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華嚴經大願精進力夜神章  (第一集)  1987  檔名:12-005-0001

  八百三十面倒數第二行,我們將經文念一段,對對地方。

  【爾時。善財童子往詣守護一切眾生大願精進力光明主夜神所。】

  從這個地方看起。我們經文講到這個地方,是八地菩薩了。八地是不動地,希望我們同修們,每一位也都能入這一個境界。不動才能夠有成就,無論是世出世間法,如果是清淨的信心,堅定的意志,沒有一樁事情不能成就的。所以這個不動地,它代表的意義非常之深。這位菩薩也是以主夜神的身分出現,正是《普門品》裡面所說的,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示現什麼樣的身分。夜神的名稱就含著八地菩薩修學的境界,第一個叫守護,不僅是守護自己,他還要守護一切眾生。由此可知,七地以前,雖然講利益眾生,還是利益自己的成分多,這個我們要曉得。所謂教學相長,我們想求進步,從哪個地方去求?求學,到哪裡去求?教學當中就是求學。

  所以菩薩道,菩薩法裡面,這是大乘佛法,跟小乘意義不相同。你比如小乘比丘講乞士,上向佛陀求法,乞法滋養法身慧命;向一切眾生方面乞食,托缽乞食,養我們的色身,就是養這個肉身。可是大乘菩薩、大比丘就不一樣,大比丘上乞,這是乞求佛法來養自己的法身慧命,乞求佛法,上自諸佛,下至眾生,我們向一切眾生處乞求佛法。眾生有什麼佛法給我們?如眾生要沒有佛法,佛就不可以在《華嚴》上說,「一切眾生本來成佛」。眾生對你瞪個眼睛,那就是佛法。你見了這個現相,能夠心平氣和,能夠不生瞋恚,還是能夠恭敬稱讚供養,這就是佛法。如何能把眾生的心、眾生的行為,眾生一切的造作,看跟如來一樣的平等,你在這境界裡頭修清淨心、修平等心、修無住心。所以上求佛法,不是說我上是對佛、對菩薩,眾生也是的。只要是求佛法,就叫上;只要是乞食,我向如來,向他討一缽飯來,那也是下。養色身就是下,養慧命就是上。所以這大乘不一樣!

  佛法,盡虛空遍法界,無處不是,你會不會學、會不會求?你看到這個不順眼,看到那個生歡喜,這叫世間法,這不是佛法。能夠在一切境界裡面,都生歡喜心,這個歡喜不是喜怒哀樂那個喜,那個喜是相對的,相對的那個喜,那是煩惱,那不是真正的喜,叫法喜充滿。這個喜悅是從心性裡面流出來的,從你自己,我們講得淺一點,從自己的清淨心、平等心裡面生出來的,它不是喜怒的那個相對的,不是的。自己真正得到快樂,這個樂不是苦樂之樂,苦、樂二邊捨掉了,那裡頭有真樂。不入境界,你體會不到,給你講也沒法子;必須你自己入境界,你才能體會到,這裡頭有真樂。真樂不是相對之樂,真喜不是相對之喜。

  這個實在講,八地菩薩成就了,所以這個時候他利益眾生、教化眾生,那是利生那一方面多,為什麼?他已經到不動地了。七地菩薩不行,但是也不錯,七地菩薩功夫算不錯,稍稍有一點動,他就能夠伏住,煩惱決定可以伏得住。八地是斷了,所以他能夠有能力像諸佛如來一樣,守護眾生,這個裡面重要的意思,是要用智慧。我們凡夫修道之所以不能成功,用的是感情,情是動的,智是不動的。情是有分別的,我們分別,一進去就分別。有分別,有執著,這是情。這個分別執著心特別重的人,情太深了,這個事情不但障礙了你學佛的前途,甚至於障蓋了現前的福慧。我們現前要求福、求慧,我們福慧為什麼不能現前?有障礙。什麼東西障礙?情深了。這個情,我跟諸位說得很明白,就是分別執著,對佛法分別執著也是情太深。

