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七十三集)  2009/8/13  台灣  檔名:12-047-0073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第十四面倒數第二行。

  【五。自下攝用歸體入五止門。五止門者。謂依前能行四德之行。當相即空。相盡心澄而修止也。所言入者。性相俱泯。體周法界。入無入相。名為入也。】

  到這裡是ㄧ段。賢首大師寫這篇文章,用現在的話來說是ㄧ篇論文,文字雖然不多,義理無有窮盡。前面三段,從事上講是最高的科學,從理上講是最深的哲學,為我們說出宇宙人生的真相。從宇宙的起源,宇宙怎麼來的,怎樣發展出來的,用我們淨土宗的話來說,本體,我們中國人講太初、元始,淨土宗裡面講常寂光,這就是中國禪宗裡面所說的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從我個人來講,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從整個宇宙萬事萬物來說,這些沒發生之前本來面目是什麼。發生之後千差萬別,沒有發生之前同一個理體;這個理體,佛法裡面的名相有幾十個之多。佛為什麼一樁事情說這麼多的名詞?這是教學的善巧,是教學的高度智慧,有很深的用意。用意是什麼?教你不要執著名字相,所有一切名詞術語都不是真的,重要的你要體會裡面的意思,這個重要,名相不重要。所以佛說出許多的名相,自體、自性、本性、真如、法界、第一義諦,名相太多了,隨便說說都能說個幾十種,這用意要曉得。名是假名,重要的是從假名裡面悟入真實,你才能所謂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你才能得受用,這個道理一定要懂。

  前面三段第一段講本體,第二段就講現象,本體怎樣生出現象,出生了宇宙,出生了空間,時間、空間原本都沒有的,變現出來的。宇宙裡面含藏著森羅萬象,所謂能生萬法,我們今天所謂是動物、植物、礦物、自然現象,這四大類全都包括盡了。動物裡面特別是人類,人類裡面特別是自己,我從哪裡來的,講得很清楚。實在講,能生萬法第一個出現是我,正報,然後才有山河大地,這叫依報。正報,我們今天講精神現象,依報裡面就是物質現象,同時發生的。我們在學習過程當中,我跟諸位做過報告,因果的現象也是同時發生的。宇宙的開始沒有原因,開始之後就有因、就有果,最初開始沒有原因,所以叫無始無明。無始是沒有開始,所以它是虛妄的,它不是真的。佛法講想,起心動念是想,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個想叫妄想。想既然是妄想,從心想而生一切諸法當然也是虛妄的,妄不能生真,妄只能生虛妄。所以,十法界依正莊嚴,實際上跟諸位說,那是ㄧ場夢,不是真的。從夢中醒過來,叫大徹大悟,叫成佛;帶著一點虛妄,幫助夢中境界迷惑顛倒的眾生,這種人叫菩薩。實際上他是不是真的帶著一分虛妄?不是的,他根本就沒帶,我們凡夫看到他帶了,裝瘋賣傻,其實不然。那是什麼?那是他跟眾生感應道交的善巧方便,眾生有感,他有應。感很複雜,不簡單,你說眾生妄想多少?菩薩應完全是智慧,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自自然然的流露,決定沒有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尚且沒有,哪來的分別執著?這個理跟事我們都要清楚、都要明瞭。

  明瞭了,正確的明瞭,這叫解悟,管不管用?不管用,我們依舊是出不了六道輪迴。解了之後要通過行,修行,從我們思想、見解、言語、行為造作,這些與性德不相應的要把它修正改過來,都與性德相應你就得受用,這個受用是什麼?超越六道。依照經論上教導我們的方法修正,雖然還沒有證悟,有行,有修行的功夫,還沒證悟,可以永遠脫離六道輪迴,六道裡面這些苦都沒有了。六道裡面最苦的,頭一個是身,你說這個身多麻煩,寒不得,熱不得,一寒熱就生病;還要飲食起居,你說多麻煩。證得阿羅漢果,這些麻煩就沒有了,阿羅漢有沒有身?有,有色身,他不需要財色名食睡,他不要吃,他也不要睡覺,自在了。他還修什麼?他修叫證果。他現在就是思想言行是依著佛陀教誨修正過來的,所以他得到受用,起心動念沒放下,什麼時候哪一天他修到不起心、不動念,十法界沒有了,一真法界出現,還源了,妄盡還源。回歸自性,圓滿成佛,那是真正得大自在。得大自在他就起用,這個用可不得了,三種周遍。第一個「周遍法界」,法界沒有邊際,其大無外,其小無內,這兩句話是真的,太奧妙了。我們在迷,有沒有這個用?也有這個作用,悟的人是三種周遍,迷的人還是三種周遍,我們打個妄想,這個妄想立刻周遍法界。第二個是「出生無盡」,第三個是「含容空有」,這就是我們講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遍法界虛空界是什麼?是自己。空是空間、虛空,有就是法界,我們今天講宇宙萬法,這屬於有,含空容有,你看這個心量多大。

