非常的可怕。所以要曉得,修行是很長很長的事情,是生生世世的事情,不是一生一世。在一生一世裡頭要求得決定性的成就,那是第一等的聰明智慧,大智慧之人。下面這文還容易懂,他自己說明他修學的經歷。

  【夜神言。善男子。此華藏莊嚴世界海。東過千世界海。】

  這個不是千世界,『千世界海』,這個範圍就太大太大了。

  【有世界海名一切淨光眾寶莊嚴。】

  『世界海』是講大世界,比我們這個銀河系要大得太多了。這是我們沒法子想像的,我們今天天文雖然很發達,還沒有見到「世界海」,還沒見到。

  【有世界種。】

  『有世界種』也很大,一個「世界種」裡頭,不知道有多少三千大千世界。

  【名大願光明音。】

  世界種裡面有:

  【中有世界。】

  其中有一個世界:

  【名無垢金光莊嚴。以一切香金剛摩尼王為體。形如樓閣。眾妙寶雲以為其際。住於一切寶瓔珞海。妙宮殿雲而覆其上。淨穢相雜。彼世界中。乃往古世。有劫。】

  『劫』是指時間,前面講的空間,這裡講的時間。

  【名普照光幢。有國名普寶吉祥藏。】

  『國』就是佛的教化區,我們經上常講的三千大千世界,就是一個佛剎。「國」是指佛國土,佛國土是講佛剎,三千大千世界。並不是講我們現在地球上這個國家,那這個範圍太小了。經上講的國是佛的國土,是一個大千世界。

  【有菩提場名一切寶藏眾色光明。】

  『菩提場』,就是佛教化眾生的所在,示現成道的場所。這段是敘說,他發心修行經歷裡面,最初的這個因緣,先把處所、時代給我們表明。這個文裡頭不需要一句一句的細講,文中非常的明顯,許多句子、字樣都是表法的,這是我們讀《華嚴經》應當要明瞭。再看下面經文:

  【有佛名不退轉法界妙音。】

  是這尊佛的德號。

  【於此場中成等正覺。】

  佛在這個世界、這個時代示現成佛。示現成佛,諸位字樣要看得很清楚,『成等正覺』,這裡面沒有加上無上,如果要是示現成無上成等正覺,他就沒分了。為什麼?無上正等正覺是圓教佛,那個佛度眾生大概是度報身菩薩。他初發心的,那怎麼能見得到?「等正覺」就是佛的應化身,正等正覺,佛是用這種身分來示現,像釋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降生在印度示現的就是等正覺,示現等正覺。天台所講的四教,藏教的佛,通教的佛,別教的佛都叫做等正覺,唯有圓教的佛叫無上正等正覺,這是有差別的。初發心見到的佛一定是正等正覺,而不是無上正等正覺,那是見不到的。為什麼這些佛不能加個無上?這是我們就跡象上看,我們不能從他本地上看,我們從他現世這個樣子上看。就是以別教來說,別教的如來,就是佛果,相當於圓教第二行的菩薩。因為別教初地才斷無明,才破一品無明,到十地無明破了十品,等覺再破一品,妙覺再破一品,破十二品無明。無明四十一品他只破十二品,他不能叫無上,他上面還很多,他怎麼能叫無上?

  四十一品無明破盡了,這個叫無上正等正覺。佛是不是無上正等正覺?真的,本師釋迦牟尼佛也是無上正等正覺。但是他表演的、他示現的樣子,那是正等正覺,不是無上正等正覺。他的本地在《梵網經》裡面透了點消息,《梵網經》上釋迦牟尼佛自己講的,以成佛的身分到我們這個世間來,這一次是第八千次。佛很有耐心,只要眾生機緣成熟他就來了,來了必定帶給眾生種種的利益,絕不會空過,凡是遇到佛的都種善根。佛現在雖然去我們三千年了,今天是末法時期第一個一千年,我們見到佛像、我們讀到經典這就是佛光普照,一接觸就種善根。什麼叫成熟?你要能夠信受奉行,那你就是成熟的眾生。所謂成熟,你這一生就可以成佛了,成佛不簡單、不容易,一生能成,一生確確實實能成。第一,你一定要看清楚這個世界苦,一定要看清楚這個世界沒有留戀的道理。你說我心地很慈悲,看到這些眾生這麼可憐,我怎麼忍心走?這是什麼?這是感情作用,你的情太深了,情是生死根本,那你還是六道輪迴永無出期,你還沒這個念頭真苦。年輕人不要以為我現在還很年輕,轉眼就老了,快得不得了。我到台灣來的時候二十二歲,現在你看一轉眼就六十歲了。我們那個時候來的三、四十歲的人,現在好多都不在了,十之七、八都不在了。