  所以對自己修行來說,決定沒有執著,不但在佛法各宗各派沒有執著,邪門外道跟佛法也沒有執著,你這個心才清淨、才自在。教誡眾生、幫助眾生的時候,這個時候起分別執著是為他起的,我有沒有?沒有,我自在。我為什麼要為他起分別執著?因為他這個心不清淨,換句話,他情還是很重,情既然重,那就得擇善固執,就要為眾生揀別邪正、善惡、是非,你要把這個給他講清楚。如果你自己心裡頭真的還有邪正、善惡、是非,那就壞了。自己心裡頭把這個打掃得乾乾淨淨,清涼自在,六祖說「本來無一物」。有佛、有眾生,這是兩物,這是兩樣。所以你要想真正到不動地,要在這上下功夫,首先要把分別執著這個念頭要淡,愈淡愈好。淡了,這就有進步。

  八地菩薩分別執著沒有了,所以他完全用的是理智。什麼是理智?一切無分別、無執著、無妄想,就是理智,就是本性顯露。什麼叫真如本性?什麼叫本性?什麼叫本來面目?什麼叫第一義諦?簡單明瞭,就是這個意思,一切不分別、不執著,沒有妄想,你要用這種心,世出世間一切法,你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給諸位說,稍稍有一點分別執著,你決定看不清楚、看不明白,就像那個大海一樣,你不過取一滴、兩滴水而已,真是掛一漏萬。人心一定要清淨,清淨心裡頭生智慧,這個智慧是本性的般若智慧現前。

  所以不動地的菩薩,他是用無分別智,一切森羅萬象,種種作用,一切煩惱,他都沒有障礙。你們想想為什麼沒有障礙?不分別、不執著,沒有妄想,他有什麼障礙?沒有障礙了。所以他的大願大行這個時候真正的增長,這種增長也是我們沒法子想像的。因為他的願行是盡虛空遍法界,願,我們說得具體一點,普賢菩薩講的十大願,行,文殊菩薩講的十種行門。文殊菩薩講的十種行就是十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方便、願、力、智。這是《華嚴經》上兩大菩薩代表了整個的佛法,普賢菩薩代表願,文殊菩薩代表行。所以這個時候願與行是普遍的在增長,這就叫『大願精進力』,這是「大願」。「精進」,可見得菩薩善根完全現前了。佛法裡面講善根,世間法的善根有三種,三善根,無貪、無瞋、無痴,是世間所有的善法,從這三個根生出來的。出世間法善根只有一個,是精進。

  佛在經上告訴我們,賢劫千佛,我們釋迦牟尼佛是第四尊,他老人家講過,他超前了。原本他在彌勒菩薩之後,彌勒成佛,釋迦牟尼佛做他的補處菩薩,他們兩個顛倒,為什麼顛倒?釋迦牟尼佛精進,超過了彌勒。彌勒當然也精進,但是精進力比不上釋迦牟尼佛,所以釋迦牟尼佛先成佛,他落後了。所以精進是菩薩善根,八地的精進是無功用道,就是任運自然的精進,這個裡頭沒有作意的,我要想怎麼精進,這已經落到意識裡頭去了。是自然的,任運自然,這叫真正的精進。為什麼?因為他無障礙,《華嚴》裡面所說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他是做到了事事無礙,所以這個時候是真精進。

  德號裡頭有光明,這「大願精進力光明」,光就是般若智慧是常常現前,從此以後不會中斷。你譬如說我們這個人,有的時候頭腦很清醒,滿有理智的,可是有的時候糊裡糊塗的,他不能永遠保持著清醒,不能永遠保持著理智。實在講,明白的時候少,糊塗的時候多。八地以後決定不糊塗,永遠保持著清醒,永遠保持著智慧做主宰,不會再動感情了,這叫光明,確實他這個智慧是無生法忍,無生智。