  我自己是誰?整個宇宙是我自己,宇宙之間萬事萬物跟我是一體,不是一家,一家還不是一體,《華嚴》裡面講是一體。這個時候無盡的慈悲自然流露,前面跟諸位講慈悲是真的愛,是真正的大愛,世間人講大愛有名無實。「無緣大慈,同體大悲」自然流出來,所以他跟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感應道交。有情眾生有感應,無情眾生有沒有感應?我們現在明白了,日本江本博士的水實驗,用科學方法給我們證明水有感應。水是礦物,我們一個善念對它,你看在結晶裡面的圖案多美,我們以惡意對它,結晶的圖案就很醜陋。這就是感應,我們起念這是感,它就有應。從這個地方,感應是相互的,我起心動念,整個宇宙應,宇宙之間任何一個東西起念頭,我也有應。我們凡夫說實在話,迷失自性太久、太深了,雖起感應自己不知道。這個事情有,不是沒有,都在眼前,不知道,不是沒有感應。我們上跟諸佛菩薩感應道交,下跟一切畜生、花草樹木、山河大地乃至自然現象有感應。我們早年學佛,老師給我們講這個,教我們一個方法做實驗。空中的雲彩,你看到的一片雲彩,你不要動,心裡所有妄念放下,起一個念頭,「這個雲彩散掉散掉」,它大概五、六分鐘真的就散掉了。這個可能是碰巧,另外一片看它,你也對著它「散掉散掉」,五、六分它也散掉了,屢試不爽。這是什麼?這是自然現象的感應,我們可以做實驗的。懂這個道理,感應有強烈的徵兆,那就是你專注,沒有別的。我們中國老祖宗教給我們誠則靈,誠是什麼?誠就是專注,沒有雜念,專心、專注對一樁事情。對人當然有,人比較難一點,為什麼?人的念頭太複雜,不像這些植物、山河大地,它沒有那麼複雜,所以你很容易看到感應的徵兆。真的是含容空有,真的出生無盡,這不假。

  我們在初學學到這個東西很難懂,出生無盡,為什麼會出生無盡?我想了很久,想了好多天,想到小時候玩的萬花筒,我這裡有一個萬花筒。萬花筒的構造諸位很清楚,打開來一看,三片玻璃,放幾片碎片,顏色不同的,就這麼簡單。你在這邊轉著看看,你把它轉動,轉動看,千變萬化,你轉一天可以轉幾萬次、幾十萬次,沒有兩個圖案是相同的,出生無盡。從這個地方,我們就明白佛經上講的道理。我們的自性,真如本性,就像個萬花筒,裡面含藏的,含藏的是業識種子,那個種子就像裡面的碎片一樣,你起心動念它就在轉,所以出生沒有邊際。我們的念頭善,所有東西全是善的,念頭不善,統統就變不善,所以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個道理在這個世間,無論是哲學、科學,只有佛經講得透徹,真的把你講清楚了。所以佛法是科學,科學是什麼?科學講實驗,佛法禁得起實驗。佛法實驗不需用儀器,不需用外面的東西來幫助,他用什麼?他用內功,禪定。他用清淨心,心愈清淨,你看得愈清楚、愈明瞭,用清淨心。清淨心也是禪定,能突破空間維次,實際上空間維次是我們迷惑的現象,定功愈深,我們這個迷網就好像有破裂,有裂縫,更深的禪定就裂得更大,你就看得更清楚。所以四禪八定,第八定,整個六道你沒有障礙。這個範圍也相當大,上面到非想非非想處天,第二十八層天,下面到阿鼻地獄,你看得一清二楚,一點障礙都沒有,可是你沒有出六道。再深一個次第的禪定,第九定,六道沒有了,六道突破了,你看到六道以外的境界,那是什麼?諸佛如來的方便有餘土。在大乘《華嚴經》裡面,講菩薩五十一個階級,就是說定功淺深五十一個等級,愈往上面去愈清楚,古人所謂「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到五十二就到頂,那就是究竟圓滿的佛果,第五十一個叫等覺菩薩。佛法用內證,佛法叫內學,它不向外攀緣。

  這些道理我們明白,我們才肯真幹,真幹是什麼?真幹是放下。不了解,我們不願意放下,不甘心、不情願,放下有什麼好處?真正明白之後,應該放下,原來放下有這麼多的好處。十法界、六道裡面的苦永遠擺脫了,再到六道裡面來幫助一切眾生,作種種示現,有沒有苦?眾生看到有,佛菩薩有沒有?佛菩薩完全沒有,不可思議。佛菩薩如果要有,豈不是墮落了,哪有這種道理?佛菩薩沒有,佛菩薩在表演,就像舞台,戲台,他在那裡表演,他在演戲,照著劇本演,劇本叫你哭就哭,叫你笑就笑,有沒有心?沒有心,沒有感受。世間人有感受,為什麼他有感受?他有情執。這個東西,佛跟我們講是六道輪迴的真因,第一個因,只要有這個東西,就出不了六道輪迴。所以你首先要認識它,原來是這麼回事情。我們把情執放下,情執一放下就變成智慧,原來情執就是智慧,迷的時候就叫情執,覺了的時候就叫智慧。我們可以這樣說法,情執是智慧迷失的現象,智慧是情執覺悟的現象。世出世間只有迷悟不同,除此之外沒有一樣是不相同的。有分別就有四聖法界,有情執就有六道輪迴,情執沒有了,六道輪迴沒有了,分別沒有了,四聖法界沒有了。至少要回到實報莊嚴土,實報莊嚴土也稱作一真法界。