  想一想當初來的時候,真是就跟昨天一樣,人生有什麼意思?哪一樁事情值得你留戀的。這是迷惑顛倒。所以第一要認識清楚,真正覺悟捨掉,捨得乾乾淨淨,一心一意求出離三界,出離三界最穩當、最快速的辦法,念佛。我們這個經就是以念佛法門為主,到末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他怎麼證得無上正等正覺?都是到西方。如果要成正等正覺不一定到西方,不必到西方;要想成無上正等正覺,那就都得到西方。因為華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統統是正等正覺,他們有資格在十方世界,以佛的身分出現教化眾生,應以佛身得度者即現佛身而度之,他有這個能力。可是要想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只有跟普賢菩薩一道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成就,這是經上跟我們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世法要捨,佛法度眾生這個事業也要捨。菩薩要不覺悟,就被度眾生迷了,有眾生可度,我能度,有這麼多眾生可度,糟了,跟你說,就迷惑顛倒了。這就是得了義的大乘經典,真是天天要讀,為什麼?怕自己迷了,一念不覺就迷了。他初發心遇到的佛,一般都是藏教的佛居多數,就是以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所謂是劣應身,以這樣的佛出現。

  【我於爾時作菩提樹神。】

  這就是寂靜夜神,他那個時候是『菩提樹神』,「菩提樹」,諸位要知道也沒一定的,哪個樹叫菩提樹?佛在那個樹下示現成道的樹就叫菩提樹。那個十方一切諸佛在樹下成道,並不是都是同樣一棵樹,這個我們不要把它看呆了。十方世界樹木花草品種都不見得一樣的,所以我們不要把它呆看了。菩提是覺的意思,因為佛在這個地方大徹大悟,示現的覺悟,所以後人紀念這個樹叫它做覺樹,梵語稱菩提樹是這麼個意思,所以它並不是一定的。由此可知,每個佛的菩提樹不一樣,不是同樣的品種,不是一樣的。在《戒經》上說,樹木它的高度超過一個人的,都有樹神,並不是說這個樹會有神,而是有些俗話講神識,或者中國人講的靈魂,也就是它沒有投胎,它就依附在這個草木,就變成神了。我們中國人講樹成精,它年代久遠很高大,真的,它是有些神識附在這上面,依它而住。時間久而久之,他自己也以為這個樹就是他的身,他像什麼樣子?他就像棵樹。我們人也是物質,精神入到這個裡面來的時候,我們感覺得我像什麼樣子?就像這個人樣子。他要是入到那個大樹上,他像什麼?他就像那個樹一樣。花有花神,草也有神,那都是精神依附在那裡。

  說到這個地方我也提醒諸位,對於這些樹木花草不要愛好。如果你很喜歡它,喜歡到了極處,將來死了之後就變成它的神。為什麼?很喜歡它,時時刻刻離不開它,死了還不忘記它,那只好就當了樹神了;花,非常喜歡它,將來你自己變成花神了。所以對於這些物質的嗜好千萬要不得,這是要記住,要能夠放下,能夠看開。念書人對書本要喜歡,書雖然沒有神,但書裡頭有蛀蟲,會變成蛀蟲,麻煩大了。樣樣都要能放下,都要能捨你才會得自在,我說的話都是真話,不是假的。可以受用,什麼都可以受用、可以欣賞,不能把它放在心上,心裡面乾乾淨淨的,欣賞的時候可以,不落印象這就高明,要學著不落印象,不要把它掛在心上那就好。曉得一個最高的原理,一切法是自己心所現的,自己識所變的,經上所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這是《華嚴經》上所講的,不是假的,所以要放得下!這個世間人往往他有各人的嗜好不一樣,對於某種東西很珍惜、很愛護,那都是毛病。眼前這病還小,為什麼?他一天到晚牽腸掛肚,死後就毛病大了,不得解脫。