  無生法忍,前兩天有個同學來問我,他們也查了很多資料,都沒有把這個名詞意思搞清楚,他們講給我聽,我聽得不太清楚。我簡單告訴他,無生法忍這四個字,先講法,法是一切萬法,就是我們佛法裡常講的,世出世間一切法。這個一切法真正的樣子,《金剛經》講諸法實相,真實相,真實相是什麼樣?是不生不滅。世出世間一切法,統統是不生不滅的。佛給我們說,我們這個動物叫有情,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異滅,礦物的星球有成住壞空,都是給你講生滅法,這種講法不是實相,隨順眾生的常識來講的。這個一講,懂了,不錯,我覺得就是這樣的,哪一個動物不是生老病死的,一講他承認的。佛說法叫依二諦而說,這是依俗諦說,依這個世間人情來說的、他們的執著而說的,不是真的。如果給你講真的,講真的你不相信。真的是一切法不生不滅,沒有生老病死,乃至於沒有成住壞空。一切法,這一合相,《金剛經》講「一合相」。所以《華嚴》講「一真法界」。修行最高的那個水準,一行三昧,一相三昧。世出世間,森羅萬象,原來是一相,什麼相?不生不滅之相。忍這一個字當作承認講,佛給你一說,你承認了,你相信了,你不懷疑了,為什麼?你證得了。你自己所看到這個世界,跟佛講的沒有兩樣。八地菩薩是無生法忍裡面的中品位的,無生法忍嚴格的講是七地、八地、九地,七地、八地、九地這是無生法忍。再往上去,那就是如來果地上,寂滅忍,清淨寂滅,十地菩薩才能證得下品,等覺是中品,如來果地上是上品。所以八地菩薩是中品的無生法忍,他的智慧就是無生正智常現在前,所以叫光明。

  當然這個菩薩神通廣大,有能力分身,以一個身分無量無邊身,什麼地方眾生有感,菩薩就有應。應是什麼?就現身,或者是變化身,或者是應身,有這個能力了。這種能力是充分的顯露出來,所以他才能夠守護一切眾生。你要沒有這個能力,你怎麼能守護?你守護這一方眾生,那一方你不能去,漏掉了。住這個世界,不能同時住別的世界,這不行,一定要有分身的能力,八地才充分。可是諸位要曉得,我們要修行修到八地,不是不能。為什麼說不是不能?這善財你看看,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的,他也是個博地凡夫,他修到這個地方,沒有換第二身,他是肉身成佛,他是一生成佛,他能修到,我們為什麼修不到!在理論上講,善財童子在此地表演這一套,就是說明娑婆世界的眾生,我們六道眾生不談,佛這個經在人間講的,再把範圍縮小,這個地球上的人要依照《華嚴經》來修學,每一個人都可以即身成佛。成的這個佛高,圓教佛,在理論上講人人有分,在事相上講也是人人有分。不是說理上講得通,事實上不行,事上也通的。

  為什麼你修不成?你違背了經上講的理論,錯用了方法,那這就沒有法子了。如果理論與方法沒有用錯,一個人一生真的成就。佛不騙人,《金剛經》上所說的,「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沒錯,錯在我們自己這一邊。連六祖都教給我們,所以我們不及、不如菩薩,不如祖師的,就是佛與祖天天見自己過,不見他人過,所以他一生當中,能夠成佛作祖。我們今天所以不能,我們是只見他人錯,不見自己錯,這是我們的大病,的確是大病。你能夠見到自己錯,給諸位說,這叫智慧,你智慧開了。不見自己過,你是無明,無明蓋覆了自己;如果再見別人錯,那是邪見,你已經墮在無明、墮在邪見裡面,你想成就,難!

  即使是一個念佛人,我剛才講說事上也不難,這事上就是念佛這個法門。理上是遍一切法門,八萬四千法門,門門在一生當中都能成就,這是理上講的。事上講,這一生決定成就的,只有念佛求生淨土這個法門。念佛人也一樣,也要做到是只見自己過,不見他人過,你這個念佛功夫就上軌道了,這個佛號就念得得力。如果還見到別人過,見不到自己過,雖然一天到晚念這句佛號,功夫不得力。什麼叫功夫不得力?你這一句佛號裡頭沒有戒定慧,沒有聞思修,沒有信願行,這佛號空念了。古大德常講,這喊破喉嚨也枉然,就是這麼個道理。所以聲聲佛號具足戒定慧,具足聞思修,具足信願行。具足的樣子是什麼?就是只見自己過,不見他人過,就具足了。自己這個心裡才有分別,「阿彌陀佛」,生慚愧心,我怎麼煩惱還伏不住?無明、邪見還是往外的冒,這個佛號為什麼壓不住它?生慚愧心,這就是自己過失。