  這些道理要多聽,為什麼?不是我們一聽就明瞭的,這世間上找不到這種人。早年我跟李老師學經教,在台灣自己沒有道場,很辛苦,哪個地方邀請我們去講經就到哪裡去,講完就走路,跟全省結了法緣。以後離開台灣走上國際,在全世界結了法緣。老師,有一次回到台灣我就看他老人家,他說:你這種做法對自己成就可以,善財童子五十三參,自己成就了,對別人幫助太有限了。這話怎麼說?他說:你看到幾個人聽一部經就開悟的?古今中外去找,一個都找不到。老師跟我說:你看自古以來哪一個祖師大德不是一生定在一處,一生不出門,成就自己,成就別人。我跟老師說這個道理我懂,這個事我也明瞭,我也天天求佛菩薩,希望能有個道場,讓我住在那裡不要動。我說我這一生,章嘉大師告訴我,佛菩薩安排,佛菩薩安排我到處走,有什麼辦法?佛菩薩沒有安排我一處住,我也知道我住一處,成就自己,也能成就別人。道場要天天講經、天天修行,那叫道場,解門、行門,止觀,止是行門,觀是解門,要同時並進。這兩門裡面,如果一門沒有,那一門肯定沒有,沒有解怎麼修?盲修瞎練;光有解沒有修,不能證果。解行兩門相輔相成,才真正能得利益、得受用。這總在緣分,緣分不一樣。一直到現在,我講經講了五十一年,還找不到一個地方。年歲這麼大了,從來不攀緣,不攀緣在這個世間就沒辦法建道場。所以我想來想去,自己蓋個小茅蓬,年歲大了,走不動,閉門好好的念佛求往生,這一生就沒有白過。

  止觀,止就是放下,觀是提起,放得下要提得起才行,才有用處,放下提不起,就是小乘,提起放不下是凡夫,出不了六道輪迴。所以要提得起、放得下。宋朝時候布袋和尚,這諸位知道,就是彌勒菩薩。我們現在一般寺廟裡面,你一進山門,第一個面對著你的就是布袋和尚的塑像。他往生的時候告訴別人,他是彌勒菩薩再來的,說完之後,他盤腿一坐就走了,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如果說他是什麼佛菩薩再來,說了之後不肯走,那是假的,那是騙人的。身分一暴露他就走。他每天在外面逛大街,背一個大布袋,別人供養他的往布袋裡一丟,也不知道他的法名,也不知道他是哪裡人,每天看到扛個大布袋,就叫他布袋和尚。滿面笑容,歡歡喜喜,跟一切人接觸,真的平等心,喜悅相,他就布施這個。示現這個教別人心量要大,對一切眾生生歡喜心。曾經有人向他請教什麼是佛法?他笑笑,把布袋放下,兩個手一比一伸,別人看懂了,佛法就教人放下。放下之後怎麼辦?他把布袋拿起來,扛在肩膀上走了,理都不理。這表什麼意思?放下之後你能提得起,放下是自己的煩惱習氣,這個東西要放下;提起是什麼?廣度眾生,表這個意思,不說一句話,這是菩薩示現。

  止觀這裡面的精神我們就能掌握到,止是什麼?總的來說,放下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三個放下,我們就曉得,成佛了。大乘教裡面佛教給我們,放下情執你就成阿羅漢,佛門裡面第一個學位你拿到了,你證阿羅漢果,你成正覺。再說得細一點,我執放下,對立放下,不跟一切人對立,成見放下了,我想怎樣怎樣、我以為怎樣怎樣,沒有了,這個念頭沒有了,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這是彌勒菩薩。貪瞋痴慢疑放下,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會有一個貪戀,順境裡不會起一個貪戀。逆境裡面不會起一個瞋恚的念頭,不會,怨恨的念頭都不會起來,瞋沒有了。痴沒有了,痴沒有是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諸法真相你清清楚楚、了了分明,一點都不迷惑。所以,你是智慧用事,你不是分別執著,是智慧。於世出世間一切法,無論是事是理、是因是果、是性是相,通達明瞭,沒有疑惑,這個人是什麼?阿羅漢。更進一步,於一切法連分別都沒有,阿羅漢雖沒有執著,有分別,分別都沒有,他就提升,拿到佛門第二個學位,菩薩,正等正覺。他的知見等於佛,當然不是佛,等於。到最後,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成佛了,十法界沒有了。