  這個菩薩當時他作樹神,作樹神說實在話多半是出家人,在家人倒不多。為什麼出家人多?因為從前出家人他的生活方式是日中一食,樹下一宿。所以《戒經》裡樹下一宿,不要貪戀這棵大樹很大、很蔭涼,每天晚上到這個地方來打坐休息多好!貪愛這個地方,貪心重,外面一托缽趕緊回來,怕這個地方被別人佔去了,死了以後要不得解脫,他就做樹神了,這個機會很多。你看《虛雲老和尚年譜》裡頭,有一個梧桐樹的樹神向他求戒,那都是真事情。我們在古人筆記小說裡頭,像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裡面,就記載有很多樹神,那都是真的。《聊齋誌異》裡頭也有不少,這個東西不假。我們今天絕不能用迷信兩個字把它抹殺,是真的,是事實。這些奇奇怪怪的事情,我在大陸上還親自見到,我親自見到兩樁事情,一樁就是狐狸變成人,真的。抗戰期間我在湖南衡山見到的,那個道行大概還不足五百年,因為一般講,狐狸要修成人形要五百年,牠的功力大概還不到,雖然現個人形,人的樣子穿上藍布的長褂,面目模糊、五官模糊總是看不清楚。很多人見到,沒有一個人看得清清楚楚,這是大概牠還不到五百年,還差一點,已經是個人的形狀了。這我們真正見到的,所以我看那個筆記小說,我覺得那是真的,不是假的。

  第二次遇到一樁奇怪的事情,抗戰勝利之後我回到家鄉,我有個親戚,我們家鄉是出米的地方,米同時用帆船把它運到蕪湖、南京去賣,他有一船米,用麻布袋包有一船。米裝上船之後,就看到有一個像黃鼠狼一樣的小動物,從那個跳板上跑到船上去了,看到跑上去的。跑上去他就到船上去找,找了一天都沒找到,船上確實找不到牠,但是明明看到牠跑到船上去了,找不到就算了,看眼花了,船就開走了。開到南京之後,那個一船米沒有了,麻布包還是鼓鼓的,裡頭米沒有了,一粒米都沒有,那就曉得一定是這個東西作怪。我們家鄉這個叫黃大仙,大仙就是黃鼠狼之類的,牠把它搬走了。這幾個人在南京玩了幾天,沒法子只好回來,回來之後,他的米還在家倉庫裡,捉弄人,空跑一趟。米在家裡,牠並沒有把你搞走,牠把你又運回去了,這不知道怎麼樣得罪牠,牠有這個神通。這是我抗戰勝利回家鄉去,碰到這麼一樁事情,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奇怪的事情多,要說是我沒有看見過我就不相信,沒看見過的事情太多太多了,真有這些事情。所以一些動物牠們也曉得修行,牠也有靈性,牠比人要困難得多,牠要修行先要修成人身。所以牠看到我們人,羨慕,我們這是得到人身,在牠看得到人身不容易,要修到五百世,遭多少劫難才能得的人身;我們得到人身不肯修行,在牠那裡看到搖頭,真可惜。所以一定要把握寶貴的人身,這一生決定要成就!這是講了他作樹神。

  【名福德燈光明幢。守護道場。】

  他這個緣分非常殊勝,佛在他這個樹下成道的,他當然歡喜。他善根福德因緣也不可思議,這也是可遇不可求的,他發願做護法神,『守護道場』的神。

  【見彼如來成等正覺。示現種種自在神力。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即於此時獲得三昧。名普照如來功德海。】

  這是說明,他是因為見到佛發心,他得到『三昧』的,三昧就是正受,也可以把它解釋為正定。這個正定是他心裡面真正定了,不再胡思亂想,一心一意要求無上菩提,除這個目標之外不著第二念,這就叫正定。他是看到佛成佛,看到佛發無上菩提心,他自己感動也發了大心。這個心一發就不退轉,一發就永不改變,這叫德,這叫福德。這一點相當、相當不容易,這是什麼地位?這個『德』就是圓教初住菩薩的地位,最初得道。因為菩提心現前,在大乘法講叫見道位,道就是菩提心,你今天見道了,見道之後才修道,所以這個地位實實在在不容易獲得。在念佛法門裡面講,這是理一心不亂,剛剛得理一心不亂,這是佛種種示現給他做的增上緣。由此可知,樹神,剛才我給諸位提起,必定是個出家人,生生世世修行,因為出家人喜歡樹木這個休息的地方。像現在出家人就不會了,現在出家人什麼?有房屋的神,宅神,他不會作樹神去了。宅神這個因緣就遇不到了,因為佛成佛不會在你房子裡面成佛,這種善根福德因緣就很難得到。他有這麼個機會,幫助他見道,幫助他菩提心現前。到這裡也是個小段落,我們今天就讀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