  念佛如此,參禪、持咒統統一樣,這是個真正修行人不可以不知道的。功夫得力不得力,就在這個地方勘驗,自己去反省、去檢點,自己考核自己。功夫上軌道了,你就法喜充滿,你會看到一切法都是佛法,一切眾生都是善知識,都是菩薩,都是佛。我在這個境界裡頭歷事練心,練什麼?練清淨、練慈悲、練平等、練不動。境界能幫助我們成就,成就自己圓滿的三學三慧,圓滿的信願行,這一生當中怎麼不成無上道?當然成就的。

  這是把這個菩薩他示現的夜神的德號,裡面的含義略略的介紹出來了。我們再看底下一段經文:

  【見彼夜神在大眾中坐。普照現一切眾生宮殿影像摩尼王藏師子之座。普現法界差別影像。摩尼寶網彌覆其上。】

  這裡是一小段。諸位如果要是記得前面經文,好像這一段文當中漏掉了些什麼,你們有沒有發現?每一段經文,善財童子去參訪這個善知識,總是看到他許多環境,他懷念過去前面一個善知識,仰慕底下這一尊善知識,在這個文沒有。前面每一段都有,這地方沒有了。不是文漏掉了,因為我們這個本子是具足的本子,在八十卷裡面,「入法界品」只有二十一卷,有漏掉的,經文不足,這是完整的。完整的,換句話說,這決定不是漏掉的。不是漏掉是什麼?剛才講了,無功用道,表法表這個意思,表無功用道。善財能夠參訪八地菩薩,他自己也到了八地,他每參訪一位善知識,自己的菩薩位子就升了一級。此地的善財是八地菩薩了,所以在此地,這一段文沒有,它也是表無功用、無念慮的意思,沒有妄念了,沒有了,真正得清淨心了。

  在第一段,第一段就是見到菩薩,夜神就是菩薩,見到菩薩向他請教。這個裡面清涼大師說有兩點意思,第一點是就他所見,所見雖然沒說話,這裡頭是密示法界。佛法有顯有密,一句話不說的時候,你看到這個情形,密示,你一看心裡就明瞭。再問答討論,那是顯說,顯者密之顯,密者顯之密,顯密是一不是二,你要把它說二,那就錯了。所以密比顯深,深在哪裡?密要你自己去體會,體會不到,沒有法子。顯怎麼樣?顯他給你說出來了。譬如說見相,見相是密示,我們這裡佛菩薩相設在這個地方,你見到了,這就是暗示你,就是告訴你,可是你不懂,你看不出來,體會不到,那就是你根基不夠。必須怎麼樣?給你解釋,你看到後面油畫的佛像,這西方三聖,當中是阿彌陀佛,為什麼他叫阿彌陀佛、他代表什麼意義,給你講清楚,這就顯了!不說,一看就明瞭了,這就是密,密意,你得到了。顯密並沒有什麼神奇,沒有什麼了不起之處,說穿了就這麼回事情。

  我們這裡塑的這些佛像,千手觀音,實際上它這裡沒有千手,只有二十四手,代表千手。你們想想,一個人長這麼多手,方不方便?它是代表個意義的,這就是密示。所以佛像的設施可以說都是密教,不給你說明,你一看就曉得。千手拿現在來講,雙手萬能,就代表這個意思。千眼,是講你樣樣能見得到,能看得透徹,看到了就做到,見到做到,菩薩代表這個意思。你不要以為真的他有一千隻手、有一千隻眼睛,表法的,密意。所以佛法顯跟密是決定分不開的。你看《般若心經》,前面一段文顯說,後面那個咒是密說;《阿彌陀經》顯說,蓮池大師把往生咒也加在後頭,密說,都是取顯密是一不是二。諸位要真正懂得這個意思,為什麼?徹底懂得了,你在一切顯密諸宗,一切法門裡面,你就不動了,就不動搖了,知道自己這一條路沒錯,知道自己這一條路一直走下去決定成功。