  這是什麼?放下!首先你得放下情執、放下分別、放下起心動念。可是起心動念,我們雖然說放下,其實放不下,為什麼?太微細。起心動念你根本就不知道,你怎麼能放下它?你必須看到了,你才有方法下手。這個難!佛告訴我們,到什麼階層你才能看到你起心動念?大乘教裡佛常講八地菩薩。八地菩薩是不動地,你說那個心多清淨,他才發現起心動念,所以他才能轉識成智,轉阿賴耶為大圓鏡智,八地菩薩。我們只聽說有個阿賴耶,阿賴耶什麼樣子?佛經上怎麼說的我們也套著說,實際上沒見到,阿賴耶業相沒見到,轉相也沒見到,境界相也沒見到,那都是起源。精神世界的起源是轉相,物質世界的起源是境界相,七地以前都見不到,也是聽佛說的。

  所以我們修行從哪裡修?道理都曉得,曉得之後有好處,不懷疑,佛講的是真的,從哪裡學起?我們自己哪個毛病最重,就從那裡做起。貪心,貪財、貪名、貪色,哪一條最重我就先從那裡下手,不再貪愛。這裡面得要明理,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因果。從理上講,你的智慧、你的德行、你的能力、你的財富跟諸佛如來是平等的,決定沒有差別,為什麼?自性裡頭本來具足。就像萬花筒一樣,裡面無量無邊那些圖案,它本來具足,不是外來的,個個人都有,每個人都有自性,哪有沒有的。可是現在怎麼樣?現在你迷失了自性。迷失自性,自性裡雖有東西你得不到受用,它是天天在千變萬化,你得不到受用,你還是苦不堪言。所以你要靠修德,靠修德什麼?修善你就有善報,造惡你得受苦報。六道凡夫迷失了自性,性德是決定不會現前,只有靠修德。修德,在佛法裡面講「俱生煩惱」,因為它不是你這一世修的,過去世、生生世世的,這叫習性,這不是本性。習性有兩種,一種是俱生的,過去生中帶來的,一種是這一生學的。所以,善與惡就重要了,善因善果,惡因惡報。我們能夠斷惡修善,即使過去生中你命不好,就是過去生中修得不好,造惡太多,善修得太少,這一生你命很苦。明白這個道理之後,像袁了凡一樣,明白了,認真努力斷惡修善,我們這一生的命運可以改變。

  我早年學佛,章嘉大師告訴我,「佛氏門中,有求必應」。說了這個話之後,他又告訴我,有的時候你求也沒有應,是不是不靈?不是的,不是不靈。什麼原因?你有業障,你的業障礙住,不能現前。那怎麼辦?懺除業障,懺悔的力量不可思議,你真正把業障懺除,感應就現前,有求必應。這是我早年年輕的時候老師教我的,我這一生得受用,我對於這樁事情深信不疑,真的在這一生當中有求必應。我沒有求衣食住行,也沒有求健康長壽,我求的是什麼?弘法利生。弘法利生要法緣,跟眾生結善緣、結法緣,所以法緣很好,這個要得三寶加持,我求三寶加持。講經,凡夫,我又沒有開悟,需要參考資料,古來祖師大德的著作,在那個時候我學佛是六十年前,台灣沒有佛書,不像現在。要想找經本都得找寺廟,寺廟有藏的經,我們借來抄,手抄,很辛苦。古大德這些參考資料就很需要,我就求這個,不求別的。真的,有感應,我只要動這個念頭,不會出三個月就有人把這書送給我,我拿到手的之後,好版本!木刻線裝的版本,就有人送來。我在台中學了十年,每年都有人送書給我,我就求這個,我不求別的。真的,心裡想什麼,這個書就會來,真的有求必應。

  我們也要報佛恩,要報施主恩,所以我這一生當中學印光大師,所有一切供養我都用在印經書布施,別人給我財布施,我對人法布施。這一生作夢都沒想到,你看現在送《大藏經》差不多快要到一萬套了。那個時候剛學佛,想得一部《大藏經》多難!三年省吃節用把錢留下來,才能夠買到一部《大藏經》。那時候還不能叫一部,那是半部,日本《大正藏》,全套是一百冊,它前面五十五冊,這是最重要的部分。台灣最初印的就印這五十五冊,後面是一些日本的著作還有圖像,就沒有再印了。第一次在台灣印《大藏經》。五十五冊我要積蓄三年才有這個能力,總算是得到了,所以佛氏門中,有求必應。

  早年我在法華寺講經,台北市西門町法華寺講經,廣欽法師來聽過兩次。有一位年齡跟我差不多的法師,那時候我講《地藏經》,也講到有求必應這一段。講完之後,下來的時候他告訴我,他說:法師,有求必應靠不住。我說:為什麼?他說:我就是求不靈。我說:你求什麼?他說:我向佛菩薩求個電冰箱,求了三年都沒有人送給我。我就問他:你道場住眾多少人?就他一個人。我說一個人沒有必要,所以佛菩薩不送給你,哪有不靈?我說我這麼多年有求必應,怎麼會不靈?靈,靈得很。你求得不如法,增長貪心,佛菩薩怎麼能做這個事情,佛菩薩幫助你,成就你道業,不會幫助你增長貪瞋痴。所以要懂得這個道理。