  像昨天我們看《無量壽清淨平等覺經》梅光羲居士序文裡面,他的序文長,諸位有機會一定要看。這些人的儒佛都通,在佛教裡頭顯密、性相、各宗各派都涉獵過,而且都有很深的研究的功夫。他們到最後都皈依淨土,都把其他的放下,老實念佛了。所以他們選擇的這個淨土法門,不是盲目的,是每一個法門、每一個宗派親身涉獵過的,然後一樁一樁的比較,一樁一樁來揀擇,才選擇念佛法門。絕對不是說念佛法門比別的法門都好,不可以這樣說法。別的法門都不如念佛法門,這個講法就錯了,那這就毀謗三寶了。而是什麼?真正走完這一圈,回頭想想自己不行,那些法門好,你修那個法門一生不能成就,所以才修這個法門。這個法門怎麼能成就?帶業往生。講到帶業往生,換句話說,人人有分,古德所講的「萬修萬人去」。一心不亂的往生,一萬人當中恐怕難得有一個,為什麼?事一心不亂等於阿羅漢,見思煩惱斷了,確確實實得六種神通,到這個境界,幾個人能做到?我們不要說見思煩惱,見惑頭一個,身見,你能破得了嗎?

  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一樣。你們看看在中國歷史上,禪宗是非常之盛,在中國特別盛。禪宗史上,這歷代有幾個人開悟的?禪宗裡面,算六祖會下開悟的最多,明心見性、大徹大悟的,一共也不過四十三個人而已。六祖在曹溪教學三十七年,跟他學的,我看至少也有幾十萬人,去親近他的,跟他學的。常隨眾就幾千人,就住在曹溪,現在的南華寺,當時就住了差不多有三千多人,常隨眾,比釋迦牟尼佛的弟子還多,釋迦牟尼佛才一千二百五十人,這麼多人當中,你看成就的才只有四十幾個。其餘禪宗歷代祖師,二、三個就不得了了,真是鳳毛麟角,自己想想,不行,不是那個材料。密宗即身成佛,也是了生死、出三界,了生死,必須要斷見思煩惱,見思煩惱不斷,沒有法子出三界。所以倓虛法師說得很好,參禪得到禪定了,可以腿子一盤,面壁半個月、一個月不起來,不出定,我們看這人定功就相當了。他將來怎麼樣?也不過是四禪天而已,初禪、二禪、三禪、四禪,出不了三界的,天福享盡了,還要墮落,還要輪迴。所以自己真正把這個路統統走通了,好好的回來想一想,不念佛不行。

  我在年初,我到屏東去了三天,遇到鍾景德老居士。這個老居士也是參禪、學密的,很用功,今年八十四歲。這一次到南部碰到我,就告訴我現在念佛了,為什麼?年歲大了,不行,禪密得不到力量,自己感覺到恐怖,八十多歲,風燭殘年,來不及了,所以現在一天到晚念佛。他念佛的方法妙,我覺得可取,尤其是老年人。他是散步念佛,一步一聲佛號,他每天要念三萬聲佛號,換句話,走三萬步。屏東市區不大,那個巷子裡面車子很少,人也很少的時候,他就在那附近,鐵爐寺附近繞圈子念佛。他跟我講,一天要走四個小時,三萬步。三萬步,一聲佛號走一步,所以雖然八十四歲,聲音很洪亮,滿面紅光,身體非常健康,他說這個與他散步(散步是個好的運動)可能也有關係。一定要求功夫得力,所以要懂得密示的意思,《華嚴》裡面密示的太多太多了,所有的表法都是密示,因為怕同修們不能體會,看不懂意思,這才把它說出來。

  剛才念的這一段,這個是總說。善財童子見到菩薩的依報,也就是他的環境,環境當然很大,在大環境裡面舉一樁事情,就是他的寶座,他的師子座,寶座。座就這樣莊嚴了,那環境就可想而知。這是見到這夜神(見到這菩薩),他坐在他這個座,這麼長的句子就是形容這個座的殊勝莊嚴。『普照現一切眾生宮殿影像摩尼王藏』,與前面我們所講的,提到守護這個意思。他說守護一切眾生,如果一切眾生見不到,那怎麼守、怎麼護?無法守與護。這一切眾生什麼地方見到?寶座上就見到了。他這個寶座,就像我們現在所講的電視螢幕,我們拿這個做比喻,我們在電視螢幕上能夠看到全世界各個地方現在所發生的事情,這新聞報告。他那個寶座,整個寶座就像電視畫面一樣,盡虛空遍法界,十方一切國土裡頭,佛說法,眾生的所有活動,都在寶座上現出來,都示現出來。所以眾生有求,菩薩就有應,感應道交,這才能做到名符其實的守護。