  所以放下什麼?放下自己的欲望。你看《華嚴經》教給我們多好,第一個教我們,不求五欲,五欲是財色名食睡,不求這個。這些生活都是必需的,隨緣,有很好,沒有也好,不要把這個東西放在心上。第二個不求權力地位,經上講的王位,不求。王位的範圍很廣,從國家領導人到地方領導人都叫王位,縣市長,甚至於鄉長、里長,都是屬於這一類裡的,不求。我們今天講,不要權,不需要地位,不求這個。第三不求富饒,專門講財富,不求。第四個不求自樂。第五個不求榮耀,現在講的是名,不求名,現在講知名度。佛具體給我們講這五個。求什麼?求成就道業,利益眾生。利益眾生裡面什麼是最殊勝的利益?教學。釋迦牟尼佛一生講經教學,四十九年沒有一天空過,一個人也講,兩個人也講,幾十、幾百人也講,遇到就講,隨時隨地,沒有空過,幫助眾生破迷開悟,後面的果報就是離苦得樂。

  苦從哪裡來的?苦從迷來的。世間人迷,不知道,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一無所知,這是迷。迷了就胡思亂想,就造業,造業他就有果報。如果隨順自己的自私自利、貪瞋痴慢,這是惡業,果報在三途,地獄、餓鬼、畜生,到那裡去了。如果你明白這些道理,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能夠與道德、與倫理、與因果相應,這善業,善業果報在人天。必須具備人天的善業才能學佛,沒有人天善業,雖然學佛,那是什麼?有名無實,跟佛結緣,這也是有必要的。我們這一生能遇到佛法,是過去生中生生世世與佛有緣,要沒有緣那就當面錯過。我們的講堂,大多數的時間都是在大樓,現在在全世界都市裡面都在大樓。隔壁的鄰居,我們在這裡講經教學,他都不肯來,都不來聽。有的很遠,坐飛機來的、開車來的,開了好幾天到這邊來,我們在這裡有個聚會,或是三天,或是五天,最長不超過一個星期,很遠的地方他來,有緣!隔壁他就不來,這太多了。所以結緣很重要。

  佛接引眾生也分上中下三等,上等的根熟,他過去生修得不錯,在這一生當中他能成就。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就是真正成就,為什麼?他到極樂世界作佛去了,不但他出六道,他出十法界,這一類是上根,根熟的眾生。第二類中等眾生,根機也不錯,對這個世間有貪戀,他這一生當中還不想到極樂世界,人天不錯,他求人天福報,這是第二類的。佛滿他的願,教他斷惡修善,教他怎樣才能得人天福報,教他這個。眾生什麼根機教他什麼法,所以皆大歡喜,佛不勉強。第三種是沒有善根的,沒有善根給他種善根,這就是結緣。造佛像是結緣,很多人看到佛像,阿賴耶裡面佛的種子印進去,這一生他不願意來聽經,來生遇到緣的話,可能他種子起現行,他就會進佛門來。進門都是有緣人,緣有淺深不一樣。深的人,他學的東西多,他得的多,不一定在這一生成就。緣淺的人,來個幾次不來了,說不定隔若干年之後,他又想起來,又想來學,這是善根薄弱的人。差別很大,你要會觀機,一點都不能勉強,個個人都滿他的願。上根,滿上根人的願;中根,滿中根人的願;下根,滿下根人的願;沒有根性的,給他種善根,他聽到一聲佛號也種了善根,看到佛像也種了善根。所以造像功德不可思議,道理就在此地。

  我學佛初年,那時候社會上風氣跟現在不一樣,一般人學佛都怕人知道,怕人說他迷信,偷偷的學。我那個時候在大專講座教學,我就告訴這些同學,我說這是你們接引眾生最好的機緣。怎麼接引?在手上帶一串念珠,拿在手上戴一串念珠,在校園裡面,在路上走路,你就帶這一串,別人一看到這個,他佛的印象立刻就印到心上去,你就度了他,一歷眼根永為道種。念珠這樣戴,當然你們學生不方便,手上拿一串小念珠方便。你們在學校裡課本,課本上通常都寫名字,你不要寫名字,你在你書本上寫個「南無阿彌陀佛」。你擺在桌上,你的同學、老師都看到,這個名號馬上就到阿賴耶去。方法太多了,只要你肯用心,你將來的法緣殊勝!你要不會用心,不當面錯過嗎?