  「摩尼王藏」,這是比喻,摩尼是寶珠,我們中國人講如意珠,能夠隨心所欲,這樣的寶珠叫摩尼。王是如意珠裡頭最大的,這稱之為王,不是小的摩尼珠,他那個寶座就是一個摩尼寶珠,就像個摩尼寶珠。『師子之座』就不必說了,這也是比喻、是形容,佛坐的這個座都叫「師子之座」,形容他智慧威猛,是取這個意思。不是真的一個獅子在那個地方,這是我們不要誤會。這是寶座。後半句這是講他的莊嚴,『普現法界差別影像』。「差別」就講十法界,佛、菩薩、聲聞、緣覺、六道,所有的境界相在這裡面統統看到,這寶座有這樣大的作用。『摩尼寶網彌覆其上』,這是莊嚴,莊嚴具,當然這個莊嚴具也有作用的,密示菩薩神通道力不可思議。「網」可以救眾生,眾生掉在苦海裡頭,用這個網去救他,一網都把他撈上來了,取這個意思。所以佛教叫教網,它能夠幫助眾生,稱為教網,都是有密意含在其中。

  下面這就別說了,別顯身相,這是講正報。前面是依報,依報環境很大,剛才講了,只舉一個寶座,其他統統省掉。但是我們在前面看到,有的他說得很詳細,你比方他見觀音菩薩,就把這普陀山形容得非常的周詳,介紹得很多。這個地方很省略,只講一個寶座。但是在正報上就講得多了,正報上講得多,講有二十五種身。諸位要曉得,這個二十五就是一,一就是二十五。這究竟是什麼意思?其實每一位同修,你都有不少身,你不是一個身。你想想你在家裡頭,你對你的父母,我是兒女身;對你的小孩,你是父母身;如果是對你的員工,你是老闆身;對你的上司,你是員工身,你的身分常常在變。何況佛菩薩要面對盡虛空遍法界,這所有一切眾生之類,因此他的身分就不一樣。身都是顯德的,就是顯示他的智慧德能。所以諸位要記住,一個人一個身具備了無量的智慧德能。所以《華嚴經》上講佛有十種身,十是歸納,我們曉得《華嚴經》是用十來表無量無邊;像《彌陀經》裡面用七,這都不是數目字,都是表法的意思。

  這二十五種身,古德把它分做三大類,前面十種是應機攝化身,完全是利益眾生的,也就是幫助眾生開悟的,這一點諸位要曉得。佛法無論大乘小乘、顯教密教,只有一個目標,叫你開悟。如果你學了佛不開悟,雖然學佛,沒有得到效果。就好像雖然天天在念書,不認識字,怎麼?照著念行,離開了之後寫給你就不認識。學了之後沒用,不能用。所以學佛是一定要開智慧,開智慧,這個就是離苦得樂,破迷開悟,真正得到佛法的受用。

  智慧要從哪裡開?要從清淨心當中開,絕對不是說我聽多了、我念多了,聽多了、念多了,不叫智慧。連世間法裡頭,孔老夫子都不贊成,你看孔老夫子說,「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也」。你記得多、你問得多,你喜歡問,這個是什麼?我們世間講的常識,你的常識雖然豐富,你沒有智慧。智慧從哪來的?智慧從清淨心裡來的。心不清淨,沒有智慧,清淨心就是定。所以三學裡頭,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智慧要不要求?不要求,為什麼?定的作用就是慧。我心已經清淨,清淨心起作用就是智慧,所以最重要的是要修定,就是修清淨心。