  所以止,要曉得止的是什麼,就是放下。提起,提起是什麼?你對於佛法愈深入,你愈明瞭。我常說現代的社會,能夠救社會的,能夠毀滅社會的、毀滅這個世界的,我常講兩種人,一種是國家領導人,一種是搞媒體的。媒體影響力太大,如果你是媒體的主持人,你播出去的內容是暴力、色情、殺盜淫妄,你就毀滅世界,要負因果責任。如果你播出去的內容是倫理道德、是因果、是勸善的,你功德無量,你救了世界。實際上,中國古大德講得好,「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個話講得好,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做到。諺語所謂「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你真正有心想做一樁好事,祖宗保佑你,諸佛菩薩、天龍善神保佑你,你怎麼會做得不成功?哪有這個道理?決定能搞得成功,為什麼?人不為自己;做不成功是私心太重。如果一點私心都沒有,你的事業成就是無比的輝煌,你得人心,所有人會幫助你,你順天心,天地鬼神幫助你,哪有不成功的道理。

  特別是現前的社會,印光大師在八十年前,他講這話是八十年前,世間混亂到極處,再下去沒救了,他鼓勵人印善書、講善書。現在我們可以用媒體、可以用光碟,擴大這個效果。我不會講,只要你發心講,佛菩薩幫助你,你就會講了。我這個話講了幾十年,我常說,說真話,我不會講。不會講,講了這麼多年,怎麼講出來的?我常說,我這個嘴巴借給佛用、借給菩薩用,佛菩薩借我這個身體,借我這個口講出來給大家聽,不是我講的。我肯把身體借給佛菩薩,你不肯,那就沒法子,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很多同學都看到,我講東西沒有什麼準備,上台講什麼不知道,講過之後問我,我也不知道,這全都是真的。只要你有個善心,真正希望幫助社會,幫助社會首要一個目標,幫助社會安定。要知道,世出世間一切善法都是建立在安定社會的基礎上,社會動亂不行,所以這是個主要的目標,永遠不能改變。幫助社會化解衝突,幫助社會恢復安定和平,我們一生走這個方向,過去跟李老師學習,李老師也是這樣教我們。我們愈學愈能體會到這樁事情是大事,是真正的好事。

  化解衝突從哪裡化解起?古今中外,所有一切動亂原因都是人,衝突是人引起來的。人要怎樣不起衝突?你把他教好了,就不起衝突,所以一定要講倫理。倫理講什麼?倫理講關係,明瞭人跟人的關係。在家庭裡面,父子的關係,夫婦的關係,兄弟的關係,你親屬朋友的關係;踏進社會,有領導與被領導的關係;再要擴大,人跟所有一切動物的關係,跟樹木花草的關係,跟山河大地的關係,跟天地鬼神的關係,你都得搞清楚、搞明瞭,社會就有秩序,它不會亂。你知道哪一種關係要用什麼方法來相處,這就是道德。深信因果,你會把這些關係、把這些道德做得非常好,為什麼?你知道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明瞭之後,才真正能做到趨吉避凶。

  過去在我上一代,到我這一代就不行了、就亂了,我老師那一代。老師常常給我說,我們向老師求法,恭恭敬敬頂禮三拜,求老師開示、教導,我們是這麼求的。他說你們將來長大了,講經教學教別人,你們那些學生不像你們聽話,你們要求他,要跪在他面前,佛法送給他,他還未必要。我們遇到這個時代。真的,你幫助他,人家懷疑,你用意何在?你有什麼目的?懷疑你,不相信你。這就是什麼?他們的人生價值觀裡面,認為人都是壞人,人都是值得懷疑的,哪有捨己為人的人?自私自利這是真的,他相信,損人利己這是正常的,捨己為人變成不正常,沒人相信你。做得苦!做得非常辛苦。一定做到什麼?你死了以後蓋棺論定,別人再追悼你,說你還不錯,是個好人。你活在世間的時候,一口氣還沒斷,別人不相信你,你說多難。要不要做?要做,不做不得了,非做不可,怎麼難也要去做,沒人做了。今天志同道合的人愈來愈少,可是你真做,真做實在講得大利益,是世間人作夢都想不到的。這就是明顯的業因果報,可以說立刻就現前。

  我這個人一生沒福,所以也不求福,也沒有想到享福。這個年歲還行,自己還能照顧自己,老天給我一個好的身體。沒有權位,不求。沒有道場,不想要道場,為什麼?有道場就有鬥爭,沒道場,鬥爭沒有了。我見過,我在年輕的時候有個道場請我去講經,道場新建的,建得不錯。是一個師父,那個師父那時候大概五十歲的樣子,帶著一群徒弟,徒弟都很聰明、很能幹,二十五、六歲到四十歲的樣子,到處化緣,化來的錢蓋廟。同心協力,廟蓋好了,請我去講經。經還沒講完,講了一半,廟裡的人常常吵架。我這一打聽,為什麼不和,常常吵常常鬧?爭執事。這個人說,我化的錢比你多,我要做當家師;那個人說,我也化了不少,我要做知客師,爭!我看了很難過。我到台中把這個情形向老師報告,老師笑笑,說蓋廟的時候個個都是菩薩,同心協力去化緣;廟蓋好之後,個個都是羅剎,爭名奪利。我看到這個現象,把建道場這個念頭就永遠消失掉,有這個東西在,這利嘛,大家就爭。想想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一生講經教學四十九年,沒有蓋過廟,一生樹下一宿,日中一食,沒有好爭的,老師給我們做了最好的示範。我一生沒有道場,沒有居住地方,但是每到一個地方,住的環境都不錯,都是別人的。所以我常講,我們只要使用權,不要所有權,所有權是別人的。我在香港,香港是一個老居士他的一棟房子,兒子給他買一棟新房子,他搬過去,舊的房子建得很好,他很喜歡,捨不得賣,他也不肯租。我到香港講經,他借給我住,告訴我,法師,永久借給你住,你願意住多久都行。好!你看只給我一把鑰匙,所有一切開銷他付,水電、電話都他付,多自在!這是佛示現榜樣,我們要會學。不要有所有權,有所有權就很麻煩,房子的養護你要照顧,每個月水電開銷你要付錢,這不叫麻煩嗎?