  因此佛法裡面所謂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那就是方法、門道不一樣,所修的是一樣的,修什麼?統統修的是定。禪修的是定,密也是定,淨還是定。《彌陀經》裡直截了當告訴你,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就是定。所以名詞不一樣,實際上是一樣,所以佛法是以修定為根本。八萬四千法門,就是八萬四千種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門徑,統統是修定,得定之後,自然就開智慧。要用什麼方法才能得定?要用戒律,戒律是幫助你得定的。戒律是制止你妄念的,諸位要懂這個道理,戒律有世間法,有出世間法。世間法是叫你斷惡修善,目的是叫你不墮三惡道,雖然不能出六道,保持在人天兩道上,這是世間法的目標。出世間法,那就不是的,出世間法目標是得定。所以這個戒律,它的目標一個是破煩惱障,一個是破所知障,這個戒律是幫助你這個用處的。

  破煩惱障的就是止持,像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一切加個不,止持,這幫助你破煩惱障的。破所知障的,叫作持,菩薩戒。比丘戒是止持,菩薩戒是作持,幫助你破所知障。二障沒有了,心就清淨了,這個三昧就現前,定就現前了。所以念佛這個法門太簡單,一句佛號裡頭,剛才跟諸位講了,裡頭有戒、有定、有慧。我這個念頭一起,不管是什麼念頭,善念也好,惡念也好,念頭才起來,馬上換成阿彌陀佛,對於止這個妄念來講就是戒。這一句阿彌陀佛,這一念能夠保持念念相續,不間斷,不夾雜,這就是定。定的功夫深了,它就起作用,就能照見,現前的事情、過去的事情、未來的事情,你不要學,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三昧起作用。所以諸位曉得,這個佛號真正不可思議,我自己是親身得到這個利益。

  今天二十八日,上個月二十八日我在華盛頓,給他們介紹念佛法門。二十八日開講,第一天,我在那裡住了十天。華盛頓的同修裡頭有學密的、有學禪的、有學小乘的,還有學外道的,有林雲、盧勝彥的徒弟,分子相當複雜。我在那裡住了十天,去年住了三天,今年再住十天,講了十二次。今年講十二次,十天講十二次,一次兩個小時。講完了之後,這些同修們統統都歡喜,都念佛了,其他的都不修了,都念佛了。今天給我寫封信來,他說他們那成立一個念佛會,叫老實念佛會。好,太好了!太好了,老實念佛會。它本來叫華府念佛會,華盛頓美國首都。弘一大師寫的老實念佛,我每個人送他們一張。他說老實念佛會不好嗎?提議這個,我很贊成,我明天給他寫信去鼓勵他,就用這個名稱,就叫做老實念佛會。華府佛教會底下有個念佛會,叫老實念佛會,很難得,真正是難得。

  這些身是攝受眾生的身,眾生根性不相同,所以佛現身叫無量無邊身,無量無邊身歸納為十類,所以這前面十種身,我們把它念一念:

  【現一切日月星宿影像身。】

  這個『日月星宿』,佛、菩薩也能夠變現。佛的弟子當中有人就是看這個星宿而開悟的,這是看眾生的機緣,什麼樣的機緣能開悟,他就示現什麼樣的身。

  【現隨眾生心普令得見身。】

  眾生心裡面想見佛菩薩,想那個佛菩薩是什麼樣的身相,佛菩薩就能隨他心念而現。

  【現等諸眾生差別形像身。】

  這個現什麼?與一切眾生同樣的身分,在人道,現人身;在畜生道,現畜生身;如果在我們中國,現中國人身,在美國就現美國人身,不一樣的。我們現在看這佛菩薩塑像,我們中國人雕塑的,你一看就中國人;你看日本人雕塑的,你一看那就是日本人;泰國,你看那個泰國的釋迦牟尼佛像,一看就是泰國人,尖尖的下巴,瘦瘦的,就是泰國人,隨類現身。你要教他佛究竟是什麼樣子?佛沒有一定的樣子,在哪一眾裡頭跟他示現同類身,他才有親切之感。

  【現無邊廣大色相海身。】

  這是大身了,像我們這個「讚佛偈」裡面讚歎阿彌陀佛,「白毫宛轉五須彌,紺目澄清四大海」,那就是這個身,這是『無邊廣大』的色相身。

  【現普現一切諸相威儀身。】

  這個『威儀』,我們今天講是儀表、風度,種種不同的儀表、不同的風度,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有溫柔善良的,也會現很凶惡的,隨類現身。這人心地慈悲善良,他就現一個慈悲善良之身。所以中國的佛像都非常慈祥,為什麼?中國自古以來,這個教育就是提倡孝慈,這是與文化背景有關係,就提倡這個。尤其從漢以後,中國的教育以儒家為主流,所以佛菩薩形象非常慈祥。你看西藏的佛像就不一樣,非常的凶猛,青面獠牙,看到嚇人。那是他們的威儀,為什麼?這個西藏人在高原,游牧民族好鬥,勇敢強悍,體力也好,好鬥。你說中國這種溫溫柔柔的,他瞧不起你,他不會尊敬你的。佛菩薩現,你好鬥,我比你還狠,他只好佩服,只好投降了;你慈悲,我比你還慈悲。你狠,我比你還要狠,菩薩攝受眾生,你要懂得這個道理,為什麼這西藏佛像是那個樣的,你明白這個道理就曉得了,他們那個地方崇拜的就是這種英雄。第六是:

  【現普於十方悉能應現身。】

  十方世界都能夠現身,都能夠應化,這都是讚歎到八地菩薩他的智慧、神通與佛就差不多了,幾乎是等於佛了。第七句是:

  【現普能成熟一切眾生身。】

  『普』是普遍,能夠『成熟一切眾生』。什麼叫「成熟」?成熟是要得到一個究竟的結果,才叫成熟。不出三界,不證阿羅漢果,沒有叫成熟,這是我們講最低限度的成熟,是要了生死、出三界,證阿羅漢果,可以說成熟了。究竟的成熟,那是圓教的佛,要能夠得證無上菩提,那是究竟成熟,八地菩薩有這個能力幫助一切眾生。可是那個眾生要聽話才行,眾生不聽話,佛菩薩也無可奈何。不是菩薩沒有智慧、神通,是眾生那一邊有障礙不肯接受,那就沒有法子了。

  【現廣運速疾神通法雲身。】

  這一句著重在『速疾』,快速,距離再遠,一念之間就能到達,這是不可思議的神通。『法雲』,經上常常說,常常遇到這個名詞,代表是非有非無,二邊不著的意思。「雲」,我們從下面看到有,你坐上飛機的時候,到裡面就沒有。所以亦有亦無,不能說它有,也不能說它沒有。你說它沒有,它確實有那個相在;你說它有,沒有實體,沒有實際東西,這是說明世出世間一切法都是這個相,都是這個樣子,相有體無。真正明白這個事實真相,你在一切萬相裡面,自自然然就不執著了,自自然然就沒有得失心了,為什麼?根本就得不到,哪裡會失掉,是不是?沒有失掉的,沒有得也沒有失。所以得失,實在講是個抽象的概念而已,不是事實。事實上決定沒有得失,佛法常常用雲來表這個意思,它代表這個意思。第九句:

  【現利益眾生相續遍滿身。】

  這一句著重在『利益』。「利益」怎麼樣?利益不間斷,這是佛的大慈大悲。所以佛門常說,「佛氏門中,不捨一人」。不但不捨一人,從來沒有間斷,所以諸佛菩薩念眾生沒有間斷的,可惜的是眾生不念佛,這個是沒有法子。《楞嚴經》大勢至菩薩講得很清楚,佛、菩薩沒有不念眾生的,就是眾生不念佛,所以不能起感應。眾生要念佛,你不怕佛不念你,我天天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能知道我嗎?曉得我在念他嗎?你這麼懷疑就沒有法子了。你不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都念你!阿彌陀佛沒有忘了你,你常常把阿彌陀佛忘掉是真的,要知道這事實真相。所以他是『相續遍滿』,「遍滿」就是盡虛空遍法界,這是一個人都不漏,佛菩薩有這麼大的智慧,有這麼大的能力。末後這一句是:

  【現常遊虛空利益廣大身。】

  這一句是前面一句的延長,前面著重在相續不斷,在時間上講,這一句在空間上講,所謂是「豎窮三際,橫遍十方」,這個利益是盡虛空遍法界的。從這個十句,我們就曉得佛菩薩攝化眾生的智慧、神通、能力,我們決定沒有懷疑,你都要相信。

  今天時間到了,只能講到此地。這個裡頭意思長得很,意思又深又長,諸位多多的去念,細細去體會,有不可思議的受用。好,我們念佛迴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