  我在台北也有個很小的道場,我想我那個講堂比這個大一點,應該差不多大,不到一百坪,大概八十幾坪的樣子,就那麼大的小道場。杭州南路,簡豐文居士,那個大樓是他蓋的。蓋大樓的時候就告訴我,想送一層給我做講經的講堂,我沒有地方。我以為這個話是隨隨便便講的,不能當真,他也知道我對他沒信心。結果蓋好之後,他把所有權狀送給我,這是真的,這不是假的,這是真的了。我就問他,我說你是不是想害我?他說沒有,絕對沒有這個意思。我說你把這個房子送給我,不就害我嗎?他說法師,這怎麼說法?我說這房子要不要開銷?他說那要。我說一個月多少錢?他算了一算,大概差不多要六萬塊錢。我說我沒錢,我是不是要問信徒去化緣?去找護法來維護?我說這個事情那你給我帶來的麻煩太大了。他說那怎麼辦?我說你要真心想供養,你每個月拿六萬塊錢來,我說我就要,我接受你的供養。你要每個月不拿六萬塊錢來,我不要,我不願意低三下四的向人要錢,這個事情我做不出來的。最後,真的每個月拿六萬,維持了三年。三年之後聽眾多了,捐助的多了,夠了,開銷夠了,我說好了,你可以不要拿了。你說多自在。那不是好玩的,廟愈大開銷愈大,你會累死,你有多大的壓力。像我們一生沒有壓力,所以很多人,特別在國際上,許多朋友看到我,都向我請教養生之道。他說:法師,你是怎麼養生的?沒有看到你衰老,沒有看到你有煩心的事情。我說一生不操心,一生不攀緣,決定不給自己有任何壓力的事情,這個事情我不幹,所以才過得輕鬆愉快。釋迦牟尼佛一生沒生過煩惱,那是我們的好樣子,我們要向他學習,這就對了。

  利益一切眾生,緣分,為什麼?眾生得有福報,沒有福報,佛來幫助他,他沒那麼大的福,福一來災難就來了,沒福!這個我們懂得,不是佛不慈悲,眾生沒福享受。你命裡沒有這麼多財富,突然財富來了,你要是得到,不是有災難就是得大病跟著你。你命裡沒有這麼高的地位,突然獲得地位,情形也是這樣。我在沒出家的時候,也是在政府機關裡服務,軍事機關,我看到一位將軍,一位少將,升中將,總統批准,命令還沒發下去,我們先知道了,告訴他。他很高興,請很多朋友吃飯,在喝酒的時候就死在飯桌上。所以大家講了,他命裡只有一顆星,再加一顆星就把他壓死了。真是這樣,我親眼看見的,他要沒有這個事情他還沒事,他大概能活幾年。真的是「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命裡有的丟都丟不掉,命裡沒有的何必強求,求也求不來!求來的時候災禍來了,不能要。人真正明瞭因果,心是定的,不會攀緣,確實能夠平平安安度過這一生。在這一生當中最重要的,提升自己的靈性,這個重要。世間名聞利養,假的,你帶不去的,靈性帶得去,智慧帶得去,功德帶得去。你要真聰明,你要選擇帶得去的,得認真去幹,帶不去的,理都不要理它,這就對了。人這一生可貴的是有正確的方向、有正確的目標,一個方向,一個目標,你決定會達到。學佛的人唯一的目標,這一生要成佛,成不了佛也得成菩薩,這個努力是真的,它不是假的。現在在這個世間,在我們這個身分,最重要的是什麼?正法要有傳人,我們才能對得起佛教。我死了後繼無人,我這一生做得再好都等於零,沒有人繼承就完了。所以最重要是什麼?最重要是培養底下一代。底下一代也得是有緣人,沒有緣的也不行,你想培養他,他自己不願意幹。真正有繼承人,下一代可能比我做得更好,這是多麼快樂的事情,這就完全對了。

  大師在此地教導我們,大題目『攝用歸體』,「用」無量無邊,所謂是性德的大用,如何在日常作用裡面與體性相應。「體」是什麼?體就是前面講的四德,記住,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要與「隨緣妙用」相應。隨緣是沒有問題,哪個不隨緣?從佛法界到三途都是隨緣,關鍵在妙用。妙用就是與性德相應,性德是什麼?後面這三條。「威儀有則」,用現代的話說,我活的這一生要給社會大眾做最好的榜樣。具體來說,我要把深信因果《太上感應篇》做出來,儒家的《弟子規》做出來,佛法的《十善業道》做出來,你就是好樣子。個人是個人的好樣子;你要是有家,家庭,你的家庭是全世界所有家庭的好樣子,模範家庭;你從事事業,你有個公司,你的公司是全世界公司的好樣子,那你成功了。你要把倫理、道德、因果、聖賢的教學,落實在你生活上,落實在你的工作上,落實在你處事待人接物,這是威儀有則。

  你看現在這個社會有哪些缺陷,你反其道而行之。現在社會沒有誠信,我們把誠信做出來,絕不欺騙人,絕不佔人絲毫便宜,做出來給他看。現在這個社會上,不相信人是好人,我們相信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連王鳳儀先生都懂得,如果你說人看不出好,你從反面去看,好處就看出來了。譬如那個人毀謗我,一般人說這是惡人,尤其是沒有理由的,造謠生事來毀謗、陷害我。我們聽到的時候不但不怨恨他,還生歡喜心,還感恩他,為什麼?他替我消業障!要不是這樣,我業障從哪裡消?不但不生氣還感謝,這是真的,一點不假,我念經、拜佛都給他迴向。人人真的是好人,我做一樁好事,他障礙我,不是我自己有業障,就是眾生的福報沒成熟,他在那裡示現告訴我。所以,我們要做榜樣給人看。第三條「柔和質直」,對人,形象上一定要柔和、要溫柔、要和睦,不能跟人爭。對人一定要謙虛、要謙下,要懂得尊重別人、關愛別人。不管別人怎麼對我,我們用真誠心,能化解一切冤結。現在的社會真的是冤冤相報沒完沒了,這個冤肯定是過去生中結的,怎麼樣化解?從我自己內心裡面去化解,不跟人起衝突,不跟人對立,就化解了。在這個社會生活不容易,常常想到什麼?代眾生苦,我們再苦也甘心情願,真正把它做到。

  放下,你看這個地方總的給我們講,『當相即空,相盡心澄』,就這八個字,這八個字是總的方向。五種止,這八個字是總說,為什麼?「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金剛經》上講的三心不可得,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當相即空」。相有沒有?相有,不是真有,幻有,彌勒菩薩跟我們講得最好,真的不是假的。物質現象不存在,近代的科學家也發現了,物質是假的,不是真的,還發現空間是假的,不是真的。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就把這個事情講得透徹,現在科學家才發現,發現的是接近,還沒有佛經講得那麼透徹。佛家講宇宙起源,「相盡」,相盡不是沒有,「盡」是你透徹明白,你的心在相上怎麼樣?如如不動,你不會跟著相在變。相是剎那在變,你的心念也剎那在變就錯了,那你就很累,你活得很辛苦。它動,你自己不動,你了解事實真相是怎麼回事情,這些幻相根本就不存在,根本就不可得。就像《大般若經》上所說,這是佛門最大的一部經,六百卷,一遍讀下來,我做了個總結,十二個字,「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這就是世尊二十二年所講般若經的核心,二十二年講般若就講這四句話,告訴你一切法,包括我們自己的身跟心,我們的身是物質現象,我們的心是精神現象,都不可得,都是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叫相盡心澄,你心就不動了。心不動,你才真正把世出世間一切法真相看到,它動你也動,你永遠看不到它,它動你不動,就看到它了。所以,佛家八萬四千法門,法是方法,門是門道、門徑,方法、門徑多,一個原則,一個真理,就是禪定,就是此地講的相盡心澄。它可以展開來,用無量無邊的方法達到這個目標,所以佛家講「法門平等,無有高下」。這個法門不僅是佛門裡面講的,包括所有宗教,包括所有的學術,統統包盡。三種周遍裡頭有,包盡了,都能夠達到究竟圓滿的境界。

  相盡就是妄盡,心澄就是還源,回歸到自性,然後你回過頭來幫助這些苦難眾生,你會怎麼樣?作而無作,無作而作,你得大自在。你要不要幫助這些眾生解決問題?要,那是做,心地沒動過,心澄。所以,從心上講,無作,從事上講,有作,作而無作,無作而作,沒有得失心,沒有憂慮,你做得多自在,這叫學佛。先放下,然後再提起,先要修相盡,心澄之後廣度眾生。要認識當相即空,你六根在六塵境界裡如如不動,為什麼?外面現象是假的,你起心動念錯了,外面音聲也是假的,色聲香味觸法沒有一樣是真的。所以佛在《金剛經》上說,「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釋迦牟尼佛說,四十九年所說一切法可不能執著,執著錯了,不但不能執著,也不能分別,那你就全通了。如果你要執著,你要是分別它,錯了,佛法微妙處在此地,真得受用。總的來說,真正止是什麼?念頭沒有了是真止,這是講到究竟。我們現在開始學,從哪裡下手?情執,從這下手,情執斷掉就止了,這就是三昧現前。你不隨情執去妄動,你能定得住,定就有智慧,智慧能解決問題,能幫助自己,能成就別人。今天時間到了,這個意思還沒講完,明天我們繼續學習。

#